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制作技巧论文

制作技巧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3 19:03:05

制作技巧论文

制作技巧论文第1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曾在《作文教学论集・序言》中说道:“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直到今天,这个“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降低其难度。在我看来,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病,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无“技”可施。具体表现为三大病症:不可教、不会教和不由教。

中国自古以来一贯“重审美,轻实用”的创作传统,使得今天的作文教学不自觉地滑向了文学性创作领地;而文学性创作往往更依赖于作者的才情识见,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总是少数人的事”。这样一来,一方面是作文教学的文学性导向,一方面是文学性写作的高不可攀,于是学生的作文就过多地被认为是依赖个人禀赋而变得“不可教”了。久而久之,“作文不可教”就变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语文教学潜规则了,虽然老师们依然会上一上作文课,但基本上也就是非常表面地谈一些人所共知的作文技巧,至于作文教学效果,他们在心里是不抱有任何希望的。学生倘若因此而写出像样一点的文章,老师也清楚,这是学生个人良好修为的胜利果实,与己无关;至于写不出像样文章的学生,那一定是他自身出了问题,老师也是无能为力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之所以将阅读视为重头戏,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是因为阅读教学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作文教学实在不好教,尤其令人纠结的是,教了也往往“颗粒无收”。可以说,“作文不可教”这一观念,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现实描述,也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最深层的弊病所在。

“作文不可教”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固化观念潜藏于老师们的意识中,而且还非常真实地表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们还有许多作文教学课,还有许多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写作文,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这种煞有介事的“作文教学”就像是漂浮在空气中的肥皂泡,看起来五彩缤纷,实际上用手指轻轻一戳就破。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老师们所开展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空虚漂浮的泛泛之谈,什么立意要深刻,什么论证要有力,什么语言要有文采,什么结构要严谨等等,这些听起来极其诱人的写作“秘诀”,到头来只不过是老师们蜻蜓点水的肤浅说辞而已。这是作文教学中“不会教”的弊病。“不会教”不是说老师们不会上课,而是说老师们没有真正可用、具有实际操作效果的作文“秘诀”可以教给学生。所以,往往只能以其昏昏教人昏昏了。

作文教学第三个弊病在于:就作文教学的结果来看,大量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不由教”造成的。意思是说,学生作文的高下、好坏、优劣、良莠,都不是由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然发展、自生自灭、自在自为的结果。换句话说,就学生的作文发展而言,老师奉行了老子的“无为”教导。不同的是,老师们的无为,并没有换来学生们梦寐以求的“无不为”。其实这也不奇怪,观念中的“不可教”和行动上“不会教”,其必然结果当然就是学生作文的“不由教”了。

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惨败局面,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甚至直接以《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为题,公开指出:“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也正是基于当前作文教学的这三大弊病,笔者提出了“技术作文”的作文教学观念,其意在于重新审视和构筑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寻找一种可供使用和发展的操作技术,借此构筑起作文教学的科学框架。

当然,有人会立马批评我是“技术崇拜主义者”,然后搬出堂而皇之的理由说:作文这种“独抒性灵”的精神活动,岂可用技术来钳制?但凡持这种道理的人,多半是中了传统文论的毒,因为,他们在中毒以前,从没有认真思考过“作文究竟是什么”这一本原性问题,因而也就缺失了最为可靠的作文抗体,最终只能带病执教,将病毒传染给学生。

作文就是做文章

作文是什么?我认为,最通俗最直接最精准的回答是:作文就是做文章。

写作和作文历来纠缠不清,莫衷一是,其实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天下文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写出来的,一种是做出来的。写出来的文章称之为写作,做出来的文章称之为作文。分清楚写作和作文,是我们更新作文教学观念的认识论基础。

我们知道,写文章包括两件事:写什么和怎么写。从“怎么写”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写作还是作文,文章都是“做”出来的,古人用“为”、用“属”、用“构”、用“缀”,本质上都是一回事,讲究的都是“怎么写”的问题,具体包括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等等。就这一点而言,写作和作文并没有本质区别。虽然也有文章大家说在写的时候“如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看起来好像率性而为,毫无做作之处,其实,这只是创作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表现而已,终究脱离不了一个苦心经营的“做”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以说是“怎么写”的极致表现。

但是从“写什么”这个角度来看,写作和作文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写作突出的是“写”,《说文解字》对“写”的解释是:“置物也。”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俗作泻者,写之俗字。”可见,“写”的本意为“泻”,是像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倾泻、流出,引申到写作上来,写作突出文章倾吐的自然性和真实性,中国古代文论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认识而建构起来的,强调文章应该“情动而辞发”“因情而造文”“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写”,是指情感、思想的自然生发,因此,就写作而言,文章应当是写出来的,是有感而发的,而不应该是刻意做出来的。

而作文则不同。作文突出的是“作”,《尔雅・释言》说:“作、造,为也。”反过来看,“作”就是造、为的意思,即制造、做的意思。后来在语言流变过程中,“造”的含义转嫁给了后来出现的“做”字,但“作”仍有“造”的意思。也就是说,“作”和“做”的本义其实是一致的。所谓“作文”,其实就是“做文章”,其意思就是造文章,强调的是人工而非自然,作诗就是做一首诗,引申到作文上来,作文的本义就是做文章,彰显的是作者的主体意志,显然这里的做文章不是有感而发式的,而是无感而发式的,也就是说文章的情感、思想都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这就是《文心雕龙・情采》所说的“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也是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八股文被称作“制艺”,一个“制”字,可谓直击要害,切中肯綮。

因此,无论是“写什么”还是“怎么写”,作文其实就是做文章。

事实上,文章的感情不是机械的,不是因为你有真感情,你的文章就一定能表达出真感情;也不是因为你造出感情,你的文章就表达不出真感情。作者与读者之间总是存在落差的,清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出了一种阅读现象:“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也说“虽作者未必无此意,而作者亦未必定有此意”。可见,“为文造情”看起来好像是作者的虚伪之情,但在读者眼里,可能就是“感人心者”的真情实感;反过来说,那些着意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在读者眼里,也可能是一种虚情假意之作。

我们之所以常常纠结于“为文造情”之中,是因为以一种“文如其人”的道德观念来加以裁夺,这本身就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为文造情”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总结,虽然是文艺理论家刘勰以批判的形式将其推出,但是这恰恰说明这种创作方法有其实践基础和传统土壤的。在我看来,这个颠覆“文如其人”的创作总结,触摸到了做文章的真正秘密所在。

从实际生活来看,大量的文章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作文才是文章王国的主流。就写作而言,人生有很多文章是不必要写的;但就作文而言,人生有很多文章是非做不可的。因此,无论是从人生价值来看,还是从社会功效来看,可以说,做出来的文章比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影响效能,是名副其实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可能与你无缘,但作文一定会伴你一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作文教学肩负着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教育意义,也因此,语文课堂更应该肩负起教会学生作文的人生使命。

当我们理解“作文是什么”的真正内涵后,反思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就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强调“真情实感、个性感悟、我手写我心”的传统写作教学,其实已经严重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正确航线。因此,拯救中学作文教学的道路,就是要从写作教学转移到作文教学上来,就是要把鉴赏评价性的写作教学课堂转变为技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课堂。一言以蔽之,文章是做出来的,作文教学应当走技术作文之道。

作文是一门技术活

如果我们承认文章是可以做出来的,那么就应当承认作文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技术,就好像我们承认衣服是做出来的,那么就必须承认做衣服是需要技术的。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语境中,谈论作文方法时,我们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技巧”,技巧就像江湖中各派争夺的“秘笈”一样,受到人们的狂追热捧。上网一查,你会看到铺天盖地千奇百怪的各种“作文技巧”,你满心欢喜拜读,满以为会满载而归,但看完后往往只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结局,为什么呢?因为那些眩人耳目的作文技巧,往往不过是隔靴搔痒的絮叨说辞而已。那些充塞网络的作文技巧、作文方法,也只是生活中的无用“万金油”,虽然满足了我们一时求药的急迫心理,但终究没能够疗救我们病入膏肓的作文教学,无法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药效。

“技巧”之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也许有些技巧确实是作者的心得体会,但一旦形诸文字,则往往没有指导作用,没有实战效果。在我们一般观念中,“技巧”应当是一用即灵的东西,可是为什么技巧不好用呢?因为技巧不具有“技术含量”。

基于此,我认为应当用“技术”代替我们早已用滥了的“技巧”,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更迭和变换,更重要的还在于技术更为凸显作文的制造本质,更具有操作的“技术含量”,更契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需求。

我们知道,技术最初诞生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领域,“技术”一词虽然源自于自然科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技术”得以扩大延伸到人文社会领域,技术已经超越物质生产领域而成为一个无所不用的普及词汇,金炳华主编的《哲学大辞典》就将技术定义为:“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因此,将技术引入我们的作文教学,并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牵强附会。

技巧又是什么?《说文解字》中“技”和“巧”是互训的,技就是巧,巧就是技,技巧的本义是技艺、才艺,后来才引申为“巧妙的技能”。而术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邑中道也”,指的就是道路、途径;技术指的就是“操作方面的技巧”,因此,从词源上来说,技巧不具有操作性,而操作性是“技术”一词的应有之义。

技巧偏重于“巧”,但是“巧”是一种更具有个人色彩的禀赋和才能,其传递性与交流性极其有限,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也有相同的见解:“尽管对于诗艺有许多详尽的诗法著作和优秀的典范,但人不能学会巧妙地做好诗。”一句话,技巧太高超了,高超得让学生高不可攀。“巧”如果不下降到“术”的层面,那么所谓的作文技巧,终究不过是自说自话的个人经验而已。因此,必须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技巧降低到技术上来,让作文技术扎根到学生的笔尖。此外,技巧的东西容易流于表面,容易导向泛泛而谈,从根本上来说,也不具有可教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天天谈技巧,可是却几乎毫无效果的深层原因。

由于写作的心理机制与作文有根本性的区别,一直到现在,写作的立意和构思,往往都还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神秘感,将这种神秘感嫁接到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中,则必然会出现“语焉不详”或“劳而无功”的教学结局。其实,大量的文章不过是人类利用语言文字制造出来的精神产品而已,并不是什么天外之物或神来之礼,既然是制造,当然就需要技术,如果要制造得好,当然需要先进的技术。所以,作文说到底就是一门技术活。

因此,笔者提倡“技术作文”,实际上就是要从实践操作层面破解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实现作文教学的真正解放。

那么,作文到底是一门怎样的技术活呢?

技术作文的基本体系

技术的力量在于操作性,操作性越强,技术的力量就越大。当前作文教学的虚弱无效,根源在于缺失具有操作性的作文技术;而作文技术的缺失,根源又在于缺失对文章的深刻认知。因此,研究和开发作文技术,首先得从文章认知开始。《周礼・考工记》云:“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文章”最初的含义是彩画装饰,是在实物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产物,这一基本特性也融入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章涵义之中,只不过文章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精神产品而已,因此,作文实际上就是一种由一系列技术支撑起来的精神制造活动。

当前我们关于作文训练的着眼点,基本上死死对准了“文章”这一实体,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选材构思,无不笼罩在文章之下,然而真正左右文章制造的,恰恰不是文章本身。文章的构件是多样化的,包括情感、思想、态度、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等,但是各构件对于文章而言,地位却不是平等的。考察古今中外各类文章,我们发现,句子而且是单句在文章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作用。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曾在经典论文《小句中枢说》一文中,详细地论证了小句(单句)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的中枢地位:“句子语气,粘附于小句;复句和句群,依赖于小句;语法系统中的词,受控于小句;短语,从属于小句。”从而打破了刘勰“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的构件平衡理论。不过,在我看来,就文章而言,句子(特指单句,下同)的中枢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各类各级语法实体中,而且还包蕴着篇章制造的情感、思想、表达和结构等内容。

那么,句子是怎样实现其在文章中的中枢功能的呢?换句话说,句子以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力量左右文章的创造呢?根据笔者的研究,作文的着眼点应当放在句子上而不是文章上,而作文的核心技术必然隐藏在句子内部,这一核心技术,我称之为“句径技术”。

在汉语表达的庞大体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句式、句型和句类,近来,又有学者提出了“句模理论”,足见关于句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从作文的视角来看,这些研究还不足以解释清楚句子在作文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意义,这就催生了“句径”这一概念。什么是句径?简而言之,句径就是句子路径,就内涵而言,句径是一种蕴含着无限创造性和丰富生成性的句子形式框架。这种句子形式框架弥漫在我们的整个作文过程中,同样一个话题,你使用不同的句径就会制造不同的主题;同一个主题,你使用不同的句径,就会制造出不同的句子。几千年的汉语表达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句径矿藏,它在深层次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当然,句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句径呈现在我们的笔下,而更多隐性的句径,则潜伏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只是大多数人“日用而不知”而已。作文最大秘密就是句径,研发句径技术,就是破解作文的金钥匙。在我看来,句径技术的功能集中表现为牵引思维、美化语言和优化结构等三方面,由此而形成了技术作文基本体系中的三大作文技术。

1. 创造主题的思维技术:句径牵引思维。

主题就是作文对象,主要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所有的文章主题,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思想、情感和现象。思想是一种认识结果,侧重于理性判断,包括观念、评价、认识、看法、意图、观点、判断、问题、理解、原理、主旨、意旨、立意等;情感是一种感受结果,侧重于感性判断,包括情绪、情趣、感受、情思、欲望、爱、恨、悲、欢、愁、苦等;现象是一种描述结果,侧重于知性判断,包括事件、景物、意境、氛围、事物、景色、事情、结构、状态、过程、功能等。由三类主题衍生出三大文章类型,即表现思想主题的论述性文章、表现情感主题的抒情性文章、表现现象主题的叙说性文章。

对于作文而言,关键的问题是:文章主题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古代的文论以及今天的写作学理论,把产生主题的根源归结为“物”,即外物或生活,由此而形成“物――意――文”的经典写作基本模式。在传统文论看来,没有外物或生活,就不可能产生主题。就写作而言,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如果将其嫁接到作文中,则往往“水土不服”,不切实际。比如所有的命题作文,实际上已经给了你主题,对于作者来说,根本不需要外物刺激或生活感触。何况文章是做出来的,文章的主题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那么如何制造主题呢?这就需要进行思维活动,因为主题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核心问题是:思维如何活动才能制造出主题?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基本上就栽在这个黑箱问题上,因为“思维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由此埋下了“作文不可教”的现实隐患。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破解,有赖于深刻认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流行观点认为: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语言,思维成果要靠语言来表达,思维是语言的服务对象,这就是“思维决定论”。这种粗糙肤浅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我们在作文主题制造上的不作为。事实上,我们在思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而且运用语言的方式,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走向,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还是思维展开的通道,是创造思维成果的方式,正如黄希庭、杨治良、林崇德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在“思维”词条中指出的那样:“语言既是引起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因,又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深刻指出:“20世纪的‘语言学革命’的特征即在于承认,意义不仅是某种以语言‘表达’或者‘反映’的东西:意义其实是被语言创造出来的。”可见,语言可以决定和制造思想。语言结构和思维结构不是同量、对等的,而是同质、同根的,有什么样的语言结构,就会相唤出什么样的思维活动。

那么,语言是怎么引起思维活动的呢?笔者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句径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把控思维运行的方向和轨迹,就在于把控我们的句子路径,换句话说,句径牵引思维,因此,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精湛的句径技术,就可以牵引出精彩无比的思维活动,也就可以制造出丰富多彩的作文主题。笔者将具有制造主题功能的这种句径,称之为“思维句径”。

2.打造表达的语言技术:句径美化语言。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我们更应该强调作文也是一门语言的技术,技术过硬,才能言之有文。作文语言的表达技巧,集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我国是一个文章大国,也是一个修辞大国,唐松波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收有156个修辞格,可以说,修辞格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语言表达艺术。

作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在于:修辞格如此丰富,为何却难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教学效果呢?因为作文语言表达的教学弊病在于,修辞格纯粹成了一种可供鉴赏的语言现象,而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表达技术,这就直接妨害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讲比喻,可是到了高三,学生可能还难以写出一个像样的比喻句,更不要说形成比较稳定的比喻意识了。

为什么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修辞格,不能很好地成为我们作文的运用技术呢?其根源在于修辞格产生于语言现象的一种归类和分析,是一种描述性的理论概括,作为现象分析,修辞格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但作为作文应用,修辞格则难以转换成可操作的实践手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修辞格只是修辞理论而不是修辞技术。所以,要真正突破作文语言表达的障碍,必须另辟蹊径。

根据小句中枢理论,我们认为,语言表达问题不仅要着眼于句子,而且还要着眼于句子的内部特性。由此我们发现,句径技术在美化语言上,具有极为便利和强大的功能,这样的句径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句径”。

句径技术在美化语言的应用上,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造句技术,二是造段技术。

“造句”的习惯性说法,充分表明句子是造出来的,作文的表达首要突破就表现在造句上。句径的本质是一种形式框架,这种框架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它都内在地制约了我们的句子制造。语言技术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思想、情感和现象的作文对象问题,而是如何将这一对象表达出我们所需要的效果。比如“思乡”主题,你可以表达得很整饬,可以表达得很含蓄,可以表达得很生动,可以表达得很诙谐,可以表达得很简洁,也可以表达得很典雅。而每一种表达效果,我们都可以运用不同的句径技术来实现。

而段落,只不过是一组语意关系的组合,造段的关键在于语句的展开与拼接,如何实现呢?其关键依然在于句径技术的应用。我们知道,句间关系是多样化的,而句间关系的生成,并不在于思维的自然活动,而在于句径的人工应用,比如当你安插一个“因为”时,因果关系就产生了;当你安插一个“从历史上看”,历时关系就产生了。很多人认为造段要讲究句子衔接的逻辑关系,其实对于段落的表达和理解来说,句子衔接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人的大脑具有一种完形功能,句子的拼接缝隙可以通过完形来实现逻辑推演的合理性,这其实也为句径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便利的理解基础。

3.缔造秩序的结构技术:句径优化结构。

如果说思维技术解决的是写作对象问题,语言技术解决的是句子表达问题,那么结构技术解决的就是写作对象与句子表达的组合问题。文章的本质是一种秩序化结构,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缔造秩序的过程。

人们关于文章结构的所有理解,无非是完整、清晰、严密和巧妙,而核心问题是如何缔造出我们想要的秩序化结构。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篇章只不过是段落的扩大和复杂化而已,段落里有总分总,篇章里也有总分总,段落里有正反对比,篇章里也同样有正反对比。既然造段依赖的是句径技术,那么篇章所依赖的也一定是句径技术。因此,句径具有优化结构的功能,我将其称之为“结构句径”。

关于篇章结构问题,当代著名写作理论家马正平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将文章结构统归为两种:重复与对比。他在《高等写作学引论》中深刻指出:“重复与对比是艺术作品中最直接的创构思维的手法。”但这只是构思思维层面上的一种探求,问题在于,作者是如何实现重复或对比的?解决这一操作性问题,答案就在句径技术上,只有依赖于可操作的句径技术,重复和对比才能真正化为笔尖下的现实。

技术是作文的第一生产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在观念层面上,以“三大技术”勾勒出作文教学改革的亮丽图景,当然也还有其他作文技术存在,比如营造材料的积累技术等。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主题、语言还是结构,其追求的审美效果都是多元化的,比如思想主题的审美效果,既可以表现为健康、幽默、高尚,又可以表现为深刻、新颖、卓远等等。而每一种审美效果的产生,必然依赖不同的句径技术,也可以说,不同的句径技术,必然制造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因此,开发句径技术,应该以效果为根本导向;运用句径技术,也应该以效果为导向。这是技术作文理念的实践旨归所在,而句径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就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真正抓手。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528400)

个人小传

张华,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中语会理事,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部2013年“国培计划”研修班优秀学员。

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3年,他长期致力于中学作文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技术作文”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初步形成了中学技术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担任教研员后,全方位创新作文考试形式和评卷方式,大力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积极引领作文教学方向,在中山市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曾先后获得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称号、“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全国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一等奖、广东省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中南六省(区)中学语文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等奖项,编著《唐诗三百首译著》《唐诗精粹》《智慧博客》等书共七部,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广东教育》《湖南教育》等报刊发表文章二十几篇。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与实践研究》,担任中山市“中学写作语言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主持人。

写作集语

语文学科的性质在于言语形式而非言语内容,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性,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理当彰显“作文本位”而不是“阅读本位”,阅读重在语言理解,作文重在语言运用;阅读是手段,作文是目的;阅读是根本手段,作文是根本目的。

作文并非写作。写作是有感而发,作文是无感而发;写作是因情而生文,作文是为文而造情;写作是宣泄,作文是创造;写作贵在自然生发,作文重在人工生成;写作关乎一时,作文关乎一世。作文教学真正要培养的是做文章的能力,而不是写文章的能力。

作文教学如果不来一场“大换血”式的治疗,作文课堂将沉疴不起。作文教学的真正障碍在于人人都知道是什么病,却鲜有人知道如何治病;作文课堂的真正危机在于人人自以为能够治病,却根本治不了病甚至还加剧了病情。

文章本“人”成,妙手“必”得之。作文靠的是技术而不是技巧,没有真正的作文技术,也就没有真正的作文教学;没有真正的作文技术突破,也就没有真正的作文提高。技术是作文的第一生产力,作文“写什么”依赖的是思维技术,作文“怎么写”依赖的是语言技术,作文如何组合“怎么写”和“写什么”依赖的是结构技术。

制作技巧论文第2篇

【关键词】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8-01

作为管弦乐演奏的基础组成部分,萨克斯超高音演奏的技术难度较大。从范畴来看,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是正常演奏的一种有效延伸,被归类到人工泛音范畴当中。可以说,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是基于普通音域之上的一种成熟、高端演奏方法。要求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气息、口型、泛音等技巧,在常规化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演奏技巧,进而达到提高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一、萨克斯发声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萨克斯发声结构的组成部分可以划分为五种,分别为吹嘴、脖管、成管体、哨片及其他零部件等。萨克斯发声运行原理为:管体作为共鸣腔体,演奏者通过吹嘴吹入空气,在管体内产生各种类型的声音,声音的类型是由演奏者进行控制的。从外部形态来看,萨克斯乐器呈圆锥形,与木管乐器喇叭相比,其直径和音量较大,成管体上的开口数量较多,通过设计按键的方式来控制音律,使得管体内部的气流传输产生不同变化,最终所演奏出来的音色、音律和音效完全不同[1]。

二、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技巧

(一)萨克斯超高音演奏的气息技巧。日常演奏过程中,萨克斯超高音演奏在气息方面与中音、低音等普通音域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注意的是,超高音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通过腹部来完成每一次呼吸,切记不可用胸部进行呼吸。究其原因,由于超高音演奏中,需要的气息量相对较多,胸部所能够呼吸的气息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所需。因此,需要利用腹部较大空间和较多气息量来完成。与此同时,胸部呼吸过程中,胸部肌肉不能对气息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依靠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的流速和大小[2]。实践证明,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过程中,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和标准较高,要想成功完成演奏,突出演奏效果,必须掌握和控制好气息,利用腹部来完成呼吸和气息控制等工作。

(二)萨克斯超高音演奏的口型技巧。在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过程中,口型直接决定到音准及音色的准确性。所以,在萨克斯超高音演奏及练习过程中,要以口型学习和练习为主。由于每个演奏者、练习者的嘴唇、口腔、舌头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吹奏的过程中,震动点的位置有所不同。为了确保能够准确找到最佳震动点,初学者要依次递减、逐步深入,也就是口含笛头的位置要由浅及深,开始的时候含短一些,然后待技巧掌握之后,逐渐多含一点,在摸索、领会和感受中寻找最佳震动点,并对口型技巧有所了解。从某种层面而言,萨克斯超高音的演奏必须寻找到最佳震动点和最佳口型。唯如此,方可突出最佳演奏效果。

(三)萨克斯超高音演奏的泛音技巧。因为乐器类型不同,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管乐器的操作过程中,演奏者利用呼吸气流在管体内形成冲击、震动,进而发出声响,也就是其泛音。与此同时,乐器类型和结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泛音有所差异。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声带活动、哨片振动进行声音大小的控制,有效控制声带运动,最终实现预期成效。泛音的技巧在于笛头上的吹奏,音律、音量、音效等控制完全依靠吹奏,而不\用指法。研究表明,指法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气流,对声波长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够将一段完整的声波断为数节,甚至会将静音分段为动音[3]。而笛头上的吹奏,演奏者能够在舌尖、口腔的感受下,寻找到最佳位置,吹奏出更宽的音域,并对音域进行辨别,寻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从而为泛音技巧提升和超高音演奏提供保障。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者在演奏和练习当中,嘴唇、舌头、口腔等任何一个部位的变化,都将会通过哨片发出不同的音效和声响。因此,泛音技巧和方法的领会、掌握和运用,将有利于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效果的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奏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演奏技巧完全掌握。文章通过对气息、口型、泛音等技巧内容展开系统探析,认为萨克斯超高音演奏要做到气息流畅、口型合理、泛音标准等,以期为萨克斯超高音演奏技巧、演奏效果、表演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鑫.萨克斯吹奏中超高音域的表现与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6,(08):104.

[2]李海富.保罗・克莱斯顿《中音萨克斯管与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李晓笛.论萨克斯吹奏中超高音域的演奏技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8):247-248.

制作技巧论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辑 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其中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和摸索。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糊化处理技巧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条件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对需要防止泄密的稿件进行模糊处理。军事报道中有关驻某地、某部官兵及科技报道中的一些技术数据等,这些是需要保密的内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据权威人士透露”模糊语言,就比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更合适。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及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不少行业和部门都很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像公安、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有的还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比如宣传科(或资料科)、宣传员等等,负责拍摄、整理和保存本单位活动的资料,并部分提供给新闻媒体使用。这些机构及其中的人员,与电视台的联系密切,并逐渐形成一支通讯员队伍。他们提供给电视台的新闻素材,往往具有独特优势:代表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真实性有保障,可信程度较高;在所报道领域较为专业、内行,在表达上不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拍摄及时、全面,特别是一些执法现场的镜头捕捉,常常能够提供记者赶到现场之前的精彩画面,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迅速进步,DV摄像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条件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拍摄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电视台采用由这些民间DV拍摄者拍摄到的画面,编辑加工成完整的新闻加以播出。这部分的新闻素材,作为新出现的新闻资源,今后在数量上将会逐渐增大,它们具有其他新闻来源不容易具备的一些天然优势。但另一方面,这两者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通联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如因专业能力欠缺而造成画面素材和文字稿质量良莠不齐。通讯员和DV拍摄者大多未受过新闻业务的专门训练,因此,不论在拍摄水平和新闻叙事组织能力上都与记者有较大差距。对于他们提供的素材,从画面组织到文字措辞、叙事逻辑,都需要编辑认真地加以重新改造。如因知识层次、生活经验不一造成对所拍摄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为数不少的DV拍摄者提供的素材中,拍摄者往往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正确把握所拍摄事物的实质。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制作舆论监督节目技巧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

五、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指挥技巧

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直播式节目的播出过程是非常紧张的,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的,但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与报纸排版相比,时间就是电视的版面空间,在单位时间里丰富、活跃版面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受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及时切入。插播消息,意味着打乱原来拟订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何时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另外,新闻类节目可以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观众群,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从以上可以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制作技巧论文第4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左手 弹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4-02

1 钢琴弹奏左手技巧重要性

钢琴为多声部演奏的乐器,各个曲子均包括至少两个声部。因此,演奏者想弹出优美的音乐应注重声部的良好独立与优质配合。多声部的钢琴乐曲演奏需要两只手配合完成。较多钢琴乐曲作品中,均需要演奏者用右手完成主旋律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往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右手练习中,却忽略了左手声部的技巧锻炼。实际上钢琴演奏以及练习阶段中,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左手承担着演绎伴奏声部的重要任务,虽然并非主旋律,却作为衬托主旋律的绿叶而必不可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动人的钢琴音符需要左手运用良好的弹奏技巧合理的烘托演奏气氛。一首完美的钢琴演奏作品,不仅要将主旋律音符演绎的恰到好处,伴奏声部也应处理适当,方能令其形成良好的衬托,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主旋律也会变得淡然无味,不能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欣赏需求。古典奏鸣曲钢琴演奏作品,其左手伴奏旋律多应用固定音型,而主旋律则多为单音,也就是说主体依靠右手进行演奏。而为了凸显主旋律,则左手伴奏的音量会较主旋律弱一些。同时,左手需负责低音、弹奏转调以及和声变化。足以见得左手弹奏钢琴音乐的重要性。钢琴演奏逐步发展为浪漫乐派时期,其伴奏声部则在和声以及织体阶段均更为丰富,进行和弦的分解、琶音流动,均形成了对右手演奏的有效充实以及衬托。例如肖邦夜曲演奏曲之中明朗且平静的Op9No2,谱例(见图1)。

左手伴奏需有效控制好适宜的音量,并需要演奏者清晰的演绎、准确的诠释,体现明了的方向性。该乐曲演奏左手弹奏需要掌握速度控制技巧,且应做到稳重、安静,方能为右手的弹奏烘托良好的气氛。由此可见,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十分必要。

钢琴乐曲的演绎中,左手还承担着旋律声部的演奏,一旦旋律出现于左手负责的声部,钢琴演奏者便应有效的突出左手部分的弹奏,体现良好的应用技巧。例如《十一月在马车上》。

这首钢琴曲,由五十一小节,乐曲主题转入左手,需要演奏者强调左手声音,高声部应突出爽朗明快的演奏风格,而左手低声部则应形成共鸣的效应。要想达到这一演奏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左手演奏技巧。

钢琴乐曲中舞曲以及舞蹈性音乐,其节奏成为展现音乐题材的主体,因此应确保左手声部进行准确清晰的弹奏。例如小步舞曲,左手二拍弹奏应有效控制声音,确保第一拍稍微长,同时二三拍不应过于跳跃。圆舞曲演奏,左手二拍弹奏的第一拍为强拍,因此,应体现良好的弹性,后续两拍则应轻快,并体现一定的控制力。倘若在弹奏该类钢琴乐曲时,无法注重左手声部应有的韵律与节拍,便会影响演奏效果。

复调音乐属于重要的音乐内容之一,其并不进行主声部与辅声部的划分,也不包括旋律与伴奏。也就是说复调音乐各个声部同样重要,均具有独立存在必要性与自身线条。要想演绎好该类作品,便应弹好左右声部,其往往为演奏者应注重的难点以及重点环节。学生倘若仅注重右手训练,则无法达到良好的乐曲演奏效果。只有利用听觉、研究声部连接以及良好的配合,重视左手演奏技巧训练,克服左手演奏难点,促进左手与右手的有效配合,兼顾旋律线条的进展,方能提升演奏水平,演绎出优质、完美的复调音乐。

2 钢琴演奏左手技巧相关问题

2.1 左手欠缺灵活度

一般来讲,人们的右手手指会比左手更为灵活,主体原因在于生理与练习方面的双重影响。生理视角来看,人们的右手天生灵活,左手则较为笨拙。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则经常应用右手干活、写字、吃饭,因此令右手更易于左手接受大脑的命令,并完成的比左手好。同时,右手由于经常用力,因此,其手指与手臂体现了优于左手的力量优势。例如学生进行连奏练习,通常右手手指的抬高高于左手手指,左手则相对表现的软弱,欠缺力度。练习层面来讲,针对右手的技巧训练钢琴乐曲显著高于左手,在欠缺系统性训练的状况下,便呈现出了左手演绎技巧与能力的先天不足,较难与右手抗衡,为此如何做好双手弹奏技巧的有效平衡将成为一类难点问题。

2.2 左手演奏应进一步强化歌唱性以及独立性

较多学生进行钢琴乐曲弹奏阶段中,右手演绎主旋律往往能较好完成,然而左手弹奏则会出现旋律弹得别扭、音乐不连贯、欠缺歌唱性以及感彩的问题。出现该状况,则学生往往进行左手的单独训练,即便如此也较难形成同右手相媲美的演奏效果。例如弹奏时,往往左手旋律处理过于生硬、跳音转换太快或较短,欠缺生命力,学生则过于顾及右手弹奏技巧,令左手旋律则被右手技术难度所引跑,欠缺连贯性以及良好的歌唱性。左手声部基本为伴奏声部,由于学生不够重视,将注意力多放于右手旋律,认为左手只需弱弹便可,不顾及伴奏声部自身应有的旋律以及和声走向,进而影响了乐曲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左手弹奏虽需要弱于右手主旋律,然而其自身并非单个声部以及层次,做好左手弹奏的独立敏锐训练,令其具备良好的应变技能十分必要。例如肖邦夜曲左手声部在弱于主旋律的同时,不应将整体音乐弱弹,应合理将低音同和弦的具体层次、音量大小以及色彩有效划分,科学分析探究有效的左手弹奏方法,做好主旋律的优质配合,进而良好的服务于乐曲主题思想,展现完美的钢琴乐曲演绎。

3 钢琴教学提升左手弹奏技巧科学策略

3.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左手技巧基础理论教学

学生练习左手弹奏技巧阶段中,应注重理论研究、联系实际,明晰如何弹、怎样弹,勤于思考锻炼。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弹奏原理的教学,令学生巩固理论依据,实现内涵升华。实际操作同理论学习研究均十分重要,操作可为研究理论提供具体分析对象,而理论研究则可为实践演绎、弹奏提供优质练习手段。为此,教师应做好亲身示范弹奏,深化讲解,令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认识,进而在技巧练习阶段中能够独立的思考,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掌握左手弹奏技巧,促进实践及理论相结合。再者,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依据教师讲授方式进行左手技巧练习阶段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卓越钢琴家有关弹奏技巧的著作,令其掌握丰富的技巧应用策略,进而结合自身弹奏水平,汲取丰富经验,学会良好的弹奏方式,强化左手技巧水平。学生在左手弹奏中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思索良好的应对技术难题策略,通过查阅书本寻找答案,积极和同学进行心得交流。应令学生明晰课堂并非演奏知识获取的单独途径,想丰富技能知识,应勤于思考,不应盲目训练,倘若漫无目标,再多的训练也毫无用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弹奏练习阶段中应借助自身理解,发挥逻辑优势,通过用脑练习、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学习时效性,有效补充学生学习钢琴年限有限、手指欠缺锻炼的不足之处。

3.2 注重复调钢琴乐曲作品左手训练

复调钢琴音乐作品对于左手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其中声部包含较多,音乐形象却相对单一,进而学生可专一进行手指训练,明晰主声部与辅声部具体层次,令音乐更为均匀、流畅,体现良好的横向感,避免多声部形成的混乱现象。在复调学习阶段中,还可令学生锻炼各个手指灵活度,提升操作力度以及良好的独立性。教师讲授复调作品练习阶段中,应辅助学生合理的转换思路,明晰复调同主调作品的实际区别,复调作品具备的特征与练习操作的主体要求。即不应将左手视为伴奏声部而单纯的进行弱弹处理,应令学生明晰复调音乐之中,声部并不包含主次区别,左手弹奏与右手应同等重要。弹奏练习中应正视左手的重要性,做好同右手的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可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巴赫二部创意乐曲,训练脑部以及手指。谱例(见图2)。

该乐曲由于两声部为更替交叉的出现,因此,可令学生在练习阶段中较易分清声部、明确主题,有目的进行训练。教学阶段中,应令学生明确双手的力量应保持一致相同,进而令两声部显现有效的呼应以及巧妙的对打。弹奏时,应引导学生良好控制各个手指弹奏力度、具体时值以及触键技巧。在学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复调音乐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的复调作品,令其优质控制左手技巧,令各个声部强弱以及走向更加明确清晰,不应将两声部不加区分的混杂为一体,同时,不能令右手将左手声部盖过,应掌握好技巧与度。

3.3 提升左手歌唱性演奏技巧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左手的歌唱性演奏技巧。针对左手进行旋律演奏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左手存在先天灵活性不足的状况,令其演奏水准、对音量以及音色的整体控制性弱于右手。因此教师更应有目的、合理选择针对左手训练的钢琴作品,提升其歌唱性,令学生用左手演绎出柔韧有余、深沉感性、音色醇厚的乐曲效果。为提升左手弹奏的歌唱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良好的应对左手连奏问题。可在学生应用左手弹奏旋律阶段中,详细进行连奏效用的阐释,令学生掌握科学的弹奏处理方式,明晰如何应对旋律连奏及其与伴奏连奏的既定联系与内在差异。例如,在进行平湖秋月钢琴曲的弹奏中,左手演绎第一段内容的伴奏连奏以及第二段旋律连奏存在差异性。首段左手伴奏包括两部分,即低音以及中音声部。整体左手应利用连奏处理弹奏,低音部分应弹奏的低沉,延长声音的传输距离,营造好比岩石沉入湖水之中的音效。而中音部分则应处理的更为连贯,令声音好似较为遥远同时不能含混不清,应具备良好的起伏性,好比湖面之上形成的层层涟漪。弹奏力量要由始至终低于右手。弹奏第二段的乐曲旋律则变为左手,该时期其左手为连奏弹奏,而声音则更为清晰。因此,手指应体现良好的歌唱性,同时展现感情。学生弹奏该段落时,应注重利用手指肚进行键盘的触键,令其力量逐步沉入至钢琴,营造一种厚重、结实的演奏效果。

3.4 优选训练左手弹奏技巧的教材

目前,我国钢琴教材中有关专门指导左手弹奏技巧的出版书籍相对较少,虽然如此,基本所有关于训练手指技巧的钢琴教材之中均包含一部分左手手指训练的钢琴曲目。为此,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自身特征以及缺陷,有目的为其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书籍与钢琴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例如,《哈农钢琴练指法》书籍便是针对手指弹奏技巧的钢琴书籍,通过讲解指导训练学生双手手指弹奏的灵活性、触键力量以及耐久性。同时为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练习,教师在参照书籍讲解阶段中,应强调对学生的左手展开独立的讲解训练,还可在双手一同演奏时,令学生强弹左手,进而强化头脑对学生左手的有效控制。还有一本有关技巧训练的教材为《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其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编写优秀,涵盖断奏、弹奏音阶、连奏、钢琴演奏双手更替交叉以及琶音等较多技能练习,同时还注重双手并重,由简单逐步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具有广泛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书籍之中还配设了有关生活之中学生们熟悉的生动丰富的动作、形体插图,简单易懂,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参照教材进行教学阶段中,教师应辅助引导学生明确左手处理的难点,实施细化练习,科学应对各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左手可全部胜任弹奏技术后则可令其进行双手合奏演练。再者,教师可优选涵盖五度以及八度音阶、六连音技巧以及分解和弦演绎技术的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教学训练。令其丰富左手技巧,更全面的汲取弹奏知识,提升综合演奏水平。

4 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是提升学生弹奏技巧,强化音乐理解力、鉴赏力,丰富艺术内涵的重要工作。要想演绎出一首充满情感、引起共鸣、获取听众认可的优美钢琴乐曲,不仅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将主旋律处理的动听、美妙,同时,还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只有明晰左手技巧练习重要性,针对左手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优选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左手歌唱性弹奏技巧、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科学联系实际,引入复调钢琴乐曲作品的针对性训练,方能提升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令学生双手形成良好的配合,正确、到位的演绎钢琴音乐作品,进而实现素养内涵、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惠明.心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J].北方音乐,2012(8):73.

[2] 马莉,林昊.科学视野下的演奏艺术―― 读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9):90-91.

制作技巧论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运动员 力量训练 训练内容

1.前言

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力量训练内容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目前力量训练已经极为重要的深入到啦啦操运动中,但是相关理论文献并不多,尤其在技巧啦啦操这样的新型项目中有关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更是十分匾乏。王丽娟[2]的《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外技巧啦啦操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开展非常系统的、科学的竞技啦啦操的训练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也是非常可行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就技巧啦啦操队体能训练内容的问题,向北京体育大学、怀化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现状。

2.2.3访谈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啦啦操代表队、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的教练员3名、运动员72名发放问卷。就本研究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 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以及力量训练分类

3.1.1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

通过查阅ICU《2014版全国啦啦操规则》得知,技巧啦啦操人员组成可分为底座运动员、尖子运动员两种运动员。经过底座运动员和尖子运动员的配合完成技巧啦啦操中的各项难度。

本文将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进行研究。

3.1.2力量训练内容的分类

经查阅《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内容分类得出,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部位力量训练可分为:A上肢训练、B下肢训练、C核心训练。本文着重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

3.2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3.2.1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托举动作时要求最高的就是上肢的力量,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托举的难度变化和难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主要有卧推杠铃、引体向上、俯卧撑与侧举哑铃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的练习决定着整个难度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肢强大的力量训练有助于与尖子运动员难度的配合和难度完成的稳定性卧推杠铃可以有效的练习技巧啦啦操地做运动员的上肢力量。

3.2.2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意义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运动员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起到稳定性、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等重要作用。所以,每个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有平衡垫站立、健身球俯卧撑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所做的技术动作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对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来说,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3.2.3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的运动员需要强大的下肢力量,这关系到技巧啦啦操技巧难度的稳定性。所以,加强下肢训练是非常要必要的训练内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下肢训练内容有负重深蹲、蛙跳、负重跳台阶等。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的力量练习更偏向于负重深蹲这一内容,所以,由此得出,一些负重类的练习是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关键,负重练习有助于下肢力量的增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难度动作完成时上肢的力量要求很高,上肢力量训练是力量底座运动员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难度变化多样性和难度完成性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4.1.2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4.1.3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大的下肢力量对技巧难度的稳定性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4.2建议

4.2.1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上肢力量训练时应多做卧推杠铃、引体向上等高负荷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力量的增强。

4.2.2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时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多练习腰腹力量以保证托举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制作技巧论文第6篇

1 新闻声音编辑技巧

作为视听媒介的电视,通过光波和声波两种介质传递信息,以画面和声音两种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声音的一部分,亦当物尽其用,承担传递新闻信息的任务。具体来说即指在电视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来传递人物讲话信息和环境信息,并且与旁白和新闻导语交叉运动,形成电视新闻声音节奏。高低起伏的电视新闻声音不但准确传递新闻现场信息,还能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

(1)利用旁白叙事,概括信息。旁白作为抽象的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就决定了旁白在电视新闻中无可替代的叙述新闻事件的作用。它能把新闻事实的时间、任务、地点、事件、原因等信息概括传递给观众。一般而言,旁白的叙述方式即将基本的信息概括出来,对新闻现场声响或者是空间进行描述,交代新闻事件的现场信息,而剩下的内容则需要由现场的同期声来进行补充。

(2)巧用同期声,制造效果。虽然旁白叙事,把新闻的基本内容和信息表达出来了,但是旁白不能代替人物采访,在电视新闻中依然应该有选择性地加入人物采访的同期声,这样才能准确的传递信息。但是现场采访的同期声的节奏慢,所以在现场采访和播出时,必须控制好采访的“量”,有时,还需要利用旁白来概括人物讲话内容。因此,在一段同期声之后,有时还需要用高度概括性的旁白概括和总结人物讲话。

(3)选择合适的声音节奏。节奏是规律性的变化,存在于一切宇宙万物之中。电视新闻的导语、旁白、人物采访、现场音响、现场报道的交替出现,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形成电视新闻声音节奏。这几种声音的不同组合,能够多次因其电视新闻声音的音色、音高、力度和语速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张弛有度的声音节奏。

同期声和旁白的恰当运用,不但能使电视声音顺利完成叙事的任务,还能传递新闻现场的空间信息,而且还形成动听的电视新闻节奏。另外,同期声的运用,迫使部分新闻画面与声音合一,增加了画面细节信息,提高了新闻的可观性。

2 新闻画面编辑技巧

电视新闻中的画面,除了摄像机拍摄到的活动图像之外,还包括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和电脑绘画的图形和动态图像,新闻照片和电脑绘图如今已经成了常用的视觉符号,是抽象新闻信息视觉化的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新闻信息的易受性和可看性。

(1)运用照片,补充新闻信息。照片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是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具象性,能够表示个体事物。在工业意外、自然灾害等突发新闻时,为了抢新闻时效,才可用照片弥补欠缺动态图像的不足;在引用人物言论作为新闻内容的一部分时,如果没有新闻图像可采用人物的照片作为画面内容,以此来提高新闻的权威性、可信性、可看性;在运用照片作为电视新闻画面时,可利用特技形成“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效果,从而形成运动节奏,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趣味性。

(2)运动电子地图,增加空间感。电子地图是对某一国家或者是地区的领土轮廓和相对位置的描绘,是真实领土的“缩影”,形象地表示地理位置,这样直观地向观众展示新闻地点信息,可以避免冗长的描述性文字。除了交代位置信息之外,电子地图还用来简要地解释空间跨度较大的新闻事件,电子地图、文字、数字等符号的综合运动,不但能够表明事件的地理位置,还能概括描述事件时空进程,生动叙述新闻事件。

(3)运动数字信息图表,增加新闻的权威性、科学性。很多电视新闻涉及大量的数字信息,如失业率变化,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数字信息和专业术语,如果旁白和同期声大量的解释则会显得冗长拖沓,但是如果直接利用数字信息图表,则会简明扼要的表达信息,观众也一目了然。数字信息图表能代替繁琐的数字和文字的描述,形象地反映变量的某种状态和变化趋势。

3 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素质

对电视画面和声音的多种技巧的运用,本质是建立在新闻编辑自身的素质和新闻团队的配合工作之上的。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必须掌握以下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

(1)掌握基本的编辑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要突破故步自封的编辑思维能力,首先要走出去,走进新闻一线,利用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然后将新闻素材编辑成主题形式,通过巧妙的搭配组合方式,让节目的整体效果拥有较强的可观赏性和可听性。为了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强广播电视新闻播出的视觉效果,就必须要在标题、导语、副标题、小标题中进行编辑加工,使人们通过标题就能够一针见血的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

(2)具备组织统筹的技巧。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并非个人所为,而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工作团队,要有前期的新闻信息采集的记者站和通讯员,还要有新闻稿件组稿员、后期电视新闻制作效果团队、新闻播报团队以及新闻意见、播放效果总结归纳团队,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档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必不可少的,对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部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核心环节和部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组织控制统筹的工作技巧,要加强编辑部各个团队的紧密配合。

(3)后期控制指挥技巧。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仅仅是凭借文字的组稿和编辑,还需要后期的执行播报,这就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后期控制指挥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直播类的新闻节目而言。因此,所有节目组的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节目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和新颖,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制作技巧论文第7篇

1.1国外巧克力品牌的优势和劣势。

1.1.1主要优势。

1.1.1.1源头产地优势。巧克力源于中美洲,早期传播影响于欧美,是欧美人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巴西、象牙海岸是巧克力原料可可豆的主产区。世界公认的顶级巧克力产于瑞士,美国玛氏、好时和瑞士雀巢三大巧克力厂家均是欧美地缘背景企业。不少消费者心中常认为只有欧美品牌的巧克力才是正宗的。

1.1.1.2产品技术优势。1828年,冯·霍滕将可可浆脱去可可脂,第一次制出速溶可可粉,再用可可粉加入可可脂制作巧克力,世界第一块巧克力诞生。诸如德芙、玛氏、好时、吉百利、费列罗、瑞士莲、雀巢、慕纱等欧美巧克力品牌企业每年能推出300~500个新品,产品组合阵容强大,花色品种创新优势明显。其巧克力工艺技术历经180个春秋,设备先进、技术发达、工艺成熟。

1.1.1.3品牌资产优势。国际知名巧克力品牌,经历了其本国及国际市场的长期洗礼,积累了丰厚的品牌资产。其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已为消费者所认同,为其产品的市场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实施品牌营销的良好基础。

1.1.1.4营销资源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巧克力品牌,往往归属世界食品行业中的重量级企业。如,雀巢为世界第一大食品公司,玛氏为世界第七大食品公司。它们不仅拥有明显的资金、人才、市场声望等资源优势,而且对巧克力原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营销辅助企业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1.1.2主要劣势。

1.1.2.1本土化营销的压力。全面、具体、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国情特色,洞悉中国市场的营销生态,掌握中国消费者糖果食品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性,避免水土不服,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营销,国外巧克力品牌须付出巨大努力,这需要时间和过程,且存在风险。

1.1.2.2消费者对巧克力的误解。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巧克力了解还不够充分,普遍存在着巧克力是高糖、高热量糖果,不仅会使身体发胖,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致使部分消费者想吃,但又不敢吃、怕吃,形成购买阻力。

1.2我国本土巧克力品牌的优势和劣势。

1.2.1主要优势。我国本土巧克力品牌对国内人口、经济、自然、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以及我国食品市场结构、城乡市场流通渠道、既有市场营销生态、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特点等情况的熟悉和把握具有作为本土品牌的地利和先天优势。而这些,对于进入我国的国际巧克力品牌来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了解通彻全面的。

1.2.2主要劣势。

1.2.2.1产品技术的差距。相对于欧美悠久的巧克力加工制作技术历史,我国巧克力生产历史不过半个世纪。巧克力花色品种少、口味单一,产品研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生产工艺、加工设备和配套设施与国外知名品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2.2.2消费者认知的不利。巧克力是完全意义的舶来品,我国不少消费者存有欧美巧克力才是正宗巧克力的认知,对本土巧克力品牌的产品品质存有低估的心理倾向。另外,也有不少消费者存在食用巧克力不利健康的认识。

1.2.2.3营销资源的差距。本土巧克力在品牌价值、品牌形象、资金实力、对营销渠道企业的影响力、人力资源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巧克力品牌差距明显。

2.针对我国本土巧克力品牌的营销对策启示

90年代以来,国外著名巧克力品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工艺技术、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形成明显强势的市场地位。我国巧克力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本土巧克力品牌应善于学习借鉴国外著名巧克力品牌的经验和做法,克服困难,强化内功,取长补短,抓住商机,谋划良策,努力寻求在巧克力市场新的突破。

2.1产品策略。

2.1.1以市场细分为指导,勇于创新,开发针对性强、富有中国特色的巧克力产品。人们对巧克力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会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同。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对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的熟悉优势,断然摈弃盲目仿制国外产品的思路。应结合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开发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巧克力产品。认真深入调研市场,对巧克力市场实施细分,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如,针对少年儿童消费者,可推出非常规的产品口味,并在产品制作中融入卡通、流行元素,强调巧克力营养价值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针对身虚体弱的消费者,可利用巧克力含有的营养成分,研发一系列的健康食品;针对学生和时尚男女,其产品应注重外形款式的个性化,突出产品的独特性以及时尚主题;针对运动员或其他体能消耗量大的工作人群,推出高品质的即时迅速补充能量的机能性巧克力产品;针对高级白领阶层,则可赋予产品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人文关怀及休闲主题;在推出新产品时,积极运用中国文化元素,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的精美包装。

2.1.2研发与引进相结合,推动生产技术及重要配套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在生产工艺技术及原料质量评鉴、产品储存等重要配套技术的积累上,本土巧克力品牌企业的确存在不足。可实施自我研发与对外引进相结合的产品技术改进策略,积极与国内外的巧克力专业技术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水准的设备和技术,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巧克力产业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从技术层面夯实我国巧克力产品的质量基础。

2.1.3以精巧定位为利器,迅速占领市场。定位是现代营销最有效、最锐利的武器之一。本土品牌一定要学会善于运用定位这一营销利器。只有成功的定位才能让本土巧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象M&M提出的“只溶于口,不溶于手”一样,本土巧克力产品应依托或塑造与竞争产品在功能、特性、利益、形象、使用场合、使用者等方面的差异性实施定位,以鲜明特色和个性魅力给消费者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2.1.4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品牌营销。巧克力作为相对特殊的糖果食品,实施品牌营销显得非常重要。与国际巧克力品牌相比,我国巧克力的品牌力量亟待提升。我国巧克力企业应加快名牌创建工作,以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品牌内涵,大力实施品牌文化营销战略,卓有成效开展品牌传播推广活动,积极推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提高。

2.2价格策略。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巧克力的因素之一。应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定位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定位于中低档市场的产品,价格就不能定得太高,否则消费者则不会购买该产品。定位于高档市场的产品,特别是巧克力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产品,价格则可以定得高一些。对已有相当市场声望的巧克力产品,甚至可采取声望定价的策略,制定高价格。因为对于购买高档巧克力产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看重的是该产品的品牌及价值,如果价格定得太低,反而不利于这些产品的销售。

同时,我国本土巧克力还可以采取差别定价法,根据不同需求强度、不同购买力、不同地点和不同购买时间等因素,采取不同的价格。另外,灵活运用折扣策略也是必要的。利用各种折扣和让价吸引经销商和消费者,促使他们积极推销或购买本土巧克力产品,从而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23分销渠道策略。本土巧克力品牌的分销渠道设计,宜尽可能多地利用批发商、零售商来推销其产品,积极拓宽分销面,增加销售点,实施以广泛分销为主导的渠道策略。

在具体中间商的选择上,不能盲目求多,而要对中间商的周边环境、周边目标顾客进行了解,掌握和分析商场营业面积、覆盖范围、经营产品档次、周边消费潜力等情况,考核评估其目标顾客数量和消费质量是否符合产品的品牌定位需求。为加强分销渠道的管理,可向不同区域市场的各类商超终端派专人进行指导。

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场所、写字楼、药店等特殊渠道,实现现代商超和特殊渠道的结合,方便消费者购买巧克力。对市场反响好的品牌,还可设立专卖店,给消费者一种高品质、高价值的感觉,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本土巧克力品牌在做好传统营销的同时,还应积极结合网络营销,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推动网上销售深入开展。

2.4促销策略。

2.4.1鉴于巧克力时尚、休闲、味美及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特性,巧克力产品的广告传播要善于运用感性诉求的广告创意策略。爱情、友情、亲情,时尚、休闲、高雅、浪漫、温馨,品位、趣味、娱乐、梦想等都可成为巧克力产品广告创意的很好元素。理性诉求的广告能让消费者形成巧克力作为健康和功能食品的基本认知,而感性诉求的广告传播则更能激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和梦想,架起巧克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塑造、提升巧克力品牌形象,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销售。

2.4.2有效的营业推广也是巧克力促销的重要策略。适当的营业推广可激发消费即时购买,增进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是开拓巧克力市场的重要途径。如,以诱人方式开展新产品免费品尝活动;改善终端陈列工作,进行多重化陈列、区域化陈列。注意开展形象统一、色调统一的艺术化陈列,突显产品在卖场的视觉效果;精心设计开展有奖销售、主题派对活动;积极参加商品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在重要节假日向顾客赠送精美纪念品或小礼物;对部分产品进行特殊包装并以优惠价格出售等。

2.4.3要注意发挥公共关系的积极作用。本土巧克力厂商要善于策划运用公关活动,塑造企业和品牌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美誉度及社会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消费舆论环境,推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2.4.4值得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各种促销方式,积极进行消费者教育,正面宣传巧克力产品,纠正消费者对巧克力的认知偏差。不少消费者认为食用巧克力不健康。其实,科学研究表明,巧克力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健康食品。它含有身体每日所需的蛋白质、钙、镁和维生素B2等营养成份,可以加强保护牙齿,降低胆固醇,有利心脏健康,也是即时补充能量最好的食品。所以只要合理食用巧克力,依照均衡饮食的原则,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即可。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巧克力消费舆论,进一步推动巧克力产品的市场拓展。

参考文献

[1]刘东.全球糖果及巧克力市场分析[J].中外食品,2004,(3)

[2]刘璠.新标准下的中国巧克力市场[J].新生代市场,2004,(11)

[3]teresa.健康美食:浓情巧克力[J].WomenofChina(中文海外版),2005,(2)

[4]田怡琴.巧克力的传统与创新[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4)

[5]劳拉·科恩.吉百利的甜蜜日子[J].商业周刑,2004,(4)

[6]洪磊.金帝的第二战场[J].中国商业评论,2006,(6)

[7]方政.中外糖果企业的本土市场博奕[J].中国食品工业,2006,(3)

[8]刘爱军.巧克力与健康[J].食品与健康,2006,(6)

制作技巧论文第8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 价格技巧 实际应用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市场营销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经济利润及发展的关键。市场营销中价格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及盈利率的关键。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价格技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通过三种价格策略实现了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以基础定价技巧、市场价格修整调整技巧、报价技巧等,满足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销工作的需求。随着企业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价格这一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对价格技巧及策略的投入也相应增加。通过价格技巧的有效运用能够实现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实现企业盈利及发展目标。

1.市场营销中价格技巧及策略的组成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及实践发展现状,企业的市场营销价格策略分为新产品价格策略、折扣价格策略、心里价格策略及组合定价策略、配套产品价格策略等。根据市场营销的不同环节及时期选择相应的价格策略进行价格调整,并利用价格技巧与应用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营销工作需求。以满足市场营销工作为中心,科学运用价格技巧与价格策略,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

2.市场营销价格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

2.1确定定价策略――定价技巧的应用

在企业的价格技巧应用中,企业应首先确定定价策略。根据定价目标、需求、成本、定价方法以及最终价格确定的因素,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根据定价目标中的扩展目标、利润目标、销售目标、竞争目标、社会目标等,选择适宜的价格方法。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中心,确定定价策略,为价格技巧的运用奠定基础。根据影响定价的各项因素分析结论,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定价技巧的有效应用。

2.2报价技巧的探讨

报价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是通过清楚客户需求后进行报价的技巧运用过程。通过报价尺度与技巧的掌握,保障报价准确性,避免客户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利用了解客户需求、报价谨慎态度,提升规范形象。并向西解释产品各项指标与规格。其次,在报价过程中,应在掌握客户基础信息后,使用让客户报价的技巧,保障产品利润。对客户关心的产品、发货、售后等问题予以积极准确的解答。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报价通过率。另外,在报价过程中还应使用模糊报价技巧,避免报价这一商业信息泄漏对企业销售工作的影响。并通过随机应变、合理反问等方式进行模糊报价,为真正进入采购阶段的客户留下继续谈判的余地,保障销售工作的继续跟进。

2.3价格分析技巧的运用

在实际的市场营销工作中,常会遇到客户对价格高的质疑。此时销售员不能单纯从产品成本等角度出发进行解释。应通过反推策略,使客户了解产品真正的性价比。以橱柜台面为例,普通橱柜台面为石英石台面,价格500元一延米左右。而档次高的产品,价格普遍在1200元人民币以上。对于价格高的质疑,销售员应从一下反推,提高产品性价比观念,树立科学标准,帮助客户进行选择。以橱柜行业中的台面为例,500元一延米的石英石台面,其安装成本、台面制作成本、运输成本、厂家利润后的实际成本应在150元左右。而1200元以上的石英石台面,其基础加工设备成本高、生产规范,最后的成本在800元左右。由此可见,前一种产品的基础成本仅为售价的30%,而后一种产品的基础成本为66.6%以上,由此可见价格高的性价比同样高。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产品价格高带来的销售问题,使客户感觉到自身得到了极大的利益,进而促进销售工作的达成。

2.4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价格技巧运用

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市场竞争往往是影响产品销售、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竞争极大影响价格策略时,销售人员应以市场竞争为导向,运用产品差别,引导顾客观念,进而满足销售工作需求。根据同行业、同档次、同标准产品的实际价格,有选择性的突出自身特色。以此为基础,凸显性价比优势,促进 销售工作目标的达成。

2.5以产品附加值为切入点,转变价格劣势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了弥补产品成本高的劣势,企业销售工作中还需要突出产品附加值,以此凸显价格优势,促进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例如:在衣柜等产品的销售工作中,可以通过对产品板材环保特性的突出,转移客户视线。详细讲解甲醛超标及低价格产品对消费者衣物的影响,进而引申至衣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转移消费者实现,降低高价格对市场销售的影响,满足市场营销工作需求。

3.强化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培养

在各类销售工作中,针对价格技巧运用对销售工作的影响,企业及销售部门应加强对营销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专业性词汇、理论转移消费者实现,改变消费者观念。以健康、环保等切入点,弥补价格劣势,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另外,对不不同的客户,培训工作中还应加强营销人员应变能力的培养,避免措辞不当等问题对销售工作的影响。

4.结论

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低价格优势成为了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低价格优势对高新技术、高质量产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及良心企业的健康发展,此类企业应对市场营销价格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从服务、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入手,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弥补高价位带来的,促进企业市场份额的占领、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对本企业产品的深入剖析、通过竞品分析等方式,发现企业产品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发达消费者感受,促进销售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