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7 11:10:43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1篇

《*市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动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艾滋病因其流行迅速、高病死率和对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性被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由联合国专设机构协调控制的疾病。*国政府亦将艾滋病列入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疾病,由国务院直接领导重点加以控制。*市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随着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迅速传播,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世界各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及防治经验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全社会抵御艾滋病的能力,减轻艾滋病给人民健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在总结国内外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基本情况

*市自1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年艾滋病病毒感染报告病例分别为4、1、5、4、12、17、36例,截至目前累计报告79例,20*年较2001年增长111.8%,大多数为青壮年。根据国际通用的组分法和德尔菲法测算,*市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近2000人。以此为基础,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时间法推算,到2010年*市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超过1.5万人。性病作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促进和协同因素之一,自1982年报告首例淋病以来,截至2001年底,全市累计报告性病21753例,且发病率上升迅速,由1982年的0.01/10万到2001年的101.44/10万。由于多数性病患者就诊于私人和非法诊所,性病疫情漏报严重,根据漏报调查估算,实际患病人数是报告的5-10倍。*市艾滋病、性病的流行以

、吸毒人群、流动人口、妇女及性活跃的青少年为主,年龄构成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79.*%。随着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必将带来人口流动的全球化,*市将面临着艾滋病、性病加速流行的严峻局面。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成立了*市艾滋病防治协调领导组。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与社会团体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的防治队伍,积极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初步摸清了艾滋病、性病在*市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探索出了一些适宜的防治对策、措施和策略,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国际国内合作等工作。

但是,*市目前阻止艾滋病、性病流行的能力仍然不足: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对艾滋病在*市广泛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认识不够;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公众对艾滋病、性病的预防知识

普遍缺乏;政府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艾滋病、性病的干预活动、疫情监测及预防医源性感染等工作的开展和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的发挥;专业人才匮乏,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尚不能提供规范的艾

滋病、性病诊疗服务。*市面临的形势是:周边一些地区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流行形势日趋严重;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吸毒等活动在短期内难以禁绝,艾滋病、性病继续加速流行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预防与控制工作亟待加强。

二、总体目标

建立由市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与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立高效快捷的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艾滋病性病在*市的流行动态;建立一套切合*市实际、行之有效的艾滋病性病干预系统;到2010

年,努力把*市HIV/AIDS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控制在国家规划的目标以下,成为全国艾滋病流行低水平的地区,为*市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指标

(一)政策领域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由市政府领导、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协调领导组”的职能。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20*年底成立*市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咨询组,统一协调*市的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2、20*年底完成《*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的起草和立法工作,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在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责任以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干预领域

1、普及全民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增强全体民众控制艾滋病的意识与预防措施知识。20*年市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

2、20*年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90%。

3、20*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普及教育率达到100%;中学要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健康教育课程,城市中学开课率要达到100%,农村中学开课率要达到60%。

4、从20*年底开始,市属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要每周定期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科普知识,开展公益性广告宣传。

5、20*年全市所有戒毒所、收容所和80%的监狱、劳教等收容场所要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教育,教育覆盖率达到90%。

6、20*年底,全方位开展营业性娱乐场所、服务场所、人群密集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

7、20*年,在全市二星级以上的宾馆、桑拿、大型商场、歌城、休闲、足疗按摩和美容美发等场所全面推行安全套社会营销。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与清洁针具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到20*年底,高危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要达到50%。

8、20*年将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网络管理。

(三)监测领域

1、对全市歌厅、桑拿、美容美发、足疗按摩、休闲等高危场所的女服务生及其它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季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2、20*年,*市指定一所医院作为收治艾滋病患者的专业医院。到20*年,建成一所能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有效的隔离、规范化的诊断治疗与护理,能全面开展艾滋病病毒载量测定,免疫细胞分类计数等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国内领先的专业性监测诊疗机构。

3、到20*年底,在全市建立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开展各类目标人群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动态。

4、20*年底,完成全体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短期培训。2010年底,85%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能为性病病人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等医疗

保健服务;75%的乡镇卫生院、50%的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能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5、20*年底,全市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疾病控制机构通过艾滋病诊断初筛实验室的评审验收,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工作。

(四)其它领域

1、血液供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完善血液供应体系,保证各医疗单位用到安全合格的全血和成份血。坚决杜绝医疗单位自行采供全血或成份血。亲友献血必须到市血液中心进行采集并进行正规的检测。

2、医疗机构:依法对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消毒、一次性无菌诊疗器具(输液器、注射器、阴道窥器等)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实行严格监管,坚决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行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杜绝因医源性感染造成艾滋病传播;对违法违规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3、服务行业:禁止理发店、美容院等服务行业从事有可能刺破皮肤的高危作业。

四、行动策略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管理机制

艾滋病预防控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在*市大范围流行的潜在危险正在变成现实,市政府肩负着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领导和组织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将有关职责具体化,责任到人。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调领导组要充分发挥其协调职能,尽快研究制定领导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市艾滋病、性病流行和防治情况汇报,研究相关政策,解决本纲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协调和指导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卫生、计划、财政部门对艾滋病、性病防治负有政策和业务指导的主要职责,要负责将本纲要的实施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实施本纲要提供协调、保障等支持。要动员和支持社会团体等组织、城乡社区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积极参与,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驻并单位要从大局出发,认真组织落实本纲要工作目标。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

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调领导组成员单位必须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本系统的教育及职业培训计划中,结合行业特点定期组织宣传和全员学习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课时要求。根据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对大、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组织师资培训,督促各学校完成国家与*市规定的艾滋病、性病教育任务。

计划生育部门应将艾滋病、性病预防和生殖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自*保护意识和自*保健能力。

*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应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纳入工作计划,以等九部委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免费刊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科普知识和公益广告。

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为大众传媒、社会各界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编制有关的宣传培训资料。

宾馆、发廊、桑拿等服务行业及歌舞厅、影剧院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和机场、车站、医院候诊室等流动人口集中场所,要负责开展经常性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三)实行综合治理,增强对高危人群的干预能力

艾滋病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愈,也无有效疫苗预防。但针对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社会行为因素,采用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手段减少危险行为等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探索接触各种高危人群的

方法和进行行为干预的有效做法,开展深层次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使高危人群能方便地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在坚决打击、、贩毒、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政府和卫生、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实事求是地理解防治工作中治本的长期性和防病任务的紧迫性,支持和落实在高危人群中宣传共用针管注射可能引起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在高危场所积极推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公安、司法部门要在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监狱等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依法对

上述场所人员进行性病检查治疗;要与民政部门和社区协调配合,对期满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及其家属进行法制、防病知识教育,协助解决其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要逐步将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网络。

(四)开展综合监测,建立高效准确的监测系统

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全民无偿献血,进一步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的治理整顿,加大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的力度,切实落实对供血者、供血浆者和血液、血液制品的检测及监测措施,确保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加速艾滋病抗体检测实验室建设,建立高效、准确的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依法对各类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加强质量控制,完善血清学监测系统,开展行为、社会因素和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危险因素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逐步加大高危人群和暂住人口的健康体检力度。

(五)依法强化监督,提高艾滋病、性病控制水平

卫生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性病诊疗市场,取缔非法行医,严格查处虚假广告。对具有性病诊疗能力的国有公立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的性病诊疗业务,要依法进行房屋、设备、人员的资质认证,合格后方可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实行规范化管理,改善性病患者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在规范所有医疗单位诊断、治疗等医疗服务行为的基础上,先指定一所医院收治艾滋病病人,开展匿名检测和咨询服务。同时加快艾滋病专科医院建设。对拒绝收治病人、延误诊治、造成院内感染和社会影响的行为,要依法处罚。

卫生部门应制定出各类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首先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阶段实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艾滋病、性病基本专业知识全员培训,实行严格考核,并将此作为继续教育考评、医疗机构评审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专业培训除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医德教育和咨询技巧等内容。

(六)禁止歧视艾滋病病人,创造良好的社会关怀氛围

凡有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工作生活的单位与社区,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规定进行管理。全社会和家庭都应关怀照顾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善社区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服务,减轻他们及家庭成员在生活、就业、就学等方面受到的歧视和压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关怀氛围。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

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不单纯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看待这一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领导机构建设,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本纲要和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要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要逐步组建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顾问委员会,为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咨询和建议。

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调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对本纲要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从20*年起,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对本纲要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并召开一次遏制与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工作会议,通报情况,总结交流经验。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纲要规定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要根据本纲要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纲要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快研究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的处理原则与政策,尽快制定与艾滋病、性病防治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研究制定高危场所和高危行为人群干预、监测、体检及安全套社会营销等政策和措施和艾滋病、性病病人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政策,抓紧制定相关的保险制度,妥善解决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风险,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管理及强制性艾滋病病毒检测范围等政策。

公安、文化、司法、民政、劳动保障、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制定涉及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政策时,应协调卫生等行政部门,吸收合理意见。

(三)经费保证

艾滋病、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社会公益事业。为搞好这项工作,

以政府投入为主,按每人每年不低于一角钱的标准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由市财政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拔付有关机构,用于艾滋病、性病的政策开发和监测、防治、科研及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及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关怀和帮助等工作。今后,市财政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按财政支出的增幅速度,同比逐年追加防治经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国际捐款和社会赞助资金,努力从整体上增强*市艾滋病、性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控制和防止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和流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增加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

六、考核评价

为保证本纲要的顺利实施,了解*市爱滋病控制效果,实施目标考核制度。

(一)考核制度与组织

1、由政府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咨询组及有关人员组成考评组,依据考核方案,定期进行考评考核。

2、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定期组织人员对本部门爱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评,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市政府考评组。

3、考评每年进行一次,此外,对本纲要中的工作指标,市政府将分别在20*年、2010年进行阶段考核。各部门应对承担的爱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考核指标

1、工作任务指标:考核各单位所承担的任务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2、社会环境及个人行为改变指标:如社会丑恶现象(吸毒、、),个人危险行为(不洁针具与无保护、爱滋病知识知晓率等)及其重要因素(医院消毒、血液管理、性病发病率等)的变化状况;

3、效果指标:爱滋病病毒感染数、感染率的变化状况;

4、综合评价:控制措施与效果评价,投入与效果评价,发展趋势评估。

(三)考核办法

1、根据每年考评的结果进行奖惩,促进爱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根据每年考评的结果,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年度工作重点。

七、职责分工

各部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如下:

(一)市计委

负责将本纲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市级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与计划。

(二)市科技局

负责将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科研项目列入省、市相关科技计划,优先发展;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普宣传和信息技术服务。协助市卫生局、市计委、市财政局等有关委局落实全市艾滋病、性病防治计划。

(三)市财政局

负责安排应由市财政承担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经费,保证卫生Ⅸ项目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会同有关部门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效益评估。协同市计委、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全市艾滋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四)市卫生局

1.会同市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本纲要实施方案,协调和指导实施。

2.负责《*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的起草和意见征求。

3.组织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与管理,制定有关技术标准,组织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技术指导。

4.负责艾滋病、性病专业机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5.承担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活动的协调联络任务,提供防治信息和技术服

务。

(五)市公安局

1.坚决打击、吸毒等行为。

2.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法规,取缔非法采供血活动。

3.支持和落实卫生部门在文化娱乐等高危场所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推行“安全套”社会营销,开展健康体检。

4.卫生部门协助承担对被收容教育的者及被强制戒毒人员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对上述人员

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与治疗。

5.负责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和健康体检的组织工作。

(六)市文化局

1.对全市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在审验、审批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前,要先审查卫生部门发放的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

2.支持和落实卫生部门在文化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工作,开展健康体检。

(七)市司法局

1.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范,参与有关调研及防治措施的实施。

2.对劳教人员和管教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3.协助卫生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劳教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治疗,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

4.会同市卫生局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有关法规宣传计划,承担有关法规的宣传普及任务。

(八)市教育局

1.负责在市属各类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成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和学生健康教育计划。

2.负责研究、制定有关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学政策。

(九)市民政局

1.负责因艾滋病致贫、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救济。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

2.协助卫生部门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监测。

(十)市劳动保障局

1.负责研究制定解决城镇职工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办法。

2.为有劳动能力且有求职要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

(十一)市计生委

1.指导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机构在育龄人群中开展性安全及生殖健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宣传教育,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2.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推广使用等预防艾滋病、性病措施。

3.研究、推广兼有防治性病、艾滋病作用的新型避孕技术,配合卫生部门

做好艾滋病监测与管理工作。

(十二)市规划局

负责全市有关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活动公益广告牌审批工作。

(十三)市园林局

负责在公园等公共游乐场所入口处设置预防艾滋病、性病公益性广告宣传牌。

(十四)市广电局

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列入电台、电视台日常节目计划,定期在健康栏目中播出,每周不得少于20分钟。

(十五)*日报社集团

开辟健康专栏,每周至少刊载一次,广泛、持久地宣传艾滋病、性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报道有关防治工作情况。

(十六)市宗教局

负责安排、指导对少数民族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编印符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宣传材料。协助处理宣传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殊事宜。

(十七)市工商局

1.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吸毒、贩毒活动,加强对娱乐和服务场所经营活动的管理。

2.配合卫生部门落实有关艾滋病、性病管理规范,支持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公益广告工作。

(十八)市交通局

负责对本系统职工尤其是长卡司机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艾滋病监测与管理工作。

(十九)市总工会

1.依法维护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

2.配合卫生、宣传、政法等部门做好职工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普及教育。

(二十)团市委

1.依法维护青少年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

2.配合卫生、宣传、政法等部门做好青少年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普及教育。

(二十一)市妇联

1.依法维护妇女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

2.配合卫生、宣传、政法等部门,做好妇女防治艾滋病、性病知识普及教育。

(二十二)市红十字会

1.协助政府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

2.动员红十字会员和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积极开展对青少年、妇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

(二十三)民航分局、*铁路分局、长途汽车站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2篇

论文摘要:乌干达曾经是艾滋病肆虐最严重的非洲国家,但乌干达政府自1986年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防治艾滋瘸行动,建立适应乌干达国情的防控艾滋病工作体系。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始于1987年的坎旺卡社区支持活动,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形成了政府干预和指导的法律机制.医疗和物资支持制度、非歧视的社区关爱机制、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等基本制度。通过加强立法,完善对社区支持模式的法律规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区服务的技术指导和对艾滋病孤儿的援助等措施使该项制度不断完善

非洲是艾滋病重灾区,尤其是在乌干达、滓巴布韦、赞比亚、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情况特别严重。为了抵御艾滋病的侵害和其流行对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乌干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建立了防治艾滋病的综合体系。其中,加强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关怀和支持的社区支持体系,是一项提高病人的生存期限.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得力措施。在这一制度下,官方和非官方组织、个人、群体及各种专门机构纷纷参与社会支持活动,从精伸上、物质上给予艾滋病病人充分的人道主义支援和关爱。本文将重点分析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以期对非洲其他国家和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一、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建立

乌干达是非洲最早被卷入艾滋病灾难的国家之一。1982年,在乌干达南部的维多利亚湖区域发现了该国第一批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到了80年代后期,有数以千计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发病而死亡。1987—1988年,乌干达成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为9%。1990年,几乎在乌干达所有的地区均有确诊的艾滋病病例。到1992年,乌干达艾滋病毒感染率达历史最高峰,超过30%上世纪80—90年代,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众多国家中,乌干达艾滋病流行程度最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这一地区大约有600万人属HIV感染者。孕妇的艾滋病病毒测试阳性比例高达30%,在诊所就诊的15—19岁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38%。首都坎帕拉有25%的成年人受感染。从1982年这个国家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有1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目前还有100万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其中多数是青壮年.艾滋病还给这个国家造成200万孤儿,并且HIV感染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的5—1O年中,多数HIV感染者在历经各种慢性病折磨后将陆续死亡。而大量青年病人的死亡将导致乌干达劳动力短缺,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艾滋病给乌干达带来了空前而深重的灾难。

为此,乌干达政府和人民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自1986年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防治艾滋病行动,通过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减缓艾滋病蔓延的计划措施,充分调动各种财政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了乌干达特色的防控艾滋病工作体系。从1993年起,乌干达的艾滋病毒感染率逐步下降。据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UgandaAIDSCommission,简称uAc)资料统计,该国艾滋病毒感染率从1992年的30%持续下降到2006年底的6.0%。

在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的经验中,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努力加强国民教育;二是大力推广家庭关怀与社区支持计划,以改善病人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泛滥。

乌干达的社区支持活动始于1987年,由坎旺卡一名受过“社区服务”专门训练的牧师东尼·达拉发起。随着时间推移,各街区均建立了自己的社区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采取轮流在成员家中聚会的方式,一起做祷告,共同研读圣经,讨论和制定帮助社区居民的计划④。通过社区服务小组成员的聚会,一方面培养小组成员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如家庭访问技能)。到1988年3月,恩桑比亚(Nsambya)医院开始派出流动医疗服务队,到坎旺卡社区治疗晚期艾滋病病人。于是卡班达成员组成新服务小组充当医疗队向导。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医疗队走后继续上门服务,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帮助与支持。每当社区中有新的病人出现,“卡班达”就会主动将病人带至医院或介绍流动医疗队上门,使病人能够获得及时治疗。

到1989年10月,坎旺卡社区已有100多名为HIV/AIDS病人服务的“卡班达”。数月之后,坎旺卡社区有9个“卡班达”小组,每组有15—30个最为活跃的成员。社区服务小组每周聚会一次,成员在一起祷告,一起读圣经,一起讨论自身及邻里的困难,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努力解决社区问题。在社区支持小组中,“卡班达”成员多数由2O一35岁青壮年组成。其成员结构为商人、店主、中学生、一般工人、手推车工人、家庭主妇、办公室文员和旅馆服务人员等等。

“卡班达”小组只有1名组长,由成员推举产生。组长任职期为2年,2年后换届选举。在坎旺卡基督教区,“卡班达”支持服务队的运作思想主要为“非强权”领导制、团队工作精神及成员服务责任制。其活动中心始终围绕艾滋病病人和贫困者的关怀与支持进行。在小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有成员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会以各种方式介入群体活动,小组活动不能由个人包办,任何个人均无权主宰或决定小组事务。

在乌干达政府的支持下,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迅速在全国发展,为有效组织和领导社区支持活动,1997年成立了“民主力量联合会”专门负责艾滋病孤儿的社区关爱和保护。随后,乌干达又建立了“自我关爱农村教育支持协会”,对农村艾滋病社区支持组织进行指导和经费支持⑤。乌干达的坎旺卡社区支持模式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并在全国推广,一方面应归因于服务人员培训班的发展和地方教堂、牧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乌干达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乌干达政府和人民成功地扼制了艾滋病蔓延的速度。目前这个国家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低于其他非洲国家。乌干达成功抗击艾滋病的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被誉为“非洲控制艾滋病的典范”。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向乌干达颁发了“为促进非洲健康作出突出贡献奖”,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00年把“对世界防治艾滋病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勋章”授予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2005年8月12日一18日在多伦多举行的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万名各界代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安德斯·努德斯特伦对乌干达包括社区支持模式在内的艾滋病防治体系进行了充分肯定。

二、社区支持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政府干预和指导的法律机制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乌干达经由性途径感染HIV的人数估计已达总数的90%。因此,乌干达在1986年就开始了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非洲第一个开展全民艾滋病性途径传播预防教育的国家。通过社区支持模式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60%以上成人均已具备相关预防知识。在此基础上,政府一方面颁布新法令,将国民性行为法定年龄提高至14—18岁,而违法者将被判入狱监禁,强奸14岁以下公民将被判处死刑ll;另一方面制定了艾滋病综合防治法案,该法对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法律地位、建立、组织形式、经费来源进行了具体规定。不仅如此,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由国家总统亲任委员长,以便从政治、经济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下设信息部、心理咨询部、教育部、社区服务部、防疫部和经济计划等部门。各部门均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已开展相关计划。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制定多层次战略规划和社区支持活动计划,动员全社会团结一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二)建立医疗和物资支持制度

HIV/AIDS在乌干达流行面极广。据估计,在20—45岁年龄段人口中,2O%一30%的人口呈HIV阳性反应。由于感染HIV/AIDS,多数人已经丧失工作,因而艾滋病病人生活困难,无法交纳房租。一些病人常常被房东逐出房门,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有鉴于此,乌干达的社区支持体系首先作出反应,对HIV/AIDS病人给予支持和关怀。

1.医疗关怀。社区医疗关怀在医院等健康服务部门与艾滋病病人间起着桥梁联系作用。在艾滋病防治支持的社区中,服务成员一旦发现有人患病,就会立即向医院报告。不仅如此,服务成员们还将确定病人是否已被送往医院,或流动医疗服务队是否已上门为其服务。在规定的时间,服务成员会将定点医院流动服务之家的医护人员带至病人家庭,让医护人员为病人作医疗救治;如果医务人员因故未到,他们又会将病人先带至社区中心集中,然后再将他们转运至定点医院。一旦医生诊治完毕,服务成员们还将病人送回家。由于社区服务成员对艾滋病人的医疗服务的有效干预,使乌干达艾滋病病人的诊治数量增加了12倍。与此同时,极大地减轻了医疗部门的压力,有助于艾滋病人医疗质量的提高。

2.人力物力支持。在乌干达的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下,社区中心每月第1个周日都将举行一次小型集会。社区居民会将捐款带到教堂,购买玉米粉、豆类及其他生活用品。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坎旺卡社区在1年时间里,该区二级教会,用居民捐款购买和分发的食品价值约400-600美元,面对坎旺卡这样的贫困社区,400美元是一笔很大的财产④。食品分发工作一般由服务成员担任,最需接受帮助者人选也由服务成员决定。在食品分送过程中,艾滋病病人通常被纳人受助对象,大多数人均可获得分送的食品。除物质捐赠外,服务成员们还会为艾滋病病人清洗蔬菜、淘米、取水、劈柴、清洗衣物和床单、打扫房间、清洗碗碟、帮病人洗澡等等。

在乌干达的贫困城市社区,困扰艾滋病病人的最大问题是收人和住所。在这些社区,服务成员通过小笔艾滋病支持基金、帮助病人租用临时住房;或开展小型计划,如卖鱼、制作画框、做手工活计、木匠活计等等,帮助病人获取小笔收人。一些女性艾滋病病人利用其缝纫手艺用社区成员为其提供的布料制成衣服出售获得一些经济回报。

(三)建立非歧视的社区关爱机制

l消除病人紧张情绪。艾滋病已成为乌干达有史以来最敏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许多艾滋病病人自感遭受他人排斥,社会处境非常艰难。而在建立社区支持的地方,人们不仅不会规避和责难艾滋病病人,反而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社区服务成员常常到病人家中拜访,热情问候和帮助病人,他们还会用手触摸病人,把手放在病人身上为他们祈祷、为了减轻病人的羞耻感觉,他们对艾滋病三缄其口,甚至故意装作不知病人病况。社区服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极大地解除了邻里对艾滋病的紧张情绪。许多从前害怕与病人接触的邻居改变了态度,主动上门为病人提供实际帮助(如洗衣、取水、提供食物等等)。

2.情感支持。对于艾滋病病人而言,在情感上遭到社会排斥是一个沉重打击。在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下,民众对艾滋病病人并不作出道德判断,而是通过社区专家帮助艾滋病病人及其家人消除心理隔膜,恢复双方间的融洽关系。如在坎旺卡,艾滋病病人可以通过医院、艾滋病信息中心、艾滋病支持组织等机构,向资深专家寻求心理咨询,由专家出面协调病人家庭关系。并且,在乌干达的艾滋病支持社区,当社区服务人员访问病人时,他们通常会将友谊、理解、支持带至病人家中,使病人获得极大心理支持。社区服务人员同病人亲切交谈并让病人靠在他们肩上,带着同情认真倾听病人讲述他们的不幸。

3.精神支持。对于艾滋病病人而言,精神支持是其力量源泉,这种精神支持既可以减轻其罪孽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又可以使其摆脱因担心家人前景而导致的精神重负㈤。每当社区成员访问病人之时,他们总要询问病人及其家人是否需要祷告。如果病人及家人愿意,社区成员会带领他们一同祈祷,他们还会同病人一起背诵圣经和唱赞美许有时,一些重病患者不能亲自到教堂做弥撒,病人则会请求他人将圣餐带至家中。

4.疾病预防。在乌干达的坎旺卡社区和坎帕拉城周围的社区,社区服务成员经常利用歌曲、舞台剧等形式教育居民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同时,在星期日教堂弥撒上向居民讲述艾滋病知识,让居民预防HIV/AIDS传染。为了在青年人中推广安全性行为方式,以预防HIv/AIDs经由性途径传播。坎旺卡已有5名受过专门训练的青年领导,负责在邻里中持续开展性观念和性行为改变的教育工作。并且,通过滚动式的培训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人群的性观念和性价值、性行为,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消除艾滋病传播的目的⑨。

(四)建立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机制

在乌干达的坎旺卡地区,基督教对居民的约束力是惊人的。它可以促使教徒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在这类基督教教区中,艾滋病病人支持者均为志愿服务人员,多数人利用自身有限空余时间为社区服务。其中,许多人不仅从事全日制工作,而且还有家人需要照顾。而在坎旺卡这样的贫穷社区,无数穷困者正在为生存而挣扎,需要获得帮助的人太多,而社区支持为其提供的经济和物质援助显然如杯水车薪。除恩桑比亚医院流动医疗服务队给予社区成员少量食品和药品外,他们没有任何外来支援不仅如此,他们甚至缺少相关信息.几乎看不到以健康关怀和社区发展为题的杂志和书籍。然而,坎旺卡基督教区在社区关怀上却取得了极大成就,面对艾滋病的具大挑战,他们开社区关怀之先河,找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恩桑比亚医院实施艾滋病关怀计划的过程中,社区成员们协助医院使计划顺利实施。与此同时,他们又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社区对医疗服务的依赖。在许多病人生命垂危的最后日子里,由于有了社区服务成员的帮助,使他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人格尊严和安静生活。目前,乌干达的宗教社区服务成员们正以更开放的态度和忠诚精神,努力消除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病人的偏见、歧视和恐惧心理,强化和推行安全性行为方式,从而对社区艾滋病的预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社区支持模式的完善

乌干达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从非洲国家之最下降为非洲国家中最低的,被认为是非洲抗击艾滋病的榜样,成为国际社会学习的典范。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l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发言时,向与会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断言:“艾滋病是可以被战胜的。”为了使乌干达的艾滋病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穆塞韦尼在乌干达抗击艾滋病合作伙伴论坛第三次会议开幕词中呼吁要加强抗击艾滋病的国家战略,重点改变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的行为以有效控制和阻断艾滋病的传播。他要求乌干达人民把抗击艾滋病作为一项紧迫和长期的工作来对待。为充分发挥社区支持活动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乌干达正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社区支持模式的基本制度。

(一)加强立法,完善对社区支持模式的法律规范

在防治艾滋病的国家立法方面,乌干达一直走在非洲国家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公共卫生法》、《艾滋病防治法》等法律对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进行了规范,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法J。但该法对防治艾滋病的社区支持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社区支持模式不断发展和推广的背景下,有关社区支持体系中的法律和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如社区支持中财物的管理与分配,国家、地方政府对社区、居民的引导与援助,社区收入和分配的调控与协调等等法律问题。尤为重要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居民的特定权利保护问题,在现有法律体制下都处于真空状态,这迫切呼唤新的立法进行规范。因此,在现有预防艾滋病基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制定规范防治艾滋病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有关法律法规是乌干达政府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发挥宗教团体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毫无疑问,在未来的10—20年中,艾滋病仍将是乌干达必须面对的最大的社会、经济及公共健康问题。并且,在未来的年代里,艾滋病在乌干达周边国家的流行速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乌干达政府各部门要正视艾滋病问题,消除因艾滋病流行带来的多重影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利用来自国际社会的每一种支持资源。依据乌干达的国情,教堂和其他宗教组织均具有动员数以百万计居民充当社区志愿服务者的潜能,这类志愿服务机构不仅可以承担宣传和教育大众预防艾滋病的任务,而且还可以为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实际关怀和支持。

在发挥宗教团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将社区关怀的主体扩展至社会各个层面乃至各种阶层,如妇女组织、青年群体、贸易团体、农友协会、文化团体、体育俱乐部、志愿服务机构、地方支持群体、城市居委会和乡村村民委员会等等。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支持是一项爱心与技术共融的社会工作,不仅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有一颗“关爱患者,服务他人”之心,而且需要相当的技术、技能和技巧,才能使社区工作对艾滋病人的关爱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因此,良好的社区支持必须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

首先是家庭访问技巧的指导。在防治艾滋病支持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病人家庭时,大多会使用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访问技巧,这些需要培训的家庭访问技巧主要包括:(1)上门服务时最好2—3人一组,以便小组成员可以分别开展工作;(2)在进人病人卧室前应轻敲房门,等待病人允许后方可人内;(3)认真听取病人及其家人倾诉,避免自己过多讲话;(4)不要探听病人致病原因,鼓励病人多讲述他目前的困难;(5)不要将自己与病人或病人家人谈话时获得的信息告诉社区中其他人,等等。

其次是群体领导技巧的指导。作为社区中任何一种群体领导,都必须讲究领导技巧。在防治艾滋病支持社区充当群体领导,需要培训的基本技巧有:(1)群体提出的所有问题,领导人不应自行作答;群体作出的所有决定,均不应成为领导包办代替的产物;(2)留心群体成员的兴趣和需要。对成员的不同反应,领导人均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3)领导者的任务是发现他人知识。因此,应积极鼓励他人参与群体活动,切忌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他人;(4)让所有成员轮流充当群体领导。这种方式可以鼓励他们对群体活动的深度参与,激发他们对群体活动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参与热情甚至会比领导者更高;(5)努力在群体中营造一种随意气氛,以便使成员情绪得到放松。等等。

(四)加强对艾滋病孤儿的援助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3篇

为切实加强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艾滋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7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5〕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艾滋病防治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卫生副县长任主任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做好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制订工作计划及安排,负责向市政府及县领导报告防治工作有关情况,保证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完成。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明确职责,抓好协调配合 

县广电局、《新 县》内刊社要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列为宣传重点之一,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县电视台要安排专门时间播出艾滋病危害及防治的节目和公益广告,保证每月播出不少于2次。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制作播出专题节目,强化宣传效果。《新 县》内刊社要开辟专栏每月刊登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 

县教育局要利用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偿献血知识、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课时和教学要求,保证初、高中各4课时以上,2006年开课率达到100%。并在图书馆、阅览室备有一定数量的知识读物,在校园宣传栏设有专门的宣传园地。对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要达到100%,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达100%。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学的政策,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子女和艾滋病孤儿实施免费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对符合普通高中入学条件者,继续资助其完成学业。 

县公安局要进一步加强歌舞厅等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贩毒和吸食、注射毒品、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查处的卖淫嫖娼人员和城市流动人口等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强制戒毒人员、羁押和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筛查、治疗和有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为羁押和被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设立专门羁押、监管场所。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积极配合、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的海洛因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安全套推广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试点的有关管理工作。 

县爱卫办要积极组织协调各单位在全社会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工作。 

县司法局要积极为需要法律援助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法律援助。依法治县办公室要结合我县实际,会同卫生等部门开展防治艾滋病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 

县民政局负责因艾滋病致贫且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救济,保障他们的最低生活。制定并负责落实艾滋病孤儿、孤老救助政策。对实施救助的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依法对有关艾滋病防治的社会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决城镇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加强对外来就业人员的管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积极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在城镇职工中进行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县农发局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要积极配合卫生等部门编制、印发适合农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做到村村有宣传品,户户有宣传手册。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贸集市、节假日等,在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艾滋病防治及综合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培训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建立艾滋病综合防治专家组,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治疗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型和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负责艾滋病性病专业机构、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其他各类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争取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 

县计生局要负责指导各镇计划生育机构,采取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性安全教育和使用避孕节育药具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知识的宣教和咨询服务。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组织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并在我县娱乐场所、宾馆等公共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 

县计发局要按照国家、省、市艾滋病防治规划要求,将其纳入郫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县财政局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安排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并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县药监局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严厉打击伪劣药品及药械的经营流通。负责对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维持治疗试点的戒毒制剂配置的审批和监管。 

县交通局负责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纳入对旅客宣传的内容。在车站候车室内,设置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专栏和宣传牌,放置供乘客自取的宣传材料。在各类交通工具中设置公益广告。 

县工商局、文体局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管理,督促娱乐服务场所公开张贴和摆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县科技局要将艾滋病性病科研项目列入年度相关科技计划。积极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科普宣传。 

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要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安排适宜不同人群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要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预防和无偿献血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重视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预防为主,抓好综合防治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农村,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流动人口、农村人群、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等为重点宣传对象,开展以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安全套使用、毒品危害、清洁针具使用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及性道德、性健康的教育,使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知识和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洁身自好,并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二)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 

在本县较具规模的宾馆、招待所及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摆放安全套,在人流集中、娱乐服务业较多的公共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设施。在从事艾滋病、性病诊治业务的医疗服务机构摆放安全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考虑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三)依法管理,强化监督 

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行为。各部门要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把住医疗用血第一道关口。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用血前严格实施艾滋病监测制度,确保用血安全,坚决杜绝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高度重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问题,特别是加强对外科、口腔科、妇产科和乡村及个体医疗机构等的管理,防治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县公安局要坚定不移地打击贩卖、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以至彻底清除艾滋病传播源。 

(四)积极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试点工作 

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和安排,力争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市场营销和清洁针具使用促进试点工作,向吸毒者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安全套促进等服务,鼓励他们积极戒毒。 

(五)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根据四川省《关于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关怀支持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在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开展以治疗和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在社区、家庭获得治疗和帮助。社区要开展知识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和咨询关怀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使社区各类人群,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性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都能持续、方便地得到有关信息与服务,营造一个有利于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社会环境,同时不断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四、严格标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县财政局要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办法〉的通知》和省市相关规定,落实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所需经费,并按成都市相关要求和部署,争取在我县开展自愿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落实国家的 “四免一关怀”政策,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认真执行国家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为农民及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使用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药物适当减、免费用。积极鼓励针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对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其相关的诊疗费用必须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孤儿提供免费上学政策,原则上由辖区内学校负责接收学生,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这类学生。对艾滋病困难家庭要减免学费。 

根据省市相关规定,落实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防治咨询、筛查的工作,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免费检测工作(具体办法另文下发),降低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率。 

县民政局及各镇人民政府要把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救助范围,将收入较低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农村感染者和病人家庭减免农业税和农业附加费;全县各社会团体和部门要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参加生产活动,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扶助性生产自救等措施帮助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得到基本的医疗和生产、生活救助。艾滋病、性病病人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事的工作可能传播、扩散疾病的,其所在单位应该调整其工作岗位或让其离岗治疗,但不得解除聘用或劳动活同,让他们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权益并承担保密责任。 

抗艾滋病治疗药物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县卫生部门要严格规范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及时、有效地做好艾滋病患者救治工作。 

根据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采取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减少其无序流动,消除社会歧视。要进一步发挥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活动。同时,县司法部门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疾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加强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艾滋病综合监测。 

县疾控中心为全县艾滋病初筛检测定点单位,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开展高危人群和出入境人员、长卡司机等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疫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 

县公安局按照《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等的规定,对抓获的卖淫嫖娼人员、吸毒人员,在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后3日内通知县疾控中心,进行强制性艾滋病检查。 

县司法局对犯人、劳教人员中疑似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的,应当及时通知县疾控中心进行检查,对确诊为艾滋病病人的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及其感染者在释放和解教前应通知县疾控中心。 

继续开展艾滋病社会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工作。郫县艾滋病综合监测工作各成员单位必须按各自的工作职责及时、准确、完整的搜集相关资料,并按时报至郫县艾滋病综合监测工作督查小组。县卫生局要在我县的高危人群中继续开展艾滋病行为学监测工作,并按照《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成都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有关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开展艾滋病及性病检测工作。 

县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卫生防疫人员、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医生和供血单位的检测人员作为法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要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疫情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人、病源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应按《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县卫生局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县疾控中心派人赴现场调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并及时、如实、准确的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对瞒报、漏报、迟报疫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县疾控中心要加强对感染者的随访,及时准确掌握感染者发病死亡情况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六、加强交流,开展科研项目 

县卫生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上级部门对艾滋病防治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以目前开展中英合作“成都市周边小城镇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防治社区干预”为契机,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际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充分借鉴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县艾滋病防治新机制,努力把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加大投入,保障防治经费 

县财政要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每年至少安排10-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艾滋病防治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对中央、省级财政拨款给予相应配套。以保证“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以及必要的药品采购、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疫情监测、示范区建设、患者救治、免费匿名检测、免费实行母婴阻断、防治能力建设等经费,重点保障监测和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培训经费以及常年监测经费,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定期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多渠道筹集艾滋病防治资金,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和个人为艾滋病工作筹集捐款。 

关心防治人员的身体健康,积极避免职业暴露感染。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27号文件)要求,县政府对各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按照一类补助标准给予津贴补助。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4篇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需要,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政府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格局基本形成,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病死率有所下降,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歧视有所减少。但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目前防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部分地区和人群疫情已进入高流行状态,许多感染者和病人尚未发现;艾滋病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传播上升明显;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和流动人群防控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对防治艾滋病存在认识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蔓延。

(二)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艾滋病流行与人的行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虽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疫苗,但国内外实践证明,艾滋病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继续落实国家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并与性病防治工作相结合,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15年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到2020年全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

二、进一步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

(三)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要坚持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艾滋病挑战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正确认识艾滋病;要将防治政策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疫情严重地区和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特点及民族习惯,编印通俗易懂的多种民族语言宣传材料,注重发挥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作用,积极动员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参与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向育龄人群、流动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卫生部门要建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初中及以上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规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制定刊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公益广告的指令性指标,加强经常性、针对性宣传。

(四)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监测检测是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掌握疫情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扩大检测服务范围,推广使用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可及性。组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动开展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咨询,疫情严重地区要将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内容。

(五)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预防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优先领域。要逐步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先天梅毒工作扩展到全国。各级各类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梅毒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免费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随访等系列干预措施。

(六)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几率。切断经性途径传播是防止艾滋病从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关键。要在严厉打击、聚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综合干预工作,在公共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摆放安全套或安全套销售装置。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督促其将感染或发病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I生关系者。要规范性病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对性病病人的治疗和综合干预,有效降低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高药物维持治疗服务质量,建立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药物维持治疗相互衔接的治疗机制以及异地服药的保障机制,使吸毒人员最大限度纳入药物维持治疗机构进行治疗。积极探索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场所内开展药物维持治疗。在药物维持治疗难以覆盖的地方,继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

(七)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抗病毒治疗是挽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命、有效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坚持就地治疗原则,完善家庭治疗和社区治疗服务网络,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定期检测,建立病人异地治疗保障机制,为病人提供及时、规范的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卫生、中医药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治疗质量。

(八)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是阻断艾滋病血液性传播的重要关口。要加大采供血管理力度,在血站开展并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试点,提高血液筛查能力,所需费用通过调整血站供血收费标准、合理安排血站经费预算统筹解决。大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宣传,积极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血和院内感染管理,完善并落实预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病人防护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卫生、保险监督管理等部门要探索建立经输血感染艾滋病保险制度。

三、做好救治关怀工作,维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

(九)加强医疗保障,减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负担。发展改革、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艾滋病治疗需要和医保基金、财政等各方面承受能力,在基本药物目录中适当增加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

药品的种类,扩大用药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要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做好与国家统一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衔接,切实减轻包括艾滋病病人在内的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发展改革、财政、海关、税务部门要加大对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对进口和国产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十)加强关怀救助,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救助工作及晚期病人的情感支持和临终关怀。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福利保障政策,确保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补助及时发放。在农村地区,要将救助工作与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支持感染者和病人开展生产自救。

(十一)加强权益保护,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消除社会歧视,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在就医、就业、入学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艾滋病防治定点综合医院及传染病医院的学科和能力建设,提高综合诊疗能力,保障感染者和病人的诊疗权益。要将监狱等监管场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艾滋病防治规划,加强对被监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病毒检测和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工作,建立健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违法者的监管制度,做好其回归社会后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引导其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依法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和利用感染者、病人身份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强化保障措施,健全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制订防治规划,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疫情严重地区要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重要内容,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各级艾滋病防治议事协调机构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组织推动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制度,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切实落实防治责任。

(十三)实施分类指导,做好重点地区和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疫情严重地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遏制疫情蔓延。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对示范区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将艾滋病、性病和丙型肝炎防治工作结合起来,研究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有效防控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四)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各级各类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稳定防治队伍,调动防治人员工作积极性。疫情严重地区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调配工作人员。

(十五)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国际合作。组织实施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等科技重大专项,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争艾滋病疫苗、抗病毒药物、快速诊断试剂研制取得突破。加强防治效果评估,科学指导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防治经验,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十六)多渠道筹集防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落实艾滋病性病防治专项经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有关国际组织的防治资金,动员和引导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个人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捐赠。加强各类防治资金的统筹协调、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七)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其在宣传教育、预防干预、关怀救助等方面开展工作。动员企业并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民政部门要支持相关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

国务院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5篇

世界艾滋病日的时间为每年的12月1日,在这一天举行活动,可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范文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1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按照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碑林区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组织开展了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为副主题的宣传活动,西安华仁医院来到西安思源学院开展校园大型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以及广大市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从而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社会!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院领导重视

在接到上级通知后,我院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院宣教部联系各大高校,联合西安思源学院校团委红十字会前往西安思源学院校广场开展校园大型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院内特派由检验科、护理部、门诊医生、宣教部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携带医疗检查设备,根据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口号制作了宣传横幅,内容为奉献爱心携手共进共抗艾滋。以鲜明的主题,开展了此次宣传活动。

二、宣传形式多样化

利用宣传栏、设立咨询宣传点、散发宣传单、分发佩戴红丝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

12月1日清晨,我院志愿者服务队驱车来到西安思源学院,联合思源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将大大的红丝带挂到了学校大路两旁的树上,提醒了大家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来往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分发世界艾滋病日宣传页和精心制作的红丝带,并邀请他们在写着奉献爱心携手共进共抗艾滋的条幅上签字。宣传展板前也聚集了很多认真观看的同学,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义,教会大家很多知识的同时,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态度。

三、现场咨询,血型化验,解答学生疑问

12月1日下午,在思源学院校广场设立现场咨询点,为学生提供免费咨询及血型化验,并对过往的师生发放宣传资料。活动当天,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血型化验100多人,前来咨询师生500余人。

通过此次宣传,增长了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大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此次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领导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11月30日上午,由高坪区志愿者协会与川北医学院志愿者承办的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在川北医学院举行。我们中队通过行为艺术向社会宣传艾滋病知识。

我们中队的200名志愿者穿着统一的红色志愿者服装,用人的身体拼接出了表示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标志性红丝带和象征人类团结和谐的同心圆。随后志愿者们制作了3000多条红丝带组成的“爱心”展板,并且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及发放一些纪念品和安全手册。这是我们协会和中队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和关注艾滋病患者,参与到预防爱滋病的行动中来。

这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四川日报头版、四川在线、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和南充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团区委书记和高坪疾控中心的领导都到场进行指导和服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中队的志愿者都表现积极,到场秩序良好,展现了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在活动前,中队做了充分准备,提前策划与分工。在活动前一天晚上,中队召集分队长开会并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当天志愿者积极配合,组织有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志愿者走上街头时,向群众发放小册子,同时向群众介绍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让群众对艾滋病更加了解。志愿者们态度良好,细心宣传和讲解相关知识。但是,在活动中志愿者也有做的不足的方面。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不太主动,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社会经验和群众交流能力缺乏。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服务于群众,向群众宣传了艾滋病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知识,共同加入到艾滋病的预防行列中来,共同参与,共同预防。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充分展示了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展示了青年志愿者的青春风貌。对于协会,虽然不能要求每个成员都参加,但始终觉得同学们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够。但是在每一次活动中大家都会有收获,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加入协会的意义,更应该多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在这里,青出于蓝,我希望我们中队在下次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希望协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3根据县防艾办《转发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县疾控中心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并在12月1日前后与多部门合作,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宣传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深入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合浦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防治工作的认识,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县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转发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筹划方案,制定宣传计划,部署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效果。

二、主要宣传活动

(一)在县疾控中心内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制定3条固定的宣传活动横幅悬挂在县疾控中心显眼位置,在中心的候诊大厅滚动播放艾滋病防治宣传短片,播放时间为3小时/天。对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的宣传,制作展板5块,横幅1条,发放《艾滋病防治手册》980本,安全套500只,购物袋500只。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我国现阶段防治艾滋病的政策与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艾滋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为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危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

在艾滋病宣传日期间,县疾控中心高干队加大了对我县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1、吸毒人群宣传教育。

利用针具交换中心,通过村医、同伴教育员开展宣传工作,目前共有6名同伴教育员。宣传干预吸毒人数为150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发放安全套2500只。

2、暗娼的宣传教育。

共宣传干预暗娼人群12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60份,发放安全套1200只。

三、宣传效果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活动,经精心筹划方案,制定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大众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4为充分发挥“12·1”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作用,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周密的宣传活动计划,进行了统一部署,决定以这一宣传日为楔机,通过各种形式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传达到千家万户。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近40家单位,各单位通过宣传车、悬挂横幅、设置展牌、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县电视台在“12.1”前后一个星期内每晚在收视黄金时间播放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片和防艾电视剧“情证今生”。

此次活动,人民政府副县长淡湘旭、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文冬蓉以及县卫生局局长唐俊雄、书记罗锋、副局长张金开等领导亲临宣传现场参加了活动,并在县疾控中心主任符三乃的陪同下慰问了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表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当面慰问了艾滋病病人,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向他们发放了慰问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同时淡县长就我县的艾滋病防治情况提出要求,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希望通过宣传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正视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和症状,以更好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理解、关爱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

在县城,为了突出此次宣传活动的宣传气氛,各单位的宣传人员身着工作服,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措施;详细讲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将“预防艾滋,全民参与,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县电视台对此次宣传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

此次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100余人,宣传车辆6辆,悬挂横幅20条,出示展牌22块,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安全套6000余只,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通过此次宣传,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关怀救治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艾滋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为推动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5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仍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为了更好的加强我镇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识,消除恐慌和歧视,共建和谐文明社会。根据市政府要求,加大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力度,在各种媒体的支持下,明显加强了大众宣传篇幅,是艾滋病一方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接上级通知后,我镇于12月1日召开了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对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工作做周密安排。根据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制作了宣传横幅1条,内容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组织人员到县防艾办领取宣传资料。

本次宣传活动围绕“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这一宣传主题,重点对《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等防艾政策法规和防艾相关知识宣传以及反歧视等宣传,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所做的重要批示精神及省、市、县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政策和防治措施;宣传省、市、县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重大部署和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充分利用农村集日,在镇政府门口和医院等人流集中区域开展社会宣传。一大早,由镇主要领导带头,卫生院配合在镇政府大门口摆设咨询点,为群众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和宣传,组织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6篇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10年,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各省(区、市)、市(地)以及艾滋病和性病疫情严重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建成覆盖县级以上的国家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每个县(市)至少建立2-3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7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8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7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6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的县(市)。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7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吸毒者500人以上的县(市),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4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3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7.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10%。

8.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1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健全市级以上确证实验室网络。

2.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人员流量较大的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船)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5%以上的县(市)。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吸毒者500人以上的县(市),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为70%以上符合条件的吸食阿片类(主要指海洛因)成瘾者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地区为50%以上的静脉注射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7.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每个县(市)建立一个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8.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县(市)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中央、省和市级主要媒体积极刊播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视媒体确保按一定比例播出。各重点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大中城市、县(市)的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地铁城铁车站、港口码头、出入境口岸及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应做好相应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影剧院、青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并结合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乡镇、街道及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编制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加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安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有关培训机构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

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共青团等团体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高等学校要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

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要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要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工作网络优势,在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积极开展针对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并建立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深入细致的预防干预工作;利用同伴教育宣传员在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要在有关公共场所以及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在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2.提高阿片类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覆盖率,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吸食阿片类问题严重的地区,要加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同时开展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未开设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地区,要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降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3.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三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作用,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积极倡导并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2.完善血站、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对所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检测。要积极推进单采血浆站GMP(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新开设的单采血浆站必须符合GMP标准。要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建立原料血浆采集、血液制品生产年度审核报告制度,加强对原料血浆的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要加强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四)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措施,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救助。

1.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高可及性。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制定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经费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按规定对相关人员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

支持开展中医治疗艾滋病临床服务。设区的市要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就医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切实保障合理医疗需求,控制费用支出。

2.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实验室检测和耐药监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人员的辅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等相关检测。要建立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耐药艾滋病病毒毒株的监测,为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各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政策,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

要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的合作机制,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4.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各地区要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落实孤儿安置和免费入学的政策措施。要将生活困难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和孤老、孤儿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规定予以救助和妥善安置。

5.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五)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完善艾滋病检测监测网络。

1.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强调自愿和保密原则,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要建立和完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承担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机构,要提供检测前后咨询、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自愿咨询服务,并通过转诊服务由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提供艾滋病检测。

2.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低流行地区要建立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网络,中、高流行地区要建立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根据有关规定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要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有艾滋病检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合理规划和建设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艾滋病检测和筛查任务较重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抗病毒治疗任务较重的县(市)应具备辅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逐步开展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

4.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能力验证和质量考核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配置,并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控制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建立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能力验证电子化回报系统。在省属检验检疫局确证中心实验室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5.建立部门间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多部门间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并建立监测结果制度,定期向公众公布艾滋病疫情。

(六)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网络的分布,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性病诊疗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性病诊疗和咨询服务。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七)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与国际合作。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和干预能力;加强艾滋病检测试剂科研攻关,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水平。要开展艾滋病临床救治研究,总结中医诊治规律,完善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要加快艾滋病治疗药物及艾滋病疫苗研发,力争研制出一批有效的防治药品;加快抗病毒药物剂型、固定剂量组合、新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引进。要建设艾滋病研究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区,加快艾滋病防治技术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要注重艾滋病预防控制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提高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友好国家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国际合作渠道。要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密切与各成员国的合作,降低艾滋病防治药品价格,保证药品供给。要通过与相邻国家的双边合作,共同加强边境地区的预防干预工作。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对外宣传,营造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国际舆论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明确责任和任务,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各省(区、市)和疫情严重的市(地)及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或相应的协调机构,并设立办公室,配置专职工作人员。

疫情严重的地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下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每季度要向上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四免一关怀”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问责;对隐瞒疫情、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政策和法制保障,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按政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击犯罪、等违法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临床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严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三)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

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和跨部门、多学科的艾滋病专家咨询组织,居委会、村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边境和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各省(区、市)要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和教育。

各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与评价方法的培训,提高政策制定与评价水平。要在医疗卫生行业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院校教育的继续教育内容。要探索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考试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四)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和疫情严重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家对企业和个人向艾滋病防治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艾滋病问题;社会理解;防治政策

一、艾滋病问题的背景介绍

艾滋病(AIDS),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界正在积极研究针对这项病情的治愈方式,只有法国科学家于2014年底发现了能够治愈HIV感染者的有效药物,可是仍缺乏真正根治艾滋病的有效医疗手段。现阶段艾滋病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以种种困境,艾滋病因此又被称为是“超级癌症”。

造成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无知、偏见而导致整个社会防范疏漏,使得我们所有人几乎都脆弱地暴露在它面前。截止2014年10月,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9.7万例。就感染率而言,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目前还属于低流行地区;但若按题的理解,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及其影响,为将来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 不同流行趋势下艾滋病问题的社会理解和相关防治政策

(一)1985至1994年――艾滋病传入初的潜伏期

1.艾滋病传入初期的社会理解――“对抗关系”

中国于198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第一例艾滋病确诊病人是来华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截止1994年底,全国范围内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29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为531人,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数量较少,因此,这段时期为艾滋病传入初期。由于传入初期报告的绝大部分艾滋病病例均为来华外国人或是海外华人,当时的中国把抵制艾滋病当成是抵抗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入侵的一场阶级斗争,主要采取对外防御和对内严打的态度来防治艾滋病。加之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人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政府为了避免引起国民的恐慌,将艾滋病定义为“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病”,希望将它隔离在我国国境外。艾滋病传入中国后,一些媒体开始介入关于预防艾滋病扩散的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公众的警觉性和预防意识,部分报纸和杂志以大量触目惊心的标题和词汇,诸如‘恐怖杀手’、‘超级癌症’、‘世纪瘟疫’等等,来描述了艾滋病的可怕。艾滋病作为一种疾病,被打上了歧视、耻辱的烙印,对中国早期艾滋病社会预防模式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社会理解的引导下,如何将艾滋病阻挡在中国范围之外,成为中国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基本框架。

2.艾滋病传入初期主要的防治政策

(1)1985年,中国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下发《禁止第Ⅷ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口》的通知及《关于加强监测、严防艾滋病传入的报告》。

(2)1986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发出《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病’检查的通知》,规定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检测;1986年12月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1987年颁布《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并规定: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发生和蔓延。同年,卫生部和公安部又发文要求“来华外国人提供健康证明”。

(4)198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其中还对艾滋病病人的个人行为作出了限制。

(5)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对艾滋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并送到卫生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治疗。1989年3月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中都明确规定:“禁止艾滋病,性病的外国人入境”。

(6)1990年,卫生部与WHO共同制定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期规划(1990-1992)》,规划中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的目标定为 “不是将 HIV 杜绝在中国的门外,因为HIV已传入中国,而是使中国在世界上保持较低流行水平”。

在初期的防治政策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将艾滋病抵挡在“国门”之外,却没有考虑到给病人提供人文关怀和相应的帮助照顾,这对本身就处于劣势群体的艾滋病病人来说,更加是雪上加霜。

(二)1995年至2004年――艾滋病传入中期的快速增长期

1.艾滋病传入中期的社会理解――“协作关系”

从1995年至2004年这十年间,HIV病毒感染者的官方报告数量从531例激增至47606例。仅仅十年时间,我们不仅没有在艾滋病传入初期控制住疫情,反正使之朝着大规模扩散的趋势发展。国家对待艾滋病问题的态度开始转变,从之前的“对抗”、“抵制”、希望将之阻挡在国门之外,转变为“协作关系”,即承认艾滋病已经在我国境内一定范围内传播,并且疫情朝着大规模扩散的趋势发展。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历史文化内涵是严禁行为存在的。而从事活动的人群往往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若在娱乐场所推广和使用安全套,则可以有效监管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扩散,而这项措施又挑战着我们的长久以来的道德防线。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探索,我国在局部地区的娱乐场所开展了安全套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此看出,我国在关于艾滋病防治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方面也逐渐从道德至上转变得更加理性。

2.艾滋病快速增长期主要的防治政策

(1)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卫生部下发颁布了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第一个政策性档―《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首次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提升到关乎民族兴衰的战略问题的高度,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1998年颁布了我国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重要文件―《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 - 2010 年)》。

(3)2001年出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4)2003年,我国出台了一项标志性防治政策―“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这一政策的颁布,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已经能够从保障人权的高度出发对待艾滋病问题,让深受艾滋病病毒伤害的人群及其家人看到了国家的关爱,缓解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绝望情绪。

(5)2004年,国家和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20多项艾滋病政策文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同年12月,修改后的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诸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等更加人性化的字样被加入新的传染病防治法中。

从以上罗列的几项代表性艾滋病防治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已经逐渐意识在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以为艾滋病患者提供社会关怀和病情救助为主的防治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希望以“协作”的方式对待艾滋病。但是,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伦理的影响,很多病人由于害怕身份被公开而选择逃避,艾滋病疫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三)2005年至今――艾滋病传入后期的爆发期

1.艾滋病传入后期的社会理解――“以人为本”

艾滋病传入中国后,经过前十年的潜伏增长和第二个十年的快速增长期,从2005年开始,国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和艾滋病确诊病人的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截止2014年10月底,国内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7万例(感染者占60%左右),死亡15.4万例,同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2年对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的报告显示,中国地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群呈低龄化扩张趋势。大规模和低龄化这两大特征,已经让艾滋病问题从简单的医学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以人为本”成为新时代社会处理艾滋病问题的主旨,反映出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正在不断提升。从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担任起了中国的防艾大使,积极向社会宣传防艾知识;到中国第一夫人女士担任中国的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并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再到强调:“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对待艾滋病问题的态度愈发积极与正面。

2.艾滋病爆发期主要的防治政策

(1)2005年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是艾滋病传入近20年来,我国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文件,是对之前防艾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2006年1月29日,国务院颁发艾滋病防治条例(第457号国务院令),这是我国关于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第一部专门法律,它将我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真正纳入了法治轨道,使得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史上的里程碑。

(3)2010年,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快速上升的趋势,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4)2012年,为进一步落实2010年的“通知”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并计划于2016年初对本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社会各界的动员以及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以人为本”的政策指导思想逐渐被运用到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中,国家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上升。在最新颁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将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将防艾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国家已将防艾工作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三、结语

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政策经历了从“抵抗”到“协作”再到“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政府决策层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不断细化,从以防止传入为主转变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艾滋病防治方针。而地方政府如何将政策落实到位,实施有效,更是防艾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艾滋病问题由于其特殊性,除政府主导外,也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加大防艾知识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歧视,允许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防艾工作中去,对于中国未来艾滋病疫情的有效控制都能起到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我国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达49.7万例[EB/OL].,2014-12-03.

[8]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2 China AIDS Response Progress Report[EB/OL].http://.cn/pics/20120614140133.pdf,2012-03-31.

[9] 中国文明网.对艾滋患者态度折射社会文明温度[EB/OL].http:///wmpl_pd/yczl/201412/t20141201_2319502.shtml,2014-12-01.

艾滋病医生工作计划第8篇

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一、项目名称

2021年预防控制艾滋病防治项目

二、立项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传播“十四五”行动计划》、国家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传播“十四五”行动计划》、《健康云南行动(2020—2030年)》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定继续组织开展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三、 项目实施单位

西双版纳州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 项目基本概况

2005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持续开展了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并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通过2016-2020年的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我州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标志性进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州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达90.7%、92.7%和97.7%,实现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三个90%”全球目标;继续保持无经输血传播状态;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2%以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消除认证达到国际标准;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的指标已完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定继续组织开展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州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共同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将艾滋病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艾滋病防治经费,组织实施艾滋病疫情监测、综合干预、扩大检测、扩大治疗、感染者随访、消除母婴传播、消除输血传播、中医药治疗、性病丙肝检测治疗等防控工作,定期开展督导考核。

五、项目实施内容

(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对居民、流动人口、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营造“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让有高危行为的人主动寻求检测,让感染者主动寻求治疗。

(二)提高综合干预覆盖面及质量。一是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持续落实《云南省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提高“推套防艾”工作的精准有效性。二是强化综合干预。继续推广和加强社会组织、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模式,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动员检测、阳性转介等综合干预。

(三)持续巩固消除经输血和母婴传播成效。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控工作,为青少年、育龄妇女、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其配偶、涉边婚姻家庭等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检测;为结婚登记人群提供艾滋病、梅毒检测咨询服务。

(四)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代州委、州政府起草《西双版纳州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负责协调公安、财政、宣传、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围绕部门职责积极组织推进和落实防治艾滋病各项工作任务。

六、 资金安排情况

2021年州本级预算安排预防控制艾滋病专项资金29万元。

七、 项目实施计划

(一)召开全州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会议2次。

(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2次。

(三)到工地、企业、学校等地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4次。

(四)印制一批防艾知识宣传品。

(五)开展防治艾滋病专项检查4次。

八、项目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