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2 01:46:31

层次分析法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层次分析法

邓聚龙教授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可将信息根据明确与否分成三个系统:完全明确的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黑色系统和介于其间部分信息明确但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灰色系统。由于该理论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要求不高,因此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大学毕业论文评价是一个典型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其评价时需要的信息部分为潜信息,同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情况。加之评价指标间的复杂关系,造成该评价过程具有很大的灰性。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呢的评价过程中,通常需要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等级,比如对毕业论文评价常用的学术严谨性、创新性等指标的评价,采用传统评价方法难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灰色系统理论能有效克服模糊评价中信息丢失和主观性强等问题。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价指标设计模型,并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对区间灰数的白化处理,可使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评价更客观公正。

一、灰色层次分析法

一般而言,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应用到综合评价中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由目标层(W)、准则层(Ui)、一级指标层(Vij)和二级指标层(Vijm)构成。根据建立的目标层次结构,各指标权重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评价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层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互反判断矩阵,采用最大特征根法计算相邻层次中下层对上层元素的组合权重。

步骤二,确定评价灰类。确定评价灰类包括一般确定评价灰类等级数、灰数及白化权函数三方面内容。一般采用四个评价灰类:第一灰类“优”(G=4),灰数为1∈[4,+∞],其白化权函数为f1(dijm);第二灰类“良好”(G=3),灰数为2∈[0,3,6],其白化权函数为f2(dijm);第三灰类“及格”(G=2),灰数为2∈[0,2,4],其白化权函数为f3(dijm);第四灰类“不及格”(G=1),灰数为1∈[0,1,2],其白化权函数为f4(dijm)。

步骤三,组织评价专家打分。根据本科论文评价需要,邀请p个专家,且对每个评价专家进行排序,序号为m=1,2,…p。组织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实测值和目标值间的比较,然后依据专家经验对各指标打分,并填写评分表。为简便起见,一般规定评分范围为1-5分,待评价指标Vij给出评分dijm由第m个专家评出。

步骤四,计算评价系数、评价权向量及矩阵。对评价指标Vij,先确定指标Vij属于第G个灰类,然后根据灰类的白化隶属函数计算出灰色评价系数,XijG=∑fG(dijm),m∈[1,p],同理可构建评价样本矩阵;在灰色评价系数已知基础上,加总同一评价灰类的评价值,可得各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数,记为Xij=∑XijG;至于灰色评价权向量,则是通过对灰类评价系数的归一化处理,可得各类评价灰类的灰类评价权矩阵Wij。

步骤五,综合评价。首先进行指标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j;其次根据指标层的评价结果构建准则层对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Bi,进而进行准则层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记Bi;同理根据评价结果Bi,按照最大原则确定受评对象归属的等级数,根据E=U×CT可求出综合评价值,其中C表示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赋值形成的向量,可设置为G=[4,3,2,1]。

二、应用实例

本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为案例,采用灰色层次分析评价进行验证,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1.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

广西财经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灰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根据灰色层次分析法建模需要将指标体系设计成指标系统、权重系统和评价标准系统三大系统组成。

2.专家评分

根据项目需要,选取专家5名,通过调研数据与数据配比对各指标进行评分,赋分范围为1-5,指标等级介于相邻两等级之间时,相应评分值为4.5,3.5,2.5和1.5,根据调研结果和获取的相关数据,评分结果略。

3.计算灰色评价系数、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对于指标(V111),被评指标属于第G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V111G,当G=1,有

V1111=f(1.5)+f(2.0)+f(2.5)+f(2.0)+f(2.0)=2.5;同理可得V1112,V1113和V1114及其他指标的灰色评价系数及灰色权向量。

4、逐级对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步,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1=[0.4514,0.3523,0.1518,2902];

B12=[0.4013,0.3950,01913,0.3875];

B13=[0.5563,0.3863,0.0575,0.2500];

B21=[0.2900,0.3763,0.2050,0.7050];

B22=[0.3600,0.3900,0.2600,0.0000]

第二部,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B1=[0.4574,0.3719,0.1448,0.8826];

B2=[0.3180,0.3818,0.2270,0.8230]

第三步,对准则层进行综合评价;U=[0.4086,0.3754,0.1736,0.8617]

第四步,可得综合评价结果:E=U×CT=3.97。

5.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最终得分,评价小组对被评审论文初步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总体看该论文结果评为“良好”,非常接近优秀水平。

三、结束语

本文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广西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二个二级指标,该方法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由于该方法能充分考虑了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灰性,所得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检验和完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以使论文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黄勇,查道林.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大学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6期上

[3] 演克武,朱金福,刘锋.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航空公司机型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7月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8-02

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学生间的水平差异相对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相对增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传统课程教育所采用的三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大纲、教材、考核方式统一,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跟不上。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值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既有数学课程理论上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数值分析课程内在知识结构及理论系统性,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应该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值分析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基础知识和数值算法,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和算法。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差异大的问题,就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所谓的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即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分层次教学,充分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及考虑各层次人才数学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和能发挥其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近年来分层次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被国内不少学者了解和重视。其中,有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的[1],也有从微观方面针对某些学科和课程进行研究的[2-5]。然而,针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在结合作者近两三年来的教学经验基础上,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对该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一些积极探索。

一、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

数值分析是一门与计算机密切结合、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其理论。总的来说,这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知识面跨度大。数值分析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跨度大。内容包括数值逼近、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等,知识面涉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众多课程的重要知识理论。学生必须在掌握好这几门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值分析。

2.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数值分析课程与其他数学基础课程强调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不同,数值分析课程更注重利用这些理论,构造适合计算机运行的数值方法去解决工程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

3.特别强调上机实践。数值分析主要研究那些在理论上有解但手工求解计算量很大,必须借助计算机求解的数学问题或者实际工程问题抽象出来的不需要精确解的数学模型。它的许多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本身并不是数学学科的产物,而是以工程应用为背景、以“计算”为目标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上机实践。

二、具体实施数值分析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生主体层次化的划分。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主体的层次化为基础。学生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实际状况来制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学生自选和学院筛选,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和递进班。但应强调的是,这样的分层是暂时的、流动的。经过一个月或者半学期时间的观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或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同时也能避免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

2.教学大纲的层次化模式。分清学生主体的层次后,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满足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层次授课的教学大纲。基础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算法能力的培养,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各类数值算法的工程背景及具体应用,如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的工程应用,函数插值及函数逼近等算法在经济学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等。基础班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和各种数值算法的运用能力。递进班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数值算法的收敛性及稳定性等,如解线性方程组迭代法的收敛性证明和误差估计、各种插值算法的误差估计理论、数值积分中的外推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各章节理论的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自学或大作业的方式,实践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课教学的层次化模式。数值分析实验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可以将实验分成三个层次: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研究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即对各类数值算法的验证性实验和基本的算法应用性实验,侧重于对数值分析基本知识、基本算法的训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各种数值计算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研究性实验,即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推广,以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模型而设立的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外作业分层次。数值分析课程课外作业布置的原则是兼顾学困生和优等生,使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对基础班的课后作业,只要求完成划定的基础练习题,针对各章的重要数值算法,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递进班学生,不仅要完成基本训练题,还要完成专门制定的有代表性、变形的习题和各章的重点思考题。同时在数值分析课程网页上一些课程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也可以尝试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基础班的学生,可以布置关于教材的比较报告。老师选定几本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要求学生根据选定教材中的某一章,通过阅读进行分析对比,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培养数学基础稍差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兴趣,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递进班的学生,可以让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课后作业。精选一些重要数值算法,由教师提供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小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上机实验得出数据,进而写出小论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关注各层次学生学习状况时更应该注意关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安排答疑,或者利用双休日安排专门课时为这些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服数值分析学习中的障碍,促进他们取得数值分析学习的进步,进一步减少不及格率。

2.数值分析分层次教学应该注意制定不同的评估考核标准。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对学习付出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考核成绩所对应的总评成绩应该有所差异。对此可以制定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卷,对于基础班学生的考核,应该重点考查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递进班学生则要考查其对各种数值算法的综合理解能力及其分析应用能力。通过分层次考核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合理的综合评估。

3.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也更大。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学习国内高校其他学科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成果经验,并开展一系列针对分层次教学的教研活动。担任各层次教学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层次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值分析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数值分析作为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国内很多学者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改革探索[6,7]。然而,针对这门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建议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当然,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现实的困难,需要在实施试点班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主体层次标准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教学管理体制,以真正达到分层次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包立平,高文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5(3):57-60.

[3]陈萍.概率与统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2004.

[4]张培红,王晓华.流体力学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38-240.

[5]邢培旭.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初探[J].轻工科技,2012,(11):171-172.

[6]万中,韩旭里.《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的新认识及改革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65-66.

[7]闵杰,李义宝,高校《数值分析》课程组合式教学方法探索研究[J].高教论坛,2010,6(6):72-74.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购房策略;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个人购房已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人们在购房时通常考虑房价、环境、户型、配套设施、楼层、建筑年代等因素。但在决策时,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影响力往往难以量化,人的主观选择起着主要作用,这就给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购房决策指标体系,将购房时考虑的主观因素定量化,使得购房策略更加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吴绍光等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李浩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基层优秀士官选拔中应用,胡增辉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手机品牌比较中的应用。

二、购房决策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二) 建立购房决策模型

1.层次结构的划分

以柳州市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小区期房为决策对象,顾客为评价主体,建立购房指标体系:

目标层:购房选择。

准则层:房价,环境,交通,户型,质量。

方案层:柳州市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小区期房。

2.购房决策层次结构图(图1)

3.分层建立判断矩阵

邀请一些顾客采用1- 9比例标度(其含义见表1),对指标体系进行成对评分,将定性判断定量化,由此构造出若干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见表2)。

4.各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

图1 购房决策层次结构模型

表1 层次分析比较标度

表2 各指标成对比较矩阵

5.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底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表3)。

表3 购房决策计算结果

三、结论

本文构建购房决策层次结构模型,由表3可以看出:购房选择时,兴怡园、华展华园、大城小院期房决策权重分别为0.4425,0.3728,0.1827,因此在购房时兴怡园可优先考虑购买,其次分别为华展华园、大城小院。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以柳州市一些楼盘为例介绍购房决策的方法,使得购房策略更加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吴绍光,蒋诗琴,李春华,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其体系探讨[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1).

[2]宫欣怡,艳玲.关于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天津教育,2006(6).

[3]李浩.层次分析法与Topsis法在基层优秀士官选拔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0(190):151-161.

[4]胡增辉,马宏伟,唐学玉.层次分析法在手机品牌比较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38(17):71-74.

[5]陈红.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6]周品,赵新芬.MATLAB数学建模与仿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7]吴祈宗.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阵,权向量,主观影响

 

1.引言

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4]。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五一”长假期间你准备去旅游,是去风光秀丽的苏杭二州,还是去迷人的海南三亚,或者是去长春净月旅游村就近一游?假期不过七天,三地均游不可能,因此你必须对此作出选择与决策。不妨设上面三个旅游方案为P1,P2和P3,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那三个侯选方案。

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层次分析法,便会特别看重景色条件,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条件寄以较大关注。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三个方案进行对比,例如,P2景色最好,P1次之;P3费用最低,P1次之;P1居住条件较好,P2次之等等。最后期刊网。你要将这几个层次的比较进行综合,在P1、P2、P3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上面的思维过程可以加工整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总目标层,即选择旅游地;最下层为方案层,分P1、P2、P3三个供选择方案;中间层为准则层,有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五个准则。各层间的联系用相连的直线段表示(如图1)

图1

2.通过相互比较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各方案对于每个准则的权重。注意,这些权重在通常人的思维过程中一般是定性的,但在层次分析中则要给出权重的定量描述方法。

3.将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最终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给出最终的结果。层次分析法将给出进行综合的计算方法。

3.多个成对比较阵确定权向量的思想及步骤

设我们有个相关领域专家,为了达到效果,我们希望,另外为了减少运算量层次分析法,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不要太大,太大效果不一定很好。

基本思想: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少误差,我们在此也采用同样的想法,只是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在处理上会稍有不同。

下面我们给出从若干个成对比较阵得到权向量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设是由个专家对同一目标给出的个成对比较阵,这个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如果其中有不满足一致性检验的成对比较阵,则要求该专家重新构造,直到满足为止。

第二步,设为设的矩阵,设。由于通常考虑的成对比较矩阵里的为两个整数的比,我们不妨设为互素的两个正整数。由于为成对比较阵,显然,即,对于不是有理数的情形,我们将在注记中用另外一种方法处理,我们现在来构造我们需要的成对比较阵期刊网。为矩阵,其中

显然是成对比较阵。

第三步,计算的最大特征值以及由它所对应的权向量,即为所求。

说明:从我们的构造可以看出的元素介于对应元素值得极大与极小之间,故由特征值对矩阵元素的连续依赖性,以及一致性指标层次分析法,可知满足一致性检验,因为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注记:虽然现实中我们不会碰到成对比较阵的元素是无理数的情形,但为了追求理论上的完善性,对的元素为任意正实数时,我们这样来构造当时,

当时,

显然为成对比较阵,再按前面的步骤得到所需要权向量。类似于前面的说明,它是合理的。

4.结论

层次分析法具有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优点,它能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为决策层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不仅能为决策者面对繁复杂的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将其运用在职业危害监管工作中也有着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北京: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3]李展,周世国,王克.层次分析法的改进(英文)[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40(01):41-46

[4]周艳美,李伟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及其对任务方案的评价.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5):212-214

[5]崔国生,翟春.利用成对比较矩阵解决一类教育评价问题.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252-253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桥梁结构;可靠度;算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进入老化期的桥梁数量的逐步增多,桥梁可靠度评估作为一门新兴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现有的桥梁评估算法中,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评估算法因其理论完备、模型简单、思路清晰,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了一些实际应用[1,2]。本文即针对现有的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各种评估算法进行了阐述、对比和总结,并详细介绍了层次分析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及层次分析评估计算方法,可供桥梁评估部门参考。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AHP)是一种能有效处理非定量复杂问题的实用方法。它通过对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各种因素层次化、系统化,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将半定性半定量的复杂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3]。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工程项目评估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分析问题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造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层次数和每层中的指标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典型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2)对同一层次的各指标以上层次的指标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用以计算底层各指标的权重。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的办法能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

(3)目标层评估计算。首先对最底层指标进行评估。一般说来,影响最底层指标状态的因素相对较少,实际状态比较容易确定,便于准确评估。然后再按照加权综合的方法由下而上,逐层综合,得到目标层的评估结果。

不同学者建立的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桥梁可靠度评估模型与图1基本一致,只是各层指标的选择、指标层的多寡不尽相同。由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可知,当评估模型确定之后,目标层的评估结果由判断矩阵(权重)和底层指标评估结果决定。本文以图1为例从判断矩阵(权重)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对桥梁评估计算方法进行阐述。

2、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构造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有确定型判断矩阵和不确定型判断矩阵。

2.1确定型判断矩阵

确定型层次分析法要求判断矩阵元素为介于1/9与9之间的一个确定数,这就要求判断者对判断标度及判断元素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对两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精确判断。针对这个问题,文献[5]提出了应用不确定层次分析法用以桥梁可靠度评估。

2.2不确定型判断矩阵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后,自下而上逐层加权综合,便可由底层指标的状态得到顶层目标――桥梁的可靠度状态。

要对各指标进行准确的直接打分,则要求参与评估的各位专家能够根据评估标准各指标的状况做出精确判断。由于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难以用定量的方法描述,故引入了模糊数学进行可靠度评估。

3.2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它可将不确定的各种信息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方法把一般的集合的概念加以拓展,引入模糊集合的概念:为描述事物的状态,引入隶属度――隶属函数这一概念。模糊综合评判法较好的解决了事物的模糊性与算法的确定性这一矛盾,能很好的反应客观事物的本质。同时借助于模糊运算得到结构的评判结果矩阵,通过评判结果矩阵,不但可以得出评判对象的评判等级,而且可以得到其隶属于各个等级的具体情况等有用信息,目前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7~8]。

4、结语

本文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原理,着重讨论了层次分析法在桥梁可靠度评估中的各种应用模式。可以看出,上述各种应用模式层次清晰,原理简单,便于实际应用,但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就应该对底层指标的评判结果和各层指标的权重做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确定,进一步探寻变权与模糊数学结合的算法。

参考文献

[1]秦权.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J].中国公路学报,2000, (2):37~42

[2]杨玉冬,王浩,李爱群.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研究进展[J].江苏建筑,2005,(2), 18~20

[3]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4]范剑锋,袁海庆等.基于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的桥梁模糊综合评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4):54~57

[5]袁海庆,刘文龙等. 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在桥梁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2):82-85

[6]樊治平,潘德惠.不确定型判断矩阵权重计算的一种实用方法[J].系统工程,1996,14(2):57~60

[7]王永平,张宝银,张树仁.桥梁使用性能模糊评估专家系统[J].中国公路学报,1996, 9(2):62~67

[8]张玲玲,马建劭.服役结构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5):20~23

[9]张誉,李立树.旧房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建筑结构学报,1997,18(5):12~21

[10]兰海.大跨斜拉桥结构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D].上海:同济大学,2000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 方法论研究 综述 评论 中国 1949―2009

[分类号]G250

1 总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60年

新中国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较系统的研究方法,80年代末才出现较系统的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专著。建国6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成就颇大,论著颇丰,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多种类型的方法论体系。主要有:“层次说”、“过程论”、“实用论”、“综合论”四大类。

1.1 “层次说”

1.1.1 “二层次说” 1957年,刘国钧首次提出了包括一般科学方法和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二层次说”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相应成果还有: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81年)合编的教材:哲学方法和运用其他科学的方法。李广建(1986年):宏观方法、微观方法。叶鹰(1988年):通用方法和专门方法。卢小宾(1989年):哲学方法和特殊方法。二分法:邱昶和黄昕(1982年):传统方法和新方法。重庆会议(1987年):①情报搜集方法和情报处理方法;②带头方法和与其对应的一般方法;③阶段性方法和通用方法。于良芝(2003年):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C8)。

1.1.2 “三层次说” 1983年乔好勤发表《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首次创立了我国“三层次说”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即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它对之后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张树华、邵巍,吴慰慈、邵巍,沈继武,倪波、荀昌荣,张润生,王崇德,郭星寿,洪颖、钟守真,王乐,党跃武,王子舟,吴慰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相继提出并丰富了仿乔的“三层次说”。其他学者提出了与乔不同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如桑健提出哲学方法、相关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吕斌:哲学方法,学科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重庆会议:①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实际方法;②方法论、方法学,方法;③操作方法、研究方法和理论转化法。郑学军:结果的、实证的、理论的研究方法。赵一丹:思辩、定性、定量方法。杨文祥:跨学科方法体系,即跨学科多维交叉研究法、“关联一互动”研究法、“横向一纵向一横向”双向度交叉运用法。

1.1.3 “四层次说” 1983年周文骏首次提出图书馆学方法论之“四层次说”,即哲学方法、一般方法、邻近科学的方法和专门方法。卿家康,宓浩: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具体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梁林德、辛希孟,金恩晖:哲学方法、一般方法、专门方法和新方法。霍国庆:哲学方法、综合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四分法:郑学军:案例、纲领、比较、多样化分析法。重庆会议(1987):历史方法、书目统计法、教育心理学方法、语言结构法。

“层次说”主要是依据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中不同层次研究方法的地位和适用广度进行划分的,且其出发点是大致相同的,各种体系并无本质差异。它尽管有上述不同类型,但总起来看,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同“三层次说”,即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二层次说”就其内容而言,它们大都可归属于“三层次说”中某一层次中,而“四层次说”是“三层次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局部细化的结果,它并没有脱离“三层次说”体系的理论框架。“三层次说”几乎容纳了各种类型的研究方法。我国学者提出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的“三层次说”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比较符合图书馆学研究实际的、成熟的和最具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层次说”具有科学性、成熟性、理论建构性、全面性和共通性等特点。

1.2 “过程论”

1986年卿家康提出了基于“过程”的方法论体系,即获得材料的方法、整理材料的方法和建立图书馆学体系的方法。重庆会议:①操作方法、研究方法和理论转化法。②情报搜集法和情报处理法。黄宗忠:课题选择方法、研究信息的获取方法、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宓浩:课题选择和确定、情报的搜集和整理、问题的考察与验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赵云龙:资料收集阶段方法、分析资料阶段方法。杨斌根据科研过程四阶段(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寻求研究问题、构造研究方案和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检验)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由基于文献的分析方法,基于关系的分析方法、整合方法和归纳方法。每一类中都包括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专门方法则由社会网络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组成。

“过程论”大都根据其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和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来建立方法论体系。但无论划分多少个阶段,其基本思路是完全相似的。由于人们关于研究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才出现了上述不同的“过程论”体系。根据“过程”和“程序”的含义,“过程论”实质是“程序论”,即图书馆学研究的先后次序,并非图书馆学方法论。它具有与研究进程的关联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尽管实质上是非图书馆学方法论,但它可帮助研究者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寻求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并取得科学的研究成果。

1.3 “实用论”

1995年,张晓林提出“实用论”方法论体系,即实验、社会调查、观察、个案、历史、评估研究方法。姜继:跨学科法、移植法、类比法、历史比较法、辐射法。华薇娜:理论分析法、情报系统设计法、调查与实验法、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历史法、描述法、比较分析法等。

“实用论”是人们在具体地探讨现实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活动中的科学方法,由于其分类标准不同,其划分的科学性程度也不同。“实用论”就其某种意义而言是内涵较少的一种体系,是研究者主观认识的直接反映的一种方法论类型。因其分类标准的不科学,造成了分类结果的交叉性。具有不完善,不健全,不准确等缺陷。但它具有研究活动的适应性、分析方法的伸缩性和体系发展的扩容性等优点,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深化的、开放的体系。它适应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其内容大都属于上述“三层次说”中第二层次或第三层次,而非完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1.4 “综合论”

2001年,李超平提出方法的互补方法论体系,即机械观与系统观互补、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互补、实证方法与思辩方法互补、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互补。2003年,党跃武首创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SI-ORP主题分析体系:S研究类型、Ⅱ研究手段、o方法来

源、R研究领域、P研究过程。张寒生:客观实证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哲学方法””。2008年,杨益提出“三维”方法论体系:研究内容维、研究过程维、论证方法维。

“综合论”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构建一个综合化的方法论体系。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将图书馆学方法体系分析的结果进行有效集成。它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可以从多维视角观察、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优化的方法论体系。它在理论上几乎可包容所有的依分类方法区分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完整性和集合性等特点。但必须注意:构建此方法论体系,既要更多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熟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又要充分体现图书馆学自身的方法特色。

2 60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一个微观的视角

2.1 关于图书馆学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

2.1.1 图书馆学一般方法 主要有经验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方法等);理性思维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方法、比较、分类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等);横向科学方法(数学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跨学科方法等);移植法等。

2.1.2 图书馆学专门方法 学界对图书馆学专门方法之判定标准、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有哪些等,曾引起广泛争鸣。沙勇忠指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应具备三个特点:①必须体现本学科的特殊规定性;②必须是该学科的核心方法,具备独特的应用效能;③专门方法一经确立,就必然冲出本学科的范围,被其他学科广泛应用”。

1983年,周文骏提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文献计量分析法、图书馆实践经验的综合、读者藏书以及其他方面记录的分析等。1985年,吴慰慈:图书馆统计法、读者调查法、移植法、比较法。1987年,梁林德、辛希孟:查找和积累资料的方法、分类研究法、摘要和述评研究法、各项业务活动记录分析法。1988年,王崇德首次将“引文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纳入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范畴。霍国庆:文献计量方法,文献信息简化方法,阅读测量法。1990年,乔好勤:文献计量法、引证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法(整序法、浓缩法、检索法)。1991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文献分析法、书目引文分析法、图书馆工作记录法。黄宗忠:分类研究法、文献信息内容分析法、图书馆实践(实例)研究法、图书馆评价研究法、图书馆用户研究法、图书馆比较研究法。2001年,王子舟创立了基于“知识集合”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单元知识研究法(如校雠、版本、文摘的方法)、知识集合研究法(如采集、分类、主题、文献计量的方法等)、知识受众研究法(如咨询、导读的方法等)。张寒生: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方法、内容分析法、实践(例)研究法、评价研究法、用户研究法。邓小昭:信息计量法、引文分析法。

目前,关于“专门研究方法”尽管学界仍在争鸣,但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将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献信息处理方法(整序方法、浓缩方法、检索方法)、读者(用户)研究法作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

2.2 关于影响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形成的因素

2.2.1 客观因素 包括:①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如,“对象说”中的“矛盾说”采取哲学方法。“要素说”采取系统方法。“知识说”、“资源说”:文献内容信息分析法,信息方法。又如,王子舟将“知识集合”作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其方法沦体系中之专门方法与“知识集合”直接相关。②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研究方法。若把图书馆学定位为一门社会科学,那么,研究社会现象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如历史法、社会调查法等则是必然的选择;若将其定位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则需将上述各种方法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还要加上综合方法和跨学科研究法。③时代背景影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因不同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关注点、认识角度和认识程度不同,决定了人们对以图书馆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不同,决定了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

2.2.2 主观因素 因研究者所处时代不同,思维方式、认识、理解客体之程度等也必然不同。这必然影响研究者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认识的差异,进而影响研究方法的差异。

实际上,上述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就是上述多种影响因素之结果。

3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纵观60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对“专门方法”的涵义有争议;②有些借鉴移植的方法难以消化;③有些研究方法缺乏应用性;④部分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⑤缺乏对研究方法的改造;⑥缺乏对数字图书馆研究方法的探讨;⑦存在浮躁风气:要么习惯于标新立异,急于求成,要么盲目跟从;⑧方法理论与实践脱节;⑨方法论研究的整体性差,各方面发展不平衡;⑩对方法论研究重视程度不足;⑧成果之科学性有待提高;⑩成果及其应用之有效性有待增强;⑩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未普遍开设“图书馆学方法论”课程。

3.2 对策

3.2.1 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包括:①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之区别;②方法与方法论及方法论体系之区别;③正确运用系统方法;④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方法之关系;⑤正确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3.2.2 正确把握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内涵 包括:①应克服“形而上学”思想,“专门方法”具有相对性,因为完全绝对且对其他学科不适合的“只是一家,别无分号”的专门方法是不存在的”;②专门方法的产生,既来自图书馆实践,如“用户研究法”等,又来自其他学科的方法移植到图书馆学中的方法,如“内容分析法”等,是一般研究方法或其他学科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融合;③图书馆学的专门方法是经常应用的、贡献较大的特殊方法;④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体系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综合考虑。

3.2.3 正确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应遵守如下原则:①被移植的方法应成熟、可靠;②应为图书馆学研究所必需;③被移植的方法应适合图书馆学本体之“土壤”;④从其他学科移植的方法应与图书馆学在同一层次;⑤应能协调好与已有图书馆学方法之间的关系;⑥应经得起图书馆学研究实践的检验。

3.2.4 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应遵守如下原则:①价值原则,提出的研究方法应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经得起实践检验;②联系原则,学科与学科、方法与方法、方法论与方法论之间都具有必然的联系性,应将其相互联系起来考虑;③整体性原则,图书馆学方法论创新要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发展、与科学学的发展、与图书情报事业和工作的发展、与方法论体系

中各种具体的方法和方法论研究等相适应;④动态发展原则,方法论体系创新既要开拓新领域,又要坚持渐进发展原则。经过争鸣和实践,逐步完善;⑤优化原则。通过以上4原则,优化方法论体系,以使其具有时代性、适应性。

4 总结与展望

建国60年来,我国学者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从传统研究方法到现代研究方法,构建一个以哲学方法、一般方法、专门方法为主的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出现了新的态势:①研究方法定量化;②研究方法的移植性日趋明显;③具有更为明显的综合性;④突出技术化特色;⑤重视横向科学方法研究。

今后的任务:①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图书馆学研究特点的方法论体系,应从学科建设高度,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对象、性质、任务、内容等问题;②进一步加强对国外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引进工作;对图书馆学方法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反思我国目前运用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找出并分析利弊,扬长避短,使不同性质的方法能够互补和完善;⑤通过学科的、历史的、中外的方法论思想的比较,研究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学科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稳定的、统一的、规范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⑥加强方法的移植、应用和推广及其研究;⑦加强理论创新,开拓方法论研究的新领域;⑧加强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研究;⑨在高校图书馆学专业普遍开设“图书馆学方法论”课程;⑩克服目前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遵守方法论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的、规范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7(1):1-5

[2]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馆学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18

[3]李广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图书情报知识,1986(2):2―5

[4]叶鹰,图书馆与情报学方法论探讨,情报业务研究,1988(4):275―277

[5]卢小宾,图书馆学方法论刍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9(1):28―30

[6]邱昶,黄昕,论我国新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通讯,1982(1):31―39

[7]王学毛,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方法论的创新,图书馆,1987(5):5―10

[8]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3―159

[9]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图书馆学通讯,1983(1):54―62,94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应急管理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权重

1 引言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6月16日郑州大学拒发毕业证书导致学生发起大规模骚乱。2008年东南大学一年之内发生火灾三四次之多。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一宿舍发生火灾致使4名女生死亡,引起全国震惊。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某些高校学生慌不择路,很多因跳楼逃生而受伤。上述案例都表明,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亟待提高,解决校园安全事故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面对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和严峻的高校危机形势,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于高校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正在逐步完善,并借鉴政府应急管理的模式,针对各个单项如火灾、公共卫生、图书馆应急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对各单项的应急管理措施提出了比较深入的见解,促进了高校应急管理实践过程的进步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如:文献[1]和[2]给出了层次分析法的理论指导和应用领域;文献[3]从国家对教育、卫生资源的投入,高校管理理念、信息公开,学生个人危机意识强弱三方面深入探析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文献[4]着重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几个特点,而后引出高校应急管理战略;文献[5]提出将高校应急管理与政府应急管理联系在一起,并强调加强高校应急的法制建设,为高校应急效率提高研究了方向;文献[6]和[7]研究了高校学生的诱因,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应急机制。但从这些文献中发现,目前高校应急管理实践过程缺乏定量的理论分析指导,这一点无法满足实践过程的需要,给高校应急事件和改进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理论研究如何转化为实践过程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定量化评价各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并提出改进的方向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2.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特点,是目前权重分析决策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应用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一个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本文的层次分为三类:(I)目标层: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估。(II)准则层:影响目标层的大方面的因素。(III)指标层:各个准则层包含的影响因素,是准则层的再具体化。

(2)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对准则或指标两两比较给出判断矩阵来导出权重。Cij表示其判断结果,即其相对于上一层的重要性比例标度。判断矩阵满足:(i) Cij>0(ii)互反性: Cji= 1/Cij(iii) Cii=1

(3)权重向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定义衡量不一致性程度的数量指标CI,另外给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且有定义CR为不一致性比例,CR=CI/RI,当CR≤0.1时,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不具有满意一致性。考虑到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2.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前期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形式最终确定了19个指标,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将它们归集到应急预警、基础保障、快速响应、应急事件处置、应急事件研究管理5个能力中,具体研究过程和方法另文详细论述。最后我们建立了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下面针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分析和确定,将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定量化研究。

2.2.1构造判断矩阵

为了矩阵中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了专家咨询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取得以下结果:

2.2.4实例结果分析及结论

由上面结果得到各指标单权重和总权重,结果反映在准则层与指标层权重表中,见表1。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述实例各指标权重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包含各指标单权重和总权重的权重表,以便于比较各个指标对总目标影响大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在准则层中,其中快速响应能力权重最大,为0.3177,其次是基础保障能力,为0.2776,各准则权重如表1所示。表明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应急资源的有效运用、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准确估计将直接影响事件处理的效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应急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以及管理层的能动性。(2)在指标层,对指标层各指标影响准则层的单权重进行分析。应急预案的模拟与演练X4权重为0.4835,在这一准则下最大,表明它对应急预警能力影响最大,实战是检验理论和知识的最好标准;应急资源的储备X5权重为0.3535,对基础保障能力影响最大,这是由于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的基本保证;检测预警系统X12权重是0.3916,对快速响应能力影响最大,现场指挥调度能力X13权重为0.6232,对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影响最大,这两者体现了管理层能动性的重要,在高校应急事件管理中,管理层的效率就是事件处理的宏观效率;突发事件后心理支持X18权重为0.4010,对应急事件研究管理能力影响最大,突发事件后心理支持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恶性影响。(3)在指标层,综合准则层权重和单权重,得出指标层对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总权重,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指挥调度能力X13、检测预警系统X12、应急资源的储备X5、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X7、应急资源管理X11这五个指标的权重是最大的,分别为0.1285、0.1244、0.0981、0.0981、0.0887,结果与上面的分析是对应和符合的。

通过上面对指标各层次权重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高校应急事件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充分重视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高学生自身在应急事件中的反应效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预案才能满足现在高校应急管理的需要。其次,加大投入,保证应急资源的全面、充足,应急资源是应急事件处理中必要的工具,对应急事件处理效果影响极大。再次,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现场指挥和协调能力,在具体事件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应急事件的有效控制。最后,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最大限度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引导,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

3 结论

以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为目标,在研究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进至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中,克服了以往该领域定性研究的局限,实现了指标层各因素对目标层影响的定量化研究。结合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指标的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为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数据基础。从本文中实例角度的分析看,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权重的计算结果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此,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高校应急管理各指标层权重确立中是比较合理可行的。但AHP法在该实例的应用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准则层的不同准则所包含的指标两两之间是否毫无相互影响无法确定、判断矩阵的建立结果因人而异。对于前者,建议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其内在联系,对个别指标做改动;对于后者,下一步将通过咨询有这方面研究经验的专家来克服。

参考文献:

[1]彭放,杨瑞琰,罗文强,肖海军,何水明.数学建模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7,8.

[2]党耀国,李帮义,朱建军.运筹学[M].科学出版社,2009,1.

[3]刘庭甫,莫健新,葛敏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析[J].公共管理,2009,(4):104-105.

[4]谢一帆,邵泽开.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略探析[J].兰州学刊.2008,(6):185-188.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R].中国行政管理,2006,(10):6-9.

[6]Hollingsworth Jana. Schools implement emergency notification systems[J].Duluth News-Tribune.2007,(10):251-265.

层次分析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多层次教学;密码学;课外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085-04

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我们充分体验信息共享带来的便捷的同时,网络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安全问题。鉴于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有力技术保障,在校大学生们对揭开密码学的神秘面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年的密码学公选课成了许多学生选报的热门课程。除此以外,研究生的选修课密码学基础也是修课人数较多的课程,学院内的本专科学生大多会选修信息安全(其中密码学是重要模块)。还有软件学院的特色:自主实验中设计的密码学相关实验有大量小组报名。针对展开多层次的密码学教学已经成为适应日益壮大的需求,为广大学生服务,成为密码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实践,探讨了密码学多层次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并给出了实践结果分析。

1多层次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的开设,密码学教学逐渐铺开,但总体来说它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教材建设、实验课程等方面还在逐步成熟、推进过程中。密码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但实际上,这也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课程。一般的密码教材以密码算法和协议原理为主,往往忽略了密码分析等实践环节,这也主要是密码学的相关实践有一定难度。 这样往往导致典型的填鸭式的密码学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枯燥艰深的理论,进而遏制了学生学习密码学的热情。即便他们完成了课程的学习,面对实际安全相关项目,仍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有应用学到的知识,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

鉴于已经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低年级学生选修了密码学基础,还有本院的专业选修等,我们更加需要考虑到他们不同的基础和对密码学的不同需求。显然多层次教学是我们较理想的应对法则。我们努力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层面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实践中我们有意侧重于实验部分,引导学生的完成实验和项目。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满意率较高。

2我校密码学多层次教学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的密码学教学从2002年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选修课“密码学基础”开始。2004年开始,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选修课(其中密码学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然后延伸到专科。2005年我校在面向全校的公选课中开设了“密码学基础”,目前该课程每学期开设,影响逐渐增强。2006年软件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倡导创新学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我们在其中了十多个密码学相关的自主实验选题,有三十多组参与其中,学生急需补充密码学相关知识。显然,目前我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密码学教学中的广泛的、层次差异较大的需求。

“因材施教”对于成功地开展多层次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依据不同的需求,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于研究生,我们重点关注他们在密码学领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对本科生,我们在介绍基本理论和概念之余,提供更多的密码分析的训练和实验结果分析。对于计算机应用大专层面的学生,重点在密码学相关概念入门和工具的使用能力培养。

3密码学多层次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设计了多层次密码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并提供了多个密码学相关小项目,供学生课余练习、提高。这有助于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1教学内容设计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选择并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首要环节。之后我们开发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密码理论。

3.1.1工具使用层面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专科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我们认为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和经典算法,要求他们能借助工具软件完成基于经典算法的加解密。我们为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入了诸如RSATool、DSATool、AESTool和CrypTool等著名工具,它们实现了RSA、DSA和AES等经典加解密算法和签名算法。对于古典加解密算法,我们利用CAP软件便于学生操作,鼓励学生分析明文和密文。这些工具大多提供了较好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界面,甚至还提供了Diffie-Hellman协议等的可视化,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1.2算法实现和分析层面

对于公选课堂,绝大多数学生是文理科的一年级新生,没有足够的数学基础(如:线性代数、数论等)。对于他们来说,理解现代密码理论有较大困难,但他们大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我们考虑在教学中调整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的教学比例,大致为4:1,以密码学算法设计思想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逐步掌握破解古典算法密文的技术。我们鼓励理科学生编程实现、分析古典密码算法。我们发现“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是这一层面合适的教材。该书以Alice和Bob直接为防止恶意第三方Eve而不停选用不同的加密算法以达到秘密通信的目的为主线展开,趣味性强,对相关的算法叙述清楚,提供加解密工具软件CAP,可操作性强,难能可贵的是对破解思路介绍得很细致。学生可以边看书边印证。除此以外,我们还提供了多媒体课件、实验和操作演示等来帮助学生掌握CAP和Cryptool等工具软件的使用,并进行密码分析、古典密码密文破解的工作。密码史中的奇人轶事、趣事、古典密码的产生背景、破解线索和得到附加分的激励等穿插在课堂中,课堂师生互动良好。启发式教学和激励促使学生踊跃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3.1.3现代密码热点追踪层面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