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5:25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第1篇

1.1适地适树

对于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必须要坚持下面3个原则:首先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符合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最后是选择的树种必须具备多年的栽植经验。植物抗旱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水分的利用,树种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环境中水分消耗量的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要结合植物的蒸腾耗水性能、水分利用率以及抗旱性能的强弱来选择树种,从而避免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更加恶化。例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旱性较强的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或者是刺槐、五角枫等树种。

1.2整地技术

整地造林技术是提升抗旱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以及增肥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整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更好的进行蓄水,增强苗木根部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苗木死亡率的目的。在整地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首先是整地时间的选择,整地时间选择应坚持宜前不宜后的原则;其次是整地方式的选择,要做到不会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拦截蓄水作用;最后是整地规格的控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通过对近年来整地造林的经验进行总结,一般水平阶整地相对鱼鳞坑与小坑效果较好;荒山坡地在坑下修筑好栏水埂,坑和坑之间也修筑好隔离埂,构成一个“T”字形,以便于更好的截水。不同的整地模式对地表径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整地时间的选择一般是以雨季为主,春季次之,秋季效果最差。

1.3集水技术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我们可以通过修筑蓄水池以及拦塘坝的方式将自然降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抗旱林木的早期生长提供水源。集水整地系统主要由微集水区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结合实际地形情况,以林木为目标在整个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区和栽植区,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集水、蓄水系统。如果在树木栽植区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的自然发育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内土壤水分缺乏,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集水技术来对水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补水,确保水分供需的平衡。

1.4栽植管理

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1]。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地膜覆盖技术

在北票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灌溉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第2篇

1.1适地适树

北票地区气候干旱,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当以耐干旱为基础条件,同时本地区荒山土地贫瘠,可以种植一些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木,并可搭配一些刺槐、山杏等。

1.2整地技术

不同的整地技术对地表径流的临界作用不同,其中水平沟为75%以上,鱼鳞坑为30%以上,小坑只有15%以上。在本地,一般采用水平阶整地,效果要比鱼鳞坑或者小坑好一些。荒山坡地在坑的下方修筑拦水埂,坑与坑之间也修筑隔离埂,形成T字型,便于截水。整地的时间,选择在多雨季节进行,而春季次之,秋季过于干旱,一般不选择这个时段。

1.3栽植技术

因本地干旱严重,一般的小树苗难以成活,需要选择无病虫害的一级壮苗,做到树苗根茎粗壮、须根发达、顶芽饱满、发育健全的树苗。平地造林后修成1m2的树盘,埂高20~30cm,以利存水,同时,间作时确保不损坏树根。栽培时间可以是春、夏、秋3个季节,但是每个季节栽培应当注重其季节性特征,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在春季,一般土壤解冻到20cm便可栽培,可先在阳面培植,后阴面培植,先栽培小苗,后栽培大苗的方式,争取在水分被大量蒸发前长出新根。夏季栽培种,一般选择在雨后的连阴天或者降雨前,亦可雨中栽培,关注天气变化,选择好栽培的时机,这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

1.4集水技术

树木存活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的水分更是难能可贵,因此,有必要修筑一些蓄水池或者拦塘坝等,在多雨时间集中水分,为旱期苗木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1.5苗木管理

苗木的成功率与苗木的前期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应当做到苗不伤根、不离水。同时根据标准做好苗木的分级管理,分级期间同样不可离开水,做到随运随栽,不能及时栽种的苗木要做好假植,尽量避免过长运输线路,运输时间一般选择早上或者晚上。为了节约水分流失,本地的苗木应当适当减少根茎,多留芽、少留叶,注意运送的方便性,同时注意放风与遮盖,更大程度上保证苗木成活率。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

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的小眼,以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水和土,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2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之后回土掩埋,修好树盘,浇透坑水。这样可以保证树苗在无任何降雨的情况下保持45~60天的水分,保证其迅速生长。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保持水分不流失,但是对根系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不过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失为北票市荒山造林的有效方式。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技术一般是采用特定的容器进行育苗与栽培,容器中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土,可以保证树苗在营养与水分俱佳的环境下生根发芽,尤其适合一些不易移栽的作物。造林中,一般会将容器去掉,采用培养土育苗,大大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根据北票市及附近地区的调研分析,以2年生的油松为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达80%,裸苗成活率只有20%,且容器苗造林还使得造林的时间不再受限,一般春、夏、秋季均可造林。当然容器苗造林相比来说,运输成本较大,苗体价格也偏高,但是相比起高成活率,还是比较适合北票市这种干旱地区的荒山造林。

2.3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非常适合北票市的抗旱造林,其成活率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同时相比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偏远荒山的造林工作。覆盖前,根据林种、密度和苗木规格等将地膜裁定成大小合适的小块。栽植后浇水,等水渗下后,将1m2的地膜以中心破洞,从苗木顶端套下,展平后,将苗木根基部及四周薄膜盖严,随树盘做成漏斗状,以利吸收自然降水。还要将边缘压实,最好在地膜上敷一层薄土,以防大风将地膜刮走。

3小结

抗旱造林技术第3篇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渭北旱塬山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46-01

在我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过程中,水土流失的情况很严重,而渭北旱塬山区处在黄河的中游,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更为显著,这时,必须全面的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渭北旱塬山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林业发展的空间大,是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但是由于渭北旱塬山区的自然条件较差,干旱缺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全面的加强对抗旱造林技术的改造和创新,全面的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殖,对于不用的造林树种,采取综合的技术进行试验,保证更好的提高渭北旱塬山区的植被的成活率,促进树木的生长,全面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渭北旱塬山区的概况

1.土壤情况

渭北旱塬区地处陕北丘陵的南部,关中平原的北部,在黄土高原中,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地貌多以黄土高原的沟壑为主,塬面较为开阔,土质良好,土层深厚,有着高质量的土壤条件。

2.水源条件

在渭北旱塬山区,光照和温度的情况、条件都很适合植物的生长,但是由于昼夜温差大,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源的短缺,而且在冬季,受季风的影响,狂风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壤侵蚀的情况,加剧土壤水分的蒸发,这种水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植被的生长。

3.生态环境脆弱

总的来说,渭北旱塬山区由于自然地貌的情况。使得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此外,由于气候的因素,造成的地表水蒸况严重,土地的承载能力不高,林业基础较为薄弱,不能更好的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要想全面的加强渭北旱塬山区的林业的建设,在根本上抑制水土流失的情况,保障生态平衡,就要加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下面就要介绍一下抗旱造林技术在渭北旱塬山区的造林中的应用:

1.预整土地

造林前进行预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中心环节,不仅熟化了土壤、消除了杂草、减少了病虫害,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经过历年来整地的调查发现,整地方式不同,土壤中含水量不同,相同整地方式由于整地时间不同含水量也不同。一般水平阶整地比鱼鳞坑和小坑穴整地好,其蓄水能力强,保土又增肥。因为水平阶整地是沿等高线由高到底,由上到下逐阶坑挖台阶,改变了坡度缩短了坡长,能完全截断地表径流。栽植的幼树,无论是高生长还是粗生长均快。预整地对疏松土壤、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良种苗木的科学选择

在对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时,保证对良种和苗木的科学选择能在根本上保证造林工作更好的开展,要根据土地和气候的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播种栽植的苗木,通过实验分析,侧柏、刺槐、花椒、杨树、泡桐等乡土树种更适合大面积的进行种植,更能确保更快更好的改善渭北旱塬山区的生态环境。

3.要保证苗木浸水保湿

全面的在渭北旱塬山区造林过程中实行抗旱造林技术,就要保证苗木根系浸水保湿,在苗圃集中假植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埋、灌水和沾浆打包工作。在苗木送到之后,要用清水浸泡,在栽植过程中,保证埋到苗木原土痕迹处以上,踩实后灌足保根水,封土保墒。

4.要不断的进行新技术的推广

要想切实的保障在渭北山区开展造林工作,就要不断的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才能保证更好的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下面就要介绍一下近几年来的一些抗旱造林的技术:

(1)加强覆膜栽植

在一些坡段较为平缓的土地上进行造林工作,采用覆膜栽植,保证膜的大小要和栽植坑相同或是略大一些,地膜的选择上要用0.01 的农用地膜即可,在地膜上打上小孔,能在程度上确保造林的成活率,确保能在根本上改善渭北山区的生态环境,全面抑制水土流失的状况发生。

(2)容器苗造林

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造林工作的过程中,用容器苗进行造林,能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因为容器苗的根系都较为完整,在栽植过后不会出现其它栽种的缓苗的现象,完整的根系能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成活率能达到97%以上,在栽植以后就会有新梢生长出来,全面的促进造林工作的进程。在试验的过程中充分的表明利用容器苗在进行栽种的过程中,与裸根的苗木相比更加的健壮且新梢的生长也较为迅速,成活率较高。

(3)利用ABT生根粉进行生根

在进行渭北山区的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利用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植物生长的粉剂,能在植被生长的过程中及时的补充植物生根所需要的养分,促进植被更好的生根生长。在使用生根粉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根粉对根进行浸泡,促进其尽快的生根,全面的提高造林植被的成活率。

5.选择适宜树种

由于坡向、坡位和小气候影响,各种立地类型上的土壤水分和肥力不尽相同,在特别干旱的阳坡,必须选择耐旱造林树种,否则将会造成造林失败。根据多年来实际造林经验,在土壤水分缺乏的阳坡应选用侧柏、刺槐等乔木树种和花椒等灌木树种;阴坡应以油松、刺槐为主;平原农田旁及河流两岸应以杨树、柳树、泡桐为主。渭北地区群众通常所讲的“阳坡刺槐,阴坡松,杨柳栽植沟川中”,就是对不同树种成活生长所需水分的不同,而采用的抗旱造林技术的总结。

6.在栽种之后要全面的加强抚育

要想全面的保证抗旱造林技术广泛的应用到渭北旱塬山区的造林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能在栽种之后全面的而加强管理,能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的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修枝、防御虫害鼠害等,在根本上促进幼林能得到全面的呵护和抚育,促进幼林的生长。在进行松土除草的过程中,要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提高一些,这样在整理的过程中能更好的保障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更好的为渭北旱塬山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贡献。此外,要想幼林能更好的成长,在渭北旱塬山区这样一个干旱的地方更好的生存,就要节省水分的流失,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对林木进行初萌修枝,减少不必要的水分的流失,更好的促进幼林的生长,修枝的强度要控制在树高的2/3 处,要坚持对幼林的持续的剪枝,充分的保证幼林的生长。

7.不断的加强组织管理

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造林活动更好实行的关键的因素,在进行抗旱造林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和举措,能对相关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幼林的管理过程正充分的展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全面的进行精细的组织管理,能在管理的过程中,把握各个环节的情况,促进造林更好的实施。

三、结束语

不断加强在渭北旱塬山区进行抗旱造林工作,能全面进行精细的管理,保证幼林更好的生长,全面的促进渭北旱塬山区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全面的而恢复造林工作,平衡生态环境,防范水土流失,更好的促进渭北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华, 艾晓琴, 闫学昌,等.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6(3):49-51.

[2] 党秀丽. 渭北旱塬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新探[J]. 中国科技博览, 2012(22):217-217.

抗旱造林技术第4篇

关键词 树木抗寒性;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24-02

在对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前,需要对抗旱性结构、抗旱生理以及抗旱造林措施进行阐述。在树木的抗旱性结构方面,树木通常可以通过减少叶量和叶面积、增加根、叶、茎的结构来提高其自身的抗旱能力。在实际的树木抗旱性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等各种数据都会随着树木的抗旱能力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1 树木抗旱性结构

树木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会因为外界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生长的挑战,其中,对树木生长来说最常见的环境问题就是干旱问题。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其抗旱性主要指的是树木能否在干旱的环境中有较强的生长、反之、生存的能力。目前情况下,我国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给我国树木抗旱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新科研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树木干旱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1.1 形态结构

在树木生长环境比较干旱的情况下,树木因为环境的影响,其就会使自身的叶量下降,同时,也会缩小也叶的面积,这也是树木能够应对干旱环境的主要方法。例如在黄土高原对刺槐根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刺槐根系运用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验,在根系的生长中加入中量的水,就可以帮助刺槐的根系进行有效的增长,而其含叶量也可以增长为79.3%,等到干旱环境持续两年之后,其含叶量对比为24.2%,并伴随有大量的落叶出现。

1.2 解剖构造

对叶片进行解剖可以知道,叶片的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具有很大的联系。而树木中不同部位经过相关结构的解剖,可以知道树木结构生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树木抗旱性进一步的进行了解。通过对根系结构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树木根系的横截面中,韧皮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间的比值的研究,根系导管与根部的根茎面积比值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进行一定的排序,其抗旱能力由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列为:沙棘、白蜡、白榆、毛白杨、臭椿、紫蕙槐、旱柳、刺槐。

2 树木抗旱性生理研究

2.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会受到植物体内水分直接的影响,简单的说,当树木处于干旱的环境时,树木就会因为植物体内水分较少的原因而造成自身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补偿点的出现,而树木中出现补偿点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并且受威胁的时间较长。当树木受到干旱的威胁时,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就会随着树木的水势下降而不断的降低,从而降低水分的流失。蒸腾作用虽然不是植物衡量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可以有效的对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反映。

2.2 酶活性

A pase是一种水解酶,在水分的胁迫下,A pase水解酶的活性就会随着植物抗旱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此水解酶的活性与植物抗旱性能力具有负相关性。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其自身SOD、CAT和POD的活性就会增高。例如在对芒果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SOD、CAT和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时就会不断的增高,而在重度水分存在时,其活性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2.3 根系活力

树木抗旱能力最有利的生理指标就是树木的根系。在水分的胁迫作用下,树木的根系活力就会不断下降,这样不仅对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机元素的吸收有直接的作用,同时可以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后果,例如根系新陈代谢速度的降低等。因此,想要保证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就需要保持树木在水分的压迫下根部具有相应的活力。

3 抗旱造林措施研究

简单的说,抗旱造林措施就是对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抗旱造林措施的有效进行是保证树木能够顺利进行生长的重要举措。

3.1 树种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强的进行选择时,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气候环境,以保证树木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例如,通过以依那合欢、念珠相思、黄豆树、加勒比松等作为参试树种,进行造林后,可以对树林进行书稿、胸径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并以此对此地区抗旱能力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 较为适合的树种。

3.2 整地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依据造林地形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的整地措施。例如,通过对整地过后的林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针叶树木还是阔叶树木,整地之后的造林成活率高达90%,而对于没有进行整地的造林来说,其成活率仅为10%左右。这就表明,对造林整地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造林树木的成活率。

3.3 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旱地龙、保水剂、“根宝”等的应用,对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栽后一个月的树根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可以明显的发现,其根部的生长是其他没用化学剂根部的2~5倍,根部的长度也较长,然后通过最后的成活率对比可以得出,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为75%左右,而没经过处理的仅为42%左右。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树木的抗旱性的研究是在对树木生理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树木生理性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同时还包括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研究。在对树木进行了一定的抗旱性研究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对树木水分利用率和树木耗水模式等进行了解,进而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模式提供最佳的造林方案,为以后植物造林提供有利的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魏军魁,谢晓霞,张媛斐,姚远,周亚琼.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56-58.

[2]崔萌,魏军魁,谢晓霞,张媛斐,姚远,周亚琼.高能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8(4):47-49.

[3]刘淑明,陈海滨,孙长忠,孙丙寅.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的抗旱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6-98.

抗旱造林技术第5篇

1.1雨水造林技术。雨水造林技术主要是林区借助天然雨水的有力条件,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分配,并且对雨水形成的河流进行合理的管理,当遇到气候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合理分配雨水,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保持其需要的水分和湿润的土壤环境。这种技术特别适合降水量少的地区,对雨水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为树木提供稳定的水源,而且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不仅能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还能更好的提高树木的质量,目前,这是抗旱造林技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更好的节省经济成本。

1.2固体水种植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是一种新的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将水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改变水的物理性质来形成不流动的、不易融化、不易挥发的固态水的形式。固态水在降解之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环保的产品。目前,该方法在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很明显。固态水是通过对普通水的固化过程而实现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水,它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溶解,并融入土壤中,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水源。实践表明,在干旱环境下,利用固体水来改善土壤环境,对树木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

1.3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因为干旱地区的水土条件较差,不仅土壤肥力不够,而且土质也容易受到外力条件的破坏,从而导致一般的树木的难以生存,即便存活下来,生长的质量的也不是很高。因此,必须选择一些抗旱性能较好的树种,才能适应气候条件恶劣的干旱环境。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就是容器本身能保持幼苗所需水分的平衡,还能涵养幼苗的养分,保证幼苗根部的营养和水分,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而且在苗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要想幼苗能更好适应林区的土壤,必须将容器底袋破坏,从而使苗木的根部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苗木的生长速度也会很快,以上都是利用容器育苗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容器育苗技术适合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

2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

2.1树种选择。在为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选择树种时,要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树种。适地适树是进行科学造林的基础。如果选择的树木不具有抗旱性,让其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树木的成活率得不到保证,这样的造林也没有效果。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将树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对于树种的选择,要结合对林区和环境的双重考虑,使树木既适应土壤环境,又适应干旱的环境,从而能够健康地生长,以便获得较的经济利益和生利益。

2.2整地。整地是造林的必要环节,它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造林工作开始前进行整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林区的环境,改善林区的通风状况。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整地一般在造林前的一个季度实施较为合适。

2.3起苗。起苗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苗木生长的前提条件。起苗一般在上午或者是阴雨的天气进行,从而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在起苗过程中要保证苗木根部的完整性,如果苗木过高,要对其进行修剪,使其高度低于80cm,苗木的切口处用塑料薄膜扎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苗木的切口处使用保湿剂处理。

3结束语

抗旱造林技术第6篇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

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固然因素很多,但水分是主导因素,它包括苗木本身的水分和生产环境中水分2个部分。如何设法控制好水分的消耗,使土壤含水量和林木耗水量达到平衡状态,确保造林成功丰产,是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几年随着林业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天气持续干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这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现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几项综合抗旱造林技术。

1 蓄水保墒

1.1 细致适时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提高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及其蓄水、增肥能力。所以,整地既要细致,还必须适时。从质量上看,近年来的经济林和重点区域造林地的整地质量证明,凡采用大坑、通壕、爆破等高质量整地的,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从整地时间看,提前一季整地比造林时工程、生物措施一次到位的好,尤其是洛川县,一般降水集中于7~9月份,故春秋季整地显得更适时。其原因是:雨季前整地,雨季回填湿润表土,树坑内本身的墒情再加上大量的拦蓄降水,有足够水分保证树苗生长。

1.2 地膜覆盖 在新栽幼树径部地表覆盖1m2地膜,除具有提高地温、减少水分流失、降低草荒的作用外,在早春多风干旱的恶劣气候更具抗旱保墒性。经1999年春季洛川县永乡乡介子河流域荒山造林示范区新造33.3hm2油松林、10hm2苹果经济林,和2000年秦关乡洛河流域荒山造林示范区新造6.67hm2油松、5.3hm2苹果经济林的树盘覆膜试验,与周围常规管理相比,平均成活率提高了20%~25%,地温提高了2~6℃,根系提前10~15天活动,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5%。实践表明,应用地膜覆盖,抗旱性差的树种比抗旱性强的效果好,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比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效果好,管理粗放的比精细的地方效果好。

2 良种壮苗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效益能否充分发挥,良种壮苗至关重要。具体的讲,良种就是当地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引进树种,所以要求选择树种时,既要满足培育的目的,还必须坚持“适地种树”的原则。同时,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还应树立壮苗的观念。质量好的苗木,根、高、粗比例合宜,木质化程度高,体内积水多,在旱、寒之地抗逆性强,对造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培育大苗应多采用移植再培育和高床断根的方法。

3 苗木保护

苗木保护主要是指从起苗到栽植这段时间苗木保水措施,主要包括:起苗前浇水,土墒合适时起苗,并保持根系完整,水中浸苗分根,适度泥浆蘸根,塑料薄膜包装运输,尽量缩短中间环节,栽时塑料袋包装苗木等技术要求,有效地解决苗木水分消耗的问题。保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

同时,苗木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就地育苗,就地造林”。这是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理论。从洛川县的经验教训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的树苗,70%均从外地购进,苗木品种杂、细弱,对外界不良环境抗性差,加之长途运输,苗木失水严重,平均成活率比当地培育的良种壮苗低35%。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当地生产的壮苗运距短,失水少,质量高,适应性强,易成活。这一点已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

4 苗木栽前处理

4.1 截干去头 适用于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人为地将栽植的苗木去头截干,调整苗木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比率,降低树苗蒸腾,在干旱及风寒严重的地方采用,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对苗木抽新梢有促进作用。截干技术在洛川县刺槐、花椒等树种应用普遍,效果很好。近几年红枣、山桃、山杏及仁用杏的营造也开始试用。据对比试验,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30%。该项技术要点是:在栽植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栽植树种、苗木大小、气候等因子来确定苗木留干的高度,一般荒山造林截取苗木地径10cm处,四旁大苗适当去掉梢头,具有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4.2 修根、浸根 修根就是把苗木过长的根剪短,破裂、有病的根剪去,防止窝根,刺激剪口根尽快愈合形成新的吸收根。栽植苗木前清水浸泡根系1~2天,能补充苗木体内消耗的水分,提高树苗的抗旱性。

4.3 蘸根 该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保水剂蘸根、ABT生根粉蘸根、磷肥蘸根、0.5%生理盐水蘸根等4种,这些措施能补充苗木损失的水分,促进苗木受伤根系恢复,是幼树前期生长的辅助技术。据近几年不同区域试验表明,蘸根技术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旱作用,在同样苗木、同样立地条件下,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15%,是提高造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的好办法。

5 根团造林

根团造林常用于松、柏造林,这种方法能减少根系损失,是苗木育成后带着完整根系运到造林地,栽后可避免缓苗期,提高成活率和初植生长速度。目前,2000年在厢寺川林场一次营造油松柏10hm2,成活率85%以上,2002年营造的133.3hm2松柏林,也是全部用移植大容器钵(17cm×18cm),成活率也在80%以上。多年实践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很耐旱,灌足水的容器可抗旱2~4个月,能普遍提高“三率”,尤其适用于针叶树种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 幼树抚育

抗旱造林技术第7篇

关键词 柠条;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黄土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 S793.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95-01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大泖梁,属干旱黄土丘陵区,海拔1 470~2 100 m,气温6.5~7.0 ℃,年积温2 263 ℃,平均降雨量300~400 mm,年蒸发量1 500 mm,日照时数为2 518 h,其中主要降雨量分布在6―9月,无霜期113~140 d,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类型。峁顶坡度较缓,山坡、沟岔坡陡,地形破碎,属水土流失严重区。土壤类型以缃黄土、黑垆土为主。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类型。天然植被覆盖度低,天然草场严重退化,适合造林的树种有榆树、刺槐、 沙棘、柠条、山桃等。区域内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年生长量小,成林速度慢。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亦称小叶锦鸡儿、牛筋条。抗寒,抗旱,耐酷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育苗造林较易,繁殖力强,是西北、华北、东北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中重要的灌木树种,在黄土丘陵的峁顶、山坡、沟岔及硬土石砾上均能正常生长。根系发达,当年生苗根系达0.7 m,垂直主根明显,穿透力很强[1-2]。容器苗造林时不易伤根,运输中根系不失水,栽植时苗木带着完整的根团;育苗周期短,出苗整齐,生长快,保存率高,且苗木质量高;造林时间长,造林后无需缓苗,生长快,人、畜危害小,成林早,有效提高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技术及推广价值。不足之处是育苗成本高,起苗、运输、栽植用工量大,费用高。在黄土丘陵区选择面积33.3 hm2,采用“66431.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经过1年的充分蓄水保墒、熟化,第2年春秋季在沟内混交栽植山桃、山杏、沙棘等树种,外沿栽植一年生柠条容器苗,结果与一般鱼鳞坑、反坡带子田等整地、造林相比,成活率提高15%,生长量提高5~10 cm,增强苗木抗病性,降低鼢鼠、蚜虫危害率7%,林分生长健康,提前郁闭。为宁南同类型区域抗旱造林创造新模式,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1 整地

在造林前一年对试验区采取“66431.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隔带宽度视坡度大小而定,一般为5~8 m。具体做法:沿等高线开沟挖深、宽各60 cm的沟槽,将挖出的土于沟外侧筑埂高40 cm、宽30 cm的埂,将沟内侧60 cm范围内的表土回填,保持沟面外高内低,做成反坡5°~6°,回填后田面宽1.2 m左右,要求“死土培埂,活土还原”,在雨季最大限度地截蓄降水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和性质,满足树木成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 容器苗培育

2.1 容器选择

规格要求高15 cm、直径8 cm的圆柱形塑料袋,袋的底部有排水、通气孔。

2.2 营养土配制

选择具有一定的肥力、土粒结构理想、透气性好的土壤作为基质,并按照土壤69.5%、沙子20%、羊粪10%、少量尿素(0.3%)和磷酸二氢钾(0.2%)的比例,用3%硫酸亚铁25 kg/m3,翻拌均匀后,喷入适量的水,最好将营养土调至用手握成团为宜。采取手工或机械方式把营养土装至容器口1~2 cm处,将装好的容器整齐排放到事先整好的苗床(低床)上,并留有空隙。育苗可采取日光温室或大田育苗。

2.3 播种

将消毒后并经催芽处理的种子按每个容器3~5粒播于容器内,播种后用消毒过的基质覆盖种子,厚度为1.5~2.0 cm为宜。播种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日光温室内日平均气温达25~30 ℃以上,夜间控制在15 ℃左右,湿度保持在80%左右,有利于苗木生长;大田育苗,当温度达39~40 ℃时,采用遮荫网遮荫。

2.4 抚育管理

苗木出齐后每周喷施1次退菌特和硫酸亚铁杀菌。同时,要清除杂草,加强肥水管理[3]。

3 栽植

第2年春、夏、秋3季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抢墒栽植,将培育好的一年生柠条容器苗从容器中拔出,高15 cm以上,每杯苗木3株以上,沿水平沟外沿栽植,间距0.8~1.0 m。在水平沟内疏松表土中混交栽植山桃、山杏、沙棘等树种,山桃、山杏要求截干深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缩短郁闭年限,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挖掘当地生产潜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4 管护

柠条初期后生长缓慢,易被牲畜毁坏,应严禁放牧,聘任专职护林员,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加强管护。栽后3年开始平茬,一般在晚秋或翌春土壤解冻前进行,离地面2~3 cm平茬更新,取得饲料或燃料。以后每2~3年进行1次[4]。

5 参考文献

[1] 毕君.柠条的经济价值与造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0(S1):29-41.

[2] 王秀平,朱海霞.谈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柠条造林技术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4):39-40.

抗旱造林技术第8篇

关键词:黄连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木蓼树,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2m,冬芽红色,花期4月,果熟期10月,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华南地区,资源丰富[1]。黄连木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树种之一,近年来,黄连木的开发利用价值被逐渐揭示出来,并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在生产上,实现人工经营、推行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发展趋势。但是,在黄连木自然分布区内,由于造林季节缺水、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已经成为困扰黄连木人工经营的重大问题。2007年以来,略阳县林业站承担了国家林业局、中石油集团“生物柴油原料林黄连木示范基地建设造林项目”,先后完成黄连木示范林建设500hm2,同时在省、市林业科研单位的支持与指导下,开展了黄连木育苗、嫁接、低效林改造、抗旱造林等应用技术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1.1 提前整地

在造林前的1月或前一季节,根据造林作业区的立地条件,按照黄连木造林密度600~1125株/hm2的标准[2],采取鱼鳞坑整地,规格为60cm×60cm×50cm。实践证明,提前整地,拣尽穴中的石块、树根等杂物,回填表土,可以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给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苗生长环境提供了先决条件。

1.2 容器苗造林

秦岭巴山土石山区大都土层脊薄,立地条件差。使用容器苗造林,一是造林成活率有保障。容器苗起苗不伤根,运输中失水少,造林时根系又不受风吹日晒,在同等条件下,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提高20%~40%。二是不受造林季节限制。春季、雨季、秋季都可造林。三是不受立地条件的约束。容器苗带有完整的根团与土壤,无论是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还是立地条件差的地段,都可造林。四是造林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郁闭早。

1.3 截干栽植

黄连木是典型的落叶树种,秋季落叶前,树体中的营养成分都要回流并贮存于根部,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再由根部向上输送,供给树体发芽、抽枝。这是落叶树种的共同生理特性,幼龄苗木也不会例外。在一定时期内,树体根部贮存的营养物质的数量是一定的,它向上输送养分的能力也有限。春季萌发时,芽获取的营养愈多,萌发速度就愈快,持续生长抽梢的能力就愈强,造林栽植成活率也就愈高。在树体养分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每个芽能获得的养分数量取决于当时存在于树体上芽的总量。对栽植苗木进行截干,可以大量减少芽的数量,营养集中供给,使保留芽能迅速萌发并持续旺盛生长。这也是截干栽植能抵御干旱、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根本原因。截干栽植的方法是,将造林苗木从根际以上5~10cm处截断[2],保留1~2个芽,蜡封截口,然后栽植。

1.4 地膜覆盖

苗木栽植并灌足水后,将塑料薄膜覆盖于栽植坑表面,用细土埋紧薄膜边缘。覆盖时,覆盖面积要大于栽植坑的面积。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防风干、保水分、增温度、抑杂草,对初植苗木的根系恢复和苗木成活极为有利,造林成活率一般可达到90%以上。

1.5 使用保水剂

保水剂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其自身不溶于水,但可反复吸水、释水,吸水倍率可达100~300倍。同时,它对溶解于水中的肥料、农药也能吸附并释放,因此,在造林时使用保水剂,具有保水、保肥、保湿和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方法是:把保水剂按300~500倍的比例加水搅拌,制成胶凝状制剂,然后将所需栽植的苗木根部浸入制剂中醮沾,使苗木根部充分粘着保水剂制剂,即可用于栽植。

1.6 使用生根粉

造林前,用100mg/kg的生根粉溶液浸泡所栽苗木根部4~6小时,可使因起苗而受损的苗木根系迅速得到恢复并尽快长出新根,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1.7 浸苗造林

栽植前,用清水浸泡苗木24小时,使苗木充分吸水,然后根部沾上泥浆进行栽植。这种方法可使苗木将起苗、运输过程中散失的水分得到补充,从而确保苗木栽植成活。

2 造林成效

2.1 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

2007~2009年先后在徐家坪、马蹄湾等3个乡镇建立人工造林试验点5个,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一次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平均提高成活率60%左右。

2.2 节省造林成本

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初期要增加造林成本20%~30%,但一次造林能获得成功,达到国家标准,体现在造林成效上,省去了反复补植、重造所需的种苗、劳力、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费用,据测算,一般可节省2倍的费用。

3 小结

黄连木是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国家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快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国家能源战略转型、解决能源与环境突出问题、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非常重要。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品种十分丰富,而且可再生,能持续利用,发展潜力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既可增加能源资源、减缓气候变化,又能加快造林绿化建设、提高森林质量,还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推广黄连木抗旱造林技术,既可节省造林成本,又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收稿:2012-02-07)

参考文献:

[1]牛春山主编,陕西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