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部工作思路

信息部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17 02:27:37

信息部工作思路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1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统计分析标准化

1前言

为全面推进铁路改革和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第一时间收集、反馈、处置现场信息,根据现场异常采取应急指导、控制措施,提高作业人员效率并减少失误。突出逐级管理,逐级督促盯控的实际管理要求,在有依据、有信息量的前提下提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2运安系统的主要特点、作用及意义

2.1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铁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管理理念的不断优化,需要管理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管理思路,优化管理结构,更新发展理念,通过有效的生产组织,确保人、车的供给和运用安全,行车数据的准确汇总、分析,实现关键数据达分级预报警功能,满足动态管理要求。人员铭牌管理及劳时分析、运用报表、机车周转图、乘务员劳动工时控制、单趟超劳管理、机统1(机车故障信息)等运用安全信息的汇集是传递和把握行车安全控制关键,通过近几年的运用,运安系统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风险管理在铁路改革中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安全“红线”管理的形势下,库尔勒机务段在应对铁路改革的进程中,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安全大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确保现场信息有效得到控制处理,积累总结管理经验,期间联手福州铁信公司研发了“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年度隐患问题、重点工作、班组标准化建设、现场检查信息等录入和控制,搭建了一个较为有效和实用的安全生产运用平台,并于2014年5月在全段范围内深入推广,成功应对了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管理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化,南疆铁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大范围实现了纸质台帐电子化,通过不断实践和运用,库尔勒机务段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不断探索出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批风险管理和安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能力较强的干部,并在乌鲁木齐铁路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后成为了首批为数不多的试点单位。

2.3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2.3.1实现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控制

随着安全风险管理在乌鲁木齐铁路局范围内的大力推行,为实现管理统一、消灭土政策、科学高效的干预安全生产,在保证信息公开的前提下,管理上体现公平、公正,实现了标准的唯一性和责任落实的可追溯要求。在推陈出新的强势改革步伐中,管理干部针对具体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作业场所的风险源、点进行了梳理整合,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了体现,引用了考核项点的“字典库”概念,有效形成了问题类型有统计,检查项点缺失有提醒的闭环管理。

2.3.2完善、总结管理思路,提高信息化水平

库尔勒机务段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若干问题,在这个计算机普及时间不长,管理人员素质各异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得到广大管理干部的认可。当然,管理不能拿着理论生搬硬套,通过不断反馈问题,协调相关机构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的基本操作进行了不间断优化,本着标准化建设和精准化管理思路,2014年度,库尔勒机务段安全风险控制处在可控范围,并取得骄人成绩,年度内未发生事故,标准化建设工作平稳推进,并在年末顺利召开了全局的年度现场会,吐库二线顺利开通,迈入电气化时代。

3在提升管理干部落责、职工落标方面起到的作用

3.1建立分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分级管理平台以科学、规范、标准为管理理念和软件开发运用要求。通过上级对管理干部工作落实评价情况,全面衡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状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传递透明,为对照工作的完成情况,量化任务制定、提高干部的岗位工作履职落实力搭建了基础管理平台。

3.2强化信息反馈,发挥互控作用

将重要的生产信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准确处理,如作业人员劳动工时统计、超劳预警,连续夜班及司机职务等信息登记,给派班人员提供了详实的人员配置表及个人人员信息,采用不同的图案或字符标示提高派班和机调的人员使用和机车调配,实现关键作业环节强弱互补。

3.3强化班组管理,加快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为满足《乌鲁木齐铁路局加强班组建设减负提素实施意见》(乌铁企〔2015〕339号)文件要求,系统中建立了班组月度例会、岗位业务、技能学习记录、班组工作日志、教材配况等10项涉及班组管理的电子台帐录入窗口,实现了纸质台帐的电子化过渡。台帐的电子化,为班组安全管理情况的趋势性分析、历史信息及班组长快速排摸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责任心、业务素质能力及落实上级管理思路方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管理集中又不乏层次,反馈信息有质量,落责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措施的信息管理平台。

4提供了机务管理信息化功能扩展的平台

4.1厘清了基本管理思路,快速统一思想

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理清并统一了站段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思路,在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及管理理念创新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将铁路安全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成熟管理经验得以全面的运用和分享,快速提升了干部的管理能力。

4.2整合管理资源,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一是大系统的建立整合并优化了部分小型管理软件的基础功能,将涉及生产和安全管控的信息统一平台,确立了基本的管理主线;二是集中信息管理,降低了信息收集、处理的难度,同时专业干部也能够通过平台的搭建和运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管理控制情况。

5结语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2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3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4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5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1、专门成立了调研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了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的调研信息工作格局,保证了调研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专题部署调研信息工作,制定工作意见和考评办法。

3、局领导以身作则,重要信息亲自采写、亲自撰写调研文章,通过示范带动,形成了人人重视关心、人人动手写信息、撰写调研文章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奖惩

1、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调研信息工作制度》、《调查研究工作制度》《调研信息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研信息工作管理制度。

2、建立了良好的奖惩机制。每个季度公布一期信息工作通报,对信息工作人员撰写和上报的调研信息、采用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在年底,拿出专门资金对完成调研信息工作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增强了抓好调研信息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工作方法,广收素材

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手段,拓宽信息收集范围。

1、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向信息员公布常用邮箱,对于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上报的信息素材及时进行分析和编辑。

2、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围绕广大老干部关注的热点话题,定期与老干部和相关部门进行座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为撰写调研信息文章提供了大量详实素材。

四、建设专业队伍,提高综合素质

1、建立由老干部局牵头,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宣传员、老干部联络员组成的全县老干部工作调研信息网络,认真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办法、措施,总结上报老干部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

2、创新学习活动载体,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四争一创”、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为载体,采取以会代训、聘请调研信息专业人员授课等形式,加强调研信息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3、在信息员队伍中贯彻“六多”要求,自我锻炼,自加压力。即一是多动脑筋,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善于学习、思考问题和发现信息点;二是多看,即多看文件、多阅读报刊、多观察社会;三是多听,即注意倾听各界人士和老干部的呼声、要求和意见,多留意新闻广播、社情民意;四是多问,即发现情况多提问、多请教、注意核实情况;五是多动手,即对了解的情况勤记录、勤整理,及时上报;六是多跑,多联系老干部,多深入实际,多搞调查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调研信息工作质量,有力地推动了调研信息工作的开展。

调研信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离市局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是把握老干部工作的难点、重点、热点、焦点、亮点调研信息的能力不强,稿件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报送不很及时等。

2007年,要按照市局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围绕老干部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焦点、亮点问题,突出在提高报送调研信息的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开发高层次调研信息。

一、围绕中心信息,抓信息质量

积极围绕中心工作抓主要矛盾,在信息内容、选题上着重抓住四点。一要突出重点,加强决策型信息的编写。二要突破难点,加强导向信息的编写。三要抓住热点,加强系列信息的编写。四要盯住落点,加强信息的督查作用。要把信息和调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互为所有,相得益彰。充分利用好信息和调查报告的关系,认真抓好落实过程中的信息督查工作,及时了解落实决策的情况,发现落实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及苗头性问题,总结、提炼基层单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信息工作,提供领导参考和指导全局的工作。

二、提高信息质量,抓吃透“两头”

吃透“两头”,就是吃透“上情”、“下情”和掌握老干部工作工作的热点。一要主动捕捉上级决策意图,力求实现与上级的“思路对接”。二要主动掌握老干部的现实动态,力求实现与老干部工作的“实情对接”。三要主动调查研究,在真正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三、提高信息深度、精度,抓高层次信息的开发力度

日常信息工作中,要加强对信息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浓缩,再挖掘,具体要把好“四关”。一要把好筛选关。二要把好加工关。三要把好精炼关。四要把好深度关。对信息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深加工,选取加工信息,要掌握全局性、有指导的信息,要找出倾向性和共性问题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综合、深入的反映和处理,提出一定的主观认识、看法和意见,达到认识事物本质联系、为领导提供高层次服务的目的。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6篇

关键词: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

作者简介:张继鹏(1984-),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87-03

基于电子信息媒介的信息通达执行的媒介渠道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流路径,然而在这波信息媒介渠道更新换代和轮番升级的声浪中,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显现得较为迟滞甚至落伍。笔者在一线学生工作期间,亲身经历过学工信息因不能通达知晓而出现的过激和非和谐的场景。为此,避免因贻误学工信息通达执行不畅致使学生利益受损现象的发生,探寻建立可行可操作的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机制,成为高校当前亟需和迫切解决的重大学生工作议题。

一、学生工作传媒路径转型后的育人价值

学生工作信息(以下简称“学工信息”)即在学工生态中高校育人主体基于教育工作生成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①受教育者个体通过获得、识别和执行达到提升自身精神世界修养和提升改造社会、自然世界的能力。在学工生态中,学工信息是学生工作普遍联系的形式。相对学工信息更宽范畴的教育信息与教学设施、教育能量被认为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的实现过程实质就是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过程。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面向的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和教育文化理念的转型赋予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新的育人内涵与工作路径。在我国现代化的新一轮深度提振和社会经济步入后工业化快车道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厚重的责任使命。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导向诉求跟进在与时俱进的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改革创新中。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几乎涵盖了学业课程教学以外的所有工作,学生个体素质教育的精髓部分和基于社会视角的价值意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高校学生工作上。同时学工信息运营路径的转型升级纾解了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师资力量配备紧缺、教学运营负荷重和育人成本大等问题。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加快,相应催生了高等教育与国际的深度接轨,“自由”和“民主”这个令西方国家为之自豪与炫耀不已的两大元素[1]被引进到我国教育领域。自由和民主思潮在我国高等教育这片沃土上,经历了发育、培植,现已渐成气候并成长为我国教育的精神标签。另外,高校的育人环境迥异于初、中等教育背景模式下倚重直接和显性的教师跟踪路径进行的思想教育引领、知识传授。高等教育的远景目标是立足于大学生向成年人和社会公民身份过渡的培养教育,行进在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对学生私域空间的少干预乃至不干涉。少干预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年龄结构的特殊性即向成年人过渡,通过外部因素的参与,辅之以适度的干预来微调学生个体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高等教育本身对大学生身份转型的题中之义的教育;不干涉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独立自主共事于校园和社会。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工作中直接和显性的原始育人互通渠道已成非主流,基于电子传媒发挥大手笔的学工信息执行路径渐现,同时开辟了学工信息执行的新天地。高校学工信息基于电子传媒路径执行的非直接接触性、过程的隐蔽性迎合了学生对自由、民主和独立自主的热切追捧,高校育人环境的分散性也赋予了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独特价值。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信息通达执行现状

学工信息的运营路径可分为学工信息的生成与决策、传递、接受与执行等环节,按照学工信息执行路径划分为学工信息生成与决策、学工信息执行两大区块。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是从高校各级党委(总支)、学工职能部门即校学工部门(或院系学工部门)向下到辅导员最后落实到班级学生个体的一个下行的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模式。当然,无论学工信息的执行或反馈,学工信息的运营遵循的路线是一个相互逆行即反馈过程,同时这个反馈是基于学工信息内容的属性等特征有选择地反馈上行至相关部门。如图1所示,学工信息运营图的实线为各级党组织、学工部门、学生自治体和学生个体间的直接互动传递,高校党委、校学工部门、院系党委(总支)、辅导员等是学工信息的生成与决策者,其中,院系党委(总支)、辅导员又是学工信息的教育执行主体;学生个体、学生自治体是学工信息受教育者的执行主体。

为了对高校学生工作信息通达执行的支撑体系和有效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笔者通过实证调研,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为样本,随机抽出8所高校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最后有效回收530份,有效回收率为88%。②本文将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样本对象,从学工信息的生成源、传媒渠道、媒介内容、实现成效解读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现状。

1.学工信息的生成源

高校学工信息媒介源主要有班委等学生自治体、寝室长、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学生自治体等)等5大信息源,是高校学工信息的直接来源,也是高校学工信息一线传播者。高校学工信息媒介源的传播频数序列数据(见图2)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将班委等学生自治体列为首要(即序列1)学工信息传播者的比例高达56%,在学工信息传播频数序列图中,班委等学生自治体的趋势线下降平稳趋陡,直观显示了班委等学生自治体是高校学工信息一线传播者的中坚群体。因此,班委等学生自治体是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成效实现的晴雨表。辅导员在学工信息媒介源的传播频数序列趋势图为平缓倒“U”字形,图中序列3上其传播频数显示最大,这说明高校辅导员是继班委等学生自治体后一线学工信息的重要传播者。相反,在学工信息直接的传播频数上班主任就黯然失色,这与高校班主任工作属性及分工有关。

2.学工信息的媒介渠道

基于信息时代的显著优势,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媒介渠道呈现多元化,手机短信、飞信、QQ、Email、班会(身边周围人)、图书馆、校园公告栏等是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媒介渠道。飞信、手机短信和QQ因其及时、便捷的传播成效而成为学工信息主流媒介渠道(见表1)。

在被调查者中,将电子传媒工具飞信的传播频数列为首要(即序列1)媒介工具的比例约达41%。在学工信息媒介渠道使用频数序列优先级中,飞信的趋势线下降平稳趋陡,说明飞信是高校学工信息主要的媒介渠道。短信和QQ在序列4之前都占据较高比例,是学工信息媒介渠道的重要补充(见图3)。

3.学工信息的媒介内容

随着学生工作内涵的不断发展,学生工作涉及的面越来越广。高校的学工信息几乎涵盖了学业课程教学以外的所有内容。

学工信息的媒介内容宽泛(见表2),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指引类、安全提示与温馨祝福类、第二课堂活动类(文体、公益志愿等)、教学事务操办类(选课、评教等)、学工事务操办类(奖勤助贷、就业指导、党建等)等内容。根据调查者的数据显示,学工信息媒介内容的大部分集中在学工事务的操办上,而最能体现学生工作精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工信息媒介内容中占比仅12%。

作为媒介信息内容的主要接收者,高校大学生对所接受到的学工信息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问卷调查中,仅有16%的学生认为学工信息浅显易懂,被误解的概率很低,有33%的学生认为约5成的学工信息理解困难。显然,这成为学工信息通达执行不得不深思和急需破解改进的工作议题。学工信息内容不能理解、易被误解的缘由无非出自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2个主体对象上。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信息发送者信息内容编制水平高或不符学生接受水平,有36%的学生认为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内容编制水平低,难理解且易造成误解。

4.学工信息的实现成效

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实现程度与其执行者认识有密切的关联,根据被调查者的数据显示,与自身相关的学工信息约在5~7成之间,仅有24%的学生认为接收到的7成学工信息与自身相关;至于学工信息的重要程度,约占37%的学生将学工信息的重要程度列为中性,仅有11%的学生认为学工信息非常重要;在学工信息是否顺畅执行上,只有约59%的学生表示信息基本畅通接受,这表明相当数量的学工信息未能实现基本的知晓效果;作为学工信息通达执行重头戏的是学生个体对学工信息的领会和操办环节,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1%的学生只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并且只关注教学事务操办类(选课、评教等)和学工事务操办类(评奖评优、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党建等)的学工信息。

三、学生工作的信息通达执行趋向与机制

近年来,基于电子信息媒介的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媒介渠道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流路径,然而,在这波学工信息媒介渠道更新换代和轮番升级中的声浪中,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显得迟滞甚至落伍。高校学生工作者包括辅导员和学生等在内的学工信息执行主体对学工信息的意识品质不高,没有将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纳入和上升到非凡的工作层面,同时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运营路径尚未理顺、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后续跟踪反馈与动态监测缺位等,这使得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常态诉求付诸东流。

为此,探寻建立可行可操作的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机制,成为高校当前亟需和迫切解决的重大教育议题。

1.培育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意识品质

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意识品质是指学工信息的教育者执行主体和受教育者执行主体具备一种或几种为达到学工信息通达执行满意所具备的思想、品行和认识的固有特性。学工信息的意识品质是通过说教、学习和工作历练内化为思想认知的精神符号。这种精神符号在群体中通过培植生成内在的思想导向,就会产生强大的无形力量,成为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力量之源。

电脑或手机不经意的欠费停机、信息发送者或执行者对信息理解的不吻合而导致学工信息具体执行时出现的不合拍、学工信息执行者个体自觉借助口头或电子媒介等搜寻学工信息的意识差、定期自觉查看学校院(系)官网的意识淡薄、对学工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低下,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可归因于人为和主观的学工信息的意识品质不佳。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顺藤摸瓜,掌控学工生态,锻造适合高校学工信息运营的意识品质,将学工信息意识品质的培育纳入到常态化的教学管理中,培育和提升学工信息执行者的责任感,提高学工信息教育者执行主体——辅导员、受教育者执行主体——学生干部和学生个体的意识品质水准。

2.畅通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运营路径

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路径不能及时、快捷和顺畅地实现,就如同通向他方的桥被阻隔,不能实现其本身通达、互通的实质特性。通过前文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学工信息通达执行在运营路径出现的窘态现象主要有信息发送者的责任分工不清、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媒介品种选取与接收者惯用或指定的媒介工具的匹配和衔接程度不稳定、学工信息执行的及时跟踪反馈和动态监测缺位等。

在学工信息执行者主体上,按照学工信息类别属性明确学工信息执行主体的分工项目内容。高校学工信息的一线执行者的主要力量是班委、学生会等学生自治体,高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辅导员都会将学工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相关的学生干部,然后学生干部将此学工信息借助电子媒介直接或通过寝室长间接方式传达至学生个体。作为学工信息执行的主要力量,学生干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恰当界定分工事项、明确分工,以防在学工信息具体执行上出现推诿和扯皮现象。

在学工信息媒介工具选取和使用上,从诸多的电子媒介渠道工具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系列候选媒介品种的搭配与组合。飞信、手机短信和QQ因其及时、便捷的传播成效成为学工信息主流媒介渠道,飞信因不收资费、手机上随时可登录和有着群发属性等优点,在学工信息媒介市场有着显著的口碑,但是长篇幅的文件、表格只能借助电脑才能实现。因此,在学工信息媒介工具的选取和使用上,根据手机短信、飞信、QQ、Email、班会(身边周围人)、校园公告栏等信息媒介工具属性,结合班集体、学生个体的惯用特性和实际情况如电脑拥有率等,采取主体媒介工具与补充媒介工具相互兼容补充的信息媒介传媒渠道。

学生个体在学工信息具体执行上要落实惩戒和责任制,对因自身原因致学工信息未能执行造成的损失由学生个体自身承担,对个别在学工信息执行上视而不见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采取当面谈话、说服教育。同时,学生干部作为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重要力量,对其因主观造成学工信息未能通达执行施行问责,以此强化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程度。同时,强化学工信息通达执行的跟踪反馈,对学工信息运营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出动态监测,包括学工信息的具体执行情况、学生的学情动向。在学情动向跟踪和反馈中,还要借助人人网、朋友网、微博、QQ空间等非主流的互动渠道了解和掌控学生思想动向,因为学生思想、情绪和心声很大程度上都会在QQ签名、贴吧、日志与微博等电子传媒工具上自然流露。

注释:

①关于学工信息这一概念,在目前还未成为学术专业术语。笔者在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有关信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一线学生工作经历试探性做出概念界定。

②该8所高校分别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独立院校建制)、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金融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问卷调查样本的发放对象按以上高校人数规模比例确定。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7篇

信息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重要途径,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一年来,县委办信息科在努力做好“三服务”的同时,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围绕参政议政主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从加强信息工作规范化建设入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为领导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版权所有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信息业务工作能力

做好信息工作学习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一年来,信息科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工作人员队伍摆在重要位置,利用办公室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会议培训、自学等方式,加强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各级党代会精神,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对党委信息工作的有关材料和文件进行了全面学习,提高了信息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强化了信息意识,增强了信息敏感性,在政治理论素养、信息业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二、抓住重点、制定计划,不断加大信息报送工作力度

一是把握领导思路,找准上报信息的切入点。

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克服了“坐等信息”和“二传手”的作法,时刻注意决策活动的动向,自觉主动地掌握上级对信息需求的情况;提高信息工作与决策思维的贴近度;主动向领导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主动掌握基层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做到了信息工作思路能超前,决策会追踪,经验会总结,问题会分析。在收集、选编信息的过程中,努力扩大视野,从全局出发,根据领导的要求和工作需要,观察思考问题,掌握领导最关心的问题,版权所有努力使上报的信息适用对路,对推进工作,促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探索信息工作规律,抓住上报信息的着重点。针对上报信息具有的宏观性、政策性等显著特点,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挖掘上报信息的内涵,力求上报信息符合上级党委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参考价值。

1、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反馈信息,吃透上级精神。经常组织信息人员学习和研究上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从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中抓住领导的关注点,从上级政策与××县情的结合点上找准突破口。尤其是注意及时报送基层贯彻上级决策的具体部署和做法,跟踪反馈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充分体现信息为领导服务公文写作的职能。

2、围绕县内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反馈信息。认真阅读分析县委书记及其他领导的重要言论、讲话文件,寻找华宁县工作的闪光点,找准切入点,从发展工业经济、对外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派干部等方面破题立意,进行综合提炼,撰写出一批推介华宁县先进经验的信息。

3、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反馈信息。针对一段时期内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动态,了解民众对上级决策的反映,紧紧围绕焦点、热点问题和群众关注问题采编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对路性、实用性,针对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上级党委提供重要情况。

4、围绕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编报信息。信息工作是下情上报的重要途径,为此,信息科及时收集整理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挖掘其中的亮点,先后分类上报了××县就工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引起了上级党委的关注,上报的采用率也大大提高。

三是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把握上报信息的时间点。

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紧急灾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会动态等重大紧急信息,做到反映敏捷,采编迅速,报送及时,并针对采编信息的内容,跟踪调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续报,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县委办信息科在分管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的大力关心下,通过科室成员的不懈努力,共编辑上报××信息470期,市级采用77期,在全市*县*区非直报点中排名第一。

三、存在的问题

1、在写作方法、内容组织、文体格式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缺乏创新性,编辑信息仍然靠旧有思路、老的手法。

2、乡镇、部门信息工作以动态性、新闻性居多,高质量的综合性信息偏少,给编辑上报高质量的信息造成了一定难度。

信息部工作思路第8篇

促进机制改革中的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在农业信息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改革研究基础之上,因而,必须服从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服从于农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战略和农业信息可持续发展战略,服从于探索管理创新加快改革发展的整体研究。因此,在管理创新研究和实践中,需要明确其宗旨、原则、思路、方法,需要建立改革与管理创新互动发展的促进机制,这是依靠管理创新推动跨世纪情报改革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

1.1管理创新的宗旨

创新是为了改革,服从于改革的创新宗旨,确定了创新与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创新宗旨可以概括为“5个始终。”即:管理创新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大局,始终针对和围绕改革中的难点、关键和主要问题,始终着眼于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原则,始终学习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髓,为情报改革的稳定发展服务,为新时期农业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服务。

1.2管理创新原则

制定了“三不以三不靠”的管理创新原则。为了协调改革与稳定的矛盾,解决现实与未来利益的冲突问题,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三不以三不靠”的管理创新原则就是:不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不以影响传统的优势利益为代价,不以信誉损失为代价。靠优质服务,不靠坑蒙拐骗;靠资源可持续利用,不靠资源掠夺性开发;靠机制主动抓市场,不靠老本被动等机会。

1.3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改革的长远利益,为了兼顾改革与稳定,我所的管理创新在以上原则指导下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第一,高度重视战略创新、观念创新,慎重策略创新、道路创新,不断探索完善方法创新。第二,依据宏观管理创新,依靠机制创新,健全创新制度,促进理论创新,倡导科技创新和资源管理创新。

1.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创新的促进机制体现了“5个结合”。即:领导与群众结合;转变观念与完善机制结合;管理创新与稳定发展结合;建设与强化管理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以上“四个创新经验”和“七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共同形成了我所依靠管理创新改革发展的基本特色和主要亮点。

2、加快信息工作改革发展的管理创新实践与创新系统

2.1改革稳定发展的战略

创新战略创新是最具穿透力的管理创新,不仅对其他管理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和统揽地位,而且对改革的长远性、全局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所的改革战略创新包括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技术路线、改革方针等一系列战略性定位。我所根据WTO的国际竞争规则的新要求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要,结合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和“十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制定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改革思路和技术路线。其改革的技术路线是:“先行一步”,主动改革,以思想观念和内部管理创新为改革出发点,采取“苦练内功”式的“制内适外”的改革路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渐进式改革方法,走改革稳定发展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物质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坚持改革与建设“两面抓、抓重点”的改革工作方针,以“开放”和“改革”统揽全局,以开创性“建设”现代化农业信息工作的基本框架为根本和重点,以提高信息服务社会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改革稳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不断研究谱写新世纪农业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新篇章。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研究与创新相结合。为此,通过对我国情报事业改革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座谈、研讨和学术交流,不仅形成了指导改革的基本思路,还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思想和学术观点,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兼具学术交流价值和改革参考价值的多篇优秀论文[1~6],形成了我所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1~6]。如:《跨世纪我国农业信息机构改革与发展研究》;《科技情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地方情报改革:回顾展望与思考》;《农业信息服务集约发展的策略研究》;《农业情报用户需求变化特征与对策》;《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研究》等,都对我所跨世纪改革发展的战略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2.2大规模多层次的观念创新

思想是改革工作的总开关,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改革的基础。管理创新作为统揽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对于观念创新的依赖性更强。转变观念是探索农业信息工作可持续改革发展道路的基础,也是转变管理思想、工作思路和领导方式的基础,是新时期转变农业信息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工作作风的基础。包括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思想、发展思路、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等多个方面。为了促进观念创新,我所先后制定了7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日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激励竞争的学术调研活动,提高了职工参与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创新。如:制定落实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日制度、所中层干部理论学习日制度,科室职工集体学习制度,全体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小组学习制度、党支部学习制度、支部委员中心组学习制度等。每个制度规定了具体的年学习内容、周期、日期、组织形式、召集人、领导人和监察人,以保证学习制度的落实和效果。为了加强效果,我们还引进学术竞赛和目标管理的理念,结合实际需要组织了两次调研活动和5次(一年一次)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结合起来用于考核和激励技术干部。要求副研和申报职称的科技人员必须参加学术活动,其他人员自愿参加。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激情的提高,而且有利于观念转变和理论创新,起到了从根本上推动改革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观念创新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一系列优秀学术论文[1-6]之中,如《科技情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2.3信息先行的改革“策略创新”十四大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十五大和我国首次农业科技大会以来,“加强科技创新和实现科技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我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我所一致认为:

(1)如果改革是一场战役,农业信息工作作为科技部门的情报机构和队伍,应当是“科技体制改革”战役中的“排头兵”、“先遣队”,要为科技体制改革打基础,服好务。农业信息工作的改革要围绕科技产业化企业化改革的需要,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功能效果,必须实现服务的“三高两多”(高效率、高质量、高平台和多样化、多层次)。

(2)我所的改革应当采取“有先有后,有主有次”,“边改革边建设”的改革技术路线。提出了“把农业信息工作改革放在首位,把改革时间表提在其他机构的前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为今后大规模、深层次、实质性的科技体制改革作好技术、服务、机制和管理上的各项准备。这是我所近5年来改革事业取得较大进展的根本的思想基础。这种技术路线,在跨世纪5年改革实践中已经对我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将继续对今后农业体制的整体性改革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是科技体制改革策略上的一种创新。

(3)我所特别重视农业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结合实际研究了促进其快速发展的策略,如:《农业信息服务集约发展的策略研究》。

2.4“七个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法创新

领导组织与群众广泛参与结合,转变观念与完善机制结合,管理创新与稳定发展结合,重在建设与强化管理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开发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通过这七个结合,确保了我所改革和稳定的协调发展,探索了一条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农业信息服务改革发展新路子,初步开创了新世纪加快我省农业信息工作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在我国同行业中居于先进行列。在改革方法上的创新成果在参考文献1~6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如《跨世纪我国农业信息机构改革与发展研究》。

2.5建立互动的四项创新机制

以往改革实践证明,单项改革往往由于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如分配制度、职称制度等)而失去应有效果。所以,在缺乏经验的基础上我所的改革要“先行一步”,就更加需要创新精神、改革勇气和配套的机制,但不能超越现实的政策大背景。因此,改革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寻找其中的最佳结合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建立了相互支持的四项机制。

2.5.1建立了领导班子常抓不懈的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与改革战略的创新理论,是我所改革取得的首要基础。五年来改革与发展始终是我所领导班子的主要工作内容。不仅每年有一个重点改革内容,把改革工作制度化,还力求年际间改革工作系统化、连续化,改革工作的研讨经常化、多样化。形成了“改革工作要年年讲、月月讲,遇到重大决策还要讲”的风气和良好环境。并通过组织科室主任、党员、职工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改革工作势在必行的思想意识,在全所范围内已经深入人心。

2.5.2建立了“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拉大收入档次的分配机制和鼓励创新的利益机制

先后制定了先进职工、优秀职工、优秀论文、文明科室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并形成制度。规定了先进参评资格和评选程序,还制定了配套的奖罚分明的奖金分配制度,建立了促进改革的利益机制。这些政策和制度分别经过2~5年的落实、补充、完善,基本体现了“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励创新”的改革思路。不少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广为接受。如取消平均奖制度、超额嘉奖制度,对没有完成任务的科室,主任取消年终评先进资格制度等,已经基本转化成了促进改革的力量。

2.5.3建立了年“重点机制”与长期的“渐进机制”结合的“促进机制”

我所坚持一年围绕1个重点开展一系列配套政策研究。如1999年我所以结构调整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任务,开展了我所的第一轮机构调整;2000年以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出台了《农业经济信息所关于深化改革的试行意见》,次年又制定了《农业经济信息所关于深化改革的补充规定》;2014年以种子企业化改制为重点,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我所以发展农业工程咨询和精准农业研究基础建设为重点,目前已经取得了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颁发的丙级资格证书。另外,1999~2000年实现了对基于DOS的网络操作系统升级改造和与国际因特网的链接,解决了远程用户的高费用问题;2014年建成开通了我院“千兆宽带园区(局域)网”,解决了上网速度和效率问题;2002年我院投入40万元修缮改造网络中心和图书馆,精准农业还得到了高达几十万元的条件资助。

2.5.4建立了开放规范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建设,通过破格提拔研究室主任,建立了“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配置、竞争和合作,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比精神的创业风气,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例如,2000~2014年我所先后公派两名科技人员出国留学,现已回国,创造了我院出国留学100%返回的好记录;通过匹配经费、协调工作等方式积极支持职工在职学习和短期脱产培训。5年共有11人参加研究生在职学习,1人进入博士流动站。目前获得硕士学位的3人,获得研究生学历结业证书的8人,脱产计算机与英语培训的8人。

2.6结构调整创新

为了搞好农业信息服务结构调整,我所开展了调查研究,为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通过调研从需求变化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对策措施,并从机构改革的角度分析其意义和方法。五年来我所已经进行了第一轮的结构调整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机构调整方面,主要做法是:2010年取消了农业信息调研室;1999年底暂停出版《麦类文摘》;1999年8月设立了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室;2010~2000年充实图书馆和农业大电子阅览室(现在的农业网管中心);把我所两个农业开发部合并成一个开发部,并于2012年注册为独立企业,同时新建了《农业科技参考》编辑部。在研究与服务结构上也进行了适应的调整,现已产生效果。效果体现在图书馆从以图书资源建设为主,已经转变为以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为主;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已经从传统的借阅服务为主转变为以查新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农业经济研究在研究方向内容结构和服务对象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宏观研究(以宏观软件研究为主)、中观应用(如遥感技术应用、区域农业信息系统、技术经济的信息技术应用等)和各级各类咨询(企业规划、市场研究、项目咨询、项目技术评估、国内外经济信息研究等)相结合的研究结构;形成了农业经济研究领域扩大化、手段现代化和服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所已经进入第二轮调整阶段,主要目标是引导并逐步形成农业经济咨询服务产业。现已得到上级批准,正在筹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咨询评估中心”。

2.7管理模式与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