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

幼儿园角色游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4:27

幼儿园角色游戏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角色游戏指导;有效性策略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当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充满着趣味性的,并且能够在相关的活动当中学习到比较多的知识内容。然而在我们国家当前阶段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一些教师受着传统理念的影响,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控制,这种教学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发挥。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知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在不干预幼儿角色游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指导。

一、从整体上出发,制定游戏计划

幼儿园教育当中角色游戏开展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并且这一教学的方式符合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特征。因此,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应将具体情况作为重点依据,从游戏准备工作、游戏活动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为角色游戏做好准备,从而保证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的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例如,在进行“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首先结合实际生活与孩子们共同探讨需要准备的材料,并且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先将这些材料整理上来。然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等帮助他们分配了角色,并且提出了:理发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人?他们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理发工具呢?这些工具怎么使用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深对于角色的认知。最后,有了笔者这些合理的引导与游戏计划,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保证了幼儿角色游戏的顺利进行与开展。与此同时,幼儿在这种角色游戏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想象,能够根据笔者的问题提示自主进行游戏与创新活动。

二、注重角色扮演,增强角色意识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教学的过程也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模仿等多种形式展开的创造性游戏,在活动当中,每一位幼儿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每一位幼儿的角色扮演质量都能够对游戏活动整体的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开展之间教师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学习,幼儿在具有一定的角色了解之后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其角色意识,还可以使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当中不断地实现角色升华与完善。

例如,在进行“超市”角色游戏活动之前,笔者先要求孩子们在父母家人的陪同之下观察超市,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语言交流等,这样能够使幼儿对超市的工作产生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在接下来的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然后,笔者还比较注重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与正确引导,一些幼儿的个人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喜欢在角色游戏扮演的过程中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并且会分配别人做事,但是自己说话的态度语气不够和气,笔者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先给予肯定,再运用游戏的口吻说:“哇,这个‘超市经理’真能干,要是对‘客人’或者‘员工’说话的时候用上一些礼貌用语就更好了,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他的,‘超市’的生意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的!”经过笔者这样的提醒,幼儿就能够很快转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与态度,整体角色游戏的氛围也会更加浓厚。

三、教师适当介入,把握游戏时机

好的游戏环节能够引起幼儿再次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而一个好的游戏环节具有愉快的开始、生动的过程等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把握时机,运用多种方式适当介入到其中,使幼儿能够保持着对相关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2篇

摘 要

本文主要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生活化做了认真的思考,对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选择、内容的选定、组织策略等方面结合幼儿生活来开展作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角色游戏 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他的一生,始终坚持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从一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有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是的,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游戏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指导是幼儿园教育游戏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幼儿生活的环境利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幼儿呢?于是我们在幼儿园角色游戏生活化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角色游戏环境生活化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玩得最多的一种游戏。所谓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游戏环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非常重视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纳感,从而有利于情感、态度、行为和个性等充分发展,同时,我们还重视游戏环境生活化,在开展游戏之前,我们会和孩子们商量游戏的内容,如这一游戏角放在哪个位置,需要什么材料布置,布置成什么样,为什么这样布置,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并在老师的带动下设计这一游戏角的标记,讨论这一游戏的规则,并达成共识,操作材料也是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摆放,方便幼儿使用。我们的游戏环境已经不局限于在一个活动室内,如果孩子有需要,隔壁班的游戏角也会成为我们临时的活动场地。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是主人,创设游戏的环境后,孩子们玩的时候就更主动了,从中也能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氛围。

我们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二、角色游戏材料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现在的游戏材料很多都是现成的、塑料的,很受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其实这些现成的材料并不能适应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发展,并且很浪费金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材料。

在农村到处可以得到的自然物中,可以选择卫生、安全、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来使用,如石头、小草、树枝、树叶等等,孩子们把石头当鸡蛋、小草当成海带,小树枝当成竹笋、小树叶当成小鱼……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菜场游戏啊!如果您需要的这里没有,孩子们也会从一些废旧材料中选择来取代,进行“以物代物”,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还主张孩子们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入游戏中,在我们曾经开设的“玩具店”游戏中,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利用纸盒、易拉罐等材料制成了小飞机、汽车、花篮等玩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很珍惜这些自制的玩具,改掉了那些乱丢乱放的坏习惯。同时,孩子们在亲子活动中同父母增进了感情。

开发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游戏材料,需要教师和幼儿,包括家长以新的教育观点去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利用周围的事物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孩子们游戏的材料。

三、角色游戏内容生活化

要贯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使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经验,并由此产生自发的游戏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使生活和游戏相互促进、相互转化,那么相应的游戏内容、形式都应该是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中演化而来。

游戏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并来自于幼儿发展和生活经验。幼儿的发展特点、需求与日常生活经验应成为孩子们游戏的首要资料。有的教师花大量时间开设新游戏,有的教师习惯运用于学习观摩到的新颖的游戏,而忽视了这些游戏是否适合于本班幼儿的需要,从而妨碍了孩子们游戏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我们这里孩子们乘车,接触地最多的是方便车,我们摒弃了“出租车”等游戏,开设通往市区的方便车游戏,让孩子们体验“方便车”真方便这一特点。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重请幼儿来参与设计,当我们本地新开一个“苏客隆”超市后,孩子们觉得我们玩游戏时也可以加入这样一个大型超市,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讨论得出的内容开设这一游戏,还模仿超市门口放上木马,因为这一游戏是孩子们日常经验接触的,所以玩的时候规则意识很强,不再需要教师经常嘱咐游戏规则。同时,我们还将游戏整合到一日生活中,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四、组织策略生活化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经验知识,促进认识、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游戏更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源泉。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地交往,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注重与幼儿进行生活化的交流,实现自由、平等,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3篇

一、开展角色区域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心理理论”是指幼儿能够意识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可能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做出的理解和推测。无论是同伴之间发起的角色扮演,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表演游戏,都可以让幼儿体验角色的思想和感情,丰富孩子的交往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心理理论发展的水平。

(二)促进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每天的集体教学平均到每位幼儿发言的次数有限,因此有一部分幼儿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机会。但是班级角色区域的创设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足这一遗憾,角色的交流正是大家用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角色游戏中,还需要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分配与担任,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去认识社会角色、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义务与责任,通过尝试不同类别的角色区域游戏,增加幼儿今后对社会的适应性。

二、开展角色区域的策略

(一)大社里“场所”多,巧妙设置兴趣浓

1.设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区域设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言语简单,以直觉行动为主,因此小班角色区域应贴近生活环境,如“娃娃家”“小医院”。而中班的幼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频繁,区域的设置可以以他们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为依据,如“理发店”“小吃店”,能提高并满足同伴间交往的技能与需求。那么认知能力相对较高的大班幼儿在这方面的需求会更突出,由于对数字的理解更深透,语言交往更通畅,因此可以设置以“价格计算”“物品归类”为主的“超市”“银行”等。

2.区域布局要做到兼顾互动

兼顾互动指的是角色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整合与互动,提高区域间的兼容性。以中班“烧烤吧”为例,在区域中我们投放了用海绵纸做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烤串,孩子们都爱不释手。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导致很多想参与的孩子无法参与。因此我们在旁边的美工区增加了串烤串,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来做一做,孩子们每次串的时候会问“老板需要串多少”等话语,这样的交流主动而自然,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二)大社会里“角色”多,培养幼儿意识浓

1.扩展丰富幼儿的生活视野

要想在角色游戏中把各种行业真正地被“玩”起来,幼儿自身需要有相应的角色意识。我们常常呼吁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看看、玩玩,让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能最直观地了解这些行业中的设施、工作内容、方法和使用语言。当幼儿对这些行业以及角色们有了了解,那么在游戏的过程中意识性也会逐渐增强,更愿意主动参与。

2. 教师加强适时的角色引导

除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外,教师适时的介入指导能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实际意义。比如在游戏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帮助幼儿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每个角色的职能,有助于幼儿间的互动更轻松。而教师的角色引导可以出现在游戏中的适时介入,也可以出现在游戏后的恰当评价,这些引导都是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含义。

(三)大社会里“物品”多,适时提供效果浓

1. 层次性“物品”的投放

幼儿间的经验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提供“物品”的不同层次性。如有的自理能力较强的小班幼儿会叠被子,有的还只会简单的交流,因此在小班的娃娃家区域中就可以投放布娃娃、奶瓶、被子、小床、衣服等不同层次的材料,有的幼儿可以扮演爸爸用奶瓶给宝宝喂奶,有的可以扮演妈妈整理床铺,不同层次的材料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2. 针对性“物品”的投放

“针对性物品”是基于教师对幼儿游戏时的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所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在区域中及时投放幼儿所需要的材料,有助于幼儿能顺畅进行之后的角色扮演。如小班“小医院”角色区,起初投放了医生护士的服装,还有针筒、棉花等一些工具,在孩子们能熟练运用这些道具后,我们发现他们扮演医生时会先给病人听诊,量血压,于是我们针对孩子们的需要就行补充,而材料的补充也为孩子们再一次的创造做铺垫。

三、结语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4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园;有效开展;游戏情境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72-01

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园阶段的典型游戏形式。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题单一,缺乏年龄段的层次性差异,幼儿只是在摆弄材料,缺乏角色意识,参与游戏的兴趣不高。本文就如何开展角色游戏,使其发挥教育价值,以有效促进幼儿发展进行论述。

一、理解角色游戏的定义与关键元素

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想象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形式。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兴趣和生活验,设计不同的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餐厅、理发店、银行、烧烤店、商店、医院、蛋糕房、邮局等,只要是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和生活、工作场所,只要幼儿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角色区。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等组成,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游戏动作、情境的假设、游戏的规则、主题等。

二、明确角色游戏的价值定位

角色游戏对幼儿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社会生活的练习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再现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的关系。此类游戏不但可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还能够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幼儿的想象和情感。角色游戏,能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在参与中学习社会知识,为他们适应社会、遵守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习得合理的行为方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并能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三、关注角色游戏的层次递进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角色区的设置和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即使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选择了同一个角色区,也由于幼儿经验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在区域活动时必然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如医院游戏中,小班幼儿可能更多地倾向于玩听诊器和打针的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多提供白大褂和听诊器,避免幼儿争抢。到了中班、大班,教师可以逐步增加挂号处、门诊处、治疗处和药房。如果班级空间有限,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在区域入口处自动挂号、取号。门诊处墙饰应该突出医院的氛围,如果可能,把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图呈现在墙上,提示幼儿。治疗处主要是护士的工作,教师可提供护士帽、护士服和口罩,护士打针用的胶带、针管、消毒棉等材料。药房提供一些药盒、药瓶等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经验差异和兴趣差异,在丰富幼儿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逐渐通过参观、交流、讨论等活动,体现层次递进性,促进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表现能力的提升。

四、了解角色游戏开展的一般流程

第一,讨论确定游戏主题。角色游戏要有一定的主题,才能有利于幼儿想象和分配角色,并明确角色的职责。小班的幼儿需要教师帮助确定游戏的主题。从中班开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和课程的进度提出与确定相应的主题。第二,协商并分配角色。游戏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合理分配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在这个环节容易发生争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幼儿分配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对于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明确角色职责,进行合理装扮。小班幼儿对游戏角色的认识比较模糊,游戏兴趣容易转移,因此需要教师提供一些道具帮助幼儿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明确角色的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并准备适当的道具让幼儿装扮自己。第四,进行自主游戏,教师适时指导。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最好多观察、少干预,即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表现,以确定是否需要介入或者介入的时机。当幼儿遇到了游戏困难而开展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情况给予支持;当幼儿无所事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临时参与,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情节;当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时,教师必须干预;当幼儿出现消极行为时,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第五,收拾整理材料。区域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教师应引导幼儿收拾玩具、整理游戏场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六,分享与交流经验。角色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幼儿的分享和交流活动,请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教师要对有礼貌的语言和礼仪给予肯定,表扬幼儿运用新材料丰富游戏情节的行为,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理解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为幼儿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5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指导;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它全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角色游戏能让幼儿体验到互相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对家庭的认知能力。教师聪明有效的指导引导、丰富幼儿行为的一种行为。在小班角色游戏中不理解角色的定义,会对角色游戏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结合小班年龄特点和角色游戏的固有特点,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会大大加强幼儿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为什么要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指导方式是什么?教师指导小班进行角色游戏后,角色游戏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从最开始的心情和教师干预后的心情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三)问题

1.相关理论知识不清楚

2.研究思路受限

(四)解决办法

1.通过自身的实习经验与相关的文献研究,解决师幼互动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2.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大量资料查阅,研究方法和手段得到丰富,研究素材得到扩充,为顺利完成本论文提供了保证。

三、小幼儿个案研究

为了研究的更准确、真实、更具有说服力,我观察了小班幼儿“乐乐”在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和表现,并通过三个案例来综合分析,研究。

(一)第一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乐乐和君君在娃娃家游戏,这时候聽到了有哭声,我赶紧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我走上前问“乐乐,你怎么哭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乐乐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我问道、“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娃娃家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属于娃娃家,进来的小朋友都要遵守娃娃家的规则,你们都想用煤气灶,可以君君用一会之后,乐乐再用。并且你们可以一起做饭啊,分工合作,两个人一起也会做了比较快是不是?再说爸爸妈妈他们在家的时候你看见过他们争夺一个煤气灶吗?”“没有”“所以啊我们都互相谦让一点,你们也不希望爸爸妈妈吵架是不是,所以你们也不能吵架啊。”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结论分析: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对角色游戏充满了好奇,这种既熟悉又不太清楚的游戏他们非常喜欢又能跟现实联系起来。他对于“爸爸、妈妈”的角色十分感兴趣,争着抢着扮演“爸爸妈妈”但对游戏不了解,也不清楚要怎么玩,便会出现争抢一样娃娃家用具的情况,并且玩着玩着就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只想要模仿爸爸妈妈在家时的状态去使用娃娃家的用具。

通过这份观察记录我发现了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产生的问题:

1.小班幼儿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有秩序的进行角色游戏,出现了争抢角色游戏玩具的现象。

2.小班幼儿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分辨爸爸妈妈的角色定义。

3.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还处在摆放玩具上,不知如何进行角色扮演。

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始先讲清楚角色游戏的规则和游戏中角色的定义通过多次的告知游戏的玩法,更能清楚的让幼儿知道游戏的玩法,为之后的游戏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明确角色游戏的意义以便更好的进行游戏,增加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明确角色定义。教师随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适时的插入,注重安全教育的引导。

(二)第二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这次角色游戏的主角是君君和乐乐,君君妈妈抱起了娃娃床上的小宝宝,边哄小宝宝边整理床铺,哥哥乐乐在一旁协助、帮忙。“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到厨房里帮帮忙做饭好吗?”妈妈君君对哥哥乐乐说。“可是我不会做饭啊,在家里都是妈妈做饭的。”哥哥乐乐显然很不愿意。妈妈说:“可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啊,我在给宝宝喂奶,一会宝宝吃完饭就要去上幼儿园了,要不来不及了”“那等爸爸回来烧嘛!(扮演‘爸爸’的孩子正好去吃饼干了)。”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来做客啦!好饿呀!”。妈妈和哥哥刚开始不知所措,愣了一会,然后哥哥灵机一动请我进屋坐,还给我拿了一个小凳子,妈妈也开始热情起来,拿了一些水果和蔬菜要请我吃,还悄悄告诉我:这些都是假的不能真吃的。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结论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善于模仿承认,看惯了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样子,学着样子进行娃娃家的游戏。知道妈妈是烧饭的,哥哥可以从旁协助,但当妈妈提出让哥哥烧饭时,哥哥表现出不乐意的表现,产生了冲突,使游戏进入僵持阶段,这个时候教师适时的介入,解决了冲突,幼儿立刻进入角色状态开始招呼客人。

总结:通过这份观察记录可以看出教师适时的介入会缓解幼儿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继续进行游戏的尴尬,解决了游戏中的问题。但教师也应告诉幼儿不可以让小孩子进入厨房烧菜,烧菜是大人的事,也就是爸爸妈妈。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做出指导,说出其中的问题,用反问的形式,让幼儿回答,比直接告知更容易让幼儿明白和记忆。

四、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1.环境创设丰富性,完整性。

可以放置一些复杂的游戏玩具,比如需要合作完成的,以此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增强幼儿心中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环境创设需要安全,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会下意识的把游戏玩具放入口中。尽可能的投放多的游戏道具,丰富幼儿的游戏环境,接触更多的现实生活,增强幼儿的社会性。

2.幼儿之间的矛盾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过强,占有欲也极强,并且喜欢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总觉得别人的好玩,这就会造成冲突,教师要从中调解,告知是非对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3.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直觉行动思维特点,注意力不稳定。善于模仿现实生活的经验。

(二)建议

1.关注游戏中的同伴互动,拓宽观察视野

对学龄前幼儿来说,对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来说,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儿童与成人的交往。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载体,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同伴互动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之间多种互动的方式,拓宽观察的视野和认识,及时发现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长处与问题。

2.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

角色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大班出幼儿对事物的兴趣,爱玩游戏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对他们这种兴趣要正确的引导,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交往、乐于合作。

3.善于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善于对游戏做出总结,对游戏中优秀的行为表现做出有效表扬,并且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让幼儿找到自信,体会快乐,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胜利.中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4,01:8-17.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角游戏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推行与实施,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游戏教学的方法就是这样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这其中,区角游戏的应用范围最广,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也是幼儿广泛喜爱的一种活动。然而,在幼儿园区角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区角游戏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学效果。其中,教师对自己在区角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是最大的问题,这种对角色定位的不准确,包括教师责任的缺失、以及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过多干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加以改正。下面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一、区角游戏概述

区角游戏是目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游戏组织的形式,其主要以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做为依据,将幼儿的活动区与划分为几个部分。之后,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区域以及类型,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幼儿在自己选择的游戏区域内进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并获得一些知识。实际上,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学习的过程,只不过是将学习目的通过一种幼儿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来实现。在区角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这样一来,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很好的互动,体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下面,分析区角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区角游戏中如何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利用好区角活动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幼儿的自身发展,促进幼儿自身情感的表达,个性才能的释放。所以教师作为区角活动的创设者,应努力创设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活动环境,找准自身在区角活动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1.教师要拥有专业自信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幼儿在心理上发育不成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高,因此,教师如果具有专业自信,在区角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区角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双主体”的关系,但是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师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游戏的方向和内容,要在幼儿的活动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区角游戏中处于主导地位,要积极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教师专业自信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在区角游戏中的专业自信,是指教师主导创设环境、搜集材料、介入指导等工作,在这些方面具有绝对的主动权,要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创设游戏环境和资料,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介入性的指导,并且及时评价。

2.尊重幼儿的自主游戏

教师在区角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主导”并非“主体”。所以,在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意愿,一切要以幼儿的需求为主,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区角游戏的内容以及开展方式进行调整。教师对幼儿自主意愿的尊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

区角游戏的开展目的,是让幼儿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自由的游戏,但是这种权利并不是教师赋予的,而是由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区域、玩伴等。区角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选择游戏方式,如果教师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对这方面的干涉过多,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教师要在区角游戏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职责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活动,其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幼儿阶段,这种差异性更为明显,教师应该懂得对这种差异性,根据幼儿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游戏方案和管理方法,在区角游戏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游戏当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区角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区角游戏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游戏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7篇

关键词 区域 角色游戏 家长 参与式指导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又指出“家长的参与教育活动是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邀请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特长的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借助家长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等资源配合幼儿园教育”。

区域角色游戏中的“参与式指导”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模式,即体现了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又体现了家园合作的理念。区域角色游戏是指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游戏角,家长参与区域角色游戏是指家长作为一个活动的独立体和幼儿一起游戏,在某个角色区扮演某个角色,同时在游戏中根据游戏主题和情节的变化,又作为一种角色的行为指导者,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式的指导,以游戏指导游戏。以下是我园在中班年段实行的区域角色游戏中家长“参与式指导”的一些感悟。

一、幼儿自主唱,铺垫游戏经验

自主唱是指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幼儿的自主游戏往往情节较简单,游戏中会出现许多矛盾体。我们在游戏的第一阶段,并没有请家长进行“参与式指导”,因为孩子对角色充满渴望,都想进入角色区进行游戏,如果这时候请家长来进行“参与式指导”势必会造成主次跌倒的现象。孩子没有玩尽兴,爸爸、妈妈却抢占了他们的地盘,势必会出现一种游戏滞待效果,孩子参与的兴趣和游戏的创造想象力都会相应减弱。所以,我们让孩子先进行自主游戏,前期有一个游戏经验的铺垫。

二、家长幕后唱,丰富游戏材料

这里的幕后唱是指家长资料的建立和游戏材料的增添、改进。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班级实际情况在中班年段分别创设了超市、肯德基、麻辣烫、小小交通岗等角色区。在创设角色区的同时,我们对中班的家长资源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排摸工作,发放家长信息资料卡,建立了中班家长“参与式指导站”的名册和个人信息。在幼儿自主唱阶段,我们首先分批邀请“参与式指导”站的家长前来熟悉、观摩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教师向家长介绍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要素、指导目的及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观摩后家长大胆感言,对我们角色区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家长本身的职业特点促使他对本职业有着特殊的、丰富的经验,我们的角色区正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模拟区。做护士的妈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专业方面的知识;理发店的老板给我们的一些自制理发用具取了专业的名字,比如:衮梳,卷发杠,平梳等;超市收银员妈妈们还和我们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超市的条形码扫描仪;卖麻辣烫的妈妈向我们提供了专门烫麻辣烫的漏勺,我们根据漏勺的特点用大的雪碧瓶一起制作了游戏专用的麻辣烫漏勺……

三、亲子互动唱,拓展游戏情节

亲子互动唱是指家长参与并指导,也是家长“参与式指导”的核心部分。有了前期的幼儿游戏经验铺垫和家长的观摩、了解,家长就能轻松的参与指导游戏。

(一)家长本色参与,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在角色区中根据家长的不同职业特点,邀请家长参与游戏。家长自身的职业特点给指导活动带来了便利与深入,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鲜活。幼儿在这种轻松的游戏体验与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下,更容易进入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家长“参与式指导”无疑给游戏注入了新的促进剂,赋予游戏新的活力。经过几次的“参与式指导”活动,孩子们已经能自如掌握各方面的细节,在角色交往中还学到了难能可贵的人际交往技能,对一些社会角色,职业特点更加有兴趣地去了解,在生活中会更多地去观察和关心各行各业的人们。

(二)家长交互参与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想象和情节变化。

交互参与是指家长可以跨越自己职业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在“参与式指导”站中自愿报名选择角色。家长的交互参与给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人文元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在角色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这一角色的实践与创新,他们的这种实践与创新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四、收获与反思

(一)家长“参与式指导”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发展了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提升了人际智能。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逐步提高了游戏技能和游戏质量。

(二)家长“参与式指导”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了幼儿教育“寓教于乐”的理念,更加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园角色游戏第8篇

一、参与幼儿的活动,成为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引导者。支持者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才能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按“六个自由”原则指导游戏的开展。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游戏伙伴的自由、尊重幼儿讲评自己游戏的自由。只有做到这些,孩子才能真正的主动游戏,不再被动。游戏开始时,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幼儿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间接指导是指以幼儿自主活动为前提,幼儿内心出现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启发。间接指导游戏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幼儿一起游戏,而是在幼儿周围仔细观察,当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发出暗示和指导。

二、提供充足的物质准备,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

有的儿童由于能力相对较弱、请假或转学等原因,往往需要更多的游戏机会和时间,以便在活动中观察、模仿同伴游戏,熟悉、了解游戏活动。所以,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室内外场地,并合理安排各个区域,以生动有趣、方便自然的活动空间吸引幼儿,特别是“被动型”儿童积极主动、轻松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由于此类幼儿遐想能力较差等原因,使他们在游戏中相对于同伴来说,更需要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表现生活内容和现象。角色游戏离不开玩具或材料,在角色游戏中,仅使用成品玩具,以及利用废旧物自制的玩具是不够的。要注意为他们多提供一些丰富、形象、生动、富于童趣的材料,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娃娃和具体形象的玩具,让他们在游戏中能找到自己“适用”的材料,便于活动的开展。在投放材料前,教师要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类型与幼儿的身心特点的符合性,既易于幼儿收放,又易于游戏的发展。投放后,要注意幼儿对材料的反应。也可以与幼儿商议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引导幼儿选择所需要的材料,使幼儿能独特、灵活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三、努力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加快向“主动型”转变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