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06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1篇

      为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总则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多系列、多环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为保证教学工作按计划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校必须对教学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

2、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要求、教学规范、教学安排、教学纪律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要按计划进行,全体教学人员教学行为要做到按章行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和保证教学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

3、学校对违反教学制度、教学纪律的人员,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及所造成的后果情况分别按一般教学事故或严惩教学事故进行处理,对违反教学纪律但未达到教学事故标准者,学校和有关单位要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

二、调课与停课

1、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务处排定的课表按时到指定教室上课,一律不得自行调课、换课、代课或停课。

2、全校性及部分班级的停课和调课由要求调动的部门报教学副校长批准,教务处统一安排。

3、为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工作的严肃性,任课教师一般不得因事申请调课。教师因故必须临时调课者,应提前三天到系、部办公室填写调课申请单,写明调课理由,提出调课方案,征得有关教师同意,经教研室、系(部)批准后,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

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因事(含出差)调课不得超过二次,课时累计不得超过10学时。

教师因病不能到校上课时,应通知系(部)办公室代办调课手续。

4、教师调课要安排有代课教师或互换课程,一般不得空课,不准采取集中补课方式,否则不予调课。

5、所有停课、调课、代课等课堂教学及排定的自习时间变动必须由教务处下达调动通知,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6、需要调整课表或更换任课教师,应由系(部)提出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并办理手续。

7、每学期期中安排下学期教师授课任务,并通知本人做好准备。期末放假前一周教务处将下学期排好的课表发给各系(部),新学期开学后前两周是课表试运行时间,一律不办理调课手续。

三、教学纪律

1、教学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保证受课进度和充实的教学内容。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由系(部)收齐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时授课计划和实验计划,交到教务处。

不按时上交上述计划者给予批评或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2、教师必须按学校教学进程表和课表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对提前下课或迟到上课在五分钟以内的教师进行批评。

提前或迟到下上课超过五分钟,或不足五分钟但在同一学期内第二次发生此类情况,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3、对未经批准擅自调课、代课、换课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

4、教师在课堂上不准开启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更不准在讲课期间到室外接听电话或办其它私事,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5、对矿、空课或擅自停课(包括不执行教学进度表,提前结课)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6、对不按规定进行实验、实习、设计指导、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者视为一般教学事故。 『 1

7、教学中凡有如下情况者,均视为严重教学事故:

(1)在教学中宣传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以及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观点。

(2)不经请示批准擅自变更教学计划、不执行教学大纲、擅自删减教学内容。

(3)讲课中有明显概念错误,学生反映强烈。

(4)实验、实习前准备不充分或指导不负责致使仪器、设备损坏或出现人身事故。

(5)未提前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影响实验、上机正常进行。

8、无论是采用试题(卷)库考试的课程还是出题考试的课程,教研室主任都应指定专人负责命题组卷和校对试卷工作,上述工作要按学校“考试工作规范”中所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完成,否则视不同情节和后果记一般教学事故或严重教学事故。

试卷命题有严重错误致使评分标准变更或对学生成绩考核有较大影响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9、考试前应对试题严格保密,泄露或暗示试题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0、监考人员不按“监考守则”履行职责造成考场混乱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1、评卷按评分标准进行,并要按规定时间上交试卷分析和学期成绩表,不按时上交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对不按标准阅卷和给人情分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

12、对于在全部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教学规范、规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参照上述规定给予批评或记为教学事故。

四、奖励与处罚

1、各单位要认真进行教学管理,及时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处理和上报,凡系(部)外已处理并上报的教学事故,学校不再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罚。

2、个人学期有教学事故学期不能评优,教学事故要与教学质量考核挂钩。

3、学年个人累计一般教学事故两次,或严重教学事故一次,取消当年评职称资格一次。

4、对教学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均按《教师定量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执行与解释

本规定教务处负责执行和解释。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化程序

标准教师课程教学工作应按《教师工作规范》,各咱教学基本要求等教学文件进行,本规定主要就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提出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1、学期授课计划

(1)教师明确聘任课程后,应着手编制所任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学期实验计划)。

(2)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前应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了解该课程设课目的、要求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3)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工作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

(4)学期授课计划一般以2课时为单元,列出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内容、练习作业等。

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于任课学期第一周末,由教研室汇总交教务处。

学期授课计划一式3份,交教务处、教研室各一份,教师自留一份。

2、教案

教师授课时应有教案,教案必须更新。

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至少应写出二周的教案,对于开新课的教师,开课前应初步完成全部教案,开学初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检查。

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方法。

教师应注意教案的积累和保存,以便在教学检查、教师业务考核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二年或二年以上时间的教案。

教师在备课中应指定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参考书,准备必要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3、课前其他准备

教师授课前应了解学生专业特点、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后续课的要求及前段学习情况。

教师备课时还应准备必要的教具(挂图、模型、实物、资料等)及演示实验等准备。

如授课时应用录相教学、cai教学等,应将计划提前报教务处,以便安排看录相的教室及cai教室。

4、新任课教师

新任课教师任课前,应经过校系(部)任课资格审查,审批通过后,方可给予安排讲课任务。

5、课堂教学

教师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准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一般情况下不要拖堂。教师应注意仪表,衣着整洁大方。不着艳妆,不戴显眼的饰物。

教师如因病、因事不能按时上课,必须通过系(部)到教务处办理调(代)课手续,安排妥当,一般不允许空课,更不准私下调(代)课。

教师上课时应了解班级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6、辅导答疑

教师讲课后,每周6学时以下的课程,每周至少应对学生辅导、答疑一次并填写辅导答疑签到卡,还可对学生进行课外质疑。教师应将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明确通知学生班级。每学期应答疑的总次数参看有关规定。

7、课外作业

各门课程都应根据课程特点,在讲课后给学生留课外作业,并指定适当的参考书目。每位教师应试作学生的课外作业。

对学生按时上交的课外作业和实验报告,教师应及时批改,对作业量较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每次不得少于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8、平时成绩

教师应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并及时记载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前应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并明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查课结束后立即向教务处呈报成绩单;考试课的平时成绩应在考试的前一周交到教务处。

9、期中教学检查

为搞好学校每学期进行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教师应进行自检,重点检查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情况并按要求向教研室提供近期讲稿等教学资料。

10、实验与实习

任课教师应组织并参加指导实验。

教师应对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全部试作一遍。对整个实验过程应作到心中有数。

教师指导实验,指导实习的要求(如讲稿、批改实验报告等)与讲授理论课大体相同。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情况要认真考勤登记,缺课者必须责令补做,情节严重者令其重修。

11、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教师应在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时确定课程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应在前一学期结束前确定,设计中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认真进行批阅。

12、期末考试

对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者和缺课达全学期总课时三分之一者应在考试前一周通知学生所在系(部),不准该学生参加该课考试,该课以不及格记载。学生按要求补出作业,经任课教师认可后可参加补考,否则该课补考成绩以不及格记载。

教师应根据需要承担考试时间的监考任务,主动记好监考班级、地点、时间,认真履行职责。

在考试结束后当天,由教研室指定的阅卷教师到阅卷室阅卷,不得无故拖延,主干课任课教师应进行试卷分析,统考课程应写出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并交教务处留存。 

 

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及要求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情况,保证教学质量,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措施。教学检查是经常性的工作,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学期开学前应检查开学准备工作;期中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情况检查;期末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质量分析,期中教学检查是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3

一、期中教学检查的目的及要求

全面检查教师贯彻教师工作规范情况,检查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等教学活动,检查教风学风建设,检查系(部)学期、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执行情况,教研室工作进展,以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各系(部)教学工作目标落实、执行、实施情况,教改立项项目、教材编写等进展情况

2、讲稿(教案)

检查教师授课教案。编写教案时,教师应阅读多科参考书,不得只按一本教材备课,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和掌握深度以及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此外还应做到书写整齐清楚,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具有特色。

3、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教师任课应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按经过审批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实验教学)进行,不得随意增删内容,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经审批后执行。

4、教师授课情况

教师授课情况检查主要采取听课和向学生进行调查两种方式,检查期是要汇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之间听课情况,分析学生座谈会意见,听课时一般不事先通知被听课教师,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时除检查课堂讲授外,还要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态度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

5、实验、实习

实验及校内外实习主要检查教学内容及实习安

排是否符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基本文件是否齐全,指导教师配备,学生分组情况,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要求,实验、实习组织及进行情况。

6、教风、学风,教学纪律情况

教风、学风情况分析。

违反教学纪律及教学事故情况分析。

7、教研活动情况

教研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基本情况,经验及存在问题。

三、检查方法

1、教研室是教学检查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教师自检、互检和教研室主任检查的方式进行。

各系(部)应全面组织教学检查的自检工作,掌握本系(部)各教研室自检情况,并进行较深入的抽查,汇总本系(部)教学情况。学校组织教学检查组到各系(部)进行检查。

2、常规检查是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根据各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期中教学检查可规定重点检查内容。

3、检查期间,各系(部)、教研室应填写必要的教学情况分析表格,检查结束后各系(部)应提交必要的教学检查总结报告。

4、各系(部)的期中检查材料及总结、分析、报告(除系(部)留存一份外)应按规定时间交到教务处备查。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档案可为学校工作及明准确地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档案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规范化管理的程度。各级教学部门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一、管理体制

1、教学档案分为校、系、室三级管理,教务处为一级管理,系(部)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

2、各单位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各级管理应配备一名兼职档案人员具体承担档案管理工作。系(部)可由办公室主任或秘书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由主任或副主任兼管。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资料,并按期向学校档案室移交档案。 4

二、档案工作

1、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装订、保管有关教学的各类档案及相关资料。

2、归档范围

教务处: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计划、规定及各种规章制度、办法等。

(2)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本部门产生与制度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工作量和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表等。

(3)教学材料等方面的材料 :教学计划、方案、教学大纲、各类课程表,教师任课安排,有关专业设置、规划、建设、评估、教改方案、总结。各系(部)各专业教村(含自编教材)使用目录,教材账、卡、清单,教材建设材料,各系(部)课程的试题库、试卷库等。

(4)学籍管理方面的:有关学生名册、成绩、学籍及有关变更材料等。

(5)教学过程监控材料 :教学信息反馈材料 及分析、总结材料、教学检查资料、教学座谈会记录、教学纪律、教学调度方面的材料等。

(6)教育研究方面的材料:有关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研讨、经验、计划、总结调查表等材料。教育科研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验收等有关材料,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定的有关材料等。

(7)实践教学方面的材料:实验教学大纲、计划、课表、实验指导书;实习(包括基础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训练、毕业实习)计划,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校外实习协议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计划;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论证、评估及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各类统计表等。

(8)教学设备管理及维修方面的材料:设备购置计划、批复、合同、论证材料;设备账目、清单、卡片、报废计划、账目、清单、大型精密仪器及大中小型计算机档案,设备维修计划、账目、有关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总结和统计报表等。

(9)教学经费及教学设置购置费方面的材料:经费预算、决算、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统计报表、总结等。

3、归档时间:按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次年6月底前归档,按学年度归档的档案在次学年寒假以前归档。

三、系(部)级

(1)上级与本系(部)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本系(部)产生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总结及统计报表,人员考核等。

(3)实验报告单、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等。

四、教研室

(1)上级与本教研室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教研室产生的各类教学材料:教学计划、方案、大纲;教学改革方案;教学与实验授课计划、教案、试题库、试卷库;有关实践教学(包折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划、大纲、指导书、讲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自编教材;教研活动记录;有关教学的各种计划、经验总结、考核、质量分析、情况调查及统计表等。

五、实验室

(1)上级与本实验室有关的各种文件、计划、规定、办法等。

(2)实验室产生的各类教学材料:实验教学计划、课表、教学或实验大纲、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实验卡片、实验报告;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日制;有关实验教学的各种考核、质量分析、总结、统计报表等。

(3)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物、卡、档案,低值耐用品及低值易耗品帐目管理,仪器设备维修记录等。 5

 

 

实践教学监督制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重要途径,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应用性人才的高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践教学监督制度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二、教务处组织学校督查组检查、督促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教学活动,通过深入教学现场,进行检查、分析、总结,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校长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教务处有关人员要经常到实验、实习和设计现场抽查。

四、教务处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问卷调查包括实验反馈、实习反馈、设计反馈和实验室建设反馈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包括若干项。在学生中成立学生反馈组织,学生组织由各班学习委员组成。

五、各系(部)也要相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系(部)主任和实验室主任每学期要至少听四次实验课。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2篇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主要由教师直接评价,而 “项目式”教学模式,则突破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何结合 “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既直接关系到“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也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广告设计 应用 考核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起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地区推行的新课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内地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目前,笔者正在根据技工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针,结合学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要求,探索和实践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

二、广告设计专业学习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广告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研究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学习、了解并掌握广告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根据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院校纷纷开设了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有其专业的特色和学习的特点。

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一是传授专业知识,让学生对设计理念加以了解,掌握设计的整个流程,并应用艺术的手段把产品信息表现出来,传播出去;二是传播新的学习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协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在现实中如何把握设计的命脉,在团队协作中如何凝聚集体智慧的同时避免主观主义,克服沟通的困难。

三、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角色换位,教师为 “配角”,学生为“主角”,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基本技能课程为主线,依托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学互动”的方式。教师通过引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再将一个独立的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布置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则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通过合作、协调,了解工作过程及掌握每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节。项目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并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重点。专业基础课着重于“讲、练、评”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着重在各课程衔接上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顺序及所需知识来设计,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现课程与专业的教学目标。

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印刷工艺课程为例,按行业、企业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应该是先做标志,再做广告,最后进行印刷等。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先集中安排标志设计课程,再集中安排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待后一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到了要用到印刷工艺的知识了,这时,再集中安排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采用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根据教师设计的真实且有衔接关系的业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融理论于实践,实现“教学做、理实用”的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

同时,笔者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设计有关“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问卷495份,回收率100%。在调查有关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题目为“项目教学法是运用实例解析和项目训练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你对这种教学法的态度是”的问题中,选择喜欢并支持的占73.7%,排在选项的首位;在题目为“你认为项目教学对你的设计能力有何帮助”的问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了“使我在遇到同类型的设计时,能够快、准地进行设计”,有25.7%的学生选择了“只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的案例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就无从下手”,有6.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帮助”;在题目为“你认为普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是”的问题中,有79%的学生选择项目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设计水平,有16%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有5%的学生选择“二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设计,能亲身体会到设计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项设计任务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由此证明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持支持和接受态度的。

四、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

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如图1所示。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如图2所示。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如图3所示。

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

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如图4所示。

五、小结

“项目式”教学模式仍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笔者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其对调动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实产生了可以进行系统考察、量化衡量的正面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证明其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模式随着在更多学校、更多专业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变得更加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3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环境心理学教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环境心理学跨学科教学初探J.新建筑,1993(01):27-29.

[2]胡超文.建筑学专业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108.

[3]段然.发现式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和总结――以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03):97-100.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4篇

【关键词】中美会计差异会计循环会计账簿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课程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其会计也是领先者,其会计教育的经验是很多国家借鉴的对象。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教学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了解差异,取其精华,有助于我国的会计教学。

一、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面、连续地进行会计处理所必须经历的各个会计工作步骤。

(一)中国会计循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2.审核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3.根据记账凭证所确定的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和分类账;4.登账完毕,编制试算平衡表;5.期末,对应调整的会计事项,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作出调整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分类账,再进行第二次试算平衡;6.进行财产清查、对账,作出结账分录,结清所有收入、费用等虚账户;7.编制会计报表。

(二)美国会计循环

1.确认计量交易或其他事项经济业务(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ransactions andother events);2.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jour-nalization);3.过账,即根据日记账中的分录过入各总分类账(posting to the ledger);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unadjusted trial balance);5.编制调整分录(adjustments);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adjusted trial balance);7.编制会计报表(statements preparation);8.编制结账分录(closing entries);9.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post-closing trial balance)。

对比中美会计循环步骤可以看出:首先美国会计循环中存在编制结账分录,将所有的收入、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income summary)”,并且是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后进行,说明会计报表编制时并没有依据结账分录,而是依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其实我们的会计循环步骤中间也蕴含着结账,把所有的收入、费用类的虚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只不过是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进行的,是编制记账凭证中的一部分。其次,美国会计的试算平衡步骤比较重要,有调整前的、调整后的、结账后的三次试算平衡,而中国会计仅进行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试算平衡。

二、账簿设置

账簿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通过账簿记录,既可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又可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这样就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各种收入、费用的发生和利润的实现、分配情况。

(一)中国会计账簿

我们按照账簿用途的不同,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等。常见的日记账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它包括总账和明细账两种;备查账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登记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

(二)美国会计账簿

美国按照账簿用途的不同,也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等。常见的日记账主要包括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和特种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有四种:现金收入日记账(cash receipts jour-nal)、现金支出日记账(cash payments jour-nal)、销售日记账(sales journal)、购货日记账(purchases journal)。分类账包括总账和明细账两种。

对比:美国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是登记总账的依据。美国的日记账设置齐全,囊括所有业务,并且设置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我们国家仅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且日记账也不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我们的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进行的。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

(一)中国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美国会计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个要素。

对比:首先,美国对会计要素的归类则更加的具体,会计要素的数量较多。我国会计准则中包括了6个会计要素,而美国会计准则中则设置了10个会计要素。

其次,权益的差异。美国对所有者权益设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而中国会计准则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权益。原因在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权益数量多,变化复杂,由于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他们都具有详细了解权益变化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常规报表外还要编制权益变动表。

再次,对溢余和损失认识不同。收入与费用和溢余与损失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有必要将它们设置为不同的会计要素。美国区分了收入和溢余以及费用和损失,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中国会计准则中也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为,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可是又将利润设置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并与收入和费用要素相独立,这就造成概念的前后不一致。

第四,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溢余并入利润要素,但同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FASB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

四、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一)中国会计科目

为了总括而又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我国既设置总分类科目,又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简称总账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名称,一般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粗略设计,比如无形资产、应交税费等;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提供的指标比较具体详细,是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比如“无形资产”下面可设置“土地使用权”、“应交税费”设置“应交增值税”等。

(二)美国会计科目

美国在会计科目设置时,往往比较简洁,直接一步到位。总账科目就设置的比较具体。比如“办公用品”这一类的资产就用“office supplies”核算。但有的时候也很笼统,对于存货不像我们国家设置库存商品、原材料等总分类账户核算,而是直接通过“Inventory”核算。

对比:我们国家的会计科目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特别是总账会计科目不允许有半点差异,便于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保留在政府,强制性特色明显。美国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灵活,原因就在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保留在民间,相对自由,和美国自由的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

五、课程设置’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课程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和进程。主要包括“学什么”与“何时学”两大部分,是“课”与“程”的简单结合。

(一)中国会计课程设置

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从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角度与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来构架的。我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先开“会计学原理”课,再开各种专业会计课,继而开设企业财务管理学、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最后学习西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发展史和会计制度设计等。其间还会开设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设置的“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不能形成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而“会计学原理”课程仅从财务会计角度着重讲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会计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围绕财务会计展开,着重体现的是对会计核算型人才的培养。在有关各门课程内容中,轻理论、重规范,课程内容滞后于会计环境,特别是国际会计大环境。

(二)美国会计课程设置

美国会计职业团体众多,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对美国的会计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美国高校从课程设置上对AICPA对会计教育的要求积极响应。美国会计的课程设置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根据工商企业界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美国会计课程涉及范围广泛,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人文、艺术、信息、法律等都涵盖在内。有关财务会计课程类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中,重理论、重实践,课程内容适应会计环境。美国重视会计课程的入门。美国大多数大学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之前先开设一门对会计学作总体介绍的课程,展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与企业的关系。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程后即对会计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比:首先,美国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美国会计专业基础课涵盖了各种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国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培养的会计本科人才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国重视法律课程的设置,将经济法、商业组织与票据法、联邦所得税法等法律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力地提升了法律知识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中也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税法等法律课程,但一般作为普通的基础课来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5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领域,因此有着众多的别称(如人类生态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等)。[1]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认知,而心理影响着设计的表达。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风景园林涉及城市规划、美学、建筑学、文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多专业融合是其显著的特点。作为风景园林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园林设计与工程固然重要,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将环境使用者的心理研究透彻,其职业生涯也无法走的更远。因而,环境心理学已成为很多高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辅助课程,在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将景观设计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人在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笔者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五年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试图探索出适合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1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心理学理论知识薄弱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部分基本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专有名词,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风景园林本科生来说,不可能严格按照心理学和社会学体系去教学,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于复杂的理论和名词容易混淆,掌握不好;同时,由于各种理论观点在特定的领域都有它们一定的道理,而彼此之间的差异、矛盾甚至对立,让学生分辨起来难度很大,重点也就不容易把握,在学习中容易陷入迷茫。[2]

 

但环境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易感性和易操作性。[3]本学科很多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观察和总结的,同学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即是生活中实例的总结和凝练;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许多实例方便操作,容易验证。在讲授时,可以用小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氛围。

 

1.2缺乏针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环境心理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又常称为环境建筑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至今,其研究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展开,而对风景园林的相关性理论研究甚少。各大环境心理学的教材中,针对理论的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建筑或城市规划方面,风景园林的案例不多,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少,无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例场景中进行案例分析,不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的方法总结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于环境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效果,使得学生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中紧密结合。

 

2.1凸显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针对风景园林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托于现有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形成更贴近、更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体系,以指导学生完成风景园林课程设计。课堂上可通过大量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将环境心理学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如在旧城更新中,不重点以整个城市为着眼点,而是缩小尺度,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天津万科水晶城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解更新中有选择性的保留场地上的设施对于居民心理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外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植、园林色彩、园林照明中的心理学应用规律等。

 

2.2设置“调研”环节,强化课程理论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调研,使得学生在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维度。

 

学生可根据课堂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理论作为调研的主题,如人的行为习性、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博物馆的展品寻址、参观模式、博物馆疲劳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社区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等;针对主题,选择典型的场所、适宜的调研方式、合理的调研人群、适当的时间进行调研。可选择观察、提问、问卷、测验、模拟等方式,尽可能将过程作科学的设计。要求最后提交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研方法的设定、过程简述、数据统计结果(附调查问卷、简图等原始资料)和必要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同时制作PPT,进行汇报。

 

2.3授课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环境心理学理论陌生、枯燥,不易于理解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环境心理学课程授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旨在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灵感。比如在讲构造论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少女与老妇系列图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同学们对枯燥的理论有非常形象的认知,从而记忆深刻;在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的环节,采取让同学们手绘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认知地图并制作评价地图,从而发现并讨论设计的利与弊;在学习人的行为习性,如左转弯习性、抄近路习性、距离保持等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在课堂上实地验证(如静立时人躲避方向的特点),不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课堂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分析学习之中,亦可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观察;课堂上根据调研的内容,让同学们进行PPT讲解,摆脱被动学习的模式,变成老师讲亦可以学生讲,学生调研汇报、老师提问、大家讨论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循环教学发现,早期学生的发现一般较为浅显,总结出的知识也不丰富,但通过师生交流与讨论,后期能得到很好的补充与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加强。

 

在灵活的教学方式下,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往返交替,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欠缺、教学相长,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味性、更易理解。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6篇

关键词:电路分析;学习基础;教学针对性;期初调查问卷

《电路分析》课程是多个专业的职高学生最初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性和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将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使教学陷入被动。常见现象如下:

1.新开课程的初期教学中,由于对新教班级的学习基础缺乏了解,导致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到后期教学时,往往积重难返。

2.由于对各班级学习基础的差异缺乏掌控,初期的课程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常会导致不同班级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有明显差距。

要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尽早开展有意识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活动,并尽量缩短活动周期,避免在对教学对象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基于这一思路,笔者组织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主要内容如下:在学期初即通过问卷调查来初步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基础,并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改善教学,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持续观察调查对象的学习效果,与往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检验教学调整改善带来的实际收益,为更深层次的教学改善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围绕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问卷设计的准备工作

在问卷设计的准备阶段,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事项:

(一)确定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

我们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确定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估当前任教班级的学习基础,从而针对当前任教班级制定出具体到单个或一类知识点的教学改善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体实在的帮助。

(二)确定了问卷的内容结构和体现形式

通过对长期积累的课堂问答记录、试卷和实训考察记录等学生学习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课程学习效果受学生学习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为数学运算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我们将问卷内容结构总体上确定为五类基础能力的调查(卷面上不出现类别划分的标题),每个类别中再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相关知识点来设计问卷题目,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点所需的基础知识状况,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某一类知识点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状况。在题量设置上,考虑到教学课时安排和学生答卷效率等因素,每一类调查题的数量确定为5道题。由于问卷调查时间放在了期初,此时学生尚未学习课程内容,所以问卷内容不能体现为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考查,但又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这就需要对问卷内容的体现形式进行处理,因此我们将问卷内容的外在形式确定为对日常认知、初中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考察,而将课程内容隐含在其中。

(三)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

我们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刚接触《电路分析》课程的职高学生,通常是职高一年级或刚升至二年级的学生。为使调查对象能适应问卷难度,在问卷初稿完成后,我们会在初中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试验性调查活动,以根据调查结果来调整问卷难度。在我们已开展的两轮调查活动中,共有10个班级的职高一年级学生(458人)参与(另涉及4个班级的初三学生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本文中与问卷相关的分析皆以此群体的反馈信息为基础。

二、问卷的设计分析

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五个类别的基础能力调查,各类型的调查题并不为某类别题型所特有,在对形式进行适当调整后也可以为其他类型所用。下列举例分析中,出题背景、预计答卷情况等分析基于对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堂问答、试卷和实训考察等渠道积累的资料的分析,实际调查结果则基于答卷的统计分析,分析结论主要服务于相应知识点的教学改善。

(一)数学运算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中大部分知识点与计算有关,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某知识点也往往仅凭考题的计算结果,因此,当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我们很难确定问题是出在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还是基础运算能力上。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状况,以避免课程教学脱离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情况。下举一例:

1.出题背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顺利完成的分配运算,到了电路分析中对电压电流进行分配时却出现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完成两串联电阻的分压运算。本题的用意在于评估当前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完成最简单串联分压的运算能力。

2.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84%,最高正确率为87%,平均正确率为85%,比预计情况要好。

3.分析结论:各班皆有近15%左右的学生将在进行两电阻分压运算时遇到困难,由于人数不多(最高为7人)且问题出在最基本的运算能力上,可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重视与这些学生的互动,将运算演示做到位。

(二)文字理解能力方面

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字概念,理解这些文字概念是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但学生常会因为理解不了或是认为自己理解不了,而选择去机械性地记忆概念,甚至索性放弃概念学习。其实,很多概念仅仅是在学生日常认知的基础上附加了专业术语等学科形式,对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学生总体的文字理解能力的状况,以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概念教学的预案。下举一例:

1.出题背景:很多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时会忽略电阻定律的限制,在根据额定功率计算实际功率时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本题将电阻定律和欧姆定律间关系的核心概括为一段文字描述,这段文字的假设条件较多,意在评估学生现有的文字理解能力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对两定律关系的理解。

2.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70%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50%,最高正确率为76%,平均正确率为64%,与预计情况接近。

3.分析结论:这段文字基本就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的语言描述的核心意思,而各班竟有从24%到50%不等比例的学生理解不了这段文字,为此在进行此类综合性内容的教学时,可尝试安排单独的课时,来专门分析具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必须优化讲解方式,加大对概念性文字中各条件的地位、作用和彼此关系等的分析力度,进而培养学生对有关联性的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逻辑分析能力方面

《电路分析》的学习很依赖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逻辑谬误和悖论,如学生计算的有效值会超过最大值、竖直方向的导线上画上了水平方向的电流、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相同等等,而这些情况往往又出乎教师的预料,成为了课程学习的隐患。本类型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尽早发现学生在逻辑能力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教学上有所准备。下举一例:

1.出题背景:在单独的KCL和KVL学习任务完成后,支路电流法的核心学习任务无非是理清逻辑关系,理解A=B+C-1这个关系式,可以说从KCL和KVL到支路电流法仅一步之遥,但很多学生止于这一步。本题基于支路电流法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树洞、松树和柏树分别对应支路、节点和网孔,松鼠总数、红腹松鼠数和长吻松鼠数分别对应总方程数、KCL方程数和KVL方程数。本题的设计用意在于调查学生对题目内容中各个对应关系的逻辑分析能力,以评估学生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困难程度。

2.调查结果:本题的答题正确率预计在各班平均55%左右。实际调查结果是,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34%,最高正确率为57%,平均正确率为44%,预计情况实为调查结果中的最好情况。由于担心调查结果受到文字理解方面的影响,我们对本题进行了后续调查,结果表明当本题的三个条件中的某一个单独出现时,学生基本不存在文字理解上的障碍。

3.分析结论:基本可确定问题出在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上,答题错误的原因基本在于没能找出题目中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支路电流法的新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重心进一步向A=B+C-1这个逻辑关系式倾斜,注意避免“单个方程式怎么列”“方程组怎么解”成为新课内容的主角。

(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期望学生能自己从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激励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明显好于被动地听讲。但实际上,在教学上采用这种方式的收效会因班而异,如果脱离了班级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氛围等实际情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类调查题的设计基于部分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 用意是根据调查结果来评估这种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下举一例:

1.出题背景:本题基于楞次定律中的“阻碍”概念,“阻碍”概念在本质上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它的概念描述比较抽象而且具体体现形式太多,会被很多学生误认为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本题来评估有多少学生能从繁多的形式中自行总结出“阻碍”的本质。

2.调查结果:各班级中,最低正确率为63%,最高正确率为71%,平均正确率为66%,占比近2/3。

3.分析结论: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来一回、双管齐下的方式:先面向调查结果中那近2/3的学生,引导其从罗列的现象中自行归纳总结出结论,再面向另外1/3的学生,用前面得出的结论分析来分析具体的现象,并且可以重点关照后者。

(五)思维拓展能力方面

我们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用”的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从第一阶段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教师在第一阶段中的教学投入,二是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这里的思维拓展能力指的是诸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等个人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投入的力度。不同的班级完成此过渡所需的教学投入是不同的,无差别的教学将导致很多学生停留在第一阶段。本类调查题的设计用意在于了解任教班级的思维拓展能力的相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投入的力度,使更多的学生能完成过渡。下举一例:

1.出题背景:相位关系是个灵活性很高的知识点,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多,在具体表达形式上是无法穷举的,课堂教学只能覆盖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形式要靠学生根据所学来拓展运用。本题的目的在于调查任教班级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预划对相位关系各要点的教学投入的力度。

2.调查结果:答案以两类形式为主,A类为仅包含“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丙的后方266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B类为在A类的基础上又多了“甲的后方134米处是丙、丙的前方134米处是甲两个答案形式”,各班答案中,A与B比例最低的为69%比28%,最高的为89%比9%。另外,各班的答案,也存在着极少比例的以下几种情况,即只写了一个答案形式(甲的前方266米处是丙)的和计算错误的。

3.分析结论:根据A和B的比例总和,我们认为,当前学生在学习超前和滞后的相对性上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启发为主;根据B的占比,我们认为在分析相位关系时,很多学生可能不能自觉完成互周角概念的拓展运用,所以我们应重视对运用互周角概念的分析投入;根据其余答案的占比,我们认为,角度值的周角周期性很可能会阻碍学生对相位关系的判断,所以我们应加大对角度值周期性的教学投入。

三、问卷调查的意义

(一)使学生了解自己,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一直认为,对于职高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不仅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信心的建立。在问卷调查中,答对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某知识点的信心,避免因对自己能力的误判而消极对待甚至是放弃学习;答错的题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明确该不足是否不可克服,做好相关的学习准备工作。这还能在学生尚有学习热情的学期初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着手解决,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

(二)使教师了解学生,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尽早地了解了任教各班学生在学习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掌握了各班之间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从而可以使教师对具体的班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问卷分析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结论”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结论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用以评价教学效果的各项指标趋好,很多源于学生学习基础的问题被及早发现并应对,避免了出现积重难返的局面。

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以期初问卷调查为起点,紧随其后的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持续性的观察、记录、比对、分析、总结等活动,目的在于更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此过程涉及诸多琐碎的数据信息,其对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结论的支撑作用我们将另外撰文论证。

(三)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提供着手点

问卷中的每一题都是针对具体知识点设计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带有应急性的色彩,主要服务于短期内的本课程教学,但由于调查题的设计中融合了能力调查,使我们能够根据单个调查题的调查结果和类型题的汇总分析结果,找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着手点,在实施教学改善措施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升了部分个人能力。

四、总结

本问卷的设计调查及后续教学行为只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诸多途径中的一条,只是笔者与同事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这一尝试,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己在教学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解除了一些疑惑,相对提升了教学效果。一张调查问卷能解决的教学问题是有限的,但如果每一次尝试都能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尝试必然能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研究的持续,问卷的设计将更趋科学,结论将更具教学指导价值,甚或可能衍生出调查问卷之外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7篇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由于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规则较多、使用灵活等特点,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一门课程,学生往往谈之色变。因此,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进行得如火如荼,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及学者的关注,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教学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在发生重大转变,关注点是课前问题设计、课堂科学引导以及课后反馈评价[1][2]。本研究基于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新一轮教学改革,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PBL模式。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了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学生班级分为实验班和传统班,这两个班级的人数、男女比例、年龄机构等基本情况大致相同。两个班级所学的前期课程完全一样,所以这两个班级的初始条件基本一致。其中电子15C1为传统班级,电子15C2为实验班级,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后者采用PBL教学模式。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2 研究对象分析

笔者于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应用PBL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历时近18周。实施的地点安排:传统班级安排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波楼的423机房,实验班级安排在天巧楼的网络机房213。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PBL教学模式分别应用到两个班级实施教学,任课教师均为笔者一人,这样保证研究对象的学习内容无太大的差异。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做了问卷调查。

2.1学生对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了解程度,没有听说过的占总数的71.7%,听说过但没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是28.3%,没有人熟练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还很陌生。

2.2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兴趣和操作能力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感兴趣的程度,非常感兴趣的占总数的72%,一般的比例是23.3%。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是持欢迎的态度。

2.3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熟悉程度和兴趣度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于PBL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占总数的68.1%,一般了解的比例是27.8%。而对于PBL教学模式十分感兴趣的占23.2%,有点兴趣的占69.4%,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PBL模式是感兴趣的,并不排斥,也期望尝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4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对于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愿,非常愿意的占总数的58.1%,愿意的比例是25.2%,犹豫的占到14.5%。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是愿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因此,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排斥和畏难的心里,这是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科学的教学准备,按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使PBL 模式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成为可能。

3 教学模式设计

PBL教学模式的精髓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其框架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具体流程是: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题;然后,进行小组划分,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进行研讨;接着,教师要借助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师、微信、QQ等各种教学资源平台启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要进行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这几个流程关系是递进的。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下面五个部分的行动研究。第一,对电子15C2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小组,每组成员在5-6人,选取1人作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具体工作并进行协调,教师下达任务是直接是分配到每一个小组;第二,教师在设计问题或者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吻合度,另外,还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动手技能等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可能在讲课之前还需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修订;第三,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内涵。随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加深,此时,加入课题研讨环节,学生可以自行发言和提问,每个小组可能给出的答案或结果不一定是全部正确,但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四,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各类的教学资源平台对课题任务进行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比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微信、QQ、等资源。第五,完成了第四部分的研讨分析,每个小组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甚至需要进行演讲汇报。通过各小组完成课题的情况,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给出反馈意见,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要进行互评,小组内部要进行自评,由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4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的效果,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对电子15C1、C2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基于PBL“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电子15C2班学生成绩主要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而电子15C1班学生成绩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得出。

调查数据如表5所示,实施了基于PBL“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电子15C2班的平均分为83.23,而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电子15C班的平均分为75.74,从整个分数的分布来看,两个班级中实施了基于PBL“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平均分高出了6分左右。而且通过与个别学生访谈得知,电子15C2班级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第8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西部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2-03

“国培计划”具体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位于广西东部的贺州学院作为“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培训基地,承担当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主要课程设置与授课的任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即如何更好结合实际促进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就需要了解其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的设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参照了贾爱武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卷,结合校内专家进行访谈和与个别学员的交谈,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需求的15个测量变量(表1),并以正向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置调查问卷,即“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计分值为“5、4、3、2、1”,得分均值在1到2.5之间表示反对,2.5到3.5之间表示中立,3.5到5之间表示支持。

2.分析的方法。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因子分析法,它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并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二是聚类分析法,以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的内部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外部个体特征具有差异性。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信度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参与广西贺州学院“国培计划”的40名本地初中教师英语教师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为90%。对于本次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分析,可得Cronbach’s Alph系数为0.926,问卷整体可信度满意。

2.因子分析。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分析,将调查问卷中的15个测量变量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经检验,Bartlett检验Sig值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KMO检验值为0.73,接近0.8,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13%、19.34%、17.63和17.5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9%,并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后选取每个因子上载荷量大于0.50的变量汇总为表1。

①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因子FAC_1的4个变量为X5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学员间有很多交流、X13教师关心学员、X14学员有需要时,教师乐意提供协助、X15教师与学员有很多交流,故可把因子FAC_1总结为“师生关系”;其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互动。②因子FAC_2的4个变量为X9教师对课程有充分的掌握、X12教师的专业态度很好、X10教师的备课准备充分、X11教师的教学技巧良好,故可把因子FAC_2总结为“授课教师能力”;其主要关注的是参与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程的掌控能力。③因子FAC_3的4个变量为X7该培训课程有强有力且全面的理论支撑、X2课程内容设计丰富、X1课程目标清晰、X3课程教学活动安排有序,故可把因子FAC_3总结为“课程设置”;其主要关注的是“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④因子FAC_4的3个变量主要为X8集中授课学习可增进对有关课程的兴趣、X4课程培训期间所营造的环境与氛围很好、X6学员们积极参与课程内的活动,故可把因子FAC_4总结为“学习氛围与兴趣”;其主要关注的是培训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学习氛围的和谐性。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获得4个新的因子变量,这4个新的因子变量包含了15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为做下一步聚类分析提供了依据。

3.聚类分析。文章以4个新的因子变量特征对“国培计划”学员进行聚类分析,旨在区分不同类型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特点。为了快速确定每种类型学员的最佳的聚类数量,采用了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指定聚为2到4类进行试聚类,通过比较以选出最佳的聚类类数。依据观察聚类输出结果的树形图以及聚类结果的ANOVA方差分析,选取稳定性较好的聚为3类并汇总为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