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4:52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材料;工艺;实训教学;科学性;专业性;专业素质;技能

目前艺术类设计院校,都开设了“材料与工艺”课程,而且都认识到了其中“材料与工艺”实训课的重要性,但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尚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材料与工艺”实训课程的设置应具备科学性和专业性,下面即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分析。

所谓“材料与工艺”实训课是通过对真实材料的接触,让学生了解材料自身的物理性质和自然美感;并且通过现代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分解、重组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施工工艺和构造设计不只是功能需要,同时亦是艺术的体现。

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材料与工艺”实训课可以划分成三部分内容,即手工艺训练、模型设计与制作、工程的材料与工艺。在教学设置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训练课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可以循序渐进地分为:立构与手工艺训练、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通过这三种课程的实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一、立构与手工艺训练

《立构与手工艺训练》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表达。学生通过不同的训练材料和工艺制作去了解材料与工艺在结构体系上的关系,以及造型和美感之间的表达形式。这门课程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很多,就材料而言即有纸工艺、金属工艺、木质工艺、玻璃工艺等。在很多欧美艺术设计院校中,这一类的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的学生在做这类基础训练的课题设计时是以一种轻松、甚至游戏的心态来面对,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践训练中,不能只注重材料能表现什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材料自身的性格、气质和优缺点,使其更注重自身的表达。同时在基础训练的后期,也应当针对性地做一些和今后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相关的小训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现在的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已经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产业了,它运用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工艺,采用生动逼真的专业材料,丰富的绿化环境,现代化的激光雕刻技术,CNC(耐热)切割技术和软件绘图技术及声、光、水、电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新时代。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实际教学中,和专业的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公司会有所区别,实训课中以手工制作的传统模型为主。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由二维设计图纸的绘制到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简单的手工艺技能训练,实际上模型制作的过程从多方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设计综合表现能力。例如:通过单体模型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和型与型之间的组合形成空间的点、线、面的关系的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通过模型材料的色彩搭配,单体模型与整体沙盘的冷暖、对比和调和的色彩关系的训练,提高了色彩设计能力;通过模型材料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模型材料的质感、肌理及色彩和建筑实体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利用现代材料准确地将设计构思表达出来;通过先进模型设备的使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工艺在材料切割和粘结的精度与准度上的运用。

三、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点实训课。它研究建筑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是属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获得装饰材料与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选择应用及施工工艺。

就材料而言,首先是指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即指材料的形态、颜色、质感和纹理等性能;其次是指建筑装饰材料的力学性能,即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强度、硬度、耐磨性和弹性等;第三是指建筑装饰材料的理化性能,即指材料在大气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状态和化学性质,如密度、吸音性、吸水性、导热性、耐腐性、环保性和节能性等。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对市场上的建筑装饰材料有一全面和系统的了解,这也要求学校建立一个专业的、丰富的材料展示中心,供学生使用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训练特别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空间、设计的内在逻辑去认识和应用材料,而不是只关注材料自身的特点。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真正的、全面地了解材料。如可以从普通材料入手,问题简单化,不要一上来就做什么创意。以石膏板为例,首先要从它自身的材质、不透明性等具体问题入手,尝试去发展一种特性或是改变一种特性,再结合施工工艺和用途来更好的了解它。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办法

引言

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将建筑工程质量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不断强化管理力度。在目前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不完善,导致整体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关注和重视。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1.1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在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具体体现为多个方面:第一,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应用施工技术工艺与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降低施工成本,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这就导致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工程施工材料与相关标准不统一问题的出现,整体工程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这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具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1]。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保证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施工,对项目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采取不符合规定的方式进行项目验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多的安全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项目监理单位没有落实工作责任,工程管理体制没有发挥监督和控制的作用。第三,一些项目工程在管理操作过程中,由于项目经理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强化,导致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发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导致施工人员在安全难以保证的环境中开展施工工作,无法促进建筑工程效益的提高。

1.2材料和设备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设备和材料管理非常关键,然而实际情况却不符合相关要求,与相关标准不统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采购计划进行材料采购,材料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没有合理控制材料质量,所选择的施工材料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材料不具备环保性,不符合相关标准[2]。第二,建筑材料没有堆放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材料标识模糊不清,没有整齐摆放。材料发放过于随意,对材料使用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在使用建筑设备时,没有对机器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设备使用过于粗犷,对于现场施工环境与人员安全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

1.3轻视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与技术能力对整个工程施工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建筑工程企业却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该问题产生的影响,没有在施工开始之前对元女工进行过相关培训,导致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3]。一方面,很多建筑工程现场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技术质量相对比较轻视,存在技术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无法按照相关流程开展现场施工。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单位对相关培训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对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减少培训费用投入,导致技术人员达不到技术方面的要求,增加了安全风险的产生。同时,由于施工人员过于轻视安全问题,没有在施工中做好防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快速增加。

2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不足的有效办法

2.1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建立符合实际施工需要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产生积极影响,为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保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到相关标准[4]。项目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建筑工程实际有清晰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规划工程,由专家统一审核工程技术标准,为项目施工提供稳定的基础。同时,项目管理部需要对项目施工的所有参与人员、施工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设备等存在问题,为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全面做好项目工程实施前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全面认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开展施工,并为每个施工小组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保证施工所有应用的技术否需实际施工相符合,全面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由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环境和施工进程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建筑工程项目得到科学的管理,避免隐蔽工程存在安全问题。

2.2科学管理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具体的监督管理方式,严格落实落实监督管理责任,规范管理施工材料和设备[5]。一方面,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必须结合施工材料种类制定科学、规范的分类标准,对所有材料进行统一的分类并,妥善储存在合理的位置。当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由专门的人员那对材料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材料方面的基础,防止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影响施工时间。在建筑材料储存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分别进行存放。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设备检修和维护制度,保证所有建筑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所有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合理使用,进一步保证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因为建筑设备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2.3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

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变化性,所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必须将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和控制作为工程管理的重点。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项目部可以将工程分成多个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内容的施工,以网格化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在每个网格中安排专门的安全员和技术员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开展情况,分批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此外,还需要结合典型案例全面分析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使施工作业人员深刻意识到不按照规定开展施工所造成的后果。如此,才能够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3篇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4篇

1 建筑材料的概述

一般来讲,所谓的建筑材料就是指使用于建筑工程的地面、墙体以及屋顶等不同地方、不同类别所有材料的总称。如今,陶瓷、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也不断的繁荣,由使用和构成角度来讲可以把建筑材料分为有机、无机等几大类,以其作用可以分为结构类、墙体类等等。

面对如此复杂的建筑材料,必须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其在建筑工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并深入的对保障当前建筑材料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于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之间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强化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也是重视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表现,从而让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进一步提升。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可以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对建筑材料自身的作用和性能从源头上进行比较,从而综合的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充分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可以为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建筑工程进度的保障,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如,利用检测技术,可以科学地确认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有没有达到建设项目的要求,这样很大程度上杜绝出现建筑过程中成本浪费的现象。

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在不同类型新型材料以及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建筑材料行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经过检测之后,建筑材料的配比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让施工人员有选择的机会,施工人员可以充分的对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符合本项目最佳的建筑材料。如,在达到施工设计强度一样的情况下,选用的材料最好含有较少的灰剂量,这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保证具有极大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在不断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总量的不断攀升,使得出现大量的建筑工程接连情况,要是没有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提供依据,这样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3 建筑材料检测改善措施

3.1 进行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之所以要进行强制检测,其目的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实现管理的可控化,在建筑工程中严格的控制材料的质量,杜绝使用劣质材料,这对施工安全和建筑安全的保障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建筑单位设计要求以及质量要求的实现。必要性、强制性检测的主要是:钢筋数、主体结构、建筑完成后的房间空气质量测试等等,这对施工企业严格的落实建筑设计要求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

3.2 建立完善的岗位工作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以建筑材料监测工作的日常为基础,对工作制度的建设和安全进一步完善,再辅以科学的资料管理制度以便于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情况进行很好的管理、抽查和跟踪,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项目刚开始的建筑材料检测和项目完工的各项检测有所依据,在工作制度的约束下,检测人员工作的开展会更为有效。施工单位的人员、检测工作的人员以及项目工程一线的施工人员在填写委托单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仔细、详细的填写,保障建筑材料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满足实际建筑设计以及建造的需求,以建筑材料的监测情况为基础对专业人员的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笔者还建议,对这些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轮岗,这样可以保障监督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徇私舞弊情况的出现。

3.3 严格加强监测设备的管理应用

保障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检测设备,所以对检测设备日常要加强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让这些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下并具有稳定的性能,有利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准确、顺利地完成检测工作。根据检测设备的特殊要求对设备建立完善、科学、长久的设备管理日志,这样可以对施工现场以及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有详细的掌握,这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对有特殊要求的检测设备,要有单独的登记卡,以便于及时的了解这些设备的实际性能,对管理日志和目录要进行定期的整理,联合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精确度校对,让检测仪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随着国家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很多单位也购进了新的设备仪器,在未对其使用之前要对其完整性以及合格与否进行鉴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保证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使用,对鉴定的结果要进行严格的记录,要是有的建筑材料的检测标准发生了变动,就要及时地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更改,让设备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得到保证。就建筑材料的检测仪器的保养来讲,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定期的检查、测试、维护,再辅以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制度,可以让检测设备的养护工作切实的落实。

3.4 规范化管理

管理的规范化是保证建材的检测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制度保证,只有让规范措施具有强制性才可以让建筑材料检测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对从事建筑材料检测的人员来讲,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集中培训、学习,并实施必要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让专业工作人员具有提高技术和业务水平的动力。按照现行的检测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建材抽样数量和抽样的方法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检测的可靠度、可信度进一步提升,对技术上的误差或者由于取样不科学导致的检测误差要坚决杜绝,以免对建筑材料的使用造成影响。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后,也不能疏忽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对自身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在进行技术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取样制度进行,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具有专门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筑材料最终的检测结果要由多层抽查机制来决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舞弊的情况出现,经过上文诸多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建筑材料检测单位工作的有效性、真实性。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图识读实训;开展;内容;方法

一、课程开展思路

课程内容结合某住宅楼图纸和图集11G101-1、2、3,使用信息化软件及现场进行实际讲解,以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运用工程语言与学生进行有关工程方面的沟通、交流,将传统的课堂模式改为机房和实际现场教学,通过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本课程需要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建筑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首页一般包括:图纸目录、建筑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门窗表等。

(1)图纸目录:图纸的目录是查阅图纸的主要依据,包括图纸的类别、编号、图名以及备注等栏目。整套图纸的目录,应有:建筑施工图目录、结构施工图目录、给水排水施工图目录、采暖通风施工图目录和建筑电器施工图目录。(2)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是施工图样的必要补充,主要是对图样中未能表达清楚的内容加以详细的说明,通常包括:工程概况、建筑设计的依据、构造要求、节能设计以及对施工单位的要求。(3)工程做法表。工程做法表主要是对建筑各部位构造做法用表格的形式加以详细说明。在表中对各施工部位的名称、做法等详细地表达清楚。(4)总平面图。1)总平面图的作用:主要是表示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周围道路、绿化和给水、排水、供电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作为新建房屋施工定位、土方施工、设备管网平面布置以及安排在施工时进入现场的材料和构配件堆放场地、构件预制场地、运输道路的依据。2)建筑总平面图的图示方法:总平面图是用正投影的原理绘制的,图形主要是以图例的形式表示,总平面图的图例采用《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规定的图例,画图时应严格执行该图例符号,如图中采用的图例不是标准的图例,应在总平面图下面说明。3)建筑总平面图的图示内容:① 图名、比例;② 新建建筑所处的地形;③ 新建建筑的具置,在总平面图中应详细地表达出新建建筑的定位方式;④ 注明新建房屋底层室内地面和室外整平地面的绝对标高;⑤ 相邻有关建筑、拆除建筑的大小、位置或范围;⑥ 附近的地形、地物等;⑦ 指北针或风向频率玫瑰图;⑧ 绿化规划和给排水、采暖管道和电线布置。(5)建筑总平面图识读:①了解图名、比例;②了解工程性质、用地范围、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情况;③了解建筑的朝向和风向;④了解新建建筑的平面形状和准确位置;⑤了解新建房屋四周的道路、绿化;⑥了解建筑物周围的给水、排水、供暖和供电的位置,管线布置走向。

(二)结构施工图识读

(1)结构施工图的作用:1)结构施工图的概念。结构施工图是根据建筑的要求,经过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以及力学计算,确定建筑各承重构件的形状、材料、大小和内部构造等,把这些构件的位置、形状、大小和连接方式绘制成图样,指导施工,这种图样称为结构施工图。2)结构施工图的作用。结构施工图是施工定位、放线、基槽开挖、支模板、绑扎钢筋、设置预埋件、浇筑混凝土、安装梁、板、柱及编制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的重要依据。(2)结构施工图的组成:1)结构设计说明;2)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表达建筑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包括基础平面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和屋顶结构平面布置图;3)结构构件详图。结构构件详图表达结构构件的形状、大小、材料和具体做法,包括梁、板、柱构件详图、基础详图、屋架详图、楼梯详图和其它详图;4)常用结构构件代号。结构构件的代号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规定结构构件的代号;5)钢筋在施工图中的图示方法和标注方法。在结构施工图中,为了突出钢筋的位置、形状和数量,钢筋一般用粗实线绘制。

三、实施方法

一是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的资质。1)熟悉图纸、规范; 2)熟悉掌握软件、仪器的使用;3)表达能力良好。(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熟悉规范;2)熟悉现场;3)表达能力良好。

二是教学硬件设施。(1)具备多媒体教室、绘图教室;(2)具有图纸、现行规范、标准。

三是教材及参考资料。

四是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6篇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2.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配表

3.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 实践教学 学中做 做中学 记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61-02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院建筑装饰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中。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实践,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它需要把传统的基于理论认识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专业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辅,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训练课程完成。通过对一个实际工程的综合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自主性内容,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建筑装饰教研室商议,由专业资深教师牵头进行课程整合,将《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与《装饰监理》、《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等课程融合,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在建筑装饰二年级试点实施。首先是《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了11周基本理论知识的单元教学,然后是利用3周或72课时(亦可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装饰施工技术实训综合项目环节。项目组的老师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和细致的实训安排,把实训项目细化到每一天的工作内容。此实训项目以“我的空间秀”为主题,意为我做主、我设计、我制作,秀出属于我自己的空间。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掌握从思维构想到市场调研、再到最终成型的一系列学习过程,充分地体现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对真实的教学情景有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做出正确的引导。

“我的空间秀”实训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现为建装07301班48人),分为4个小组,从本学期第11周开始至14周结束,实训场地为建筑工程系二楼教室和三楼装饰实训室,每组的空间范围控制在4000mm×4000mm×2800mm(长×宽×高)。要求学生在此空间内运用所学的室内设计、装饰表现技法、装饰监理、装饰施工技术等知识完成墙面、顶面、地面、水电工程和软装饰五大块的装饰制作。

四个实训小组分别以客厅、厨房、儿童房、小酒吧为题目作为实训内容,每个小组大约10人,由组长安排方案设计,前期资料收集,市场调查、购买装修材料,在专业指导老师的现场演示下,每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家具,隔墙、吊顶。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咖啡厅、小酒吧去现场体验,了解所设计环境的设计元素、空间特点。到家具城去参观儿童房家具、客厅家具的样式风格,然后根据每个小组设计风格来进行家具设计,到装饰材料市场采购材料,由于预算非常有限,每个空间的经费只有1500元,比CCTV-2里交换空间的8000元预算少很多,同学们只能用最少的钱,买有限的材料,把一个连隔墙都没有的空间做成一个家具配备齐全的完美空间,同学们可谓是费尽心血,最终完满完成了实训任务。

在整个实训环节中,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入了装饰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了“手、脑、口”并用,“教、学、做”合一。在学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学生在实训前有计划,对本组任务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每一步的任务和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做到认真观摩老师的演示,认真分析勤于动手操作,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完成了前期基础工程:开线槽、走水电、砌筑隔断、粘贴瓷砖、制作吊顶、隔墙、制作家具,以及后期绘制背景墙中的彩绘等装饰美工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践后及时写出实践心得和各自的独到见解,分析在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实训开展过程中,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详细的工作方案,同学们从设计、购买材料,到自己动手制造吊顶、隔墙、橱柜等等,装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做了一遍,亲身体会到工作的关键环节,不懂的地方可以马上问在场的指导老师,迅速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每一天的工作,同学们看到一个空间从毛坯房到精装修的过程,体验了从设计、施工到监理的各环节,对专业更加热爱和感兴趣。

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三周时间要完成实训任务,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开始实训之初,由于材料没有到位,设计没有到位等因素浪费了一些时间,到了后期,油漆干燥就来不及了,于是很多同学都有了为赶工期而熬夜赶工的经历,同时最后赶工的效果不甚满意,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做好时间控制。我们在实训过程中还发现,个别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还有旷课、缺考的现象,而在三周的实训过程中表现相当出色,从不缺席,认真动手做,不怕苦不怕累,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而且也展示了他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实训教学极大的调动了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今后专业教学如何因材施教,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在实训工程中同学们找到了做设计的基本方法,对于从来没有涉足过的环境,要自己去设计时,老师带领他们到实地去参观去体验,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找灵感,比在图书馆里找参考资料,闭门造车,这种亲临其境的学习方法为他们适应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途径。在制作背景墙时,指导老师演示用丙烯颜料手绘的过程,同学们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小酒吧背景墙、儿童房背景墙的手绘墙画,比起市场上专业绘墙画的效果毫不逊色,而市场绘墙画每平米均价100元起,而同学们自行绘制只花了颜料的钱,大大节约了成本,这样一来,大大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控制装修造价的实践课。

同学们在进行装饰材料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对各种装修材料的价格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学校下拨实训经费有限,所以只能买价格低廉的材料,为了买到便宜的材料,必须要和建材店的老板反复砍价。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同学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同学们在买乳胶漆时,和老板成了朋友,老板还送了一小桶蓝色手刷漆给他们,解决了儿童房的背景墙的蓝色漆问题。当然价格低廉的材料多是店里所剩不多的产品,同时规格也不是很均匀。他们所购买客厅的复合地板是店里最便宜的产品,只剩有限的30平方米,同学们全部买来还不够,板材的大小也是参差不齐,在铺设时对缝就遇到了困难,后来地板不够了,想再去补,店里就没有了,给他们的施工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最后同学们总结教训时也说到,要控制好装饰材料的质量,不能只控制价格,质量更重要,规格不好的材料对装修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在上装饰材料理论课时,老师曾告诉同学们很多质量差的建材产品含有挥发性有害气体,同学们没有体会。在实践操作中,同学们自己切割人造板、刷油漆,现场的难闻气体很多,装修粉尘很多,同学们时刻感受到装修中有害物质的存在,实在很难闻,很多同学在实训过程中都戴上了口罩,戴上了帽子,做足了防备,更加深刻体会到要创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环境的重要性,装修材料的健康环保是关键。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过程,为今后社会上多一个有环保意识,有良心的装修设计师打下基础。

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完成了从前期收集资料、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采购、制作隔墙、吊顶、衣柜,到后期装饰美工、手绘背景墙、布艺软装饰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同学们的通力合作。通过3周的实训工作,同学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也体会到装修工程是需要团体才可以完成的。

三周实训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在工作汇报会上对本组工作进行了总结,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了整个实训的过程,在展示中插入了设计文本、效果图、市场分析报告、同学们的施工操作照片以及装修完成后的实景照片。同时也总结了每个组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对在场每个同学和指导教师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参照,为同学们今后在设计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这种实训过程的展示训练也为今后同学们在实际工程中向业主展示方案提前演习了一遍。

通过为期三周的实训环节,有力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管理提供创造的技能型“灰领”人才的定位,明确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为基本根据,以装饰行业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真或仿真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耕田”的单一教学方式。技能训练全真化(仿真):可以完全按照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现代实际标准进行培养,“零距离”的培养“零适应”人才,切实落实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思田.关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范围

施工技术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制定技术管理体系、职责、制度和标准;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以及对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特种技术人员的管理;技术文件归档管理;对涉及结构和安全或者“四新”技术的材料和设备的检测试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对施工技术的实施进行监控、反馈和更新等。

二、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实行的是总分包体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包全局把握,而各分包则负责细处的技术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既要加强总包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要注重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实质上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所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经常出现技术管理各行其事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出现原材料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管理成本扩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致使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材料、设备管理把关不严。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只是把重点放在对各个阶段施工技术规划的调整方面,并没有对原材料、设备引进方面加强管理。使得进购原材料收回扣、设备引进资金不足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增加了原材料成本且其质量达不符合设计要求、设备落后等。常导致施工工期过长、质量不达标等严重后果。③建筑施工资料管理不正规,图纸会审工作不重视。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为了追求工期,不断的对图纸进行需改或者在对图纸的还没有完全领会情况下单凭个人经验施工。建筑图纸设计无法满足,最终施工目标也无法实现。同时,项目负责人基本上不组织图纸会审工作,对于可以简化的施工工艺或者方法较为排斥。因为规定图纸会审需要多个部门的签章,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施工之后对图纸会审进行记录补充,其施工问题不能及时发展,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3、缺乏施工制度体系或存在缺陷。由于不同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建筑企业无法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缺乏必要的责任制度,在人员配备方面,忽视了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性,致使一部分施工人员无法胜任分配给自己的施工任务,而且没有明确具体贵任,在工程某一环节出现

问题的时候,出现无人负责的局面.更严重的是,一些建筑企业内部根本不存在施工制度体系,或者施工制度漏洞百出,无法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单位疏忽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这些技术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过低,没有树立安全责任观念,在施工现场,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脚手架等防护设施在未经检查验收的情况下进入施工现场,即使设置有消防设施,也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三、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一)优化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

由于施工参与方的不固定性,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应随着各参与方的变化不断整改和优化。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层次的总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技术水平,按层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并渗透、落实到每一层,摆脱那种由始至终仅凭一纸合同的片面约束体系。各参见方均应配备专业的、充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试运转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管理、调度、培训和储备,将各项安全和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施工操作人员,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专人的责任计划,将工作任务实名制。不论是企业自有人员或是外聘人员,均应定期进行技术考核与培训,按照他们的考核结果和业绩合理安排、调度、奖惩或者解聘,以提高个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此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二)控制材料质量,严把图纸会审关

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材料主要包括施工的原材料、成品、配件等,材料要是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加强材料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在施工中对材料要编制购买方案。严格对材料品牌、材质、规格及其数量等信息进行规定,并且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应该实施多方询价,相互比较的措施,购买材料应当按需购买,以免造成浪费的现象。材料的购入次序及其保管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购入次序应该依据施工进度,优化材料的进场次序和间隔时间来制定。而材料保管应该根据材料的材质等分类进行保管(易燃易爆品应当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同时要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及时的将抽查和检验结果汇报给业主及其设计单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还要加强对图纸会审工作的落实力度。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掌握设计意图,完成施工要求。具体措施是对图纸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国家相关标准、法规相符,图纸总说明是否与图纸设计内容相符,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设备安装图的标高尺寸是否符合土建图等问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或无法解决,应及时联系设计部门。

(三)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许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不重视工程竣工之后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实施。任何项目

工程施工完成之后,项目部所获得的相关成功的管理经验或者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度保存下来,重要的施工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材料和施工过程中提出的建议没有系统的进行整理和存档。为此,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相应的数据材料应该及时的进行总结、整体、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的成就,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充分的总结和交流,通过这种总结和交流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新的疑问和建议。一旦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缺的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还应该整理相关的材料为企业制定标准和施工工艺的编写做准备。

(四)做好对施工技术的监督工作

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责任具体到人,并将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督作业人的同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于违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其对工程质童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工程进度、施工技术、人力等方面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从而使工程得以按期按质交付使用,而且在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费用。

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的问题很多,针对这些问题应逐一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工作中,只有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才能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改革创新,进而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