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心球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3:00

实心球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1篇

[关键词]扣球技术 反向思维 教学法 击球感觉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17-01

前言

排球扣球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进攻技术,是完成进攻战术最后的主要环节,也是比赛的重要看点。扣球技术能体现一个队的实力,也是争取主动鼓舞士气抑制对方的最积极有效的武器,而在扣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所采用的方法依然是传统的方法与手段。本文所探索的是采用反向思维教学法使初学者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掌握扣球技术。在研究过程中,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2名排球初学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排球扣球技术的教法进行阐述,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扣球技术的传统教法和反向思维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哪个更适合初学者的排球教学。采用调查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证明扣球技术的反向思维教学法是非常受同学欢迎的,从而更有利于扣球技术的掌握,排球运动的推广。

一、反向思维教学法的产生

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而且攻防转换快,竞争激烈,十分讲究战术的运用,强调集体的配合等,所以,是很适合青少年的一项体育运动。而实际上校园中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远不如篮球,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排球也能进行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果练习方式不当,往往出现拣球的时间大于练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排球运动的爱好者大多有一种体会就是大力扣球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力量,击球时发出的响声和快速落地的叮咚声能带来让人兴奋的成就感。排球扣球技术的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从助跑――起跳――击球――缓冲的步骤进行的,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虽能让学生掌握扣球技术,进而改变了对扣球技术教学的过程,使其适用于初学者身上。

二、反向思维教学法融入排球扣球技术教学

反思维教学法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初学者的热情,让其更好地掌握扣球技术,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增强扣球技术的效果,使扣球技术的细节变为单纯的动作教学。它降低了扣球技术的门槛,从而推动了扣球技术的教学。首先,扣球技术反思维教学法教的是击球动作。由于初中生对排球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击球动作正是适应他们的心理,从而去学习和了解排球,并去热爱排球。然后是起跳的教学,它改变了运动形式,由技能变体能,既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反而能增加学生兴趣和新鲜感,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扣球技术。最后是助跑的教学,从而全面地掌握扣球技术。对于击球的教学主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热爱上排球,展示学生个性要求,使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如果学生学习扣球技术从击球入手,直接体验扣球的乐趣,满足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心理特点,那么扣球技术的教学就变的容易多了。只要能提高热情,就能因此学好和提高扣球技术。起跳是完全动态的空间无支撑的状态,主要强调的是空间感知。对于起跳的教学主要是诱导学生调节人与球的位置关系。教师将球抛至近网,让学生起跳,然后让球落在自己的前上方。而练习久了的时候,学生便会不自主地有了想击球的感觉,所以这时便将击球和起跳结合起来教学,而教师要做的是提示重点;体会起跳的时机及控制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技术。扣球助跑的步法很多,步法的运用也要因球而异、因人而异的。对初学者来说最适合两步起跳,因为它机动灵活,容易掌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扣球技术。方法是第一步以左脚向来球的落点方向自然迈出,步幅稍小,主要是确定助跑方向。第二步是步幅要大,步速要快,使支撑点落在身体重心之前,身体后倾重心自然后移和降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进而提高扣球技术的质量。

三、结论与建议

1.从传统的教法和反向思维教学法的比较中得出,反思维教法是更适合初学排球扣球技术教学的。扣球技术的反向思维教学法是将扣球技术按一定的思维顺序编排,降低了学习扣球技术的门槛,使初学者更好地掌握了扣球技术,从而促进了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扣球技术更好地掌握了初学者个性发展的信息,激发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推进了扣球技术的掌握。

2.建议。知识的传递性是以一定的信号和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而体育知识技能的特殊性质也就决定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对扣球技术的教学而言,要由理论和实践性双重系统的教学,才能将知识与技术相统一,进而达到扣球技术的最佳效果。通过这次有效的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教法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水平之高低,首先取决学生的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81-92.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54.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观念

一、篮球教学观念的理论阐释

(一)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是人们关于体育教学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在不同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教学质量观、学习价值观都将以各自的特殊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从而对教学的价值取向及选用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现代体育发展的历程,有两种不同的体育观,即手段论体育观与目的论体育观。手段论体育观把体育的目标定位于体育以外的社会目标,如以体育为手段,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目标。最典型的是德国、日本在军国主义时期,体育被当成实现军国主义目标的手段。目的论体育观把体育的价值定位在运动和运动着的人,如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实余暇生活,快乐体育课,提高自我锻炼的习惯,促进人际交流等等。这种目标定位突出了学科的特征:在初期重视技能的掌握和体力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后,体育理论界开始强调人的素质提高,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把教育的本位目标定位在人的发展上,这和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相一致。学校体育教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的教学观念。总的来说,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化,这是世界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共同的趋势。

(二)篮球教学观念的定义

在对“体育教学观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后,我们还需进一步认识“篮球教学观念”的内涵。我们可以认为“篮球教学观念”是教师思考篮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教师对篮球教学“现实状态”的认识及思维方式,也包括教师对篮球教学“未来指向”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结果。教学是人为和为人的活动,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教学的未来指向性要求我们对教学的看法、认识、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现实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思考教学问题获得的结果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超越现实,指向未来。因此,对篮球教学“现实状态”的思考和“未来指向”的判断都应该是篮球教学观念的研究内容。对篮球教学现实状态的思考是基础,未来指向的判断和选择是目的[1]。

(三)篮球教学观念的特点

篮球教学观念是篮球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在教师头脑中的反映,篮球教学观念要通过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在形成和发展其教学观念的过程中,不仅研究教学现实,而且要利用和借鉴前人对教学的理解所形成的思想,作为其认识教学、从事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教师在理解篮球教学活动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观念框架”,从这个角度来说,篮球教学观念具有先在性。篮球教学观念一旦形成,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为教师有时对新的教学理论,从主观上不愿意去理解,仍然坚守原有的观念,有时用原有观念对新思想进行“削足适履”,有时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等。但这种稳定性如果融于对先进教学理论的掌握、对新出现问题的解决之中,就会表现为教师锐意改革的坚定性;这种稳定性如果不能同先进的教学观念融合在一起,就会表现为顽固性,影响篮球教学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已死的先辈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教师中的先进人物通过吸取先进的教学理论、分析篮球教学现实,在其头脑中完全有可能树立起超越教学现实的先进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篮球教学观念又具有前瞻性[2]。

总之,教师的篮球教学观念有客观性、先在性、稳定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四)篮球教学观念的功能

研究篮球教学理论能够为教师提供关于篮球教学的各种知识,使教师对篮球教学的本质、规律有所理解和把握,帮助教师纠正错误的教学认识,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这种正确的教学观念又会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革,使教学观念经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结果又会反馈到教师的教学观念之中,进而又会影响到教学理论的革新与发展。也就是说在篮球教学理论与篮球教学实践之间的循环往复运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着中介作用。

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很多,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教学物质条件等。教师需要以其教学观念为主导对这些因素进行统整,进而表现为教学行为。

二、篮球普修课教学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

(一)护理专业的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校护理专业的篮球课还是将正规化的技、战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如单手肩上投篮,单手低手上篮等等;教学方法也是也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传统方法进行,也就是人们常指责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这种内容和方法用于几乎全是女生的护理系,显得缺乏针对性了。护理系篮球的教学时数只有20学时左右,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掌握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更不用说运用所掌握的简单技术进行比赛了。即使能比赛,也只是低水平的,一场比赛只得几分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参加这种低水平、低质量的比赛,活动的效果和心理满足感是可想而知的。这里也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情愿上现在这种形式的篮球课。学生们感到十分困惑,其原因完全不在于篮球课本身,而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区分运动对象,选择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且我们体育教师不了解非正规的球类运动的设计方法和要求,教学效果不好就在所难免了[3]。

(二)考评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篮球水平及检验教师教学质量

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考核内容和教学内容相映衬,主要考察学生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考察内容多数以完成动作的时间和次数来衡量学生的篮球水平。护理专业的女生很多甚至都没有接触过篮球,20多次课以后,就要求学生完成定点投篮、往返运球上篮等,这种考试不能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内容单一、陈旧的考核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高职护理专业的篮球课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篮球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篮球课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具有健身和竞技两重性的教学目标体系。上课目的是让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简单的篮球技能,还要善于挖掘篮球项目的广泛适用性,使篮球普修课成为融竞技、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课。

三、新时期高职护理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观念的内涵

教学观念必须反映一定的教学思想。我们必须对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加以思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实践。针对护理专业篮球普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从培养兴趣、明确目的、注重价值以及有效评价四个方面来考虑高职篮球普修课教学观,以此来指导护理专业的篮球普修课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培养兴趣的能力,重视教学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篮球课与其它课程不同,以往的篮球课,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刻板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并不喜欢篮球课,能够坚持锻炼的学生就更少,当学生走向社会后,有些人再也不参加体育锻炼了,这种体育教学是失败的。未来护理系的篮球课应当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运动技能,掌握的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并不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护理系篮球课最重要的事情。

(二)明确护理系篮球普修课的目的

过去,体育教学围绕着竞技内容进行,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观在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篮球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竞技运动的知识较多。护理专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她们将来的工作可能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手指经常做一些精细的操作,篮球的运球,滚球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传球、投篮可以增强上肢的协调性,同时篮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护理专业的篮球课应该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注重篮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变成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要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问题具体落实到实处。

(三)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高职护理专业的篮球课教学时数有限,我们只能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价值比较高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现有的水平。所以,我们要把最基础、最关键的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什么是“最基本的”?北师大的毛振明教授给出的定义给我们一些启发。“基本运动技术“应该是某些运动,没有这项技术就不成为这项运动的技术,它包括四个要素:最小单位的技术;贯穿一致的技术;必须掌握的技术;有一定运动量的学习者有兴趣的,并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护理专业的篮球课可以参照以上四个方面来选择教学内容。有一些所谓“非正规”的技术动作,比如说双手腹前投篮(俗称“端尿盆”)是不是基本动作,这个问题值得商榷。美国nba巨星里克?巴里采用这个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动作也可以采用。对于课时少、基础较差的护理系女生来说,她们学习篮球的目的是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通过打篮球来培养体育兴趣,“双手腹前投篮、双手头上投篮”等非正规的动作,普通女生也可以练习。学生投篮力量小,不能投到篮筐,可以用“双手腹前投篮”,只要能投中,学生玩的开心,使身体得到适度的锻炼,使用这种动作未尝不可。

(四)篮球课教学质量标准要有明确的导向——追求评价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校篮球普修课教学制定考核任务评价标准时考虑较多的是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完成技术的熟练性,一方面,多数的学生成绩优良,另一方面学生不会打篮球,更不用说上场比赛了,这种矛盾暴露出当前的篮球普修课考核方法不能为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考虑到护理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评价手段应做出一些调整:降低达标的标准;看学生进步的幅度;让学生用排球代替篮球练习运球,降低动作难度等等,从而改变篮球普修课“重竞技”的教学倾向。

四、结论

护理专业的篮球普修课受体育教学观影响较大,我校现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护理专业的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科学,考评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篮球水平等等。作为高职的体育教师,首先应清醒认识到体育在学生就业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篮球普修课应教会学生培养篮球运动兴趣的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初步打球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教学为职业需求服务,强调教学内容的价值;建立与初步打球能力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2]孙伟平.论价值评价的主体性与客观性[j].求索,2000,(6).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3篇

【关键词】C语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整体的规划,它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叙述教学情境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下面就C语言程序设计中常出现的一个题来谈我对教学案例编写的体会:

一、确定教学要素阶段:

教学任务:一乒乓球从100米的高度自由落下,设每次落地后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求乒乓球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第十次落地后返跳的高度是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题目意图,利用C语言的循环结构语句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观察,乐于分析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在分析题目意图(即算法分析),并用让学生便于理解的方式描述,难在用所学的语句来编写程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媒体选择:一个乒乓球自由落体的动画,多个乒乓球。

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主要遵循一个以活动动画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揭示算法真正意图的原则,运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采用情景教学法,作图法等新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人人积极参加,勤于思考的课。

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高考班的学生,在学这节课之前他们应准确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中关于实现循环结构语句,如 for 或 while,do~while。并拥有能分析并描述简单算法如求累加,累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阶段

(一)引入:利用for语句求下列表达式前10项之和的数值(学生自己完成)100+50+25+12.5+6.25+……)

1.目的

(1)复习for语句用语求和时程序的描述

(2)题目中数字是于本节课任务数字的变化规律有着相似之处。(乒乓球从100m落下,返回原高度的一般即50m,依此类推)

2.效果评估:全班98%的同学都能描述,但可能40%的学生对数据类型(不含整数型,应设为实型)判断出现失误。

3.所用时间

(二)新授

1.题目分析

采用方法:

(1)带着学生读题目两遍

目的:让学生准确的明白题目描述,大致掌握题目意图。

(2)课件演示乒乓球自由落下后又反弹的动画过程,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

目的: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来分析题目,让学生理题目意图,并揭示题目中不太会让学生发现隐藏的问题,即乒乓球从100米高度自由落下后反弹,又从反弹高度落下,数字之间的关系就是(100原始高度+50反弹高度+50落下高度+…)

(3)发给学生乒乓球,并循环播放动画。

要求:①不能随意玩,不能乱扔。

②亲自体验乒乓球的落体运动。

③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动画的演示尽量作出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图。

目的: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乒乓球的反弹和前面的童话的提示,教师的分析能更准确无误的把握题目的意图,并作出路线图来将文字描述的题目变化为图形,进一步明确算法的要求。

(4)我将我的路线图画在黑板上,如下

效果预测:根据前四种方法的逐步推进,我预测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能理解题目意图,并且部分反应快基础好的同学已明确掌握算法思想,对于后进生也应该初步明确题目,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引导下听懂后面的分析。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并准确掌握算法思想。

目的:①检查学生对题目的分析。

②检查学生对循环语句的掌握,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③培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心态。

效果预测:部分成绩稍好的同学都能描述出算法思路,而且不同的同学还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主要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思路:(以红色线为规律线)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可能的回答作出肯定和补充,以帮助没有确定算法的同学确定算法。

(2)确定变量和语句s为乒乓球经过的总路程,h为每次落地后的反弹高度,I为乒乓球的落地次数,程序先统一采用for语句来编写。

3.编写源程序

所用方法:学生自己编写,也可相互交流,尽量两种思路都完善。

目的:培养并锻炼学生将心中已明确的算法落实到具体的程序语句上。

教师活动:

(1)巡查教室,检查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部分有小问题的同学给予及时帮助。

效果预测:60%的同学都能基本准确的完成它所理解的其中一种思路,成绩稍好的同学两种思路都可以完成,其它一部分同学能大致写出部分语句,不能将头脑中已有的算法落实到语句上。

(2)我再次分析算法,并在黑板上作出完整的源程序。

源程序如下:思路一:

main()

{

float s=0,h=100;

int i;

for(i=1;i

{

s=s+h+h/2;

h=h/2;

}

printf(“乒乓球第10次落地时总经过路程是%f”,s-h);

printf(“乒乓球第10次落地后的反弹高度是%f”,h);

}

程序思考:为什么结果要为s-h?

思路二:

main()

{

float s=100,h=s/2;

int i;

for(i=2;i

{

s=s+h*2;

h=h/2;

}

printf(“乒乓球第10次落地时总经过路程是%f”,s);

printf(“乒乓球第10次落地后的反弹高度是%f”,h);

}

程序思考:为什么数次数的变量i的初始值要从2开始?

目的:(1)帮助优生核对程序的完整性,简洁性。

(2)帮助中等生理清思路,完善他们已编写的部分程序纠正不正确的语句,树立他们编写程序的信心。

(3)帮助后进生将整个程序完成,引导他们读懂程序并能运行。

(4)归纳总结并巩固。

所用方法:先回忆题目,再理清算法,后运行程序,并给出程序运行结果,和程序思考中提出的问题。乒乓球第10次落地时总经过299.609米,第10次反弹高度为0.098米,最后要求学生在上机课时进行算法验证。

目的:再次帮助全体同学复习本节课所授内容,给出结果是让他们在上机验证后进行比对,也给拥有其它方法的同学一个验证其算法正确性的标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的是构建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运用积极反应原则要求学生自己在活动、观察等解题活动中,加上不断的、逐步推进的强化,使学生处于积极反映的状态,保证学生将知识真正学到手。同时遵循小步子原则,使教学内容一步一步的呈现,且每一步的难度增加也不大。并结合情景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寻找本题的规律,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4篇

一、对投掷课的教学反思

投掷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比赛中田赛的重要项目,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我校高二体育课安排了三节课进行投掷教学。在课堂上,我首先把重点放在动作的结构方式的设计上,即:教会学生各种方式的投掷动作,如投准、投远等。在课堂的结构方式上,我做了精心的规划、设计,具备很强的阶段性,就是把整堂投掷课设为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有效阶段,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对跳绳课的教学反思

跳绳和呼啦圈运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却烟消云散了。新世纪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因为不少学校如今正在举行大课间操活动,时候不长,只有约20分钟,由于不好安排大型球类活动,跳绳和转呼啦圈运动便成为首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从事大课间操活动,我在体育课中安排了一节课的跳绳和呼啦圈教学,而且我一反常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跳小绳活动组织单摇跳到双摇跳,前后带人跳。呼啦圈从一人一圈到一人两圈、三圈甚至更多。跳大绳从集体单节奏跳到口令指挥下的转圈蹲下等跳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对接力课的教学反思

接力跑的教学很令人头疼,平时自己认为教得不错,但在比赛时,学生总是出问题,不是掉棒,就是起跑慢,或是冲刺不力。后来找到原因,就是自己管得太多,给学生自由决策的太少,造成心理上的不成熟。最后权力下放,让学生自主决策,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50米接力跑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排列棒次,由谁起跑,谁最后冲刺,采用何种交接棒技术等,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尽情发挥,夺得了比赛的胜利。

四、对篮球课的教学反思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5篇

论文摘要: 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中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性各项技、战术,这就是篮球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在篮球比赛中起着决定胜负的重要作用,它的形成需要长期从篮球技术训练、篮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作风训练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训练,是在训练或比赛中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所建立的条件的反射。

篮球运动是一项相当普及的体育运动,大到世界级篮球赛,小到校园的小型对抗赛。篮球比赛的特点是素质、技战术、智慧、心理意志的全面对抗,在消耗之中拼搏取胜,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双方对抗,相互攻守转化。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变化往往在瞬间,具有突然性。可见,对中学生篮球意识的训练、培养和全面衡量就成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核心。

一、所谓篮球意识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简言之,是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实现的主观反映。篮球比赛的特点是攻守转换频繁,场上对抗争夺激烈。因此要求运动员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术及应变能力,在能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恰如其分应变措施,即合理运用篮球意识能力。这一意识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

二、培养中学生篮球意识的方法

1.在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培养正确篮球意识。

(1)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门窗,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中学生视野范围的大小决定观察效果的优劣,视野宽阔,接受各种方向、角度、距离、速度的各种刺激就愈多,反射速度就会不断加快,“正确意识”形成的范围就愈宽广,球场经验积累就愈丰富。在这里特别强调,提高余光观察能力,提高前后距离的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2)培养中学生的眼、手、脑并用的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视野的广度,反应的速度(对方意图的判断,个人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战术的运用(个人、集体攻防战术的变化策略和反应)等方面。对每个队员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训练中眼、手、脑也是分不开的,应从理论上去提高、去认识、去培养、去锻炼,才能具有很强的能力,才能使体力、智力得到发展。

(3)掌握真假技术动作与“正确篮球意识”的关系

在篮球比赛中,我们常常要求中学生在运用技术动作时,根据不同情况做到动作上的真假变化,以求迷惑对手。这种要求实质上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在激烈的攻守对抗过程中具有“篮球意识”中的“空间差”、“时间差”和“位置差”,这能使中学生更好地主动制造攻击机会,增强攻击效果,增强运用与应变技术能力。

2.通过战术训练强化篮球意识。

技术是战术的基本,战术是技术的运用。一套完整的战术是由多种基本配合所组成的,在战术的教学训练中,要使中学生掌握战术组成的结构特点和配合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求中学生掌握运用战术的时机,要知道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战术,明确该战术路线、位置、职责、运用的时机,参加战术配合的人数、方向、时间、空间、位置的变化。转贴于 同时还要在战术训练中培养队员独立作战的应变能力、攻击能力。在比赛中既要有规定的战术打法,又要有灵活运用与应变的技战术能力,这是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意识的标志。在训练过程中鼓励中学生勤思考,学会用头脑打球。比如一个局部配合不能只限于一种打法,一条路线。一个动作可随场上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高在激烈多变的对抗争夺中斗智斗勇,随机应变的意识。赛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球员脑后,要经过思维立即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技战术行动,才能赢得场上的主动权。球员建立起牢固的技术,必须具有运用意识,如没有战术意识,仍是一盘散沙。在战术意识的培养中,教练要主动引导队员领会和明确战术意图,全面贯彻战术意图,还要根据比赛的实战情况,实行应变战术。这种战术思维和实战能力主要通过观摩和实践来培养。所以,培养中学生的篮球意识是一项耐心的而长期的过程。

3.通过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的篮球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篮球意识是随着在教师的技、战术训练下而逐步形成的,加上认知训练、意志训练和心理调整训练等一般心理辅助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篮球意识结构要素的心智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为篮球意识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有目的的心理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觉的反应速度。而专门化知觉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在训练中加强学生的球感和临赛感觉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以创造临场时的良好心理环境,为在正式比赛中的正确意识活动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利用校与校之间或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友谊赛,在比赛期间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篮球意识的有效手段,即通过赛间、临赛的心理训练,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保证学生在比赛中能在正确的篮球意识支配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4.狠抓作风训练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保证。

在比赛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仅要面对比分的落后和领先,而且要面对比赛中的焦灼纠缠,这就要求中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和牢记团队战术配合外,还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比赛作风,领先时不骄傲,落后时不气馁,比分平着时头脑冷静,正确处理突发事件,运用正确的技、战术,赢得比赛。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曾提出“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十六字方针,它既是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经验总结,又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发展方向。十六字方针既反映了我国中学生具备的和将要培养的特点,又深刻反映了正确篮球意识、良好作风和精神风貌。

5.多进行直观性教学和训练,观摩高水准球队间的比赛。

教学和训练中可利用挂图、录像等一些直观性的资料进行分析讲解。在方式上,可让学生们参与讨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分析商讨中求得共识。另外,临场观摩高水平球队间的比赛,对学生们自身篮球意识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篮球意识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篮球界的普遍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运动水平的提高。篮球意识属于运动心理学范畴,但它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作风训练多方面相结合。所以,只有提高篮球意识,才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红建.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01,(1).

[2]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7.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6篇

1.前言

随着对于教学体制改革关注的人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健康、快乐的体育教学理念得到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当前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并快乐地配合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任务,方能真正符合健康教学、快乐体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融人体育游戏的理念进而达到巩固技术动作、活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已成为目前困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2.体育游戏和排球教学概述

体育游戏能够保证体育运动和教学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在初高中、高职院校、大学不同等级和规模的校园中体育游戏均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学作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在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其智力发育、运动知识、身体素养和情操培养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可以发现,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能够增强体育运动和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自愿、积极地融人体育活动和锻炼中。从实践上可以发现,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将体育游戏引人日常教学中的确能够提高其体育学习成绩和能力,说明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体育教学显示出良好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依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智能性、娱乐性和实用性的体育游戏,创造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学习特点的体育游戏,才能更好地利用体育游戏教学的优势,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采用体育教学能够迸发学生的活力,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排球运动开展水平的提高。另外,娱乐性是排球教学中的重要特征,能够消减学生因为缺乏排球的学习兴趣导致的厌学心理,引导学生全身心体会排球运动给身心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排球运动能力。

3.体育游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思维反应能力、增强排球知识掌握效果、提升排球运动技能等,可知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作用众多且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1改善学生心理素质

在高职院校的排球教学课堂上具有明显的集体性和思想性特征,而体育游戏教学模式能够完全符合此两种特征,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够充分融人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完成指定任务。由此可知,体育游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帮助和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部分性格较为内向或者慢热的学生来说,增加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便等同于加快熟悉程度,对改善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另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引人还能够鼓励学生不断完成教师排球教学中设置的任务和障碍,增强其性格韧性和不服输的意识,对心理素质的改善也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参与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唯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突破重重关卡,高质量地完成排球学习任务。

3.2提升思维反应能力

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过程中的引人充分利用本身的条件反射锻炼和提升作用加快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提升思维敏感性和反应能力。人们思维反应速度和能力的快慢、高低取决于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应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还能培养其观察、记忆、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

3.3增强排球知识掌握效果

传统的排球教学模式往往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单一的动作训练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锻炼过程中的枯燥无味和疲乏感均会影响学生排球基本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掌握效果。引人体育游戏教学模式,能够避免学生反复地进行单一的动作训练,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游戏过程中争胜心理较强,有利于激发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潜在运动能力。

3.4提升排球运动技能

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的引人和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排球操作技能的提升,对于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细节能够改善掌握水平,还可提高排球运动的能力。与传统的排球教学模式相比较,体育游戏已经不单单是知识技能课堂教学,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缺点。体育教学模式的引人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排球学习的需求和年龄段行为特征,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兴趣,并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对于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另外,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引人体育游戏模式还能够保证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其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此种良性的、积极作用下,可以开展“点垫球大挑战”、“传球比赛”等体育游戏活动,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

4.体育游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以下是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将体育游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实施应用操作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叙述,旨在为排球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4.1在课前准备中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此环节中应用体育游戏能够保证学生的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放松和锻炼,避免因为缺乏课前活动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引发创伤。另外,如果课前准备中缺乏体育游戏的引导,学生很有可能难以迅速进人排球学习状态,也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完成排球教学任务。但是传统的课前准备活动往往是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的定位操、慢跑等,而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任务充分结合,利用“地滚球”、“互相击球”、“自抛转身接球”、“躲避性击球”等游戏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帮助其快速进人排球学习状态。

4.2在排球技能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排球技能教学中引人体育教学能够改变高职院校学生既往教学模式下枯燥的排球技能联系方式,将更具娱乐性、广泛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游戏锻炼引人日常教学,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高质量完成排球教学任务。比如在对学生开展脚步移动训练时,可考虑采用半“未”字的移动方式增强其灵活能力,在开展垫球训练教学过程中,可引人“自垫球接力”、“集体垫球大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垫球能力,在发球技能训练教学中,可引人“打靶比赛”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发球和扣球训练中采用“摸高对垒”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并提升排球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游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教学任务均可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

4.3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

尽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训练重点要求在于保证强度,通过反复的动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但是长时间单调的、高强度的身体素质训练会严重影响高职学生排球锻炼的积极性,难以长时间坚持。将体育教学模式引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可以采用“蛙跳接力比赛”、“立定跳比远”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采用“推人出圈”的体育游戏训练上肢力量,保证整个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训练中的趣味性,保证训练效果。

5.结束语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7篇

“可能性”在新课程中是学生比较喜欢但又容易出错的一项内容,“可能与一定”是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在满足相应条件后,一定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件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比如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两个红球,任意摸一次,一定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白球;如果放入一个白球、一个红球,任意摸一次,则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即可能性)。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过来也会干扰对“可能性”的数学化理解。

二、情境描述

我在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红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学生的回答是:“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红球。”

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白球。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红球了!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白球。第三次请学生摸,再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红球了。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白球!这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第四位学生再摸,白球!

第五位,还是白球!

第六位,依然是白球!

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

到了第七位,那位胖胖的小男生终于“争气”地摸到了红球。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教学顺利地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后反思

“可能性”一课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连续六次摸到白球,怎么会这样呢?课上,我茫然不知所措,课后,我进行了反思,结果为自己额头冒汗感到羞愧,更为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好材料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感到汗颜。第一次摸到了白球,第二次摸到的应该是红球;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白球,那么第三次摸到的就一定是红球了。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作出这样的判断一点儿都不奇怪。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肯定的判断呢?显然,这是因为学生对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模糊理解。对“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个随机事件而言,学生的生活经验足够支撑他们作出这样的判断:或者摸到白球,或者摸到红球。而且学生还会直觉地意识到:摸到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可能性相等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学生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摸两次,那么一次摸到白球,另一次摸到红球。我想,这就是学生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所在。

那么,可能性真可以这样理解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数学上,对上述摸球这个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描述有两种办法:一是用数据来刻画(即概率),摸到红球或白球的可能性各为二分之一;二是用重复摸球的统计结果来描述(即频率),摸一次,可能摸到什么球,这具有随机性(无法事先确定),但如果重复不断地摸,只要摸的次数“足够多”,就可以发现摸到统计结果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摸到白球和摸到红球的次数大致相等。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知道,下一次会摸到什么球,这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也就是说,每一次摸球,摸到红球或白球的可能性都存在。但一个人在作出判断时,往往会有受到自我心理活动的影响,如当连续多次摸到白球时,就会产生下一次“应该摸到红球了”的心理期望。

实心球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布“误”;诱“思”;启“智”;导“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78-02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尝试、探究必然生成很多的差错。其实,差错是学生的准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开掘并利用差错资源,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一、布“误”激“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必须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现象十分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技术人员却总是要有意地设计几次弯道,使司机一直处于警醒戒备状态,以保证行车安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弯道”表现于教师的故意出错,或设计陷井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例如教学概率统计,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的环节。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20个红球,6个绿球,2个黄球,现在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老师随便摸一个球,你能猜对是什么颜色吗?教师在事先准备的“猜一猜”纸箱里故意摸出:(1)一个红球。问:什么颜色?生:红色。(2)再故意摸一个红球。问:什么颜色?生:红色。

学生在获得一次再次成功后,情绪激昂。教师故作惊讶与佩服,说:“再来一次。”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这次教师摸出的是绿球。学生在“啊”的一声中失败了,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教师设计陷井诱使学生失误出错,自然把学生引入了以“误”激“悟”的生机盎然的情境中去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生1:老师,红球那么多,你怎么能摸到绿球呢?

生2:那可不一定,只要有绿球,就能摸到。

生3:那怎么不摸到黄球呢?

生4:摸到哪一种球的机会都有可能,只是有的机会大,有的机会少。

……

教师预设“关键问题”让学生出错,使资源有效生成。“哪里出错,出什么错,怎么出错,错后怎么办?”是数学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虽然知识从正面传授,充分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是极需要的,但仅此还不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是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在掌握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盲点”。这就需要从反面依靠“出错”来充分暴露,有些知识甚至于“非错而不能树正”,“非错而难以求真”。

学生的失误好像是坏事,但通过师生的努力可以将它变为好事,让学生尝到失误的“苦头”,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趋于完善,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

二、顺“误”诱“思”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也是不足为怪的,面对这些错误,如果采用避而弃之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学生的真实错误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三、捕“误”启“智”

错误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有时“错”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十分敏锐的头脑去捕捉,去发现学生“错误”中的成功因素,以使学生既具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意志,又有勇于尝试错误的开拓精神。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份,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一种智慧。

四、析“误”导“究”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