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40

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应用

食品的检验关系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发生,对人们的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加重视,才能有效控制食品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的相关部门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完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食品的质量及安全。

1食品质量管理方法

必须要全面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必须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检验方法也要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结合工作中的相关研究以不断完善自我认知。我国的食品检验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对于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更加重视,要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食品检验工作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2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所以,对于检验人员自身的素质必须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满足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要求。相关的检验机构必须要全面关注检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员工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此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的质量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分析水平。对于检验员自身的检验平台,要尽可能使用最为先进的方法及技术,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食品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以及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大量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才[1]。

3加强环境管理

食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必须要尽可能地满足相关的实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检测人员对于设备的运用情况以及环境的实际状况必须要全面监测,对于环境的湿度以及温度必须要进行准确测量,这两项参数对于食品检验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检测的过程中,若是发现周边的环境条件不符合相关的实验要求,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正确使用检测方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所以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的食品检验工作。在检测的过程中,因为会运用到多种检测设备及检验方法,会同时对不同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测,这就要求检测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检测,也要加强内部调整,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检测样品的管理

在食品检验样品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样品粘贴对应标志,业务人员自身也必须要做好对于各项标志的管理及监督工作,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样品以及其他文件中出现实际样品混乱的问题。要严格履行等级原则,对于样品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管理,不能出现样品数据丢失的现象。检验人员必须要对样品的制备工作负责,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6实验设备维护

食品质量检验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必须要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以此保证设备的性能。对于一些相关的设备,必须要定期进行精确的校验。对于设备而言,必须要满足检测标准的相关要求,避免设备发生故障使检验结果出现错误。若是发现偏离,必须要立刻终止试验,经过校正之后投入使用。要尽可能地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重新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7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两大部分。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平白实验、平行样分析等,这也是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对于试验的控制过程。外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能力检验及试验时间对比。实验室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检验的项目,实验室间的对比则是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差异,以此来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对于结果的质量控制则,要尽可能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这是实验室能够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实验室必须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利用相关数据加以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技术能力。

8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对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而言,必须要全面增强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合理性。这就需要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各类食品的检验方法及操作程序,每一位食品检验人员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全面投入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只有从根本上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检验意识,才能保证食品检验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2篇

在我国刚引入ISO9000标准时,我们看到过类似图1这样标准样品检测过程的框图。此框图选取的实例为化学分析常用的标准样品的检测过程。化学分析是一般检测实验室必备的科室,标准物质是化学分析测试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工作计量标准,检测人员在一组检测过程当中带入标样进行同条件检测来校正结果是化学分析经常性的例行工作。但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工作,其意义可不仅仅是校正检测结果那么简单。框图分为5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个判断框,当检出数据与标样证书比对时,当处于正常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时,结果正常,步骤终止直接输出结果;当检出数据与标样证书比对,当超出证书所给定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时,结果判断异常时,进行下一步;以此类推直至检出数据正常,输出结果。下面来逐步分析各个步骤(所列序号与图1中序号一一对应):①这是一个例行的定期标样检测,用于校正检测人员的手法。数据结果正常,检测人员的操作过程正常,也说明影响检测结果的各项因素均处于正常的受控状态。是一个检测人员的自校过程。②由于数据的异常,检测人员自己已经不能解决,需检验科室内检测组内协调解决。其结果可以校正操作人员不正确的操作过程。③对标准样品的比对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标准样品是否失效,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对标准样品的期间核查。由于涉及标准样品管理,甚至检测单位的量值传递与溯源管理,因此涉及部门可能不仅仅是化学分析科室,也涉及量值传递与溯源管理部门。④通过仪器比对和标液比对,可以发现仪器设备偏离和标准溶液的失效,这实际就是仪器与标准溶液的期间核查。此过程不仅仅涉及化学分析部门,也可能涉及样品管理部门、仪器管理部门等(视检测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分工职责)。⑤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不一样的,方法的校正和是否更换方法,涉及技术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分析部门,更应涉及技术主管部门等多个人机料法环的管理部门与领导。

2标准样品检测过程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系

因此标样检测不仅仅是化学分析的一个检测过程,而是一个如何控制影响检测结果准确的因素———人机料法环的控制过程,是一个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检测人员进行至第①步,通过判断,数据结果正常,说明影响检测结果的各项因素处于正常受控状态,因此,可以直接略去②、③、④、⑤步,此过程记录的内容仅仅是标样检测的记录及其误差结果的符合性判断,但是却包括了对人机料法环的判断;当第①步有问题时,我们才进行第②步,第②步正常则可以略去③、④、⑤步,当进行到第②步骤时的记录不仅有标样检测记录,还要有同组人员对同样品、同仪器、同药品做重复性检测记录及其误差结果的符合性判断,但是也包括了对③、④、⑤步的过程判断;以此类推只要某一步能说明人机料法环处于正常受控状态,后续步骤即可省略,而记录当然也要与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相吻合,即对发生的情况记录,对不发生的情况就不必记录,而没有记录的过程不是对未发生的环节没有进行管理,而是根据发生的过程已经能够证明管理结果是正常的。因此,当我们以简单的过程就能说明人机料法环处于正常受控状态,那为什么还要进行仪器、方法、样品等的比对呢?任何不必要的过程实施和为应付检查而刻意编写的记录都意味着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从图1我们还可以看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式的过程,是一个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为目标,根据出问题概率的大小展开的阶段式的排除跟进过程;是一个以检测结果———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是一个有分工有合作的全面的系统的过程。一个管理良好的实验室,其质量管理过程完全可以科学地简化至例行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结语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3篇

1、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国外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历史较长,内容较充实,学者们从质量管理体系与医学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如何建立适应医学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促进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成本控制问题、服务满意度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有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O年的时间,检验界的专家学者们从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我国检验医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素质,完善检验技术规范,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8,医学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我国临床实验室的内涵临床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评价方法,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与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成本与信息管理、实验室认可与临床实验室管理、建立新型的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经验体会、认可后对检验科的益处、有关SO15189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认可后质量体系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总结了大量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观点,为现阶段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以及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理论

2.1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

2.2 质量管理体系(QMS) 在sO9001:2005标准中的定义为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通常主要包括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3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CNAS-C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15189:2007)规定了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进行认可的专用要求,包含了医学实验室为证明其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要求,其内容等同采用sO15189:2007。该准则包括:目录、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附录等10个部分。准则中的管理要求部分规定了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内容,包括:

组织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合同的评审、文件控制、委托实验室的检验、咨询服务、外部服务和供应、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投诉的处理、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质量和技术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15个要求;技术要求规定了对实验室所从事工作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设备、检验前程序、检验程序、检验程序的质量保证、检验后程序、结果报告等8项要求 。

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来源于对医学实验室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经过调查分析后,确定要素和控制程序时应注意:是否符合CNAS-C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15189:2007)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适合医学实验室的工作特点;是否适合医学实验室运行体系的能力。

3.1 构建原则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建立。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目的、检验及相关服务的特殊性、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等等方面,决定了构建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原则、(2)全员参与原则、(3)全程控制原则、(4)持续改进原则、(5)质量和效益统一原则。

3.2 策划与设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在现阶段,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来说质量管理体系是新事物,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知之甚少,更缺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初期的策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对医学实验室全员进行教育培训,(2)明确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确定医学实验室组织结构,(4)明确资源配置。

3.3 文件的撰写 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医学实验室的政策、过程、计划、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均形成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 :

系统性、法规性、增值性、见证性、适应性。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中的核心部分,其内容主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各支持性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岗位的责任以及相互关系。(2)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中各要素的展开和具体表达,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在体系文件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程序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应遵循钬?5w + 1H钬澰颍蓑hy(目的)、What(做何事)、Who(何人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How(如何做)。

(3)标准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和细化,是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从事具体检验工作的指导。(4)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为质量活动的完成情况及效果提供证据,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是医学实验室质量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之一。

4、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所依据的cNASCO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O 15189:

2007),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依据该准则进行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应作为体系运行的依据之一。

4.1 文件培训 对医学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体系文件所有相关内容的培训。让每个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目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和标准都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认识到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先进的管理模式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都制定了翔实培训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完成既定的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并考核,直至满足要求。

4.2 文件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文件化的管理程序,以对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所有文件和信息进行控制。主要包括:(1)文件编写、审核、批准;(2)文件的使用管理;(3)电子文件管理等内容。

4.3 运行管理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是要素管理。要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共23个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各职能组相应的岗位职责要对其中15个管理要素和8个技术要素的具体要求进行管理,确保各要素的要求得到全面贯彻。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难点在流程管理。程序文件所规定的工作流程必须得到严格执行才能保证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否则体系文件的执行就不能得到保证。

4.3.1 检验前检验前质量管理是决定检测结果钬溦媸怠⒆既沸缘那疤幔渲葱兄魈逵斜鹩诩煅橹兄柿抗芾恚辈斡胧瞧涮卣鳎煅槿嗽薄⒘俅惨绞Α⒒な俊⒒すと嗽币约笆芗煺弑救耍魏我桓龌方诘氖杪虿还娣毒傻贾录煅榻峁奈蟛睢?

医学实验室通过制订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品的专用SOP文件,规定样品向医学实验室的运送要求,确保检验样品及时、安全送达,制定文件规范接收或拒收原始样品等措施加强检验前质量管理,确保检验前工作满足检验要求。

4.3.2 检验中要做好检验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就一定要做到检验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文件化的检验程序体系,严格管理与检验质量相关的设施、环境、设备、试剂与标准物质,做好检验结果的量值溯源,全面分析实验的不确定度等因素。

检验中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人员、样品的前处理、检验过程等的管理。

4.3.3 检验后 在完成样品检测后,为使检验报告准确、真实、无误并转化为临床能够直接采用的疾病诊疗信息而确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发放,称为检验后质量管理。顾名思义,检验后质量管理就是指全面质量控制过程中最后质量把关和提升检验数据在临床上有效利用。这一环节的疏漏将使前期的检验前、检验中质量管理有始无终甚至前功尽弃。

4.3.4 内部审核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质量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医学实验室通过制订和策划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核。该计划需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等,应确保覆盖整个质量管理体系[1 。内部审核主要审核体系文件与认可准则的符合性、体系文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及时发现体系建设、运行中的不符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体系文件内容更加符合认可准则要求和医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持续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3.5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针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医学实验室全部的医疗服务(包括检验及咨询工作)的管理评审,其目的是确保在患者医疗护理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服务质量,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变动或改进。管理评审的结果形成文件,包括医学实验室下一阶段的目标及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以及对已出现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改进的目标及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

1前言

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在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测工作,还要对检测过程进行清晰记录,并做好状态标记,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参考。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且复杂性更高。目前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2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2.1质量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建立全面性的管理体系,一些小型实验室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由使用者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每次进行实现时可能使用到的设备有限,但其他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在缺乏全面性管理手段的情况下,许多设备的老化问题已经过于严重,但是仍没有报废并更换新的设备。在需要使用时会对实验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1]。

2.2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在设备出现老化或损坏时,要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上报和审批,然后按照流程进行报废、重购或安排维修。但是由于管理流程的复杂和执行力度差,仪器报修或报废审批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还会产生较高的管理经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管理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对设备进行检测和判断的能力,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不到位,许多仪器设备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2]。

2.3缺乏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

维护管理是仪器设备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应对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安排,并指定长期的设备维护计划,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设备维护措施,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但是由于部分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得维护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维护管理措施的缺失,会给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2.4仪器设备归档混乱

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和归档时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验室购入设备时,需建立设备监理档案,并做好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详细记录,同时对设备说明书和保修卡等材料进行妥善保管,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检修提供依据。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归档办法,所以许多实验室的设备档案较为混乱,档案利用率较低,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

2.5缺乏使用指导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为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特别是对实验室新近采购的新型设备,使用者普遍不了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操作,不仅影响实验检测结果,还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因此,管理人员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依据,向使用者提供必要指导。在这方面出现管理问题也会对设备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方法

3.1明确质量管理原则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4点原则:(1)全面性原则,质量管理对象是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2)适用性原则,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也有所差异,因此,应采取适用的质量管理方法;(3)动态化原则,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较为频繁,常处于不同的使用状态和检测状态,设备的故障维修等情况变化较多,因此应采取动态管理措施;(4)经济性原则,仪器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质量管理成本,应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3.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应从管理原则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管理标准,为质量管理效果提供保障。针对于目前管理体系和过程存在的问题,应细化管理任务,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并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流程的有序进行。

3.3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管理是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应制定科学的维护管理计划,根据各种实验设备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以实验室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电子天平为例,电子天平是一种精密性较高的仪器设备,首先要确保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确保称量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在安装时,要选择温度波动较小的实验空间,做好防震、防潮措施。保证电子天平的使用环境干燥、清洁,防止灰尘进入壳体。定期检测天平的计量性能,如果在使用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关闭天平,有专门技术人员对电源、移门、保险丝等进行检查。

3.4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质量管理

针对于目前实验室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应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仪器的检测分析和数据整理,建立信息化档案,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提高档案的调用效率,为仪器设备的检修提供参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5加强设备档案管理

建立信息档案的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力度,对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检测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设备名称、技术指标、存放位置、使用说明、启用日期以及故障维修记录等。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绿色标志代表检验合格可正常使用,黄色标志代表存在缺陷、受限使用,红色标志代表不能使用,等待维修后报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应制定完整的管理体系,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过程,确保管理质量。特别是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档案管理,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原则和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管理方法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5篇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39

摘要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做好产品的质量管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实验室检测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途径,不断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论述,分别对体系的目的、构建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运行

1 概述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监视检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一系列相关的测试活动,对影响产品质量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排除,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要使实验室质量管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不流于形式,应积极构建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在推行ISO9000 系列标准,建立实验值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实验室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和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实际管理运作并存。这种自相矛盾的两面性,严重阻碍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当前面临的紧迫的任务。

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1 建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确保实验室具有对产品进行客观、规范检测的能力,并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为持续改进实验室检测能力提供动力支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 案例介绍

本文以A 公司为例,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详细说明。A 公司实验室主要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该公司成立之初使用仪器较为简单,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是对入库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并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以及承担研发任务中的简单试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业务量和检测任务也不断上升,而工作人员的数量增长却被控制的较为严格,实验室仅能通过培训原有职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满足实际检测任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给检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 公司的实验室管理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综上所述,A 公司当前的问题主要为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企业对员工检测能力要求较高。

2.2.2 问题分析

A 公司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夯实基础,提高实验室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提高企业在行业内中的权威性。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检测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运行后,使原有的工作流程向程序化、文件化方向不断改进,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极大的益处。成功的经验为A 公司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促使A 公司高层领导树立了利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对公司进行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信念。

2.2.3 项目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多重要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前,应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策划,确保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在制定项目策划时,应对以下要素进行明确规定:质量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的有效措施的确定、项目实施条件的确定(人员、设备等)、参与方(人员)岗位职能的确定。以上内容的确定结果,可采用质量计划、质量技术文件或质量管理文件的形式进行展现。

2.2.4 构建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描述的一套指导性文件,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全体员工达到质量目标所需要遵循的质量法规。A 公司在构建体系文件时,由管理层亲自组织制定文件计划,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将ISO/IEC17025 标准中的管理内容与技术内容融合到公司的体系文件中,用以指导实验室的具体工作,为工作人员的检测活动提供可靠、详实的参考依据。各级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和运行,是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的文件由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等。

2.2.5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控

质量手册的编制是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但关键环节是质量手册的运行情况。任何质量体系的建立缺乏有效的运行,都是毫无实际意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指体系内的各项质量活动处于可控状态,并且各项活动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有效降低质量缺陷,并在遇到质量问题时能及时发出警报或对其进行自动纠正。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对检测质量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各个节点都可能出现差错,利用先进的工具或有效方法对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纠正,使其能够提供高可信度的质量检测报告。常用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有:淤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进行检测,提高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如在使用硬度计对产品进行性能检测时,在任何环节遇到可疑检测数据时,都要使用标准样品对其进行重新标注化,以降低仪器漂移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仪器标注化后,还应对控制样品进行分析,带曲线校正完毕后,才可进行样品性能监测分析。于开展能力验证比对活动。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的检测范围,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检测能力验证比对项目,以提高实验室出具质量证书的可信度。参加比对项目时,应选择由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组举办的比对项目,以确保活动的权威性。这种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对比活动的结合,可使实验室全部检测项目处于良好的可控状态。盂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多次测量。在同一实验室内或不同实验室之间,检测者可对同一检测样品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不同方法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距,证明某种检测技术中存在系统误差,应对其进行纠正,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6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评价

质量体系是否具有价值,要看体系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能力的大小。质量体系评价是质量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阻碍体系运行因素进行消除的重要依据。A 公司根据体系的运行情况,采取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为体系的后续完善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内部审核是按照质量手册的内容编制审核计划,审核人员由综合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人员参与组成,发现不合格项目,应及时向管理者提供审核报告,向不合格责任部门发出通知书,督促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是对实验室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检查,搜集完善的信息和材料,根据实验室内部报告、外部客户的反馈信息。第三方评审机构的意见以及国家政府部门的报告提供的信息,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为下一步的质量目标制定可行的措施,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3 总结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出了更要严格的要求。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提升对于促进产品改进,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而检测质量的提升,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本文就A 公司为例,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就可完成的,应在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在完善中逐渐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惠芳.浅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9).

[2]李彦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科学与财富,2014(6):230.

[3]王嘉滨,李月梅,宁月辉,等.浅谈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科学,2013(3):85-86.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6篇

【关键字】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的构建需要循序渐进,分别要经过前期准备阶段、建立阶段、运行阶段、发现问题阶段以及完善提高阶段。本文将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逐步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 准备阶段

一般来看,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是保证建工检测工作有序性和连续性的保障。准备过程是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搭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的过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文件创建、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

1.1 文件创建

实验室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全员参与机制,在编写过程要遵循“文件来自实践,又要有效指导实践”的原则。首先,全体人员在实验室负责人带领下,学习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并且要针对一些关键点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其次,实验室成员要明确分工,完成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工作。

1.2 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要素。从实验室与客户的角度来看,实验室是一个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这就保证了实验室能够与客户建立检测业务关系,签订各类业务合同。从实验室内部人员关系角度来看,通过有序的组织保障可以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保障实验室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3 技术保障

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是完成检测工作的主要技术要素,准则中的技术总则强调了上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重要影响作用,是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实验室要从保证并持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实现对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建立实验室自有的方法数据库等方面充分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2 建立阶段

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1)质量体系要能够为实验室全体人员理解、实施并有效运行

(2)检测数据能满足委托方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和期望

(3)充分考虑对外服务的需要

(4)重视质量问题的预防,便于检测结果的考核和验证

2.2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1)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点,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2)明确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过程和职责。

(3)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

(4)明确测量每个环节有效性的方法。

(5)确定出现不合格结果并消除其原因的措施。

(7)建立和推广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措施。

(8)编制质量体系相关文件,进行充分的培训和宣传贯彻。

3 运行过程

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后,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及时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检查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整个运行过程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四个环节。

3.1实验室接收样品环节

样品接收的业务人员在与客户就检测的基本要求、保密信息条款等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双方填写检测委托单,同时要对来样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最后妥善保管与储存被检测样品。此外,针对一些重要项目,双方可以按照检测要求、合同要求的评审程序,签订完整的检测合同。

3.2检测部门承担检测任务环节

实验室的业务部门将检测任务下发给检测部门,这期间要遵照以下流程:明确技术方案——人员安排——仪器设备准备——其他注意事项——工作期限。任务布置后,检测人员要认真填写各项记录,获得送检样品的相关信息和委托方检测要求,到样品室领取送检样品并妥善保存,保证样品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3.3样品检测和结果上报环节

样品检测流程大致分为样品前期处理——仪器分析——出具数据几个环节。前期处理人员要保证避免样品的污染、损失,并且将处理的样品信息传递给仪器分析人员,对样品进行测试。样品仪器分析后,得出数据结果,经检测室负责人审核上报相关部门。

3.4审核数据与报告环节

审核人员要对上报的检测数据以及原始记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检测数据要形成规范的检测报告,并能够完整体现客户要求的信息。检测报告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加盖实验室检测公章,将报告在规定的日期内发送给客户。

4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来看,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总体目标,上述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检验方法和标准的规范问题

实验室要了解检测项目的规范标准内容,并且要实时跟踪标准的更新,及时进行反馈和确认。因此,实验室有必要进行事先研究、分析标准与检测项目的适应性,以确定最终需要采用的标准和方法。

4.2 测量溯源性问题

实验室要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程序,保证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性。要求在工作中应当分析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果主要仪器设备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环境检测设备的检定和校准就很重要;检测结果要可追溯,必须保证不能断链。

4.3记录管理控制问题

记录是检测质量达到规定的证明依据。记录要保证记录完整、内容清晰,格式规范,易于操作,便于归档;记录的贮存环境也应当有所讲究,保证记录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的完好无损。

5 完善过程

改进和完善是建工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发展的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首先,实验室要以部门为单位,制定定期会议纠查制度。在此基础上,实验室除了每年一次的内部评审会议,每月要进行一次整体的纠察会议,针对实验室整体质量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部门之间协调问题进行纠查,最后得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厉兴,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质量扩展功能设计,浙江建筑[J],2012.3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7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化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改进质量管理手段,规范实验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管理。为了满足社会和政府部门对质检机构的硬性需求,第三方实验室必须实现业务管理网络与信息化。检验业务实现了管理网络信息化,可以根据实验室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样品登记、任务分配、分析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处理、统计、查询,报表自动生成。可以实时了解实验室检测任务完成状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跟踪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痕迹,做到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严格确保每一个工作步骤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每一个检测任务符合质量规范完成;对影响检测数据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使之符合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要求,达到提高实验室分析检测水平、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提高设备利用率、控制和降低实验成本、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之目的。

一、 检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的种类多

截至2013年7月,CNAS认可各类实验室及检查机构共14个领域的5500家检测机构,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600个,其中检测实验室有4200家、校准实验室600家,医学实验室98家,生物实验室32家,标准物质生产者6家、能力验证提供者21家。

2.缺乏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

质检机构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知识化要求程度比较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检测专业知识,还要求七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而在普通的检测机构中,管理人员往往只是单一具备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实现检测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降低了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检测机构管理系统网络集成度较低

当前,很多检测机构已逐渐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检测机构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例如开放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等等。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系统,但是其网络的集成度较低,很多管理系统都是单机版本,网络信息化管理不够集中,对于检测机构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进行统一的、整体的管理[1]。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源与信息资源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由于管理系统的硬件破坏以及瘫痪,导致大量信息、数据的丢失,安全性较差。

二、 加强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的网络信息化

以加强检测机构管理质量与硬件水平为基础,以达成管理网络信息化、运行自动化以及办公无纸化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构建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为主的网络信息化系统,将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检测机构的其他部门相结合,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办公室管理部门,进而达到采集、储存、共享以及统计各种信息的目的。

1.实验室管理系统硬件

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硬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以及管理终端等。

1)数据服务器,主要作用为: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与数据进行处理、储存、维护等。

2)管理服务器,主要作用为:对管理端与门禁管理服务器等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且依据前台的要求进行数据的存储。

3)管理终端,利用管理终端,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对远程与管理的监控,例如安全监控、信息管理、课程设定等等。

2.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

运用C/S与B/S有机结合,设计实验室管理软件,并且进行二次开发,检测业务流程示意如下图1。

图1 检测业务流程示意图

(1)设置用户权限,构建用户基本信息

第一,权限的设置,实验室质量管理应该采取多级管理的体制,具体包含一般、高级以及超级等等,不同的级别,设置并细化权限。第二,构建用户基本信息,在该系统内包含检测机构用户的基本资料和仪器设施的基本信息。权限设置图如下图2。

图2 权限设置图

(2)建立资产管理系统

利用管理系统,检测机构资产管理部分可以构建一个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档案,其中包含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台数、实验室的名称、所属学科与学院、实验室的种类,可以容纳的人数、实验室的管理人等等。之后在构建有关设备的档案。最终,检查并调整所设定的分级权限。假使实验室器材与设备需要移动、维护以及报废等,必须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由管理人员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之后才能进行移动、维护与报废。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较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流程,达到对实验器材与设备的全方位管理。

(3)功能模块

质检机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业务管理;

2)样品管理;

3)设备管理;

4)人员管理;

5)标准资料管理;

6)检验报告管理;

7)检验报告制作、审核、批准;

8)系统信息查询;

9)会计出纳管理;

10)系统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

在对以上功能模块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相关要素的管理和技术要求,通过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来体现本所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要求,使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同步进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

(4)业务操作控制

系统的业务操作控制[操作员管理]功能中分“功能权限”和“权限控制”两部份,“功能权限”可以设置某一操作员是否具备某一功能的操作权限,“权限控制”的设计,是将所有检验记录按检验科室分类,针对“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五大功能进行授权控制,“权限控制”的设置是否起作用,还通过系统参数中的相应开关设置。“权限控制”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操作按部门来控制对检验记录的操作,如:可以设置某操作员只能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某一部门的检验记录,而不能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其它部门的检验记录。也可以通过任务分配来指定(控制)检验记录的评价人、审核人。

三、 结束语

当前,在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与系统,已经成为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必然态势。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是达成其总体科学合理规划、信息共享、管理公开的发展目标的最佳平台。将网络信息化管理运用到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中,可以提升实验室资源的使用率,加强人才与财务的管理力度,缓和各种矛盾,且将理论、实践以及网络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多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郑春龙.检测机构实验室信息统计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09) .

实验室质量管理第8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前言

管理好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好实验室作用的基本前提。而目前实验室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还落后于科技的发展,限制了实验室作用的发挥。实验室认可的目的是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实验室的责任,平衡实验室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提高社会对认可实验室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最终达到法律、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承认,实现检测数据的国际双边和多边的互认。

二、创建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提出了对实验室管理和检测能力的通用要求,是所有认可组织、机构对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利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因此,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方式和程度必须结合实验室的类型、范围,规模,检测的难易程度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找个模式照搬。质量管理体系在线质量监控过程中,可能在很多环节或要素上存在问题,需要根据体系文件的要求在运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体系的运行符合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并真正起到在线质量监控的作用。

三、保障实验室设施环境

具备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保证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任何检测都要通过设备来实现,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的全部设备。设备应有标识、记录、日常维护和控制,有操作指导书,要有校准和检定。溯源的目的就是强调全国和世界范围内量值的统一,都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即SI单位的复现值,它是全球一体化和互认的基础。量值溯源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需要适应三方面的要求:1、标准/规程的要求;2、特殊精密仪器设备的需要;3、人员本身能力的需要。实验室应确保环境条件不会对检测结果质量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在实验室的固定场所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时应特别注意,因为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工作的条件可能与实验室内不一样,因此,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条件应文件化。在有关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或对结果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

四、提高检定/检测人员素质

在影响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员是最重要因素,为此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加以策划和设计,应根据当前和预期要开展的检测、抽样任务以及管理体系的要求来识别和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实验室应确保所有人员的能力,包括操作特定设备的人员,进行检测的人员、评价结果的人员以及签发报告的人员的能力。使用正在培训期内的人员时应安排有资格的人员进行适当的监督,对特定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要进行确认,包括教育,培训、经验或实际技能的确认,须经考核合格。某些技术领域可能要求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实验室有责任满足这些要求。

实验室应制定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该目标是实验室总目标的组成部分,应予以量化,应根据认可准则及体系文件的要求对培训进行策划,识别人员培训的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应与当前的预期任务相适应,并按照计划实施。培训实施后,应评价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因为经过培训并不一定就能证明其具备能力,是否真正具备能力应经过评价考核,才能确定培训的有效性,如果培训计划未能按期实施应说明原因或调整计划。

五、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的方法

影响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样品、方法、溯源性、与结果有关的材料等,一般来说,将上述影响因素控制好了,即可保证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然而,任何因素的控制都会存在偏差,而这些偏差就有可能造成检定/检测结果的失准,因此需要定期对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检定/检测结果的监控实质上就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对检定/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进行实验验证,找出造成结果失准的因素,或者由结果发现发展的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结果失准的再一次发生或预防结果失准的发生。

检定/检测结果的监控是一种定期实施的技术活动,应该对每一项检定/检测项目进行监控。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有,第一:采用统计技术开展内部质量控制;第二: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第三: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相当于盲样检测;第四: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相同样品的检定/检测结果进行监控;第五: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检定/检测,来监控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六:由不同的检定/检测人员,采用同一台测量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检定/检测;第七:对性能较为稳定的样品,在首次检定/检测后,使用同一台设备进行重新检定/检测;第八:对同一物品不同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间接地用一个参数的量值来核查另一个参数量值的准确程度。

检定/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的频次应结合实验室往年结果的准确程度,结合结果的变化趋势,同时考虑监控成本和实验室自身风险与给顾客带来风险的平衡,下述情况下应增加监控的频次:

(1)当实验室统计的证书/报告结果持续单方向变化时;

(2)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条件变化较大时;

(3)测量设备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时;

(4)测量设备发生变化,如修理、更新时;

(5)检定/检测人员新上岗或转岗时;

(6)检定/检测的规程、规范、标准发生变化时,如修订、改版时;

(7)样品特性不很稳定时。

当监控结果表明,实验室结果已不满意或已接近不满意时,实验室应停止相应的检定/检测工作,对造成不满意或接近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确保实验室提供给顾客的数据是准确、可靠的。当监控结果表明实验室检定/检测结果已不满意时,实验室还应对以往的检定/检测结果对顾客所造成的影响或伤害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应对以往的结果进行追溯,并告知相关顾客,停止使用实验室的检定/检测结果,采取有关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顾客的损失。

七、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工作十分繁重和复杂,管理是系统工程,规范管理好实验室,可以为政府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有力技术保障,为质量纠纷提供准确技术依据,为商业贸易双方提供公证的检验结果,为生产和工程项目出具科学、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为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胆的创新,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实验室管理》和彦苓,人民卫生出版社

[2].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1):124-125.

[3]《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创新》陈实,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