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2 17:17:15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1篇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2篇

摘要:明末清初,湘西有唐代古刹5座,即同天寺、隆兴寺、浦峰寺、三}寺、道堂庵;有宋代古刹14座,分别是芷江报恩寺、连云寺、景星寺、龙头寺、潮音寺、普明寺、天柱寺、观音寺、胜觉寺、净化寺、归化寺、沅陵报恩寺、溆浦普化寺、辰溪普化寺;有元代古刹3座,即普观寺、正道寺、地福寺。文章考证了明末清初湘西古刹的建制沿革及其地理分布情况,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明末清初湘西古刹集中分布在辰州府的沅陵县及沅州府的芷江县、黔阳县。第二,古刹的地理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湘西佛教的发展进程:其一,佛教于唐时传入湘西辰州府沅陵县,继而传入泸溪县及沅州府麻阳县;其二,宋代沅州府芷江、黔阳两县成为了湘西佛教发展的核心区域,辰州府“后劲不足”;其三,佛教直至元时才传入靖州府,且发展程度不高。

关键词:明末清初;湘西古刹;地理分布

湘西既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与历史传统的区域文化概念,也是一个随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着的地缘政治概念。本文所指的湘西是文化视角下的湘西,即雪峰山以西,沅水中上游,澧水中上游的武陵山区,相当于现今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的全部和常德市、邵阳市的一小部分。明代在湘西置辰州府、靖州府、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司,清初因袭此建制[1]。雍乾以来,清政府在湘西地区改置沅州府、辰州府、靖州府、永顺府四府,辰州府领沅陵县、泸溪县、辰溪县、溆浦县、乾州厅、凤凰厅、永绥厅四县三厅,沅州府领芷江县、黔阳县、麻阳县三县,靖州府领会同县、通道县、绥宁县三县,永顺府领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桑植县四县。[2]在四府辖地中,除绥宁县今划归邵阳市外,其余县、厅今属怀化市、湘西自治州。

“区域是长时期历史因素积淀下来的,关涉到地方性观念、国家意识形态与制度的互动过程,并且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多层次、多向度的指涉,那么,区域研究就不应该是先划定地理范围,再作茧自缚的研究类型,区域既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建构过程,那么研究者似乎就不必过分拘泥于某种僵硬的地理界限与时间界限”,因此“如何选择区域,以及区域的边界如何划定取决于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3]本文研究明末清初湘西佛教的地理分布,参照上述观点,以沅州府、辰州府、靖州府、永顺府四府为主要研究区域。明清两代,湘西行政区划界限无大变革,只是个别县的归属发生了变化,不影响分析,故本文所用地名均以清代为准。

一、明末清初湘西古刹的建制沿革

明末清初,即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至清高宗乾隆末年(1795)是湘西佛教发展的高峰时期。该时段内湘西有唐代古刹5座,即同天寺、隆兴寺、浦峰寺、三}寺、道堂庵;有宋代古刹14座,分别是芷江报恩寺、连云寺、景星寺、龙头寺、潮音寺、普明寺、天柱寺、观音寺、胜觉寺、净化寺、归化寺、沅陵报恩寺、溆浦普化寺、辰溪普化寺;有元代古刹3座,即普观寺、正道寺、地福寺。上述古刹,历史悠久,经多次修建,获多方维护才得以保存下来。

同天寺,建于唐大历、建中年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重修。本为“锦州古刹”,宋熙宁六年(1073年)迁徙至麻阳县城西侧。“锦州”应为锦和镇旧称,位于麻阳县西南70华里。八年(1075年)“敕建金额,又诏岁度僧一人”。元丰年间,僧道冲来寺住持,率领僧徒开垦田地若干亩,又在寺旧址上大规模扩建,从门阁、殿寝到禅堂、厨房一应俱全,共二百四十五间,寺的规格大大提高。此后历经多次损毁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副使田庆捐俸禄修资建观音阁,并在殿后设观音大士像。二十三年(1684年)僧清复募资新修山门和佛像,刹宇盛况空前。今,寺不存,留有唐时古钟。[4]

隆兴寺,一名龙兴讲寺,在沅陵县西郊虎亭山山麓,唐贞观二年(628年)建。嘉靖四十年(1561年)、隆庆二年(1568年)、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郡人先后捐资重修。相传寺中有《眼前佛国》,是董文敏公其昌的手迹,同治十二年(1873年)尚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三年(1768年),郡人先后重修。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大学者王守仁自龙场谪归经过沅陵,受辰州学子之邀,于寺内讲授《致良知》一月有余,并在寺内留下提壁诗一首:“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问慧休。云起峰间沉阁影,林疏地低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自满州。好景同游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5]

二、明末清初湘西古刹的地理分布

湘西古刹的地理分布是很不平衡的。以府为单位,少的一所,多的十余所,而除此之外的部分州甚至没有寺院。具体情况见下表。当然,以上古刹的分布及其统计数据是基于历史文献的结果,这个结果很有可能与历史的真实情况并不完全吻合,仅作一些规律性的探讨。

明末清初湘西古刹主要集中分布在辰州府的沅陵县及沅州府的芷江县、黔阳县。

明末清初湘西地区有古寺22座,其中沅州府12座,其中芷江县5座,占总数的22.73%;黔阳6座,占总数的27.28%;麻阳县1座,占总数的4.45%。辰州府9座,其中沅陵县6座,占总数的27.28%;泸溪县、溆浦县、辰溪县各1座,各占总数的4.45%;靖州府仅直隶州有1座,占总数的4.45%。

湘西最早的古刹,修建于唐朝,集中分布在辰州沅陵。湘西有5座唐代古刹,辰州府有4座,其中沅陵县有3座,占总数的60%,泸溪县1座,占总数的20%;沅州府仅麻阳县1座,各占总数的20%。

湘西数量最多的是宋代古刹,主要分布在沅州府芷江、黔阳二县。湘西有14座宋代古刹,沅州府有11座,其中芷江县5座,占总数的35.71%;黔阳县6座,占总数的42.86%。辰州府3座,沅陵、溆浦、辰溪各1座,各占总数的7.14%。

湘西的元代古刹只有3座,分别是辰州府沅陵县2座,靖州府1座。

结语

寺院是僧众弘法布道和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主要场地,是佛教文化外化的物质实体。寺院的有无和多少,直接反映了某地佛教活动的兴盛与否。综观上述湘西古刹的地理分布及其建制沿革,大致可以推断出佛教在湘西传播与发展的具体情况:

第一,佛教于唐代传入湘西地区,最先在辰州府沅陵县生根发芽,继而传入泸溪县及沅州府麻阳县。

第二,沅州府芷江、黔阳两县在宋代是湘西佛教发展的核心区域,辰州府明显“后劲不足”。

第三,佛教直至元时才传入靖州府,且发展程度不高。(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课题来源:本文系吉首大学省级科研平台项目“明末清初湘西佛教寺庵的地理分布与区域和谐关系研究”(课题编号:14jdzb033)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

[2] 《大清一统志》

[3]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6: 5.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携手能力提升工程2.0,助推学校信息化发展》,请项目组领导及各位同仁多多指导。

首先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下初镇中心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330名学生,现已配备办公电脑100台,达到办公全覆盖,并全部接入互联网,所有教室、功能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电脑等设备,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造了基础条件。目前,学校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基本到位,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都已完成建设。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全校师生的教学、教研、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在家校沟通方面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我校共有中小学教师94人,这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仅有3人,总体年龄偏大,求知欲不强。大多数教师都可以简单操作计算机,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简单的课件制作都没有问题,但也只限于简单制作,再深一点的比如需要进行音视频编辑之类的事情就不行了。而且随着近些年教育技术和装备的不断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一些教师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接受度不高,使用能力不强,这个时候到来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了。

我校自从开展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以来,扎实研修,积极配合,不断探究,深度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市教研中心领导的好评,今天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科学谋划在前,确保顺利开展

自从《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实施意见》以及乳山市能力提升工程2. 0相关文件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全校领导班子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分析时展趋势,树立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意识,加强教职工提升信息化水平重视程度;成立了以衣月光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积极参加管理员培训会议、能力提升工程2. 0启动会、推进会,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素养与工作落实能力;鼓励教师抓时代脉搏勇于学,顺发展潮流敢于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破解教学难点问题,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基于工作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制定本校的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和发展规划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办法,这需要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评估。

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依据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多媒体覆盖程序与操作水平,可以确定我校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另外根据我校教师的思想意识状态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掌握情况,为了保证能力提升工程2.0的顺利开展,制度保障要先行,在制定各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做到:

(1)发展规划下接地气。结合我校推出的“金拇指”特色教育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看清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切合教师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线下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改变落后观念,使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还会继续全面推进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研、数据分析、学情诊断等目的。另外我们还特别关注个性化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全体教师和管理层人员思考并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数据、学习数据、教师数据、教学数据等信息,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供支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推进方案切实可行。在制定整校推进方案时,我们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的技术水平,通过管理团队的多次集体研讨,确定了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明确信息技术学习重点,明确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动员,通过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下初镇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并确定采用分组培训的方式,将全体教师按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组;第二阶段为实施培训,主要是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培训、组内研讨、听评课活动等;第三阶段为测评验收,主要是完成参训教师的校内考核和评价,完成校级培训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应用考核评价,力争全体教师顺利达标。

(3)考核方案切实可用。管理团队共同研讨制定了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方案,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双向措施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以赛促学:通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共享化:基于学校的信息化平台,将本校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全校教师的数据分析水平。总之,各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能力提升工程2. 0项目得以在本校顺利开展。

二、团结一致选点,齐心攻坚克难

为了将能力提升工程2. 0切实做好,经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下初镇中心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领导小组,其中衣月光校长为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业务校长为副组长,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在学校推进的具体工作部署,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信息化培训管理团队,以技术骨干教师于蕾为主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的全部技术培训和督导工作。有了领导架构,接下来的就是教师的分组了,我们定下的分组研修的总方针就是分工合作、组长担责、综合考量、合理选点。

先来说一下分工合作。今年4月份我校召开了全校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大会,解读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实施及考核方案,并以教研组为核心,根据学科相近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下面我以初中部为例,我们将初中部教师分为5个大的研修组,一线教师按学科相近和技术骨干合理分配的原则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语数英组、物化地组、政史生组和音体美组,全部后勤教师单独分为一组,每组设两名组长,一名为技术组长,一名为督导组长。

组长担责就是说每个研修组的组长都由信息化能力强的教师担当,技术组长负责全组成员线上学习的指导和跟踪工作,指导学习困难的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并完成作业的上交;督导组长由工作细心者担当,负责研修过程材料采集工作,搜集组内成员研修计划,研修简报、活动图片,作业的发言稿、课件、案例、反思等等成果。每日利用工作空闲时间,确定为组内研修时段,沟通交流能力点应用的同时,完成作业的录制、上传等,两位组长的配合,将此项工作完整、完美的呈现出来,效果明显。

接下来是综合考量、合理选点,我们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学环境等实际条件,根据教体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规定,从6个基础能力点中选取了4个能力点,分别是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在6个基础能力点之外选取了两个能力点,分别是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些能力点的选择主要针对的是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力的短板以及急需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学习与培训,可以使教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混合方式研磨,校本应用整合

我们的研修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方式,线上课程学习,线下讨论实践,培训与校本研修活动深度融合,通过校级信息技术能力测评、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

1、线上研修,线下培训

每位教师共需要完成50学时的研修学习,教师按照个人选择的能力点,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线下活动的25学时平台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们经过讨论,规定了教师按时参加线下课程部培训与实践,完成并上传三个“能力点”成果15学时;研课磨课5学时;教学展示与分享5学时。线下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市教研中心举办的市级培训内容,再结合教师完成三个能力点任务的需要来确定的,通过讲练结合、组内研讨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消化培训技术。由于时间紧张,截至暑假前我们一共组织了四次培训,教师们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培训效果也非常显著,到暑假前所有教师全部完成了研修任务的制作与上传工作。

2、校本实践,丰富多彩

有了知识和技术,自然要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我们多次开展研修组内的教学与技术相融合的教研活动和讲课磨课活动,要求每个研修组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并在研修组内选定两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其他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为了丰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我们还尝试了最近很火的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联系市直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我校的教科研活动,为我们的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授课,而我们学校的任课教师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答疑、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等工作,这种新颖的上课模式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虽然受平台条件所限,还不能达到真正的“双师教学”授课条件,但就现有的尝试来看,这种先进的授课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非常理想。

3、扩充资源,方便共享

为了深度融合校本研修活动,我们借助威海市智慧云平台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校本实践成果展示任务,寻找一般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专业技能与微能力的切合点,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资源展评和网盘等工具,分学科、分学段将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和展示,便于教师备课使用和了解学生,在畅通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安全、高效、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使用校内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从而使信息化教学的推进有了最基础的保障。同时鼓励教师建立个人资源库,方便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对研修和培训内容的熟练掌握和使用,同时也对把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激励评价、测评助学

所有研修组长都是测评项目学员,以测评活动为契机,提升其业务水平,达到以一带整的目的。以学校研修组、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研修组、教研组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堂,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组内总结交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学员成果,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成果,上传至平台。首先采取组与组、人与人互评的模式,简单、直接的评论是对成果的最好的见证,然后对参加研修的每一位教师,管理员和组长根据上传内容的质量进行评分,数据及时进行公布,科学的数据反馈,既是指导又是督促,使工作开展更为顺利。

四、多样性校本教研,信息化成果展现

通过几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不仅提高了研修质量,而且感受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魅力与能量,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1.参加网络研修的所有教师全部按照要求完成了三个能力点的学习与任务上传,校级管理员已经完成点评,等待专家最后赋分。

2.以研修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两位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评课活动,并提交听评课记录。

3.以研修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研修重点和难点,并提交教研活动记录。

4.智慧云平台开展的系列活动,极大地充实了校级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的内容。

5. 教师每人撰写了一份研修计划,每个研修组上交了一份组内研修计划,学校制定有校级研修方案。

6. 研修平台简报14份,导学和研修组完成研修总结10份。

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我校顺利开展至今,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热情高涨,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攀升,2021年用教研中心初中部领导在全市分析会上的评价是“下初初中四个年级成绩优异,全线飘红,六九年级都进入前三”。初中部和小学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部进入全市乡镇前四名。仅上学年,我校教师就获得了威海市优质课8节,乳山市优质课31节,乳山市公开课7节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面推广,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层楼!

谢谢各位领导!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焦虑 测量 图书馆焦虑量表 修订 北京地区 高校图书馆

1 引言

焦虑是潜伏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行为背后的一种潜在构念,是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图书馆焦虑是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产生的上述不愉快情绪。比如:现代图书馆在提供了高端大气的学习空间、设计布局的同时也会给一些读者带来找不着北无所适从的感觉,先进的自助服务设备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担心出错而不敢使用,不断改进的检索方式让不少读者都有过不知所措的经历……这些会让一些内向、羞于询问的读者感到为难和困惑,当读者在图书馆遭遇了不顺利、尴尬、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经历后,将会对图书馆逐渐失去兴趣、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图书馆读者的流失。究竟哪些读者是因为图书馆的服务不足产生焦虑从而降低了利用图书馆的能力?用什么方式来衡量评估焦虑?这些是图书馆改进服务需要研究的问题。

1986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康斯坦斯・麦仑首次提出了图书馆焦虑的概念,将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产生的心理障碍称为图书馆焦虑(Library Anxie-ty,LA),开启了LA定性研究阶段。

1992年,美国研究者申农・波丝蒂克将LA定义为读者使用图书馆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不舒服的感觉。他在康斯坦斯・麦仑抽象、定性的研究基础上,创建了LA定量研究工具:图书馆焦虑量表(Li―brary Anxiety Scale,LAS),用于定量分析LA的程度。这开创了LA定量研究的先河,为以后LA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LAS是一组能反映焦虑潜在变量(潜在构念)水平的项目,这些项目也被称作测量变量(或观察变量、指标变量、显性变量)。由于LAS是LA研究者针对一定的图书馆背景与环境提出的,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自1992年申农・波丝蒂克创建了5维度43项度LAS以来,先后有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国家和种族图书馆环境与特点或自己的研究方向,重新建立或修订了适合自身的LAS。

2001年,以色列研究者斯纳利斯・肖哈门与戴安娜・米兹拉齐对以色列本科生的LA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将申农・波丝蒂克的LAS翻译成希伯来语,同时结合本民族特点对LAS进行了改进,将量表中的5大因素增加到7大因素。2003年,美国圣里奥大学多丽丝・范坎彭博士,在申农・波丝蒂克的LAS基础上,根据卡罗尔・库尔梭的信息检索模型,编制了6个维度54个项目图书馆焦虑多维量表,来测量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使用图书馆过程而产生的LA程度。2004年科威特大学图书馆与情报学系的安瓦尔等三人沿用申农・波丝蒂克的英文版量表,并作了必要的修订,将申农・波丝蒂克量表维度由5个减至4个,项目由43条减至34条。2009年,波兰奥尔什丁瓦尔密亚玛祖里大学的马儒则纳・斯维哥根据波兰的国情,参照已有的LAS,建立了6个维度的适合本土研究的波兰LAS。

今天,更多的研究方法被运用到LA研究中,比如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概念的提出,以及SPSS、LISREL、AMOS等统计软件的开发与成熟,使SEM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研究者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为LA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量化研究范式。更多国家的研究者加入到LA研究行列,比如加拿大、伊朗、马来西来、土耳其、中国。2006年,吉林大学图书馆贺伟根据当时我国的国情将申农・波丝蒂克LAS进行了中文修订及信效度检验,量表分为5个维度,共计63个项目。2011年,南开大学商学院宋志强等人在已有LAS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构建了符合当时图书馆环境的包括7维度40条目的LAS。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与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会使已有的LAS出现测量变量不足以反映其潜在变量的问题,同时也会有新的潜在变量产生或旧的潜在变量失效的可能,这也是我们修订量表的原因所在。在分析方法上,适合于高校的中文LAS(如吉林大学图书馆贺伟修订量表和南开大学商学院宋志强修订量表)都进行了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我们此次修订将采用SEM分析方法,在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 Analysis,CFA)得出测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潜在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结构模型,并运用群组分析求证量表的稳定性和跨群组效度。在样本数据的获取上,为便于实地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样本数据的真实可信度,我们选择了北京地区六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学校)、北京工业大学(“211”学校)、首都师范大学(一本学校)、北京联合大学(二本学校)、耿丹学院(民办三本学校)、北工大实验学院(二级独立学院)。

2 图书馆焦虑量表的第一次修订

我们此次对LAS的修订是在申农・波丝蒂克的LAS、吉林大学图书馆贺伟修订量表、南开大学商学院宋志强修订量表等基础上进行的。

2.1编制预试问卷及施测

编制一个高信度、效度的量表是要以初始项目(测量变量)冗余为基础的,初始项目(测量变量)的冗余给量表的修订提供更多的对比和选择的机会,通常初始设计的项目应为量表项目的3-4倍,比如一个10项目的量表,需要有一个40个项目的项目池。因此,重新设计、编制预试问卷,就要尽可能全面地提出有可能使读者产生焦虑的所有方面(潜在变量)、所有问题(测量变量)。为使预试问卷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和专家效度,此次编制预试问卷,笔者的具体作法为:1.在上述三个量表基础上筛选、增补初始项目;2.向上述六所学校的图书馆老师征求意见;3.召开读者座谈会,直接倾听来自读者的意见;4.与图书馆助管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在经过上述环节后,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反复推敲,最终从读者、馆员、服务、资源、舒适度、管理等六个方面(潜在变量),设计了一份包含56个问题(测量变量)、采用利克特五点计分制的预试问卷。

在问卷调查中,为了使抽样的样本性质能确实反映出总体的属性,学者斯蒂文斯(2002)对于因素分析程序的样本大小与因素可靠性间的关系提出以下看法;样本大小视分析变量数目而定,一般的标准是每个变量(题项)所需的样本数要介于2位至20位之间,但使用者要获得可靠的因素结构,每个变量最少的样本观察值要有5位,因而一份有四十题的量表(不是问卷,一份问卷可能包含数种量表),要进行因素分析时,其样本数最小的需求要有40x5=200位。我们编制的预试问卷有56题项,以每个变量不少于5位样本观察值计算,需要样本数应不少于280个。

2013年10月我们统一印制了纸制问卷,在上述六所学校以120份/学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进行了第一次抽样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师又自行复印问卷增加发放了40份问卷,相当于实际发放问卷760份。对收回问卷依据测谎题(内容正好相反二道问题)、以及答案出现明显规律的(比如全部题目选A)予以剔除,得到实际有效问卷为712份(详见表1、表2)。全部样本按奇、偶数分为EFA分析样本356个、CFA分析样本356个,二个样本测量题项均采用序列均值方法置换缺失值。

2.2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编制量表(预测问卷)个别题项(测量变量)的适切性或可靠性。项目分析的检验是通过探究高低分的受试者在每个题项的差异,以及题项间同质性检验等方法来决定个别题项的保留与否。笔者采取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求得的t值作为极端组决断值比较,以个别题项与总分的相关度、校正题项与总分的相关度、个别题项删除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值、共同性、因素负荷量等项的检验作为个别题项的筛选指标,项目分析的判别标准见表3。经检验,最终删除了26题项(测量变量),保留了30题项(测量变量)。

2.3 探索性因素分析(EFA)

测量变量的背后究竟具有几个潜在变量?虽然在量表修订时我们已参考现有量表提出了六个因素构念,但实际数据是否能与我们事先确立的构念相吻合,需要通过因素分析来检验。因素分析的目的即在找出量表潜在的结构,减少题项的数目,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较大的变量。

因素分析的关键在于保留多少共同因素(潜在变量)。在EFA中,我们将经项目分析保留的30题项全部纳入因素分析变量范围,运用SPSS18.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Kaiser>l、直交转轴的最大变异法提取共同因素,共抽取7个主成分,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6.054%。碎石图(见图1)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因素的数目,其判断准则是取坡线突然剧升的因素,删除坡线平坦的因素。从图1看,可以确定抽取三个因素较为适宜。

以特征值大于1为判别基准时,有时所抽取的因素过多,或某些因素所包含题项不够适切,不易给因素命名,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受到受试者填答、量表编制过程的严谨性等因素影响,部分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常未能完全符合研究者当初编制的层面因素,所以研究者需要删除题项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因素分析,一直不断探索,直到符合理论基础或架构,或达到简单结构目的。经转轴后的成分矩阵分析,笔者保留测量题项较多的构面,删除非归属于原构面中因素负荷量最大的测量题项。经过12次删除题项后,最终抽取“检索困惑”、“环境不适”、“服务不足”三个潜在变量共18个测量变量,三个因素构念可以解释所有观察变量的总变异量的47.848%。在行为及社会科学领域,萃取后保留的因素联合解释变异量若能达到60%以上,表示萃取后保留的因素相当理想,如果50%以上,萃取的因素也可以接受。笔者萃取的结果接近50%,不是很理想。

2.4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CFA)

测量模型验证检测的是测量变量的因素结构与测量误差。在CFA分析中,笔者采用偶数样本(EFA分析采用奇数样本)运用AMOS17.0进行验证,三个潜在构念均为反映性测量模型,测量模型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见图2。

在图2测量模型中参数个数总共有60个,其中固定参数21个,自由参数39个。CFA样本数为356,模型估计样本数为自由参数的9.1倍。SEM参数估计的稳定性和样本大小有关,一般最少的样本需求为200位以上,多数学者观察认为样本大小至少应为假设模型中待估计自由参数的10倍以上。正态性评估偏度系数介于0.007至1.041之间,其绝对值小于2,峰度系数介于0.184至一1.212之间,其绝对值小于2,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假定,因而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各参数统计量进行估计。

CFA假设模型路径图的估计结果为:模型可以辨识收敛,非标准化估计值模型误差项或残差项方差均为正数,表示模型参数估计值没有出现不适当解值。标准化估计值模型,没有出现绝对值大于1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表示没有违反模型辨认规则。整体模型的自由度为132,模型适配度的卡方值为380.OOO(p=0.0000.900适配标准),AGFI值为0.861(未符合>0.900适配标准),CN值为150(未符合>200理想标准)。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适配不佳。

对于适配不佳的假设模型要进行修正。当测量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小于0.5时,就不能有效反映因素构念,就不能作为因素构念的有效测量变量。因素负荷量等于测量变量路径系数的平方,因此当路径系数小于0.70时应考虑删除。笔者以路径系数0.900适配标准),CN值=174(未符合>200理想标准)。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尚可适配。

修正后模型有2个维度只有2个测量变量。测量模型的评价目标在于测量变量是否足以反映其相对应的潜在变量,并有一定的信、效度支持。“一般最少的准则为一个潜在构念的指标变量(测量题项)至少要有三题以上,若测量指标题项少于三题,指标变量反映的潜在特质效度不足。”

焦虑量表第一次修订,经项目分析删除26题;经EFA分析删除12题,萃取三个共同因素18个项目;经CFA分析删除路径系数低于0.65(约等于0.70)的10个项目,获得量表包括“检索困惑”、“环境不适”、“服务不足”3个维度共8个项目。量表第一次修订因删除题项过多造成一些潜在变量测量题目不足、抽取共同因素与最初设计差异较大,量表效度需要再重新建构。因此,我们在第一次修订的基础上,围绕“检索困惑”、“环境不适”、“服务不足”三个维度进行了题项的增补和修改。增补重点为测量变量不足的维度;修改重点为对有一定测量价值但可能因提法使人不愿意承认或读者不易正确理解的测量变量进行了修改或删除,题项数量控制在大多数读者在忍耐限度内能够完成为宜。修改后,笔者编制了25题项的测试问卷并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3 图书馆焦虑量表的第二次修订

2014年3月我们在上述六所学校进行了第二次测试。第二次测试抽样数按各学校在校生规模的十分之一并考虑可能产生无效问卷的比例确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各为260份,耿丹学院、北工大实验学院各为110份。六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260份,收回问卷1211份(详见表4、表5)。

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身份、性别、学科、文检课选修情况、去图书馆情况、利用电子资源情况,以便我们针对不同群体读者的焦虑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全部样本按奇、偶数分为二部份,奇数样本作为EFA分析样本,以序列均值替代题项缺失值,样本数为595;偶数样本作为CFA分析样本,直接删除有题项缺失值记录,样本数为562。

3.1

EFA分析

第二次测试,经项目分析删除5题、保留20题。EFA分析采取主成份分析法,以特征值kaiser>l、直交转轴最大变异法抽取主成分,共抽取三个共同因素,经转轴后成分矩阵分析删除2题项后,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2.871%(见表6)。因原设计为“服务不足”的题项经删除后保留题项更适合命名为“情感障碍”,EFA分析最终保留“环境不适”、“检索困惑”、“情感障碍”3个因素18题项。

3.2 测量模型CFA分析

经EFA分析萃取的三个潜在构念均为反映性测量模型,分别包括6个效果指标变量。CFA分析样本数为562,参数个数总共有60个,其中固定参数21个,自由参数39个,模型估计样本数为自由参数的14.4倍。假设模型估计结果模型可以识别收敛,模型评估结果的参数没有不适当解值。以测量变量路径系数不低于0.65为删除标准,删除不能足以反映潜在构念的测量变量,修正后测量模型见图3。为了保证每个潜在构念有三个测量变量,我们保留了路径系数为0.62的变量qg16,qg16测量变量还有待改进。

3.3 结构模型的验证

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包含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结构模型表示的是因素构念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检验的重点在于界定模型中变量的因果关系效度,也就是因果结构效度的检验。假设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因果关系都必须根据理论、实证研究、或合理性经验法则来界定。我们保留的“检索困惑”、“环境不适”、“情感障碍”三个潜在构念,从合理性经验判断,“检索困惑”与“环境不适”应该是引起“情感障碍”的外因,这种因果关系的假设模型见图4。经CFA验证,“检索困惑”与“环境不适”对内因潜在变量“情感障碍”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3、0.57,联合解释变异量为57%。其整体适配度统计量检验结果摘要见表7,16个指标有14个指标达到标准,其中6个指标达到良好标准,只有2个指标未达标准,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契合度良好,表示假设模型可以获得支持,这样的假设模型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

3.4模型的聚敛效度与区别效度检验

若结构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分析显示,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表示根据观察数据推导的整体协方差矩阵∑与依据模型推导的隐含总群体协方差矩阵∑(θ)相等:∑=∑(θ),进一步要验证的是量表的聚敛效度与区别效度。

CFA模型的聚敛效度可从因素负荷量、潜在构念信度、平均方差抽取量等方面加以检核。一个因素构念对测量变量具有高的负荷量,表示这些测量变量可以有效反映一个共同因素。因素负荷量的评鉴内容为因素负荷量路径系数均达显著(一般应达0.70以上)、因素负荷量数值要高于0.50。其中:θ为观察变量的误差方差。潜在构念信度又称组合信度,是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平均方差抽取量是潜在变量可以解释其指标变量变异量的比值,其数值愈大表示测量指标愈能有效反映其共同因素构念的潜在特质。经验证三个因素的构念组合信度分别为0.783、0.782、0.723,均大于0.600适配标准,表示测量变量反映的潜在特质同构性较高,模型内在质量良好。平均方差抽取量分别为0.547、0.474、0.467,四舍五入后均达到0.500适配标准,其中“检索障碍”的测量变量比较理想,“环境不适”、“情感障碍”的测量变量还有待改进。

AMOS 一般采用卡方差异检验法来判别量表是否具有区别效度,具体通过比较构面间的协方差为自由估计参数和构面间的协方差限制为1两个模型的卡方值差异量是否达到显著水平来判断。卡方值差异量愈大且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两个因素构念间的关系不是完全相关,说明两个因素构念是有区别的。经验证的结构模型区别效度摘要详见表8,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说明三个因素间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4 修订模型跨学校稳定性分析

当我们得到的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契合,可以进一步探究假设模型是否同时适配于此样本中不同学校、学科、性别、身份……的样本组别,比较结构模型中“检索困惑”、“环境不适”与“情感障碍”之间的路径关系对于不同的样本组别是否存在差异。其目的在于检验相似模型在不同群组受试者间的差异,以验证模型稳定效度与跨群组效度。

在群组分析中,我们进行了学科群组与学校群组的检验。关于SEM分析的样本数,“Gorsuch(1983)认为,因素分析中样本量至少应该达到100。Boomsma(1985)也建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时,样本量最少应该大于100,被试多于200个更好。”在学科群组分析中,学科分组样本数分别为工科472、文科400、理科281,样本数均在200以上,学科群组分析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说明假设模型具有跨学科稳定性。学校群组分析,由于第二次测试六个参测学校样本数是按在校生比例确定的,耿丹学院有效问卷仅为97,北工大实验学院有效问卷仅为100,因此,学校群组分析中这两个学校的分析指标适配数据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以学校群组分析为例,六个学校初始模型与群组初始模型的估计结果均为模型可以辨识收敛,模型评估结果的参数没有不适当解值。六个学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耿丹学院、北工大实验学院的初始模型卡方自由度比值分别为1.970、2.409、1.671、1.877、1.690、1.474,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到

六个学校初始假设模型与多群组初始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标,除耿丹学院RMSEA=0.087、AGFI=0. 833、北工大实验学院AGFI=0.857未达标外,其他学校初始模型与群组初始模型均达到RMSEAO.90、AGFI>O.90适配标准。

六个学校初始假设模型与多群组初始模型的增值适配度统计量见表9,其中:IFI、TLI、CFI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NFI四舍五人后均能达到标准,RFI除耿丹学院、北工大实验学院外其它学校四舍五人后均能达到标准。群组初始模型五个增值适配统计量四舍五人后均达到标准。

六个学校初始假设模型与多群组初始模型的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PNFI、PCFI均达到>0.50适配标准。

“如果模型拟合指标中部分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性,而其余指标没有,此时需要研究者仔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特别是针对那些不显著的指标、考察其实质含义,分析为什么它们不显著。只要有一定的逻辑和原因,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接受的。”学校初始模型少数学校适配指标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样本数≤100造成的。因此,考虑到分学校样本数量的关系,上述适配指标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说结构模型在不同学校群组具有一定的稳定效度,即具有跨群组效度。

只有通过EFA分析、CFA验证,确认经观察数据推导的整体协方差矩阵∑与依据模型推导的隐含总群体协方差矩阵∑(θ)相等,并经群组分析假设模型具有跨群组稳定效度的LAS,定量分析的数据才能体现LA真实状况。经过本地区验证数据拟合良好的LAS,用于其他地区LA分析仍然需要数据分析与验证,如果经观察数据推导的整体协方差矩阵∑与依据模型推导的隐含总群体协方差矩阵∑(θ)不相等,仍然需要重新修订假设模型。

5 对参测六所学校读者图书馆焦虑的测量比较

我们根据理论假设架构编制的预试问卷,经二次测试修订后得到一个包含“检索困惑”、“环境不适”、“情感障碍”3个潜在变量10个测量变量的焦虑量表,并通过多群组分析验证具有跨学校群组稳定效度。于是,我们应用此量表对参加项目的六所学校读者LA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量表共有10道题,采用利克特五点计分制,全部问题采用反向题(为避免读者在正、反向题选择答案时容易造成混乱、同为反向题数据分析时不需再进行反向转换),如:“当我遇到问题时,馆员不能给予有效解决”、“使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检索过程令我不知所措”,按5分为“同意”、4分为“基本同意”、3分为“不置可否”、2分为“基本不同意”、1分为“不同意”,30分以下者为“不同意”、“基本不同意”或“不置可否”,31分以上者为“基本同意”或“同意”为有LA者。为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参测人数为删除了有题项缺失值记录的数字,统计结果按有LA读者比例由低至高排列详见表10。

测量结果显示六所学校都存在有LA的读者,有LA的读者占参测读者的比例从10.8%到40.9%。LA占比最低的为民办三本院校耿丹学院。分析其主要原因:第一,其在校生5700人,图书馆面积13000m2,图书馆生均面积2.28米/生,图书馆硬件条件能很好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其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相对其他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985”学校、211学校有LA者相对人数较少,说明“985”学校、211学校的图书馆建设、规模与学校整体发展需要相适应,能较好满足读者需求。

在校生人数较多、图书馆面积不足的学校情况相对严重。以LA占比最高的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其校本部馆舍面积8000O,本部在校生1.3万人,图书馆生均面积0.615O(普通高校图书馆生均面积标准为2.0O/生)。在抽样调查时,北京联合大学读者在“建议留言”一栏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有:学生占座、图书馆太吵、冬天室温低、馆员声音大、书车噪音大等等。分析其原因,与图书馆面积不足,采用室内天井式建筑结构,阅览座位密集,借还服务区与阅览区距离过近,动、静区不能有效间隔等因素有关,说明图书馆硬件不足、环境舒适度不高是北京联合大学读者产生图书馆焦虑的主要原因。其结果与我们通过SEM方法获得的结构模型是一致的,结构模型显示“环境不适”路径系数为0.57,“检索困惑”路径系数为0.33,“环境不适”相对于“检索困惑”对读者产生图书馆焦虑影响更大。另据了解,现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新馆正在建设之中,2015年将投入使用。

实际测量结果显示,受试者所得LA分数统计与实际情况吻合并能合理解释受试者的心理特质,说明修正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

6 结语

LA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读者产生焦虑除个人因素“情感障碍”内因外,“环境不适”与“检索困惑”是主要外因。其中,测量变量hj5“读者违反规定现象普遍”的路径系数为0.73、因素负荷量为0.53。当图书馆资源处于紧缺时维持公平秩序至关重要,例如当图书馆阅览座位严重不足而读者占座现象严重时,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或管理不力会让承载巨大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的学生倍感焦虑,这也是hj5成为“环境不适”潜在因素最适切测量变量的原因。“检索困惑”潜在因素因素负荷量最高的测量变量为jsl0“检索到图书索书号后,我不知道如何按照索书号找书”,其路径系数为0.80、因素负荷量为0.64,一般图书馆的索书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组成,各图书馆采取的分类法和种次排序法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读者对此都是一头雾水,正是这些图书馆服务细节的瑕疵引起了读者的困惑,查找过程中的不顺利经历会让读者感觉使用图书馆并不容易,久而久之会失去信心不自觉地回避图书馆。LAS的结构模型和所有测量变量将成为图书馆改进服务的重要参考。图书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像面积严重不足问题要靠学校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外,工作重点应放在环境建设、检索服务、管理方式等方面上。

环境建设方面,应改变过去阅览室大一统的单一、密集模式,采取动、静分区,建立分安静等级的阅览区;同时,也要注重满足现代读者除学习之外的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建立规模不一的研讨间、多媒体视听室、舒适的休闲区等;营造多样化、人性化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如到家一样,能放松心情、满足不同需求。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5篇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6篇

关键词: 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 数学教与学 差别

数学是中学各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职业高中还是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数学老师都要教好数学。可是笔者从近几年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与学存在很大的差别。下面笔者就这些差别谈谈看法。

首先,笔者研究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别。

普通高中入学的学生中考成绩大多在600分以上。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他们入学后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划,那就是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能够考取一个理想的成绩,将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他们会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拼搏。而职业高中入学新生的中考成绩大多数低于550分,有的甚至更低。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有的在初中甚至被老师们认为是问题学生。有些地区的义务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只评价考取当地重点高中的学生,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被老师放弃。同时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即使是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学习上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热情高。这就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别。

其次,笔者研究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上的差别。

普通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系统性强,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紧密。在普通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仅集合开始到函数(必修1),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必修2),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初步(必修3),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4),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同时还包括选修的教材两本。每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系统性很强,环环相扣。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对普通高中的数学学习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在选修教材上还介绍了圆锥曲线、导数与微积分的知识点。因此整个普通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有120个左右。而职业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没有普通高中系统性强,它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向量、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统计初步、逻辑代数初步、算法设计与程序框图、表格与数组、编写计划的原理与方法、三角函数、参数方程、线性规划、复数、圆锥曲线及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等。比普通高中的数学知识点少了20个左右,同时职业高中的知识连贯性不如普通高中那样紧密。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只要能把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全部搞懂弄透,就能考出比较满意的成绩,而在普通高中则不行。

再次,笔者研究了普通高中的高考与职业高中的对口单招的试卷的难易程度。

对于普通高中而言,就江苏省历年的数学高考命题特点来看,题型主要有填空题14题,每题5分,共70分。前10题属于基础题,后4题有一定难度。解答题为6-7道,共90分,试卷总分为160分。而对于理科生,还有附加题40分。学生解题时有时不能很好地审题,要想得到高分难度较大。同时普通高中每年的数学高考题在所有数学教材和课外复习资料上不可能找打原题,这也是普通高中数学比职业高中数学难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职业高中数学就江苏省对口单招而言,实体的形式主要有选择题10题,每题4分,计40分,填空题5题,每题4分,计20分,解答题7-8题,计90分,试卷总分共150分。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基础题占主导地位,中档题或稍难题只占试卷总分的30%左右。有些对口高考试题能在教材上找到原题,更不用说在教辅资料上找到原题了。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江苏省对口单招数学试卷的研究和普通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发现,每年的对口高考试卷都能在以前的普通高考数学试卷中或教辅资料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原题。因此对职业高中学生而言,只要能掌握教材上的每道例题和习题,掌握好基础知识,就一定能在对口高考数学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最后,笔者就近几年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差别做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上课堂容量大,上课节奏快。例如在某地区高一一年就讲了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四本教材,在高二上半学期结束时就几乎全部结束了新科知识的全部讲解。如果普高学生上课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知识漏洞,这样不能将知识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就会感到高中数学难学。

职高数学教学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小,上课速度较普高慢了很多,而且多以基础知识为主,职高学生学习数学比普高容易。但由于职高学生入学成绩较普高低,因此学好职中数学不是一件易事。

总之,通过笔者多年来对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生,教材的知识体系,试题的命题形式,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普通高中的教学还是职业高中的教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教者和学生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与学生成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7篇

【关键词】网络欺负 大学生 量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145-02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通信工具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网民总数达到5.1亿,其中手机网民总数为3.56亿。欺负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Belsey认为:网络欺负是指个人或群体使用信息传播技术如电子邮件、手机、即时短信、个人网站和个人投票网站有意、重复地实施旨在伤害他人的恶意行为。美国“国家预防犯罪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网络欺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影响到几乎一半的美国青少年。香港家庭福利会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了全港1800名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七年级的学生来研究网络欺负概况,结果发现,网络欺负的整体受害率及参与率,分别达30.9%和17.8%。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总结和概述了网络欺负研究现状和防范措施。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处在现状综述阶段,很少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国内缺少一套信效度较好的测量工具,因此对中国大学生网络欺负行为的本土化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旨在初步构建大学生网络欺负结构模型,编制出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欺负量表。

二 对象和方法

1.被试对象

在扬州市大中专院校内随机抽取共360名被试者进行施测,年龄范围在19~22岁,平均年龄21岁,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97.8%。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52人。

2.量表编制

初步理论构想:(1)访谈资料的分析。选取5名对网络十分熟悉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开放式问题进行访谈,例如:你是否在网络上经历过网络欺负?通常是以什么方式?过程是怎样的?你是否发现你周围的人经历过网络欺负?通常是以什么方式?过程是怎么的?每次访谈的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然后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将符合网络欺负概念的行为进行归类处理以及将频次极少出现的行为单元进行删除,将代表同一概念的行为归于同一类别之下。(2)借鉴前人研究。前人的研究主要有挪威著名心理学家Olweus提出的传统欺负四结构,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等人在国内文化背景之下编制的中国本土化的校园欺负量表;Bayram等人编制的网络欺负问卷。(3)归纳整合。将访谈资料的类属结果反馈给访谈对象,征求访谈对象的意见,即类属结果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编码资料的内容。另外,请心理学专业的三名研究生评估类属结果的适当性与客观性。最后将访谈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整合。

项目收集和整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收集问卷项目:(1)访谈资料的提取。直接引用和修改那些能够较好地反映某维度概念的语句,如某同学在谈到言辞维度时提到“通过发表微博评论来欺负过他人”。(2)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直接引用Bayram 问卷中“在网上隐藏自己的身份”“未经允许攻击某人私人页面”。(3)对于不易从前两种方式提取项目语句的维度,通过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自行编制项目语句。根据初步的理论构想,给网络欺负问卷的各维度定义,然后将项目按维度分类。将题目发给相关领域内的专家以及心理学系的研究生,请他们对这些题目进行评估,从维度定义、语

――――――――――――――――――――――――

* 通讯作者:许秀利

句表述、题目数量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最终根据两者的意见,对部分题目进行修改与适当的删减。通过网络直接欺负与网络间接欺负两个维度。使修改之后的初稿成为下一阶段的试测问卷,试测问卷保留了17道题目。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进一步修改完善:请10名大学生填答试测问卷,观察他们的反应及测验时间,收集意见与建议,然后从表述歧义、语病、晦涩难懂、陈述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测试问卷。

三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Amos7.0数据统计方法。

四 结果分析

1.项目分析

频次分析为考查题目的有效性,将答案有明显偏向的项目删除(即只选择3、4、5或1、2、3的题目),结果发现项目6、14不符合要求,剔除项目6和14。

区分度分析,将各项目下的得分按高低升序排列。高低分组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项目双侧检验都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除项目13,所以将此项目剔除。

项目鉴别力分析,计算各题项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删除了第8题。结果发现剩余13道题目与各量表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13道题目的数据进行Bartlett球型检验,卡方值为444.456,KMO值为0.771,P

3.问卷信度和效度

第一,信度分析。重测信度选择是扬州华东技师学院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10人。通过量表可以看出网络欺负量表的各因子系数在0.6以上,总问卷内在一致性系数是0.864。重测信度系数在0.6~0.8范围内,这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第二,效度分析。结构效度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r值是0.580,处于中等相关,各因子与总分间的r值在0.8以上,处于高度相关。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另外对问卷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χ2/df为1.163,小于5;RMSEA小于0.05;RMR小于0.1,模型可以接受,并且GFI、AGFI、IFI接近0.9进一步验证该问卷结构的合理性。

五 讨论

目前国内关于网络欺负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总结,缺少一套信效度较为良好的测量工具,国外对网络欺负现象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国外的青少年群体。我们知道中西方是由不同的价值观主导的,西方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国内,还是个未知数。所以针对中国本土大学生的网络欺负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大学生的教育实际,参考国外的相关问卷项目,并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按照问卷编制原理初步编制了网络欺负问卷,对352份大学生测试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删除区分度不好的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实际数据结构与理论构想结构基本吻合,包含两个维度。总问卷内在一致性系数是0.864,各维度内在一致性信度也在0.7左右。重测信度系数在0.6~0.8范围内,这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验证性因素指标显示,数据模型的拟合度良好,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在质性研究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量化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欺负问卷是一个二维的结构,网络欺负是包含在欺负范围内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关于欺负结构特点的分析是一致的。本研究在探索网络欺负结构的初级阶段,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合现有的国内外关于网络欺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与专家学者的深入讨论,初步构建出网络欺负的结构维度。按照表现方式的差异,网络欺负分为直接网络欺负和间接网络欺负。根据此结构,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通过探索性因素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大学生网络欺负二维度的这一构想。这一结构的确定进一步推进网络欺负的相关研究,丰富了网络欺负的内涵,有利于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特点以及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黄金秋、邓希泉.发达国家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对策及其借鉴[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初中数学个人研修总结第8篇

【关键词】航材;预测;结构备件

引言

航材保障的基本任务是为了支持和满足飞机全寿命周期内使用、维护、修理等所需要的各种航材需求,保障客户的正常运营。如今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知名飞机制造商为了提供完善、高效的航材支援服务,各自建立了先进的航材保障预测系统,制定科学的航材供应计划为航空公司提供有效的航材供应和采购指导,通过库存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航材积压成本。因此如何选取合理正确的航材、预测准确的需求量、平衡航材成本和保障率之间关系成为航材工程技术研究的关键课题。笔者通过对某些民用飞机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影响航材需求预测的重要因素。根据飞机结构件的特性阐述了结构备件的选取流程,并重点介绍了初始结构航材的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

1、备件简述

飞机备件是指为保持和恢复飞机主机、机载设备、地面保障设备设计性能所必需的零、部件及修理更换用的成品替换件等,包括飞机维护修理中所需的零部件及耗材。备件是保证飞机正常营运的重要物质基础。备件通常分为发动机备件、机体备件和系统备件三大类;按价值也可分为周转件、消耗件。

2、影响航材预测的因素分析

本文结合实际,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民用飞机的航材工程理论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航材需求预测的重要因素:1)数据源:统一数据源、采集准确的航材数据是航材有效保障的基础。航材数据主要来源于:工程设计部门、供应商、制造商、试飞部门以及飞机用户等。2)可靠性:可靠性是航材选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最为关注两个参数:平均故障发生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非计划拆换间隔时间(MTBUR),可靠性数据随着飞机运营信息的统计将不断修正而趋于准确;可靠性分析主要依据产品的寿命和零部件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以及试验报告、供应商航材的保险值等。3)维修性:飞机零部件维修性分析对于航材需求预测的准确性、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航材储备可依据维修计划分阶段进行;航材供应可根据用户的实际维修能力提供不同维修等级的航材;4)重要性:航材重要性,用于指示该航材出现故障后是否影响飞机的放飞。根据飞机设备故障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可以判断不能放飞(NO GO)项目、一定限制条件下允许放飞(GO IF)项目、可以放飞(GO)项目。根据航材重要性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航材采购和储备策略,以节约投资成本。对于不能放飞的航材项目建议全寿命跟踪和管理;5)可获取性:航材是否能够及时获得直接影响航材的保障,它取决于航材的交付周期、修理时间以及管理、运输时间,涉及航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航材渠道管理是航材按时交付的重要保证;6)实用性:航材预测应密切关注用户使用航材的消耗情况、维修故障记录、营运信息以及各类工程技术更改等航材相关数据,根据飞机的使用信息,不断修正航材的品种和数量使之逐步趋于完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航材保障作用;7)经济性:与航材的自身价格、管理运输成本、采购数量等因素有关,同时需要考虑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资金分配等因素,科学的航材计划、合理的库存控制是经济性要求研究的重要课题。

3、结构航材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

结构航材范围包括飞机全寿命期内所有维护、维修可能用到的结构件、结构连接件以及原材料等,航材供应通常分为初始航材供应和持续航材供应,阶段不同采用的备件储备原则不同。对于新型号飞机面临航材数据不完善、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初始航材的需求分析与预测更具挑战性。主制造商会根据航空公司的不同需求提供客户化的航材支援供应方案,优化结构备件项目和数量,以保证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大航材保障率。本文结合不同机型的航材供应状况,重点研究了飞机结构备件预测方法和理论,总结了飞机结构航材需求分析与预测主要方法:1)工程数据分析法;2)维修工程分析法;3)相似机型类比法;4)行业经验修正法。在飞机航材预测工作中,需采用多种方法相互修正,完善航材备件项目使得选用的航材更为合理准确。

3.1工程数据分析

型号研制之初,飞机维修工程分析尚未完成之前,可通过工程数据分析先行开展航材预测工作。依据工程数据分析法初步判定飞机潜在航材可遵循以下原则:a)是否具有可更换性;b)寿命是否小机寿命。

(1)可更换性分析。飞机零组件可更换性分析是以工程物料清单(EBOM)、单机装机零件清册、数模为基础,根据飞机结构的装配层级、连接关系找出飞机上可更换的结构件及其连接件,并分析装配件中的所有基本零件。具体方法如下:a)根据连接件性质分析判断某一级装配件中的零组件是否可更换;b)根据结构特点分析判断零组件是否可更换或不能、不易更换;在分析过程中需考虑零部件功能的完整性。c)根据工艺规范辨识零组件组装工艺中是否涉及密封、粘接、焊接等工艺,以此初步判断该组件是否可更换。

(2)寿命分析。零部件设计时的试验数据以及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而确定的寿命值,可指导航材的储备。寿命小机寿命的零部件应选入备件:a)时寿件和时控件:对于时寿、时控件应考虑备件。时寿件是指航空产品的持续适航文件中有强制更换要求的部件。时控件是指到期需要作翻修、校验、测试等工作的航材,使其可以恢复重新使用。对于时控件的报废可以根据维修大纲中的寿命限定进行报废。b)可修件:根据维修级别分析结果,判定零部件发生故障或损坏时需要修复还是报废。对于需报废的零部件应考虑备件。c)非金属件:考虑其寿命、老化、变形、开裂等问题,应选入备件。

3.2维修工程分析

维修工程分析重点关注维修任务分析、定期维修分析、维修级别分析等,根据分析结果航材工程师梳理潜在备件项目及其使用、维修要求等要素,选择合理的维修实际需要的正确航材。另外维修类手册包含航材的重要信息需航材工程师持续关注,主要手册有:a)图解零件目录(IPC):包含飞机所有可更换的零部件、机载设备相关信息,描述了飞机结构、各系统及组件的组成和分解。b)图解零件清单(IPL):包含制造商和供应商零部件中的潜在备件信息及备件的大修信息。c)维修计划文件(MPD)、飞机维修手册(AMM)、部件维修手册(CMM)、结构修理手册(SRM):包含计划维修中涉及的所有可能用到的结构件及其连接件。航材贵重件的数量占总库存数量的10%左右,而其价值却占总库存航材价值的70%,因此,航材贵重件的维修分析是航材预测研究的重点。

3.3相似机型类比分析

对于新型号飞机由于没有航材历史消耗数据,可通过类比相似机型,参照其航材推荐清单以及航空公司实际运营中的航材消耗统计数据,结合飞机自身的结构特点完善备件项目。

3.4行业经验修正

本文根据行业专家多年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了通常作为飞机结构备件的项目:a)飞机上的互换件、替换件;b)可活动零部件如襟翼、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缝翼、扰流板及其连接件;c)需频繁进行拆卸维护的零部件;d)处在维护通道上需经常拆卸安装的结构零部件以及系统部件维护时可能频繁拆卸的结构件;e)口盖、支座、支架、接头等应作为潜在备件等。

4、结构备件选取流程

4.1选取备件项目

航材数据主要来源于工程数据、、供应商数据、试飞数据以及用户使用消耗数据。根据上述结构航材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工程师筛选出飞机寿命期可能出现故障的、航线可更换的零部件,将其作为“潜在备件”。潜在备件确定后,依据航材预测的影响因素如:可靠性、重要性、互换性等信息对潜在备件进行反复修正分析优化,制定合理的备件储存计划以满足全球机队的各种航材需求。潜在航材项目随着飞机研制的进展加以不断完善。当用户选购飞机的构型确定之后,根据用户提供的机队运营条件,如机队规模、飞机日利用率、航材保障率、修理周转时间等,制定客户化航材推荐清单。

4.2确定备件数量

新型号飞机由于没有历史航材消耗经验数据,可靠性数据不完善等因素,经过航材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航材数量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备件储备数量应在航材需求预测过程中不断优化,并进行人工修正。比如:对于重要性(ESS)为1的零部件,其可靠性数值(MTBUR)较高会导致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需求量为0,而实际运营中一旦缺少此类件会直接导致飞机不能放飞,因此,对于ESS为1的零部件通常不能零库存。而对于ESS为3的零部件,根据资金可适当减少储备。

4.3结构备件选取流程图

在实际工作中,飞机结构备件选取的工作流程可参照图1所示:

结束语

“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航材”是飞机制造商成功运营的根本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国产民机的市场竞争力,有必要科学深入地进行航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从事民用飞机客户服务人员借鉴和参考,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倪现存,左洪福,王华为,许娟.价值工程在民机首批航材计划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7,(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