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1:52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1篇

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一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二回顾××年,我科在中心领导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完成到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新的一年来到之际,为全面完成中心对我科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知识咨询,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普及;设计并制作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免费向辖区内居民发放;定期更新健康教育专栏等。

二、按照国家关于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禁烟制度及奖惩标准,设置禁烟健康教育专栏,发放禁烟健康教育处方,张贴禁烟标志。我科计划在今年5月31日举行一次 “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并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禁烟知识培训及考核,宣传禁烟知识。

三、严格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传染病上报、管理及相关工作。我们将根据《疫情报告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及报告力度,发现相关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以及疫情,及时上报。加强院内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重视,我科将在年中开展一次院内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四、落实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下达的关于艾滋病监测的相关任务。在门诊设置艾滋病咨询室,制定艾滋病监测报告册,详细登记就诊及咨询人员信息。加大对艾滋病防治信息的宣传,院内常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妇产科及检验科加强交流,做好孕产妇艾滋病检测,并按时将血片上交疾控中心,积极询问反馈信息。

五、做好结核病诊治、上报、监测及转诊等工作,加大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按疾控中心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控任务,发现结核病24小时内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做到无错报、漏报,所有结核病人都进行转诊,务必将转诊率达100%,转诊到位率达到95%以上。今年我科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预期在3.24日举行一次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同时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一次结核病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

六、做好死因监测上报及统计工作。督促临床医生在7天内将死因证明上报我科并进行网络直报,杜绝漏报错报。在年中,计划对全院医生进行一次死因监测报告培训工作,务求让每个医生都熟练掌握死因报告机制。

七、要积极响应全球疟疾基金会的号召,按照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我院发热病人疟疾镜检工作任务,和检验科协作,合理分配,并做好信息登记和月统计报表,按时将血片、登记报表及统计报表上交疾控中心。

八、按市卫生局及妇幼保健院的要求,认真负责地落实妇幼保健及计划免疫相关工作,认真细致做好各类报表,统计审核新生儿缺陷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按时上报,避免错报、漏报等现象;和妇产科沟通,将艾滋、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落到实处,认真登记并做好统计报表,按时上报妇幼保健院;督促妇产科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努力将新筛率控制在市卫生局布置的90%以上,并按季度进行统计上报。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2篇

一、目标任务

1、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改善城乡居民环境面貌。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创建1个市级卫生村,各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

2、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安全。

3、巩固市级食品安全街道成果,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示范的创建工作。确保全年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4、完善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城乡居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时报销管理,提升合作医疗代办员为民代办报销的服务质量。组织实施好第三轮参合居民健康体检的有序开展,健康体检率达70%以上,妇女常见病普查率达85%以上,并建立、完善体检居民的健康档案。

5、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大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疾病和地方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与监督管理,全面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和无传染疾病和地方病的爆发。

6、深化社区责任医生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以深化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为抓手,提高服务水平。

7、加强城乡健康教育。以切实改变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习惯,以健康教育课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创建1家健康示范社区,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切实改善群众健康行为习惯。确保全街道每户农户至少获得1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8、大力开展农村改厕。结合村庄整治工作,做好农村卫生厕所的调查、摸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建造无害化厕所,全年新增农户卫生厕所60户以上。

9、开展经常性除四害工作。以春秋两季为主要季节,结合环境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做好四害密度监测,迎接“灭鼠先进城区”复查。

二、工作措施

1、以国家卫生县城复查为契机,优化环境卫生面貌。

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面貌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因此各单位要把公共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组织网络,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卫生综合水平。

一是要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环境卫生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卫生设施的投入,稳定农村保洁队伍,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积极开展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户的评创活动,健全和完善农村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做到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力度。在开展长效保洁的同时,加大集中整治力度,抓住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及五一、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积极宣传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意义,引导、鼓励农户建造无害化厕所。各村要结合村庄整治,进一步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把改厕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好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把改厕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全年新增户厕60户以上。同时开展经常性除四害工作,制定除四害计划和密度监测方案,根据季节特征和病媒生物的消长特点,结合环境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彻底消灭病媒生物孳生地,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迎接好“灭鼠先进城区”复查工作。

2、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载体,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阵地,积极做好各类公共卫生宣传发动工作,继续开展好百场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要利用各类橱窗、黑板报、永久性标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利用村级简报,开设《卫生与健康》知识专栏,使广大群众能从多方面渠道吸取健康知识。

二是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载体,积极开展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加强计文卫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展青少年的健康卫生行为活动,引导群众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全街道群众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3、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为基础,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进一步探索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综合服务工作。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一是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以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地方病等传染病为重点,加大宣传、预防和控制力度,落实村、社区以及中小学、幼托机构的防控措施。开展0-7岁儿童计划免疫工程,着重做好新居民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新居民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0%以上。

二是加强社区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完善联络员制度、例会制度、月报制和信息通报制度等四项制度,明确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任务和责职,强化各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和社区责任医生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三网建设。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药品责任追究制,签订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加强连锁起市、放心店的扩面、提质、增效工作,积极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向农村、社区、学校延伸。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队伍的作用,掌握动态,定期巡查监督,整合队伍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水平。

四是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管力度。配合工商、农经、质检、卫生等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实施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生产加工分企业的行为规范,落实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制度。全面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现100%的学校食堂实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30%以上大中型餐饮单位和新评定A级单位实施“五常法”管理。加强家庭聚餐的监管、申报备案。进一步加大各食品环节的巡查力度,完善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有效预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以加强合作医疗资金管理为重点,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3篇

一、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建立由镇政府领导,中心卫生院为主体,乡村医生为基础、村级卫生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具体负责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各村妇女主任兼任公共卫生信息员,配合村卫生室做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企业卫生、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协助辖区专业保健人员做好本村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管理、免疫规范工作。中心卫生院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责任医生团队,指导对本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村卫生室在中心卫生院统一管理下,承担行政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加强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队伍管理。

根据政府要求,综合考虑本镇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统筹规划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每个中心村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01x年后不再新设置),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按照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要求,未建村卫生室的可设立巡回医疗点,按“三定”(定人、定时、定点)要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也可由临近村卫生室实行共建共享服务。村卫生室建设由行政村申请,标准化新建或改扩建的卫生室,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由财政给予经费补助。

从2月29日起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为方便农村居民合作医疗报销,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报销比例不低于卫生院。由村两委提出申请,上报镇政府安排计划,县合管办验收批准后实施。

由中心卫生院和村委会共同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度,完善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考核机制及分配方案,中心卫生院按月或季对驻村责任医生进行岗位考核,考核成绩作为绩效发放依据。

三、积极开展第四轮(201x-201x年)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为了真正实现政府出钱、卫生出力,农民受益的宗旨,今年将继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和妇女病免费普查工作。主要采取体检组下村集中体检和零散来院体检的方式进行,确保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体检率在80%以上,妇女病普查率在80%以上。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强化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按规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其中中心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5%以上。

2、协助做好农村妇幼卫生管理工作。两年妇女病普查率≥80%。使每一位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享受到政府补助;使90%以上的准备怀孕或怀孕3个月内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不发生因保健原因引起的孕产妇死亡。规范开展妇女、儿童保健,儿童免疫建卡发证率、接种率及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都达99%以上。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对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3、做好安全接种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全面落实疫苗领用和管理制度、接种反应的处理和报告制度、安全接种的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等安全接种各项有关制度。

4、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到位,有关政策上墙公布,要求各村群众合作医疗参合率90%以上,农民对合作医疗满意率达85%以上,参合信息差错率控制在1‰以内,1/3村卫生室开展合作医疗结报工作。实行合作医疗当场结报制度,对就诊患者参保对象严格审查把关,杜绝冒充合作医疗患者身份结报,每月对参保农民报销情况进行公示。

5、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农户新建住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协助做好水质监测等工作;加强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督导检查,全年不少于2次。

6、协助开展卫生监督检查,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企业本底情况,协助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到85%以上。

五、积极做好维稳工作。

妥善处理本辖区及辖区内涉人涉事的医疗纠纷;不发生因处置不妥当而引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事件。及时报告、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做好维稳工作。

六、工作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部门、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要充分认识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体,摸清目标底数,明确服务内容、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法。及时掌握分析各村公共卫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各村要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4篇

今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两个月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1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

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六)、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5篇

 xx是省卫计委确定的第一批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十个试点县之一,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把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重点,努力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认可,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的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三)根据工分录入和绩效考核系统的设置,在试运行实施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对不合理的设置如工分值和绩效考核系数等进行适当调整。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依法管理,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和可持续发展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到“十三五”末,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达到二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

(二)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积极推进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工作,妥善处理各种情况,做到稳步推进,保持队伍稳定,工作平稳过渡,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快速发展。

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妇幼健康资源情况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妇幼健康需求和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

强化公益,落实保障。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维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突出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编制、经费和运行政策,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提高效能,激活动力。通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绩效管理,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效率,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得到加强。

二、优化整合内容

(一)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能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职能整合的主要方式为“县级合、乡增强、村共享”。

1、整合县妇幼保健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机构和职责,组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和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助产技术服务等;承担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任务;开展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工作。受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

2、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与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职能整合,撤销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在乡镇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由乡镇政府负责,加强乡镇计生办计划生育管理职能。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人由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征求乡镇政府意见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

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主要职责:承担本辖区内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和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等任务;承担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合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任务;负责对村级服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指导。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指导下,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采集相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服务。

4、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保留计划生育专干,巩固基层工作网底。计划生育专干和村医共同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相关服务工作。计划生育专干主要负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组织动员、优惠政策落实、信息收集上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相关技术服务引导等工作。

(二)人员配备和资产管理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机构及人员编制由县卫生和计生主管部门商县编办、人社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县编委审批后实施。

原县乡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房屋、设备等各类资产,全部划归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严防固定资产流失。

(三)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创新发展,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性。

完善机构建设机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广,任务重,要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县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县制定下发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编制部门印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三定”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召开工作动员会,宣布有关工作纪律,乡镇计生服务所人员实行自愿选择,实施优化整合各项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5年12月21日至12月30日):进行优化整合工作验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完善提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配置工作,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证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确保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7篇

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发改委《关于下达安徽省2008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卫妇秘〔2008〕374号)、省卫生厅、财政厅《安徽省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的通知(卫妇秘〔2008〕375号)、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通知》(财社〔2008〕473号)、《安徽省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定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08〕474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蚌政办[**]39号)的要求,结合**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制定2008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抓紧组织实施。

一、年度目标任务

(一)大力推进和规范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确保由政府购买的12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

(二)当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个,到2008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达到125个以上(含三县城区)。完成28个民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详见附件1)。

(三)完成64名全科医生和60名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培训。

二、经费筹集与安排计划

(一)经费筹集计划

2008年,全市计划筹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14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72万元,省财政安排451万元,市财政安排124.8万元,区(县)安排517.2万元。

(二)经费安排计划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购置和房屋维修经费安排286万元(详见附件2),用于2008年规范化建设计划中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50万元,其中房屋修缮20万元、设备配置30万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8万元,其中房屋修缮4万元、设备配置4万元。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后,各区可视情给予经费补助。各级政府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的房屋维修和设备配置经费,要折算为等值的公共卫生服务,分年度从购买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抵扣。市本级预留70万元,用于鼓励市级公立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修缮、设备配置补助等。

2、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安排1160万元(详见附件2)。其中:分配各县、区补助资金1035.2万元(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60%),各县、区要明确划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范围,在确定各中心(站)的服务人口数后,下拔预付资金。市本级预留124.8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补助(40%部分)预留70万元,经市级年底考核后拨付各区;二是对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国家规定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和市妇幼保健机构免费提供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经市级考核后给予的经费补助(30万元);三是根据市对区考核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4.8万元)。

3、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安排19万元。

三、有关要求

1、开展社区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各区对列入2008年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的通知》(皖卫妇〔**〕82号)的要求,组织开展房屋修缮、设备配置等一系列规范化建设。

2、鼓励市级公立医院面向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各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市级公立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区今年至少要有一个市级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房屋修缮、设备配置实行招标制。

①设备配置由各区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实际需求和规范化建设标准中设备配置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备目录中选择设备,确定相关技术参数,并将招标采购计划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审核同意后,由各区卫生局、财政局统一实施政府招标采购。招标采购的设备由各区卫生局进行实物发放。鉴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拥有部分设备,各区卫生局、财政局可将经费节余部分用于其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修缮、设备配置和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②房屋修缮由各区卫生局、财政局和发改委组织实施,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建设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妇社函[**]105号)房屋修缮程序要求,负责对辖区内列入2008年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房屋修缮的招标、指导、监督、考核和经费补助工作。各区在指导各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房屋修缮工作中,要根据中心(站)服务功能合理设置科室;按照省卫生厅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标识要求进行设计,室内装修以绿、白、灰、兰色为主,颜色不要超过四种。要根据社区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在实施房屋修缮时要体现无障碍设计(如;斜坡道、扶手);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和人性化服务宣传语。各区对开展规范化建设机构的房屋修缮、设备配置必须在9月15日前完成。

4、择优确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格。各区、县卫生局、财政局要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财社〔2008〕473号)和卫生厅、省财政厅(卫妇秘〔2008〕375号)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择优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资格,并参照《阜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情况》,由各区、县卫生局与定点机构签定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按要求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市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市卫生局与之签定服务协议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效率,增强公共产品的功能发挥;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原则,更好地实现"人人享有基本服务"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一)教育工作目标:继续巩固教育强县成果,20*年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复评;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教、幼教、成教;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争取到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实验中学迁建和县职校、五中扩建等学校的工程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达到85%以上。

(二)卫生工作目标:争创卫生强县。到2011年,全县居民人民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左右;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10万和9‰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居民20分钟可达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到90%,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覆盖面达到90%;完成县中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单位的迁扩建工程,完成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改、扩建以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三)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到2011年,全县人口总量控制在33万以内;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5以内,计划生育率在95%以上,自然增长率在4‰左右,整体工作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四)文化工作目标: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建造县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完成博物馆迁建,继续实施"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保护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县城推广数字电视。

(五)体育工作目标: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努力创建省级体育强县,建造县体育中心,乡镇(街道)建有体育活动场所,100%的社区和60%的村建有健身点。

三、工作举措

(一)巩固教育强县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2、高质量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小学、初中的普及率和巩固率保持在100%和99%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和高中普及率达95%以上,普高与职高比例保持1:1。

3、加快职教、幼教、成教的发展。建立*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职校扩建工程按期完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办学与市场的对接。认真做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培训。规范幼儿教育。

4、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认真实施"四项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武政办(20*)65号文件要求,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的实施,完善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管理方法,全面完成食宿改造工程,认真抓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到2011年,形成学前教育和小学教师以专科为主、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教师以本科为主且硕士占一定比例的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体系。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监测报告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网络建设,改善公共卫生工作条件,构建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

2、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依托现有公立医院,开展惠民医疗服务。采取措施,切实减轻群众不合理医疗费负担。

3、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①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③建立农民健康体检制度。每两年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并建立动态、连续、综合的健康档案。

4、加大卫生投入。争取到2011年卫生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4%。保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正常工作经费。合理制订对医院的补偿额度,落实公立医院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落实防保人员经费。建立人才培养、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

5、加强疾病预防和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加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力度。全面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卫生监管力量。查处非法行医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加强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其他公共卫生的监督。

6、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实施乡村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以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知识为培训主要内容,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带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

1、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建立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新型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体系。

2、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健全工作新机制。坚决实施"一票否决",探索建立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的落实、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的考核机制;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运行新机制建设步伐。

3、着眼于社会养老保障,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在全县农村推行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益金制度。

4、健全管理服务机制,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属地化管理,推行市民化服务,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形成"一盘棋"管理机制。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妇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满足流动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需求。

5、健全计卫互动机制,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在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服务、互通人口信息和共享村级基层队伍资源等方面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

6、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依托政府网,继续完善"三网一库"建设,即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专网、办公业务资源内网、人口和计划生育公众网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数据库。建立人口计生和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共享的人口信息交换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加强计生队伍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四)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为抓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城乡文化生活。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及早成立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重大事项的协调,科学制订创建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和机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2、加大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严格执行县委(20*)50号文件,做到每年文化事业经常性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县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省财政返还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用于文化事业建设,每年安排"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专项经费;在城建税中安排不低于3%的资金用于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的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

3、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造县文化活动中心。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做好博物馆、文化馆迁建工作。继续实施"东海文化明珠"工程。

4、做好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县文物保护规划及各类各级文物管理保护细则,合理开发和保护古生态、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

5、抓好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新闻出版监管工作,加大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和文物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依法查处各类文物违法行为,确保全县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

6、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争取全县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95%以上,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95%以上。县城推广数字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