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企业会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3:38

小企业会计论文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1篇

(一)还没有形成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管理会计具有提供管理信息、参与管理决策,实行绩效考核的作用。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大多数企业在持续经营中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出现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主管部门基本上也是从财务会计报表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定规模,确定纳税额度等;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责有《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依据,而管理会计的实施则缺少法律法规依据的支持。

(二)研究领域和内容狭隘,管理会计应用操作性不强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多局限于对国外方法的翻译介绍,片面追求数学模型研究,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案例,在实践中有局限性,其针对性和操作性差。另外,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也具有狭隘性,注重对大批生产、工艺技术相对稳定产品的分析核算,缺少对新产品成本费用的研究。偏重财务系统的局部优化,忽视了产品上市速度、服务、质量、成本等多个指标的整体最优研究,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指导作用。

(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会计应用手段不足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或技术不足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加之企业初创期基础薄弱,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海量数据利用效率不高。管理者不了解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方法,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上,较多关注企业做账、算账、报账,较少关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有限,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造成科研及经营决策的被动。

(四)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管理会计应用缺乏指导监督完善的经济制度和法规体系是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必要条件。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发挥作用,仍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凭经验管理,对市场的适应性差。管理会计人才、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重视和使用,需要政府财政、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强宏观引导,指导企业提高认识,并监督其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加大管理会计整体应用的进程。

二、推动管理会计实施应用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宏观引导,创建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和条件

1.以《会计法》修订为契机,增加与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在《会计法》中明确管理会计的地位、职能、作用,并与财务会计区分,对二者分类管理。在对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予以规范的同时,从法律法规上明确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责义务,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实施的刚性约束。

2.加快财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会计应用的步伐。加强会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财政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主体作用。当前,在会计法规及制度都基本未提及管理会计概念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联合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抓紧研究管理会计应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管理会计的实施意见,分类指导,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服务。

3.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注重理论和实务研究,面对中小企业,应当增加管理会计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便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的重心在管理,管理会计理论必须与业务接轨,增加案例研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组织生产,防范风险、科学决策方面的基础作用,指导企业学会并能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情况,为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4.开发管理会计软件,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以往手工记账、核算、分析、预测的方法,实现会计与业务的融合集成。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必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加强中小企业内外信息交流,为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在注重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应当加大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财务监督,使管理会计复杂公式和模型简单化,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

5.开展管理会计宣传培训活动,形成推动管理会计的环境氛围。结合会计法规宣传和管理会计的专门培训,结合案例教学,开展经验交流和咨询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增强业务素质和能力,注重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作用,在企业营造管理会计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意识和水平。

(二)统筹规划,推进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信息技术时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研讨热烈,提出了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课题。无可置疑,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转型,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方积极参与,更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的有力支持。

1.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加大管理会计应用的推动协调力度。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专业高效自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坏境政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和管理会计实务应用研究,组织理论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协调、指导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具体工作,及时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加快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步伐。

2.鼓励教育部门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和考核标准,按照学术性和应用型的要求开展教学培养活动,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学位,推行会计师进修管理会计课程,取得管理会计上岗证,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训机制,在全国培养一批管理会计师。职业教育应当承担基地实训任务,加快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积极试点会计、管理、工程课程的有机结合,培训适应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试点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专业人员来实施,以资格制度为引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有利于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借鉴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经验,适时出台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办法,壮大管理会计师队伍,提高整体执业水平。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有助于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会计的运用价值,更有助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提供支持。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2篇

信息化是当今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科学院院士吴澄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1963年,日本学者在《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及“信息化”一词。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也被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在我国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的定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各行各业的发展,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大。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大师戴夫费拉瑞曾说过:成长性企业中有95%是由于基础管理没有做好而失败的。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薄弱,主要源于会计部门的制度、监督与管理薄弱。因此,完善基础管理,就要从会计信息化开始,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理顺生产资源,集成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信息流通,又能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实现企业信息化提供经验和基础。

三、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在近二十年里,会计信息化虽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普及。中小型企业普遍都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对薄弱,如内部牵制制度、薪资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等,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不系统、不完善的,因此其会计信息化工作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具体表现为以财务软件代替手工处理。市场上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属于小型财务软件,基本上是依据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来设计的,其出发点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部门的需要,即从初始建账到录入凭证、审核、记账、期末处理,最后形成并输出会计报告另一类是在小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整合了供应链系统,集成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化,ERP系统如下图所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在目前是比较先进、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财务软件仅在会计部门使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普及,一方面,软件运算速度快,编制会计报告容易,存储方便,简化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由基本财务核算向财务分析转移,从而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更详细、全面、系统,更便于查询和统计,提高了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再者,财务软件将企业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集成,提高了企业对各基础环节的管理水平。

四、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中小型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必然会受到种种阻碍,遇到种种困难,下面就这些阻碍与困难进行探讨。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领导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就够了;有的则企业认为,花费较大的成本实施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流通,这对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壮大企业没有太大的帮助;有的领导听说了信息化的好处与风险,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实施,处于观望态度。因此,有的企业发展起来了,管理手段和方法任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二)员工业务水平不高。一般的中小企业会控制各方面的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控制也不例外。用低成本聘请的员工往往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即使企业花了大价钱购买会计信息系统,整合企业资源,但在具体实施后,却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财务与业务相脱节。一个企业实质上是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一系列资源的融合。但实际上,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不能实现融合统一。购买的财务软件通常只限于会计部门使用,导致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产生的信息不能相互衔接。

五、方法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瓶颈。企业要走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误区,就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的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新的工作规范和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二)打好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和实施各个部门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制定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的流程,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化。这也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3篇

(一)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缺少足够的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尽管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内部预算控制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一般只用来管理控制企业的全部财务,而不是和会计工作相结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系统完善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忽视了会计工作对企业内部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最普遍的便是经营上的风险和财务上的风险,而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缺少足够的重视,使得会计工作不能有效地分析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了企业运行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设计。据统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系统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特别是一些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有些中小企业有明确的内部管理规定和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也只是照搬其他大企业的,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实行,也难以在工作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另外,有些中小企业尽管在企业的运行中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大部分都不完善,都比较片面

(三)企业内部缺少先进的内部会计控制技术。在科学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使用的仍然是初始的会计电算化,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不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对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要求不高,很多会计工作者在技术的操作上并不娴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最终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力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难以有效进行。这种不完善的企业监督制度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督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负责监督工作的部门在工作中没有尽到应该尽的职责,没有对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排查;其次是企业针对监督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检查标准,这使得监督人员难以客观、全面地监督企业的各个环节。

二、新时期优化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事实证明,科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却忽视了这一事实,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只采取简单人力管理,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效率。中小企业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要从预算和风险两方面入手。首先,中小企业可以将预算控制与企业的会计工作相结合,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要是发现与预算不符合的支出便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其次,将风险控制与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的重视,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其中最核心的是控制活动。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分配;监督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保障。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是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科学合理,企业的运行才会高效,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提高。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多为集权管理,企业的决策往往是由企业的领导者决定的,这种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改善内部组织结构,整合各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另外,中小企业应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划分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使各个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以实现各个部门科学分工、团结协作。

(四)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是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关键。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4篇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2.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3.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诸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

1.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5篇

1.1没有明确会计核算主体界限

不管是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相较于大企业来讲,都没有明确分离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不管采取了什么样的组织形式,都没有明确划分经营权和所有权;对于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来讲,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投资者负责经营运行,这样就可能会互相占用企业财产和个人家庭财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从机构设置的角度上来讲,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促使核算成本能够得到节约,没有对会计机构合理设置,甚至是没有设置会计机构。比如,部分企业为了缩减工资,会由一个人来承担审核、记账等工作,一个人兼任了出纳和记账两个岗位,这样就无法分离不相容职务。而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对会计机构进行了设置,但是却没有划分层次,没有明确分工,这样不科学的设置,就会制约到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一些人员很容易侵占掉企业的财务资金。

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原始凭证方面,真实性不够;首先是会计原始凭证中的经济业务不符合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在我国整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此类现象,这样就会对整体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国家财政收入。这样的问题也存在着于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主要是没有完整的填写原始凭证。调查发现,如今很多中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与国家法律法规都不够符合,还有一些漏填、少填或者不填等问题存在于原始凭证中。在记账凭证方面,部分企业比较简单的填写了会计记账凭证,如用维修涵盖了汽车修理费用、设备维修费用等内容,这样具体的经济业务就无法被了解;没有规范会计科目,没有及时处理业务;部分企业月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填写了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这样就无法匹配会计科目和原始凭证,有着过多数量的原始凭证,就无法准确的记录业务情况。还有一些企业在对银行账户进行开设的过程中,会单独记账和保管部分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没有将其纳入到财务会计总账中,或者储蓄账户的开设是通过个人名义完成的,这样就会有账外账出现。而到了年终,部分企业没有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来制作会计凭证,这样企业的盈余状况就无法被所设科目正确完整的反映出来;没有完整的填写会计凭证内容,比如没有填写附件张数,或者是没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手续没有履行。在账簿设置方面,部分企业设置的账簿在两套以上,以便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应付,比如,为了应付税务局,就会设立亏损账,而为了应付银行,就会设置盈利账,以便获得更多的贷款。部分企业没有对总账科学设置,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核对、控制和平衡各个明细账;账本中没有包含固定资产,导致账外资产的形成。一个账本包括了现金日记和银行存款,并且多年使用;在启用账簿时,没有对经营人员、账户目录等科目规范填写,没有明确划分经营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调动时间;如果有错误发生于账簿登记中,没有规范的进行更正,经常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如挖补、涂抹等。

1.3会计核算体系紊乱

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都不够健全和完善,账证存在着漏洞,没有规范核算,存在着假账、糊涂账等问题,对内对外的账目是不同的;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建账不全,如今,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操作都是违反规定的,建账不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建账没有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设置部分企业本根就没有设账,或者是设定了比较混乱的账目。还有很多企业设置了两套以上的账本,导致小金库问题的出现。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有超过70%的中小企业都设置了两套账本,这就表明有严重失真问题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而具体到会计核算角度,没有严格依据规定要求来摊提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对利润人为性的操纵,或者记账方式为倒轧式;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紧跟时展要求,积极学习,有着比较老化的知识结构,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在会计实践操作中,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内部监督方面,依据相关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会计监督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活动,但是会计工作的日常开展,却经常受到中小企业领导人员的干预,管理人员制约着会计人员,或者在利益驱动之下,会计人员无法公正操作。比如,管理人员为了促使自己的私利得到达成,就会指示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虚假编造,或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够真实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4电算会计化没有实现,资料管理存在着不足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拥有较为强大的处理功能,但是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在财务处理中运用计算机,部分企业仅仅在材料成本核算中运用计算,应用范围不够;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用计算机来进行核算,但是依然进行着手工做账,电算化进度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从总体角度来讲,会计电算化没有较高的程度和较广泛的运用范围。部分企业将会计电算化实施下去,因为会计电算化比较特殊,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没有严格依据要求来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没有对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等及时修订,这样就可能会人为破坏或者自然破坏到电算化会计资料。另外,在技术不断革新过程中,会更换和升级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容易不兼容原来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就无法有效保管这些会计资料,其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1.5缺乏高素质会计人才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很多会计人员在处理一些会计事务或者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业务水平,不了解法律法规,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等,很容易出现问题。

2.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2.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从根本上来讲,首先就需要对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在对涉及到中小企业领域的法规进行制定时,要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大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要科学严禁的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且对配套措施进行完善,为了避免混乱执法,需要科学衔接各项法律法规,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便保证会计人员和监管部门能够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开展工作,从法律层面上来保证规范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积极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对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进行强化,及时整改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有关人员的责任严厉追究,如果情况比较的严重,需要向司法部门移交,以便实现违法必究的要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会计违规违法行为。

2.2做好外部监督检查工作

首先,在账簿和凭证方面,账簿的设置需要严格依据主管部门的规定来进行,账务处理的开展,也需要依据有效的凭证来进行。增强建账的强制性,这样税源流失问题就可以得到减少,税收监管工作得到了有效强化。为了促使纳税人的财务状况以及会计制度等能够被税务机关等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员需要积极的向税务机关报送,这不仅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纳税人依然可以灵活的开展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税款计缴需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税收法规来进行,以便保证的国家税收。其次,在财会人员方面,对于部分企业,没有健全明细核算,或者提供的报表存在着较大漏洞,税务机关就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责令其进行整顿。企业如果不符合规定,依据我国的新《会计法》,需要处罚那些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付款金额为2000-20000元之间。如果会计人员有着严重的违规情况,就可以将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给吊销掉。

2.3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中小企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量和规模,为了将企业竞争机制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不仅需要提高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还需要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便促使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健康发展。具体来讲,会计核算规范化指的是需要依据社会监督内容来统一会计核算的适用范围、核算方法与核算标准等。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讲,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要求较低,这样就导致诸多中小企业过于主观随便的开展会计核算,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的特权都会被剥夺掉,对于所有企业来讲,都需要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

2.4促进会计核算电算化

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实现,那些复杂的计算步骤得到了简化,会计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那些复杂的计算方法,那些比较琐碎的计算步骤得到了减少,并且得到了更加准确的计算结果和真实的财务会计。因为计算机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材料成本核算控制以及存货管理等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并且可以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这样财务工作人员就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不必去抄写枯燥的数字,将精力集中到更加有用的地方,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在会计核算规范化方面,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也能够得到显著缩小,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中小企业需要朝着会计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5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6篇

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活动时,会因为企业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因素,使结果与预期目标产生一定的偏差,进而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该现象被称为企业会计管理风险。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特点并没有明确的特点,由于各国管理者认识的不同。通过对多篇文献的阅读,可以总结出三种特点:不确定性;严重性;变化性。不确定性指的是由于风险是的复杂程度,不同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并不相同,管理者并不能对风险做出精准的预测。一方面由于措施的采取,使得结果并不一定产生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管理者的疏忽等原因,也可能造成相关的损失。从该角度讲,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严重性,经济在不断发展,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对经济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充足性,设施的配置等相关变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若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风险的严重性得不到重视,那么,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必然不准确,这对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均有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变化性,影响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分为:可变和不可变。并且这些原因多数是具有变化性的。因此这些原因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风险才会得到最大的降低。

2会计管理风险的问题描述

2.1目标的不明确定性大多数企业只是单纯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并不对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掌握理解,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制定准确有效的阶段性目标,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也丧失了动力性,这多企业的发展以及风险的控制均有很糟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目标只是单纯的利润问题,将制约因素,企业环境以及竞争的形势均没有考虑在内,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

2.2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性由于企业发展方向不准确,管理目标不正确,企业的管理以及会计的管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会计的管理秩序混乱,以及管理体系的缺乏。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美造成会计管理的展开无法实现,管理秩序的不健全,也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的无法实现。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会计体制也在不断完美,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得以进一步扩大,然而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开始动用公司资金,使得会计人员工作量增加,公司的资金也无法周转,进而导致会计人员不再进行精确准确的工作。这种现象有损企业的管理,也造成一定的会计管理风险。

2.3管理手段的落后性很多企业会计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本企业管理的落后性,拒绝培训,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沿用古老的管理方法,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同时会计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重视度不高,成为本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性,管理者对风险意识的薄弱性,使得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甚至导致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被淘汰下去。

3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方法

3.1风险意识加强会计管理者所担当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的管理中,应起到领导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迅速的经济发展中,会计管理者应意识到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铜鼓这种途径,管理机制才能不断靠近完美,企业的利润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发展也得以迅速。

3.2素质提升企业应持续不断的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法律学习,提升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得管理者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并且在面对风险的同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使得企业得到最好的发展。

3.3审计体制的完善若想有效的控制会计风险,不仅需要保证信息的精确性,还需要将审计部门的职能加强,总结后可主要包括: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会计部门进行调查工作;对会计的监督应是长期的。

3.4管理目标的明确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会计管理。因此若想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将企业的管理观念与会计的管理目标实现良好的结合,目标的确立必须符合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得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3.5预警体系的建立为更好地控制风险,企业应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建立往往根据企业往年的历史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这并不能实现对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预警体系的完善应充分利用科学信息,先进的工具,以便更好的进行会计管理工作。

4结束语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绿色会计 体系构建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依据我国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维护成本以及衍生的收益进行计量,评估环境成本效益一门学科。我国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处于借鉴国外绿色会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尤其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领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我国现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基础上,探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概念框架。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九、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表与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报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分为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和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是现行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反映与资源环境活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金额。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用于反映会计主题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绿色收益和费用及绿色损益。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是对会计主体环境活动导致的现金增减,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筹融资公允反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是对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利润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会计研究》.2010(3).

[2]魏素艳等.《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小企业会计论文第8篇

摘 要 本文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从员工的需求这个角度出发来讨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的会计披露。得出结论,在人力资源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人力资源的会计披露很重要,对员工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激励理论 人力资源 会计披露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披露很多学者作过研究,大多从人力资源的会计属性、计量上进行讨论,而进行这些讨论主要是认为人力资源的信息对于会计报表的需求者(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选择具有特殊特征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从激励理论出发,认为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披露是必要的。

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2004年5月1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经历近七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板得到不断的发展,截至2011 年3月1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一共有561家,按照行业划分,有农林牧渔、制造业、水电煤气、建筑业、信息技术等几大类。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占部上市公司总数的76.11%,达到427 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又可以分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几类,而电子、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类有264家,占全部企业数的47.06%,此外信息技术类的企业有52家,加上制造业的高科技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总共有316家,占据全部企业的56.33%。可见,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大部分,而且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主业突出。

在561家上市公司中,几乎每个企业都确定了自己的发展主业,并且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上市公司的主业突出,拥有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并且也会受到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欢迎。

综上分析,可以归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如下。首先,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板的首选,占据所有企业的56.33%;其次,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主业突出。高新企业是建立的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它的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托于知识的无形资本和产品。对于高新企业来讲,实物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不像传统工业那样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的增加己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而人力资源是获取这种无形资产以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基于这两个突出特征,可以得出结论中小板块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的是其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激励理论回顾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作过专题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其中幅度差异达60%。随着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发展,采用激励手段已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sfow)在194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某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他得到满足。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从20世纪40至50年代起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麦克莱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回顾需求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虽然对于需求的层次满足以及具体的需求内容的划分上,研究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以下两方面他们达到共识:首先,都认为需求是有层次的,处于不同地位,不同环境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其次,人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基于这两点共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需求层次,设计出相应的激励方案,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激励其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披露

(一)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会计披露

传统的会计把人力资源排除在外,我国现行会计披露准则只注重于物质资本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很少。上市公司也仅提供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专业简历、年度报酬等,缺乏技术人才、职工总体结构和整体状况等方面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来临,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因为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在现行会计体制下,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前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1964年,美国会计学家赫曼森在《人力资产会计》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人力资源会计,如今20多年过去了,在会计界至今尚未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不少学者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及人力资源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经过短暂的繁荣后又归于沉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计量及确认面临的困难。而葛家澍、杜兴强两位学者通过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且认为人力资源是否做为资产进行确认不能完全取决于其能否计量。他们还认为自行研制的无形资产在目前的财务报表上的确认也不一定可靠,也是值得怀疑的(葛家澍、杜兴强,2005)。本文认为,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确可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必须进行披露。

(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员工激励

如前所述,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是高新技术企业占多数,而人力资源是这一类企业在发展中发挥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学术界对这类员工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被称为“知识型员工”。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Drucker,1997)。如今,这个概念已经扩展为在工作过程和结果上主要以脑力劳动的投入和产出为特征的工作人员,即白领工作人员,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不同,因为他们拥有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高稀缺度、高转化价值、高风险性、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协作性(Schneider,1995);从管理学的视角,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为创造性、独立性强、自我价值感高、有不断学习的欲望、自我实现动机强(阿玉梅,2007)。

需求理论启示我们,对于员工的激励首先要分析员工的特征,针对特征发现其需求。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我们发现知识员工的需要主要侧重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上,即马斯洛理论中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或是奥尔德弗强调的成长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高、自我实现动机强相匹配的。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板员工的激励内容应该满足其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起到激励效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例如,目前很多企业采用员工持股、精神奖励、员工为企业伙伴、企业文化渲染等手段来激励较高层次需求的员工。

(三)基于员工激励角度的人力资源会计披露

刘芳,陆亚军等人归纳了目前国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模型,主要有工资报酬折现模型、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折现模型、随机报酬模型(刘芳,陆亚军等,2008)。这些模型方法主要讨论如何定量计算来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情况,而忽视了非定量或者是很多无法定量的人力资源因素。

基于员工激励的角度,本文认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会计披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鉴于员工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会计披露更应该完全。不仅要进行定量的会计核算,而且对于难以量化的方面采取其他的披露方式。定量计量方面,应该体现员工的知识价值,体现员工获取知识的投资,不应将员工培训费用化。计量方法上应该将员工的教育投资、员工知识对企业的贡献度纳入计算范围。非定量方面,应该充分反映员工的知识背景,核心员工的流动情况以及企业文化的渲染。

2.企业应该根据本公司或是行业的特点,针对员工的技能、知识的特殊性,可以选择更适合的披露方式,不要局限于传统模式的约束,充分反映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真实状况,体现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总结,从激励需求理论出发,本文认为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应该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认为人力资源符合资产的定义,且可以采用无形资产确认的方式,将其能够准确计量的部分充分的资本化披露于会计报表,对于不能准确计量的部分单独采用合适的方式披露。

(一)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占多数,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他们自我价值感高、自我实现动机强,处于需求层次中的较高层,从这个角度讲,人力资源资本化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这将对员工起到很强的激励作用。当个人价值在企业中当作一项资本来披露以影响投资者,这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是一种认可,报表之中的人力资产是员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已经是融入于企业的一部分。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员工被作为企业伙伴来对待时,可使他们有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更积极地为公司利益作出贡献。诚然,人力资源资本化这将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上进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个人的能力与企业的命运同在。

(二)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当企业形成一种重视人力资源,重视员工的文化氛围时,文化所起的无形力量将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力资源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资产进行披露,员工的主人翁感得到充分提高,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肯定,这种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势必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鉴于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认为,在未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准则和信息披露原则之前,选择最为需要也最为合适的中小企业板,将人力资源资本化首先运用于中小企业板,这将为主板企业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慧.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会计探析.会计之友.2007(1).

[2]王雅楠.激励理论综述及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3]胡孝琴.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6(3).

[4]卢蕾.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之友.2006(4).

[5]卢滟萍.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模式.海南金融.2005.7.

[6]阿玉梅.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组织匹配理论分析.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张晓斌.我国中小企业板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