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5:59:08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C语言,教学设计

 

1.引言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以及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设计及嵌入式开发。C语言是软件开发领域最主流的设计语言之一。是目前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理工科专业开设范围最广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些甚至对计算机原理了解都比较少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同样对于讲授C语言的教师也往往感觉课程推进较困难。C语言教学一般分为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不会C语言的基本应用。为解决C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2.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范文,并回到实践中去。

教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规划分解,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任务,以及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相关材料。课堂上下发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他要做什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并非是指编程序上机实习验证,而是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中编程思想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就本人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进行阐述。

3.教学设计案例

常用排序算法模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阶段,任务描述:将班级的学生按座位列分成四组,A、C组利用选择排序法,B、D组用冒泡排序法分别将将本组学生按年龄递增排列,每组同学旁边放置一个空椅子可供利用。要求是每次能且只能移动一个同学坐到空出来的椅子上。第二阶段,在学生实施排序前先给每组学生相应算法的说明文档。让学生给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讨论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让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案实施排序操作,并验证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同时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他们的问题。第四阶段,让小组间相互评价,对本小组排序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总结,。第五阶段,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指导。可以调换排序方法按体重重复以上任务步骤。最后一阶段,问题的抽象及算法实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较为困难,可以指导抽象出任务处理的对象—数组数据,重复性的动作—for循环模式,位置的移动—循环变量等。这样学生主动学习使用相关C语言语法规则,并摸索和思考其使用方法和模式。之后给出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应用。

4.教学思考及效果评估

在这个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首要的任务,在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这个问题域里,学生是主体站在“风暴”的中心,只有学生被激发出来关注到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完整的描述实现的过程,将这个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的思想融进大脑里,进而抽象完整的模型,思考如何利用C语言去实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编程思想而侧重C语言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灵魂”这根绳索去探索如何去应用C语言里纷乱的语法规则论文范文,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测试,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较为透彻,应用较熟练。整个学期过后,学生对这一块儿C语言知识印象明显深刻。“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C语言知识,通过相互沟通讨论问题,增强了表达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深入学习C语言知识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5.结束语

鉴于C语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有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感性认知,理性理会,学好C语言并会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 2005,8 .

[3]刘丹青.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5,1 .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2篇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始在德国兴起,逐渐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相融合。这种教学模式的特色就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生活实现无缝对接,将学习的目的与行动紧密关联,以行动促学习,以学习催行动。这种教学模式引导的学习是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性质采用一种或是几种教学方法组合。一般认为,行动导向指的是针对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行动领域的任务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和检查的实施路线来实施教学,通过激发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脑、手并用,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学会学习,在分析会计问题的实践中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引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率。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首先要将学生培育成健全的“社会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人”。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的尝试。首先我们必须明了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含义,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以同一个项目为平台,以完成这个项目为目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掌握相关职业能力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构成应包括五个教学阶段:一是项目任务的确定,二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计划;三是实施方案,既学生在确定的项目任务指引下,项目任务完成的环节和程序;四是检查与评估,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成效进行自评,后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平等互动,比对自评和教师评价,找出原因;五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尝试的效果进行归档,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我们以编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尝试。

(二)情景教学法的尝试。在会计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根据职场真实情景模拟特定的社会场景,比如银行、公司、税务部门,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真实环境,让学生学到特定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培养应对未来职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原始凭证填制课程的支票填制中,情景教学法的尝试步骤如下:第一步:情境设置。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并归纳有关支票的各类资源。第二步:计划实施。教师在论证了教学任务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至少三人,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力水平差异。一个小组分别扮演付款方、收款银行,在模拟结束后,要求学生共同探讨支票填制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第三步:决策。在学生基本上明确了支票的填制内容和填制方法的基础上,各小组根据自己模拟的角色,明确职责。第四步:教学实施。前面三步都是为第四步做铺垫的,这一步,各小组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填制现金或转账支票,将填制的支票由小组集体审核,确定无错误之后上交,教师将上交的填制好的支票交叉发回各小组审核,请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表达评价结论,最后再由教师统一点评。

三、在会计教学中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均要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21世纪,注定是人才角力激烈的世纪,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转型,但升级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尤其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加快配套课程建设。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有新的配套课程与之相配备,传统的课程在逻辑性、系统性等方面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渐成熟,但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方面还是存在许多欠缺,主要表现来传统的课程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系统会计职业技能的培育。因此我们要加快适合新的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将新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建设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3篇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我国高职院校与现实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加指向于现实的厂矿和企业,这些现实的社会企业中更需要动手能力出众的制造者和劳动者,不需要理论层面上高谈阔论而动手能力较差的人才,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很快迎合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不再像理论学习那样有好坏学生之分,而是都在一个平台或者一个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就是在现实的机械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将会围绕着一台机器或模具进行操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近距离地让一部分学生了解到同组学生的操作方法,对于现实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是时下的主导,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便是竞争,使得传统的学习观也发生很大变化,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机械类课程进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淡化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课时,转而注重学生对于所学机械课程的独自探索学习,学生会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一些机械类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使得现实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在现实的机械操作与使用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进行独自学习,这对于现实机械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三、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发现由于在教授机械类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转而是在现实的动作过程中学到必要的机械使用知识,和传统的班级学科授课相比,让学生独自去探索必要的知识,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行动导向型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式,会让学生明白很多机械知识是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在相互的学习与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来自于实践生产过程中的,只要学生不断去探索、去创新便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机械操作方法,该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主流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改变机械类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机械知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具有如下优点,主要表现在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机械类课程进行行动导向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配合这一教学方法,由教师主讲逐渐变化为学生主学,由教师主导逐渐向学生主体进行发展,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出众、综合素质突出的机械类人才。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56-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困扰的问题是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调、说教等。面对当前的信息时代和“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需求。基于教学内容,建立在师生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以创造性学习为机制的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师生双向交流,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瑞典。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多欧美教育学家都曾针对行动导向教育理念著书立说,甚至展开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的行动导向理念。而它最终作为一种具体的现代教育方法或者成熟的教育模式,则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形式(或者行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开发自主思考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为能力,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动过程来完成相应的学习过程,也即是通过“行动”完成或学习任务和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最典型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和评价都要始终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具体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行动”是学习的核心和载体。“行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考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生命线。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学习“行动”中,以做促学,即通过“行动”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动培养同时进行,以培养有能力有学识的实用型和适应型人才。

2.“行动”是学习过程的纽带。“行动”首先是塑造大学生个体能力与个性的能动过程,但更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既能提升大学生个体的行为能力,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生、师生合作学习空间,生生和师生围绕“行动”而产生的交流与协作,很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而这两种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职业发展和个体生存的重要素质。

3.“行动”是教与学的新型关系的塑造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形式上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转变了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它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和重心,推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地自我控制,而教师则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持者、咨询者和辅导者,从而实现了大学生有引导的自我创造为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大学生潜力和能力的充分发掘和培养。

4.“行动”是创造性学习的源泉。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行动和任务形式,由学生主动学习,依赖学生的自主创造和自我组织来完成,这恰好克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法满堂灌的缺陷,使得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多样化、动态化、创新化和个性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应当前多元化和应用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明显加强,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其“做与学”相互交融的教学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单一灌输、轻师生互动的不足。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多地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单兵作战、偶发、缺乏可持续性等特征。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顶层设计。第一,统筹协调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与范围。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门别类、避免重复。第二,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纳入每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设计中,集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第三,将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掌握和使用熟练程度列入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彩一刻评委打分的观测点之一。第四,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编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用书,加强宏观指导与科学设计。

(二)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将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外,还必须建立在熟悉教材内容体系基础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要学会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当前时事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与组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通过“行动”收集相关信息、制订合适的计划、选择优良的方案、实施任务的目标、反馈任务过程产生的信息到最终对“行动”获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潜能,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讲到收入分配、贫富差距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课堂上分享社会调查的结果,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形成原因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由自发转变为自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课堂实践教学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与认同。一次成功的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持人和指导者的角色,他能够不断地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完成“行动”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紧紧围绕学习行动或者任务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正如学者柳菊兴指出的:“教师可把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到问题的设计中,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面向现实世界、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命运的理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比较高超的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能力与水平,唯有如此,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才能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四)创新行动教学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力与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考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同时借助多媒体等诸多生动、鲜活的形式,避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单一、呆板和枯燥,有效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与吸引力。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快乐、真实和创造性地参与教育教学“行动”,一起系统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共同地研究问题、工作配合和不断地理解,同时实现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各种经验的积累。最终,用行动导向的方式使大学生通过亲力亲为的参与和真实的感悟内化,获得从思想道德角度的正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自我道德的发展与完善,并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家庭、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使他们都能成为敢于行动、富有责任和使命感的坚实人才。

三、小结

探索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系统教学方法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所体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导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途径。借助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师生平等互动的双向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交流性,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大学生积极、主动、真实地参与教学情境,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地从思想道德和社会的角度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推动大学生自我思想、道德的发展与完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副其实地成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渠道,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思想与道德的实践能力。根据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最终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更高质地实现。

因此,钻研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结合路径,实现系统、成熟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以较为自觉的方式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和塑造。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根本上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郎振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陈锡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3]柳菊兴.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226)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5篇

一、行为导向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法又可以称作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导向教学法),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是由世界职业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新型理论。由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法组成,是以能力为本位,活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使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的专业环境中不断收集有效信息,并且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探讨,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行为导向法有着典型特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主动性。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意义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解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行为导向法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着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时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一味强调课本里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行为导向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行为导向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行为导向法改变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用花大量时间做题目,应对考试,有更多时间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还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学习语文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行为导向法教学下,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法教学里的重要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教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分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教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选取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仅为学生带来真实感和生动感,而且培养学生深入实践学习的精神。同时,案例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可以拓宽学生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6篇

>>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反思性教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思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语文类课程中的运用及思考 论“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个人理财》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有益尝试 基于ESP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 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数学教学 基于交往教学理论的体育教学探究 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应用教学理论能力的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师范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英语ESP教学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理论的旅游英语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支架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Volpert, Walter. Wie Wir handeln - was wir k?nnen. Ein Disput als Einführung in die Handlungspsychologie[M]. Sottrum: Artefact Verlag. 1999,38.

[4]Hacker, Winfried. Arbeitspsychologie, Psychische Regulation von Arbeitst?tigkeiten[P]. Berlin (Ost). 1986:110.

[5]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8):11-14.

[6]Bader, R. Leitziel der Berufsbildung:Handlung―skompetenz[J].Die berufsbildende Schule. 2002,(6):176-182.

[7]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直邮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思维理念;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行动导向思维理念的特点及其运用价值

行动导向思维理念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在教学目标上,能够将高职教育中的职业能力明显突出,培养的高职生应该在掌握适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技术运用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工作导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紧密联系工作过程,按照岗位特征来进行课程设置,分析方法的讲解应该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接着在教学方法上,行动导向教学通过行知结合,采用行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做来形成对知识的直接感官,从而促进理论、技能和技巧的不断提升。然后在教学环境上,行动导向思维倡导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与专业课程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从而进行模拟与真实巧妙结合的教学环境。最后在教学评价上,行动导向思维要求评价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以职业技能为标准和参照来评价高职生在学习中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能。

行动导向思维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促进告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断改革,使得教学方法科学改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并不断推动教学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使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断增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并提升对高职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行动导向思维的运用

1、课堂教学方案制定中行动导向思维的渗透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思维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并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合理制定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教学信息的收集,高职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学习动机、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等,高职教师应该进行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的建立并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其次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行动导向思维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具体化和科学化,以人为本来促进高职生技能水平的全面发展。接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决策,行动导向思维要求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应该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行动紧密结合在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具备结构性、科学性、迁移性和针对性。最后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行动导向思维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突出,通过准备、计划、实施、评价和回顾等环节来反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中行动导向思维的应用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中创新性的应用行动导向思维,能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使得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应用行动导向思维,围绕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目的,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思想政治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角色扮演教学中,可以通过行动导向思维在模拟的环境下让学生为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而进行角色扮演,目的性明确并能充分体验行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的了解和提升。例如对于高职院校商务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组织职场应聘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分别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从而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来进行自我职业的科学合理定位。在课堂教学的情景教学法中,行动导向思维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与教学内容关联的氛围和场景的创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对政治教学内容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使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增强教学实效。

3、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行动导向思维的结合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巧妙结合行动导向思维来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在教学评价的方向方面,应该在将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针贯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各单位对学生思想道德能力的需求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方面,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来对高职教师所教授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实施考察,从而促进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对教学评价进行激励方面,通过行动导向思维,应用教学考核和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从而形成激励效果。

三、结语

行动导向思维理念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在增强政治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的知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2]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07,12.

行动导向教学论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40一、引言

在我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翻译学科的发展对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师生角色、翻译文本选择、练习形式等方面分析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介绍德国职业教育及外语教学所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完整行为模式,结合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指导翻译教学,构建理想的翻译教学模式,已达到培养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之目的。二、传统的翻译教学1. 传统的翻译教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知识传授,如:词汇辨析、语法技能、翻译技巧等等;以德语教学为例,多数高校选择在三年级后开设翻译课程,经过两年基础阶段的语言文化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多数属于被动词汇,大脑当中可调动的积极词汇量少;对于语法体系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但尚不能自如应用;专业知识仍显不足,对于实用性文本缺乏相应专业词汇储备。对于翻译技巧及翻译理论知之甚少,加之受初级阶段教学翻译模式的影响,受缚于对比语法的视界而非认识双语文本转换机制及其功能和效果的关联。[1]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教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基础教学翻译的翻版和延续,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未得到发展和提高。2. 传统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所选择的翻译文本文体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与实用性,如新闻报道,文学小说等。无法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大量外国企业进驻我国,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法律合同、商务函电、广告、使用说明书等实用文献的翻译是市场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3. 割裂的进行翻译技巧的训练。4. 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严肃的课堂氛围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作为知识传授型的传统翻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过分执着于所谓的翻译方法或技巧,学生也常常对此抱有迷信,要求教师总结方法、讲授技巧,殊不知,如果不理解某一方法或技巧的使用条件、具体情境和潜在效果而盲目效仿,"法"就可能失效,"巧"也会灵光不再。[2]相比之下,加大对不同实用性篇章的整体翻译训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三 行为导向教学法

通过对传统翻译教学、翻译学科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翻译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翻译人才关键,也是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学目的与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翻译教学的基本要求,可堪利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并以此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提倡"心,手,脑"并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情感,和心里三者的和谐统一。[3]行为导向和任务导向作为教学法和方法论的重要概念对于外语教学可谓影响深远。早在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已提出主动学习的理念,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丁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述了语言学习中的行为目的。[4]

行为导向及任务导向(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包含以下方面:1. 最终产品是目标,过程是途径;2. 激发学习自主性;3. 强调合作,相互支持,取得进步;4. 过程和方法是开放性的,给出方向,但没有标准答案。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即认知、情感等能力;翻译被称作不完美的艺术,即"译无定法"和"译无最好,只有更好",符合行为导向所提出的过程和方法的开放性。四、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