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校实习心得体会

学校实习心得体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8 19:11:00

学校实习心得体会

第1篇

这个学期的实训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分岗位实训和综合岗位模拟实训。分岗位实训包括:出纳岗位、债权债务岗位、存货岗位。

在上出纳岗位实训课时,老师就让我们学会怎样看懂原始凭证并且学会填制原始凭证以及审核原始凭证,这项任务对于我们这些从未真正接触过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在老师细心教导以及我的努力下,很快地从陌生到了解,接着就是脱离书本上文字性的描述,只根据审核无误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想要把这一步做好,看懂原始凭证是至关重要的。填制记账凭证这个环节就能体现出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学得是否扎实了。

综合实训当中,记账凭证是十日汇总一次,填制科目汇总表也是相当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因为科目汇总表也属于一种原始凭证,是不能出现一点错误的,所以在填制的时候必须要小心再小心。曾经的我就因为太粗心,重来了好多遍。

然后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登记账簿就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大、非常容易出错的环节,也是一个考验同学们细心与耐心程度的环节,就拿登记明细账来说吧,只要一张记账凭证上的数字抄错了,接下来就会出现“连环错”的现象,所以把数字从记账凭证上抄下来时要细心,并且登记账簿的前提是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所以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细心。

接下来一个环节就是期末结账环节,其实结账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工作量比较大。在账账之前,必须要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等,在完全正确后,才能做结账工作,否则,结账后还要修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2篇

“一,一,一二一!”宏亮的口号声响彻云宵,这是珠光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广播体操训练。为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集体观念以及团队意识,迎接“深圳市广播体操标兵学校”的评比,珠光小学开展了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校内广播操比赛。全校上下齐动员,全部投入到广播操的训练工作中去。科任与班主任一块下到操场与体育老师们一起纠动作、抓细节;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三位校长每天亲临现场指导,督促学生训练;体育组老师精心设计训练方案,老师们认真训练,学生们努力配合,从进场、退场到一节一节操的分解训练,操场上撒下了全体师生的汗水。除利用早操的时间进行集体训练外,各班还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刻苦训练,全校掀起了训练队列和广播操的高潮,演练队形,熟悉动作,纠正动作,广播操训练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月5日,香港圣雅各小学到珠光小学进行友好交流,观看了珠小学生的广播操表演后由衷鼓掌,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香港兄弟学校的校领导感慨地说:“珠光小学的师生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乘着推进科学实践发展观的学习的东风,珠光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成效日益显现。

第3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政治勇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定决心。通过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有几点初步的思考和体会。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证明,能否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新的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体看来,我们党在各项工作中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肯定,但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表面上是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少数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的问题。如果任之蔓延、恶化,就会破坏党的执政根基。这次党中央集中精力整治“四风”问题,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通过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紧抓教育教学质量这根弦,尽力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全面要求作业当堂完成当面批改,切实做到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坚持常年向学生免费提供桶装水……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回应家长关切,尽我所能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二、坚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一切依靠群众力量,努力赢得群众支持,我们事业发展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鼓励群众大胆创造,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从教育系统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了700多字的篇幅,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清晰的把握和全面的部署,包括从学龄前到研究生的国民教育,以及社会力量为主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的改革,更加明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路径与方向,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的改革目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作为社会基础教育平台,一定要不负厚望、不负重托,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谋划学校工作、制定学校规划、实施学校常规管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诸方面,都要接地气、听民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我们的举措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评判标准。

第4篇

作为省属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的##师范大学,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试点任务,学校党委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的前提下,同时也要求党外干部要关心、关注、支持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党委召开的第二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党委书记于文明特别强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注意全员性,要注重吸收党外干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参谋作用。明确提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外干部要做到“四个积极参与”。

一是要积极参与学习调研。在学习调研阶段,党外干部特别是担任中层领导干部的党外人士也要按照党委下发的方案要求搞好落实。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共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找准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结合点加以思考,明确高校党外干部在建人民满意大学见成效上的地位和作用。要发挥党外干部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优长,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党委在制定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要积极参与分析检查。作为中层领导干部的党外人士,不仅是各单位、各部门发展建设目标的谋划者,也是发展建设目标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不可缺少。通过分析检查,既能帮助党员干部提升领导和决策的能力,同时党外干部本身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中起到提高觉悟、强化素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三是要积极参与整改落实。整改落实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阶段,党外干部要发挥好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在整改中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的体制机制等,在与党员领导干部共同落实的情况下,还要当好“监督员”。

四是要积极参与总结实践。作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总结实践是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试点经验出炉的“母体”。党外干部要积极参与并抓住总结实践这个环节,发挥聪明才智,用党外人士的不同视角总结活动开展的情况,通过学习实践,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成工作实效,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第5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党支部**书记和**副校长于9月25日参加了镇党委召开的**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迅速地于9月28日上午组织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了会议,在会上贺书记传达了会议精神,确定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

**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书记负责全面工作,**校长负责学校工作,**副书记负责组织工作,**副校长负责宣传教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组员负责协助和协调各处室、各年级党员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后,经过初稿交领导小组讨论,最后定稿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校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着力我校与科学发展观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遵循教育发展两个规律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着力解决规范办学行为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问题,着力解决学校科学发展保障方面的问题,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争创监利一流名校。

2、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

(1)思想认识显著提高。

(2)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3)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4)科学发展有效推进。

3、实施步骤

(1)学习调研阶段(2009年9月30日——2009年11月10日)

(2)分析检查阶段(2009年11月11——2009年12月10日)

(3)整改落实阶段(2009年12月11日——2010年2月30日)

三、召开动员大会

按照《**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党支部于9月30日下午在学校大会议室召开了《**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除了5人因上县开会、3人病假外全校其余38人全部参会。会议由**副校长主持,首先由**带领学习《中共**镇委办公室龚办发[2009]20号文件》,接着由郭兵华主任带领学习资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上的部分内容,再接着是党支部贺英祝书记向全体党员传达了镇党委召开的《**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全体党员提出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争做师德楷模”的要求,最后全体党员写学习笔记并交流心得。

通过动员大会,全体党员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坚定了科学发展的信念。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交流的作用

学校领导通过动员大会和会后与党员的交流,认识到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在我校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要经常提醒党员同志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为此在学校文化长廊出了一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专刊,以时时提醒和教育全体党员,并影响全校师生将我校建设成文明、和谐的校园。

为便于党员干部交流和学习,特在教学楼四楼会议室设立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室,在活动室内布置有领导小组名单,有《**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有与科学发展观有关的知识问答,有学校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通报,还有心得体会专栏,还将我校的校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体要求等张贴在活动室内醒目位置。这样在学习交流的同时起着宣传教育的作用。

五、初步取得的效果

至10月14日止,学校党支部共收到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32篇,还有10多人也正在写心得体会。通过党员的心得体会来看,我校党员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思想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召开动员会后的这段时间来看,我校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在全校师生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这说明学习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6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方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明新超同志任组长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开展。实行了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把握总体要求,确定活动目标,落实方案。认真把握上级文件精神,分析“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广大师生得实惠”这一总要求的深刻内涵,确定了以“突出特色、形成亮点”为工作目标,研究出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日程安排。

(三)分解任务,明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出第一阶段学习培训计划和课题调研方案,明确细化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的任务,将学习实践活动任务总结归纳为“六十四字”总要求,即“深入动员、家喻户晓;制定内容、分类指导;专题讲座、培训辅导;上好党课、做好报告;个人自学、集中交流;组织竞赛、检查指导;深入调研,形成成果;创新思维、上报特色”。分层次要求:领导班子开好“两会”(党总支委员会和调研座谈会)、做好两题(调研课题、分析检查报告);各支部开好“三会”(支部动员会、党员座谈会、学习心得交流会);党员干部做到“三好”即“读好、写好、说好”(读好学习教材、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并积极为交流会上发言做好准备)。

二、以“四深、四实”为基准,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按照市委叶露中部长对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结合市教育局的动员部署精神,我们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体会。确定了以“四深”、“四实”、“四个到位”为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四深”即“深入人心、深有领悟、深受教育、深得实惠”;“四实”即“实有目标、实有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实有发展”;“四个到位”即“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精心组织、动员到位;丰富形式、宣传到位;多点联动、责任到位”。

(一)高度重视,认识到位

活动伊始,我们就认识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战略意义。学校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领悟的深浅程度直接决定着活动开展的深浅程度,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早学一步,学深一点,领引全校党员干部及全体教职员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学校工作。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把我校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精心组织,动员到位

按照市教育局党委安排,我校于2009年3月26日召开全体党员动员大会,布置学习教育活动。党总支书记明新超作了动员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学习科学发展观第二督导组组长郭成华作了重要讲话,增强了大会的动员号召效果。随后各党支部分别召开再动员会,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丰富形式,宣传到位

认真做好宣传发动,丰富创新形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活动办公室认真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方案,统筹安排活动宣传事宜;在校内外悬挂10多条标语并定期更换,营造浓厚气氛;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在校园网站开设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链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官方网站,及时报道全国各地及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五的部门联席会上,对学习实践活动有小结、有布置。在第一阶段活动中,共出刊科学发展观专题简报20期,充分报道了第一阶段活动进程,总结出活动中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四)多点联动,责任到位

校党总支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中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了集中学习。普通党员由各党支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层组织落实学习。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指导点工作制度,领导班子成员5人定点分工,深入基层指导各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培训、集中讨论、上党课、形势报告、专题讲座、观看教育影视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和个人自学等丰富的形式,形成多点联动,点面结合,责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三、学习培训既务求实效,又突出特色

在第一阶段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既突出特色,形成亮点,又确保学习教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坚持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4次。此外,学校党总支书记明新超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对党员和班子学习活动分别进行辅导、讲课,为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严格的学习培训制度,确保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制定了活动的出勤、请假、补课等各项制度,并严格落实,对因病、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责成专人进行补课,保证了学习时间和效果。

(三)第一时间将3本学习教材发放到全体党员和干部手中,并统一发放了读书笔记本,按照“八有”要求,认真抓好自学。在学习活动中,我校党员干部共完成学习笔记,人均达一万字。

(四)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党员干部一边学习,一边认真进行对照分析,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全体党员干部共完成学习心得体会80篇,人均达3000字以上。由活动办公室统一打印,制作成学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张贴栏,供全校师生阅览、切磋、交流。

(五)更新宣传专栏2期;制作专题简报20期;观看《沧桑正道--科学发展观纵横谈》等大型专题片。

(六)各支部在活动中积极响应,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1、教学党支部组织发动各教研组通过教研教改、教学交流、研究讨论等形式深入实践。文化基础组还通过德育课将科学发展观思想引入课堂,实习指导教师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

2、学生工作党支部组织成立了师生心理健康指导协会,学校心理指导教师将科学发展观与学生心理健康结合起来,指导广大师生爱岗敬业、热爱学习、关注心理健康,建和谐平安校园。

3、离退休党员干部由离退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支部讨论会调动离退休党员同志积极为学校发展和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

4、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校团委在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广泛开展“科学发展、青年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发放学习资料到学生干部手中,让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知识竞赛活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广大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上科学发展观专题党课;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团员同学走出校园,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和素质拓展活动,积极为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添砖加瓦。

四、抓好课题调研,形成思想共识

(一)深入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报告。

在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围绕解决学校发展方向、解决学校突出问题为目的,经过学校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认真讨论,确定了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这一主题,立足我校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际,学校上下解放思想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推进迎评促建,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增强办学活力?”三个调研主课题。为切实搞好调研,成立了课题调研组,班子成员带领部分党员老师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开展校内调研和校外兄弟学校学习调研工作。通过4月20—24日到浙江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永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月26日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不定期到**市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调研,利用问卷调查、电话调研、专兼职班主任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校内调研,撰写出多篇较高质量的课题调研报告,为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立足发展,学用结合,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思想共识。

1、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优势:保持并发展数控专业的优势,实现拳头专业的多样化。巩固并加强原已有的专业工种,如机电专业类的钳工,铆工,电工,焊工,装配钳工,强电调试工;电子技术专业类的工业企业一线装配工等。开发出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新专业。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倾力打造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的职业纪律教育,加强学生的择业观的引导,加强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勤劳务实的工作态度。加强就业安置工作,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搭好起飞的平台:

3、建立学生资助机制,扶贫济困,保证学生完成学业,避免学生流失。

五、紧密联系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带队针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后勤保障、作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目前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边学边改,已经完成和正在加紧完成的工作有:

(一)加快中央国债项目实训楼建设,增强学校各专业实训能力。

(二)制订更加优惠的措施激励教师和学生勤钻技能,在全市全国技能大赛取得名次,为校争光。

第7篇

关键词: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研究

[FL(K2][KG2]

一、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概念出自彼得・圣吉笔下的《第五项修炼:学习性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当前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并被人们广为接受并付诸实践,这一概念也深刻影响着政府及其他各类组织。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有以下五个特点。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侧重于描述个人成长与学习的个人修炼。自我超越水平越高的人,越能不断为自己真心追求的目标创造增强能力的条件。所以,对学习不断的追求才诞生了学习型组织的精神。

2.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我们惯用的思维模式。我们要通过反思、实践,应用心智模式。反思实践是心智模式的精髓。被禁锢的心智模式会阻碍系统思考能够带来的变革方案,影响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

3.共同愿景

简言之,共同愿景是对“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进行了回答。对学习型组织而言,共同愿景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实践的焦点,也是学习实践的动力来源。

4.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项集体锻炼,包括对个人技能和理解力的锻炼。团队学习是协同矫正、开发团队能力、共同进步的过程。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对于心智模式相当重要,它是团队学习实践的中心内容。如果没有系统思考,建设共同愿景就缺乏了关键基础。愿景描绘了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而系统思考则启示我们如何创造了目前的状况。

二、理论基础

自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问世以来,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慢慢兴起,并逐渐形成一股热潮。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到的文献期刊资料,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内容。

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界定

学习型组织到底是什么?每个学者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见解,可谓是众说纷纭。总体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观点。(1)冯奎在《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更易于使每位员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且会逐渐营造出具有群体性与组织性的学习氛围。随着学习与积累的不断深入,每个个体都体现了自我价值,最后完成组织绩效,实现大幅度提高的最终目标。(2)程水栋在《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初探》中认为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就是把W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最终效果,并以此完成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即最终达到个体(价值)与组织(绩效)效果最大化的目的。(3)孙沛东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小学教师文化构建策略研究》中认为,学习型组织是组织内部成员通过系统思考、全员学习、全程参与,不断开发、创造适应未来能力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特点

关于学习型组织特点的研究,众学者也都有自己的观点。例如,孙沛东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小学教师文化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学习型组织具有精简与扁平化、有弹性和不断创新、善于学习、自主管理四大特征。姜飞月在《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持续性、成员的合作性、集体的共享性、创新的促进性,并且个人、组织及环境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总而言之,大部分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词作总结,即组织化、系统化、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

3.不同视角下的学习型组织研究

学科上的交叉研究成为学习型组织相关研究的热点视角。如管理学视角下的学习型企业、政治学视角下的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政党,等等。顾为民在《关于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里提出学习型企业建设要从力度、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改制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有效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葛志平在《普通高中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研究》中论述了G高中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建议,即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建立学习成长共同体、从自身时间中找问题、用创新思维持续学习、以培养好公民为愿景。这些观点为笔者开展关于学习型组织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拓展了笔者的研究思路。

4.教育管理视角下的学习型组织研究

从目前在中国知网查找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国内学者对构建学习型学校都是基于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论述的。对于目前构建学习型学校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制度、认知、环境三个方面论述。关于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或建议,则主要从学校制度、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创新、改进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些不同维度的观点对笔者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也为笔者提出新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可知,尽管学习型组织不同维度的理论观点层出不穷,然而学科交叉研究最终还是为学习型组织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维度,其也将成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热点。遗憾的是,以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为视角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尝试在教育管理的维度下,对这一视角进行研究。

三、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应用――以广西靖西市新靖中心小学为例

广西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位于靖西城区西南,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环境优雅,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设施较完善,布局基本合理。自2012年以来,新靖中心小学为创建靖西市第一所创新学习型学校进行了初步探索,将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理论观点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新”。

1.管理模式新、教研活动新,实现了学校、教师的自我超越

新靖中心小学在管理模式方面,一直以来采用“三步走”的方法,即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教职员工的行为,用丰富的情感感召教职员工的情感,用发展的目标不断激励教职员工升华自我。制度化、人文化、目标化三位一体,“制度+情感+目标”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在不断的尝试和创新中逐步摸索出来、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新路子。在教师的自我超越方面,学校鼓励开展创新教研活动。2012年学校下半年启动了“青蓝工程”,即以老带新的教研帮扶活动,将“名师育名师工程”和“一帮一”活动落到实处;同时,定期开展校际结对互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不断创新学校教研工作。学校还不定期带领本校教师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和教育改革前沿地区进行观摩学习。此外,学校实行双周周二、周三、周四分科组业务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超越自我。

2.办学理念新,改变固有心智模式

新靖中心小学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实H情况大胆创新,提出将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作为本校办学理念。学校还提倡其中的“爱”字要采用繁体“邸弊郑因为没有心的爱不是真爱,时刻提醒教师用心去爱学生、爱职业。另外,学校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信条。学校不定期组织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召开陶行知教育论坛,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管理原则,大胆提出学习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观点。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想;第二,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干;第三,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看;第四,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谈;第五,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获取更丰富的学识;最后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些自己渴望学习的学问。

3.育人环境新、德育工作新,实现和谐校园共同愿景

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振奋人心,还会使师生有充沛的活力进行教学和学习。新靖中心小学努力将古老的校园变得愈发年轻。(1)花香满园育桃李。学校将校园精心打造成美丽的花园,坚持做到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让学校每个角落都变成花的海洋。在教学楼各个阳台都栽种有不同的花草,并附上写有名称和特征的标识牌,让师生在享受花香的同时了解花草的特性。(2)书香弥漫校园。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学楼楼道和楼梯口建成了“博爱书屋”“仁爱书轩”“大爱书廊”“友爱书吧”“忠爱书阁”等一系列图书吧室供学生课余阅读,并实行全天开放、随时借阅的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先借后阅的图书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4.团队活动新,提高教师团队核心竞争力

团队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重在团队,而非个人。新靖中心小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经常开展教师团队活动,组织教师前往广州、柳州等地观摩学习,开展集体备课;举行教职工“三笔字”、朗诵、教学课堂等教师技能基本功比赛,开展教职工排球赛,等等。这些活动培养了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团体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了人与团体的共同进步。

5.校园文化新,全面系统推进学习型组织构建

靖西市新靖中心小学努力打造全新的校园文化,从学校整体情况出发,从校园细节入手,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以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人,大力弘扬武德精神,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此外,学校为打造民族特色,将舞狮、武术、象棋等传统文化精髓引入校园,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学校创新注入了新鲜元素。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充分展示了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和价值观,表达了全校师生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学校精心策划,将学校历年所获得的荣誉陈列在学校大门通道两侧,并提出了“传承百年辉煌,放飞教育梦想”的口号,寓意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满怀热情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懈求索,以此激励师生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中,借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四、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

1.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

学校应积极构建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本组织的成员描绘未来的蓝图,简而言之就是对要创造出什么境况的美好设想。例如,学校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未来的定位是什么,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等。组织成员共同商讨,使其更易于形成组织成员价值观的统一性,减少奋斗道路上的阻力,并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组织成员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时,便会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并在实现共同景愿的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最终达到双赢。

2.完善学校的学习机制

学校从传统的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学习的场所,然而将传统型学校转化为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却无法一蹴而就。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在学习方面尤为强调教师自身的学习,其中以个体学习为主;然而如今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则是具有系统性的全方位、高水平学习。在传统理论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完善学校的学习机制是如今传统学校转化为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首先,学校要确定高水平的学习方式。要将组织个体的学习水平、团队水平与组织整体水平相结合,重视团队和组织水平的学习,通过建立各个学习团队,展开成员之间的积极交流、合作和共享,以凝聚成员的学识智慧,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转移升级,促进学校与个人一起成长,共同发展。其次,学校要提倡全方位的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无处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状态,并且要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要形成校际间互动交流、团队互学的交流学习机制,逐渐弱化学习的单位界限。

3.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团体氛围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要从成员入手,使成员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成员化被动为主动,从个体上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促成互相交流、共享信息、共同合作的学习理念,在组织中营造积极活跃、主动交流的学习环境,坚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理念。因此学校应为本组织成员的学习创造提供相应的机会,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经常开展学科教学研讨会等。

4.敢于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创新性是学习型组织鲜活生命力的体现。学习型组织之所以学习是为了使个人做到自我超越,使组织获得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教师不单需要有持续学习的信念,还要制订出未来清晰的发展愿景,并不断改善自身陈旧的心智模式,积极培养自身系统思考的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与此同时,这也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静心学习创造条件,教师也要逐渐明确教师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之间的关系,开展教学实践,推动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反思和探索,对现实情境中发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思考。学校还要逐渐完善教师考评机制,鼓励教师不断尝试,不断革新。在尝试的过程中,学校应包容教师的错误,给教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团队学习活动,活动中主动与同事开展交流、对话,在活动中反映诉求,听取建议,达到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从而打破固有的认知,摸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顾为民.关于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化工管理,2017(1):88.

[2]孙沛东.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小学教师文化构建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李纯.近十年我国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当代继续教育,2014(6):29-32.

[4]周凯.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以广西百色市百育镇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葛志平.普通高中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研究――以青海省G高中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5.

[6]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程水栋.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第8篇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结构;现状;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4-0046-05

学习情境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重要影响却又不可捉摸的特殊场域,其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在最广泛含义上的互动。工作场学习视职业学校为合法的学习空间,强调教师根植于学校工作情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学习,主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其所蕴涵的鲜明情境性不言而喻。鉴于学习环境对于学习的巨大影响,本文意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构建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结构,描述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真实状况,进而提出优化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机制。

一、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结构

以往对学习环境的考察,多从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怎样的环境可以最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专门针对教师学习环境的探究甚少,直接针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探索更是少有人问津[1]。在对“学习环境”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处理的同时,综合分析已有学习环境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访谈研究(开放性访谈),以期获得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比较真实、详实和具体的把握。综合理论研究和现场访谈研究,初步将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划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维度。

第一,物质环境表达的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条件支撑情境。学习需要相应的条件作为支撑,而学习条件本身又作为一种学习情境而存在,进而在无形当中影响着学习。影响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条件支撑情境既有诸如图书报刊、学习场地等有形的条件,也有诸如学习时间等无形的条件。

第二,制度环境表达的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任务情境和问题情境。工作场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完成与问题解决在其中占有重要分量。在职业学校工作场境中,职业学校教师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联结工作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工作场学习。但是,有效的任务情境和问题情境必须体现常规、时效性,且需要丰富、均匀的学习机会,而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因此,以制度环境为命名考量工作场学习中的任务情境和问题情境,能够突出学习任务以及学习问题本身的情境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任务情境和问题情境所需要的诸如时效、丰富等价值表征。

第三,心理环境表达的是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刺激情境。如前所述,不管是教师个体层面的工作场学习还是组织层面的工作场学习,均受一些因素的驱动,这些无形的驱动要素构成了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刺激情境。以心理环境命名考量工作场学习中的刺激环境,旨在突出工作与学习的心理氛围对于工作场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四,社会环境表达的是教师工作场学习的互动情境,强调的是多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发生在一个介于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张力领域中,在某个具有社会和人际交往特性的情境中发生。社会学习、集体学习、组织学习、合作学习等概念无不影射着人际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社会环境命名考量工作场学习中的互动情境,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社会环境与工作场学习社会属性的契合;二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多重互动主体处于一个共同的情境之中,即学校工作现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结构的探索建立在以下四条原则的基础之上:第一,以教师对工作场学习环境的切身感知为中介,通过职业学校教师的感知来描述工作场学习的环境;第二,以教师个体实践参与和教师群体实践互动为分析框架,并在此分析框架之上考察工作场学习的环境要素;第三,关照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实际特点和职业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第四,不仅仅将学习环境局限于场所、时空、条件以及氛围等单一维度进行理解,而是对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定义,从整体的视野理解工作场学习的环境,以此保持教师工作场学习的连续性。

二、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实然状况

(一)调研工具与测量

为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结构性问卷调查方式,自编调查问卷。首先,根据所构建的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结构模型确定了结构性访谈提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访谈,对访谈所得到的条目进行归类整理,初步得到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内容条目的频次和重要性排序,所得到的内容条目与所预设的四要素大体吻合。其次,将整理之后的条目进行进一步评定,在考量内容效度、语言表述的基础上删去或修订一些题项,得到包括4个维度、39个条目的预测问卷。最后,在两次试测的基础上,根据所预设的维度,以各个维度包括的题项变量分别进行因素分析,并据此决定各个维度所要保留的题项数,最终得到一份包括4个维度、27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并命名为“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问卷”①。问卷要求被试在Likert五点量表上评价对项目描述的符合程度,“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大部分不符合”、“3”代表“一半符合”、“4”代表“大部分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

问卷正式测量样本来自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7个省(直辖市)28所中高职院校的980名专业课教师,发放问卷980份,回收有效问卷848份,有效率为86.53%。

对问卷正式测量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评估,得出:问卷4个子维度的Cronbach a系数在0.725~0.834之间,问卷总的Cronbach a系数为0.917,表明问卷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因素总方差解释率为65.93%,大部分题项落在四个维度之中,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四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2~0.781(p

(二)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基本状况

表1是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中可以发现:

第一,对高职院校而言,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四项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和物质环境。四项指标中,唯有心理环境均值大于3.00,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三项指标均值均低于3.00,符合度较低。总体来看,高职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不理想。具体而言,在物质环境中,高职教师对“有较多可供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M=2.24)、“有适宜学习的工作空间”(M=2.38)、“有较多可供教师交流谈论的场所”(M=2.43)三项学习环境的符合度知觉低,表明高职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时空间情境不理想。在制度环境中,教师主要对学习机会的符合度知觉低,如“参加课题项目机会”(M=2.46)、“与企业行业专业合作机会”(M=2.23),另外,高职教师普遍对学习评价制度不甚满意。在心理环境中,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校积极求进(M=3.92)并且比较重视教师学习发展(M=3.89),但对“学校崇尚自由开放和创新变革”(M=2.78)、“鼓励教师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M=2.91)的符合度知觉较低;在社会环境中,高职教师认为“同行之间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专业对话”(M=3.97)、“师带徒制”(M=3.91),但是对“教师共同完成课题项目”(M=2.57)、“小组学习和团队学习”(M=2.44)、“同行跨学科、跨部门交流”(M=2.12)的符合度知觉偏低。

第二,对中职学校而言,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四项指标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四项指标中,同样只有心理环境指标均值大于3.00,其余三项指标均值均低于3.00,总体反映中职教师对工作场学习环境符合度主观知觉偏低,客观反映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不理想。具体到每项指标中,物质环境指标均值最低同样跟教师对支撑学习的时间、空间要素知觉偏低相关,教师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可供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M=2.44);反映“缺乏适宜的自主学习”(M=2.85)、“交流合作的学习场所”(M=2.71)。在制度环境指标上,教师承认“学校制定了相关教师学习的制度”(M=3.82)、“学校经常向教师布置学习任务”(M=3.77)、也“经常举办诸如观摩课以及教学比赛等活动”(M=3.74),但是“教师对学习评价方式”(M=2.65)、“参与课题项目机会(M=2.62)、接受专业培训机会”(M=2.78)、“同企业行业合作机会”(M=2.49)不满意。心理环境指标均值是四项指标中相对最高的(M=3.16),“中职教师对学校关心教师成长”(M=2.83)、“学校工作压力促进学习”(M=2.64)、“学校教师群体工作士气高昂”(M=2.72)等因素符合度知觉偏低。最后,在社会环境上,中职教师对工作场学习互动情境的知觉同样偏低,尽管中职教师认为同事之间具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专业对话(M=3.67)、学校形成师带徒制(M=3.77),但对于诸如教师团队学习(M=2.81)、跨学科跨部门学习(M=2.59)的符合度知觉偏低。

(三)结论

当下我国中高职院校大多只是作为工作场所而并不具备学习场所的特质,未能给教师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其突出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时空环境问题,职业学校在学习时间上未给教师“松绑”,在学习空间上不够舒适、自主;二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机会问题,职业学校未能给教师提供较多在活动和实践中参与或共同参与的机会;三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安全变革心理氛围问题,职业学校未能充分给教师赋权,使其能够在民主、安全的心理氛围中通过尝试、试错而自主开展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四是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动态有效交互问题,尽管静态的友好人际关系能够为教师工作场学习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氛围,但是表征为学习、实践共同体的动态有效的人际互动更能够引发学习的实质发生和深化。

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优化机制

实证研究认为,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不甚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我国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对教师工作场学习重视不够。二是职业学校教师学习实践不够成熟。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体,学习实践都不可能是一项随意的活动,而是一项专业的实践活动。作为专业的实践活动,学习实践不仅要求专业的学习理念、学习策略,还必然诉诸专业的学习环境。而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学习实践的不成熟势必带来学习环境创设的不专业、不成熟。三是我国职业学校组织学习的落后。尽管“组织学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已然成为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但是职业学校的组织学习实践显然是落后的,组织学习实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带来了职业学校在教师工作场学习任务情境、互动情境等学习情境创设上的或缺失、或生疏。鉴于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现状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职业学校可以借鉴以下思路优化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

(一)确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创设理念

自乔纳森(D.H.Jonassen)提出“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逐渐成为学习环境设计的准则。尽管“以学习为中心”环境设计主要面向学生学习,但这种学习环境设计的理念非常值得借鉴。鉴于此,这里将“以学习为中心”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创设理念。

一方面,职业学校要追寻教师工作与学习的一体化。理想样态中,职业学校应当既是教师置身其中的“工作场”,也是适应教师学习的“学习场”,“工作场”与“学习场”高度耦合。但是,实践表明,当下大多职业学校仅仅只是作为工作场所,还不足以成为学习场所,这导致教师工作与学习的割裂。在工作现场中,大多职业学校视工作为教师生活的全部,学习只是为了工作做准备,甚至一些学校视教师学习为“额外的工作”,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由此,工作与学习被人为分离,甚至生硬对立开来。理想的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必然追寻教师工作与教师学习的一体化,学校不但要真正塑造重视教师学习的文化气氛,而且要通过工作设计改变教师工作方式,促进教师学习、工作一体化。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关照教师的学习需求。理想状态的学习主张学习者依据个体需要及在思想形成和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来决定如何前进,而不只是依据外部确立的学习目标。因为,如果提供自己选择和追求自身兴趣的机会,学习者会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责任[2]。这就要求学校要认真调查、分析教师普遍的内在学习需求,进而围绕学习需求展开学习环境设计。对于那些学校暂时无法满足的学习需求,可以考虑生态意义上的“替代因子效应”,即选择与该因子间高相关的因子来替代,例如,用舒适的心理环境替代工资待遇因子。

(二)优化教师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是学习环境的重要构件,也是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实践当中,客观存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割裂状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总是消极地受制于学习资源,大多教师只是学习资源的“消费者”,而不是学习资源的“生产者”,在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受制于学习资源的有限性,而缺乏积极主动的资源创新;二是教师难以与学习资源发生有效的互动进而改善学习行为。

理想的学习环境主张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生产者”,并与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有效互动,这需要职业学校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要增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既丰富学习资源的内容量(如提供校本培训的机会、与企业行业合作的机会、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等),也扩展学习资源的表现形态(如实体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的结合),并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利用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二要增强学习资源的支持性和实践性。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要真正切合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和发展实际,真正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三)改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直接关涉教师学习的质量。以命令式、奖惩式、职称评聘压力式的途径督促教师参与学习在短时期内或许能够带来一定的学习效益,但不能促进教师和学校的长效发展。要改变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制度生态,则要求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首先,职业学校要突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自身差异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有本质区别,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能以中学或者大学的标准来评价中高职教师。其次,职业学校要丰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式,既要有量化评价,也要进行质化评价,建立起多渠道的评价制度。最后,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还要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实践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和熟练型教师之间理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四)培育“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环境”的学习文化

学习共同体以其独特价值可以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的理想环境。在学习共同体文化环境下,职业学校教师一方面可以消除个体性学习的孤独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又能够与同伴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环境的隐喻要求职业学校在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创设上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加强学习活动中人际的互动与协作。互动是学习环境诸多要素发挥效力,以及学习共同体得以产生、维持和发展的灵魂。职业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保持互动关系。在学习环境设计时,既可以强化实时互动,如举办经常性的例会制度、集体备课活动、集体教研活动等,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作用,通过建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加强共同体中主体之间多方位交流协作。

其次,关注学习的社会性。麦克米兰(D.W.McMillan)和查韦斯(D.M.Chavis)认为,学习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彼此间及与整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情,以及对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3]。学习共同体的情感共振功能启示职业学校在环境设计时要强化教师学习的社会性,摒弃过往教师之间的“我―你”式交往以及“人―机”互动式个别化学习,更加关注“我―我们”的群体式交往和合作式学习。

最后,张扬学习者的个性。理想的工作场学习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结合,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得到群体的支持并为群体的学习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在群体中不断塑造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的主体性[4]。共同体作为学习环境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性的湮灭,也不意味着教师个体话语的丧失,相反,在学习环境设计中,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张扬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如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充分体现教师在工作场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林克松,全.教师职场学习环境:结构与测量[J].教育学术月刊,2013(4):50-54.

[2]兰德,汉纳芬.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C]//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