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8 15:48:38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激励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27-01

小学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够成熟,自制力也比较差,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以往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班级管理。激励制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管理制度,可以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1.激励制度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的年龄小,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以鼓励式、激励式的方式进行教育与管理,要比批评式、责怪式的教育与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改进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共同相處的基础,考虑到小学生普遍都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将激励制度合理地应用于班级管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励制度已经被大量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可以应用于辅助班级管理的制度,它的应用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帮助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激励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竞争式的激励。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和同学"争"。比如,争谁来的早,争谁写的好,争谁跑得快,等等,这就为竞争式的激励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起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帮助进行管理。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和个体进行奖励,激励其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更加努力。在进行劳动实践的时候,有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出其中三名表现最后的学生,奖励其一些学习用具,如小刀、钢笔、作业本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竞争式的激励中,教师应当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防止学生产生为了获得奖励而竞争的情况。有序的竞争激励,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2榜样式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给人强大的精神鼓舞。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榜样的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产生一种"既然老师都这样作了,我也要这样做"的感受。同时,学校应当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邀请业内一些优秀的专家学生起来学校讲学或者开交流会,让学生与前来讲学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积极向榜样学习和靠拢。班级中也有榜样,教师也应当加强发现和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3情感式的激励。人是有情感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基于基本情感的认识[2]。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太熟悉,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比较常见。在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只是从其表现的一些语言和行为进行判断,语言亲和、行为友善就是好,语言恶劣,行为诡异就是坏,这其中注入了很多个人情感。因此,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更多地从情感层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尽量放低姿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和蔼的态度去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发生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将会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学生意识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身后既有家长也有教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深深爱意。

2.4评价式的激励。评价式的激励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往,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最终表现来进行评价,学生的最终表现好,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最终表现差,不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对学生进行批评。评价式的激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看到学生表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学生的最终结果,又要看到学生的表现过程,针对以素质为核心,思想、知识、道德为参考进行评价激励。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制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在对激励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合理地应用激励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金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06):231-232.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2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实践

培养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增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可在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因此应当适当转变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实践的重要前提和目标

目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承担对象主要是班级班主任,不仅仅班主任的工作量和负担较大,也不利于实现班级整体的自主管理,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日常不仅仅需要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有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予以关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无法全面有效的保证班级的管理工作,而为加强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首先需要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为成功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班级的过程当中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重要成果。可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和协调者,进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自主性,逐渐的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且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农村较多家长外出打工,随之而来带来了较多留守儿童问题,而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的关爱下再加上与长辈存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而言心理具有逆反心态,也因此增加了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困难。为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应当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管理认知意识,让学生明白班级自主管理的最终是为了改善小学生性格中的劣势,增强个体发展的优势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从而为日后的成长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在学生日益增强的管理观念下可最终由自身的管理发展为班级的自主管理,可以对班级的事务处理和学生关系的调节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创建出民主、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提升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一)共同制定班级制度,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中由于学生缺乏班规、制度的清楚认知导致自主管理能力实践程度不高,而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学生的实践确立章程从而便于学生的实际执行。在班级规章制度中,可以让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同时体现民主管理的理念。首先组织学生对自主管理和班级管理参与认知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其次在结合班级实际的情况之下展开共同讨论,制定关于班级学习、纪律和行为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并不断讨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操作和执行。此外在制定班级制度实施后需要在实际的不断执行过程中予以完善,让学生成为制度的监督者和修改者,作为不断约束和监督自身行为的标尺从而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二)健全班级管理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实践参与

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健全班级管理的评级机制实施轮流管理,可不断的激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的自主管理工作中,持续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评价机制中首先要求使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点,可通过有效的鼓励语言提升学生的管理热情,实现对学生长久的激励。例如通过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成长档案”等对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带来了全面的认知,小学生在日常点滴中的举动都成为档案的在册内容,很大的鼓舞每个学生做好班级管理事项,发挥自主管理的实践优势为班级增添活力和动力。其次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的评级激励制度,实现班级管理的锻炼和教育功能,可制定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直观的等级和数字考核下提升学生的有效健康竞争,不断让学生发展和进步。

(三)班主任予以引导,纠正班级自主管理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权,应当随时关注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锻炼进而成为班级自主管理的优秀帮手。对于学生能做好的事情班主任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给予鼓励,对于学生有疑惑和困难的事情应当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此外若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切记严苛指责应当用耐心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自主管理模式,在日后的生活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自主管理经验成为人生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三、结语

农村小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评价机制和班主任予以指导纠正三个方面不断实践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志德.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2(4):21-23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3篇

一、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使用制度特征

1.提升班级管理管理效率

由于现实国情的影响,大多数小学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单纯依靠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传统管理模式效果不会非常明显。在此,必须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小学自助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建立在学生自主管理基础上,班干部选拔和班级事务管理建立在全体学生自主管理的层面上。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相互管理、相互监督,最终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发展

学生在自主参与班级办理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集体活动经验,掌握良好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向社会化的发展转变。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张扬个性,以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制度能够实现学生自主选拔、自主评价班级管理人员,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即离开教师管理和监督,班级事务也能够独立开展,确保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自主管理式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基本原则

1.参与普遍性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应该面对所有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能够全面成长。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主管理过程中。坚持学生参与普遍性,就必须相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体验。

2.角色自主性

必须承认,由于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必然存在差异性。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就必须意识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最合适的职位,发挥其重要价值。

3.目标自定性

班级干部管理过程必须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制订目标的权利,让学生自主设置期望目标,实现最佳效果。允许学生自主设置目标,则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分析班级具体情况,制订班级工作目标。当然,学生最初制订工作目标并不一定是最佳的目标。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修订目标、完善目标,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评判。

三、小学自主管理式班干部选拔使用制度保障机制

1.教育者角色职责转换方面

首先,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在传统班级办理模式下,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自主管理式则首先要求班主任从“权威”角色装向“平等合作伙伴”。班主任自己要转变教育理念,相信小学生能力,做小学生朋友。

其次,课任教师则积极参与。与班主任一样,小学生同样需要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尊重小学生意愿,为小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以帮助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最后,其他管理者方面。不论是校长、书记,抑或是其他学校管理人员,身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利用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学术力量影响学生,心理力量吸引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2.重视小学生自主性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此为据制订相关对策。

其次,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班级管理制度应该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调动班级管理积极因素,优化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生生协作意识。

第三,让学生自主创造。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情感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确保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重视班级管理评价标准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4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成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极颓废的班级文化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小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应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充分考虑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要把那些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反映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学生兴趣爱好的文化元素作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而增强班级管理文化与学生的亲和力,进而加强他们的普遍认同感。

2.自律性原则

小学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全部由班主任来进行管理,就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也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构建班级文化,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班主任主要是引导学生当好他们自己的主角,使他们具有自制能力和自律意识,将对学生的要求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3.目标性原则

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各股文化力量都或多或少的对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产生影响。班级管理文化的建立,就是为小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借助这一有利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承担的重任。

4.差异性原则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千差万别,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也是不尽相同,各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各有千秋,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征。小学班级管理文化的建设就要体现组成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具有个性化特点,才能符合文化的差异性,也才能因人施教,进而因材施教。

二、小学班级管理文化构建的实施策略

1.角色转换DD转变班主任的主体角色,引导学生的自主化管理

师生角色转换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一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需要由保姆式转向引导式,无须再扮演“大管家”的职业角色,而是要做好“引路人”的教育职责。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认知、自主管理,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班级特色活动开展、班级学习氛围营造等途径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成为文化关系中的人。更重要的是,必须打破班级管理权力的层级建筑,文化管理模式就是要避免管理权过于集中,通过强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生成力。

2.情境建构DD营造班级和谐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班级文化营造是有效推进中小学班级文化管理的主要保障。一是要重视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创设对班级管理的隐性影响,尤其是教室主题墙的风格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差化设计和选择。小学班级重在认知和兴趣的激发,中学班级重在理解与创新的培养,使学生在体验文化意义过程中去理解人之主体性的丰富蕴涵。二是要加强班级的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不应以过度宣扬班级管理制度呈现的各种纪律来规约学生的各种行为,而是要借助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来激发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性和增进他们之间的广泛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生态,使“关系规约”代替“制度规训”。

3.制度规范DD有效构建班级文化准则,促进学生的文明习惯培养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5篇

许多教师在班级干部的确定方式上习惯于运用指定模式,将教师认为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任命为班级干部。这样的方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可能这些学生难以完全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选择班级干部,不失为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有力举措,教师可以尝试将班级干部的产生决定权交给学生。我在管理工作中将班级干部的选择权交给全体学生,从班长到班委,各个岗位都采用普选的方式。首先在班级公布各个岗位的要求,动员学生报名参与竞选,接下来在全体学生会议安排竞争者施政演讲,介绍自己的优点、长处以及如何开展工作,让大家一起评价岗位竞争者的优劣。在每一个岗位的竞争演讲介绍后,由全体学生一次性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班委会。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公认,威信高、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选出来,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干部和岗位之间更加切合。普选产生的班委会班子还要向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履职承诺,普选模式不仅能够选出最为优秀的管理班子,而且也增强了班干部的履职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自主制定班级制度,变“水土不服”为“立足实际”

许多班主任教师习惯于照搬其他班级的管理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其他班级的制度有着较强的针对性,运用到自己的班级之后,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因管理对象、工作重点的差异而影响实际执行效果。我要求学生自主制定班级制度,首先由班委会集体研究,对照学校规章制度,借鉴其他班级制度的精华,拟定出本班规章制度初稿,班委会讨论通过后提交全班进行审议。每一个学生都要针对管理制度的初稿认真研究,发表意见、表达观点,在此基础上,班委会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然后提交全班学生大会进行表决,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通过,则自动生成为班级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每一项班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都经过了全体学生的讨论研究,可以最大化地兼顾班级工作的实际以及学生的情况,使班级管理制度更加贴近工作的实际,也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制定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制度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时也发挥集体的智慧,完善了班级制度,使其更具针对性、全面性。

三、自主开展管理考核,变“单向管理”为“双向监督”

我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了量化考核的方式,从早晨进校到晚上出校门,从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到家庭生活,从学习任务的完成到纪律规章的执行,都指导学生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及量化考核细则。在执行过程中,我采取班级干部为主,学生代表监督相辅相成的双向监督模式。每天,各个岗位的班级干部对班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涵盖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到纪律制度的执行情况,乃至卫生打扫的整洁程度。在班级干部开展检查监督的过程中,每天按学号轮流由其他学生作为代表共同参与检查,检查之后需要班级干部和当天学生代表共同签字方可生效,提交班委会存档考核。这样的管理模式最大优势在于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使大家深切感受到“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监督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避免因操作中的不公正现象影响班级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自主组织各项活动,变“干部忙碌”为“全员参与”

我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放权,该放到班委会一级的放到班委会,该放到全体学生的就放到全体学生。许多教师在班级开展各类庆祝活动的时候,都是教师忙得团团转,班级干部忙得团团转,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我改变了这一状况,将策划、组织与实施的职能分配到全体学生,首先由班委会征求全班意见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主题、对象、形式、预算经费、器具安排等等。在班主任教师批准方案之后,由班长牵头,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每人领衔承担一部分的任务,然后由班委会成员分别招募相关学生成立工作组开展工作。以班级晚会为例,在班长的指挥下,班委会成员分别成立了节目导演组、后勤保障组、对外宣传组、灯光设备组等不同的工作班子,经过紧张有序的排练与准备后进行合成彩排,每一位学生都发挥了力量、贡献了智慧,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6篇

关键词:民主治班;自主管理;小学德育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争做班级中的一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班级中的制度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制定的,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学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长期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渐渐产生自己是为老师、家长而学习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改变这一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制度制定会议,让学生通过探讨共同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

比如,某次学校组织春游,为了确保春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一次春游制度管理策划会议,先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自由探讨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确保整个春游活动既有趣又安全,经过探讨,每个小组给出了以下制度:“1.每个小组至少带一部手机;2.任何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不能单独行动;3.活动期间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为小组出彩者受到奖励,反之受到惩罚。”大家制定出来的规矩,教师有权进行修改,但不宜改变过大,这样学生在参与春游活动时,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会更加自觉地遵守,从而保证整个活动顺利地开展。

二、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

班长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更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然而长期以来班长都是固定的,一位班长一旦被确定下来,在不出错的前提下一般都会长期干下去,时间久了班长的思想意识就会有所放松,傲慢、焦躁的心理就会充斥班长内心;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不能当班长,渐渐地也就打消了当班长的想法,降低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班长轮换制,让班级中的每学生都能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在担任班长的同时体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强的集体意识。

比如,班级中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班级管理意识,当轮到他当班长的时候,头几天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管理班级,于是教师给他灌输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让他向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乙同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甲终于适应了班级管理。过了1个月后,轮到乙同学进行班级管理了,这位同学是一位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但平时贪玩,不喜欢学习,因此尽管班级管理较好,但无法服众,为此教师又让他与甲同学坐在一起,让甲同学给乙同学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学生乙的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对他也更加信服,这就是班长轮换制的优势。

三、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天玩,他们喜欢通过一些游戏来充实自己的小学生活,因此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然而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一直都是由教师策划的,学生只能当作参与者,这可能无法满足班级每个学生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策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制定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一次“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中,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组,让学生自由探讨如何根据活动主题策划活动,于是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内容的探讨,最终确定以下四套方案:“1.开展爱护花草的游戏;2.制作各种素材,在校园中进行张贴和宣传;3.带上袖标巡视校园,发现问题及时制止;4.开展修护花草的活动。”制定出4套方案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活动的探讨,由各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随后由班级同学投票选择活动方案,要求自己的小组成员不能选自己的方案,经过投票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于是方案2的小组成员成为整个策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全体同学都应听从这个小组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最终该小组制定细致方案:“1组制定整体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到整个班级活动实施之中;2组负责收集素材,设计制作相关宣传画册;3组和4组同学负责在校园中宣传,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爱护花草的重要性。”

总之,在进行小学班主任日常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明白树立班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为此班级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班级添砖加瓦。为此教师应该开展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开展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开展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7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24-01

班级是小学体系中的重要形式,班主任是管理班级的主体,对班集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如何更好地管理班集也成了小学教育中十分关注的话题。

1.对当今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提教育改革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重视。在现如今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班级管理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小学管理班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笔者根据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在相关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1.1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落后。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般都是选取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管理理论知识。再加上现如今小学班主任趋于年轻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班主任既缺乏专业管理有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现象,造成班级管理制度较为混乱的局面。

1.2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素质有待完善。小学班主任的选取一定要经过考核才能决定,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选取过程中,并没有一套系统的考核标准,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培训。这就导致了小学班主任管理专业水平参差不平,严重影响了小学班集管理质量。

1.3班主任工作量大,难以维持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平衡。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科目教师也是班级管理者。这就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导致班主任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教学与管理难以平衡。很多教师虽然从事了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但管理水平依然停滞不前。

2.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1班主任要注重情感的投入。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深入贯彻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情感方面的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在贯彻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情绪放在第一位。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建议,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应该彻底剔除像迟到罚款、犯错误抄课文等落后的班级规定,虽然罚款是教师严格管理班级的体现,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是像罚款和抄作业这种形式的惩罚,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小学班级管理,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2倡导鼓励教育,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主动与学生沟通,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基础。此外,在处理具体的班级事务的时候,要坚持鼓励教育的原则,避免对学生苛责批评。学生在违反了班级纪律时,教师不应该质问、惩罚,而是选择一个比较隐私的场所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交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和自控力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班主任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激励学生主动改善自身的错误,规范自身的行为,一起守护班级制度。

2.3建立团结和谐的班集体。班级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家庭。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稍有不慎就会将班级管理成一盘散沙,将很难开展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构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比如,可以定期举办班级团结会,抽出一个课时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管理目标,展开讨论,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或开展游戏活动,如拔河比赛、创建黑板报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集体的重要性,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中,共同建立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同时,在这样一种和谐、团结的环境下,学生对学习会更加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应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在增强情感投入的同时,还有加强与其他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讨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22-23. 

[2]仝建强.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5(5):83.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第8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班级管理

1.前言

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而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下的小学生管理模式契合主动培育型教育模式,不仅可提高学生主动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发掘学生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班级管理充满着无限的智慧和特殊技巧,班主任在生本教育观念下对小学班级进行管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生本文化,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2.生本教育的概况分析

2.1生本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生本教育是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出发,来构建教育教学计划,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活动。生本教育特征为:小学生为主体地位,建立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全面依靠学生,发掘其潜力来实现班级管理;高度尊重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2.2生本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只偏重其学科成绩、升学比例等,忽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生本教育模式则以小学生为主开展自主学习,强调其主动创造性,尊重个性发展,对小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将评价转变为推进学生进步的力量,使小学生更积极更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3.1融入生本教育理念,加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不管何种教育和管理,要激发学生的自觉行为,需要制度及要求能内化成学生的需求。生本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是种将自主意识和能力转变为自己主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此来实现理性自我成长的历程。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班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其策略如下:

3.1.1师生共同参与,增强小学生主人翁意识

生本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理念的建立主要依据民主、科学作为基础,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采用师生共同商讨的方法实现,让学生在制度的建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增强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确保制度的可行性。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小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且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班级责任感,益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

3.1.2建立班干部队伍,增强小学班级管理力度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的产生可通过制定民主性的方法,全体同学民主选举,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行使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也能提升学生在班级中的责任感。除此之外,班干部的产生也可实行值日班干部轮换责任制,并拟定值日班干部在任职时要对必要的班级管理和负责内容进行记录,以此来评估优秀班级管理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责任感,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班干部队伍的建立,使更多同学能够得到磨练的机会[2]。

3.1.3班级管理实现人人参与,调动小学生积极性

班级管理不仅仅只是班主任和班委的事情,也是每个班级成员的事情。老师在管理班级中不应事事躬行,而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小学生的管理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建立专项管理承包责任制,例如图书管理员、电化器具管理员、班费管理员等,并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让班级管理内化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实现制度表达学生心声的宗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学生在教育中受制约,在制约中受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鼓舞大家的热情,达到学生自我调节、管控、教育的目的。

3.2个性化评价推动小学生进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往班主任评价大多以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小学生人格和行为的健全,不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在生本教育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应将学生的整个学习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及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欣赏每个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个性的评价不仅能够成为鼓励学生进步的利器,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3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三观,建立班级生本文化

[3]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优秀班级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构建班级生本文化。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班主任积极弘扬崇高向上的思想风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准确把握班级文化的命脉,确立班级主导文化,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小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豪感和归属感。优越的生本文化可以使每位学生乐于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其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让班级生本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

4.结束语

总之,生本教育不仅顺应了时代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也适应当代小学生的成长要求,是尊重个性、以人为本、充满关爱和宽容的管理模式。发挥生本教育的作用,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使小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意识和才学都得到长久的发展,这是当代人本教育伦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是实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主任要结合实际运用生本教育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顺应当代学生的成长趋势,促进小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琳.浅谈生本教育模式下的班级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06(08).

[2]朱春英,史小红.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小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