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09 09:33:5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1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实践思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74-02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了化学概念,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其他化学知识的传授。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化学概念一直都是化学教师最头疼、最难教的内容,也是学生最难学的内容,迫切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化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之下,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阻碍着高中化学教学向前发展。

1. 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化学概念的知识本位,忽略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引入相关化学概念时不提及或少提及跟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而是直接给出概念,从而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化学概念,不会对概念进行延伸。有的教师只会采用“题海战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譬如说:“苏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二)“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中,教师若在没有帮助学生建构起对“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知识时,就直接给出学生二者转化的定义,则只会导致学生不易理解定义的内涵,也不能很好地区分出电能和化学能的区别,还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只注重习题的练习

就目前来看,一些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所花的时间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而剩余的时间都花在习题练习上。这种题海战术,既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也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能力的提高。

3. 相异构想产生干扰

高中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之前对一些基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相异构想其实就是生活的认识可能对学科概念的学习产生干扰。一般来说,高中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内涵特殊性和外延广泛性的特征,特别是现在的化学概念与一些日常用语非常相似,但是内涵却大不一样。譬如说:日常生活中的“纯碱”(Na2CO3)在化学意义上是盐的一种。

4. 化学概念千变万化,学生知识掌握不够

在化学学科中有一部分概念本身还是不够严谨,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化学概念变化多、表述多、抽象性较强,甚至存在模糊性,对学生的准确理解和学习容易造成干扰或困惑。譬如说: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烷烃概念,就像化学中的乙烷、丙烷、丁烷的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是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又如甲烷一样,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这样的结合可以使每个碳原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使每个碳原子都能达到饱和的状态,这样的烃也叫作饱和烃。还有环烷烃、链烷烃的名词,等等。这种复杂性和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综述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注重化学概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定义和让学生更加理解化学概念;另一方面,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通过不断的摸索,笔者发现可以通过概念的形式及同化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形成及同化其实就是强调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有3个过程:

第一,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新概念和认知结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概念。

第二,教师要把化学概念有效地融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让化学概念组成一个整体性的结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另外,教师可以将旧的化学概念与新的化学概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到两个概念的区别之处,更好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譬如说:在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电离平衡”概念时,化学教师不能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而应引导学生将电离平衡的概念加以延伸,比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概念,可以让学生把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促使新旧概念在认知结构中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纳入原有概念于化学平衡概念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让学生有效地总结出电离平衡自身特征即由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所引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平衡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形成与概念的同化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正确的引导有助于新概念知识的形成和掌握。

三、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探索

1. 以概念为主线学习概念与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概念为主线,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化学概念。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和思考,为新概念的完全接受提供可能性。而化学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基本概念板块和基础理论板块。基本概念板块主要包括:高中化学基础,物质组成和分类线、化学性质、化学量线、化学基本反应现象。而基础理论板块其实就是结构理论,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一般化学现象以及氧化还原理论,化学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等。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剖析高中化学教材,要抓住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以概念的生长点为主线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区分概念的共同性以及区别性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化学概念及定义很多,但有部分的概念也有相似性、相关性以及相依性等,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归纳法、比较法以及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比较概念,认清概念的差异性。比如,可以将教材中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进行对比教学。再如,在进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时,教师只要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分别直接和间接地论证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和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存在,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自发地总结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什么有直接的关系?或者问: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比较两种溶液的导电性。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实验,并总结出概念(如下表)。

综上所述,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对高中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研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或在做实验等的过程中体会、提炼或理解化学概念,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基本概念;阅读指导;突出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册教材的有关章节中,这就给学生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分散在各册中的基本概念归类整理,揭示各部分概念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一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重视课本阅读,加强学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分散于各册化学教材中,在复习时应该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复习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内容全部看通,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明确看书的目的和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溶液时,要求学生带着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溶解性、溶解度、浓度概念(质量百分比、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等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指导学生带着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问题去看书.当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以后,在授课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掌握的快而且牢固.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看书复习时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对反应(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清,我们在课堂上就着重讲解了同种元素氧化反应的规律,再举出浓硫酸和硫化氢、单质铁和三价铁等有关反应供学生判断.再如,在复习中有些学生提出过氧化氢在有些反应中有氧气放出,而在有的反应中无氧气放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概念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乏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又提出了Fe2+、SO2等参加反应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并会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要求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记忆.例如,原子、分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溶液中部分离子的颜色、燃烧条件、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我们都要求进行必要的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把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律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编成:“氧生还,还生氧,强强生弱”;“失、氧(羊)、高(羔),得、还、降(账)等.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课本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二、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概念

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本质,加以区别;而对于一些难理解难掌握的概念,我们则多举实例,举一反三.例如,在以下有关问题中,我们让学生紧紧扣牢本质加以区别和掌握:①加热、高温、点燃、燃烧;②火焰、火星;③雾、烟、气;④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⑤溶液、溶胶;⑥溶解性、溶解度;⑦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⑧重金属、轻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复习中,我们把以上问题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己区别,教师再辅导讲解,一个一个过关,让学生能正确分清不同的概念.在难点概念中,我们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化合价概念学生难以从定义上深刻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再从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上下功夫,最后,总结出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没有化合价,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再如,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难以掌握的概念,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理解,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适当的加深拓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练习.多加训练,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辅导,这样对所学知识能掌握好.

三、运用概念知识,解决计算问题

在基本概念的复习中,我们克服了纯讨论概念的弊端,把有关的计算问题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复习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计算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解计算题的模式,即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关系,弄清有关的定律、定理或列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必须注意配平)关系式,然后根据题意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并正确地假设未知量,根据题中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并验证答案.当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后,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及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到原子量分子量概念时,我们及时把求原子量类型的计算题归纳成几大类供学生练习,这其中包括利用定义求原子量,利用质量求原子量,利用浓度求原子量,利用化学反应求原子量等.在复习化学分子式和结构式时我们又让学生复习有机计算中的练习题,强调先求最简式,然后通过分子量求得分子式,根据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确定其结构式.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我们首先选择简单的单步计算让学生完成,当学生掌握后,再扩展到较复杂多变化的结晶和溶解问题,最后拓展到带有结晶水的计算.在复习浓度概念时,我们选编了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供学生平时练习,并且要求学生注意理清这三者中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3篇

【关键词】概念教学;存在问题;概念形成;内化概念

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它蕴含在各类的数学知识中,不能像计算或推理那样直接呈现,导致不少教师在概念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数学教师如何紧扣概念属性,激活概念教学,从而真正将概念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一、目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概念是组成数学的基石,虽然不少数学教师也认为概念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像计算过程或推理过程能够左右学生的思维,于是,概念教学经常被教师所忽视,成为边缘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忽视概念产生的过程。概念既然作为数学的组成,就存在于数学知识中。如空间几何体就要让学生体会一些相关的空间图形的概念;函数就要学习函数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它所起到的是知识储备的作用。然而,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并没有用系统的方法去渗透,而只是简单地分析。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函数,就没有必要对高中函数进行新的学习。其实,初中函数和高中函数所研究的内容不一样,教师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和学生研究函数概念,从而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2.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学习概念时,表面上每个概念之间以独立的形式总结出来的,但如果深入去研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概念其实是相关联的,它的界定同以前学过的概念有着联系。但不少数学老师在教学概念时,用孤立的方法呈现概念。如集合,蕴含于集合知识关系里的概念比较多,每个概念看似独立,而实则联系得很深,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各个集合概念如并集、交集等说透彻,但却没有将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探究清楚,导致学生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出现思维相对模糊的状态。其实,如果集合概念的学习能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就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二、紧扣概念本质,联系实际,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之所以有许多概念是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有着很大关系,纵观数学概念,每个概念的产生都是源自一定背景,而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概念的定义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记忆阶段,而思维的发展则需要结合向纵度和深度拓展才能实现。

如人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本课直接出示了概念两字,是高中必修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出现概念字眼的。函数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它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可以说,高中函数是链接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函数,但高中函数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为复杂,同时要求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最终理解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教师如何引领函数概念?为了让学生有个铺垫,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并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然后引入生活例子:(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等能反应函数概念的数学例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在生活的运用,当学生对函数有了一定理解之后,函数概念里的自变量、定义域、函数值、值域等相关的概念的理解,我就结合集合和对应的知识,并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一个感知的理解过程,进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数学概念,构建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内化概念

由于概念蕴含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并不是以某个填空题或问答题形式出现,而是蕴含在学生的理解某个知识点或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因此,当学生形成某个数学概念后,教师如何让学生的概念内化到知识体系中,从而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的脑中生根发芽,进而帮助学生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如人教版必修三《算法初步》,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在高中安排算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利用已用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解题方法,完善数学思想。算法的概念是什么?其实,教材上并没有给出算法一个精确化的概念定义,而是将它描述为: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算法所蕴含的概念含义之后,学生的知识结构里如何内化算法概念?其实,如果教师自己理解算法的概念,就知道了只有将将算法融入到各种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基于算法的数学思想才能形成,进而理解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如喝一杯茶所需要的算法步骤,这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学生可能呈现的算法是将步骤展示出来,然后计算时间,找到最优化的策略,但是,如果高中生还是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算法概停留在初步的阶段,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引入统筹方法,通过数学计算策略将这类算法上升到科学总结层面,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算法概念结构。

总之,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教师要意识到概念对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高中生真正掌握概念的属性,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概念属性,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概念,有效抓住概念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同解决问题的联系,从而真正将概念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曼曼.高中数学概念及其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4篇

一、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1.认识概念才能应用好概念教学

从科学认识过程可划分为实体概念(细胞核、染色体、基因等)、关系概念(光合、呼吸等)、过程概念(进化、发育、分化、消化等)。

从单元知识教学可划分为核心概念、一般概念。

概念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总和。

2.概念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目的

苏格拉底对学生发问,不在于考查对方知道了什么,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发对方内心的冲突,“迫使”对方反复思考自己的回答,发现自己回答中的破绽,最终接近合理的解释。

(2)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情境设置

情境设置,可以将理性的教学内容以感性的方式直观反映出来;可使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熟悉、生动的形象;可使学生置身于可知可感的环境中观察、体验、感受。

案例:①讲生态系统概念时,设计了大量动物世界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各种生物间的关系。②讲微生物发酵时,用多媒体将半个厨房展现出来,创设生活情境。总之,情境设置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增强了生物课堂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3)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好阅读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多元化、多层次;情感性。我在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指导学生阅读:①指导学生读懂教材的目录,由字体颜色找主题,找知识点,明确大小关系,生成相应概念;②指导学生读懂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会应用概念;③指导学生读懂概念中重要的字、词、句,不断强化学生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总之,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前提,做好这一步,为提高概念教学效果打好了基础。

二、概念教学的工具――概念图

1.认识概念图

概念图利用节点代替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将不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通过连接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其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基本要素。概念图能整合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知识,有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情况,构建高效课堂。

2.发挥概念图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1)概念图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设计的对象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还可以是一堂课。我充分利用这些手头上的资源,对概念图进行取舍、再加工、整合,来归纳、整理教学思路,将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最佳的教学设计,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能成为主动参与者,真正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效率。

(2)概念图用于合作学习工具

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概念图作为合作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建立学习共同体。我把学生分成生物兴趣小组,每组有一名负责人(组长)。课堂上每人根据学习内容绘制概念图,这些概念图是学习的成果,反映了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思路和观点。

(3)概念图用于评价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5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教学

论文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概念的形成和运用上更凸显了概念的重要性。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对以后的化学教学有所阻碍更多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谈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在举例出各种元素的原子和同种元素的几种原子,让学生先感受到元素的概念,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及时总结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元素概念的运用中会更得心应手。

五、深挖概念的内涵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在溶液中“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第一,定义的句子比较长,第二,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6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48-01

生物学概念是指我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一些认识。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解障碍,需要探其因,笔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形式多样的改进生物概念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谈几点看法。

1 紧抓关键字词,把握概念的精准

从概念的基本构成上看,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灵魂和躯壳,关键词和关键语则是支撑概念的骨架。生物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其中一些字词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生物概念的关键字词,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关键字词入手。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些要素,在生物概念题的解答中,当然就不可避免的“误入歧途”。

例题:一般来说,一个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在不同环境条件下(B)

A.总是相同的 B.总是不同的 C总是波动 D总是上升或下降的

本题旨在考察对“环境容纳量”这一概念的理解。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指的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关键词,找漏了及时补充,并适当点拨:如果这个环境受到破坏了,该种群K值就会发生变化。结合书上高斯所做的大草履虫的实验数据: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的环境前提下,大草履虫的K值为375个;如果换成10mL的培养液,学生自然很容易判断大草履虫的K值肯定不会是375个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概念中的“一定空间”是关键词。此时出现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 剖析内涵和外延,深化概念的认识

任何一个完整的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具有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牢记它,应用它。如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1)从功能上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2)从化学本质上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3)从结构上看:基因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构成;(4)从位置是上看: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结构单位。其外延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等。

3 构建概念图形,系统概念知识

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自己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解题错误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创设比较情境,分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法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共同性和相关性。如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比较;2)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如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注意概念的相对独立和相互联系,找出它们的对立和统一面。如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个概念,从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认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4)把某些具有层次关系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组成结构上的联系。如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比较。

不同的概念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类同,但就其本质而言肯定是炯异的。因此,细致而准确的察查概念间的差异,合理的联想类比、迁移求异应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正如“孪生兄弟的不同,是在他们距离最近的时候才易辨识”。通过对概念关键属性的对比及去同求异,应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从而使两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

5 善于不断追问,矫正概念的错误领会

对一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讲述一个概念时,我们有时大可不必一本正经的用“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这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或视角来分析,其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概念,可以换一种比较自然贴切的方式,结合以往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及时设置问题进行追问,通过具体事例反驳或论证,追问质疑,挖掘他们的思考潜力,以提前阻止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把错误抑制在出现以前。

当然,还有公式化记忆,甚至通过探究活动构建概念等等。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继而实现能力培养,从而提高生物素养,这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概念,能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选择适合的方式对生物概念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生物学教学,2005,30,(2):46.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7篇

概念教学过程如果忽略学生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只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传授,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利用实验对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课,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学时,通过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观察到有以下现象: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时,则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再把反应后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再和氯酸钾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且称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锰)知同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用明晰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强调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一定”、“两不变”的涵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了记忆,从而得到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是:(1)是指化学反应速度;(2)这类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未变化。进而外延到:(1)在化学反应里;(2)具有内涵特征的这一类物质。隐含因素:(1)对“变化”二字的理解;催化剂即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又可减慢化学反应速度;(2)一种反应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催化剂;(3)一种物质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但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4)不是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5)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

剂一般是不同的。

三、强化形象思维,使抽象概念直观化

在没有条件或无法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情况下,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强化形象思维,也是加强直观概念教学的手段之一。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抽象出元素的概念。也可采用指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再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概念。这样,一方面能排除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得较准确和深入。避免教师把概念硬灌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记不住、难应用,进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教学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来说,有的用“不完全电离”来界定弱电解质,课本上用的是“部分电离”,一字之差,界定域就不同了。不错,课本上用“完全电离”来界定强电解质,很容易引出“不完全电离”这一否定型界定,这一方面犯了“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毛病,忽略了“中间状态”、“过渡形态”。

五、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这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把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向学生突出讲解,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二字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加上关键字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六、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和巩固,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学生应用概念的能力。二是分析错误及时改正。还应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

总之,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

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七、结论

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第8篇

关键词 学法 生物学概念 生物科学史 总结

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是对生物概念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就是对生物概念的学习。学生对概念掌握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今后的创造性活动。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才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概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组,师生对话逐层形成概念;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概念;可以新旧概念联系,通过计较、类比尝试自主构建新的概念等。对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是高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让学生观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特征,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吗?2、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是不是大小形状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3、是不是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配对之后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教师演示受精作用课件、动画模拟精卵结合过程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分析),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总结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要素:①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强调"一般");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最后多媒体展示多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进一步巩固同源染色体概念,同时也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

对于一些概括性高、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如果直接切入概念,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然后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新概念。如无性生殖是一个概括性较高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概念,然后启发学生尝试着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无性生殖的概念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理解深刻。

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将教材中提到的概念、生物学专有名词等进行分类和整理,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与联系,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单倍体与多倍体等概念。

二、重视相关生物科学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首次提出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要求,反映出新课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重视。事实上,生物科学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与科学态度,而且它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极好素材,从中可以领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过去的科学史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史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的。对科学史实施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科学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想自己就是当时的科学家,让学生大胆地去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光合作用发现史中重要的科学实验作为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串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小组的推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等,再与前人所得结论进行比较。

三、灵活应用图表,指导学生善于总结

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的理科相比,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从整体上或实质上把握具体知识,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读书要从"从薄到厚"到"从厚到薄",强调的就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精于总结。

常用的知识归纳总结方法有提纲法、图示法和列表比较法。提纲法一般适用于单元总结,图示法有画流程图、画概念图等方式,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选修三的学习中,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都可以采用画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列表比较法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如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重要知识点之后,可以列表比较两者在场所、能量转换、物质变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学习完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三个过程后,可列表比较三者在发生场所、原料、模板、产物、实质等方面的异同。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有很多,如学会预习、学会记笔记等这些一般方法在这儿就不再一一叙述。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是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