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一物理论文

高一物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2 10:52:19

高一物理论文

高一物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文科类高等院校;对策研究

1013939/jcnkizgsc201520165

1 引 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少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都将物流管理作为了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是限定选修课程。然而,物流管理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是一门包含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数学、管理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学好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对此,有必要针对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包含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来保障管理类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初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目前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事实上,同样是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或者是同样一本物流管理的教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的。而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源,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尽管一般来说文科生所占比例大于理科生所占比例,因此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口味,但物流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知识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拓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筹学知识的基础要求就比较高。正因如此,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生而言,究竟让其在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中学到怎样的知识?是只学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与运筹学知识来解决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让该课程的教育从业者在思考的同时也深感头疼。

22 教师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时间并不长,且专门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而对于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即使部分教师虽然有过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差,也容易造成实践不能和理论很好地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从教师的实战案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理论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理论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现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较为早期的理论观点,不少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十多年前的案例。不可否认,传统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案例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但类似于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一系列早已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却很少在相关的教材中看到,这既使得学生难以很好地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传统理论和现有的实践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聊,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针对文科生特点,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的确定,首先依赖于文科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的课程学习被当作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技能培训方案之一,那么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物流各环节运作管理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反之,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课程仅仅只是作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完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综合案例的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文科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之外,更多的还是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为主,并通过新老案例结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当然,考虑到文科院校管理学专业也有一定数量的理科学生,可以在其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其参加与物流运作管理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从而加深对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物理论文第2篇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少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都将物流管理作为了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是限定选修课程。然而,物流管理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是一门包含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数学、管理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学好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对此,有必要针对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包含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来保障管理类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初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目前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事实上,同样是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或者是同样一本物流管理的教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的。而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源,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尽管一般来说文科生所占比例大于理科生所占比例,因此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口味,但物流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知识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拓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筹学知识的基础要求就比较高。正因如此,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生而言,究竟让其在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中学到怎样的知识?是只学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与运筹学知识来解决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让该课程的教育从业者在思考的同时也深感头疼。

2.2 教师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时间并不长,且专门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而对于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即使部分教师虽然有过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差,也容易造成实践不能和理论很好地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从教师的实战案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理论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理论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现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较为早期的理论观点,不少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十多年前的案例。不可否认,传统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案例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但类似于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一系列早已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却很少在相关的教材中看到,这既使得学生难以很好地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传统理论和现有的实践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聊,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针对文科生特点,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的确定,首先依赖于文科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的课程学习被当作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技能培训方案之一,那么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物流各环节运作管理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反之,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课程仅仅只是作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完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综合案例的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文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文科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之外,更多的还是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为主,并通过新老案例结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当然,考虑到文科院校管理学专业也有一定数量的理科学生,可以在其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其参加与物流运作管理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从而加深对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3.2 拓展教师知识面,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教学

对于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特别是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教师而言,基本上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或运筹学方法,结合这些知识对于理科学生而言在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上有着很好的帮助。但对文科院校的学生特别是文科生而言,这些知识的介绍只会让学生感到兴味索然。事实上,文科学生一般来说都有较好的历史、地理等文科基础,因此物流管理的教学也可以结合这些知识来进行。例如,在物流管理理论中,军事后勤学是一门较早的起源理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向学生讲述物流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物资对于战争的重要影响,讲述战场上的物资储存、运输策略以及由于物流带来的战略影响,并从这些故事中找出与物流管理相关理论相结合的部分讲述给学生,从而培养文科类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兴趣,从文科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来吸引其对物流管理理论的思考和理解。又比如,文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较为关注,相比对现代企业物流的不了解,其对古代镖局的印象可能更为深刻,因此教师也可以从古代镖局的特点出发进行介绍,并将现代物流企业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其对相关物流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知识面,结合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

3.3 结合生活中常见案例,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案例教学,但对案例的选择不应该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自己去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案例。比如很多学生会经常取快递包裹,或是学生也会定期去超市购物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以这些很常见的事情为例进行分析,并同物流企业的实战案例相结合,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就能使学生将不太熟悉的企业决策案例转变为类似的且较为熟悉的生活决策案例,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理论。

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结合,自行寻找更多更实际的案例,通过物流方案的制作水平来衡量和考核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理论去发现快递员送货的路径选择策略、超市的补货策略以及超市内部货架摆放布局等实际问题,并让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文科学生通过实际的访谈和沟通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理科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这样一种将案例置于实际情景之中进行分析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相关的原理、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和表现,也能很好地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考核。

3.4 及时更新相关知识,进行新旧理论对比教学

物流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及时将物流管理最新的理论介绍给学生,让其更能够将理论和现实世界相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旧有理论和案例的全盘弃用。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进行最近的知识和理论的介绍,也要介绍已有的传统理论。例如对于仓储管理的介绍,不但要介绍传统仓储管理的理论,也要介绍智能化仓储系统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表现二者之间的差距,介绍各自的特点和不足,这样学生既能够了解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也能够熟悉较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高一物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大学物理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继续、延伸和深化,是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课程,而物理学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源泉,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人类生活、自然科学及现代高新技术等重要领域,它也是一种科学方法,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人们的科技意识,因此《大学物理》课程不仅仅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它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大学物理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省内外近三十所民办本科、新建本科院校及示范高职类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总结,对《大学物理》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通识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专业需求对部分内容进行选修。

2、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1)改变只注重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的同时,穿插讲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注重对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性以及物理学习的方法性。教学过程中将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渗透到课堂、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将物理文化融入物理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中融入物理文化,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大学物理课程不仅是物理知识技能的认知,其本质是一种物理文化对人心灵深处的教育润泽,引导人们从中感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解读出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与人文理念意蕴,从而认识自然、改造社会。

(3)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大学物理教学的呈现方式,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资料中多展示物理学家的简介、物理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培养大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文化,使大学生认识物理教育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但是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所以我们还需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弥补其不足,如在理论推导、解题运算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重点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的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取长补短,将它们有机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适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新闻、图片和视频等,可以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在网络中搜集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并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成绩考核的改革

根据各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在成绩考核内容上也做相应的调整,由以前的各专业统考改为通识部分+专业选修部分,从而将授课内容与考核内容紧密结合。

4、进一步促进物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深度融合

高一物理论文第4篇

j.d.walec论文联盟ka 著

我们对于物理世界的理解在20世纪发生了一场革命,从“经典物理”进入了“现代物理”时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现代物理学及其衍生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广泛应用,不仅使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使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人类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书对现代物理的几个重要领域的理论基础给出了简明扼要的高水平的阐述。

本书作者是一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1986—1992年担任连续电子束加速器设备(cbaf)的科学主任,并被授予杰出教授,同时是斯坦福大学和威廉一玛丽学院的名誉教授,曾荣获弗吉尼亚终身科学成就奖。在长期从事现代物理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撰写了《现代物理导论:理论基础》并于2008年由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用了不长的篇幅对于量子力学、原子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量子流体以及量子场论等现代物理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作了非常简明的介绍。本书是在该书的基础之上撰写的提高版(前一本被作者称为卷1,而本书称为卷2),旨在对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扩充他们在卷1中所学到的现代物理理论基础的范围,运用更抽象的现代数学工具,研习通常不得不通过几门课才能获取的内容。使学生能用统一的观念面对需要解决的现代物理问题。

作为对卷1的补充与提高,本书侧重以下几个论题:量子力学的重新表述、角动量、散射理论、拉格朗日场论、对称性、费曼规则、量子电动力学(包括高阶贡献)、路径积分、以及量子系统的正则变换等。

转贴于论文联盟

包括了175个习题,以增强和扩充覆盖的范围。

全书内容共分12章,各章的标题分别为:1.引言;2.量子力学(重新表述);3.角动量;4.散射理论;5.拉格朗日场论文联盟论;6.对称性;7.费曼规则;8.量子电动力学(qed);9.高阶过程;10.路径积分;11.量子系统的正则变换;12.习题。

高一物理论文第5篇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高一物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工程;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0-03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师生比例偏低,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2)选题盲目,课题研究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3)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见表1,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如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3]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4]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2008,(1).

[5]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6]余旭亚,李涛,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高一物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 大学物理 改革特点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40-01

1 引言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大步迈进,也带来高校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强调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更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教育者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下面结合大学物理课程,就高职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谈谈自己看法。

2 高职专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遵循“加强基础、拓展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按照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中小型和乡镇企事业。这样,我想“高级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

2.1 要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高职培养对象是面向21世纪的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培养的学生要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及应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科学的创新思想,进取精神和严谨求实、高度的社会责任及价值观念

2.2 能将世界新技术很快地转变为生产力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应是发现新理论;本科生的主要任务应是将新理论转变为新技术;高职大专生的主要任务则应是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这样他们应具备“够用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搞“短平快”题目的科研能力;而中专生的主要任务应是运用已应用于实践的技术参加生产,指导生产。这是专科培养目标与其它层次培养目标的主要区别。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发现新理论用人极少,开发新技术用人较少,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用人较多,参加生产、指导生产用人极多的社会现实,调整安排各层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比例。

2.3 毕业后能尽快地上岗

由于专科毕业生多服务于中小型和乡镇企事业,这些单位都急需人才又缺乏对人员的培训力量。这就要求专科毕业生能马上顶班上岗,接触实际工作;在校期间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4 应有广泛的适应性

值得指出的是:应有顽强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中小型和乡镇企事业较差的工作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为适应中小型和乡镇企事业人员少分工不细的特点,专科生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多方的业务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毕业后不至予被淘汰,专科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后劲,在校期间应多为其安排自学时间锻炼他们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并为将来工作和自学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2.5 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组织生产、指挥生产

3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改革原则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特点,高职大学物理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在安排上,应尽量增加实践环节,多给学生自学时间,以此对他们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在内容上,应遵循“广、浅、新、活、用”的五字原则,以完善他们知识结构的实用性。

广:指是专科生应学到较广泛的物理知识和较全面的物理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物质世界有个粗浅的总体认识,了解物质运动遵循的普通规律,学会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普遍适用方法。“炒什锦”营养齐全,这种食物给学生吃了才能满足他们全面成长的需要。

浅:指的是专科生所学的物理内容要浅显。要减少繁难的数学推导、论证和运算,避免过高地追求理论的严密性,做到数学模型明白、物理图象清楚即可。清除那些主观臆造的怪题、难题。结合实际进行基本方法的训练,以此培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缓解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有人主张将专科物理讲成“高级科普",目前可能是高明的做法。

新:指的是教学系统和内容都要更新。有人主张按照“粒子、场,场对粒子的作用” 的体系编写物理教材;还有人主张用“系统工程”的体系编写物理教材;……这些想法都是可取的。但在编写教材时,应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不违背“广、浅”原则的情况下,纳入教材。如增加20世纪发展的物理知识:对称与守恒、混沌、熵与信息、熵与社会经济、耗散结构等。此外,还应该用新的思想方法去处理教材。

活:指的是专科教材和教法要灵活多样,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教材而言,可分“定性物理”、“定量物理”、“半定量物理”和“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物理”等,供不同专业选用。例如:有些文科专业可学“定性物理”;理工科专业,有的学习“定量物理”,有的学习“半定量物理”或“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物理”,有的也可学习“定性物理”。顺便指出乱砍、乱削物理课是不明智的,历史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用:指的是增强物理内容的实用性,加强基本理论应用训练;删削那些不是“够用必需”的纯理论性的东西。

4大学物理改革实施方案

结合上述高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以及大学物理课的改革原则,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应该:

4.1 改革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近几年普通工科院校新生物理基础水平下降的现实,适当降低课程理论深度,压缩不必要内容,符合受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近代物理内容和物理原理在新技术中的应用,符合青年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

4.2 改革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原理应用和近代物理内容的加强,以及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变化,能促使学生去博览群书,既可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又培养了写作和组织文章的能力。

4.3 改革体现了基础课的基础性作用

不同专业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的加强与专业相关的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改变了过去的大而不全、全而不精的课程教学弊端。

参考文献

[1] 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高一物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学科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能够有效转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的时候还能够转变人的思维,使人的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上。文艺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的学科,实现其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政治学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到文艺及文艺、政治及文艺对政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故必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适应这一趋势。

1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探索

1.1特点

1.1.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现象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把它看成是一种受各种物质条件制约的,反映一定经济基础状况的相对独立的现象。

1.1.2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把对政治现象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密切结合起来,完全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利益服务的。

1.1.3革命性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这种改造世界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公开宣布废除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

1.1.4实践性

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原则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科学考察历史和社会的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它的实践性还体现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与学说。

1.1.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它不是从静态层面上研究各种政治现象,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透视和把握政治现象,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判断一切政治现象。

1.2内容

1.2.1唯物论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三,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1.2.2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1.2.3人与社会发展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2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策略

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因为思想政治课是我们政治专业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必然措施。

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人文理论知识的融合性学习,以同时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及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综合素质,为我们以后的政治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要合理使用隐性学习法、艺术学习法与动力学习法,其中隐性学习法也被称之为扩散性思维学习法,即通过一个重点知识学习联系到其他理论知识,以此来实现更多知识的学习,如“唯物论”学习,就可以直接联系到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历史唯物论、发展唯物论和辩证统一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唯物论”知识学习联想到,最终实现这些相关知识的学习;艺术学习法,是指通过具有艺术性方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可以通过结构图、示意图等来将比较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专业知识展现出来,使我们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和更加直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动力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力来实现学习,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学习中不断制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如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等,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最终推动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必定会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相关政治学知识,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学就是政治学专业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学的内容之一。所以作为政治学专业学生的我们,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对马克思主x文艺政治学的学习,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来提高该们学科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