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角的教案

角的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09:56

角的教案

角的教案第1篇

在此我来说说我的备课设想

(一)问题——在生活中生成

在杜威“做中学”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经验和自然相互联系”,从而可知做中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景,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引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后面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问题——在探究中解决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就应该从问题开始。因此,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探索,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这堂课我就在探究问题中设计了四个环节

1.表1让学生自主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问题产生

2.表2学生合作辨别三角形三个角的情况——初步探究

3.表3学生根据表2自己的发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感悟

4.用小棒搭三角形学生自己质疑,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证明——领悟,问题解决

(三)评价——在做中体现。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最后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评价。——也就是表一中的我的收获。

同时在这堂课的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展现做中学。

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而课堂“活”起来才能展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显示学生的虎虎生气。要“活”必“动”,“动”了必“活”。

多感观地“动”。即嘴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

嘴动。嘴巴是表情达意的小喇叭,所有得人心思想,观念,感情都要通过它来传送。课堂上我让学生尽情地读,说,议,问。要创造让学生发问的机会,培养对问题寻根究底的精神。

耳动。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眼动。学会观察,能有顺序地观察。

角的教案第2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通过案例中的情景、设疑、引趣、启思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从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多种表现形式

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运用课堂讲授理论中评析案例、专门组织案例分析、模拟案例、旁听案例处理、课堂讨论等多种表现形式。

2.综合性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并且一个案例的正确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上案例讨论课之前广泛阅读参考书,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

案例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用性、可操作性非常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实用型人才。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要想成功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精选出合适的案例供同学们讨论、解决。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相关性。所选案例必须符合教学目标。②可信性。所选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或是从生活中筛选、提炼出来的。③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要求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④启发性。设置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特点,既叙述情况,同时又提出问题或隐含问题。这些引而不发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此外,教师精选出案例之后还应对案例进行熟悉,教师对案例事实和数据越熟悉,在教学中就越主动。除了对案例的情景有把握,教师还应对超出案例情节的相关情形进行了解,掌握更多的行为背景状况及其发展状况,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研读案例,同时,还要阅读报纸杂志的相关资料,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谈话,积累相关信息。再有就是教师要对案例的实施制定出明确的计划以及实施步骤,包括讨论的问题有哪些,其顺序是什么?课堂时间如何分配,案例的每一部分需要讨论多长时间,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引入课题以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教学的正题,怎样结束案例教学以使其达到“点睛”的效果等。

2.注重课堂的引导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起到引导者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大多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上课如同听故事一般轻松,不希望有动脑、动嘴的压力,课后不希望有诸如阅读和作业之类的负担,考试靠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态度和习惯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松散、僵局冷场的局面。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气氛,使现场讨论既热烈生动,又轻松自然,形成宽容平等的气氛。当学生的观点出现极端或者有失偏颇时,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当有的学生发言不热烈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机会,让其参与到讨论当中来。

角的教案第3篇

【关键词】 学案导学;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教师的角色从“主演”变为“导演”,由“台上”走到“台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教老方法的案例里不能自拔. 这种教学与研究脱节,对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 这实际也是学案教学中所倡导的,因为学案教学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为教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素材. 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的绝佳机遇.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者

学案导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把过去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变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来. 因此,教师应依托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地引导学生使用学案的方法.

课前. 适时安排学生对学案进行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重点、须掌握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并及时解决预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及时修改、调整学案内容,使学案更具有针对性.

课堂. 教师应与学生共用学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案内容实施增、改、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此环节应注意:

1. 不要将学案内容变成试题训练.

2. 不要放任课堂的讨论. 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适时调控课堂.

课后. 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内容. 可通过课堂延伸练习设计、拓展练习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三个阶段,让学生养成学案使用的方法,以便发挥学案导学的最佳效益.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一堂课能否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图省事,学案一发、一做、一讲,一堂课;有的老师仍未放弃过去的授课模式,将学案当做课堂或课后练习题;也有的老师不顾本学校、本学科、本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完全依托学案.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内容做适当的增补. 从而使学习内容、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优化,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 针对学习内容,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

2.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在研讨交流时教师要适时掌控,避免一些无效合作与研讨.

3. 针对出现的问题,师生应互动交流.

四、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学案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实效有多高,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 通过参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 鼓励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在这种参与中,及时调控学案内容,使学案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同时,教师的参与还有利于改变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学案的内容,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间一长,学生极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根据学案内容,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

角的教案第4篇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高于生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元角分的认识》数学教案及练习题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元角分的认识》数学教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元角分的认识》练习题1

第1题:

1角=()分

600分=()元

1元=()角

2元=()角

4角=()分

1元=()分

10角=()元

10元=()角

80分=()角

40角=()元

2元=()角

5角=()分

80分=()角

200分=()元

7角=()分

10分=()角

60角=()元

70角=()元

9角=()分

20分=()角

第2题:

100分=()元

100角=()元

1元1角=()角

1角1分=()分

2元3角=()角

2角2分=()分

4元5角=()角

3角5分=()分

27分=()角()分

59角=()元()角

12角=()元()角

79角=()元()角

65角=()元()角

64分=()角()分

23分=()角()分

52分=()角()分

73分=()角()分

6角3分=()分

3角8分=()分

6角2分=()分

3角5分=()分

2角2分=()分

1角1分=()分

5角4分=()

1元5角=()角

2元3角=()角

1元1角=()角

2元3角=()角

3元6角=()角

4元5角=()角

3元4角=()角

7元5角=()角

3元5角=()角

第3题:

0.50元=()角

2.00元=()元

0.05元=()分

0.25元=()角()分

1.50元=()元()角

100.55元=()元()角()分

10.20元=()元()角

《元角分的认识》练习题2

一、我能算得准确!

5角+4角=()角

15角-8角=()角

7角+9角=()角

8角-5角=()角

3分+9分=()分=()角()分

6分+4分=()分=()角

7分+3分=()分=()角

3角6分+5分=()分=()角()分

2元2角+5角=()元()角=()角

1元6角+7角=()元()角=()角

15元6角-8角=()元()角=()角

3元5角-5角=()元

7元9角-9角=()元

二、生活应用。

1、一支钢笔8元,一个笔记本6元。

(1)李老师买一直钢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答:一共花了()钱。

(2)若李老师有12元5角,还差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答:还差()钱。

2、一支铅笔9角,一支钢笔5元9角。

(1)小明买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答:一共花了()钱。

角的教案第5篇

课题:角的概念推广(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3.从“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观点审视事物,从而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推广角的概念,引入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象限角的概念,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理解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并由此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可以选为讨论法,通过实际问题,使角的推广变得更为必要,如螺丝扳手紧固螺丝、时针与分针、车轮的旋转等等,都能形成角的概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形成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突出角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答,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并给以表示,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达到突破难点之目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初中是如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角的范围是,但其仅从图形的形状来定义角,弊端在于“狭隘”。2.生活中很多实例会不在范围如:体操运动员转体,跳水运动员向内、向外转体经过1小时时针、分针、秒针转了多少度?这些例子不仅不在范围,而且方向不同,有必要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用运动的思想来研究角的概念。二、讲解新课:1.角的概念的推广⑴“旋转”形成角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角α.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α的始边,旋转终止的射线OB叫做角α的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角α的顶点.突出“旋转”注意:“顶点”“始边”“终边”⑵.“正角”与“负角”“零角”我们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正角,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与“负角”是由旋转的方向决定的。特别地,当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我们也认为这时形成了一个角,并把这个角叫做零角.记法:角或可以简记成。⑶意义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1°角有正负之分如:a=210°b=-150°g=660°2°角可以任意大实例:体操动作:旋转2周(360°×2=720°)3周(360°×3=1080°)3°还有零角一条射线,没有旋转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它包括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角.要注意,正角和负角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旋转量。2.“象限角”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我们称其为界限角)下面由学生自己分别举出终边在一、二、三、四象限的角以及界限角(各举两例)例如:30°、390°、-330°是第一象限角,-195°、120°是第二象限角,585°、1180°是第三象限角,300°、-60°是第四象限角。90°、0°、-180°都是界限角。3.终边相同的角⑴观察:390°,-330°角,它们的终边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⑵探究: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个周角的和:390°=30°+360°-330°=30°-360°30°=30°+0×360°对于任意一个角,若其终边与相同,那么它们之间都相差360°的整数倍,则,,,,,等它们的始边和终边都相同。⑶结论: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a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即:任何一个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a与整数个周角的和。)⑷注意以下四点:(1);(2)a是任意角;(3)与a之间是“+”号,如-30°,应看成+(-30°);(4)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三、讲解范例:例1:写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指出它们是哪个象限的角(1)(2)(3)(4)解:(1)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因为是第一象限角,所以集合中的角都是第一象限的角。(2)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因为是第二象限角,所以集合中的角都是第二象限的角。(3)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集合中的角都是第三象限的角。(4)与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是因为是第四象限角,所以集合中的角都是第四象限的角。四、课堂练习:1.锐角是第几象限的角?第一象限的角是否都是锐角?小于90°的角是锐角吗?(答:锐角是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不一定是锐角;小于90°的角可能是零角或负角故它不一定是锐角)2.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哪个象限的角?(1)420°,(2)-75°,(3)855°,(4)-510°.(答:(1)第一象限角,(2)第四象限角,(3)第二象限角,(4)第三象限角)作图时应注意:顶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始边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图略)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象限角的概念,要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严格区分“终边相同”和“角相等”;“界限角”“象限角”;“小于90°的角”“第一象限角”和“锐角”的不同意义.六、课后作业: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第一象限的角一定不是负角B.第二象限角一定是钝角C.第四象限角一定是负角D.若β=α+k·360°(k∈Z),则α与β终边相同2.下列角中,与终边相同的角是()A.B.C.D.3.如果,那么角是()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4.若角α与β终边相同,则一定有()A.α+β=180°B.α+β=0°C.α-β=k·360°,k∈ZD.α+β=k·360°,k∈Z5.钟表经过4小时,时针与分针各转了(填度).6.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判断各为第几象限角(或界限角).(1)360°(2)720°(3)1080°(4)1440°参考答案:1.D2.B3.C4.C5.-120°-1440°6.(略)

角的教案第6篇

一、教学背景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定理,体会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难点:如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用旋转的方法理解外角和定理。

二、课堂教学简录

1.师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四边形、五边形以至到n边形的内角和。同时,我们还要探求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2.探究内角和公式。

利用课件出示下表:

(表格内括号里的内容由教师按行(前5行)依次提问,学生回答完成,并点击鼠标出现相应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被分解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生:分解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2。

师:当边数为n时,可以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生:(n-2)个。

师:那么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齐答)(n-2)×180。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推理过程,我们从3边到7边再到n边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生1:从少到多。

生2:从简单到复杂。

生3:从特殊到一般,因为进行了推广。

师:生3回答的非常准确。边数不断增加,由少到多,由简到繁,最后推广到了不确定的n边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他的出发点很低,很具体,逐渐变化,最后得到了一般的结论,顺理成章。

师:这个推理过程中还包含着什么重要数学思想?

生:(齐答)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师:谁解释一下?

生:把多边形都转化成了三角形来研究。

师:答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把多边形分解成三角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有了思路或困惑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解决,你们一定能行。

生:思考、尝试、讨论、交流。

师:巡视、点拨、指导。(主要针对在哪儿选点进行分割的方法指导)

(10分钟后)

师:按每学习小组找一名代表发言、板演、讲解,组织其他同学评议。

师生共同归纳、补充、总结:

(一) 点在顶点上(见前面被对角线分解的情形)

(二) 点在边上

(三)点在图内

(四) 点在图外

师:我们又共同体验了三次由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我们从多个角度解决了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学以致用,现在我们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吧,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程?

生: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师:回答的太好了。请同学们自学教材82页例1,并完成教材83页练习1、2。可以交流、询问。(找两名中等生板演并讲解,师生共评议。)

3.探求外角和定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教材82页例2,把不懂得地方记下来,一会儿大家一起研究。

师: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

生:看懂了,没有问题。

师:(6-2)×180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内角和。

师:几边形的?

生:6边形的。

师:现在同学们考虑一下把“6”换成“n”可以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演算。)

生:还是360,我到黑板上写行吗?

师:可以,去吧。

生板书:n×180-(n-2)×180=n×180-n×180+360=360。

师:这名同学算得非常正确,这说明n边形的外角是多少度?这又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生:360,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3页最后一段,用旋转的方法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师:看懂得同学请举手(只有10名左右的同学举了手)。现在,老师给大家用课件演示一下,非常有助于理解。

教师用几何画板以六边形为例,箭头从点A开始旋转并移动,中间圆心处的箭头与它同步旋转,如下图。

生:几何画板真神奇,明白了。

4.数学思想练习。

师:(出示练习题)王强今年36虚岁,他是哪年出生的?

生1:2010-22=1988年。

生2:不对,应该是1988+1=1989年。

生3:应该是1988-1=1987年吧?

师:请同学们从最简单的特例出发,去想一想。

生4:我知道了,1岁的孩子是2010年出生的,就是2010-2010=0,0+1=1岁,推广到一般情况就是:现在年数-岁数+1=出生年数。

师:说的太好了,这就是应用从一般到特殊数学思想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加应用。

角的教案第7篇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传授某种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最重要的两种基本素质。与此相适应,高校教师的课堂角色也需要转换。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人的个体素质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对立面而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中国学者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自1999年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关于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文献层出不穷。这些文献分别从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道德现状和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在高等教育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显然,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与生活重新结合,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角色,从传统教育模式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角色的特点以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封闭程度较强;其次,以教材为中心,与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联系较松;第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以考试引导教学,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充当的是“主演”的角色。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则同时承担了“导演”和“主演”的角色,而学生仅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独立摄取新知识,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充实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推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第二,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开放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发表己见,学生的创造潜能便会极大地迸发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教师的教学权威的角色向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在新问题面前要么囿于成说、墨守成规,要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最后,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 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普遍应用于大学本科生的教育。案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被认为是代表现代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般来讲,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是开放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见解。在此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对自身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

最后,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思考,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之后,还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权威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封闭的规定性角色,不是被放在严格限制的知识环境( 教学、课程、考试等) 中,不再具有预先规定明确的角色规范和行为要求。相反,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新思考教师的角色定位,结合所授课程重新思考如下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传授方式最有价值?传授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知识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个体接受知识有限性的矛盾?等等。

对经管类本科生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案例的真实性,案例描述的应该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也要关注新闻时事,以积累案例素材。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所选的教育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是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学生能否接受和认同案例,主要看案例所描述的是否为身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所提问题是否为经常遇到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案例的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在课堂案例讨论中,作为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真理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师生对话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即在对话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此时,教师的课堂角色就由“主演”转换为“导演”,学生就由“观众”转化为“主演”。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的形式,全面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增加平时考察、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评价因素的权重,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教师由单纯分数的评判者转化为学生专业发展的帮助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

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与传统教育相反,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单单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课堂角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与案例教学之间的一致性。我们认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好地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角色,普及案例教学。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军.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98-99

[2]吴文丰,诸凤鸣.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论[j],高教探索,2003,(3):75-76

[3]王培军.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29-131

[4]赵燕. “百名教授学者看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9-151

[5]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m],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6]王正福,周志平.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及现代教育的走向[j],襄樊学院学报,2000,(6)74-78

[7]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角的教案第8篇

关键字:高校课堂教学;教案与课件;设计与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67-02

教案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充足的课前准备更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教案的制作、使用和修改是教师教学的日常必修课,对担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教师如此,对担任高等教育的教师更是这样。笔者所在学院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系列活动中关注到教案的制作和使用,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案的使用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大部分教师对使用教案存在着抵触情绪;在教学中并未真正使用教案;教案的设计存在“抄袭教材”、“无个性、无特色”、不够“活”的问题。

探究此现象之下的本质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对教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对教案的设计原则不明。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理论和实践的调研及辅导工作,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一、明确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要正确认识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就需要辨识教案、课件、板书、教材相关联的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从呈现形式、教学作用、包含内容、使用对象、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区分。

1.呈现形式之别。所谓呈现形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该媒体以何种物质形式在使用。教案在教学中主要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呈现;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多种为一体,而成为一种多媒体;板书总是以手写的形式呈现;教材是一种纸质的呈现形式。

2.教学作用之别。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明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进度、规范教学用语、确保授课正常的作用。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课的教学中,最忌天马行空、老师学生的自由发挥。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都需要教师在课前的教案制定时认真思考,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教案执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用来展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板书则是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习题讲解等;教材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参考、学生的学习资料,大学教育中教材的作用被大大弱化了。

3.包含内容之别。教案包含的内容有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时安排、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课件包含了以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呈现的案例,较大容量的文本格式的教学资料,授课提纲式知识点等内容;板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重要理论详解、教学难点详解、习题讲解;教材的内容包括了课程的主要知识、案例和习题,然而高等教育中教学的内容总要大于教材的内容。

4.使用对象之别。教案主要是教师使用;课件、板书和教材都是教师、学生共同使用。

5.角色定位之别。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计划;课件、板书充当教学手段的角色;教材则是一种教学资料。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笔者用教学计划来明确并不为过,它将教材、课件、板书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如何使用都进行了整体的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常有教师将课件与教案混淆,特别是对于使用电子版的教案的课程,有人甚至认为课件可以一件两用,不需要重复制定教案。在角色定位一项的区别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教案是教学计划,而课件仅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在多媒体使用后与板书并存的一种的教学手段。从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易区分,教案能够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进度、规范教学用语、确保授课正常,而课件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方便展示教学资料而生的。可见,教案是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准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全局的作用,是课件所不可替代的。

二、对教案在教学过程、教师成长、课程建设中重要性的再认识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教师在课前对课程、课堂、学生都有思考,促进其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其教案设计都是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体现了学科特点,从教案上的手笔记录更看出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教案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明显地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显现和确认。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好教育科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不是专门的理论研究,它是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问题,研究“怎样教,才更好”的操作问题,教师从经验型的教案撰写转化为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是专业能力成长的一个过程。教学设计强化了教师实施教学的目标意识,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畅通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路径,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方式[1]。

教案不仅对于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对教师个人也有帮助作用,对课程的建设更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教案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计划,针对授课班级不同的专业背景而制定的教案,丰富了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与课程配套的教师团队的素质培养,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团队的交流,其教学技能主要是通过教研室活动、听课、教案交流等途径得到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需要认真学习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教案,来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学校将集体研课作为了关注和培养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措施[2]。

三、教案的设计原则及评估

1.设计原则。教案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用来指导教学,我们总结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教案的编写,首先,要包括一些基本内容,根据内容,教案分为教案封面、教案正文和课后分析三个部分。教案封面包含下面一些要素:课次、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案正文包含:导言、教学内容安排、课题小结等;课后分析包含:互动亮点、教学败笔、智慧火花、追问反思等。其次,教案编写要瞻“前”顾“后”,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要给教案留下补充的空间。有人称之为为教案注入“活性因子”,以教师课后追问反思为主,记下课堂互动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授课中的智慧火花等[3]。最后,教案形式采取最优原则。教案分为详案和简案,到底哪种形式更好,可以根据教师连任课时间、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等方面来分情况安排。新任教师一定要使用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编制简案,事半功倍。

2.评估标准。教案的评估从教案封面、教案正文、课后小结等三个部分来进行,根据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教学原则[4]。参考其他文献[5]中提供的评估表,我们归纳出教案的评估标准:①教案封面的评估,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授课主要信息两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基本信息有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学时、授课教师级班级、授课学期、教材名称、参考资料等;授课主要信息有授课题目、教学时数、授课类型、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参考资料等。②教案正文的评估,包括六个二级指标:有教学引入;设计合适的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顺序及时间分配合适;教学方法和教具使用的设计妥当;正文层次分明,过渡巧妙自然,重点突出;习题布置。③课后小结的评估,包括四个二级指标:课后的追问反思、课堂互动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败笔、教学授课中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汪海.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力量[J].教育科学研究,2012,(6):71-74.

[2]徐国荣.集体研课:以生长教学智慧为旨归[J].江苏教育研究,2012,(10):26.

[3]陈芳华.教案撰写之辩[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103-104.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20-241.

[5]莫春娇,何新凤.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