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3:33

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1篇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高校财务; 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104-07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

2007年9月6日,曾指出:“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4年2月26日,强调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2014年2月28日,又强调指出:“起跑决定后程。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因此,制定高校财务“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十三五”期间对高校完善理财行政法规的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领域中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的理财行政法规主要有:

(一)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已分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正式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第三条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第四条规定:“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2015年11月11日,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政府会计准则第××号――存货(征求意见稿)〉等四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意见的函》(财办会〔2015〕22号)。这四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是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将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笔者曾在2010年提出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二)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适度分离高校财务会计与高校预算会计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要求“2018―2020年工作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应该考虑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并适度分离为高校财务会计与高校预算会计。这样,有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有利于绩效评价,有利于与资产管理结合。

(三)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规定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2014年8月31日,《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高校需编制中期预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需修改。

(四)制定《教育投入法》

2001年7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建议研究制定《教育经费保障法》,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加强和改善教育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适时起草《教育投入法》……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度工作要点指出:“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开展起草《教育投入法》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和规章。”笔者查询,从1993年到2010年,全国人大代表至少有8次(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未统计)提交了《教育投入法》的议案。这对于完善政府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财的重要举措。

(五)完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立法依据

如1996年12月16日,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加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保障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是“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这让人感到立法依据不足。

此外,“十三五”期间还需完善的高校理财行政法规,如内部控制、教育经费监管、民办高校财务等将在下面阐述。

二、“十三五”期间对规范高校投入的建议

(一)高校应转入均衡投入的新常态

201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关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问题,首先新常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要调整。新常态是一个调整结构以后的经济,这里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第三,要寻找新的动力。”

笔者收集了“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8年的数据,“十一五”初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仅为3.01%,“十一五”末也就3.66%,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每年增长幅度较小。2012年为了达到4%以上,突发性地跨越性地增长到4.28%。达到4%以上是好事,但显得不均衡与非常态。新常态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的均衡态势。而我国的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也将成为新常态。今后,不论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指标,还是采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三个增长”的指标或“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的指标,都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均衡态势。

(二)高校应扩大投入的渠道

2013年9月25日,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这里,由过去“加大”变成“扩大”,一字之差,所强调的内涵则是寻找新财源,扩大教育投入的渠道。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在直属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保持经费投入强度,重点在‘扩渠引水’上下工夫。”因此,高校应寻找新财源,如捐赠、合作办学、民间资本、混合所有制等。

(三)高校应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七条规定:“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第六十七条规定:“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指出:“探索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指出:“指导各地制定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推动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规定:“加快研究制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四)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和推动绩效拨款

1.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要求“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七条要求“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条要求“研究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第六条要求“加强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工作。”然而,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至今未成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在境外早已设立,如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后改为大学基金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美国州立大学经费分配的专门委员会、印度的大学拨款委员会、中国香港的资助会和研资局等,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在政府与大学之间建立一块“中间地带”,被称为“缓冲器”,以减少政府对大学的直接干预,协调、沟通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使政府有效地管理大学,也防止大学“跑部钱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条强调:“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这将会推动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的诞生与运作。

2.推动绩效拨款。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建立各级教育投入的评估制度”。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地提出:“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价系统”,“实行与项目实效挂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完善高等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2012年11月18日,《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重点工作方案》第八条指出:“推进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改革和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政策的完善。”2013年12月18日,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在直属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绩效拨款同步试行。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和支持高校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早已实行绩效拨款机制。我国也可试行。

三、“十三五”期间对深化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议

深化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财政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深化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共两个文件: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2008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规定:“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构建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2006年12月4日,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八条规定:“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却对建立和完善“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未作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首先要构建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其意义是高校财务不仅仅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层面上,而要提升到高校财务治理的层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多次:《纲要(2010―2020年)》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指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2014年6月3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第二条第三款指出:“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构建以高校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教财〔2015〕4号)第二条指出:“健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自越扩大越需要完善治理结构。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这也是政府放权的制度前提。”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等将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地位更加明显,《高等学校章程》越来越重要,高校自的扩大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未制定《高等学校章程》,已制定《高等学校章程》的绝大多数高校未明确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应该规定“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权力制衡关系,“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就是体现财权制衡的财务治理结构。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有效的财政制度,我国从1998年确立。公共财政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不是相悖的两种制度,现代财政制度不是对公共财政制度的否定。公共财政制度强调的是财政的公共性,反映财政的本质来自公众,必须用于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并要求预算公开等。而现代财政制度强调的是财政的治理功能,财政从管理监督的主体转变为被管理、被规范、被监督的对象,更能发挥其在国家预控风险中的作用。高校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高校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应接受财政的制约和监督,财政要求的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高校必须执行,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应建立符合现代财政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楼继伟指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现代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这三个内容与高校有直接联系的是现代预算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1.现代预算制度

楼继伟指出:“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预算制度与高校财务直接相关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编制中期预算;二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三是预算公开透明,但是,公开并不等于透明,公开是前提,透明是目的。公开程度表示信息披露的程度,也表示信息对公众知情权的设定程度。而公众期望的是通过公开对信息透明的识别,要求充分披露,这就要求财务信息的精细化。

2.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高校财务体制

(1)高校应明确支出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十九条指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就是钱随事走,分级管理就是各级财务主体都拥有一定财力,同时应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现代财政制度的精髓是治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现代财政制度存在的基础。高校各级财务主体都应明确相应的支出责任,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承担支出责任必须加强高校支出管理。高校应完善支出标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规定:“完善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2010年7月14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把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把钱花在刀刃上。”

四、“十三五”期间对拓展高校会计领域的建议

(一)高校管理会计

2014年1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工作要点》第二条又指出:“大力开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增彪指出:“在我国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未来应用和精进的空间巨大。因为事业和行政单位主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其服务能力不仅取决于财务资源总量,而且取决于财务资源及其对应的非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内控制度等管理会计方法,对于提高事业和行政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可或缺的。”显然,高校管理会计是“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和实施的领域。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指出:“必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该《方案》在“2018―2020年工作”中规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批转的《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规定:“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及操作指南。”前已述及,高校受到公共财政的制约,预决算都应与财政制度衔接。因此,高校应在“十三五”期间探索与研究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五、“十三五”期间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高校应完善内部控制

《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指出:“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扎紧制度笼子的关键举措来抓。”

(二)“十三五”期间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1.明确界定高校内部控制要素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未明确界定内部控制要素。全文找不到“要素”两字。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版)》规定五要素;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版)》规定八要素;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规定五要素。2014年10月8日,《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规定五要素;《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五要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规定五要素;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五要素。审计法规规定五要素,实务操作未规定五要素,如何审计?

2.高校内部控制不应局限于经济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全面性原则却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该《规范(试行)》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企业主要从事经营活动,未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政府主要从事的行政活动,也未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财政部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应有案可查。”

已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局限于经济活动。《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的8个附件也不局限于经济活动,如:《财政部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政策制定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预算编制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预算执行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公共关系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机关运转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岗位利益冲突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协发〔2009〕19号)第十条规定:“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笔者认为,行政事务控制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信息对称、运转协调的有效决策制衡机制。

六、“十三五”期间对强化高校审计的建议

市场经济越发展,审计监督越必要。党的十以来十分强调对权力的监管,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如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2015年2月9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十三五”期间对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应将“内部审计”主要放在治理的层面上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2002年4月,国际内审协会(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的意见陈述书《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中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是构成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

(二)应将“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型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新模式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年至2015年工作规划》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这个“现代内部审计模式”就是“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型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新模式。高校内部审计比企业落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十二五”的目标可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十三五”的目标。

内部审计分为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可分为财务审计(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工程审计等) 和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治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拓展内部审计范围,探索开展重要政策跟踪审计、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这就将内部审计范围拓展到“管理审计”领域。

七、“十三五”期间对强化高校经费监管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重点应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笔者认为,经费监管体系体系或机制主要由三要素组成:

(一)监管主体

2010年10月,教育部虽然成立了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但仅是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不能将教育经费监管的重担压在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一家的身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条第五款指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笔者认为,按监管主体分类,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应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管、高校内部监管这三大部分十六个方面,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1)政府监管包括政府审计机关、政府教育机关所辖的经费监管部门、政府财政机关、政府物价机关、政府税务机关、政府科技机关、政府委派的高校总会计师监督等;(2)社会监管包括公众监管、媒体监管、社会审计等;(3)高校内部监管包括副职分管、正职监管,校内内部控制等制度监控,财务信息公开,校内民主监督,校内专职监督(纪委监督、监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财务监督)等。

(二)监管依据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未提到“监管”二字。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教育经费监管呈碎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法律、行政法规层面上制定《教育经费监管条例》或其他法规。笔者之所以称为《教育经费监管条例》,是定位于国务院颂布。《教育经费监管法》当然好,但要由全国人大制定。《教育经费监管条例》应比《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地位低一些。但不能是由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部门规章。

(三)监管客体

监管客体是指监管的对象,笔者认为主要对象是三个:(1)监管责任主体。教育经费监管首先是监管人,即监管主要负责人的主体责任。(2)监管制度。教育经费监管其次是监管制度。如监管内部控制制度是重点之一,监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漏洞,揭示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缺陷,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等。(3)监管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教育经费监管最后是监管钱,不是小钱是大钱。

八、“十三五”期间对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的建议

1.推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试点。民办高校可以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继续投入教育,形成的资产归学校法人所有;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形成的资产归举办者所有,学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2.完善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目前,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亟待完善,如监事会、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等。

3.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相关的制度。分类管理明确后,必须制定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两套差异化的与财务配套的制度,如产权制度、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税收制度、收费制度、财政支持制度、合理回报制度、监督评价制度以及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等。

4.落实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策。

5.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九、“十三五”期间对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积极推动“互联网+”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采用“云会计”“云审计”的软件,运用“大数据”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水平。

2.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财务数据的储存、历史数据的查询等问题,为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做到财务处报销“无现金”“无纸化”“无等候”管理。

3.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

4.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驾驶舱平台”和“统一决策支持平台”。

5.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管理。

6.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与统计、内部审计等资源共享的平台。

十、“十三五”期间对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高校高端会计人才建设

1.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培养2 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强高校中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的建设。

2.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 000人;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30 000人。”据笔者了解,在2015年达到“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 000人”中,高校寥寥无几,而到2020年的30 000人中则需努力。

3.教育部百人工程建设

《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指出:“教育部4年内培养出一支100人左右的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教育财务骨干人才队伍。”到2017年仅两年多时间,需要抓紧遴选。笔者曾于2014年4月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秘书长会议(兰州)上呼吁:“制定一个‘百人工程的遴选方案’,从2015年起动态考核,使选拔者有培养目标,使入选者有奋斗方向。”此外,对“百人工程”2017年的后期管理,如待遇、考核与后备人选等。

(二)高校会计人才的职称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高校目前的比例是多少?新定编后又是多少?除部属高校外,各省、市、自治区也应有个规划。这其中正高级会计师是个重点建设领域,目前不少省、市、自治区尚未启动。

(三)高校总会计师

2014年11月17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2014〕6号)第三条规定:“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要求:完善选聘任用方式,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配备比地方高校好,各省市自治区属高校陕西省做得最好。地方高校应在“十三五”期间抓紧配备。

(四)高校财务机构负责人建设

教人〔2014〕6号文第四条规定:“严格按要求选好配好财务机构负责人。”要求:严格财务机构负责人任职条件,完善任用和职务任期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五)高校会计人员配备建设

教人〔2014〕6号文第五条规定:“加强财务人员配备和规范管理。”编制中期预算,单独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单独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科,推动内部控制,都需新增会计人员;而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则需新增技术人员等等。这里应区分“编制”与“定编”两个概念,“会计人员编制”是指全校会计技术岗位的人员,他们大多数在财务处,有的可能在审计等其他部门,这些人员不是财务处的委派人员;而“定编”是指财务处的定编数,在财务处定编内,绝大多数是会计技术岗位的人员,少数还有计算机等工程技术人员。

(六)完善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机制

《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指出:培训机制包括建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需求调研机制,建立干部参训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建设培训师资库,加大课程教材开发力度等尚需完善。

十一、校办企业应探索实施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

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二、“十三五”期间高校财务应有两个版本的建议

第一个版本:制定《高等学校“十三”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建议。

在高校财务的历史上,教育部、财政部制定过“高校‘X五年’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仅两次。

1991年4月8日,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制定过《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1991〕33号);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制定过《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

第二个版本:制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某一章的建议。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单独设“教育条件保障”一章。最近三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N个五年规划”中的规定有:

2001年7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发〔2001〕33号)中第四章“‘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的规定;

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中第四章“保障措施”的规定;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中第十一章“加强教育条件保障”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以高等学校为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43.

[2] 楼继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中国财政,2014(1):10-12.

[3] 楼继伟.解读新预算法:取得5方面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2014-09-01.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2篇

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重点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夹府办函〔2015〕13号)要求,5月18日,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按政府采购有关程序,确定由__大学专家团队成都九思经济研究院承担总体规划和9个重点课题研究、5个专项规划编制;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9个重点课题研究和5个专项规划编制。

抓考察调研。__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于今年3-4月分别完成第一轮规划调研工作,对__县11个重点乡镇和18个重点县级部门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座谈,完成大量基础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工作。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本辖区、本部门“十三五”发展思路,全力以赴为专家团队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建议意见。

抓协调组织。县发改局积极牵头,根据《__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定了《__县发改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内部分工方案》,明确了各分管领导、各股室承担的各项任务;加强协调组织,多次召集重点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会商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并协调处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落实专人,做好专家团队的调研协调工作,陪同专家团队完成各地调研。

抓项目储备。县发改局牵头,全县各乡镇、各县级部门超前谋划,准确把握“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三同发展”、“三个辐射区”,深入思考发展战略、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深度研究,认真论证,生成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可操作性强的重大项目,初步梳理“十三五”规划支撑项目263个,总投资876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716亿元。策划包装碳纤维航空航天结构件制造、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等51个项目申报省重大项目,总投资262.9亿元,其中中油新能源车用高清洁甲醇汽油等5个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七大工程包(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包、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包、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包、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包、交通重大工程包、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包、健康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包),总投资8.7亿元;申报长江水道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236亿元;申报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34.5亿元;申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项目2个,总投资40亿元。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市上同步,与其他区县相比进度较快。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已完成,并完成了各乡镇和各县级部门的第一轮意见建议征求,正在修改完善;18个重点课题研究和10个专项规划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框架已完成搭建。《基本思路》(初稿)提出:我县“十三五”将坚持“高端、集聚、内生、外向、包容、协调、美丽”发展七项基本原则,奋力打造“一县两区三基地”,即:中国西部高端陶瓷产业基地、__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峨眉前山综合旅游度假区、__同城发展先行区、成都城市群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青衣江畔宜居宜游生态县。

加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基本思路》(初稿)后送“四大家”领导审阅,迅速启动各乡镇和各县级部门对18个重点课题研究和10个专项规划的第一轮意见建议征求,8月底前完成定稿。《基本思路》形成后至县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前,研究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大纲,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于8月底前完成。配合做好《县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县委《建议》出台后至2016年1月底前,按照县委《建议》精神,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做好《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广泛听取各乡镇、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提交论证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3篇

要研究我国的航空运输战略规划演进历程,首先要理清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演进历程,因为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计划(规划)是根据国家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应制定的专项计划,所制定的车窗总的计划(规划)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设施的建设、改善以及运输领域有关科技的研究、推广及应用都需得到政府的资助,只有纳入规划内的项目才能得到政府的资助,所以对交通运输进行专项规划非常有必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管理来说还是一种总体构想和打算。在实践中它需要通过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落实。从我国的实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是通过制定计划或规划加以落实的。国家相关部门定期编制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成为每个时期国家的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制定规划,使国家经济战略更加明晰、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3年开始,国家每5年制定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除了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中国已经制定了12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民航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发展都不健全,所以在1953年制定和实施的民航发展“一五”计划中,重点在于对加强安全管理,对民航组织进行整编,建设飞行队伍、航管体系和相关院校,增加航线,扩展通用航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书中第五章第五节民用航空中提出民用航空的发展,主要是加强首都与各地区主要城市和边远地区的联系。同时,为了适应农业、林业和地质勘探等工作的需要,发展专业飞行。这就是针对我国航空运输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2.第二、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1956年9月党的“”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1965年9月中央讨论基本同意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1970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虽然在这3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都提到要发展运输业,但是规划发展提及的基本是公路、铁路和港口,而并没有对航空运输提出具体的指标计划。这使航空运输战略规划的发展受到阻碍。

3.第五个五年计划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此时,中国民航也开始实施“五五”计划,继续发展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应该说,“五五”计划是航空运输战略规划的转折点,从此次计划之后我国的航空运输战略规划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是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而制定的,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要求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六五”计划中提出要对民航进行体制改革,狠抓安全和服务工作,重视基础建设,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六五”计划中第十八章第五节民用航空建设中,提出要在5年内完成乌鲁木齐机场和首都机场收尾工程;改扩建上海、广州、成都、昆明、长沙、大连、沈阳、桂林、福州、兰州、青岛以及部分地方航线机场,提高技术等级和通过能力;改址扩建西安机场;建成敦煌等机场;做好武汉机场扩建的前期谁备工作。逐步改善与加强通信、导航和航行交通管制设施的建设。购置新型飞机,更新淘汰部分旧飞机。根据国际、国内客货运量及旅游、外贸等方面的需要,适当调整与新辟国际、国内干线和省、自治区地方航线,增加航班密度,发展为农业和能源开发等服务的专业航空。逐步提高飞机的日利用率和载运率,保证飞行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中第十四章中,针对航空运输的规划中提出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要达到25亿吨•公里,比1985年增长近1倍,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飞机运输效率和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改革,民航部门利润的90%留给自己使用。在建设沿海开放城市机场的同时,新建和扩建一批机场。

6.第八个五年计划199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中第三章第四节民用航空建设方面提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续建上海虹桥、昆明巫家坝、海南三亚、武汉天河等机场,新开工首都机场航站区。加强航行系统和空中管制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增加干线和支线的空运能力,合理规划航线网络,根据需要开辟新的航线。国际航线主要巩固现有航线,提高竟争能力。增强通用航空的作业能力。

7.第九、第十个五年计划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第三部分第五小节的民航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航空枢纽工程建设,合理安排机队配置,加强支线航空,强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配套系统,全面增强航空运输能力。并分别对机场、机队配置、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建设、维修设施建设、航空信息系统建设、航油供应制定具体的规划。

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计划改称为规划,同时中国民用航空也制定了有关我国航空运输发展的五年规划,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共有八章,提出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面建设行业文化,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建立航空安保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制,夯实航空安全基础,优化民用机场布局,加快民用机场建设,保障航空油料供应,提高管制能力,提升保障水平,增强空域管理,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强教育培训以及深化体制改革等。规划首先对“十五”期间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制定“十一五”期间的规划目标,分7个大的方面制定多维度的目标体系。

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共10个章节,首先对“十一五”发展进行回顾,其次分析“十二五”面临的形式,再次根据面临的形式制定“十二五”发展目标,进而从6个方面分拆目标、制定多目标体系,最后制定保障措施。

二、我国航空运输战略规划阶段划分及特点总结

以上根据规划的内容和形式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航空运输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下面对航空运输战略规划进行阶段划分。笔者首先从我国航空运输战略规划的制定形式方面对航空运输战略规划进行阶段划分,分为3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五”到“九五”,第二阶段为“十五”,第三阶段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然后针对每个阶段根据规划的内容进行二次划分。

1.我国航空运输战略规划制定形式的演化历程划分按照规划制定的具体形式不同,可以划分我国航空运输战略规划的演化历程。(1)“一五”到“九五”阶段。“一五”到“九五”划分为一个阶段,是因为从“一五”到“九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没有单独制定有关航空运输的战略规划,而是包含在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之中。该阶段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规划都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或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运输业下面的分支进行的规划。在规划制定的形式上,从“一五”到“九五”有关航空运输的战略规划基本是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十五”阶段。在制定“十五”计划时,虽然还是没有单独制定有关航空运输的战略规划,但是制定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战略规划,里面有一项针对民用航空进行的具体规划。该阶段针对航空运输的战略规划从制定形式上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的一部分进行规划。(3)“十一五”至今。我国民航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五”计划是根据综合交通发展计划而相应制定,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的航空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规划方法,通过分析环境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从“十一五”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战略规划不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规划,而是民航局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单独制定实施。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4篇

深圳“十二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0年11月24日,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深圳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将确立科学发展的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始终坚持“四个先行先试”,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正确处理好“四个重要关系”。要努力实现深圳经济的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等“五个重要转变”。据深圳市政协日前召开的新闻会透露,深圳市“两会”将于1月15日召开,重点围绕深圳“十二五”规划等主题展开。

根据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超过1.5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 总体定位:建设科学发展新特区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自主创新的提升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深圳“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特区一体化进程,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更加奋发有为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落实总书记“五个继续、五个努力”的重要指示,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特区。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坚持六大原则:一是突出结构调整,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突出自主创新,坚持把创新资源集聚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三是突出人才战略,广聚优质人才资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四是突出和谐共享,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突出协调发展,坚持把推进特区一体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和战略举措。六是突出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战略支撑:建设“五个城市”

根据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深圳将通过建设“五个城市”科学打造新特区。首先,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在积极扩大内需方面,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打造高端的国际消费中心。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率先建设“无线城市”,着力打造“智慧深圳”。

其次,聚集优质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基因工程、干细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国家核心技术创新的先锋城市。加强“深港创新圈”建设,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创新中心。

第三,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勇当科学发展的先锋城市。全面推进政府部门预算公开制度,加快建立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争取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健全地方税体系。探索开征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综合管理模式。将前海建设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重要基地和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创新服务中心和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第四,顺应人民新期待,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减轻个人缴费负担。创新住房保障体制机制,建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培育发展分工合理、覆盖全面的慈善组织体系。

第五,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大力推进地铁、城际轨道、高铁、高快速路、机场、港口、火车站、口岸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陆港、海港、空港、信息港,打造国际水准的公交都市。加快深莞惠一体化进程,打造珠江口东岸“一小时”通勤圈,完善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 规划亮点:率先将公民社会纳入“十二五”规划

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探索社会组织与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深圳是全国首个把率先建立现代公民社会写到“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

另外,深圳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体现了“网络问政”、建设廉洁城市等亮点。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支持“网络问政”,创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发展廉政文化,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执政环境、从政环境、社会环境,努力建设让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廉洁城市。

此外,深圳市提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行“绿色行政、绿色采购”,发挥政府在低碳发展中的表率作用,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深圳模式”。同时,规划《建议》强调要提升经济特区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项目实施单位:深圳市政府

推荐词:

深圳市通过视察考察、座谈研讨、收集市民意见建议等“组合拳”,集思广益,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为深圳描绘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编制出一个高水平的“十二五”规划,深圳将全力建设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幸福的新特区。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5篇

杭州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

2010年11月30日,杭州市委召开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到2015年,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根据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杭州发展将以“六个坚持”为基本原则,即:坚持率先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实现六大“新目标”,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到201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 目标定位:“十二五”期间100%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

2009年,杭州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74924元、63471元,远远超过了2020年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指标。在规划《建议》确立的“十二五”期间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十分引人注目。对此,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这样解释:全市人民,既包括全市居民,也包括农村和五县(市)居民;既包括本地市民,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而小康社会,有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等24项具体指标,杭州要在“十二五”期间100%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值。

“民生改善”成为杭州“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最大关键词。为实现上述目标,杭州市将通过扩大内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建设生态型城市和文化名城建设等六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来实现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目标。杭州将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继续把“破七难”作为杭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载体,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幸福杭州”。其中,增加居民收入是民生改善的焦点。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将把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统一起来,不追求过高的GDP增速。扣除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将达到10%以上。这个数字高于浙江省提出的8.5%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 全新起点:学习、创新、生态三城合璧新愿景

2010年11月3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审议通过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同时,还讨论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杭州市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生态型城市三城合璧的新愿景,把“三江两岸”打造成黄金生态旅游线。同时,还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杭州特色“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杭州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引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服务体系,整合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资源,创办学习型城市网站、学习专刊、学习频道,建立“学分银行”,构建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体系。在创新型城市方面,杭州市将以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方面,杭州市将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从2011年起,杭州将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流域231公里的干流及浦阳江、兰江、大源溪等主要支流两侧200米至500米区域,实施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项目,力争把“三江两岸”打造成黄金生态旅游线。

■ 特色规划:城区与县市“牵手”发展

“十二五”期间,杭州的城市空间将越来越广阔。根据规划《建议》,杭州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杭州城市沿江跨江发展,加快发展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转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建设全省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在布局上,杭州将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城镇规划体系。在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杭州要加快江南副城、临平副城、下沙副城和六大组团建设。五县(市)要走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发展郊区经济,融入杭州大都市,实现从“郊县”向“郊区”的转变。杭州还将深化与嘉兴、湖州、绍兴三市的全面合作,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重要板块。

此外,“十二五”期间,杭州要成为铁路枢纽,路网四通八达的城市。通过杭长、宁杭、杭甬、杭黄铁路专线和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杭州要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加快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临金高速等建设,形成“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骨架。

项目实施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推荐词:

杭州市以共享共建“生活品质之城”为抓手,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目标,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十二五”规划有机地融入全国、长三角和浙江全省的大局中来把握,为杭州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一幅精致蓝图。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6篇

第一条黟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委会”)是黟县城乡规划工作的审议决策机构。

规委会由县政府县长、分管县长、县人大、政协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人、有关专家以及公众代表组成。

规委会的办事机构是规委会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规划局局长兼任。

规委会的咨询机构是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由规委会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第二条规委会的工作职责是:对县域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强领导、组织协调,为各项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行政依据。

主要职责:

(一)审议本县城市发展战略;审议黟县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审议近期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审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修编;

(三)审议有关城乡规划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性规范;

(四)审议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

(五)审议城乡规划区内重要区域的城市设计与重大建设工程方案;

(六)审议遗产地及古村落内的保护项目;

(七)审议城乡规划的执行情况;

(八)协调城乡规划与各行业各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

(九)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认为需要审议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规委会会议形式:一、城乡规划规委会全体会议(简称“规委会会议”);二、规委会主任会议。

第四条会议审议的各类规划设计方案和重大建筑设计方案原则上需提供专家咨询组的咨询意见。

第二章规委会全体会议

第五条规委会全体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规委会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

第六条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以下事项:

(一)全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年度建设计划和规划编制计划;城乡规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二)由县政府颁发的城乡规划规范性文件报审稿;

(三)黟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其规划调整、乡镇的总体规划;

(四)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规划、黟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五)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居住组团规模以上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六)城乡重要区域、重要地段对城乡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用地性质发生重大改变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

(七)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认为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规划事项。

第七条会议议题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出,经规委会主任审定。

第八条规委会办公室应在会前2-3天提供议题资料并送规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各成员阅。

第三章规委会主任会议

第九条规委会主任会议由主任或委托副主任主持,由主任、副主任和有关人员组成,其他参会人员由主持会议者确定。会议议题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出并经规委会主任同意后确定。会议根据需要及时召开。

第十条规委会主任会议审议以下事项:

(一)审议规划区内重要区域的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城市重要区域的规划设计条件及详细规划方案;

(二)审议规划区内重大项目、重要区域的规划选址,对城乡发展有影响的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选址,组团级规模以上的居住用地的规划选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等;

(三)审议县域或县城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较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案;

(四)审议遗产地及古村落内的保护项目;

(五)审议规划区内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建筑单体方案、沿街建筑单体方案、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单体方案、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组团级及以上的规划设计方案;

(六)组织、协调规划编制工作;

(七)规委会主任认为需要研究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会议议题材料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前2—3天分送规委会主任、副主任阅,并提前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参会准备。

第四章咨询机构

第十二条规委会下设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并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关专业的专家咨询小组。

第十三条专家咨询组为规委会的咨询机构,根据规委会的需要对规委会审议议题进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专家咨询会议由规委会办公室组织,按有关程序形成咨询意见。参会专家从专家咨询组名单中挑选,也可邀请相关专业部门参加。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7篇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回顾从**年9月份启动到**年1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年11月,省发改委与省规划院联合举办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班,就我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研讨。二是**年2月,会同省科技厅、省社科联和省政府新闻办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16个“十一五”规划前期重点研究课题。三是**年3月,省发改委分别委托省政府咨询委、省规划院、省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基础研究。四是**年6月,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完成省委、省政府布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重点调研课题。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形成阶段。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年9月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上作了汇报交流。同年10月,开始起草“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年6月《基本思路》最终定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并为省委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提供基础材料。

第三阶段:《纲要》完成阶段。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后,按照省委《建议》精神和省政府的部署,开始正式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年10月,形成《纲要》初稿。11月,《纲要》分别征求了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并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汇报。12月—**年1月,《纲要(征求意见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与兄弟省市《纲要》进行了衔接交流;向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二次常委会和省人大财经委汇报,听取意见;征求各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集中修改,形成《纲要(草案)》。在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后,《纲要(草案)》报送省委常委会讨论审定。**年1月16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吕祖善省长作《关于**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1月21日,省人代会审议批准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吕省长的报告。2月24日,省政府正式实施《纲要》。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回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1、领导重视、部门协作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专题汇报,书记和吕祖善省长亲自听取了15个重点调研课题成果的汇报。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了《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为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吕省长亲自担任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两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王永明副省长召开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参加了国家东部地区“十一五”规划座谈会,还分南北两片听取了11市对《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省级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专项规划编制,都为《纲要》编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对《纲要》过程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任务重。领导有力、部门协作的组织体系的形成,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编制过程、提高社会参与度是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快规划编制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一是规范规划组织体系和编制程序。省政府办公厅先后转发了我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在此基础上,省政府于**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为“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省里还正式成立了“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纲要(草案)》的咨询论证。二是实行“开门编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我们首次就五年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也首次面向社会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开通了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直接来信、电话、传真和《**经济》杂志等6个建言献策渠道,广泛收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这些创新性举措,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纲要》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使《纲要》成为凝聚民智、反映民意、深入人心的规划。

3、加强调查研究、注重不断创新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为了增强《纲要》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为此,我们采取实地调研、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化“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省委《建议》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纲要》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重要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初步划分等方式强化发展的空间均衡,通过加强载体设置、区别指标属性、筛选重大项目,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内容,还首次运用正文穿插专栏的表现形式。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同步创新是“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探索。

4、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规划综合管理是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前几个五年计划存在规划数量过多、功能定位不清、编制程序不规范、规划实施不力等问题,在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规划体制改革的力度。除列入国家发改委规划体制改革试点的宁波市外,省发改委还确定了温州市、衢州市和绍兴县、遂昌县、普陀区等10个省级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年初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试点单位在创新规划编制手段、加强规划综合管理、强化规划实施刚性、统筹规划经费等方面推出了许多重大的创新性举措,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省级规划框架体系,颁布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还明晰了省政府审批、省发改委和主管部门联合审批以及主管部门审批等三个层级的管理方式,把好规划编制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规划体制改革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互促共进,是“十一五”规划编制成功的重要经验。

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省“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一句是“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一句是“推进又快又好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必须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跟踪应对三方面因素“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作了概括分析,但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跟踪和分析研究以下因素:

一是国际经济与国际市场因素。目前,我省经济国际化水平已经很高,**年外贸依存度已达65%。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4.4%,而2007-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4.3%;**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6%,而2007-2010年将年均增长6.9%。另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预期,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目前已经从谷底回升,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上升态势,“十一五”时期有望恢复甚至超过年均1.4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油价波动、人民币汇率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十一五”的发展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九五”时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十五”时期的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都曾带给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和波动。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加快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强化应对举措。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内市场因素。国家《纲要》确定“十一五”GDP年均增速是7.5%,这一指标是能够实现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们要看到国内市场既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量的扩张,也会有一定的质的提高。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竞争的加剧也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国家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和压缩,将会对我省的钢铁、石化等重化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国内大区域之间对人才、资源、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实现与其他地区有效的竞争和合作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是省内的制约因素。从省内看,《纲要》确定的全省GDP年均增速为9%,11市《纲要》中GDP增速比省里普遍都高2个百分点(杭州、宁波、绍兴为11%或左右,其余8个市都是12%或以上)。总体上看,GDP实现比较高的增速问题不大,难的是如何克服资源要素紧缺、环境不堪重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使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纲要》体现了**发展模式全面转轨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支撑,需要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为此,要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速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二)协调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处理好四个关系。

1、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我们已经编制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手段也不相同。五年规划总体上是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的,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逐步减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体制背景下,规划实施总的原则是: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2、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以往规划缺乏操作性的原因主要是目标任务难以分解落实。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存在“两张皮”现象。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规划目标的可分解性。实施《纲要》,首先就要做好规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年度分解落实工作。同时应该看到,资源要素制约、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不是一两个五年规划就能解决的。在改革体制、安排投资、确定实施进程时,也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的阶段重点和推进节奏,防止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3、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以往我们编制的规划不少,但“各唱各的调”,存在着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分工不清晰、衔接协调不充分等问题,影响了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省政府领导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为了加强规划的综合协调,发挥各类规划的综合效应,最近省政府成立了规划协调会议制度,由省长主持,有关副省长和省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承担规划的综合协调和审议职能,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组成。目前,省级专项规划都将陆续编制完成,进入审批阶段,在前一定要把好衔接协调关,统筹好全省城镇体系布局、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并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5月份,省政府主要领导要听取“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的汇报,省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做好准备工作。

4、规划实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关系规划实施是一定时期内的动态过程。要增强规划实施的刚性,必须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督。规划实施评估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通过规划实施的评估,不仅可以检查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还可从中找出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修订和调整的建议。另一方面,根据以往规划实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逐步将规划目标任务尤其是约束性指标,列入部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强化规划实施机制。

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

1月21日,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指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总结了全省“十五”时期的实践经验,集中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符合**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的壮丽画卷从此铺开,每个方面都要在这个壮丽画卷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尽心尽责,抓好落实。3月1日,吕省长在省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落实好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省人代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好各级各类专项规划,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实施“十一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很多方面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初步考虑,下一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纲要》实施首要的就是明确责任主体。要将《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这次会上印发的《〈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请省级有关部门、各地讨论提出意见,会后我们将抓紧报省政府审定下发。要把五年规划的实施与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具体的、可考核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与《纲要》配套的专项规划,有关部门要制定好年度实施计划,统筹进度安排,明确进度要求,逐年实施,分步推进,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约束性指标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具有法律效力,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其实现。其中,国家要求重点考核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和耕地保有量三大约束性指标,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都要认真落实。

(二)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根据规划实施主体,《纲要》目标任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纲要》中关于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的内容,是表明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施。

二是《纲要》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实施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实施机制主要是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三是《纲要》中科教文卫体及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实施主体是政府,主要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加以落实。四是《纲要》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等内容,实施主体是全社会,实施机制是法律手段并配合适当的经济手段。五是《纲要》中确定的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将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加大推进力度。

(三)组织实施“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关系到“十一五”发展的全局,特别是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意义重大。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重点建设暨“五大百亿”工程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吕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十一五”重大项目建设。对拟建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要对以下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如对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有重大推动作用,对破解瓶颈制约有重大突破作用,对某一领域或产业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有利于破解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十二五”及以后的发展有奠定基础作用的项目;二是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的项目;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或有相当基础,在“十一五”时期能够顺利启动的项目。

(四)调整和完善调控性政策和措施调控性政策和措施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的重要手段。完善有关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政策。主要是明确未来五年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是国家《纲要》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也要按《纲要》提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安排,并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二是政府投资政策。要整合政府投资,改进投资方式,加强项目监管。把投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能源保障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三是税收政策。与“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相衔接,税收政策重点应放在鼓励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就业、促进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四是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我省的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依法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同时,加强对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扶持,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培育核心竞争力。

(五)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开展主体功能区划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突破。但总体上,《纲要》中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还是概念性的、粗线条的。为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统筹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市格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将组织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最近,、吕省长在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抓紧启动和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工作。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建议》和《纲要》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制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评价指标和差别化政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各类空间规划。前一阶段,我委已会同规划院拟定了《**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方案》,选择钱塘江流域和部分地区市县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在开展前期研究、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开展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

(六)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规划从编制和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主要包括立项、调研、起草、衔接、论证、审核、、实施、评估等环节。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建立省规划协调会议制度运行机制,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强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综合管理。各级各类规划要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的程序立项、审批、,并进行动态的跟踪和监测评估,不断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当前要加强各级各类专项规划的综合管理,建立完善专项规划衔接、论证、审批制度,把好“出口关”,增强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十三五规划建议第8篇

【1】十八届六中全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主要是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会精神上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加快xx振兴发展。

刚才,xx市长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对于我们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创新,是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我们完全拥护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完全拥护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建议》。

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强调几点意见。

一、精心组织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一要加强组织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带头学习,发挥表率作用。广大党员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到工作实践中。组织部门、党校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全会精神,为中央《建议》实施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二要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学习领会好中央全会精神,十分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判断和决策部署。要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能力的根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做到融会贯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委春华书记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握要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按照省委和梅州市委的决策部署,扭紧三大抓手,加快推进一区两带建设和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确保2020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xx振兴发展新局面。

二、围绕目标任务,进一步振奋精神,全面加快xx振兴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行动纲领,确保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作为xx,我们正处于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至2020年实现振兴发展目标的艰巨任务。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苏区振兴发展的目标,与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更好地适应发展新常态,争创发展新优势,打造发展新业绩。

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振兴发展,最大动力在改革和创新。一方面,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上重要位置,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开展行政审批和商事登记制度、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才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要以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协调发展。这几年,我们通过实施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是三园一区一基地发展战略坚持了协调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切合xx实际,与省委、省政府三大抓手相吻合。下来,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三园一区一基地建设,按照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招商引资与改造提高现有企业并重发展、产城融合并重发展的思路,促进xx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工业方面,全力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水口区域和东莞石碣(xx)产业转移园建设,做强工业经济;在服务业方面,加快毅德商贸物流园建设,促进商贸物流发展;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方面,全力加快xx南部新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文化旅游方面,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和精致高效农业基地,做活文化旅游经济和现代农业经济。

三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行,实现绿色发展。xx是国家生态发展功能区,丰富的生态、文化、历史资源,是我们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必须坚持捍卫的。我们发展需要gdp,但不是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gdp,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百姓生活质量前提下绿色的gdp。我们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园区发展要牢牢守住环保底线,严格按照产业项目入园管理规定,推动园区集聚发展、绿色发展。要按照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部署,推进碳汇林、乡村美化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区域的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节能减排等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住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四要以构建对外交通体系为突破口,加快开放发展。xx地处粤东北山区,交通较为落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影响了我们对外开放的程度。下来,我们要围绕打造粤东沿海向内陆腹地拓展的交通枢纽目标,积极谋划构建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完善对外综合快速交通体系,以大交通促进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同时,以交通为纽带,加快交通、城市和产业规划建设,促进城区、园区、景区联动发展。要发挥我市华侨之乡的优势,依托世界客商大会、经贸洽谈会等平台,深化与港澳台、珠三角、海西区等地区的合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陆海内外联通、东西合作开放的新格局。

五要以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导向,提升共享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利,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继续推进三就一保等重点民生工作,重点抓好十件民生实事、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达标工作、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及创卫和合水水质净化等民生工程。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城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好中央全会精神,最关键、最迫切的一项任务是编制好我市的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事关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吃透政策精神,要联系各自的工作,制定好各自领域的发展规划,发改部门要牵头组织规划的撰写制订,集思广益,把我市的十三五的总体思路定准位、主要目标设定好、重点任务谋划实、重点项目筛选好,抓紧起草完善十三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拿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十三五规划来。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支撑xx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盘子,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和交通、水利、教育、科技等基础项目,尽可能将每一项政策转化成可以对接的实体项目。

三、坚持用结果说话,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工作任务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具体成效上,要用结果来说话。从今年前三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看,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对比梅州各县区,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梅州各县(市、区)第一外,其余指标排名均不够理想。现在距离年底不到二个月时间,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各项工作进入了冲刺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推进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保质保量完成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做好年度经济工作收官。我们要对照既定的发展目标任务,抓住第四季度推进工作的黄金期,一项一项进行梳理,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倒排工作日程,目标倒逼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稳定增长,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和全市十二五的目标任务。

二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要认真抓好十件民生实事和十二五规划作出的民生承诺,扎实推进农村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小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惠民利民工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要认真抓好扶贫双到、扶贫济困工作,关注帮助城乡困难群体,安排好冬季群众生活,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三要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始终绷紧稳定这根弦,牢记ww第一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当前已进入秋冬季节,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巡防力度,保护生态资源,杜绝山火事故。

四要继续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按照中央、省委和梅州市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继续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整改落实上见成效,推动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深入开展讲担当、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整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行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加快xx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号角。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为实现xx振兴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十八届六中全会讲话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三五规划建议突出体现了一个新字。

第一,新在指导思想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一是明确提出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是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我们党从十八届三中、四中到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推进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

三是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十三五规划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第二,新在目标要求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体系,着眼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与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

一是聚焦刚性指标。如对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标进行倒推,进一步明确2016-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而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如对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顺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而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是聚焦明显短板。如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生态环境质量等短板进行攻坚,努力补齐短板,从而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第三,新在发展理念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理念,是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份纲领性文件的灵魂。

一是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理念必须也随之变化。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更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又引领未来发展。

二是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行动的思想法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讲是发展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从而确保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是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条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框架结构和文字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发改委作为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承担着重要规划编制等工作职责,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做到学得更深一点、悟得更透一点,真正把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

一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科学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将六重事项谋深谋实,使规划《纲要》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近xx实际。

二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抓好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当前的发展改革工作,多谋新招、多出实招、多用硬招,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多作贡献,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四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切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履职尽责。

【3】十八届六中全会讲话稿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必须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制度设计和供给、开放的产业体系,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1.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二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农民创业增收、转业增收、就业增收。

2.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一是主动接轨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

二是着力加快市本级发展,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市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特色小城镇发展,带动农业跨二进三、接二连三,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四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坚持绿色发展,全面优化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永续性。

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论述,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

二是促进农村居住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三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实施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计划,全民节能行动计划。

四是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

4.坚持共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不断增进农民的福祉。

一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

二是精准实施农村扶贫,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行动,加大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持、财政金融支持等措施,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