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26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1篇

本研究中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特尔菲法。专家组由国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4名体育教育领域专家和14名健康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共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第一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第二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8%。第三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100%。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后,专家组成员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评分形成一致意见。评分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较重要”为3分;“一般”为2分;“不重要”为1分。为了集中专家咨询的意见,并决定指标取舍的标准,我们对专家的评分进行了M(均值)、S(标准差)、W(一致性系数)、累计百分数的统计,并参照社会测量平均等级的方法,求出了各指标的平均等级Me,四分位数Q。按照社会测量的基本准则,取Me≥3作为指标筛选的标准。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派生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目前,关于终身体育的概念,较为公认的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2]。终身体育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体到高校体育阶段,终身体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既要求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又要求为学生毕业后终身参与体育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高校体育知识模块要求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实践方面的内容;三是高校体育过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既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又能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指导。

健康教育。现代健康教育研究基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维健康概念做出的解释,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必须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具体到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则要求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使在校大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4]。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和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本研究综合“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黄敬亨提出的学校健康教育三大目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平台建立全面的健康基础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日常运动和生活中常见疾病、运动创伤的防治及急救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运用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价,并根据不同时期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营养膳食、运动、身体保养计划,自觉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终身健康。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知信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理论,分别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进行构建。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3]。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只存在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才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5]。在国内,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试行)》等确立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卫生知识教育;2)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3)性与性卫生教育;4)环境与健康关系教育;5)自我保健方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7)卫生常识教育以及艾滋病、性病、吸毒的危害与预防教育等[6]。在国外,很多国家已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美国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和情感健康、性卫生、人体生长发育、不良行为对人体的危害、营养学、安全教育与意外事故预防、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7]。日本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将健康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健康知识,主要教育内容为:与身心发育、疾病预防、日常生活相关的保健教育,性及艾滋病教育,安全教育等[8]。在英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物质的使用和误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健康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及心理方面。在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可衔接性原则。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考虑与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又考虑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上以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2)可选择性原则。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3)可持续性原则。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水平进行设计,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4)可自学性原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群体,健康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是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的,在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时将必须通过教学完成的内容和可以自学的内容分开,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本研究以相关上级教育指导文件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综合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及问卷调查结果,精选符合大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如图1所示)。

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指标是表明评价对象某一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9],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衡量、比较事物的基本依据[10]。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指标是依据教育评价理论,综合说明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指标的统计范围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国情出发,选择客观、简明的统计指标。2)简明科学性原则。在指标选择上力求适宜,尽量选取简明、概括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3)全面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注意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各项指标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比较全面反映健康教育效果。4)代表性原则。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5)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能否得到,做到各项指标要在明确具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还体现在操作过程的经济性,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本研究根据终身体育、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预防医学、行为学、课程论和评价学理论和参考众多当前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工作实际,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见(表1)。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2篇

关键词: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耐力 台阶试验 高校 体育教学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的健康和体质增强,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制度。最早颁布实施的是1958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劳卫制》),《劳卫制》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提高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劳卫制》在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中存在的工作量大、数据统计处理技术落后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90年代初,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体委、国家教委组织专业人员,根据当时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的发展变化,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改善,以及当时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实际“达标”能力和水平,对《劳卫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于1990年1月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对广大学生而言统称为《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在总结《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功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

在这些评价标准实施的同时,为了充分掌握我国各省市、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为制定各阶段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1979年,在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科委和国家民委五部委领导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2005年是我国第六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从历次的调研结果来看,总体来说,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已是不争的事实。

1.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1.1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得分的对比

1.2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耐力测试项目得分的对比

1.3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试验测试的结果对照

1.3.1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试验测试得分结果严格按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样本构成,随机抽取,得出我校城男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8分;乡男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2分;城女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7分;乡女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1分;男生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5分;女生台阶试验测试得分平均为15.4分。

1.3.2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阶试验测试指数结果严格按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样本构成,随机抽取,得出我校城男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50.3;乡男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49.3;男生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49.6;城女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45.9;乡女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45.3;女生台阶试验测试指数平均值为45.6。

2. 分析与结论

2.1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陕西省大学生耐力项目检测结果显示乡村学生在耐力测试项目中的成绩好于城市学生,这可能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家庭及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

2.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台阶试验与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的评价标准上大大低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评价标准。在城市学校中,耐力跑不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项目和指标,可能是导致学生在耐力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下降的因素之一。

2.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大学生在耐力测试和台阶试验选项上只能进行台阶试验;城市学生在台阶试验的测试数据和测试得分上要高于乡村学生,可能与台阶试验测试对学生的耐力要求不高,对学生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有一定要求有关,城市学生在这方面要好于乡村学生。

2.4 体育课程设置对耐力项目的忽视,也可能是造成导致学生在耐力素质进一步下降的因素之一。

3. 建议

3.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身体素质方面,尤其是耐力素质方面的评价标准低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评价标准;耐力测试项目作为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项目和指标,是改变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趋势的有效战略和途径;高校在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不应过分看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总体结果(如: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等),应看重学生体质与健康个体发展水平。

3.2 积极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体育课程的适当调整,使课程设置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运动素质相适宜,使体育课程设置朝着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理想方向发展。

3.3 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体育资源状况,开展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各种群体竞赛活动,扩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层面和人数,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4 在专项技术课教学内容中有目的性地增加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的教学和考核,如:每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学生要进行15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的达标考试;二年级学生要进行3000米跑(男生)、1500米跑(女生)的达标考试。达标考试合格,可参加年终体育课成绩总评;达标考试不合格,年终体育课成绩总评为不及格,督促和引导学生加强耐力素质的锻炼,达到提高的目的。

3.5 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改变部分学生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只求及格的惰性思想,力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双丰收。

3.6 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监测、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体系,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3.7 因材施教,尝试和扩大高校体育教学运动处方教学方式的运用。

3.8 客观辩证地看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高校体育教学协调统一,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文件(90)体群字15号.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3篇

关键词: 体育 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与途径

1.前言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是,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主流,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我国健康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学校培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道德水平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与学生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校体育毋庸置疑将“健康第一”列为体育教学的首位,把学生健康作为体育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学校体育工作应以此为依据,紧紧围绕和服务这一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增强学生健康的体育教育目标,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实现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体育教育方向的根本转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体育教学仍是一味偏重追求竞技运动的技术、规格、规则的教学,始终没有解决好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健康的教育。在教学的内容、形式上仍然停留在由体育教师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其他学科教师教授讲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该研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意在对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力图为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实施对策途径。

2.体育健康教育实施的现状

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等5部委组织了“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在身高、体重增加的同时,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全面下滑,突出表现为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升,农村地区学生的保健水平依然较低等问题。

目前一些中小学校体育课已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并且师资队伍不稳定,这种情况以农村较为突出,在贯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缺乏系统性、示范性。在操作过程中离预期设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最终效果差距较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仍未引起重视,与体育教育目标偏离,终身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大打折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严重滞后,学生体质欠佳,学生健康状况仍令人担忧。

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提高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原本是两个独自发展的系统,具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两者的协同运作是教育内容和功能目标本身的要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践,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在体育实践中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者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校教育思想的不断改革发展,一种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追求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的体育思想逐渐形成,在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中提出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等新的观念,人们认识到单纯的体育教育只是促进身体发育的系统教育,而健康教育则是关于身体养护的系统教育,两者在对身体的养护方面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观点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中小学具有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提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其结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在体育与健康融合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要认真贯彻教育原则,使学生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培养良好的健康教育做好基础工作,为造就新一代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实施的对策与途径

3.1不断形成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它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让学生获得保持一生健康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我国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学科模式,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应有的“内容和地位”。虽然我国从1984年就引入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但到现在国内仍没有院校设立健康教育专业,使得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得不到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而且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卫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人士认为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专业,任何人都可以做,不需要十分专业的人才,这些因素妨碍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相关人员对健康教育和健康理论的接受与实践,导致了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轻视。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完善。

3.2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贯彻“体健”结合的自觉性,并把它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这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贯彻“体健”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3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首先要更新教育思路,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健康意识,明白健康意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健康意识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前提、核心,健康意识是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意义的反映。它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在动力,没有健康意识教育的健康教育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而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健康意识,这是体育课最为重要的任务,但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了,因此要把握好体育课健康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3.4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理念

近些年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严重,大学录取率依然是衡量各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有的学校过于重视学校自身的声誉,干脆取消了毕业班的体育课,并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补课、布置家庭作业、进行各种考试,结果影响到了学生正常的饮食、睡眠和休息,一些学生甚至因学习过分紧张而产生忧虑厌学情绪,导致了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作用,学校体育也深受严重影响,在体育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作用也十分突出,表现为体育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学围绕考试转,为了考试而教学,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和近期效益,如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中考体育加分,而诸如体育素养、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这些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素质被忽略,造成学生虽然体育考试及格、体育达标,但不具有体育素养,没有建立体育意识,缺乏体育兴趣、能力,没有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体育活动便从此而终结,这正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必然结果。

2005年一组对体育与健康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健康知识的机会大大低于小学生,在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里,94.53%学生回答每周能保证一课时的健康教育课,这说明开课的学校执行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然而由于“减负”和面临升学的压力等多种原因,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因学校对其重视程度的不同,各校之间健康教育开设的现状及上课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作为中小学生获得系统健康知识的主渠道,远远不能解决当前中小学生出现健康问题的需要。

针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改革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的转换。此项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只有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建立科学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才能完成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任务,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扭转学生毕业后体育活动就终结的现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增强民族体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担当起时代赋予学校体育教育的重任。

3.5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体育的改革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除了要在室内讲授健康知识外,更需要通过体育实践课融会穿插有关健康教育的更多内容,建立、发展学生对健康和健康生活的认识。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提出:“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变化对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疑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挑战,迫使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健康、卫生保健方面知识能力的教育。高校体育专业和课程安排要面向社会实际,开设课程针对性要强,目标要明确,专业范围要大,课程辐射面要广,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变化,注重实用性,改变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方向长期不变或变动不大,开设课程面较窄、内容陈旧,培养出的师资不能适应“体健”结合需要的弊病,大力培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以满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的需要。此外,还要抓好在职教育,定期培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利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并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因为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庞大的社会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所以为了使学生受到全方面的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在配有专门的健康教育师资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师资队伍,生物生理等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学科教师是进行健康教育的较好辅助师资,另外,校医也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既能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又能提高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实现,且不需要另立健康教育课程,这在实行新课时制,学校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是必须的和可取的。

总之,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经验,不断检查和修订方案,直至逐步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体系。加强了解各方面教育和体育的研究成果,学习、借鉴、为我所用,这将有助于健康教育少走弯路,也可以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经验与成果积极推广,加以验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重要意义的再认识。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领导,高度重视体育课程建设,培养终身体育观。

参考文献:

[1]许康成.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2]王岸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05,(5):57-58.

[3]陈瑜.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4篇

一、加强对体育工作领导,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首先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我校积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坚持健康第一思想,形成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氛围;以扎实基础、保持特色、拓展内涵为发展目标,使体育工作成为校风建设的一个抓手。

其次,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心学校及所属各小学配备专职体育教师6人,开足开齐体育课。关心体育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学习和生活。学校成立校本体育教研组,为体育组聘请了体校教练参与指导学生训练,形成行政参与、骨干先行、以点带面,最终达到全员提升的目的。我们以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展教研组工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抽查,期末有考核。根据市、县、校要求,有计划、有要求开展带教活动和教研活动,组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每一个教师有个人目标和要求。相互听课、评课,积极参加市、县、片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 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再三,注重“体”与“育”相结合,落实体育育人。针对现状,在提高操、课、训练质量上定方案、下功夫,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钻研教材能力;根据教学总目标及学生实际设计教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体与育紧密结合,不仅传授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意志品质,让学生在感知中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做人。

另外,学校领导在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工作计划制订,参加体育教研活动,进行学期工作的小结及考核能及时捕捉教师闪光点进行奖励和表扬,使每一个体育教师感到“安心、尽心、称心、静心”。

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在20XX年11月荣获**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基础上,又于20XX年11月荣获**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且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XX——20XX年组织学生参加**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均名列小学组第一、二名的好成绩。20XX年、20XX年代表**县参加**市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六名。20XX年代表**县参加**市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二实验小学武术队2008年荣获**市少儿武术锦标赛集体项目第四名;**同学获**省**武术散打争霸赛少儿组刀术第一名等省、市武术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二、树立“健康第一”理念,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

我们通过学习,在实施学校体育工作中,能把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贯彻在体育工作的始终,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传统的“重智轻体”的狭隘观念发生明显转变。“健康第一”办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明确了“健康是立身之本,体育是健身之道”,以“健身育人”为宗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体育课程计划的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每个年级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二节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二遍眼保健操,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在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中,将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健身本领,达到健身、健智、健美的目的,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开展“阳光体育”,形成体育特色

用新课改先进教学理念,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在课改中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教学支配者、指导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并遵循小学生求新、求异、好动的特点,积极改革和探索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进行体育专题研究汇报课。依据小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方法,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身、心、群得到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几年来我们根据省、市、县要求,联系学校实际,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发展。

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多年来我们发动师生,扎根班级、立足校园、带动家庭、融入社会、结合奥运,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类型体育比赛,并于2007年5月组队代表**县参加《阳光伙伴》全国电视体育竞赛活动**赛区**分赛区比赛并荣获优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氛围,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四、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学生开放工作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学校教育设施投入的增加,学校硬环境逐年得以改善:中心学校所属三所小学均拥有洁净平整的操场、篮球场等设施。学校主动与社区、居委会领导联系,制定场地开放方案。2008年5月我校所属基层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被市政府定为**县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基地校。学校体育设施一方面向社区开放,解决了居民健身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学校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并使之制度化。我们在与社区、居委会领导协商后,我们决定学校操场等体育设施,可根据社区实际需要,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适当时间段,由社区会同学校组织实施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和内容在校门口公示。

目前,在我校及所属基层小学定点开展活动的有“阳光星期六”学生体育健身活动,有老年太极拳队、交谊舞队等,还有青年人、学生等来校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等,年平均累计活动人次达万人。学校将操场作为居民健身场所向社区开放,附近的居民交口称赞,尤其是习惯于早起晨练的老人们更是由衷地高兴,他们不必再舍近求远,出行安全,儿女放心。同时,我校还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文体活动,如“庆五一”、“庆国庆”、“庆新年”联欢会等工作受到社区领导好评。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5篇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初,在校园内划分好每班的清洁区,实行责任制,制订了卫生检查制度,每周进行一次室内外卫生检查,并全校公布,做好校园绿化、绿地清洁,每周还进行个人卫生抽查,使学生通过检查督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组织大扫除,通过劳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学校健康教育是利用学校教育,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转变卫生态度,产生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到室、到人,分工明确

二、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教育

确保每周0.5课时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做到有课本、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等第。这是传授健康知识的基础阵地,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做到在欢快的、激进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理念。

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选择一些常用的、有难度的卫生知识,进一步强化传授,或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季节病的预防宣传,如流感、肝炎、性病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课管理

①教材和教具:教材做到

1、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

2、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

3、课文深度和文字质量符合教学规律;

配备好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

②教学计划:每个年级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

③教案: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力求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

④师资培训:保证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

⑤授课质量:要求授课教师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工整等5项。

4、硬件实施到位:采光照明与黑板、课桌椅、饮水与洗漱设施、厕所设施、教学用房等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添置、改善。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

知识教育是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卫生行为是关键,平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时常督促学生行使卫生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早晚刷牙、饭口漱口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卫生行为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如:身高的测量、体重的测量、脉搏的测量、体温的测量、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的读写坐姿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及技能。

6、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学校利用一些特定的宣传日,大力宣传发动,有“爱牙日”、“防艾日”等专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一些如“爱眼知识问答”,通过班队课、家长会等宣传契机,进行健康传播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三)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完成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已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我校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上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我们认真制定计划,并根据计划的内容认真执行,重点进行五、六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针对年龄的特点单独出了板报,在11月1日举行进行了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开设青春热线、青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的生理、心里得到均衡发展。

2、上好健康教育课

多年来,我校把健康教育课当成健康教育宣传的主渠道,我校健康教育课一直按照上级的标准开足、开满课时,做到每两周上一节课有专职的教师上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学,把上课、宣传、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做到学生有笔记,有教材,有年终考核成绩,使健康教育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面向学生进行教育。

3、积极进行吸烟危害身体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学生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别是缺碘对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让学生学会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护自己。

4、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及体质监测后的统计工作

每年的体质监测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我们做好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了体质监测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如何配合医生做好体质近侧,完成了监测任务。下半年做好了检测后的统计工作,上报有关报表,整理了有关资料。在近侧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患病问题,及时统计出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止有关学生的病情因此延误,使监测工作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5、积极进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沙眼,视力不良当作了重点来抓。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使学生做操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质监测来看龋齿的患病率下降十多个百分点。

在预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学生用流水洗脸,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沙眼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特别要发现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疗,这让有效地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今年沙眼的患病率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一年来,我校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总结如下: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了“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导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上课和备课情况,百分之百的老师都是按计划备课上课,起到了预设的效果。

(2)为学生提供了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建立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了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了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目前,在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吸烟的人员,就是家长来学校,看见禁烟标记,也主动配合,不抽烟了,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食品卫生。学校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为师生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全体师生懂得了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明白了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基本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了的生活方式。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配合卫生院印发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的教育力度,组织了厕所消毒。

(5)开展了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提高了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积极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

当然,跟我们的目标相比,我们觉得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创新我们的工作,为宜陵镇的卫生事业服务,更为我校师生健康服务。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5健康教育是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病能力,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进行两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次是每星期二的健康教育课,由各班主任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进行讲授,这项工作由教导处和卫生老师共同把关,另一次是每星期一的卫生广播。主要是区里的一些重要精神,学校的一些事项布置以及常见病知识的宣传等。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检查记录。事实证明开展一定规模的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防病工作

防近工作是学校的重头戏,目前学生中的患近率仍较高,如何降低学生患近率?每年开展两次防近宣传周,各班进行黑板报评比,读写姿势评比、眼保健操评比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降低学生的患近率,使它们的眼睛更明亮。

三、创建工作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6篇

体育课成绩纳入毕业总成绩

09年起,初中生平时体育课成绩也将作为学生升级、毕业总成绩的一部分,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及时按学期填写登记。学校每学年核定登统一次,记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档案,并报区县教育局备案。

体育课出勤计入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考核评分内容包括四部分,其中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10%、体育健康专题知识占10%、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50%、运动技能占30%,四项分数合计最终得出学年成绩。

体育课成绩评定以每学年为一个周期(九年级除外),学校应将全部项目有计划地分配在两个学期内。其中必须包括田径类(短跑、耐久跑、跳高、跳远),体操类(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民族传统体育类(健身拳、健身棍、对练等)和韵律体操、舞蹈(集体、民族、民间)等。学生须考核的运动项目每学期不少于4个、每学年不少于8个。体育健康专题知识每学年评定1次。

特殊学生可免修免考体育课

学生免修体育课,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必须经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方可免考体育,学校在学籍簿上注明免考原因,不评定体育课成绩。学生因某种生理缺陷或疾病,不适宜从事某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与锻炼,可申请单项免修、免考,并在成绩表上注明。但不能因某项成绩不佳而申请单项免修、免考。

凡因正当理由未参加考试或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不及格时,可对未考项目或影响成绩的主要项目申请补考。

健康测试每学年必须完成五项测试

从09年起,天津市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结果,将纳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应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五个测试项目,即: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每个学年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必须完成五项,按四个等级划分,两个学年度测试成绩总和纳入学生毕业考试总分计算。

新闻深读坚持多元化评价学生

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规定》是评价检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此次科学设置升学体育考试科目及其内容和方法,将平时体育课成绩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结合,是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的一次有益实践。各学校要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违规操作取消教师资格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校;健康体育

1. 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体育教育不但要符合中国特色,同时,也应适应世界体育教育发展潮流。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较为科学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创建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路

2.1树立全面育人观。大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要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具有竞争意识的全面发展人才。在选择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等,都应从全面育人的观念出发,以取得全方位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2.2教育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现代健康观立足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空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这定义,不仅对体育课程的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体育所强调的就是对健康认知的全方位理念下,去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也可以说一切的体育教育手段和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关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健康的形式和培养。

2.3 树立主动体育观。树立主动体育的教学概念,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指导,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互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教材观的更新。传统的体育教材仅仅限于体育课教材,而高校体育组织形式和基本途径是由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多方面来体现。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健康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3. 高校健康课程体系的构想

3.1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科学化、生活化的调整。根据各高校的专业特色,以终身教育为主线,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健康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提高、体育习惯的养成。增强健身教材、健康教材、立意于健康改造竞技体育教材,使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教材内容上要转向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体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适度闲暇体育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手段与方法。为此,我们认为体育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应体现出健康性、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和“乐、新、恒”的要求。

3.1.1体育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门类的具体设置要“厚基础、重实践”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综合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取向,考虑到我校的师资、体育设施等条件还没有完全达到体育俱乐部制的要求,为些,我们选择了主副项制教学体系,让学生选其一作为主项,同时配多个副项的课程组合。根据时展及学生的需要,体育课程设置形式为:改现在的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为一、二年级主、副项制选项课形式(必修),三、四年级为公选课(选修)以选修课的新颖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技能。一、二年级1-4学期共126学时,计4学分或8学分为必修;三、四年级30学时,计1学分或2学分为选修课形式,规定在第5-8学期中选修,一旦选定必须完成规定学分。

3.1.2体育课程教材的设置。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对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学科教学目标,吸收旧教材长处,注重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对现行教材中繁琐重复、偏高、偏难、偏全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降,求得整体上的“高、新、精、活”,以国外经验为借鉴,扬长避短,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重点增强体质,突出本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材项目。

3.2教学方法与手段向个性化、多样化变更。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的反映,而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依据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则是衡量体育教学是否遵循了内在规律的尺度之一,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起点,进步程度等均有不同,解决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个性化,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因人施教”,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强调“因人施教”的同时,不能因之而忽视“因材施教”——因“材”而异,有的放矢、各具其法、各显其能。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毕竟是班级授课制与“因人施教”有一定的内在矛盾性,“因材施教”可促使教法出现分项而立的专一性,促使笼统的教学内容发生结构分化与过程重组,使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标准。“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的互动状态呈现教法与手段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4. 结论

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创建,符合时展的要求及广大学生的需要,它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建立了身、心社会、整体健康为目标饿课程结构,横跨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涉及了操作、认识、情感、行为等领域,兼容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更有利于每个学生健康意识的体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保证了“健康第一”的思想的落实。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量化指标如:各教材的时数分配,时间安排,各项考核标准规定等,尚需我们进一步研制与实验,不断克服缺点和不利因素,总结推广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年终总结第8篇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教育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考核与评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和总结中美高校体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1中美高校体育现状对比

1.1中美高校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对比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图1)分为校外管理机制和校内管理机制两大部分。校外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体卫艺司、处)和体育行政部门(科教司)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协调和组织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规划并指导有关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教材建设、开展专业师资培训等;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校内管理的主要方式由校领导分管和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具体执行而进行的。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制定本校工作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组织课外群体活动,开展课余训练竞赛工作。

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图2)是典型的、彻底的地方分权制。联邦教育部,代表国家对整个教育行业实行宏观管理,主要任务是统计和分析全国教育相关数据,为总统和联邦议会,以及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提供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的依据和建议。不能指导、监督和控制任何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及个人的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州教育部是州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辖区内的各类学校,对州内学校办学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协调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相互间的关系。高校一般实施自我管理,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负贵。绝大多数学校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美国,大学体育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大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学生类型和教学目的,把大学体育分成竞技体育部和娱乐体育部。娱乐体育部管理以各个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为参与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竞技体育部管理大学生运动员〔1〕。

从教育行政的权力分配方面看,我国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贯彻、执行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政策、规划、指令。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教育事业是地方和公众的事业,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的经营和管理,拥有统治性自主权,中央政府则总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只有在必要的范围内才参与。

1.2中美高校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对比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可见,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健康第一”即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美国的体育教育理念课概括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个体价值和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联系社会并且服务社会。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始终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识、社会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意识、兴趣和习惯,主张学生在学校阶段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终生都有意识和能力参与体育锻炼〔2〕。

1.3中美高校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比

在我国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总的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强调要突出促进学生健康的课程之本,使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3〕。

由于地方分权的运行机制,美国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的教育委员会有权决定本州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发展方向。体育的情况也是一样,在美国各高校对体育目标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实质上都是要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因此,美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发展体能、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心理发展,以改进生活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终生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服务〔4〕。

对比来看,两国都从人本主义的体育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为本,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而美国高校体育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自信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侧重于体育参与的态度的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而我国则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从课程目标的实施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更多的则是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注还不够,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两者的整合有待加强,忽略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效益。

1.4中美高校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对比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和集体项目为主,开课率较高的项目主要为:足、篮、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其次为:健美、田径、舞蹈、形体、健美操等。像游泳、网球、轮滑这些项目由于受场地师资条件的限制开课率较低。

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东方传统体育项目,又有流行的健身、休闲娱乐项目。其内容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有氧运动、集体项目、个人项目、水上运动、体适能、传统的养生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有些学校还将登山、潜水等一些野外生存类项目纳入课程。还有不少高校以研讨的形式开设急救、个人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所需要的体育知识等课程,有的还开设怎样购买、保养和修理体育器材等课程。

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课程内容丰富,主要以个人项目、健身休闲、娱乐项目为主,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和保健教育,突出终身体育的内容,有很强的健身性、文化性、选择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学生可选择空间大。我国则是以竞技运动项目、集体项目为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健身、休闲运动,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等,开设的还比较少。另外,美国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是主要向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知识、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而我国则是以健康知识为主,对运动处方的内容涉及不多。

1.5中美高校学校体育学习考评对比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学习考评也在不断转化,更加重视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也由重运动成绩转向重全面发展。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从注重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主。

美国高校体育课的考核没有统一要求,国家也没有统一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考核学生的体验与实践过程,即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评分。考试成绩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但是对学生的出勤的要求是比较严格。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俱乐部、校内或校际的各种竞赛的方式来获得学分,但是有些高校对参加校内的比赛是不给学分的。

在高校学校体育学习考评上,相比较而言我国要比美国要完善的多,并且其系统性较强,注重三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上,美国侧重于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改进和成就,学生互评方面较弱。我国总体上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较差,而且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对心理健康、情感内容和社会适应考核在操作层面上还有待提高。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贯彻实施中央政策、规划和指令。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地方的几乎完全拥有自主权,难以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划,教育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种制度纷乱复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各地经济条件不同,现实的贫富差异也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2.1.2教育理念方面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和美国具有一致性,都包含激发体育兴趣,培养体育习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倡大众参与和终身体育等。

2.1.3课程目标方面

两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美国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侧重于体育态度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而我国从实施的现状来看,则更多的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注还不够,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两者的整合急待加强。

2.1.4课程内容方面

两国的体育课程内容都呈现多样性,具有很强的可选择空间和实用价值。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以个人项目、健身娱乐项目为主,突出终身体育的内容。而我国则是以竞技运动项目、集体项目为主。美国高校体育基础理论课主要向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知识、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更多的注重对健康、安全锻炼的方法的传授。而我国对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的指导显得不够。

2.1.5学习考评方面

两国高校体育课程都重视对学生的立体化评价,评价方式主要由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方式结合使用,注重理论的研究。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美国高校更具实践性,侧重于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运动参与和运动体验。而我国较注重终结性评价,重视对运动技能水平的考核,而对心理健康、情感内容和社会适应的考核不够。

2.2建议

2.2.1课程目标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程目标上,应更加关注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整合,使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客观条件有效的整合起来。努力整合成适应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课程目标的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整合起来。真正使运动成为发展的载体,是发展成为运动的目标。

2.2.2课程内容应更加生活化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关注身体教育、情感教育和保健教育,使之与竞技运动教育一起构成多样化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