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晋升培训总结

晋升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9 12:40:06

晋升培训总结

晋升培训总结第1篇

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两个角度理解。从个人角度讲,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一个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做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从组织的角度讲,是组织在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搭建一座桥梁,既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顺畅。本文从着重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生涯管理计划设计。

一、本文提出的重要概念

1.超标准目标

超标准目标指在现有的管理和技术状态下,在现有的人员状况下,按照正常情况推进一项工作,无法完成,但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或者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实现的目标。

2.岗位贡献价值

岗位贡献价值是指在某一岗位工作的员工,受自身职业能力和态度、动机、兴趣等人格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履行该岗位职责时,形成的结果的价值大小。不同的人对同一岗位的岗位贡献价值会有所不同,同一个人不同的职业阶段对同一岗位的岗位贡献价值会有所不同。3.晋升系数和工资增长系数晋升系数指员工未来获得职位晋升的可能性大小。工资增长系数指员工未来获得工资增长的可能性大小。一方面,当完成了超标准目标,通过对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行进分析,从而得到一定的晋升系数和工资增长系数;另一方面,通过对员工岗位贡献价值进行评价,如果岗位价值增加,即可获得一定的晋升系数和工资增长系数。

二、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生涯通道设计

职业生涯通道是指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职业生涯通道设计指明了组织内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机会,组织内每一个员工都可能沿着本组织的发展通道变换工作岗位。

1.职业生涯通道的构成原则

(1)符合职业工作的特点。职业生涯通道的职业变动路线,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职业工作的特点,即向与前一职业工作相近的方向运动。

(2)减少职业瓶颈现象的出现。职业瓶颈是指由于职业通道的路线不畅通,最终太多的职业工作都向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工作运动,造成绝大多数人员的职业生涯停滞,少数人的职业生涯得以发展。

(3)职业生涯通道可以出现回归。当员工在职业生涯通道的某一路线上出现明显不适应的情况时,可以从某一起点重新选择通道路线。

(4)多重路线与单一路线结合。职业生涯通道中,职业路线中间既有经过多次回归的,也有完全直线运行的,通过多种方式到达下一职业层次。

2.建筑施工企业岗位归类

(1)管理类岗位。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师、副总师;基层单位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副经理;党委(支部)书记、副书记;企业机关处长(主任)、副处长(副主任);企业机关业务部门中不担任领导职务但履行管理职能的岗位,基层单位的栋号经理、副经理、部门领导,基层单位中不担任管理职务的办公室、财务、劳资、党务等岗位。

(2)技术类岗位。基层单位中不担任管理职务的专业技术岗位和施工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安全员、材料员及相应主管等。

(3)操作类岗位。瓦工、木工、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电焊工、气焊工、建筑油漆工、通风工、仓库保管工、物资进货工、混凝土工、建材试验工、安装起重工、电工、水暖工、汽车驾驶员、起重机驾驶员、塔式起重机驾驶员、中小型建筑机械操纵工、工程机械修理工、汽车维修工、车工、铆工、带锯工、木材干燥工、铲运机操作工、纤维板成型工、热力司炉工、锅炉水质化验工、测量放线工、卫生员、消防员等。

3.职业生涯通道路线

第一类,管理类岗位内部通道;

第二类,技术类岗位内部通道;

第三类,操作类岗位内部通道;

第四类,由技术类到管理类通道;

第五类,由管理类到技术类通道;

第六类:由操作类到技术类通道。

4.职业生涯通道选择方式

(1)职务晋升。职务晋升的职业生涯通道选择是比较传统而常见的方式,是指晋升到管理职务岗位或提升管理职务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是第一类、第四类通道路线中主要的选择方式。该种方式对员工的激励较大,但是容易形成职业瓶颈,对没有得到晋升的人工作热情会受到挫伤。

(2)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是指通过调换到工作内容不同的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在每类职业生涯通道路线上,都会有该种情况的出现。岗位轮换的职业生涯通道线路,一是由于在原岗位工作时间较长,失去兴趣,工作效率、质量降低;二是由于组织发展需要,临时调换工作;三是由于原岗位不适合个人的发展,需要调整到更适合个人的岗位上;四是由于个人职业发展目标需要获取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其中,后两种原因的岗位轮换对组织和个人均有利,前两种原因一般对组织和个人都是有害的。

(3)岗位晋级。岗位晋级是指停留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工作基本内容不变,但通过不断学习、创新,获取个人能力的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和个人成果,并获得岗位级别的提升,得到更高的报酬。它有利于培养专家型人才,有利于稳定人员队伍,主要在第一、二、三类职业生涯通道路线中出现。该种方式是解决职业瓶颈的重要方法。

(4)岗位兼职。岗位兼职是指一名员工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上工作。该种方式是通过增加工作内容的方法,让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增加其工作积极性。但容易造成工作质量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不精。

三、基于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改进的自我认知、调整、培训计划

1.职业能力自我认知及调整

职业能力是指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能力,每一类职业活动都要求一定的能力组合,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组合,才能很好地胜任这种职业。它受天生基础素质、知识和技能、教育程度、工作实践、勤奋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职业能力包括: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语言书面表达能力、数量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方面。由于个人成长过程及环境的不同,职业能力会有所倾向。这种倾向一般不容易改变,但可以通过其外在的培训改进。从事某一专业的特殊职业能力指对某一专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员工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外在职业能力是从事专业工作的一些特殊要求,如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效运用时间能力、工作习惯、服从性、合作能力等,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调整来改进。员工一方面应该根据个人选择的职业生涯通道的特点,确定对哪个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并认知自己在这方面的倾向程度;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职业能力倾向对个人选择的职业生涯通道做出必要的调整。

2.人格特征自我认知及调整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是一个人独特性的整体反应。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它包括兴趣、价值观(动机、需求、态度)、性格等。

(1)职业兴趣认知及调整。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类专业或工作所报的积极态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职业可能抱积极的态度,或者抱消极的态度,或者抱无所谓的态度;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职业可能抱积极的态度,或者抱消极的态度,或者抱无所谓的态度。任何人的职业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常见的职业兴趣一般包括许多方面,在企业职业生涯通道中,可以反映为喜欢技术类、管理类或操作类中的某一些岗位工作等。员工既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职业生涯通道,又要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积累职业知识,拓展职业兴趣。

(2)职业价值观认知及调整。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原则、标准。而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从工作中获得奖励、报酬、晋升、社会地位、成就感、权利控制、社会交往、轻松舒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偏好。员工要学会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根据职业生涯目标适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体现。

(3)自我性格认知及调整。性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良的性格,会阻碍职业生涯的发展。一般来说,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有责任感、认真、乐于团结协作等属于积极的性格,具有这类性格特点的人容易获得职业发展的更大成功。3.自我培训自我培训,就是员工在对个人的职业能力、人格特征有明确认识后,有意识地进行改善。改善的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自我控制、调整,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制定一定的计划,不断强化练习,使个人职业能力、人格特征向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方向发展。自我培训的内容往往是组织通过外在培训无法对其产生影响的方面,所以员工必须学会自我培训,从而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基于职业技能提升和工作业绩改进的专业培训计划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判断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哪些内容的一种活动。基于职业技能提升和工作业绩改进的知识培训计划,需求分析主要来自于员工的日常工作,一方面,通过主管人员或同事的观察、座谈,以及有关的日常工作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的自我认知,确定职业能力的欠缺或对未来职业能力提升的愿望,来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

2.培训需求的主要内容

(1)专业知识或技能。一方面是与岗位相关的某一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从事岗位工作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或特殊技能,即实际操作能力。当员工缺少这些专业知识或技能时,就不能满足工作要求,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2)辅非操作性技能。是与工作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工作的开展的效果却产生一定影响的技能,如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效运用时间能力、工作习惯、服从性等。

(3)管理技能。指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制定战略规划、制定经营策略、制定政策、有效决策、计划规划等能力。

3.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1)收集汇总培训需求信息。指按照培训的内容、培训需求的岗位进行分类,对属于相同培训内容的归为一类,按照岗位的类别进行排序。

(2)培训层次识别。指对汇总分类的培训需求信息,按照内容进行识别,确定在哪个层次进行培训。第一层次是在基层单位、处(室)由其自行组织培训;第二层次是在企业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组织培训。

(3)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由培训确定的层次相关单位、部门根据培训需求的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在第一层次的一般制定内训计划,通过部门内部人员相互指导、训练、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在第二层次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协调有关内部或外部单位,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4.培训的方法

培训常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讲座法、视听技术学习、专项训练法、行为矫正法、讨论法等。

5.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评价即对培训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培训内容是否按计划完成、受训员工实际接受程度如何、培训后员工有哪些变化、培训师资的水平与质量如何、培训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败之处、需要如何改进等。培训效果评价常用的简单方法包括受训者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填写评价表、受训者培训结束后参加考试测验、培训结束时受训者回顾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受训者在培训结束后书写个人体会、观察受训者在培训后新技能或新知识的使用情况、受训者在培训后的一些工作指标的变化情况等。

五、基于晋升系数的晋升计划和奖励计划

1.晋升系数的数值与个人晋升系数

晋升系数的数值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的任一小数或整数,小数位数不限。一方面,员工每完成一项超标准目标,与以前设定目标内容不同时,获得一次晋升系数,内容相同时,目标提高则晋升系数增加,不重新获得晋升系数;另一方面,员工岗位贡献价值增加时,与以前评价内容不同时,获得一次晋升系数,相同内容时,原获得的晋升系数增加,不重新获得晋升系数。员工待岗期间,不计算晋升系数。个人晋升系数指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的某个岗位上的晋升系数之和。当员工平调至完全不同的工作岗位时,新岗位上的个人晋升系数从零开始重新计算,原岗位上的晋升系数保留。当员工获得晋升时,晋升后岗位上的个人晋升系数从零开始重新计算,原岗位上的晋升系数保留。当员工在一个岗位上由于个人原因,工作上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错误时,在该岗位上的晋升系数归零。员工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出现严重后果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个人晋升系数归零。

2.超标准目标

(1)超标准目标的类别。包括定性类和定量类目标,定性类目标主要从工作结果的衡量标准上反映出来,如要达到市、省、行业级、国家或其它类别标准等;定量类目标主要从工作结果的经济效益或效率上衡量,即要增加多少利润、材料利用率、事故率等。

(2)超标准目标的确定。在每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开始前,可以根据工作特点,按照员工自愿的原则,由所在基层单位或部门与员工制定初步超标准目标,在经由企业审批后,作为员工超标准目标执行。

(3)晋升系数计算。超标准目标计算晋升系数按照相对法确定。企业第一例超标准目标完成者晋升系数定为0.1,从第二个开始,按照相对第前面已完成目标的重要程度的大小确定,具体办法为:第一个值为a1(值为0.1),第二个值为a2,以后为a3、a4、a5an,则在[0,1]区间上分出n+1个区间(n≥1),那么an+1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目标重要程度确定落在哪个区间上,将该区间10等分(出现11个点,10个区间),最后估算确定落在哪个点或区间上,如果是点则点值即是晋升系数值,如果落在区间上那么继续用上述办法循环计算。

3.岗位贡献价值的数值

岗位贡献价值的数值为大于等于0任一小数或整数,小数位数不限。当员工未设定超标准目标时,但在工作中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取得可以评估的效果或经济效益时,经企业评价审核,可以获得岗位贡献价值增加;当员工通过参加社会考试获得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证书时,可以获得岗位贡献价值增加;当员工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年限增加时,可以获得岗位贡献价值增加,但增量较少。员工平调至完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时,在新岗位上的岗位贡献价值从零开始重新计算,原岗位的岗位贡献价值保留;员工获得晋升时,在新岗位上的岗位贡献价值从零开始重新计算,原岗位的岗位贡献价值保留;当员工在一个岗位上由于个人原因,工作上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错误时,在该岗位上的岗位贡献价值冻结1-3年,即1-3年内不因任何原因而增加,同时1-3年内不得用于晋升系数和工资增长系数的计算。岗位贡献价值增量的计算方法为:增量值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的任一小数或整数,小数位数不限;当由于完成工作或考取证书获取增量值时与超标准目标法计算晋升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同,由于工作年限增加按照(工作年限÷35)计算,工作年限以年为单位,工作年限和最终结果均保留3位小数,四舍五入。通过岗位贡献价值获取晋升系数时,按照直接转换法,即晋升系数等于岗位贡献价值增量。

4.晋升计划与奖励计划

晋升系数是员工职业生涯选择中,在管理类岗位通道向上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企业在出现职务岗位空缺时,对满足岗位任职条件的候选人,基本条件相同时,个人晋升系数数值较大者获得优先晋升。员工完成超标准目标,在获得晋升系数的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奖励的依据是:定性目标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和完成情况确定;定量目标根据完成目标数量的大小确定,如果是净利润率提高或成本降低的,提高部分或降低部分的60%奖励给完成者。

六、基于工资增长系数的增资计划

1.工资增长系数计算

工资增长系数数值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的任一小数或整数,小数位数不限。在数值上它与晋升系数完全相等,即获得晋升系数同时获得相等数量的工资增长系数,获得晋升系数增加值的同时获得相等数量的工资增长系数增加值。个人工资增长系数指个人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的某个岗位上的工资增长系数之和。在数值上与个人晋升系数完全相等,变化完全相同。

2.增资计划

企业每年年底对员工的个人工资增长系数进行折算,折算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岗位工资、个人工资增长系数、全体在岗/待岗员工的工资增长系数、企业的利润盈余等,折算的结果作为次年的月系数工资。具体算法为:假设企业的利润盈余中可用于次年系数工资数额为P,全体在岗/待岗员工的工资增长系数和为N,员工个人的工资增长系数为n,则员工的个人系数工资W为:系数工资独立于岗位工资,按月发放。员工获得晋升,则不再享受在原岗位上的系数工资。待岗人员不享受系数工资。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将按照相对值的方法重新核定系数工资。员工获得系数工资,工作标准必须提高,不能低于实现的超标准目标的标准水平,不得低于获得岗位贡献价值增加时的标准水平。如果工作标准降低,晋升系数和工资系数都按比例降低,系数工资降低调整。

晋升培训总结第2篇

1.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方面,仍然以人事劳资等日常工作为重点,而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员工的需求做相应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从而没有采取改进的措施,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科学性,因此员工容易出现负面的心理,对工作心生不满而消极怠工,甚至会跳槽导致金融机构人才的流失。这不仅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1.2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有效培训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有良好的综合业务素质,这是行业的性质所要求的。但是我国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存在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并且缺乏有效培训的问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员工属于非专业出身,年龄低,因此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不熟练,给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员工的培训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一方面管理层组织培训的内容较单一,主要是业务技能的培训,缺乏深层次的培训;另一方面员工对工作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或者业务工作繁重,因此缺乏气我提升的动力。

1.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科学绩效考核一方面起到督促员工工作态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给员工提供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励机制其实和绩效考核机制是相似的,不同点是激励机制更侧重地是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竞争意识。但是我国大部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都存在制度不科学的共同的问题。第一,岗位职责的分类混乱,造成员工对本身岗位职责的不明确;第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关键业绩指标不明,指标繁多也过高,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员工的感受的利益,因此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薪酬分层明显,收入差距过大。

1.4晋升用人机制不合理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岗位晋升制度,作用是充分开发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用人机制和岗位晋升机制是为了吸纳人才、开发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而建立的,但是我国金融机构晋升机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是晋升的渠道过于狭小,而且大部分仍以资历作为晋升的标准,因此导致很多有能力的员工觉得晋升无望而选择跳槽,或者在长时间的熬资历过程中逐渐失去工作的热情。另外一是可晋升的岗位数量少,并且多数只在管理干部层中选拔,普通员工晋升机会较小。

2.加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分析

2.1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管理层人员要改变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金融机构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进而按照机构内部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有关的认识制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人员的录用、考核、激励、培训、晋升等一系列的相关机制作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提高金融结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2.2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体系第一,将偶尔进行培训的培训状态改为定期培训,进行连续性的培训。第二,改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单一的培训传统,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在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加强员工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增加培训的形式,比如讲座式培训、视频会议培训、分组短期培训等,在确定培训方式时可以根据要培训的内容和客观条件灵活转变。第三,改变传统的统一培训为针对性地培训,比如每个员工的在职时间、业务技能熟练程度、抗压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工作多年的老职员和新职员差别更明显,如果在业务技能培训时将老职员和新职员放在一起统一培训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培训时应对职员工作基本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再确定需参与培训的职员名单。另外每个岗位需培训的重点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时还要考虑岗位因素。通过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还可以促进员工责任意识、抗压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从而为金融各机构培养具有优良综合职业素养的人才。

2.3建立科学且接受度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包括很多方面,以往的绩效考核一般会有“德、勤、能、绩”等几个要素,分有季度、年度的考核,并且与薪酬挂钩。建立科学且接受度高的绩效考核与机制激励首先要明确考核的指标,比如“德、勤、能、绩”等几项是很难有明确的标准等,因此应该将其改成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绩”等方面的考核,同时设定的标准应以大部分员工都能为宜,标准过低没有设置的意义,过高则会打击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在激励机制方面最直接有效地就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遵循“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原则,避免出现因不平衡而导致员工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心里不平衡,进而消极怠工的现象。

2.4实施竞聘制度,增加员工晋升的机会针对金融机构岗位晋升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实施竞聘制度,增加员工晋升的机会。首先要改变以资历作为晋升条件的传统晋升方式,可以设为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均可参与某一岗位的竞争,让有才、有能力的人上,而不是单纯让有经验的人上。实施竞聘制度时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选拔条件、参与竞聘人员的名单均公开、透明化,做到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员工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不断挑战自我。竞聘制度不将资历作为主要的晋升标准,这就增加了很多员工晋升的机会,才能使员工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给金融各机构注入活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运行。

3.结语

晋升培训总结第3篇

一是怎样选拔人才:如何利用任职资格选拔人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如何?如何确立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与方法?

二是组织的继认要求:组织中的岗位如何继任,如何继任?

三是职位的培训需求:如何利用职位的任职需求开发出该岗位的培训要求,要培训哪些内容?具体如何操作?

四是怎么判断候选人资格:在任职上如何判断员工是否符合该岗位,当需要晋升的时候又有哪些依据可以判断其适合晋升?晋升的方式又有哪些?

五是怎么评价员工:在绩效管理上过去是对员工工作结果的总结,现在是如何评价员工在该岗位上的贡献?

六是怎样回报:员工在企业中的表现如何体现在他的薪酬福利等回报中?

在构建任职体系管理之初,最先要的条件就必须对企业人力管理的主体结构进行变更与调整,传统的人力模块过去的中国企业一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言必称“六大模块”。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架构中都是以模块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分类。事实上,看起来模块化的工作分类有利于人力资源专业化的工作,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各大模块的独自发展,无法权衡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协调,有时候某一个模块变得很强,其他模块就变得开始配合此模块,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以人才发展为核心,而不是模块工作为核心。因此,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任职管理体系便是以职位管理与资格管理为核心,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重新融合,根据市场需要整合成四个主要工作内容既任职聘用与调配、定级调薪、职位晋升选拔、技能提升培训(如图1)。

任职聘用与调配:改变了过去的招聘的模块,将招聘的具体工作明确到了岗位任职上,这样针对岗位面试管有了更加明确的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可以利用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面试,寻找到求职者与该岗位的匹配程度。摆脱过去人为的、主观的选人模式。

定级调薪:将薪酬福利调整为定级调薪,对员工来说,任职资格的评定就意味者对其在企业中薪资级别的评定,员工可以根据任职表现达到一定匹配后可以进行调级与调薪,使得企业的调薪更加客观、明确也显得更加公平。

职位晋升与选拔: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职位晋升,建立起各岗位的职位发展双通道,员工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晋升,摆脱了过去只有管理层晋升而技术层无法晋升的尴尬局面,并且在人才的选拔上建立任职评估中心,针对人才晋升有了更加合理的、客观的评估系统,能较为全面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有着极大的影响。

技能培训提升: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匹配岗位为基础的技能培训。过去的培训以员工想要什么培训就做什么培训为主,而任职资格体系下的培训而是该岗位需要员工哪些技能就培训哪些,并合理评估员工与该岗位的任职差距,做出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这样既让培训有了明确的指导性、又让培训效果大大增强,使得培训变成员工工作中所必备的项目。

在任职管理体系建立上,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任职资格构建的进行了双向的定位:即岗位任职管理体系与员工任职标准体系。岗位任职管理体系构建分为三大框架:

职业发展通道:即建立企业职类、职群体系,将企业各岗位进行分类与归类,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职级、职等体系;明确员工双通道发展等问题。

任职资格标准:以员工任职资格为基础,涵盖员工的工作经验、学习经验、核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与企业任职岗位所匹配。

资格等级认证:以员工晋升、提拔以及技能提升等级为基础,对员工进行合理话的评估并列举员工的客观可依据的数据,实现员工能力可数据化。

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一般企岗位任职管理体系的架构(如图2)。

晋升培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 公务员 激励机制 对策。

引 言。

激励机制是我国基层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在机制。 有效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能够显著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行政民主。一方面,通过考核、奖惩、晋升、工资福利等物质和精神手段,激励机制能在行政机关营造出一种内有向上动力、外有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激发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绩效水平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另一方面, 民主政府必须是负责任的政府, 实现关键就是对基层公务员进行有效规制。 激励机制通过其特有的考核、奖惩、晋升等环节,肯定正确的行为,否定错误的行为,实现个体基层公务员行为的规范, 并进而对整个基层公务员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使基层公务员群体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抑制腐败、推进政府行政民主起到显著作用。

1 现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存在问题也各有特点。根据笔者的分析,总的来看,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1) 行政文化不健全,内激励作用弱化。

所谓行政文化,指行政活动过程中,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 这些文化要素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 对于行政决策活动的展开,对于行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对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能力和道德状况都发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现阶段,由于行政机关普遍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文化,导致很大一部分基层公务员对激励措施和手段的认同感模糊而淡薄。 脱离行政文化基础,没有良好的行政文化背景为支撑的激励手段,对基层公务员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评价难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其激励也很难体现公正、公平原则,要达到激励的目的显得比较困难。

(2) 竞争激励明显不足,道德激励作用弱化。

基层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使其缺少竞争压力,“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升迁论资排辈,能力平平者因机缘、关系被擢升重用,有能力者反而受制于年龄、级别、职位空缺等因素,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干部选拔、晋升中不正当竞争问题依然存在,“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怪现象时有发生;不按程序办事,搞神秘化、临时动议,决定人选在前,授意考核在后,干部考核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严重;从私利出发选人,搞权钱、权色交易,交换提拔、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等不一而足,“竞争上岗”缺乏明确规定,约束太多,操作不规范,甚至沦为领导排斥异己的“正当”手段。特别是我国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们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物质需求对传统道德提出强有力的挑战, 新道德体系仍未最后建立起来, 原起过巨大作用的道德激励因缺乏物质基础越来越失去其昔日的强大威力, 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使传统道德标准受到挑战,基层公务员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道德约束作用的软弱化,使得传统的道德激励作用出现弱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

(3) 激励不及时不适度,激励方法僵化形式化。

激励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选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其作用和效果就不一样。选择最佳的时间进行激励,是取得最佳激励效果的关键因素。可以把激励时机分为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激励手段设定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内激励和外激励。在具体对基层公务员进行激励时,要找准时机,选准方法,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特征进行及时激励。因为激励方法是具体的、直接作用于受激励者的,激励作用能否长效,方法很关键。 再好的激励机制,没有恰当的激励方法,也不能发挥最大的激励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对基层公务员的激励基本是采取的物质激励、正激励和外激励,如发放奖金、给予优惠住房和职业培训、晋级机会等方法,并没有根据职业特点、发展需要和时展的形势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激励,精神激励、负激励和内激励使用过少,这种只奖不罚的单一的僵化的做法, 助长了基层公务员中的不作为行为, 而且外在的、物质的、正方面的激励,很难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 有些人需要的并非金钱和物质, 而是要实现自身的抱负,达成自己的主张和愿景,满足自己心灵的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

2 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

(1) 增加级别设置,使大多基层公务员晋级有望。

当前我国公务员级别设置不甚合理,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晋升职务非常困难,现行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级别为十级。领导职务层次分为:部级正职和副职、省部级正职和副职、厅局级正职和副职、县处级正职和副职、乡科级正职和副职。 非领导职务分为:正副巡视员、正副调研员、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虽然公务员级别为十级,但是科级以下的基层公务员实际上只有六个级别,而我国 91%的基层公务员都是科级以下基层公务员,对于他们来说晋升职务难度极大, 使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感觉到晋升无望, 严重挫伤了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就应该扩大晋级空间,拓宽晋升渠道。一方面,要增加每一职务对应的级别, 使以前非常优秀能干但受到客观原因限制不能晋升职务的基层公务员有晋升希望。另一方面,有条件破除逐级晋升原则的限制,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允许其适当跳级,对于一般的基层公务员,在确实不符合晋升职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工作业绩、 工作年限和积累的贡献晋升级别,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低层基层公务员便能看到晋升机会的增多而努力工作, 晋升机制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基层公务员的巨大激励作用。

(2) 优化薪酬结构。

基层公务员的薪酬由工资、福利和保险三个组成部分。 优质的薪酬结构应该是三者最佳比例的结合。 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薪酬设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加以完善。首先,引入绩效工资。工资与绩效挂钩是企业员工工资的普遍形式, 基层公务员工资应引入绩效工资, 对部分竞争性强的职位可以利用市场谈判工资的方式加以解决, 这能更有力的吸引并激励人才。 其次,调整工资构成要素。 目前的结构型工资的构成形式有其合理性, 但它很难通过科学的方法精确确定各个等级和各个档次的工资标准。 应设立职位工资并在职位工资内设定不同档次来计算薪酬, 这样更能激发基层公务员一步一个台阶的来获得高额报酬。再次,赋予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强度制定地方附加津贴的权力。 只有赋予地方政府附加津贴的权力并使津贴以货币形式显性化,才能实现津贴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其调节和激励作用。最后,福利和保险作为基层公务员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继续提供现代化办公场所和健身房等公共福利设施和社会保险优惠项目,切实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购房贷款、给予优惠旅游、缴纳保险金等。

(3) 创新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是任何组织想提升组织人员绩效都必须做好的一环,公共部门也不例外,中央提出要加强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便可见培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师资队伍不到位,缺乏严格的培训程序,培训没有真正意义上与考核和晋升等结合起来, 以至使培训流于形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基层公务员培训的激励机制, 使培训真正与基层公务员的任职和晋升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再提拔”。 要严格落实培训政策,把参加培训学习的考核结果记入基层公务员本人档案, 把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视为工作成绩, 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借故不参加培训和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基层公务员,年度考核即评为不称职,必须补上培训这一环方可继续履行职务, 同时对于培训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基层公务员更不能提拔重用或晋升领导职务, 真正做到把基层公务员培训期间的鉴定和学习成绩作为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切实消除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过程中那种 “上司不喜欢即会丢官、只要上司喜欢即可升官”的现象。 建立一种真正强有力的基层公务员培训动力机制, 使基层公务员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 积极争取参加培训。 加强基层公务员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大培训投入,使培训机制制度化和规范化,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义务规定下来。 建议引入私人部门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基层公务员培训,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使私人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考核结果负责。每省可先尝试成立一所基层公务员学院, 根据需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公务员开设半年制和一年制等较为长期的课程,强化基层公务员实际学习效果。

3 结 语。

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持久动力和重要标志。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不容回避地被提到了重要日程, 这需要专家学者和广大基层公务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非凡的勇气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去尝试、去改革、去推进,真正做到国家基层公务员心系群众,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能,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此,我国的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参 考 文 献。

1 马晓雪。 为公务员队伍注 入 活力 —由 西 方 激励 理念 浅 谈 我国公务员激励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5177-178.

2 王 彬。公 务 员 考 核 指 标存 在的 问 题 与 对 策研究[J].法 制 与 社会,2009,7207-208.

晋升培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流程。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需要进行识别和防范。

1规划和招聘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11常见的风险

规划和招聘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岗位设置不科学,可能导致岗位职能交叉、重叠或缺失,部分岗位负荷过重或不足,岗位冗余,或因人设岗。人员需求未经必要的审核和审批,导致人员配置失当。对员工甄选把关不溃导致员工不能胜任岗位要求,难以较好履行岗位职责。员工入职程序不规范,把关审核不严,劳动合同签订不合规,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试用期管理不严,考核规则和程序不明确,转正考核不及时,导致试用期管理流于形式,未及时识别或淘汰不适宜的员工。

1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做好岗位设置与定岗定编。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用人单位在其部门职责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编制公司定岗定编方案,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名称、定编数量等,报批后作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依据。各部门如因职责调整、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需新设岗位的,应开展岗位分析与设计,明确新设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经批准后可设置新的岗位。

(2)认真编制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用人部门在定岗定编的框架范围内,对每个岗位编制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工作内容和管制标准、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经批准后实施。

(3)人员需求申请与审批。如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应根据部门岗位设置情况、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用人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批后方可实施招聘和配置。

(4)人员的招聘与甄选。经审批同意配置人员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公司内部(含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外部(如高校、人才市场、网络)等渠道,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人员简历并按任职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须对应聘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胜任力测试,进行必要的鉴别和甄选。

(5)办理员工录用与入职。招聘测试和甄选后,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录用意见,报公司审批同意后通知拟聘人员在指定医疗机构体检,体检合格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时,应对其劳动关系是否清晰、相关证件和资质证书是否真实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后,应及时完成社会保险关系、人事档案的转移,并做好入职教育培训。

(6)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公司应在新员工入职30日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岗位、薪酬福利、工作条件、作息制度、双方的联系地址等内容。劳动合同应由员工本人当面签署,不得委托代签或签署,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

(7)试用期考核与转正审批。用人单位应做好试用期员工的管理,负责在试用期的员工的指导、培训、辅导。试用期间,员工参加部门的绩效考评,考评的规则、标准和正式员工保持一致,具体由部门负责人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试用是否合格的依据。新员工试用期到期前,由员工提出转正申请并自我鉴定,提交公司研究是否同意转正。不同意转正的,应在试用期到期的3天前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培训与开发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21常见的风险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培训需求的调查不足、分析和审核不充分,导致培训计划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组织、实施不力,培训资源的准备和调配不及时,导致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培训效果。缺乏必要的、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可能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预期目标达不到,不利于公司培训的改进。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档案不完整,可能导致培训情况无据可查,无法对培训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对大额培训项目缺乏必要的书面约束,可能导致公司培训资源的浪费或者人员的流失。

2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审批。每年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提出年度员工培训需求项目报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论证,综合平衡编制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在年度计划外,各部门有临时参加各类培训需求的,应持培训需求申请(或培训通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参加培训。因特殊情况需取消、调整培训计划项目的,应提交书面申请并经审批。

(2)培训的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实施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采用内部培训、外派培训等形式进行。①内部培训,包括新进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采取集中培训或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②员工外出培训,须由员工所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外派培训人员,应按规定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培训协议书》。申请参加学历教育,应由员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书》,约定培训的时间、培训费的承担、培训期间的管理要求、违约金等事项。

(3)培训效果评估。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大额培训项目或外出培训项目,应由参培员工在培训后填制培训效果评估表(必要时附培训总结),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由部门负责人结合员工的业绩表现,在月度业绩考评中进行评估。

(4)培训档案的建立。培训项目完成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收集培训通知、培训签到表、培训效果评估等相关记录,按培训项目对已完成的培训登记建档,记录培训名称、内容、时间、地点、参培人员、讲师、学时等情况。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参加培训的项目、时间、地点、学时等信息。

(5)培训协议与服务期约定。外出脱产培训超过一定期限(比如1个月)或由公司提供培训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应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员工培训协议书》,约定服务期及未满服务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等事项。约定的服务期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应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至与服务期一致。

3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31常见的风险

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绩效考评制度、考评指标的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评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不认真、不严格,影响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效反馈与沟通渠道,不利于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公司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不利于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3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评的原则、机构、对象、周期等。绩效考评应坚持注重工作业绩、客观公正、以考核促绩效的原则,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通过考核激励员工提升业绩。公司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推进公司员工绩效考评,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本部门员工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工作。

(2)合理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公司从业绩、态度、能力、学习4个方面对员工的综合绩效表现进行考评,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维度下的具体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

(3)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员工每月拟订月度工作计划交部门负责人审定,月底部门负责人依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每年年底员工对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并提供完成考核指标的事实、数据。同时汇总员工每月的月度考核成绩得出全年工作业绩成绩,并结合年底开展综合评定,由考核小组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沟通。每月绩效考评完毕后,人力资源部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向员工反馈,如实告知员工当期考核结果,着重指出员工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员工的绩效反馈与沟通,应当留下书面记录。

(5)绩效考核的申诉与处理。员工对考核结果持异议的,可在得到考核结果5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人力资源部、分管领导在收到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调查情况,必要时提请考核小组审议,并及时向申诉者反馈处理结果。

(6)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月度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相挂钩。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与计发年终奖和特别奖挂钩。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转入试岗管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培训、职务晋升、岗位职级调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外出培训、休假疗养等方面优先安排。

4薪酬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41常见的风险

薪酬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员工薪酬体系制定不当,缺乏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不利于员工引进、激励和人工成本管理。员工名册不独立或更新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薪酬舞弊不能被及时发现。员工考勤不认真、不严格,可能导致请假及考勤的真实性存疑,以此作为计算薪酬的依据,将导致工资计算错误。工资计算及发放环节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员工薪酬舞弊,工资入账错误将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

4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薪酬政策与制度。公司应制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薪酬等级、薪酬调整等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公司员工福利的种类、范围、标准、发放方式等,指导员工薪酬管理。

(2)员工名册。公司建立独立的员工花名册,作为编制每月工资表的重要依据。员工花名册由人事管理员每月进行变更维护,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人员,并由独立人员进行复核。

(3)员工考勤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员工考勤,各部门指定考勤员负责本部门员工考勤。考勤员应每天在《考勤表》上按规定符号对本部门员工的出勤、请假、缺勤等情况如实记录,每月送部门领导审签后交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审核、保存,作为员工月度薪酬分配的依据。

(4)员工薪酬的核算与审批。每月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计算员工当月工资,根据薪酬管理制度编制工资表,经人力资源部部长复核无误后,报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交财务部门打入员工工资账户,由财务部向员工提供当月工资发放清单。

(5)薪酬支付与会计核算。每月财务部门会计员根据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员工工资表和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薪酬支付的会计凭证,经财务部部长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支付员工工资。

(6)员工福利管理。公司依法计提和使用员工福利费用,提供通信费、交通费、工作餐等福利补助,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项目,提高员工满意度。

5晋升与离职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51常见的风险

晋升与离职环节的常见风险有:未建立完善的职级晋升机制,员工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不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也不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员工离职未能办理适当的离职手续,可能引起劳动纠纷且不利于正常的工作交接。对企业敏感管理岗位未严格进行离任审计,不利于厘清其在职期间的工作绩效及经济责任。

5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畅通员工晋升渠道。公司建立行政职务和非行政职务2个晋升序列,并与绩效考评相挂钩。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员工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的序列,结合每个职务对应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和晋升。非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业务员业务主办业务主管业务经理”的序列进行晋升。

(2)员工辞职(调动)。员工辞职,应提前30日(试用期内提前3日)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员工在集团内调动,应将集团《商调函》报经公司总经理签批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协议)书》,员工办理工作和财物移交、完清账务手续等。

晋升培训总结第6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县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按照总体要求,城关镇四措并举,扎实推进升级晋档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精心安排布署。县上动员会议之后,镇党委专题研究安排布署此项活动,召开了全镇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动员培训大会,对全镇11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包村干部等30多名骨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并下了《城关镇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步骤和重点,为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深入调查摸底。镇党委根据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考核评价指标,围绕农民增收一条主线,按照“纵向到产业、项目,横向到组、到户、到人头”的要求,对各村党组织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级活动场所及党员基本情况精心设计了调查测算表,及时印发到各支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镇党委建立了活动档案,支部建立了活动台帐,农户发放了帮扶卡,做到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底子清、情况明、规划细,为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城关镇农民增收三年规划》,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使全镇11个村级党组织能够升级晋档,到年,全镇达到创建一类示范村5个,创建二类重点村5个,创建三类推进村1个,消除四类村。各支部根据各自升级晋档的形势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总体规划和村“两委会”三年任期目标任务书及年度目标任务书,切实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按照镇党委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负责人,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是连带责任人的基本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各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实行季度报告、半年抽查、年终检查总评的督促检查机制和镇干部包村同奖同罚制度,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此外,还将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与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从而通过此项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推动全镇的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晋升培训总结第7篇

1 健全法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轨道

纵观欧美国军队的继续教育,不难看出法律、法规的建立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于1976年在《高等教育法案》中加入了《终身教育法案》,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来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了宽泛的定义,确立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其次,1994年《美国200年教育目标法》在国会通过;再次,在1997年克林顿提出了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和“十大原则”。从20世纪至今,与继续教育相关的法案也在不断地颁布,可以看出美国的继续教育法案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保障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晋升中高级指挥职务,应当经过相应的院校或者其他训练机构培训,以及正在摸索的士官初级晋升中级士官的培训等,充分体现了我军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广大官兵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少有途径参加学习,我军要以院校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建设一批全军官兵在职继续教育机构。指挥类军官的继续教育,要逐步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专业技术类干部的继续教育,要坚持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讲学相结合的制度,送出去主要以提升学历、丰富知识、部队代职为主,请进来主要是要加强部队之间及部队与地方之间的交流沟通。

2 落实制度,继续教育走向规范化道路

美国军人的教育分为任职前的基础教育和现役军人的继续教育两个阶段。通常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对军人进行反复的培训,军官要经过初、中、高三级院校的培训并完成规定课程才有晋升为高级军官的机会。一个尉官要晋升到将军军衔,至少要经过5-6次的军事院校培训,占整个服役期1/4左右的时间,每晋升一次都要经过相应院校的培训,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只有几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长达7-8年。从院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军113所军校,只有7所进行大学本科学历教育,其余106所院校均只承担军人的岗前培训和现职军人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初、中、高三级指挥和参谋军官的继续教育体系最为完善。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军队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从我军继续教育的过程看,应主要把握好“入学关、教学关、考核关、使用关”等四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好入学关,部队应切实从大局出发,各级机关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学员选送标准和培训目标选送学员,根据岗位任职需要,真正把岗位履职能力强的推荐出来,保证生源质量。二是把握好教学关,各院校及培训机构要把继续教育等同于全日制教育,建立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层次。三是把握好考核关,在培训结业时,由兵种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对学员进行综合测评考核,做到不走形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四是把握好使用关,使用关是决定我军继续教育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秀学员,要切实做到优先使用,优先晋级,真正已落实政策为向导,激励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 创造条件,继续教育走向任职化道路

继续教育与晋职晋级挂钩。美国军队将“入校学习、实践锻炼与自学”视为军事教育的“三大支柱”,自学与函授同样是军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重要方法与途径,美国军队的军官、准尉、士官、士兵和文职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学与函授教育成功地完成与在校学习相同的学历、毕业文凭和高等教育学分,最重要的是获得与入校学习相同的晋升资格。

根据目前我军继续教育的现状,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学与用有机结合的人才成长模式,对干部的学历要求,应该制定统一的晋职晋级学历要求标准。如对于初级干部,应要求在获得军事院校本科毕业证后才能晋级中级岗位或申报中级职称;对于技术职称的评审,应有更严格的学历要求,如具有硕士学位的干部,可申报的最高职称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且在已经获得副教授职称后方可申报教授职称。也就是说,要加强晋升资格的管理,使得各级干部愿意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中去,整体性地提升军事人才的教育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我军战斗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外军继续教育得失利弊的分析,能够深受启发,从而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我军继续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晚、起点较低,但通过全军各继续教育机构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总结军队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军队继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能使军队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1]?徐又红.美、英、法终身教育比较

[1] [2] 

的启示[J].学术论坛,,().

晋升培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效能;任职资格;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29

1 引言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标志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开始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转企改制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广告经营是广播电视媒体创收的重要来源,也是转企改制的突破口。A公司正是在某省级媒体转企改制的背景下成立的,作为公司组建的重要参与者,作者见证着公司组建时的各种困难,尤其是人员分流、岗位安置、绩效考核、职工晋升、薪酬分配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问题,着实考验着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和水平。当公司稳定运营之后,作者尝试着将公司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期望能为各类事业单位在改制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A公司转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员工角色转变困难,用工类型复杂多样

A公司现有职工262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58人,台聘人员53人,台派遣制42人,企业自聘人员105人,公司派遣人员4人。公司成立之初,事业在编及台聘人员对广告经营市场化运作颇不理解,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不愿意进入公司工作,想尽各类办法调离广告经营部门。已经进入公司工作的,工作不能真正进入状态,希望改革只是暂时状态,期待哪一天公司经营不下去,早日回频道或台相关部门工作。始终不能接受从台内职工转变为公司职工的身份。此外,人员用工类型有5种,对5类职工的管理模式是统一管理还是区别对待,职工干部都存在不同意见,台内职工具有体制的优越感,不愿意接受公司化管理,而派遣和公司自聘职工又期待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同工同酬,获得公平对待。

2.2 新员工录用把关不严,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各部门用人需求量很大,当时没有成立人力资源部,人事办公室挂靠在综合管理部下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公司各分管领导兼任,用人随意性很大,没有定岗定编,没有岗位任职资格规范,也没有公开招录流程,部门录用多少人,录用谁都由负责人说了算,因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班子成员,主要领导一般很少反对。公司没有在制度层面确立人事办公室的工作权限,以至于在员工招聘方面的职责仅限于办理入职手续,由于人事部门监管权限缺失,一方面导致很多新录用员工学历低下、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快速的胜任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打招呼的形式录用的所谓“关系户”本身并不珍惜工作机会,带来很多管理方面的难题。

2.3 员工职业技能老化,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体制政策保护下,职工旱涝保收,没有绩效压力,职业技能长期不更新。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竞争,职工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已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而长期养尊处优的事业单位职工,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即便是领导层感觉危机重重,提供了很多培训的机会,职工参加学习还处于应付差事的状态,很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逾期的效果。

2.4 绩效考核缺乏针对性,结果应用不够科学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在传导工作压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公司成立之初的绩效管理制度比较简单,考核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仅注重公司财务业绩考核,不注重个人业绩考核。二是年度个人业绩考核严格按照省事业单位考核文件执行,文件规定的考核方式很粗放,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评估公司职工的真实绩效状况。考核过程只是各类简单的评分和测评,没有任何上下级形式的绩效面谈。年度考核结果仅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没有发挥其应用于薪酬分配、绩效改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2.5 薪酬制度缺乏激励性,工资分配平均主义

薪酬分配应该体现职工岗位价值和个人贡献,公司成立之初,薪酬分配延续着机关事业单位的诸多做法,完全按照职务等级确定工资标准。公司岗位层级设4级,领导层、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职员。领导层与机关处级干部匹配,中层管理者与科级干部匹配,基层管理者在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标准上下滑一定比例,管理层级又设正副职,副职薪酬标准为正职薪酬的80%左右。公司同一职位层级薪酬标准完全一致。不同部门、同一部门不同岗位,其岗位价值和战略贡献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财务主管与后勤主管,广告策划主管与合同审核主管等。完全采取基于职务等级的薪酬分配办法,不考虑岗位价值贡献的差异,实际上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极大的伤害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6 职业晋升通道狭窄,员工积极性普遍不高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晋升通道有两个系列,管理岗位序列和专技岗位序列。公司成立之初,由于主营业务是广告经营,原有的编辑、记者、播音等专业序列与岗位贡献度关联不大,公司取消了专技岗位序列晋升通道。职工晋升通道就显得比较狭窄,只有职务上的晋升,而管理职数一方面受上级主管部门约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缺乏正常流动,致使职工晋升变得异常困难,不利于留住骨干人才,激发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3 A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文章上述分析的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阻碍着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高。如何突破这些管理的瓶颈,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效能,我们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了如下对策。

3.1 冻结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身份,统一纳入公司管理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员工管理必须遵照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公司内部5种不同用工类型的职工,全部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事业在编人员在公司期间,其身份待遇封存,与公司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各项薪酬待遇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台聘人员与台签订聘用合同,与公司签订岗位聘用合同,纳入公司管理;其他类型职工全部转为公司自聘人员,完全按照公司制度管理。职工纳入公司统一管理,打破身份限制,能有效保证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订立及落地实施,有效的促进企业化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推进,有效的促进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现有人力资源。

3.2 完善新员工录用制度,严把人才引进入关口

为规范员工招聘管理工作,公司做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制定了员工招聘管理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开,促进员工招聘工作有法可依。人员招聘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对外公开招聘信息,并组织招聘考试、素质测评、背景调查等工作。二是在招聘方式上,坚持公开招聘和内部推荐相结合、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相结合、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年轻员工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努力实现公司人才引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推动招聘工作在制度规定下公平有序进行,严把人才引进关口,提高人员录用质量。

3.3 培育持续学习文化,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在公司倡导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对具体的培训工作实行学分制刚性管理,中层管理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30学分,其他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学分。要获取学分就必须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效果考核;学分完成率占年终奖励的权重为10%,与年终奖励直接挂钩。每年初,公司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各项培训工作。主要培训项目有:《广告销售行动学习》项目培训,提高营销人员业务创收能力;《员工执行力》项目培训,改变员工观念,增强员工执行力和创新能力;《管理技能进阶》培训项目,促进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的提高。

3.4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考核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制度建设开始,从4个方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一是拓展考核内容,既考核组织业绩,也考核个人业绩;全员考核,全面覆盖。二是规范考核周期,一月一小考,一年一大考,年度考核以月度考核结果为基础,保证考核结果的连续性。三是完善考核方式,实行差异化的考核办法;销售序列岗位采用目标管理法量化考核;专业序列和职能管理序列岗位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四是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首先,考核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组织绩效结果与公司各部门工资总额挂钩,个人绩效结果与个人工资总额挂钩;其次,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岗位晋级、工资标准调整挂钩,严格按年度考核结果的排名确定评先评优人员名单,考核等级B级及以上人员才具备岗位晋升及工资标准调整资格,最后,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辅导的重要依据,各级管理人员应对直接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给予培训课程建议。

3.5 制定基于任职资格管理的薪酬体系

在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实践中,薪酬分配发挥着杠杆激励作用,A公司打破原有的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建立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分配向工作能力强、岗位价值高和工作实绩突出者倾斜。薪酬管理体系的再设计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实行基于任职资格管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将公司所有岗位划分为3类岗位序列,比如营销序列、专业技术序列、职能管理序列,各序列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划分3个职阶,共15级,所有职工经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后确定薪酬标准。二是以各岗位人员薪酬标准为基数,在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系数确定后,核定各部门薪酬总额,根据实际绩效表现进行薪酬二次再分配,真正实行能者多劳,按劳分配。

3.6 实施宽口径职业发展通道,激活人力资源效能

职业生涯管理是各级员工长期敬业奉献的催化剂,A公司彻底打破了基于职务的单一晋升机制,建立了基于任职资格管理的员工晋级管理制度,极大的拓宽了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首先将全员职业路径打通,建立3条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营销序列、营销服务序列、职能管理序列,将所有岗位归口至三大岗位序列通道内,并在各自通道内按人才成长五级模型晋级。其次,建立各位任职资格字典,任职资格要素主要包括学历、专业经验、绩效表现、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按岗位属性整理形成各岗位任职资格字典,明确晋级条件。

4 结论与展望

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公司的营业额连续5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然而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针对A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个案总结,缺乏有针对性的量化研究和数据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行业同仁和学者们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