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3 03:03:34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1篇

VC/PE投资网络教育将更看重网络教育服务内容和质量。

职业认证网络教育:目前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仍有较高成长空间。并且职业认证网络教育包括IT、会计、法律等众多细分领域,进入该市场的企业正逐渐增多。未来职业认证网络教育可能逐渐成为投资热点。

高等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大,随着教学质量和社会对网络教育学历的认可程度的提高,未来还会出现具备较高投资价值的优秀企业。

对于传统线下培训市场,VC/PE重点关注已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期和扩张期企业。

由于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企业能否顺利成长需要经历市场多年考验,盈利周期较长。因此VC/PE更加看好已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期和扩张期企业。

VC/PE更加看重教育培训机构的规模化,因此服务模式是否具备“可复制性”成为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地域性培训机构由于多年积累,在当地已有一定的品牌公信力,这些地域性龙头企业也将成为VC/PE关注重点。

语言培训:青少儿英语、日语、韩语、汉语等细分领域仍将获得VC/PE关注;

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IT职业培训:地域性龙头企业将获得重点关注;

职业技能培训、婴幼儿早期教育:将成为新兴的VC/PE投资热点。

目前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走向成熟,开始全面扩张。新东方和诺亚舟上市更加刺激了VC/PE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投资热情。2006年和2007年成为中国教育行业投资高峰期,不断有龙头企业获得VC/PE巨额投资,并且多家企业已有明确IPO计划。未来教育培训市场呈现细分化趋势,更多细分领域蓬勃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对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情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007年成为教育培训行业投资高峰年

根据ChinaVenture统计,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共披露36起VC/PE投资案例,25家企业共获得3.5597亿美元投资。

2006年和2007年成为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两年投资案例数量占所有案例数72.2%,投资金额占所有金额73.5%。

2000~2003年,VC/PE从网络教育和IT培训开始切入教育培训行业。虽然此时企业获得投资更多的是依靠IT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但仍然对投资机构关注教育市场起到引领作用。2000年至2003年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3起投资案例,投资总额650万美元。

2002年,国家相继出台了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2004年4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促进教育培训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该条例规定,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税收政策。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为风险投资介入提供了可能性。创投机构从此开始全面考量网络教育之外的传统线下教育培训市场,这为2006年和2007年的教育培训市场投资集体爆发奠定了基础。2004年除诺亚舟之外,提供传统教育培训服务的新东方和考研培训机构万学海文相继获得融资,3家企业总融资额高达6650万美元。

2005年,线下教育培训市场带动网络教育营销服务的繁荣,同时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开始快速发展。2005年中华培训网、飞龙网、网迅家园、说宝堂4家企业共获得2415万美元融资。两家为提供教育行业资讯及代售培训班门票的网络教育营销服务企业,后两家为网络教育服务企业。

2006年新东方上市使之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教育行业投资案例,极大刺激了VC对教育行业投资热情。酝酿了5年的中国教育市场投资终于大规模爆发,2006年下半年教育行业频获投资,不仅有8家企业获得A轮融资,还有5家企业获得B轮融资。2006年投资案例数达到13起,投资总额9212万美元。

继2006年教育行业投资热潮之后,2007年持续升温。1~10月份共披露13起投资案例,投资金额高达1.67亿美元。虽然投资案例数量与去年持平,但投资金额占本行业投资总额的46.8%。有7家企业获得A轮融资,另有4家企业被持续看好获得B轮融资,另外有2家企业获得C轮和D轮融资。

2006年和2007年教育行业投资以扩张期企业为主,覆盖了多个细分领域。2006年投资扩张期企业案例7起,占当年投资案例数的53.8%。2007年投资扩张期企业案例9起,占当年投资案例数的69.2%。涉及领域除了网络教育中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络语言培训,还有线下的语言培训机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IT职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

教育企业一般现金流良好,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并非不可行。如山木教育集团已拒绝多家外国投资商的融资协议,集团总裁宋山木表示“募集资本的同时,会丧失公司对控制权和决策权的控制度”。

但教育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获得风险投资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张,抢先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如巨人集团尹雄透露,巨人分校将从2007年9月全国100多家,争取2010年上市前增加到500~1000家,这也是融资的最重要原因。另外企业更为看中VC带来的管理经验与资源,如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等。

ChinaVenture认为,未来教育行业还将会有更多细分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发展期或扩张期企业获得投资。

投资地域高度集中 北京企业数量占84%

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已获投资的25家教育企业总部均位于一线城市,有21家总部位于北京,占总数的84%。另外上海有2家企业,深圳广州各1家。

教育行业投资地域如此集中,与创投市场整体投资地域及各地区教育行业发展密不可分。虽然已获投资企业总部多数位于北京地区,但其业务大多面向全国。北京教育行业发展具备先天优势,因此也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总部所在地。

英语培训机构众多,市场发展成熟。北京作为国际交流中心,也是出国留学热潮起源地,无论是出国留学外语培训还是商务英语培训市场都起步较早发展空间巨大。

全国IT产业发展重心,IT职业培训需求旺盛,涌现出不少优秀的IT职业培训机构。

商业发达私企众多,企业培训和经管培训意识强,催生了企业培训和经管培训市场。

互联网产业发达,网络教育起步早。

2008年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安博、学大、新世界等等众多机构在全国一线和二线城市迅速扩张,地域性培训机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区域性培训机构也迫切需要风投支持以突破其发展瓶颈。全国各地已有更多的区域性培训机构在与VC/PE接洽。2007年10月广州卓越教育获得深圳达鑫创投800万美元投资。

ChinaVenture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地域性培训机构获得投资,除了国际知名创投之外,更多本土创投也将对这一行业更多精力。

教育培训细分行业投资热点

根据企业提供服务渠道,可以分为线下教育培训和网络教育(包括网络教育服务和网络教育营销)。目前已获投资的25家教育企业中,线下培训投资规模略高于网络教育服务,14家企业获得VC/PE投资总额1.84亿美元,占教育培训行业投资总额的51.7%。

按企业提供服务内容和目标用户分类的细分市场中,语言培训获得投资金额最高,融资总额为1.17亿美元,占教育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32.9%。其次分别为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IT职业教育、教育营销、企业培训等。

1.网络教育获投资机构高度关注

网络教育发展至今,从走出互联网泡沫危机到步入飞速发展期,已经摆脱概念炒作阶段,更加注重服务内容和质量,也因此获得VC/PE高度关注。截至2007年10月31日,网络教育市场共获得1.7185亿美元投资,占中国教育市场融资额的48.3%。

Chinaventur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网络教育市场共披露18起投资案例,共有11家企业获得1.72亿美元投资。其中包括8家网络教育服务企业和3家网络教育营销企业,网络教育企业占中国教育行业已获投资企业数量的44%。

ChinaVenture统计数据显示,在网络教育各细分领域,中小学网络教育所获投资金额最高,为7525万美元,占网络教育所获投资额的43.8%,其次为职业认证网络教育、网络教育营销、网络英语培训、网络高等教育。

ChinaVenture分析认为,未来网络教育中职业认证网络教育仍然存在投资机会,其他细分领域投资趋于饱和或者其业务模式对投资者吸引力不大,网络教育将更多的成为线下培训机构业务模式的补充形式。

职业认证网络教育获得3450万美元投资,占网络教育投资额20.1%。目前职业认证网络教育还处于发展早期,进入该市场的企业不多,但未来的竞争激烈程度将加强。目前已获巨额投资的网络教育企业安博的两大主营业务之一即为IT职业培训网络教育。ChinaVenture认为,未来职业认证网络教育将会有其他细分行业获得VC/PE青睐。

网络教育营销企业总共获得2700万美元投资,主要为2005年和2006年共披露3起投资案例。目前网络教育营销已从VC/PE关注领域中退出。该领域飞龙网、等企业由于管理或发展策略等问题遭遇发展瓶颈,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因为此类企业商业模式主要靠网络广告以及为学校和培训机构招生,发展前景有限,企业很难上一定规模,整个行业投资价值较低。除非将企业培养成该行业的垄断性龙头企业,否则很难获得投资机构关注。

网络语言培训市场共获得1710万美元投资,占网络教育投资额的10%。获得投资企业为英语语言培训,包括一百易、说宝堂、一德等。但由于新东方、华尔街、英孚等传统英语培训机构纷纷开展网络英语培训业务,提供单一网络英语培训服务的机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目前盈利状况不是非常理想。未来网络语言培训将是传统线下培训的有利补充,单一网络语言培训企业不再是投资热点。

网络高等教育市场共获得1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其代表企业为弘成教育集团(原中华学习网) 。网络高等教育由于能够提供大学学历,受到市场热捧,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发展之初,学校和运营单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不高,造成了市场回落。从长期来说,一旦解决了教学质量问题,网络高等教育仍将取得快速发展。2007年,网络高等教育依然在中国网络教育市场中占据绝对市场领先地位,其比例占到中国总体网络教育市场的76.3%。

企业E-learning(企业网络培训)市场发展相当缓慢,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预计2007年市场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仅占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1.4%。因为企业培训市场需求很大,但企业用远程方式的比例较小,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往往要求课件和平台公司为本集团定制开发培训课程,然后进行内部培训。企业E-learning市场难以突破其规模化瓶颈,未来几年很难成为VC关注领域。婴幼儿网络教育市场也由于市场份额太小,商业模式不成熟,暂时不具备投资价值。

2.英语培训投资白热化 语言培训细分市场仍有潜力

ChinaVenture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语言培训市场共披露10起投资案例,共8家企业获得1.17亿美元投资,占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32.9%。

传统线下培训和网络语言培训融资金额分别占语言培训市场的85.4%和14.6%。传统的线下语言培训有新东方、环球雅思、新航道、新世界教育4家企业共获得总额1亿美元投资。网络语言培训案例数量为6起,2005~2007年每年各2起,共4家企业获得1710万美元投资。未来网络语言培训将成为传统线下培训业务的重要补充。

目前语言培训领域获得投资的主要为英语和日语培训机构。英语培训已达到白热化,英语培训市场获投资金额9710万美元,占语言培训市场总额的82.9%。从2004年新东方获得语言培训市场第一笔风险投资至今,除了新世界教育以日语培训为主营业务外,其他机构均以英语培训为主。未来英语培训领域投资金额将锐减,某些细分英语市场或许还有投资机会,如青少儿英语等。除英语外,日语、韩语和汉语培训等小语种培训机构将获得投资机构青睐。

3. 中小学课外辅导考试培训成为投资热点

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共披露13起投资案例,共7家企业获得1.0325亿美元投资,占教育行业融资总额的29.0%。

2007年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机构获得投资案例数量激增。共6起案例,6家企业获得总额7000万美元投资,投资金额占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67.8%。

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中网络教育和线下培训融资金额比例分别为72.9%和27.1%。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投资案例10起,4家企业融资总额为7525万美元;2000~2006年,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获得投资企业均为网络教育企业――弘成(中华学习网)、诺亚舟、网迅、安博。线下培训市场仅2007年披露3起案例,获投资额2800万美元,3家企业分别为巨人、学大、卓越。

综上所述,个性化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化提高业务可复制性,这将成为培训机构扩大规模、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过无论网络教育还是线下培训机构,必须重视教育研发和技术研发实力,经过多年积累才能树立品牌。中国各地区都有不少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当地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未来仍将会有成熟的地域性培训机构陆续获得本土VC青睐。

4.IT职业培训市场迎来投资高潮

ChinaVentur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IT职业培训市场共披露9起投资案例,共有5家IT职业教育企业获得7300万美元投资。IT职业教育已获投资企业数量占教育企业总数的20.0%,融资金额占中国教育产业融资总额的20.5%。

融资企业分别为北大青鸟IT教育、东方标准、华育国际、达内科技、安博;其中前4家企业为专业IT职业教育,不涉及其他培训业务;最后一家网络教育企业安博则涉及中小学课外辅导和IT职业教育。5家企业总部均位于北京。

中国IT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而获得飞速发展则是从2000年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始。IT产业飞速发展促使IT市场人才需求量激增,IT培训机构也从2000年开始踏上发展快车道。至2006年和2007年IT职业教育企业已经出现多家优秀企业。中国创投市场也在2006年和2007年迎来繁荣发展时期,其关注热点也从TMT产业兼顾到非TMT产业,因此2006年和2007年IT职业教育培训迎来投资高潮,投资总金额7200万美元,占IT职业教育投资总额的98.6%。

ChinaVenture认为,虽然2006~2007年为IT职业教育投资高潮,但未来仍将有IT职业培训企业将继续获得投资机构关注。北京地区IT职业教育风险投资已近于饱和,投资机构关注地域将从北京转移到大连、上海、深圳、南京等IT业发达地区。

5. 职业技能培训将成为VC/PE必争之地

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市场尚未披露除IT职业培训之外的职业技能培训投资案例。不过目前该领域已受到投资家关注,尤其是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服务行业技能培训和特殊专业技能培训领域。预计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市场2008~2009年将迎来投资高潮。

目前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市场空间巨大。政府也更加关注职业教育领域,并且开始为此类企业牵线搭桥引入风险投资。如2007年8月杭州召开“首期政府企业教育投融资洽谈与学术沙龙”,希望由政府搭台,引导风险投资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解决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

同时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虽然其现金流相对稳定,企业发展过程中并不缺乏资金,但是此类企业一般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因此为了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也需要VC/PE的介入。另外,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地域性特征明显,投资机构的介入也将有可能改变现有竞争格局,帮助技能培训企业突破地域性限制,将业务扩张到全国。

目前有不少地域性培训机构已获得成熟发展,在本省市及附近地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如山东蓝翔技校。山东蓝翔技校创建于1984年,目前设有厨师、汽修、挖掘机、美容美发、电气焊、无线电、电脑、缝纫等门类60多个专业。目前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总资产约1亿人民币。

6. 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将成为投资新热点

前教育培训市场投资热点领域主要为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考试辅导培训以及针对成人群体的语言培训或职业教育机构,而针对0~6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市场尚未有投资事件披露。不过已有部分VC们正寻求进入该领域。

婴幼儿教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行业的朝阳产业。第一,中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同时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新生代父母对下一代培养方面有非常强的消费意愿;第二,婴幼儿教育不属于学历教育范畴,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小;第三,婴幼儿早教市场集中度低,还没有出现跨地域发展的垄断性企业,各类婴幼儿教育企业都具备巨大的成长空间。

其中亲子园等早教机构比私立幼儿园更适合资本介入。私立幼儿园虽然不属于学历教育范畴,在现有政策下也需要考虑一定的教育公益性,如果以投资回报为办学首要考虑因素则要承受较多舆论压力,而且上市的可能性极小。而亲子园等早教机构以短期培训为主,盈利模式清晰、舆论风险很小,无论直营还是加盟都比较容易复制推广做到规模化。不过直营体系的企业更容易管理和控制风险,因此直营店和加盟店所占比重对投资机构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目前有不少婴幼儿早教机构抓住市场机遇已经脱颖而出。如东方爱婴、南方贝贝、红黄蓝等。

2008~2010年教育行业迎来IPO高峰

2007年11月26日,弘成教育集团向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提交上市申请。2007年12月11日,弘成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代码为"CEDU"。发行ADS 682万份(1份ADS相当于3股普通股),每股发行价10美元,融资6820万美元。

2008~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又将迎来IPO高峰期。虽然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尤其是现金流比较好的企业一般不愿上市,但是追求上市的过程毕竟对公司良性发展有显著积极作用,上市又可以高度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同时由于风险投资介入,企业需要给VC更好的退出渠道。因此上市仍然是众多教育企业发展道路中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企业的成熟和发展需要长时间积累,同时出于对公司现有收入规模和管理规范程度以及上市标准的考虑,多家于2006年和2007年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将IPO计划安排在两三年之内。2008年和2010年成为教育培训企业IPO高峰期。

2007~2009年教育行业迎来并购高峰

2007年到2009年迎来教育行业并购高峰期。安博、环球雅思、巨人教育集团等均有通过并购进行大规模扩张计划。安博2007年9月份完成5400万美元巨额融资。该轮资金主要是用来支持现有业务的更快速发展,以及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整合国内优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2006年9月,环球雅思获得SAIF2亿元人民币注资,组成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环球雅思学校计划2007年投资逾1亿元人民币进行扩张和整合。

并购高潮的形成源于中国教育行业不断成熟以及众多企业为实现上市计划而引发的扩张需求。

首先,行业竞争加剧,并购势在必行。近几年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各领域企业数量激增,大规模企业增多,各细分行业竞争压力剧增。除了优胜劣汰机制使得一部分企业退出,整个行业还必将通过并购进行大规模整合。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商人2003年投资创办的重庆国际外国语学校连续两年亏损,最终于2004年12月,以现金1.05亿元人民币被四川外语学院附属重庆外国语学校并购。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2篇

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正式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培训,参与网络教研是大面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工作坊网络研修将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培训模式

我国网络教育早期称为远程教育,最早为电视教育,源于上世纪80年代。电视大学的诞生,开放大学圆了众多莘莘学子的大学梦,连农民都可上大学。1999年以后,中国网络教育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部先后批准67所高校试点开展网络教育,注册学员数百万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工程启动,基于互联网网络研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日益为人瞩目。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包括三个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县级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2013年启动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300名“种子”教师作为名师候选人,依托“种子”教师组建100个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培训30000名市县骨干教师,以探索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今年,除继续支持2014年的30个教师工作坊外,新增100个工作坊,共设134个教师工作坊,培训402名教师工作坊主持人、40200名区县骨干教师教研员。目前,134个教师工作坊培训学科主要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数英三个主科,仅有四个其它学科工作坊,初中历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有9600位骨干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占培训总人数的23.88%[1 ]。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优秀教师群体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省教育部门重视,各省市纷纷命名了一批名师工作室,选择优秀教师代表为领衔人,希望以此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组建优秀教师群体,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提高高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多年实践表明,名师工作室是一种很好的教师共同体培养模式。互联网+教育是当今最具活力的教育发展模式,名师工作室+互联网――教师工作坊应运而生。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启动将极大地发挥网技术应用,大幅提升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现场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根据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布局,集中培训与大规模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是今后的主流培训模式。

二、影响网络研修效果的主要因素

笔者2000年承办北京师范大学首批高校试点网络教育福建教育学院班多个本科专业的管理培养工作,开始参与网络远程教育实践探索;2004年开始将网络研修运用于福建省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两年)、南安市场小学骨干校长和教研室主任等多个培训班,取得很好的网络培训效果,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适合网络研修学习的课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研修平台建设、管理与有效指导经验。由于丰富的网络培训实践经验获得2015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400名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高层次、大规模网络培训管理与指导工作。多年的网络培训实践探索,笔者深深感到,要达成网络研修有效目标并非易事,有四方面因素制约着网络培训效果。

1.学习动力是影响网络研修有效性的前提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3篇

一、网络研训与现场研训将互补

众所周知,传统的研训活动以现场为主要特征,学员在现场参加活动,听取报告,接受指导,开展互动。这种研训活动符合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和交往心理。活动中,学员有较强的归属感,吸收专家观点、接受名家指导、参与同伴互助都比较顺畅,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现场研训活动也有其缺陷,尤其是在大规模启动教师全员专业发展规划以来,从各级研训机构到各级各类学校都遭遇了一系列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研训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受限,在资源信息上的受限,在活动经费上的受限以及在成效评价上的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训活动的质量和声誉,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也颇有微词,甚至有些消极抵制。

与传统研训活动相比,依托信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研训活动,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员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自主,可以极大地避免因时空限制带来的矛盾等问题;能供不同学员同时汲取的课程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可以极大地避免因资源信息限制带来的研训针对性、适合性问题;通过网络数据平台提供的支持所采集的海量活动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及时,可以极大地避免因跟踪评价困难而带来的研训有效性和发展性问题;当然,利用便捷无边界“零成本”的网络平台可以让研训规模更自由、支出更经济,可以极大地避免因经费所限而带来的全面性和持续性问题。毋庸讳言,网络研训也有它的缺陷,包括现场感、归属感的缺失,学习方式习惯转型的困难,虚拟环境下活动管理的无力等。这一切都会直接影响研训的实效,影响网络研训的发展,也是我们已经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我们在网络研训中加强引导宣传,深入调研探索,健全管理机制,实现现场研训和网络研训的合理互补,共同推进教育研训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嘉兴教育学院网络研训的实践

以下内容结合了我院所开展的校长培训和基层学校校本研训,介绍我们在网络研训上的做法。

(一)校长(园长)网络培训的实践

从2012年初开始,我们全面启动了“十二五”嘉兴市中小学骨干校长(园长)专业提高培养发展三年计划。7个提高培训班的276名学员在参加我院组织的“三阶段两基地参与式”培训的基础上,在第二个培训年度还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旨在利用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网的优质学习资源。一则使校长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思想,具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二则进一步增强校长们的学习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改善心智模式,具备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个平台,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开阔的教育视野、较强的教改研究与教育创新的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培训活动中,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积极进行培训调研,科学设计学习计划和学习课程

为了使培训能够贴近学员们的学习需求和工作特点,克服一切矛盾,并汲取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网的优质学习资源,我们将其学习定位为整个“十二五”校长(园长)提高培训班学习历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论学习阶段的重点任务。根据校长(园长)任职岗位差异,我们将学员分为了七个班,分别是:第三轮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训班、高中德育校长提高培训班、高中教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初中骨干校长提高培训班、小学骨干校长提高培训班、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中职校长提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各个班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为每个班级量身打造、精心设计和选择了学习课程。如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设置了思想建设、教育宏观形势与政策、园所管理、幼儿园师资管理、幼儿园课程建设、打造特色园所、安全管理与应急机制等学习模块;为教学校长开设了教学领导与管理、学生全面发展管理等模块;职业中学校长主要学习教育科研管理、专业建设与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模块内容,从而突显其学校的特色发展。培训任务除课程学习外,还定期开展班级专题研讨,并以作业形式布置了撰写个人研修体会。

2.沟通合作精细实施,健全网络研修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整个培训学习过程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会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网,精细设计了各个阶段的安排,并按计划、分步骤、有序实施培训学习活动。表1是我们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进程。

为了保证学员能够适应网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顺利地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在第一阶段我们就专门对其进行了相关学习平台的操作培训;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了班主任,以做好随机的咨询和服务指导工作;向培训网项目部负责人定期进行学员学习情况反馈。在重点督促学员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外,我们还组织学员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在学习中分别进行了以下主题研讨:1.校长人际沟通。例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实现人际沟通艺术?2.管理价值观的显性表达。例如,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您会通过哪些具体的形式或途径来表达您的管理价值观?3.特色学校创建之我见。例如,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如何凸显学校特色?您对特色学校建设有何见解?学员们就这些主题在网上分别展开了研讨和交流,跟帖踊跃,都依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在结束阶段,全体学员研修成果的展示是这次培训任务中的亮点。学员们就三个主题(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论校长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自己学校(幼儿园)的发展特点和自己的见解,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呈现,都获得了评阅教师的肯定。最后,学员们多以高分顺利结业。

为了更好地保障培训质量,做好对学员的服务和支持工作,我们还制订了学员考核办法,建立了临时班委,配备了管理班主任(具体分班情况如表2所示),并明确了各位班主任在本次远程培训管理中的工作职责:经常查看班级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对学员进行督促;按时安排、组织班级的专题研讨活动;了解、汇总学员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并上报地方中心总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向培训网项目负责人反馈。为培养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意向,班主任们尽可能地从物质、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关怀,强化网络、电话、QQ群等网上和线下的多种途径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在情感与技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学习中享受成功,从而提高其学习的驱动力。

表2

(二)基层学校校本网络研训的实践

在指导基层学校的校本研训中,我们也积极致力于网络手段的推广和运用。如让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技术构建教学、科研工作信息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解教育、谈论教育、享受教育的虚拟空间,活跃学校教科研学术氛围,以“信息化”模式促成教学、科研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彰显学校校本研训特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以信息化促进教学、科研的高效管理

我们指导学校建立规范的教学、科研网络研修制度,使教师网络研修规范化,教学、教科研的管理内容、进程、措施等明晰化。学校科室通过网络可及时将教学、科研管理的要求上传到校园网,便于广大教师尽早了解。利用校园网络的公告、站内短信等方式反馈在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了解信息。比如,每年组织全体文化学科教师参加区域中考能力测试(一模)考试,教务处通过站内短信反馈教师个人成绩,通过校园网教师考试的成绩分析和教学建议。这既保护了教师个人隐私,也让教师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以信息化展示教学、科研的优秀成果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在校园网“教研组信息”这个网络专栏上及时上传各学科的课题研究成果,获奖与发表的论文、论著,课题公开课的展示情况,研究报告、精彩的教案,教学设计案例、评优课的获奖等情况。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教师及时反馈培训心得,并共享培训的资源。“网络研修”专栏分五个模块――精品导学稿、精品课件、精品论文、精品课题和精品课堂实录,是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信息平台。德育部门将优秀德育案例和德育视频资料在网络共享上,方便班主任下载。教科部门每年组织教师基本功竞赛,将获奖的信息和优秀成果上传到校园内网,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互相学习的平台。

3.以信息化促进教师科研意识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运用校园网信息化平台,让全体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课改信息和教育信息供教师学习。比如,在校本研修专栏中最新教育领域的教育科研信息、专业知识等,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要求运用学校的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培训,并组织教师下载、使用及上传优质教育资源,教师们在不需要走出校门的情况下,也能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每次学校组织教师论坛,负责论坛的教师要及时将论坛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达到资源与智慧的共享。

4.以信息化促进区域科研共同体的交流与成长

我们在区域内组织优质学校与农村或薄弱学校结对为区域科研共同体,结对学校除了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的展示和教研活动的学习交流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校际之间的网上沟通与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校园外网专栏信息、建立学科QQ群、学科基地网站等网络资源,既满足了结对学校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需求,又形成了教师群体共同研讨的良好氛围。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网络 培训

2007年和2008年,江苏省两次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了远程培训,通过这两次网络培训,计算机网络培训平台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2009年5月,江苏省启动了初中语文、数学、物理新课程网络培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幸承担了连云港地区的网络培训任务,2009年6月中旬,我市280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齐心协力,确保完成计划

连云港市教育局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工作组”和“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业务指导小组”,召开会议制定培训方案,周密部署,保证培训工作能够有序运行。为了保证暑期上网不方便的教师能够参加学习。相关单位决定定期开放学校机房,妥善解决了这部分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完成省级培训计划。

二、精心挑选,选拔两类人才

我市精心选拔两类人才,一类是语文、数学、物理三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让这些教师来担任各学科培训班的辅导员,负责并批阅学员的作业、组织学员参加讨论;另一类是工作认真、专业技术能力强的计算机教师,让他们来担任各培训班的管理员,负责把学员编入相应的培训班,在培训期间负责解决网络故障。定期做好班级简报。

三、岗前培训,强化四个内容

在培训班开班前,我们对选拔上来的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岗前集中培训。培训主要强化四个内容:一是岗位职责。岗前集中培训当天,“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连云港市新课程网络培训业务指导小组”成员到培训现场进行了指导。通过培训,使辅导员和管理员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上机操作。为了确保辅导员和管理员能够熟练地进行网上辅导,我们对培训的应用软件进行了讲解,并给辅导员和管理员进行了现场演示,解决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是教学内容。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解读了视频教学内容,使辅导员和管理员对培训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明确了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四是考核要求。为了确保本次培训能够取得实效,我们提出了学员结业的考核要求,这样就使辅导员和管理员在培训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四、关注培训,及时传递信息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与省教师培训中心和各县区的辅导员、管理员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及时了解学员的参训情况,反馈给省教师培训中心,以便及时解决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把省教师培训中心的要求及时传达给管理员、辅导员以及参训学员,指导他们的组织或学习进程。我们分阶段发出三次培训工作简报和一次工作总结,及时传递信息,保证了培训信息渠道的畅通。

五、注重过程,认真提交材料

为了确保学员的学习取得实效,按照省教师培训中心的统一要求。学员在培训期间要按时完成并提交辅导员布置的作业,要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并提交原创讨论贴,并在培训结束前提交课件、教案和培训小结。我们将学员的优秀课件、教案或培训小结推荐到省里参加评比,好的作品将人选出版。

六、严格考核。确保取得时效

我们对学员严格结业考核,对在线时长、发回贴数、作业次数、课件、教案和培训小结这六个指标的要求不低于省教师培训中心的总体要求。未提交上述材料之一的学员均不得结业,并令其在下一期的新课程培训中重新参加学习。

通过这样的培训管理方式和监督机制,督促学员上网参加学习,使那些精采的视频教学内容,逐渐吸引了学员。部分参训学员由起先的被动上网学习转变为后来的主动上网学习,由起先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后来的为了需要而学习。

计算机网络,把精采的专家教学视频展现在每一位教师的眼前,显示了它穿越时空、灵活方便的优势,节省了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辅导员通过网络批改作业、进行辅导;管理员通过网络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网络培训扩大了教师培训规模、提高了教师培训效益,实现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习了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

这次利用网络对新课程的培训,也使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些思考。

1.新课程网络培训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从这次网络培训的讨论贴中可以看到,学员讨论最多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上,把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广大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才。

2.新课程网络培训推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改革迫切地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穿越了时空的局限、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学员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精采讲解。可以与同行进行深入的探讨。网络视频中,专家不但给大家提供了各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精采的教学内容,使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广大教师只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认真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教师的道德水平、专业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3.新课程网络培训推动了我省的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适应时代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了这个目标,这次新课程网络培训的内容涉及到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更新等。这次的新课程网络培训推动了我省的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中,新海实验中学的韩振林老师写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一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5篇

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互联网+培训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以教育技术信息化为基础,以走向校本服务为目标,研修内容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各科目,研修时间跨度长达一年之久,是一种迥异于以往的国培项目,是教育部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它将网络研修的优势与校本研修的优势进行整合,既强化双方优势,又避免两种研修模式独立运行所存在的劣势,使1+1产生远大于2的效果。

一、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目标大致经历了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等阶段。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能力知识和公共课程。如教材教法过关、聚焦课堂、师德师风、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等。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短期集中面授、校本培训以及新世纪以来的远程培训。从总体上看,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两者的培训质量和实效性要高于远程培训,但亦非令人十分满意。集中培训需耗费较多的经济投入与时间成本,培训经费是集中培训组织者面临的第一道问题,工学矛盾则会压抑培训参与者的积极性。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志于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问题,较为有效节约培训成本和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是一种参与式、同伴互助式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局限在于它是相对封闭的,是小团体之间智慧火花碰撞,该培训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更新缓慢、专家引领不足、课程资源稀缺等不足。远程培训模式是互联网+培训的有益尝试,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专家讲座、视频等生成性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学员通过网络跨越时空与地域限制,可重复研习,在网络上完成作业和开展教研活动,受众量大和经济性是其最大优势,其劣势在于它是一种“空”对“空”的培训形式,对学习欲望不强的学员约束力不足,容易“出现学习资源打开着,人却不在电脑前”的现象。在培训工作推进困难境况下,既要考虑培训承受能力,扩大培训数量,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的对接成为培训模式创新的探索方向,其创新路径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该整合旨在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这也是教师培训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情况

2013年,教育部启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建设网络社区,从各省选出50000名左右教师,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培训学科共22个学科。其中小学品德与生活等9个学科,初中思想品德等13个学科。本次研修采取分阶段的形式进行:第一阶段为培训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培训方案的细化和完善、培训平台功能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整理等。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集中和线下的培训方式对该项目的培训者进行培训,旨在提高各地区培训者对整合培训模式的了解和运用,以指导本地区学员开展研修活动。第三阶段为全员远程培训。由学员组建群组在网络平台开展课程学习、在线研讨、在线问答等活动;围绕网络上的研修心得在线下进行基于教师个体经验的备课、团队互助的协同备课和课后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并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和分工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第四阶段为项目总结反思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做好培训总结,研究此类研修模式之弊益,深入探索培训模式创新之道。2014年,教育部完善和创新网络研修,依托网络社区,从相关省份选出5000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线上线下培训(80学时线上学习+40学时线下学习),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创新远程培训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促进教师学用结合,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2015年教育部将继续实施该项目,拟通过建设示范性网络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对80000万名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培养400名工作坊主持人,引领40000名各地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培训理念创新。培训理念在培训系统中起方向性指引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培训效果。一方面,传统的培训大多采取单一的集中、远程或校本的培训模式,割裂了这三种培训模式的关联,在发挥这些单纯培训模式的优势时也难以避免的陷入自身局限性的困扰,无法克服培训模式本身携带的矛盾。网络与校本的结合,打破长期以来困扰网络培训的质量不高和校本培训的引领性不足的问题,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持续性。另一方面,以往的培训更加注重“培训”,或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或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课题科研技能等强调教育技术技能为主的培训,即“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更加注重“研修”而非“培训”,即以学员自我体悟为主的 “内生式的研修”,强调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学员自我修炼、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培训方式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的形式,将研修教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构建起学习共同体。通过大力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现场实践结合,推进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结对帮扶,引进优质培训资源,直接将最新知识理念、学科前沿知识传给一线教师,又通过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打开校本培训封闭之门。

再次,培训实效的突破。培训实效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生命。教师能够通过参加培训使自身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使教学技能更加丰富,使自身更加专业化成长,这样的培训才是有实效的,才能够持续发展。没有实效的培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投入的财政经费和参训教师的时间精力常沉没在这些无效的培训之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具有较强的培训实效,是因为它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问题是事物的矛盾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将这些教学问题提出来,向共同研修伙伴或者专家请教,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优秀专家的视频课例,认真学习,认真反思,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聚散灵活现学现用的研修模式,易于达到理论学习探讨与教学实践互动相结合,教师需求差异与个性化专题研究相匹配,培训学习与教学应用无缝对接的效果;更加注重理论渗透、注重实践过程、注重针对性、注重应用、注重后续跟踪指导。参加研修的教师表示,以往校本教研,大都属于“粗放式”“草根式”的教研,缺少规范和打磨,收效甚微。而参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教师必须经历结构化、规范化的研修打磨过程,强化校本、师本、生本问题的筛选,聚焦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提高了研修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修教师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研修效果。

最后,培训团队的壮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作为新的培训模式,其试行和推广必然仰赖于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等三个并行并进的模块组成。最重要是学科模块,该模块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落脚点。学科模块中包含指导专家组、学科指导组和研修组。这些组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将专家、指导教师和学员融汇在一起,开展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和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等活动。随着研修活动的开展,研修团队也随着参与研修人员的增加而不断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更多的新手参与研修。

当然,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因经费充足,项目实施较为顺畅,欠发达地区则进展缓慢。城市设备充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也较好,开展有声有色,农村教师受限于设备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动力等因素,进展缓慢。2.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参加研修的教师大都是各个学科骨干,都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在教学与研修的冲突中常因无法分身而顾此失彼,导致学员积极性不高。3.研修平台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常出现问题,如浏览器版本过低或过高导致平台无法打开、视频不能观看、作业评论不能提交、上课录像无法上传等,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研修平台管理功能也需优化,研修平台因功能不完善,无法督促学员学习,学情统计困难,需大力改进平台的相关技术。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教育改善生存状态,提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教育公平不只是针对学生,对教师同样不可或缺,教师需要通过培训等形式的继续教育来促进专业发展。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而言,接受培训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会。贫困地区教师的调训率和参训率明显低于城市发达地区,许多城市教师一年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多达数次,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从业多年依然未参加过培训,造成城市地区教师培训“倦怠感”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培训“饥饿感”的困境。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培训经费投入,改善当地培训硬件条件,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在边远地区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其“普惠性”,让培训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这正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推动培训机制创新,激发研修团队活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是内驱力与外驱力相结合的培训。校本研修推动整个研修团队不断自我审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过研修团队内部唤醒推动个体研修活力。网络研修则为研修团队提供丰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为校本研修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宽广的视野,从外部引导和推动教师研修向更高水平发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能否有机整合关系到该培训模式的成败。这就需要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过程中完善制度安排和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基层首创精神,将基层首创之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并使之制度化以进一步促进研修方式整合。管理模块、学科模块和技术支持模块的各部分是互相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一模块的缺失都会影响培训效果。专家指导组、学科指导组、研修组和学员之间必须构建有一套相互协调、灵活高效和良性向上的运行机制,确保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科指导的传帮带作用。研修团队中各个角色的定位要进一步清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保证研修进展顺利。此外,在培训中需要建立管理员、指导老师、学员的评优评先体系,通过激励措施,激活研修个体的正能量,让个体研修活力竞相迸发,让培训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三)完善教师考核评定标准,缓解工学矛盾。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情况的重要尺度。教师工作量除了应该包括常规的教学、备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行政事务等方面的外,可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动纳入工作量统计,教研活动是对日常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的探讨、研究、反思和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诱发教师研究兴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学校改进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大有裨益。反之,教师只能依靠个体力量支撑其成长,整个学科乃至学校都会因为缺少研究团队和教学实践研究而难以得到质的提高。通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纳入工作量统计,赋予教师有更多的空档时间用于研修,才能有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教师研修积极性,提高研修质量。

(四)是升级平台技术,提升研修质量。网络平台是开展网络研修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聚集场所。网络平台的用户使用体验直接关系到教师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快平台改进升级,破解平台兼容性、便捷性、实用性、交互性不足的问题,提升网络平台使用的满意度。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改变教师的研修理念,提升教师的应用操作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增加平台使用兴趣感和愉悦感。通过平台技术的完善与学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促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提升教师研修质量。

(五)加快研修成果研究,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互联网+培训是培训的发展趋势,它既改变培训者的教学模式,也推动学习者学习模式的转变,因此要加强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研究,总结研修模式利弊,推动培训模式应用。一是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聘、考核、晋升和奖励相挂钩,从政策上为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整合研修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比赛和优秀课程征集等活动,大力宣传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模式的优势。三是加快本地研修资源库建设,搭建优质资源库服务共享平台,鼓励研修教师上传自制课例持续充实校本研修资源,为研修教师提供贴近实际的研修案例。探索建立若干个研修整合创新实验区、网络研修社区和实验校,不断推进研修整合模式深入发展。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025-03

一、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力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和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培训的总体规模较小

由于我国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有限以及教育培训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民工很难获得由政府主导的教育培训。而农民工自身又财力不足,难以支付非官方的教育培训的费用。种种原因导致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民工人数非常有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调查,大体上有六成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

2.教育培训内容落后,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落后,与职业市场对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适应,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适应,也与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职业技能的要求不适应。教育培训手段多为集中的面授;教学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农民工学员感觉学无所用。

3.教育培训的组织方式滞后

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国家虽然反复强调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落实好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统筹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国家、各级政府下达培训计划后,有关部门为完成任务而动员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脱离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农民工参与热情不高,造成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

4.教育培训师资队佰短缺

目前,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师资主要来自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的教师,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和相应的资格准人制度、激励制度,农民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5.教育培训监管存在漏洞

由于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策和制度存在漏洞,导致各地相继出现一些涉及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违法乱纪现象。比如,培训机构乱搞虚假培训资料,骗取财政补贴;政府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管理控制不严;培训学校投机取巧,对培训农民工应付了事。

二、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电脑、互联网的持有率为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能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收人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电脑、手机的持有率不断上升。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浙江、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河南、四川等7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近100%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手机,很多人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这为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网络远程教育和培训提供了可能。

2.网络远程教育的特性为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能

(1)开放性。网络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大大扩展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规模。只要具备了上网的条件,所有农民工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学习任何课程。网络远程教育的低成本,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规模的扩大。(2)丰富性。网络远程教育通过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及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机融合的形式,对学习内容加以描绘,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平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交互性。网络远程教育中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性媒体,有多种技术支持网上交流。教师和农民工学习者之间、农民工学习者之间可以选择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如BBS、QQ、聊天室、E-Mail等。(4)共享性。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许多可以直接为教学服务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农民工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网络远程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因其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的交互性等优势,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渴求,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进而改变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弱势地位。

1.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有强烈的需求。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他们对文化、专业知识有极强的探求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学校全日制教育尚未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情况下,网络远程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探求新知识、发展职业技能提供了可能。灵活的教学服务、即时的教学反馈、互动的教学方式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知识学习和技能获得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网络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的需要

美国成人教育家马尔库姆·诺尔斯(M,Knowles)指出,成人的学习内容是受变化着的社会任务制约的,其学习是为了当前的使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一个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工作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教育与培训中求得一技之长,从而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找到“满意的工作”,立足城市。因此,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新生代农民工所看重的。现代网络远程课程设置重实际应用而淡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恰好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和融入城市生活的需要。

3.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都就业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多地处城市郊区,交通不便,而且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加点,缺乏休息时间,参加教育培训委实不方便。据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1天,平均每天工作9.2小时,最长的每天工作达14.5小时,每周工作101.5小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培训。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空间、时间的灵活、便利,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地安排学习,有效地缓解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4.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学习背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对学习内容、时间、进度、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网络远程教育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网络远程教育不但在学习内容和进度、考试、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而且还能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困难等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网络远程教育能够保证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

四、网络远程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发展的策略分析

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为其提高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然而,从网络远程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的现状看,网络远程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以人为本,树立网络远程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开展的。这种教育培训模式具有明显的“计划性”,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应当树立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需求为本、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网络远程教育不但要以“低收费、低起点”让每一个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而且要让每一个有着不同目的和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参与教育培训实现其愿望和目标。网络远程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选择,都要以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的需求为本,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网络远程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新生代农民工被动地接受与自己从事职业不相关的培训。由于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无法真正运用到工作中去,新生代农民工对继续参加教育培训持怀疑态度。网络远程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既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又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一致的教育培训的内容。网络远程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只有深入企业一线,深入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地,贴近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了解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和培训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的开发、专业的设置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课程和培训项目,取消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和培训项目。

3.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繁重的劳动使其无暇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网络远程教育要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在课程的选择上,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在学制上,网络远程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学习者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也允许学习者利用晚间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学习。总之,以学习者为导向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就是要尽可能地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便利。

4.以师资为保证,提升教育和培训质量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能够胜任农民工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人数多、门类广的特点,网络远程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广泛宣传,吸引教育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和单位的教师,以及各行各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精英,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最终形成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农民工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质量。

5.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农民工教育和技能培训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政府不但要加大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投入,为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机会,而且要承担起宣传和监管的职责。政府部门向社会宣传政府补助农民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推动远程教育机构、用工企业、农民工积极参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和城市适应问题。政府还要通过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对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监督管理。政府要牵头组织相对独立的教育评价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网络远程教育机构的培训资质、培训水平、培训课程等进行评价和监督,以确保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2]董碧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存四大困境收入比老一代低[N],中国青年报,2011-11-16.

[3]杨圣华,浅谈网络教育优势及其发挥[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37-39.

[4]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5,

[5]刘奉越,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37-39.

[6]俞玲,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调研世界,2010,(8):39-40,

[7]方翰青,谭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远程职业教育作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72-75.

[8]臧娜,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初探[J],职教通讯,2011,(7):41-44.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7篇

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培训,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训精力或时间等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未来适应性等问题,任何教师都不能被拒之门外。因此,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在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也强调校本培训模式和培训支撑平台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笔者逐渐寻找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的校本培训之路。下面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谈谈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施。

学校背景与校本培训情况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创建学校。学校现有教师369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59人,本科学历310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学校以往的校本培训大多采取“蜻蜓点水”式集中培训。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集中培训,缺乏人性化和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三是信息技术校本资源短缺,学校没有提供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上更多的资源支持。

培训的实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不断思考对策,经过多次实践,逐渐探索出“网络选课+现场培训+网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学校采用以上模式实施了四期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训分集中面授培训和网络自主学习两部分。培训期间,每周安排主讲教师和教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培训讲授,其余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主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和上交作业。同时,主讲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讨论。具体措施和做法如下。

1.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培训开始之前,为了了解教师们的看法,笔者走访了各门专业课的部分教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求以及他们所认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选择地观摩了一些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初步的把握。学期初始笔者在网上设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需求的网上调查,对综合走访及网上调查的结果进行了需求分析,了解了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并制订了每学期的培训计划。制订的培训计划经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核后实施。在整个培训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综合考虑了教师的意见,不断调整培训的细节内容、难度和进度,尽量适应大多数教师的水平和需求。

2.创建培训平台和资源网站

考虑到教师的时间问题,进行集中培训难以实现。笔者开发了校本培训选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校本培训选课平台提供教师参加培训的选课以及培训调查等功能。在网络教学平台里,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账号,方便教师在集中培训以外的时间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和学校教育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提供了大量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上平台与资源网站为校本培训管理与教师培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作业”和“学习反馈”是主讲教师和参加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和学习交流的途径之一。主讲教师在培训前通过平台做好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引,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布置好课程培训作业。教师在自主学习或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出。笔者定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解答。网络教学平台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了书写学习反思、分享经验的机会。经过约一个月的培训后,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完成一个大型作业,作业包括一堂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与这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师完成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作业”功能上传。主讲教师可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分享,促进教师作品分享与交流。

对于技术基础较差的教师,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笔者使用了屏幕录像工具将示范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文件,到资源网站的相应栏目上,便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视频文件中有操作的详细过程和讲解,教师可以重复观看、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明确培训的重点

培训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针对存在的“学会技术却不会用”的问题,笔者在培训伊始,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具体任务为所有的教师针对个人的学科准备一堂完整的课,在课程的准备、实施中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堂课的准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教师也可以在个人的教学中实施,随时发现问题并与培训者交流、解决。培训结束后,要求教师上交作业作品。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由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组织全校性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德育课件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在校园网中展示教师参加培训的优秀作品和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实现成果分享。

4.恰当采用培训的方法

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案例引领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单纯的技术学习。虽然笔者以前做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资料也比较充足,但是教师反映这些理论太抽象,技术太深奥。鉴于此,笔者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课例,包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展示给教师看,然后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结合好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理论学习。

对于技术的学习,笔者的示范讲解同样是结合具体内容,目的是让教师明白技术如何使用。例如,在“PPT课件制作”培训中,笔者结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案例来讲解如何用PowerPoint及相关软件技术制作课件。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参加培训的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亲手制作任教课程的教学课件。为了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笔者在作业中提供了大量与作业相关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等。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指引下,技术的学习显得容易了很多。此次培训比以往“蜻蜓点水”式培训更具实用性和实操性,能够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出实用、精美的PPT课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反馈中学员们了很多满意的培训感言。

培训的管理、评价与总结

管理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员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员把培训成果尽快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制定详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培训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关系其切身利益的事情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如制定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及相关标准,以便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管理与记录。我们的做法是: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与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挂钩的管理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72学分(其中校本培训42学分)。二是教师先选课,参加培训时现场签名,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由教务处给定校本培训学分。

培训中应做好教师作品的评价工作并及时处理教师在培训中的反馈,再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已从过去单纯的制作课件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要改变评价的方式,可根据教师通过培训后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付诸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评价。

校本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每次完成培训后,要做好培训总结、评价与反馈工作。从培训内容、过程和效果等方面、深入总结培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再培训打下基础。

培训反思

回顾多次校本培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人员注意。笔者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以下整理。

1.分层培训有助于解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学习经历、个人特质不同,教师的基础、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存在分化。因此培训的实施,尤其是技术部分的培训,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笔者采取了“分层培训”的方法:设置不同难度等次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任务,对技术基础差的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视频教程,为学有余力的教师提供拓展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的时间内,尽量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既能保证进度,又促进了互帮互学。在集中培训后,积极通过在线或其他途径帮助学习困难的教师。

2.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几期校本培训中,笔者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如在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需要把操作步骤记录下来,集中培训后并不进行在线学习和参加在线讨论、不完成培训作业任务等。这使得培训的开始部分进行比较困难。对此笔者的解决方法是:提供具有良好结构性的学习资源;在集中培训时做好引领工作;设置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支持,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有动力进行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

小结

培训结束后,通过教师的作品以及整个培训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可以看出笔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学习及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改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一方面可以真正满足教师的实际培训需要,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工作繁忙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培训,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这方面的实践,笔者会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网络教育培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培养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行业、企业急需技精业良的高技能人才,以技师为龙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正是企业、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国家积极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成都市为例,政府制定了《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成都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为骨干的合理结构,技术过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工学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除了技工院校学生外,更广泛地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员工的培训相互占用时间,是一对突出的工学矛盾。在培训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执行常因企业生产经营临时调整、变化而中途停止,严重影响到培训进度和质量。

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培训教学的师资、设备等优质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

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理论加实操是沿用多年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多样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需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元参与,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双师共同培养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与远程教育模式探索是缓解高技能人才培养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主要功能简介

教务管理功能方面:全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报名、学籍信息化管理、学员用户登录、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学习断点续传等。

教学管理功能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库兼容在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注册后学员可随时登录下载学习资料、上传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上传教学资料、师生互动答疑等。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远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促进“四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使用,形成了“远程教育学习、集中技能培训、集中理论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培训新模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教学方对参培人员统一组织固定时间段的集中理论学习、集中技能实操培训;第二阶段,参培人员登录教学方指定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安排选择学习时间段,完成网络培训阶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课件、课时的学习;第三阶段,完成上述学习后,教学方选派优秀一体化教师,到参培人员企业(单位),结合学员岗位需求,进行巡回技能指导、答疑等。

2.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缓解企业工学矛盾,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时

一些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时、培训造假的问题。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既给学习者提供了灵活、机动、可自行掌握的学习时间段,又对学习者的网络在线学习过程留下记录,经得起监督检查。通过网络后台设置,强制规定只有学习者完成了固定网络学习课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保障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

3.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中集成了行业专家、优秀一体化教师、企业能手的培训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大量资料,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学习者注册登录网络平台就能下载学习。教师实时在线,学习者和教师实时互动。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教育资源覆盖面,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通过电子设备,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