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8:04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学生也是惟一的。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桥梁,培养自尊,有自信,朝气蓬勃,助人为乐,敏于合作,勇于进取,不怕失败,迎接挑战的新一代人材,愿我们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学习到底。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2篇

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1.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都带去?

2.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3.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

(1)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3)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地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3篇

孟教授的MS课型即要素组合方式给我最大感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型,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所谓“聪”,即“听、看、讲、想、做”的有机活动的结合,一堂课中,这几种要素的多变组合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学习空间。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学生参与度低,也许只是表面的参与,只是浅层次的参与,而并非全力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成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教师不能仅仅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认真思考时的“静心”,即真正的“静中有动”。从而实现“听、看、讲、想、做、动、静”,实现有效教育。

这次活动,我还感受到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团队式的活动方式。

1、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一般2-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具体操作程序包括构建学习小组、明确构建目标、规定合作要求、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所谓“边缘人物”是指没有参与或没有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团队合作是在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生学习组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以上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2、教师团队评课方式

与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一样,教师的评课方式也是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教研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标。而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学习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得评价方式,如经典性评价:基本元素有—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就是所谓的三性三动评价。流程性评价:流程性评价指的是一种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为落实或强化某个关键要素所随机进行的快速检测。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4篇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习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5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 心理健康 教育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73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理上的明显变化,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也开始出现的一定的变化或波动。而正是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影响,甚至是对学生后续的成长产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此时,中职体育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就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好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阶段,此时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心理呈现出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加之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因此会在具体的学习中爆发出各种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了父母及长辈的宠溺,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学习中表现出承受力较差、思想意识薄弱、意志力不坚定等缺点,这些缺点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如果中职体育教师不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关注,而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身体方面的锻炼,那么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并开始在学习中止步不前。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消极状态之中,中职学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其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成因

中职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我们这里就主要站在体育教学的角度进行重点分析,以便找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成因,并尝试着寻求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其一,中职学生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常常表现出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他们基本不会去积极的面对问题,只会选择退缩、躲避、抱怨,而不是去采取积极乐观的正确处理方式来予以应对,这样学生是没有办法对自身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快速调适的。也正是这样,中职学生第一次遇到问题无法解决,而是不断地去逃避问题,长期这样不良的心理就开始显现了出来,使学生开始对未来产生迷茫,从而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悲观消极的心理就开始在学生的心中萌发,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二,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够完善,使得w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展。同时,一些落后的教育手段、陈旧的教学观念,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缺失,从而使得体育课程的作用未能得到完全的发挥。正是这也的一些情况,让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落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始不断地恶化,直至在教学中出现了不良的行为。

正因如此,中职体育教师当将足够的重视予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的寻求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方,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保障,从而使中职体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三、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影响

中职体育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教育共同构成,一是体育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中职体育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一,中职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相关锻炼的自身与技能进行传授,让学生能够通过锻炼来获取强壮的身体,以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学习之中。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体育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是体育课程的教育属性所决定的。并且,随着学生的不断锻炼,其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壮,这就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也随着得到健康的发展,进而学生的心智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其二,中职学生在对体育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中职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那么就可以让其焦虑的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让精神变得更为饱满。此外,随着体育锻炼的不断深入,其尝试的积极作用开始“蔓延”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之上,并对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或消除、自身孤僻心理得到了有效的克服。

其三,中职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其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强化,让同学之间的了解得到有效地促进,让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有研究表明,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了体育活动之后,不光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还会让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明显的增,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四、中职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6篇

首先,学校的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对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巨大,主要包括学校的管理风格、教学部门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工作的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往往存在正比例的影响。比如,一些学风较好的重点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普遍较高,这与学校的完善的制度、较好的管理风格、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其次,工作压力因素。高中体育老师工作压力对其教学效能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有效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增加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但是并不是压力越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就越强,过大的教学压力反而会消磨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基本上中等程度的压力是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而教师工作的压力来源于工作担负的责任、职业期望、学生方面的因素、考试压力、人际关系等等。再次,社会支持因素。体育教师感受到越多的工作支持就会产生更高的教学效能感,而社会支持因素主要来源于学校、学生、家长、同事、家人等等。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普遍较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等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没有给予体育教学工作应有的支持。最后,教师的学历以及教学经验因素。教师是教学效能感变量的主体,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学历越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能力的储备越丰富,就会对自身教学工作产生更大的自信心,进而教学的效能感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教学的经验也对教学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越丰富,对教学工作的开展越游刃有余,会保持高度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教学效能感也随之而提升。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措施

首先,加强体育教师的心理引导,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但是学校、学生等对体育教学工作的不重视严重打击了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热情,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心理抑制状态的疏导,增强教师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信心百倍地开展体育教学。其次,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高中体育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对其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度,进而增强自身的教学效能感。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比如聘请专家开展专题性讲座、互联网远程教学知识技能的培训、教师经验研讨会、学校间的参观教学等多种形式培训,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帮助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开展体育教学,并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7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 自我效能感 内涵 影响因素 培养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把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4)。参照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定义,可将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评估(主观判断)。由于是主观判断,所以有对错、高低之分。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主观推测,又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与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影响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根据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的学科特点以及大量教学实践,笔者将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1.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

班杜拉(1981)研究指出,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学习方面,不断的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愉悦感会不断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并且还会泛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相反,多次失败的英语学习经验会打击进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取得同样的成绩,最终也能取得成功。若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出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之,看到其他同学的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

3.目标与任务的设置是否恰当。

如果英语学习目标很高,设置任务较难,这时候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学习目标过低,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则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感。

4.归因方式的差异。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推论,也就是反思成败的原因。如果学生把英语学习中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难度小,则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成功与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可控因素相关联,则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差、难度大等,则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如怀疑自身的能力与自己的智商等时,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失败时,更倾向于从努力程度、环境条件、应对策略等方面寻找失败的原因。这种思维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并通过加倍的努力克服困难以取得成功。

5.评价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学习评价主要以终结性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相对评价为主要标准,评价方式及标准都很单一,考试主要以书面形式,这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分数低的学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

6.生理状态。

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状态等生理状态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因为学生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自我信念,而且他们的生理状态也会有力地影响其自我效能。例如,当学生处于害怕和悲观消沉时,这些消极的情感反应会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效果则会很低。再如,在面临英语考试时,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心跳、血压、呼吸等生理唤醒水平来判断自我效能。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

7.教师期望值高低的影响。

教师的期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某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潜能、

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该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ffect)。于是,如果教师对其学生充满信心,积极期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教育工作中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否则,就会降低。

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结合以上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

1.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班杜拉(1981)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具体的、最主要的途径,因为它的确立方式显示了个体驾驭或掌握环境事件的能力”。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特别是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英语这门科目上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收效或者收效甚微,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特别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尽量避免学生的直接失败经验,如不会回答老师上课提问;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而且应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了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字迹工整、考试成绩理想等。另外,和其它课程不一样的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多的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本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些学生英文流行歌曲唱得好,有些学生喜欢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流,这些闪光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萌芽,要细心发现和鼓励学生的这些行为。

“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成绩,达成更高的成就,甚至会在新活动中或在新条件下取得成功(bandura, 1978b; bandura et al., 1980; williamset al.,1989)。”

2.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归因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作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理论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即所谓的三维度六因素。

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的归因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消极的归因则会使人的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教师应引导英语学困生积极归因,要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使他们具有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失败归于外部、不稳定等因素,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归因训练: (1)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指导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完成某项任务,例如词汇听写、口语对话等,并取得成败经验;(3)让学生首先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策略与技巧,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3.重视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替代性经验,即利用与自己相近的示范榜样克服困难的学习经验或作为。首先,让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一般说来,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的情况都相类似的学生。例如,假定给一名英语写作成绩居中游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游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很容易使他相信,既然情况差不多,他能取得进步,自己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其次,指导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如果经常和学习优秀的同学去比较,会觉

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再努力也没别人好,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相比,个人的进步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4.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可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程度和教学的坚持性。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存在差别的,高效能感的教师倾向于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采纳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成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学也更有坚持性,他们相信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努力,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可以教好的。相反,低效能感的教师则会避免安排自己从事自认为在其能力之上的活动,他们责任心不强,方法平庸,漠视新理念,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天生愚笨,教师无论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教育,他们也学不好。特别是在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阿希顿·韦伯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性的管理策略来控制学生的行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一般鼓励学生自我约束,采用民主的管理策略。

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言语的权威性。另外,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并非所有表扬都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并非所有的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所做的表扬或对没有做出真正的成绩所做的表扬只会削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建设性批评隐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对能力的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则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我们要在自我效能感培养教育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避免指责、讽刺、辱骂等不恰当做法,而尽可能采用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允许学生出错,开始说英语不作语法上的精确要求,能够表达意思、使人明白就行;和学生共同游戏,交流互动;建立合作常规体制,成立英语互动、互助、互查、互促小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总之,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增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6.尝试改变英语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英语水平和基础不尽相同,单纯从应试成绩来区分学生英语学习的优良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只会让基础稍逊的学生极易放弃在中学学习阶段学好英语的愿望。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优良态度的倡导、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提倡,给基础稍逊学生更多的改善学习的机会。同时,笔者还在课堂中尝试以表演和参与性强的活动代替小测验,这样,可以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相比于测验,更能提高大家整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然,还可以建立英语学习记录袋。每次的考试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课余的作业、活动作品、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等都记录或存放于学习记录袋中,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才能真正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自我效能感是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学习,而且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静园.中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10.

[2]刘儒德等.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俊山.初中生英

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6]贾珍霞,王利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7]李玉升, 杜平.浅析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语言文字修辞, 2006,6.

[8]刘家嘉.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 2007,1.

[9]郑晓霞.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其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6.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有效性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提出了严格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调整其教学行为,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成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

一、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2002年,泉州市地理重新纳入为中考的科目,地理学科的春天好像到了。可时至今日,地理课的命运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在学科教学中仍然是“第三世界”。原因是在初二年的地理会考中,考试命题虽然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虽然考试中也兼顾能力考查,但是难度偏低。师生只要在临考前的一学期突击一下,也可以考到优秀等级。可一旦升入高中,就会发现地理知识在他们记忆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优秀”的等级只是临时性记忆获得的,并不是学生的地理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实现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真正提高,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事实上,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加上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满堂灌”“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怎么会有出路,又怎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地理技能?

于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理学科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一方面,老师们不断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谈经验心得;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沿用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只要跟着会考的指挥棒走,师生的教与学“涛声依旧”也没有问题。因此,怎样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已经是我们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简单的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应该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教学任务得到最好的完成,换言之,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平时的教研情况,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1.加强教师自身个性魅力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起点

作为一名好教师,在课堂上你幽默、激情、睿智、豁达,时时感染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充满爱心,有了爱心,你才会真正替学生考虑,你才不会因为学生一次偶尔的调皮而给学生过分的惩罚。你才会从大局出发,把自己放在教学的大集体里,而不会只为了自己的单个科目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学科的平衡发展;你才会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细微体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开导与指点;有爱心,才有亲和力。爱心的适当表露,便使亲和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作为教师要平易近人。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学生喜欢你的课,才会认真听你的课,学生认真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才会好。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融于学生中,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我和他们是平等的关系。要和蔼可亲,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容易接近的,这样学生有问题才会与你探讨,学生听你的课才会轻松自然,学生才不会因为讨厌、害怕而拒绝学习。古语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愿意和你接近,那你在教学实践中更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地理课,关乎着学生能否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呢?一定是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事物,又能折射一定的地理环境,对于其间的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用地理的头脑思考问题,引发兴趣。基于这种思想,所以除了教材中的例子又选取了热门电影《后天》“CO2的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冰河期重返地球;身边事――惠安火电厂的建设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地理是有用有趣的学科!带着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开始奇妙的地理学之旅,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地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引入历史典故、传说、时事政治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著名学者许纪霖说过“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我们就会有奇招妙想让学生喜欢上地理,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3.构建多彩课堂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在青春期,好动是初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年龄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以及对教师重复演示的所谓活动课并不感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也是策划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形式多样的多彩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备学生是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备好学生、备好学情,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是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了演讲、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等课堂活动形式,如单元考试可以改变为在课堂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学生心理特点总是争强好胜,不甘居人后,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让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又如,学习《南方地区》时,在适当辅导后我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而我成了“学生”。在“小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我做了调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居然比老师授课还好,这也符合M・希尔伯曼的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由教师单纯讲授活动:30%”以下!而由“学生教学生”的学生主体活动:50%以上!所以教师应斟酌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学情,合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的朗读、听、看的识记效果并不理想,而视听结合则能记忆50%以上,由此可见,使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渠道就比单一渠道效率高得多。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手脑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能多渠道接受信息,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得更牢靠。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例如,在教授《地球与地球仪》时,学生刚接触地理就碰到这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经纬线形象立体的表现出来,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也很容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变得生动化和简单化。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不断地教学反思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怎样提升呢?就是反思与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成长=经验+学习+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的某一环节应如何调整更有效?”等等,不断地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更有效。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方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从学习当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赫伯特・史宾塞.史宾塞的快乐教育.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