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8 17:24:58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07-01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活动,是我国各类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气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掌握教学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并针对舞蹈教育工作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现代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促进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教学工作者应加快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运用舞蹈教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研究中发现,我国舞蹈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问题、理论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模式问题、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艺术类专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我国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课程要求及规范,开展教学配备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进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方式的探讨

2.1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舞蹈理论及实训教学活动教学需求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心理特点及舞蹈教材内容需求,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活动应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所教授舞蹈形式的具体动作要点、基础知识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的文化背景、所表达中心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形式特点及表演含义。

理论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舞蹈形式所代表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舞蹈动作特点等以视频片段等方式进行播放,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对舞蹈教学理论中的解剖学、力学、物理学等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通过乐理、乐感的培训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2.2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教学的分析

作为现代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形象示范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教师应通过全面示范及分解简化动作教学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全面示范教学是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全面配合,表现舞蹈内容及音乐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整套舞蹈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及相关信息。分解简化动作教学是通过教师对舞蹈各动作的分解,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动作掌握舞蹈要点及方法,促进学生舞蹈作品演绎能力的培养。

2.3 艺术类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表演能力的关键。针对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与教学,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励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避免枯燥的基础训练影响学生舞蹈兴趣。首先,在进行基础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趣味性的引入。通过游戏式、活动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从自然身体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方向发展。并以融入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及舞蹈表演所需饱满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还应对工作要领、身体力量、柔韧性及协调性等进行专项训练。运用体育运动方式与游戏方式提高训练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学生舞蹈基础素养的构建。

2.4 日常训练方式的分析

在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日常训练是保持学生体态形体、柔韧性与灵活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学生训练积极性,舞蹈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方式及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保障各项训练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训练枯燥的方法,运用现代游戏教学方法等开展日常基础训练,避免枯燥训练方法影响学生舞蹈兴趣。

2.5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促进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作为受教者,其对教学方式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强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编制、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制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训练大纲及教学目的为中心编制教学方案及训练计划。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教学方案及训练方法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3 加强对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的关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不断发展。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对国际舞蹈教学研究的关注。通过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应用、训练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舞蹈类教师还应通过网络平台、教研活动等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分享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与成绩,以此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促进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引用。艺术类院校舞蹈教研组也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探讨,确定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类舞蹈教学活动中,教育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研组应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加快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及基础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及科学应用,避免传统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影响学生训练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彤.艺术类舞蹈训练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信息,2012(10).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师教育;舞蹈专业;音乐理论课;艺术素养;综合能力

面对新时期社会对基础教育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专业,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革,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以培养符合教育实践需要的合格的舞蹈学科师资作为自身教育教学的目标,都成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现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细致而重要的系统工程。

高师舞蹈专业是以培养基础教育的舞蹈师资为主导,有别于专业舞蹈院校的教育机制。而过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大多沿用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以及系统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研究舞蹈作品的方法等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也与基础教育实践的要求相背离,从而导致了学生就业后不能适应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舞蹈教学,违背了高师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基于高师舞蹈专业所培养的教学师资要求具有较强师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特点,通过合理、适当地开设音乐理论课程,以及开展适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课教育,重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1]、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教育前提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思路的不断发展,逐渐完善高师舞蹈专业的教育体系。

1 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加强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应区别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内涵、演绎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的能力,以及对本专业及其相关艺术形式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动态能够有所认识。

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等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同为表现艺术的音乐学科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原始的舞蹈通过身体的律动与敲打的节拍相伴和;还是经典舞剧在管弦乐的配合和衬托下意境得到深化;抑或是现代舞蹈在音乐的帮助下更准确地传递情绪和烘托气氛。舞蹈都需要通过音乐的伴奏来表现美感、交流思想、深化主题,因此,音乐在舞蹈艺术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高师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音乐理论课的比重,强调音乐理论课不仅是高师舞蹈专业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且通过音乐理论课中的音乐训练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2],增强对舞蹈作品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从而避免因单一的模仿舞蹈动作、追求高难度技巧而造成缺乏对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无法完整地展现艺术意境,以及过于专业化倾向等问题。所以,加强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课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表现舞蹈作品、提升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将来的基础教育教学打好坚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2 通过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舞蹈一般有音乐伴奏,是一种以有节奏的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也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人体运动表达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常在如何与音乐衔接、配合,以及如何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的情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归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缺乏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就是“乐感”,以及对音乐基础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所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实际操作与运用,意在通过加强学生的乐感与节奏感,达到提高音乐与舞蹈的协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学目标。

2.1 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对我院舞蹈专业学生的调查中显示,93%的学生在进校前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识五线谱、没有音高概念,音准和节奏感也较差。普遍存在着因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对音乐学科的基本认识,而不具备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问题。因此,面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应与其他音乐专业所开设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在授课方法、教学要求上相区别,应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点,将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应避免强调单纯的听音练习、重复机械的技能训练,以及一味要求严格的记谱等。而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为出发点,让掌握对音乐要素听、读(唱)、写的实践技能[3],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运用。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听、唱、写的过程中全面感受音乐的表现作用,掌握和积累音乐语言[4],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各种音乐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尤其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增强舞蹈表现力和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是实现自我升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为适应基础教育中灵活多样的舞蹈教学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有的放矢,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舞蹈是一种有音乐伴奏的、以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但这种技巧动作本身并不是舞蹈艺术表现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在表现舞蹈作品时,学生只是单纯的运用舞蹈动作技巧,不考虑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具备良好的节奏感,那样,舞蹈就会缺乏美感、表现力和艺术的完整性,从而丧失了舞蹈所具有丰富感染力的艺术特性。

对于高师舞蹈专业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应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节奏感,无论是舞蹈队形、动作、速度、幅度,还是在舞蹈姿态、造型等舞台效果上都会大打折扣,不但舞蹈画面会非常的凌乱,而且也体现不出舞蹈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2];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节奏训练,让学生更好地将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的舞蹈创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蹈教师的重要前提。在有关“节奏训练与强化”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时,可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进行综合与整合,在一年级开设学时均为一学期(共18周,36学时)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并列为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因材施教、分类训练、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基础理论与音乐训练相结合,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通过音乐理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提高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

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艺术学科的内在联系和艺术特性,且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上也有一定的修养[5],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要求。在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应探索如何从丰富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着手,培养其艺术修养,加强审美能力和提高综合能力,从而起到让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性”与“师范性”并重的作用,这也是提高中小学舞蹈师资培养质量的关键。适当开设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专业选修课,如:《艺术概论》、《中国戏曲赏析》、《音乐与文学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赏析》、《表演艺术鉴赏》、《艺术美学》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与舞蹈、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学科综合”有所认识,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思考、理解这些互相渗透的艺术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他们的艺术素养,提高其人文素质的综合发展[6]。

总之,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开展的音乐理论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同时,将掌握音乐及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作为提升艺术修养、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充分考虑高师教育的教学规律及特性,明确教育方向,始终以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高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常娟娟.论高师舞蹈专业中艺术实践课的教育价值[J].西昌学院学报,2010.

[2] 唐可.试论音乐课在舞蹈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

[3] 钱今帼.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元化趋向[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

[4] 文剑.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大理市;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0 前言

体育舞蹈是随着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而进步的,我国体育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是略显逊色。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自1986年传入我国之后,以它特有的魅力传遍全国,不少体育爱好者与艺术爱好者都被深深吸引。为了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开展,对大理市体育舞蹈的现状较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该项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与理论依据,为大理市的体育舞蹈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体育舞蹈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体育舞蹈教练、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 问卷调查法

此问卷的整个发放是在大理市2个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和大理大学进行发放,共发放100份,回收问卷 100 份,有效问卷 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已符合了统计学要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体育舞蹈这几年来对社区体育文化开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开始关注社区体育舞蹈的发展。袁晟慧在研究结论中表明:在社区的健身活动中,体育舞蹈已成为居民选择的主要项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学院开设国标舞(体育舞蹈)专业至今,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 100 所,全国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相关课程。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从体育舞蹈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见解。中的来说我国体育舞蹈在高校当中体育舞蹈已经开展的相当丰富了。

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现状

2.2.1 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次数反映了,教师在该项目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因此,建议除体育舞蹈协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班以为,大理市高校也开设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不仅对在校学生与教师进行培训,而且也对外培训,以便体育舞蹈的技术与教学内容得以快速更新与发展。

2.2.2 大理市体育舞蹈场地现状

体育舞蹈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硬件设施支撑,如:场地、音响等设备,硬件设施是开展体育舞蹈的物质基础。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必须有形体房、标准场、音响设备等。通过调查我们得知,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由此可见大理市体育舞蹈开展的物质条件基本不能够满足,阻碍了体育舞蹈的发展。

2.2.3 大理市育舞蹈参与者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体现参与者对爱运动参与程度与理解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强身健体是体育舞蹈参与者的主要动机,占70%排第一;塑造良好的体型,培养个人的气质排第二,占总2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也影响了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体育舞蹈全面有深度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从中提高体育舞蹈的参与人口。

2.3 当前大理市体育舞蹈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

首先,大理市参加过体育舞蹈培训班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数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师;在攻读学位期间培训的教师占到15%。而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占到45%,可见,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其次,目前大理市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

2.4 促进大理市体育舞蹈的发展对策研究

2.4.1 提高体育舞蹈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加快大理市体育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首先对当地健身活动点的骨干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做到持证上岗;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高校专业人才使用,同时利用专业教练员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体育舞蹈健身活动指导,以此弥补体育舞蹈健身教练员和指导员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体育舞蹈场地与设施

健身场地是健身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其直接影响着健身人群活动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关注。政府部门加大体育舞蹈场地投资力度并且协调高校或者学校场地,利用当地资源,也就是学校的专业场地与学校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在当地体育舞蹈领域知名度也比较高,让体育舞蹈的场地与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展曲靖市少儿体育舞蹈。

3 结论

3.1 大理市经过专业培训体育舞蹈教师大理市非常紧缺,呈现出大学教师居多。

3.2 大理市体育舞蹈参与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对于真正的对体育舞蹈技术与训练并不了解。

3.3 大理市体育舞蹈2所培训机构和1所高校,没有一块标准的形体房,都是受到场地设施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不经常改变教学地点,除场地外音响设备配备齐全,高校都是用多媒体与音响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高校舞蹈课程的推广与普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6.

[2]郭慧.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4.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 发展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TQ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33-01

前言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它拥有摩登舞项群和拉丁舞项群,共有十个舞种,如探戈、快步舞、恰恰、桑巴等。体育舞蹈具有体育与舞蹈两者的特性,既能体现舞蹈的柔美,又能展现体育的力度,是“健”与“美”的代表,受到了许多人群的欢迎。在我国,一些研究人员对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特征有一些研究,还有对体育舞蹈与中老年保持健康加强锻炼也有研究。体育舞蹈中,人们随着音乐律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还十分具有审美价值,这个过程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加人为修养。随着体育舞蹈加入高校课程中,许多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选课率也位于选修课程前列,因此,我们应该多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努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现状

体育教学在实质上与一般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老师将自身通过学习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讲学、实践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此有更好的理解,并能与自身结合,以此改造主观世界。我国高校将体育舞蹈纳入教学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学状况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选择学习科目时,大多以兴趣为主,如果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而选择的体育舞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这部分学生的上课状态十分积极,学习效果也比较好。就各个高校中体育舞蹈的课堂状态我们发现,男生选择量远不及女生,部分男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舞蹈的服装太过于贴身,很难接受;或者觉得男生应该选择篮球、足球等比较为显示力度的运动项目。

二、高校体育舞蹈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水平教学人才

体育舞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优秀教学,教师教学就是发展基石。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现在普通高校中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老师中,大部分都只是经过了短时间的培训后就进入了教学中,很少的教师是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后的。一方面是因为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相关价格比较昂贵,个人或者学校没有相关经费可以让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和领导对此的重视不够,认为没有必要花太过精力在此。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吸取、融合新知识,就很难在传授学生知识时能准确、清晰的表达,教学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受打击,这样非常不利于体育舞蹈在各高校的发展。

(二)缺乏体育舞蹈理论的研究

在教学中,除了教师特别重要,教材也十分重要,教材能够向学生展现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也会是成体系发展的,这对初步接触体育舞蹈的人来说尤其重要。但是在我国目前缺乏有关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大部分学校没有相关的教材,学生上课只能从老师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一个老师至少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仅仅依靠老师传授是不行的。再加上体育舞蹈中的一些舞蹈需要男女搭配,但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充足的资源满足男女老师一起上课教授学生,这个时候拥有一本完善的理论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理论研究的缺乏,没有相应完善的教材,都造成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不高,内容空洞,教学效果低等问题。

(三)体育舞蹈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没有相应的场地为教学课堂提供,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室外进行教学和学习,这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体育舞蹈需要音乐,音响效果十分重要,再加上体育舞蹈需要穿着特定的舞鞋,所以对地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对教学的发展没有好处,还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热情。并且现在高校中对体育舞蹈的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合理,许多学生学习体育舞蹈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相对较难,并且体育舞蹈需要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三十几个课时是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时间过于紧凑,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课程也会紊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解决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建设体育舞蹈师资

教师作为体育舞蹈教学的灵魂人物,而我国各高校中严重缺乏这种高水平人才。首先,需要加强预备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先充分提升自己,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拥有教授学生的资本,早日成为体育舞蹈教学顶梁柱。然后,在招募教师时,注意教师男女比例,充分调节失衡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拥有完善的师资力量是推广和发展体育舞蹈的基础,优秀的教师团队也是发展的关键之处。

(二)增加对体育舞蹈的理论研究

教材作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之一,是学生的引导书籍,所以,一本完善的、精心编制的教材尤为重要。所以这就需要对理论研究比较透彻,能够完善的编制一本集实用性与科学性、普及性、针对性于一身的教材。举办一些理论研讨会,邀请在体育舞蹈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学者进行交流,在各路思想的交流中,完善理论方面的内容,为构造一本完整的利于学生的教材做基石。

(三)完善教学设施

樘逵舞蹈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体育舞蹈。学校领导在进行学校整体规划时,应考虑到体育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建设专门的舞蹈教室,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采购一些现代音响设备,有助于加强学习氛围。或者对于规划相对完善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场地的合理利用,充分使用闲置空间,尽量为体育舞蹈提供一个相对正规的舞蹈场地。

四、结论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使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体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大。高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人学习,也要提升学生的内涵、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中很受学生欢迎,但是教学设施、高水平人才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限制体育舞蹈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体育舞蹈体系,理论结构,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有关领导与教师需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张有朝.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9.

[2] 李雪.高职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776.

[3] 唐颖,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N].体育文化导刊,2010,1:150~152.

[4] 荣丽,张清澍,陈灿,等.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85~87..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体育舞蹈;教学能力

体育舞蹈是舞蹈大家庭中的一员,来源于生活,它通过人体各关节的变化,塑造出不同的形体动作和造型,最根本的就是人体动作即身体活动。它是以健身为目的融健美、健心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效应的体育手段,兼备了体育与艺术、塑造人体和陶冶情操等多种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近几年来,体育舞蹈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紧跟社会的需要,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工作应当顺应广大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服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言传身教”所进行的,“言传”是最主要的和基本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语言表达可以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传递教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大学生的思维、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彰显语言美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接纳、理解、体现、创造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准确的口头语言说明技术要素与技术关键点,也要善于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内涵与意义,有时,优美的动作与优雅的姿态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口头语言所无法达到的。体育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确所要做的动作及动作要求,体育舞蹈的教学是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是连续进行的,体育舞蹈教师的提示应简洁且快速,以便和动作的速度同步协调进行,而且体育舞蹈教师的口令一定要有提前量,让学生有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时间。因此,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用的术语一般应是专业术语,要恰当、清晰、果断,声音要宏亮、清楚,并要有节奏感,语言要有鼓动性、激励性,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有效调整语速与语言节奏。体育舞蹈教师同时要有运用非语言提示的能力,能用明白、有力、大方的手势指明方向,以自然的表情传达技术要求。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个高明的教师是能很好地把这两种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修养,在专业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要注重文明素质的提高,时刻树立体育舞蹈教师是美的化身、美的传递者的思想。平时的言行举止和在上课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要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样才能展现体育舞蹈教师优美的体态和仪表,同时教态要有教态美,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体现一个大学教师和体育舞蹈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

一个体育舞蹈教师要能做出完美的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教师的动作示范做的规范、优美,学生就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示范的位置、示范的方法、讲解的时候能顺利完成示范面之间的转换并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得清楚,使整个课堂教学连续顺畅。

准确示范能力的提高是与体育舞蹈教师的专项和专业知识能力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体育舞蹈的成套动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动作组成的,包括体育舞蹈操作动作与造型、难度动作、动作的配合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体育舞蹈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对动作概念感知的最初直观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能力说明教师对动作技能的熟练与准确程度,教师示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掌握的好坏程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重视自身示范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提高

高等学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体育舞蹈教师应当全面地了解学校所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教材体系,弄清体育舞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从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增删等。多媒体作为教育现代化的辅助工具,具有大量的资讯和实用功能,也给教学上带来便利,体育舞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教案、论文,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带来了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可控制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生动、直接地观看到动作示范,学生再通过实践就能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指标之一。

另外,体育舞蹈教学活动要有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要配备一定的体育舞蹈器材,并做到场地干净、清洁舒适、器材放置有序、整洁美观,美的教学活动在美丽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体现和谐之美。

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握体育舞蹈的动作要素,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在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讲解与示范的关系、跟舞与带舞的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方法应该是“讲解示范练习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示出优美的舞姿。跟舞与带舞在双人舞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应该同时传授,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技能。

体育舞蹈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激情法、递加循环法、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体现体育舞蹈教师在学生主体性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在体育舞蹈动作创新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新颖的设想和创意,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气息,创新时要遵循体育基本原则,要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教学在音乐的伴奏下,充满了激情。因此,上好一堂课体育舞蹈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育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特点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组织中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能够确立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生成。体育舞蹈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组织有条理,并能正确地运用音乐,使课堂气氛尽量活跃。另外,体育舞蹈教师应在体育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贯彻到体育舞蹈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自由交流、主动学习的氛围。

六、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代高等教育是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为显著特征的,同样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具有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体育舞蹈教师在众多能力构成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体育舞蹈项目要发展,知识层次必须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提高知识层次的有效途径。体育舞蹈教师要不断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舞蹈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理论,撰写科研论文。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动作内容和技术日新月异,体育舞蹈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跟踪国内外教学训练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必须由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必然要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只有理论先行,体育舞蹈的发展才不会盲目,加上我国这项运动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原来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该项专业的学习,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更显得重要,只有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体育舞蹈才能健康发展。

七、结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在当今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某方面的缺陷势必影响教师整体能力的提高,影响体育舞蹈教师整体的能力水平,最终影响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追求美、展示美、热爱美的能力,训练其举止,陶冶其情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处理一切事情,提高学习、生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滕海颖.论新兴体育舞蹈与高校体育[J].浙江国际海运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 荣丽,张清澍,宋秀丽.论体育舞蹈[J].体育文化导刊,

2009,(5).

[3] 邓桂林.对高校健美操教师能力素质提高的研究[J].内江

科技,2009,(6).

[4] 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3,(3).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教师;启发与帮助;原生态;基本途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 始阶段。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 工具和自发行为之一。中国彝族、藏族等的民间舞蹈文化,往往还 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有着舞蹈艺术之外的,更加广阔的社 会价值和重要意义。而把民间舞作为课程搬到课堂,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舞蹈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出现的。所以,丰富驳杂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既是民间舞教师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民间 舞教师进行不断研究、揣摩的素材。其丰富性决定了民间舞教师在 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选择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断定,要成为 一名优秀的民间舞教师,科学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广 大民间舞教师的必备环节之一.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子文化系统中 存在的独立的舞蹈亚文化系统的总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 涵,可以最简明地分为“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剧场民间舞 蹈文化”.

1.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 所谓“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各民族先民们“歌之不足,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 “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自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原生 态民间舞蹈文化,是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母体.

2.剧场民间舞蹈文化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以当今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 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为核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 容。它蕴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民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情趣、专 业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层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间舞蹈教师研究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层面.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象与内核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从表象到内核地分割为外在的民间舞 蹈的动态呈现和民间舞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核.

1.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 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是风格化的,在各民族、各地域群众在 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民风民俗等文化实体中 进行“舞蹈艺术的抽象”后逐渐形成,且较为稳定,并在民族文化 和民族识别上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 有的表现形态和动作.

民间舞教师在动态呈现的民间舞中包括其基本动作以及道具运 用的熟练程度与艺术造诣,一则决定了民间舞教师个人在民间舞艺 术上的水平,再者也是考验民间舞教师是否能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 风格课上正确、有效、创新性地想学生传授民间舞风格,胜任民间 舞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2.民族民间文化内核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核就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舞 蹈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民族民间文化在舞蹈艺 术领域内的一对一投射。舞蹈艺术将民族文化融于肢体动作、舞蹈 组合套路之中,进行集中的艺术化的体现。那么,反过来从文化的 高度考察民族民间舞这一子系统,对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风格,具 有提高精确性和灵活性的效用,这也是民间舞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 科研能力和基础.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示与帮助 民间舞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家。除了 对民间舞蹈文化有理论上的认识之外,还要具有将民间舞蹈文化有 效运用于教学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因材(教材与人才)施教、在民间 舞蹈文化上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 的启示与帮助,在上述能力的塑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风格 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性和鲜明的风格特性,是民间舞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最丰富的源泉。民间舞教学,是以风格教学为最 核心、最根本方式的舞蹈艺术教育。风格,是民间舞教学中画龙点 睛的一笔。本民族艺术家之所以能担任该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教学, 是因为他们对该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掌 握。而想从一个单纯教授技法与现成剧目的民间舞教师,成长为能 给予学生更丰富内容与风格塑造的大师,研究原生态民间舞蹈文 化,是重要的一环.

(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带来的艺术门径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民间舞教师从学生阶段到教师阶段一直 没有脱离,接触最为频繁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样式。它带来的严整 的舞蹈艺术套路、规范的舞蹈动作技法、更加典雅的审美情趣,都 是民间舞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

(三)民族民间文化内核是民间舞教师的“提高”教材 优秀的民间舞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育者。而只停留在民 间舞艺术一隅和一个层面的民间舞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 创新性的开拓型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族历史、民族风 俗、民族文学、民族美术、民族哲学、民族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 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民间舞教师对民间舞艺术形成多角度、高 层面的考察心得与研究体系,进而指导民间舞教师的教学实际民 族民间舞蹈文化。三、民间舞教师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实地采风:到“原生态”中去 实地采风,是直接获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养分与艺术元素的最 根本途径。民间舞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民族、地域间的实地采风,并 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宽泛 的领域中去。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库。夯实自己的教学基础, 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体系提供可供提炼的大量民间舞蹈文 化素材.

(二)经典研究:把经典内化为能力 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舞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 进行充分的、以舞蹈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的学习与剖 析。民间舞教师对经典剧目的研究,应该在如下两个层面进行: 1.熟悉经典剧目的外显艺术元素 对剧目的动作编排、结构设计、组合和串联、角色设置等可 以直观于舞蹈作品的艺术元素,进行完整扎实的掌握。这些剧目 内容以及从中“扒”下来的组合、动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 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以鲜活完整的剧目来代替孤立的、纯肢体训 练上的动作组合,在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还能起到一定的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悟性的作用,达到既重“技术”更重“艺 术”的教学目的.

2.揣摩经典剧目的艺术内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蕴 民间舞教学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间舞蹈的风格教学。而经 典剧目又是精准把握了风格的典范。民间舞教师,在对经典进行熟 悉时,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艺术上的理解与剖析,并 把所获心得,在进行剧目、组合训练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 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有效的学习经典剧目,提高民间舞艺术 造诣.

(三)理论学习:把知识运用成教材 理论学习,针对民间舞教师来说,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对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族史 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涉猎。把中 国民间舞蹈文化理论教学纳入到民间舞教学课程中,形成理论实践 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内部联系紧密 并不断发展的舞蹈艺术体系。在原生态民间舞文化和剧场民间舞文 化的二元结构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对民间舞教师存在着风格教 学、技术技法教学、民族文化理论与知识自修与教学等多方面、多 层次的启示与帮助的作用。而具体到民族民间舞教师,也需要通过 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仔细揣摩与钻研,通

过采风、剧目学 习与分析、理论学习与修养等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间舞文 化上的理论修养与实际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07.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01.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教师;启发与帮助;原生态;基本途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工具和自发行为之一。中国彝族、藏族等的民间舞蹈文化,往往还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有着舞蹈艺术之外的,更加广阔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而把民间舞作为课程搬到课堂,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舞蹈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出现的。所以,丰富驳杂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既是民间舞教师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民间舞教师进行不断研究、揣摩的素材。其丰富性决定了民间舞教师在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选择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断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民间舞教师,科学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广大民间舞教师的必备环节之一。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子文化系统中存在的独立的舞蹈亚文化系统的总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可以最简明地分为“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

1、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所谓“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各民族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自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是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母体。

2、剧场民间舞蹈文化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以当今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为核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容。它蕴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民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情趣、专业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层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间舞蹈教师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层面。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象与内核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从表象到内核地分割为外在的民间舞蹈的动态呈现和民间舞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核。

1、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是风格化的,在各民族、各地域群众在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民风民俗等文化实体中进行“舞蹈艺术的抽象”后逐渐形成,且较为稳定,并在民族文化和民族识别上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有的表现形态和动作。

民间舞教师在动态呈现的民间舞中包括其基本动作以及道具运用的熟练程度与艺术造诣,一则决定了民间舞教师个人在民间舞艺术上的水平,再者也是考验民间舞教师是否能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风格课上正确、有效、创新性地想学生传授民间舞风格,胜任民间舞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2、民族民间文化内核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核就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民族民间文化在舞蹈艺术领域内的一对一投射。舞蹈艺术将民族文化融于肢体动作、舞蹈组合套路之中,进行集中的艺术化的体现。那么,反过来从文化的高度考察民族民间舞这一子系统,对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风格,具有提高精确性和灵活性的效用,这也是民间舞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基础。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示与帮助

民间舞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家。除了对民间舞蹈文化有理论上的认识之外,还要具有将民间舞蹈文化有效运用于教学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因材(教材与人才)施教、在民间舞蹈文化上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示与帮助,在上述能力的塑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风格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性和鲜明的风格特性,是民间舞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最丰富的源泉。民间舞教学,是以风格教学为最核心、最根本方式的舞蹈艺术教育。风格,是民间舞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一笔。本民族艺术家之所以能担任该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教学,是因为他们对该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掌握。而想从一个单纯教授技法与现成剧目的民间舞教师,成长为能给予学生更丰富内容与风格塑造的大师,研究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是重要的一环。

(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带来的艺术门径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民间舞教师从学生阶段到教师阶段一直没有脱离,接触最为频繁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样式。它带来的严整的舞蹈艺术套路、规范的舞蹈动作技法、更加典雅的审美情趣,都是民间舞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

(三)民族民间文化内核是民间舞教师的“提高”教材优秀的民间舞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育者。而只停留在民间舞艺术一隅和一个层面的民间舞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开拓型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文学、民族美术、民族哲学、民族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民间舞教师对民间舞艺术形成多角度、高层面的考察心得与研究体系,进而指导民间舞教师的教学实际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三、民间舞教师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实地采风:到“原生态”中去实地采风,是直接获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养分与艺术元素的最根本途径。民间舞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民族、地域间的实地采风,并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宽泛的领域中去。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库。夯实自己的教学基础,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体系提供可供提炼的大量民间舞蹈文化素材。

(二)经典研究:把经典内化为能力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舞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进行充分的、以舞蹈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的学习与剖析。民间舞教师对经典剧目的研究,应该在如下两个层面进行:

1、熟悉经典剧目的外显艺术元素对剧目的动作编排、结构设计、组合和串联、角色设置等可以直观于舞蹈作品的艺术元素,进行完整扎实的掌握。这些剧目内容以及从中“扒”下来的组合、动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以鲜活完整的剧目来代替孤立的、纯肢体训练上的动作组合,在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悟性的作用,达到既重“技术”更重“艺术”的教学目的。

2、揣摩经典剧目的艺术内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蕴民间舞教学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间舞蹈的风格教学。而经典剧目又是精准把握了风格的典范。民间舞教师,在对经典进行熟悉时,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艺术上的理解与剖析,并把所获心得,在进行剧目、组合训练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有效的学习经典剧目,提高民间舞艺术造诣。:

(三)理论学习:把知识运用成教材理论学习,针对民间舞教师来说,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对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族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涉猎。把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理论教学纳入到民间舞教学课程中,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四、结语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内部联系紧密并不断发展的舞蹈艺术体系。在原生态民间舞文化和剧场民间舞文化的二元结构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对民间舞教师存在着风格教学、技术技法教学、民族文化理论与知识自修与教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启示与帮助的作用。而具体到民族民间舞教师,也需要通过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仔细揣摩与钻研,通过采风、剧目学习与分析、理论学习与修养等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间舞文化上的理论修养与实际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07。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01。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教师;启发与帮助;原生态;基本途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初 始阶段。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描摹生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地重要 工具和自发行为之一。中国彝族、藏族等的民间舞蹈文化,往往还 蕴涵着本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有着舞蹈艺术之外的,更加广阔的社 会价值和重要意义。而把民间舞作为课程搬到课堂,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舞蹈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出现的。所以,丰富驳杂的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既是民间舞教师最直接的教材,也是需要民间 舞教师进行不断研究、揣摩的素材。其丰富性决定了民间舞教师在 处理方法上的多样性、选择性和研究性。但首先可以断定,要成为 一名优秀的民间舞教师,科学地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广 大民间舞教师的必备环节之一.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域子文化系统中 存在的独立的舞蹈亚文化系统的总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内 涵,可以最简明地分为“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和“剧场民间舞 蹈文化”. 

    1.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 所谓“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各民族先民们“歌之不足,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 “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自然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原生 态民间舞蹈文化,是剧场民间舞蹈文化的母体. 

    2.剧场民间舞蹈文化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以当今舞台上表演的由各专业艺术团 体创作和学院派训练体系下的剧场民间舞为核心的民间舞蹈文化内 容。它蕴涵的是舞蹈工作者对原生态民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情趣、专 业修改方法等等操作层面的文化元素。它是民间舞蹈教师研究中国 民间舞蹈文化的最直接和最初始的素材和层面.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表象与内核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可以从表象到内核地分割为外在的民间舞 蹈的动态呈现和民间舞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核. 

    1.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 民族民间舞的动态呈现是风格化的,在各民族、各地域群众在 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文化实体中 进行“舞蹈艺术的抽象”后逐渐形成,且较为稳定,并在民族文化 和民族识别上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 有的表现形态和动作. 

    民间舞教师在动态呈现的民间舞中包括其基本动作以及道具运 用的熟练程度与艺术造诣,一则决定了民间舞教师个人在民间舞艺 术上的水平,再者也是考验民间舞教师是否能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舞 风格课上正确、有效、创新性地想学生传授民间舞风格,胜任民间 舞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指标之一. 

    2.民族民间文化内核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核就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民间舞 蹈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民族民间文化在舞蹈艺 术领域内的一对一投射。舞蹈艺术将民族文化融于肢体动作、舞蹈 组合套路之中,进行集中的艺术化的体现。那么,反过来从文化的 高度考察民族民间舞这一子系统,对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风格,具 有提高精确性和灵活性的效用,这也是民间舞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 科研能力和基础. 

    二、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的启示与帮助 民间舞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家。除了 对民间舞蹈文化有理论上的认识之外,还要具有将民间舞蹈文化有 效运用于教学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因材(教材与人才)施教、在民间 舞蹈文化上不断创新的科研能力。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教师 的启示与帮助,在上述能力的塑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风格 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纯正性和鲜明的风格特性,是民间舞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最丰富的源泉。民间舞教学,是以风格教学为最 核心、最根本方式的舞蹈艺术教育。风格,是民间舞教学中画龙点 睛的一笔。本民族艺术家之所以能担任该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教学, 是因为他们对该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文化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掌 握。而想从一个单纯教授技法与现成剧目的民间舞教师,成长为能 给予学生更丰富内容与风格塑造的大师,研究原生态民间舞蹈文 化,是重要的一环. 

    (二)剧场民间舞蹈文化带来的艺术门径 剧场民间舞蹈文化,是民间舞教师从学生阶段到教师阶段一直 没有脱离,接触最为频繁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样式。它带来的严整 的舞蹈艺术套路、规范的舞蹈动作技法、更加典雅的审美情趣,都 是民间舞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 

    (三)民族民间文化内核是民间舞教师的“提高”教材 优秀的民间舞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教育者。而只停留在民 间舞艺术一隅和一个层面的民间舞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 创新性的开拓型教师。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族历史、民族风 俗、民族文学、民族美术、民族哲学、民族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 了解与学习,可以帮助民间舞教师对民间舞艺术形成多角度、高 层面的考察心得与研究体系,进而指导民间舞教师的教学实际民 族民间舞蹈文化。三、民间舞教师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基本途径 (一)实地采风:到“原生态”中去 实地采风,是直接获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养分与艺术元素的最 根本途径。民间舞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民族、地域间的实地采风,并 把原生态的范围从舞蹈艺术这一领域,扩充到民族文化这个更宽泛 的领域中去。建立最本真的第一手资料库。夯实自己的教学基础, 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内容体系提供可供提炼的大量民间舞蹈文 化素材. 

    (二)经典研究:把经典内化为能力 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舞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 进行充分的、以舞蹈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的学习与剖 析。民间舞教师对经典剧目的研究,应该在如下两个层面进行: 1.熟悉经典剧目的外显艺术元素 对剧目的动作编排、结构设计、组合和串联、角色设置等可 以直观于舞蹈作品的艺术元素,进行完整扎实的掌握。这些剧目 内容以及从中“扒”下来的组合、动作等舞蹈元素,可以直接用 于民间舞课堂教学。以鲜活完整的剧目来代替孤立的、纯肢体训 练上的动作组合,在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时,还能起到一定的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悟性的作用,达到既重“技术”更重“艺 术”的教学目的. 

    2.揣摩经典剧目的艺术内涵和民族、地域文化底蕴 民间舞教学的核心是各民族、地域民间舞蹈的风格教学。而经 典剧目又是精准把握了风格的典范。民间舞教师,在对经典进行熟 悉时,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加以文化上、艺术上的理解与剖析,并 把所获心得,在进行剧目、组合训练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 生更全面、更深入、更灵活有效的学习经典剧目,提高民间舞艺术 造诣. 

    (三)理论学习:把知识运用成教材 理论学习,针对民间舞教师来说,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 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对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民族史 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涉猎。把中 国民间舞蹈文化理论教学纳入到民间舞教学课程中,形成理论实践 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内部联系紧密 并不断发展的舞蹈艺术体系。在原生态民间舞文化和剧场民间舞文 化的二元结构下,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对民间舞教师存在着风格教 学、技术技法教学、民族文化理论与知识自修与教学等多方面、多 层次的启示与帮助的作用。而具体到民族民间舞教师,也需要通过 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仔细揣摩与钻研,通 

过采风、剧目学 习与分析、理论学习与修养等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在民族民间舞文 化上的理论修养与实际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07.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