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7 15:04:38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1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15)12-0099-03

1文化导入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院校里,大部分学生因为在中学时期就没有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导致了其英语成绩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就感。因此学生的学习学习动机不强,积极性主动性很差。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对英语的重视以及海外业务的扩展,学生要能熟练使用英语来交流,尤其是一些服务性专业的学生,例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和工商管理等。在要求他们掌握英语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懂得并且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例如:一些必要的西方礼仪和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增加一些文化导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全面。但目前大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听说读写译甚至于语法,还是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掌握语法规则和一定的词汇量就能很好地使用英语,或者说英语就已经学得很好了;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底子弱,基础差,没有必要给学生引入那么多额外的文化知识。在一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里,部分教师依然根据英语专业教育的定势思维和标准来教授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来主要强调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材、统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结果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学,没有兴趣,也表示学不会;文科专业的学生似乎是有兴趣学习,但是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现状,我院目前采用分层教学将文化教学引入课堂的模式。例如: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上课教材,教材的选择也分等级、分层次,非常贴近生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内容的导入也应根据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不同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英语教学也应该是从学生的基本日常生活开始逐渐延伸到深层次的文化内容。不仅是在教学中,在平时教师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词、短语或是句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且是越简单的词所赋有的背后的意义越多。只有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习英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英语学习的优点。(2)内容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指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度。我们知道,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尤其是英语成绩,对文化内容引入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范围,实用、够用即可。由于文化本身范围就很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知识补充,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3)应用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考试,二是为了对话和使用。所谓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导入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更加实用的还是以后就业当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在考虑到学生的职业性质后,结合实际,给学生讲授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文化背景或者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例如:旅游管理的学生通常会对一些景点的介绍或者景点的背景等更感兴趣,笔者就会从这些文化入手,而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男生,他们大部分会对体育方面或者电子类信息的文化更感兴趣,就可以导入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激发其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语言学习过于无聊枯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4)交流性原则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可以使用语言来交流。然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同时又是我们获得文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辨别。例如笔者在讲述Greeting这一主题的内容时,引入了其他西方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和习俗,学生们的反响就非常好,积极性也非常高,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

(1)教学中的文化导入Tl:e727-5038381①词汇背后的文化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是词。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传递信息、搭建平台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很好很全面并且完整地在词汇上体现出来。所以课堂的词汇讲解,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一些当地风俗、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此,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单词的同时,还应介绍一些与此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实现正确的文化导入。例如在英语中有许多颜色单词,背后除了颜色本意以外还有另外的含义:red,红色,还有热情的意思;green,绿色,也可以表示新手的意思;blue,蓝色,可以表示忧郁、伤感的意思。颜色的背后也有他的文化含义。英文中有一单词fairy,意味仙女、漂亮的姑娘,但是实则在英文国家很少使用这个单词,一般的意思暗指同性恋,如果学生不了解单词的文化背后的意义,就会误用单词。②加强文化背景在阅读文章下的讲解大学英语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材料有好好坏,褒贬不一,教师应该根据单元相关的背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且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背景知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对文章做出一个符合事实的评价。有些时候,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会误解文章的意思。这在一些英语的等级考试当中会经常遇到。③在对话练习中进行文化导入课堂上的对话练习与角色扮演中,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花样式的语法错误。一节好的口语课,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交际用语,还要给学生讲述一定的与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语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对话练习,这样在增长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Applyingforajob这个单元的时候,笔者引入了面试礼仪的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知道英文面试也是有一定的礼仪的,提前引入礼仪文化后,学生在学习后面的面试知识的时候,会更好地加以使用。(2)课堂下的文化导入①学生进行英文材料阅读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可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课的上课时间要少于专业课,由于课时量少,上课内容有限,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其他的英文材料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杂志、报纸和原版书籍,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真实的英语环境。这些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帮助。②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是我们现在的最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为学习西方文化提供了非常便利和有效的平台。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拥有应有尽有的资源和材料,储有丰富的各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平台与喜欢英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也可以帮助其了解其他国家发展动向。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共享先进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进行查询和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③积极组织课外文化活动在校内外让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英语文化交流活动,如学院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笔者所在的院英语社团利用西方的节日,例如:万圣节、圣诞节等组织英语晚会,组织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参加英语晚会,给大家讲解他所在国家的节日文化。教师也开展一些同学们之间的比赛,例如英语话剧、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文小品表演等。学生在做准备的过程中回去查阅很多资料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加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④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通过播放英文电影、电视剧,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听英文歌曲,以小组形式对各国文化进行汇报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活动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方各国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禁忌。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语言就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的导入,教师应该把语言看作是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比其他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有着更强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适当结合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让原本枯燥无比的语言课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学好英语。文化的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水平,同时享受到学习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还能行之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英语转变成主动学习英语,也更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参考文献

[1]董岩.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2.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黄远振.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原则[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李小花,陈金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6]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刘志琴.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山大学学报,2005(4):55.

[8]吕良环.外语教学与课程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91-192.

[9]闵会玲.试论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

[1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5.

[11]吴炜.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3.

[12]徐世猛.对中学外语教程整合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4):90.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2篇

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郝晓红

所属学校: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9月__2009年9月

课题组成员:李学勇、丁秀艳、韩玉霞、李文军、王文义、谢进侠

青铜峡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于2007年9月向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至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开展了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7、9__2007、10)这一阶段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进行了,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10__2008、1)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08、2__2008、7)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广,加大覆盖面。结合实际,查验效果,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 (2008、7-2009、9)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取得的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1、 校本教材《青铜峡地方史》编订成功;

2、撰写了“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总结;

3、编辑了《关于新课程环境下历史课堂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论文集》;

4、撰写了《高考历史教学经验交流》。

5、编辑了《青铜峡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反思集》。

6、撰写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结题报告》。

(二)经验性成果

1、积累了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2、寻找到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初步取得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方法。

4、获得了“课堂观察活动”的经验。

(三)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历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3、建立了新的学生评价方式。

此致。

敬礼!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3篇

放眼当下,礼仪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以“民间”为主,即仅仅靠地方学校“散兵游勇”式地随机开展活动———没有专门的内容,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考查。在“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焦躁氛围中,许多教师陷入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这样的“非主流工程”。即使部分教有余力又富有责任感的教师有心为之,但缺乏统筹的礼仪教育多半仍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的运行状态。所以,礼仪教育要能落到实处,走得长远,而不是一个运动就“风起”,一个总结就“云散”,就需要让礼仪教育从“民间自为”走向“官方统筹”,即将礼仪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来。礼仪教育要能有序、高效开展,最好要有专门教材、专业教师与专项考查。应聘请专家编写有系统结构的《国人礼仪教育》(暂名)参考教材,以供各地学校选用;各校也可在此基础上编写体现本校特色的礼仪教育读本。礼仪教育一旦纳入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予以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专任教师施教,条件暂缺的学校可由德育教师临时兼任,其他各任课教师都担负起礼仪教育的课外辅导之责。之所以强调礼仪教育也要有“专门考查”,这完全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在目前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困境中,一门课程只要不考,在中学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没有考查的课程都是没有“身份”的。所以,我们主张给礼仪教育一个“官方”的课程身份,以此作为促进。

二、从书面走向实践

一方面,对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考查不能仅仅是书面汇报材料,而应该考查实际情况。现在的学校要想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各种会议、活动、评比满天飞的当下,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这些让人应接不暇的检查评比,甚至专门组织一拨人马来做“纸面裁缝”。考查方式的懒惰(不愿意花时间蹲点调查走“群众路线”,喜好听汇报、看材料行“官僚作风”)与考查方式的落后(没有科学、具体的操作方案),是如今各种纸面活动材料满天飞的重要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德育部门在礼仪教育上的精力不应过多花在书面呈现上———做一大堆假而空的材料上下其手来“自欺欺人”,而应踏踏实实地重视对实践成果的有效考查,随机地沉到学校去具体感受礼仪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校园礼仪风貌的变化。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礼仪学习与考查,倒是可以从书面开始,但最终要在实践中完成内化。《扬子晚报》的调查结果证实,学生对许多应知礼仪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才会表现失当。因此,可以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举行一些礼仪知识的书面竞赛,以促进学生的礼仪认知。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礼仪教育的更好途径,当是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实施。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相机开展礼仪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大量的校园活动或师生交往,为礼仪教育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借此言传身教,往往能收到“不教而教”的无痕之功。比如,教师时常捡起校园地面上的纸屑,教师参加师生校会或观看演出时的专注有礼,教师在食堂就餐时的节俭文雅等等,都是学生礼仪学习的生动教材。

三、从活动走向教育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4篇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综合英语课 课堂活动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八十年代由台湾学者从liberal education转译而来。中国古代的通识教育思想认为,通识教育培养出的是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明事理、知人情、具备综合能力的“全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重视培养“自由的人”。马修阿诺德倡导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现代教学理念认为,通识教育培养出的应该是有个性,有公民感、道德感,有文化艺术审美的大学生。

近二十年来,通识教育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国内院校接受,在课程设置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如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选修课(音乐欣赏、影视欣赏等)、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选修课(如思辨课、演讲课等)、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选修课(如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还有拓宽学生视野的选修课(如西方哲学史、欧洲文化入门等)。

语言教学不只是讲解语言表达和文字本身,更多的是传达人类文明的瑰宝,如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学生学习语言,要同时了解本民族和他民族的习俗、文化、传统等。此外,学习另一门语言也是学习另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学生逐渐形成并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贯彻通识教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道德感和公民意识、帮助其传承历史、艺术和文化知识。

二、通识教育原则下的“综合英语课”课堂活动构建

在教授“综合英语”这门课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在该课程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以教授的《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为例,探讨具体的教学活动。

1.通过探讨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公民意识。本系列教材有多篇课文主题都是极富正能量的,如第一册课文What Happened to Manners,教师要求学生描述社会中种种的不文明现象,并就“你认为文明礼貌应该是什么?”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大学生应该严格约束自己,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遵守礼仪礼节和文明礼貌规范。学生讲述了很多不文明现象,经过讨论,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有的时候其实也“不文明”,有的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有的低下了头。主题讨论结束,每一位同学都意识到,文明礼貌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第二册中的课文Fourteen Steps讲述了一位心灰意冷的残疾人在接受了一位盲人的帮助之后,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曾经做过或目睹过的助人为乐行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还是为了在自己危难时换取他人的帮助?很多学生提到了“老人摔倒了而没人扶?”的社会现象,也有学生觉得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这样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了。教师并没有给这个问题下定论,但这样的讨论无疑会让学生思考,并作出自己的道德判断。

2.以课文内容为依托,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第二册课文Cultural Encounters,教师介绍了英语的发展史、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广泛传播的背景、英语中的外来词汇和圣经典故。学生了解到了很多相关文化知识,对自己所学的语言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第三册课文Chinese Food,学生们了解到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异。教师深入向学生介绍了中国文化理念下的饮食文化,使其对本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第二册课文WhatIs Happiness,教师讲解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经历的物质化过程,并着重讨论了个体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的境遇。话题略有难度,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后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学习了这些课文,学生不但学习了相关话题的语言表达,而且了解了从课文内容深发出的历史文化知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第一册课文Never Say Goodbye,第四册课文TheTapestry of Friendship,The Discus Thrower,第三册课文A Fresh Start、Promise of Bluebirds,都是关于亲情、友情、个人成长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和个人感受,在课下经常与他们交流。通过增加对学生的情感关切,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优化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主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综合能力。本套教材中不乏有关音乐、电影、通俗文化内容的课文。如第四册The Monster介绍的是著名音乐家瓦格纳,教师对本单元的课堂活动设置包括:即兴演讲――介绍一名音乐家/流行歌手/一首歌曲/一部音乐剧等,课堂放松活动――英语歌曲演唱,补充阅读――音乐评论/音乐史简介等,写作任务――歌词创作/音乐评论。这些活动充分关照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空间。

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设置了很多课堂活动,结合听和读完成说的任务,结合听、看、读完成写的任务,结合听、读、写完成译的任务。例如结合课文主题安排泛听、复述听力材料内容、听句子翻译、读文章写评论等。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有PPT展示、小组活动、课外小组学习、课外调研等。以PPT展示和课外调研为例,教师会系统介绍要点:PPT展示材料的搜集分类、PPT制作、语言表达、流程(开始、重点、结束)、仪表仪态。课堂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理解信息的能力、公共演讲的能力。课外调研包括调研过程和调研成果汇报。以第二册What Is Happiness为例,课文有关于广告的内容,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公益广告企划案。在课上学习了公益广告企划的基本要点后,学生分小组完成环保、动物保护、社会行为规范、医疗方面的广告企划,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客户调研资料,设计广告标语、图案标示,明确广告目标受众、广告目标等。活动既关系到资料收集整理、文案制作,又关系到访问、交流,还有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分工,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通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深入的过程。学生公民意识、文化意识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课程往往缺乏这样的过程,综合英语课有300课时左右,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课堂活动认真贯彻、抓好教学反馈和评价,适时调整课堂活动,要实现相应的目标就不难。

参考文献:

[1]洪明.台湾的通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2).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文化导入 策略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大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人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从语言本身来看,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有其必要性。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它是在自身的文化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有着它自己的文化体系,因而,英语在其历史发展时期会因国家和社会的前进而发生变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能够反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相辅相成。我们必须明白文化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因为了解了该国的文化,自然而然会更加了解其语言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英语的文化,反过来可以更加了解其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由于语言和文化是无法分割的,因此,从语言本身来看,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2、从对学生的发展来看,文化导入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依据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利用语言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并没有使英语与本国的文化相结合,通过这种文化导入的方式教育学生。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法只会让学生更加脱离英语教学本身的目标,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外,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将学习到的内容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英语的来源、发展与未来。由于对英语的文化知识背景的缺失,常常会出现问题,重要的原因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跨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文化知识中进行英语学习,记得更加深刻。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

1、词汇和习语方面。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词汇和习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词汇和习语教学中应注重结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讲解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和语用规则来加深对词汇和习语内涵的理解。在词汇和习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英汉文化不同差异和规律的比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达到掌握英语文化的目的。

2、课文教学和对话活动方面。“课文和对话常常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课文和对话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教学,而且要注重文化层面的教学”。在课文和对话教学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补充和渗透既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以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网络、图书馆、电影、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让学生进行汇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3、社交礼节和习俗方面。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中西方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显著的差异。

4、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9B第一单元“Life on Mars”一课时,我认为这是给学生们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好机会。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顺带介绍一年中的第三个月March来自于Mars,而英文名Martin,Mark来也源自Mars,意为献予战争之神。通过改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西方社会“把神人化”的思想有所了解,而且能促使他们对东方文化里“把人神化”的传统进行比较。

三、强化教学活动,增强文化内涵体验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5―0033―01

一、寻找教材和现实生活的切入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丰富的生活资源,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材编排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材设置的内容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构建、形成及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比如人教版上册第一课第一小节的标题是“初中生活新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新生进行细致观察,注意发现,通过体验新学校的“新鲜事”,尽快熟悉并热爱新环境。

教师也可对教材已有的资源做适当改变,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一课,说到“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我列举了生活中个别同学的“标新立异”,如走路学“猫步”、裤管特意长短不齐、头发染成黄色等,让学生领会什么是“酷”,什么是“长大”的真正含义,人格的独立不是故做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入散发的魅力,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二、激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兴奋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量采集信息,开阔眼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导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我让学生收集近几年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将学生收集的图片及资料汇集起来做一期板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神舟八号”发射前夕,我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采用时事演讲、课前新闻会、模拟答记者问等形式灵活地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真切地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创设课堂教学的延伸点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源泉,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慧服”,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一课时,我设计了几个案例,让学生专门利用一节课,扮演法官、受害人、辩护律师、分析案情,通过案例与模拟场景,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财产属于谁”的知识延伸。平时我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点、厂矿企业和机关,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布置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并让学生形成报告或小论文,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7篇

关键词:泛读教学;高中英语;优化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范读习惯,拓宽阅读的视野

我们知道,阅读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依靠的是长期量的积累,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仅是一种范例,对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单单依靠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是难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的,还需要拓宽阅读的视野,扩大阅读量,扩充词汇量。但是需注意的是,高中生的泛读英语材料应广泛且难度适宜,符合高中生的学生水平,可以是幽默诙谐的小品、语言精妙的散文、生动有趣的故事、短小精炼的评论等。泛读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还能充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加以延伸,将课本中的内容加以补充,即以课本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适当地补充一些英语文学作品,如,欧•亨利《TheLastLeaf》(最后一片藤叶),《TheGiftofTheMagi》(麦琪的礼物),英语报刊,如《WorldPress》(英语周报),《21stCentury》(21世纪)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泛读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立足阅读能力的训练,制定泛读计划

泛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增加阅读量,才能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以加快,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而制定具体的泛读计划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高一这一时期,学生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教师应在把握好初高中的英语知识衔接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精读到泛读的过渡,通过课本的阅读材料训练学生的泛读能力,这时多以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本改写、扩写、续写、仿写训练为主。而在高二这一时期,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所增加,阅读速度有所加快,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兴趣也得以调动,但是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加以完善和指导。这时期的泛读训练主要是增加不同题材的课外阅读,以串讲法、默读记忆法、口、笔输入训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加强学生对词汇、句型、语法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在高三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时,教师主要以课题训练和信息的获取为中心,可加大对写作的训练,扩大练习的难度。如订阅《英语沙龙》、《英语画刊》等英语杂志,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掌握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材料广泛,词汇量大,存在着许多难以理解的生词。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碰到生词就不停地查阅词典,而这往往容易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利于信息的拓展与思维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泛读,并不是从头到尾到的过滤一遍,而且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常用的泛读方法如下所示:第一,略读,即通读全文,领略文章的整体意义;第二,细读,分段进行阅读,把握每个细节,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每个语言结构,加深对全文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速度有所放慢,边阅读边总结。第三,跳读,通过一些关键词、句、语法知识,寻找相关的信息,以此把握文章的中心。第四,概读,对各个标题,各个部分都应进行阅读,然后总结要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话,能够基体归纳出文章的内容大意。无论是哪种阅读方法,在碰到生词时,都不应立即查阅词典,而应根据文章上下文的结构关系及语境,分析其含义,或注意此生词在下文中是否重复出现,一般出现的频率高,它的含义便越明显。有些不妨碍理解的生词可以直接跳过,阅读中还应学会抓重点词、句、段,这对学生加快阅读速度是十分有利的。如在教《Thenecklace》一课时,就采用了略读与细读的方法。首先要求学一略读全文,说出文章中三个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Machida(玛蒂尔德)、Pierre(玛蒂尔德的丈夫)、Jeanne(玛蒂尔德的好友),然后要求学生细读文章的三个主要场景:

Scene1:MathildemetJeanneinthepark.

Scene2:PierreandMathildewereinvitedtoaball.

Scene3:Theyhadagoodtimeattheball,whichcostthemtenyearsofhardwork.

文化礼堂汇报材料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兴趣;技巧;背景知识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当前的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无论从升学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英语阅读

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妙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其在体验、参与、交流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事半功

倍。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可以从分析历年高考试题结构、现代社会对英语阅读的要求等方面来实现;其次,要重视阅读课的导入,通过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预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和启示性问题,或者让学生发现问题,互相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层次目标的实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文本,强化英语语篇的教学

文本教学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培养其英语文化意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的运用能力,但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一样重要,这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基石。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

中积累词汇,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学习对长句、难句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对阅读材料有全面、正确的理解,以准确地获取文章的信息。

三、加强指导,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技巧

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在英语阅读教

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其一,不同题材的材料,要针对材料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选择精读、略读、跳读等不同的方法。其二,抓住文章的首末两段及每段的首句和末句,迅速找到文章和段落的中心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其三,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后,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特别注重如“if,because,

though,as,which,and,but,however,therefore,so,for example,so that,so...that,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hand)...”等逻辑连接词,这对材料的理解是十分有好处的。其四,阅读材料时,常常会碰到一些生词,此时训练学生不要急于查词典,要沉着冷静,沉下心去将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看完,通过对全篇的理解联系猜生词的含义。其五,平时阅读理解题目训练时,先看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缩短阅读时间。其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平时注重限时训练,要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追求速度。

四、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在英语阅读题目中,还有一些非语言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

阅读速度和质量。英语阅读属于跨文化交流活动,因此,掌握一定的西方文化常识,对于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十分必要

的。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科普知识、西方社会社交礼仪、风土人情等。这些背景知识的获得,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片等多媒体材料在课上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报纸、新闻、讲座、网络等手段获取背景知识。

五、适当拓展,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6万词以上。单靠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因此,教师必须开发适合的阅读资源,选择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首先,材料的选择要难易适中。生词和技术性词语太多、句式太复杂的材料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阅读失去兴趣。而太过容易的材料又不能达到训练目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选择报纸、杂志、科普文章等等,如,新概念英语、“China daily”等。其次,所选课外阅读材料要具有拓展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要具有趣味性。再次,课外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文章长短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

平逐步递增,在高年级阶段,可以添加一些学科性较强、颇具西方文化层次的符合高考考查水平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

景,提高应试阅读能力和水平。

诚然,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要制订好计划,坚持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达到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包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探.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