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01 13:11:55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关键词: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67-02

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示精神,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后备人才,深入开展中英双语教学逐渐成为工科高等院校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信息的交流传播过程中,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前沿学科,英语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中融入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材料的研究、发展与生产具有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功能材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一步考研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也就要求现在的材料类教育要与世界接轨,因此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实际知识,这也将为今后研究工作、研究生实验、科研工作等奠定基础。

一、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融入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为适应功能材料的全球化发展,功能材料专业学生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学习中逐步地接触、熟悉、掌握一些常见材料、表征设备的专业英文术语。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一般小班授课,人数较少,理论内容也较少,重点比较突出,相对于理论学习来说学生更容易掌握英文词汇。因此,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在相对简单的氛围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的必要性如下:其一,为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奠定科研学习基础。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日常设备的专业术语,专业英文文献阅读,以及英文类专业文章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因此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融入双语教学,会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理解,可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材料类相关词汇,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功能材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适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新材料的全球化发展,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英文术语,在毕业生找工作面试阶段,才能够对相关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及时把握,顺利通过面试。其三,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优势。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材料类的大型企业均走国际化路线,与世界接轨,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一些专业的词汇,会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如何开展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

1.实验指导书的选择和编写。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应用性和现展性。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专业实验的指导书也应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首先在专业实验课的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国内外比较受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同时,还需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进行实时改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讲义的编写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形式,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中文版讲义中适当加入重点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词汇,实验题目和关键词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表示。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地开展,逐步地加大实验教材中的英文比例。

2.学生应逐步撰写英文版实验报告。在实验课程进行前,应鼓励学生通过翻译软件,自主将中文讲义改写成英文的预习报告。在翻译和书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义中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有所熟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生所提交的英文预习报告,检查是否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认真书写,是否有偷工减料、抄袭、乱写等行为,并对预习报告中出现的错误语法加以修改。

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首先,教学手段的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预习、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检查这五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会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动态的课件演示和英汉双语的课件背景图文并茂地传输给学生,可强化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难点问题和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过程的改变。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采用中文中穿插英文的方式进行讲解,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和差异。随着实验课程的逐步开展,逐渐加大中英文的比例,每次实验时强化讲解过的重点词汇,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或已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尽量与学生双语沟通,引导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或专业词汇阐述问题,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英语交流环境。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新材料的发展,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热点材料的英文名称。课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文记法,比如实验材料、实验结论、单位、坐标等,陌生的词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加强学生记忆。

4.英文报告的批改及考核方式。教师对英文版实验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改,并将批改后的英文实验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返回给任课教师,教师总结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在实验课中进行纠正。实验课成绩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试卷考试,实验成绩更注重平时的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通过课上的师生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辅导,教师可基本掌握学生英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其实验报告的情况,基本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相对于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对所有学生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汇总,由专业的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对优秀的英文实验报告进行等级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奖项鼓励,增加学生英文学习的动力。

三、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首先,学生对双语学习缺乏信心。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英语不过关,主要是对专业英文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认识到专业英文学习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功能材料的发展迅速且全球性强,缺乏专业词汇,会导致学生在职场上碰壁。其次,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不够高且存在差异,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中,逐步地增加英文的比例。初始阶段,增加学生的材料类专业英文词汇量,课堂上反复地重复专业词汇;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不断地在实验中增加难度。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双语讲义需要找到合适的教材,教师也要根据内容适当的增加英文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困难,编写适合的功能材料专业双语教材,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材料类的快速发展,掌握全球化特点。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既要了解专业知识,把握世界材料的最新发展,又要掌握熟练的英文。这就对教师的选择带来了一定难度,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具有潜质的教师提供英文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双语水平,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结语

功能材料专业实验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国际化的人才竞争,我们也必须走向国际化。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主要针对于基础材料或新材料的功能进行测定,新材料的发展与时俱进,又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在功能材料专业实验中,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融入双语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专业英文术语的记忆,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双语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在不降低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又要不过多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这双重使命下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不断地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模式以及利用英语掌握和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如何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融入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答案。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特点。第一,从空间角度来看,由于我们远离所学习语言的语言环境,因此很难实际接触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各种文字的材料,第二,从时间角度来看,想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问题系统地收集相关材料,需要花费一个很长的过程。然而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大大减少了我们收集教学材料方面的时间限制以及与新语言空间上的限制。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外语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使我们可以根据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需要来收集、整理、使用各种资源,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缺乏而带来的难度。

我国著名的学者桂诗春先生在1998年就提出过上网对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人员的几个好处:第一,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完善的数字化图书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第二,可以更加广泛地接触外语,这样等于拥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对于知识的更新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第三,可以更加便利地收集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最新的教学材料。第四,便于外语教学工作者参加一些和外语教学有关的论坛讨论组和新闻组,交流信息和教学经验,开拓视野,还可以提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请别人帮忙解决。第五,便于外语教师上网参加一些与自己教学水平和兴趣相符合的在线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国可以多加吸收学习俄罗斯在互联网建设的经验,这是由于:第一,从技术条件上考虑,近些年来,俄罗斯的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各种网站可谓是应有尽有,为我们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从信息量方面来讲,也许是因为商业观念的淡泊,也许是宣传扩大影响的需要,俄罗斯目前各个网站上的资料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许多资料都已经过整理和加工,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这些材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第三,在俄罗斯互联网上不仅各种网站上的各种资料可以用于我们的俄语教学,还有专门研究讨论俄语教学的网站,这些网站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材料。

2、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2.1利用网络上的个人空间资源

网络上的个人空间资源包括QQ空间、新浪微博以及其它各网站提供的博客空间等。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俄语空间,在空间中发表各种俄语文章,让学生阅读之后根据阅读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典型的观点,让学生们共同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建立自己的俄语空间,从而将俄语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输入与输出形成良性的循环。要求学生定期地发表用俄语写作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可以是生活的点滴也可以是长篇大论,可以记事也可以评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自由、更自主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2.2利用各大网站的论坛功能

现在选多国内外网站都提供贴吧或网上论坛服务,论坛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音乐、艺术、教育、体育、电脑等诸多方面。参与论坛讨论的人可以对特定的专题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或是对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俄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访问一些对俄语学习有好处的论坛或贴吧,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建立自己的学习论坛,从而成为信息经验交流、互帮互助、资料共享的虚拟教室。本人收集了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论坛:http://mati.hut.ru(俄罗斯大学生论坛)、http://gramota.ru/forum (俄语语言学习论坛)、http://talk.mail.ru等等。另外,国内的http://ruinfo.net.cn(哈尔滨信息港),俄语沙龙栏目为俄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交流机会。俄罗斯驿站论坛(http://intersu.xilubbs.com/)为俄语学习者提供了信息交流和结识朋友的中文平台。

2.3建立班级QQ群

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QQ建立属于自己班级的QQ群,利用QQ群班级信息、进行问题讨论或者进行问题辩论。首先让学生针对某个特定题目准备自己的语言材料,可以是基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当下的热点问题,还可以是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讨论的话题或者以前学习过的文章,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俄语阅读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使用俄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2.4建立语音群

语音群可以使用YY。这个平台是多玩游戏设计的多人语音群聊工具。它是一款免费的语音群聊软件,语音稳定清晰,原本是用于游戏玩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即时通话。俄语教师可以通过此软件建立自己的班级频道,然后组织学生定期进行俄语口语交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5利用文档共享平台获得俄语资料

目前,许多大型的网站都建立起了专业的阅读分享平台或文档下载平台。比如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道客巴巴(http://doc88.com)、豆丁网(http://docin.com)、新浪爱问(http://ishare.iask.sina.com.cn/)等。这些平台普遍拥有巨大的文档数据库,其数据库中的文档数量超过亿份,涵盖了财经、商业、教育、实用信息等各个领域。在俄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档库平台,自由分享和下载教育资料、学术报告、研究成果、论文课件等各种教育行业的资料。

2.6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语法教学;教学活动

语法是一门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规则体系。如果不处理好语法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教学目的就是一句空话。学习语法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语言技能。曾有一段时间英语教学改革中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口号:“淡化语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并未“淡化语法”。

现行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以主题为线,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语法知识隐于话题之中,把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所。高中英语新课程专门安排了个教学内容Learning about language,就是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求,其中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 这一内容就是关于语法知识的学习,它是在学生通过Reading 和comprehending 的语言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再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发现法Discovering)从语言的结构规律上认知语言,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这正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为使高中的语法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体现实践性。

基于这点认识,我对新课程的语法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

1.课前任务的布置

1.1 分组搜集资料。为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大量的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材料,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我把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设个小组长,负责汇总整合本组搜集的材料,以便代表本组在课堂上展示本组搜集的语法项目的有关材料以供全班交流归纳。我给学生提供的搜集材料的基本途径有:

1.1.1 认真阅读教材Reading 部分,体会所学语法项目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1.1.2 阅读教材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 和附录中的 Grammar 部分对该语法项目的系统介绍;

1.1.3 引导学生阅读语法文献,了解语法专家对该语法项目的论述;

1.1.4 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和网站: China Daily、省略 等,从中找出所含的语法项目的材料;

1.2 各组整合资料。各小组成员把收集的资料汇总到小组长处,然后小组讨论、梳理、归纳资料,最后整理出本组的汇报材料,并在课前提交一份给老师。

2.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

2.1 小组展示材料。每个小组的组长或成员代表小组到讲台展示所学语法项目的材料。

2.2 归纳语法结构。在各小组提供的大量的材料面前,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判断、筛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结构,让学生从感性的材料上升到理论的认识,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3 拓展性活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机械性操练、活用练习及模拟际练习。教师重点要放在语言的活用与交际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和交际能力,体现了语法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及高考题中语法贯穿于始终,有了准确的语法知识学生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精讲精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王守仁等编 ,译林出版社,2005年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 兴趣 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08

在全球化日益突出的当下,国内外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英语也成了众多领域的一门基础语言。在教育领域,英语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在英语考核中占有较大的分值比重,且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写作速度、关键词提取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呢?本人根据这几年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经验和自我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丰富学生词汇量和相关知识储备

语言知识是听力学习的必备条件,没有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础,学生想要“听懂”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词汇、固定搭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首先,学习词汇是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词汇教学和训练融入每一次课堂,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牢记,通过听写、默写、抽背、单词接龙等方式多次巩固学生的记忆;对于课外的词汇,教师要做的事鼓励学生去多接触、多记忆,以拓展学生自己的词汇储备量。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们一些关于常见的英语语音的知识,例如重弱音、清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辨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技巧

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需要有一定的步骤,学生进行听力练习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流程,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将英语听力训练的步E分为以下几条。

(一)教师进行听力课堂导入,布置听力任务

在正式进行听力练习前,教师要结合听力内容,通过游戏、图片、讨论等引入话题,教师还可以就听力内容的背景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达到一个引发学生听力动力的作用。训练导入工作完成后,教师应先布置好听力任务,就具体的听力目标和要求做出讲解,使学生在正式训练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

(二)划分题型和难度进行听力训练

听力测试有几种常见的题型,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几种题型,使学生能熟知每一种题型,会做每一种题型。常见的题型有听材料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听材料补充句子等。有的答案是学生直接通过“听到”就可以选择的,而许多答案是需要学生联系材料的上下文,或是进行推理计算才能得出的。教师设计和运用这些题目,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既不可使学生对所有题目的答案都轻松知晓,也不可一律的有较大难度,要使题目的难度有梯度,以此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听力学习的状态,有顺序、有技巧的做题。

(三)提醒学生检查答案和是否全部完成题目

听力材料是根据题目顺序一个接一个的播放的,但也难免会出现有学生粗心大意的情况,教师要提醒学生们养成做完题就检查的好习惯,查看自己有无漏选或明显的错选。学生听完一次听力材料后,对听力内容会有一个大概的记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还可以对当时不确定的选项进行再次的排除和选择,但切记不要过多纠结,耽误时间。若是平常的非正式的听力训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就听力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多重放几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批改评价

批改评价是每一阶段的教学、每一学科的教学都不可或缺的。但这里的批改评价的主体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身。就教师而言,我们给予学生的回馈更加专业,但将听力作业交于学生相互交换批改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更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错误的印象,从而达到警醒自我的作用。

三、将听融入到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

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是密不可分且相互联系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接受知识和联系知识的能力,教师本着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就英语听力这一部分的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听和说、读、写共同发展。

(一)在“说”方面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多说英语,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交流时多用英语。对“说”的训练还可以运用在听完一段听力材料后,学生相互之间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口头的重述或是中文翻译,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熟悉充满英文表达的环境,在日常交流中提升听力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

(二)在“读”方面

教师每一次讲授新知识时,无论是单词、短语或是课文,都要鼓励和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且多读,渐渐体会语感,了解听力材料中的一些语调等。

(三)在“写”方面

“听”和“写”都是运用英语语言的一种技能,从“听”到“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笔头工作,而是对接受完整信息的更高一层的要求。在日常的听力训练中,无论是课本上还是课外的听力材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听到的内容或是关键词写下来,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就一段听力材料多放几遍,随着训练的深入,教师可以适当慢慢增添难度,一段听力材料只播放一遍,或要求学生写下精确的内容。这种“听”与“写”相结合的训练方法看似耗时较多,但长期坚持下来,使学生有不小的收获。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丰富学生的听力练习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自身的经验等资源,为学生找寻和提高更多更优质的听力训练材料,提高学生听力答题准确性和答题水平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风俗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做一个较为基础的了解。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5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打通生活壁垒,还原生活本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交际能力,就成了语文教育同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囿于课堂,要拓宽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时空,将口语交际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活化。

1.口语交际教学话题要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口语交际的能力,所以口语交际的话题必须从生活中来,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趣味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保证了人人有话可说,就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说话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题材有:自我介绍、借文具、问路、等;中年级一般是介绍一本书、劝阻等;高年级主要是讲故事、说实验、演讲等。这些话题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地域及文化差异以及学生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原因,教材中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离实际生活很远。这时只要我们对口语交际题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一个贴近学生的话题。如执教《说一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这一口语交际课,因为南方的孩子很多没看过雪,也就很难进行口语交际。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进行增、删、修改等巧妙处理,改成《说一说你见过的雨或想象的雨》。这样学生就会如鱼得水、畅所欲言。

2.口语交际材料准备要融入生活,让学生有话敢说

既然口语交际的教学话题生活化,那么有关材料的准备就应该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认识、去体验、去收集、去内化,获取口语交际所需的第一手材料,让交际"积蓄"丰厚,有底气。因此口语交际材料准备生活化是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

口语交际材料准备的生活化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引导者、实践者、参与者,教师要提前做好布置,引领学生充分融合到生活中去。如在执教《我身边的垃圾》这一口语交际课,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垃圾从哪里来?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发现。2、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你的想法。通过任务的布置,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准备所需的交际材料,使学生充分知道垃圾的来源,并由此获取丰富的、感性的交际材料,为口语交际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更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为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做有力的铺垫。

3.口语交际情境创设要还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口语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的交际"。为了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更有效地训练和运用,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真,说得趣,说得清。比如教学《学会请求》一课时,可根据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带着学生创设情景,学生联系生活表演。然后再延伸到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向别人请求?怎么请求?这样联系实际,使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与生活接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能丰富生活经验。

克鲁普斯娅曾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比如在教学《我喜欢的水果》这课时,可先让学生带来水果,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品尝水果的味道,说说水果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看得认真,说得积极,最后写得也精彩,口语交际生活化教学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理想效果。

4.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要回归生活,让学生有话会说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既要回归生活,用是否满足生活需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执教《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一口语交际课时,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不同的身份参与交际"导游"、"解说员"、"游客"等。在交际的过程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多次进行了学生自评、师评、生生互评。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本身也是口语交际的一个学习过程,对于提升了学生交际的技巧和进行下一次口语交际起着一个修正和导向的作用。最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介绍得最吸引人的"导游",参加班级"十佳导游员"参评活动,同时评出"星级导游"、"最佳解说员"、"优秀游客"等。在这个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关键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用是否满足实际生活需要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发现同学的优点,自然就会取长补短。

5.口语交际课外实践要拓宽生活,让学生有话多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课外实践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仅限于一周一节的说话课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将课堂融入生活中去,把口语交际拓展到课外,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训练机会。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6篇

双语教学 复合型人才 模具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为与世界接轨,我国迫切需求专业知识强、外语水平精湛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目前以英语教学居多。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研究者多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鲜见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模具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开展情况的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从而为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目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本领域的学生能够利用英语,在本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工作、交流与总结,使学生能够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具备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

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浸入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和保持型双语教学。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二、模具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进一步深化,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基于本校工科专业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模具设计课程成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

在材料成型教研室的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对模具设计课程的授课范围进行了调整,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挑选了合适的参考书,并进行了相关教学资料、视频资料的收集。模具设计双语教学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双语授课3周后,学院和材料成型教研室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同模具设计双语教学的开展工作,并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超过9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为枯燥、抽象的专业知识增加乐趣。同时许多同学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很多同学建议对于专业生词应配备朗读音标,并增加必要的中英文对照。根据反馈意见,课程组做出快速反应,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中英文内容对照,并附加了相关的意义性图片,从而增强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模具设计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经过接近两年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对模具设计双语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双语教学经验,具体如下:

1.双语教学中,中英文部分比例设置要合理,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最初主要参考国内某些名牌大学较为成功的双语教学方案来组织模具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比例。而本校学生与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英语基础较差,故在模具设计双语授课过程中相对过多地采用英文会使学生很难听懂,从而导致课堂授课效果下降。后期,经教研室所有教师讨论,决定根据本校本科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增加模具设计课程双语教学中的中文比例,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比调整中英文授课内容比例前后,授课效果明显改善。

2.双语教学中,应加强专业文献的检索、阅读、翻译、写作,特别是口语交流的能力。

通过模具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发现学生英语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表现为,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的检索、阅读、翻译、写作能力较差,尤其是不敢、不能较好地进行口语交流。在双语教学,应重点强化学生的相应环节。

3.双语教学中,课程内容设置思路要清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先进,教材选择要合理。

双语教学中,课程内容设置受到学科性质和培养方案的限制,应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好课程授课内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双语教学中,应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授课效果。

双语教学中,教材选择是否合理十分关键。从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很多学校选择双语教材时,多参考同类学校的做法,选择知名学者、知名出版社的教材。而很少根据本校特色与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难度适中的双语教材。

四、结论

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模具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体系已初具雏形,并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通过对模具设计双语教学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享了取得的一些成绩与经验,能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津,刘兰霄,石国良.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154-156.

[2]许剑光,姚慧.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85-87.

[3]袁晓艳,李志宏,万小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概论双语教学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增刊):47-48.

[4]朱桂梅,段立先.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6):87-89.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7篇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方法;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74-01

1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早在2000年制定并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规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这其中写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课题组准备进行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个任务型教学模式为驱动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以期既可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我校提出“以课题促进教研,以教研出成果”的口号,学校上下一致以为学校要有活力和创新,课题研究是一条必走的道路。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一种描述性研究,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客观、科学的认识。调查研究属于经验性方法,是在搜集、获取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调查研究以调查报告为研究成果,是英语教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类型可以是:大规模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跟踪调查。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访谈、观察、测试等。调查的具体步骤有: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制订计划和准备材料、实施调查、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工作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学生在英语课改中学生进步情况。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形成进程的实际情况。③教师实施课程计划的实际效果。④评价手段对学生的适合程度。⑤能够激励学生取得学业进展的具体措施、调查采取问卷、师生谈话等形式进行。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注意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采取以下方法研究:

2.1 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2.2 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当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和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 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座谈、网上交流、教研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3 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和完善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4 对照法:以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学习表现和英语写作成绩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2.5 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观察反思课堂,积极积累案例,以个案分析研究为切入口,形成个体特色,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2.6 课堂观察法:通过同伴互助的方法进行课堂行为观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意识地观察或请同伴协助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

2.7 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过程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充分利用和开发课题资源及现代教学手段,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体系,撰写论文、总结或实验报告。

3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前景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任务型写作教学法的效果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同时体会到: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力真实。正确积极地运用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写作效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2] 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8篇

关键词 专业英语 新教学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1

Discuss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Materials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GUO Rui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zed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our university and based on the opinion that the ESP teaching should combine using with learning perfectl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a new teaching model for ESP courses and provide several teaching methodologies for reference. It also discussed the obstructing factor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SP; new teaching model; countermeasure

0 前言

目前S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社会对具有专业英语能力、创造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在市场经济竞争和人才跨国流动中也更具有优势。因此,如何转变现有单一化课堂模式,培养具有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参与国际化技术竞争的人才,才是新形势下的挑战和目标。在专业英语课堂上,师生同为教学主体,发挥好主体优势,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将从ESP定义与特点出发,结合国外英语教学法交流和我校实际教学现状,探索更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1 专门用途英语特点及教学现状

为了区分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我们有必要了解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专门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or ESP)是1970年出现的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Strevens对于ESP的定义是:“和学校里的通用英语不一样,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由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①目前,学界认为Dudley-Evans 和 St. John对ESP的修订定义更为主流和宽松,他们把ESP学习对象扩大到初学者,把ESP教学重点放在学科中的语言交流能力而非内容。也就是说,ESP的教学核心是特定专业或行业领域里使用的语言,如词汇和句法、语篇和体裁,尤其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②③

教育部在2016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中,应特别重视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④尽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但是在各高校仍普遍采用的主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囊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的全面训练,更谈不上达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教学目标。⑤

目前,我校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为专业必修课,教学班人数常为80~100人,班级容量大、教学主体庞大,非母语教学课程,为管理和控制教学秩序,这必然驱使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满堂灌词汇和语法,学生整堂课拍照笔记。这将重新回到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以上的教学模式剥离了学生思维与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割裂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的体验、兴趣和价值观的联系,学生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 ESP教学新模式改革理论与方法

2.1 新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师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其教学模式应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Hutchinson有关学习的基本原则和Williams的语言教学心理的理论基础。⑥⑦Hutchinson认为学习是一个发展、思考和积极的过程,并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赖于学生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学习还是一种情感经历,因此要求教师尽量使教学活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从而降低学生学习中的负面情感因素。Williams语言教学心理中提出建构主义、社会交互和人本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均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人和社会属性:学习的内容要体现学习者在知识、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要求,与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学习方式要有自身知识的递进和思考,与周围环境和人物产生交往与互动。并进一步强调“学”和“用”的有机结合,“用”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手段,提倡学习者在交往中全面提高内在素质。

2.2 新教学模式设计的具体形式

新教学模式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其中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学活动环节均设计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更好发挥生生互动的效果,课堂内容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分别以组织、引导、激励、评估和参与者等不同身份融入到教学中。下面将着重探讨三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模式:

(1)信息输入为前提,任务驱动为目标。对于首次接触专业英语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但对于专业英语课程来说,学生们首先面对的难题是多数在日常英语中未曾涉猎的专业词汇,而材料类专业英语包含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表征、材料成形及其热处理及材料加工与表面处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课堂设计,如问答、观看专业相关录像片段、观看相关讲座和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认知词汇、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并较好衔接学生已有知识,使现有知识和所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加强知识输入效果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设置以输入知识为载体的专业任务,充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知识运用能力。该方法以“交易”为例,根据班级容量可以将学生分为3~4小组,每组从“原材料交易”、“加工设备交易”、“技术转让”等主题中选择一个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原材料铝交易”,一组学生扮演原材料供应商,一组学生扮演原材料采购专员,教师给供应商组不同铝材型号,并对应提供采购组不同铝材产品,分配完任务后,两组学生之间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进行交流,最终完成原材料交易。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根据已学专业知识推断不同型材的应用范围,进而用英语提供给对方不同型材原材料的组织性能、加工工艺、成本及适用范围等参数,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材料各项参数的表达方法,完成了从知识输入到掌握消化后知识输出的递进,感受了专业知识领域的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

(2)分级分层教学,个性化风采展示。历年《教学大纲》中都对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等级目标进行了定义,并且多种理论均认为应消除负面学习情绪,进行鼓励式教学,因此新模式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不同能力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定制个性化展示方案,鼓励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比如定期进行学生风采展示,教师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根据其兴趣挑选一定难度的文献资料给与学生,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和结构替代资料内难点部分,由学生于课余时间整理资料完成PPT制作后进行课堂讲座展示。讲座前学生将生词写在黑板上,简要介绍讲座内容,讲座结束后可以进行演讲人提问或者回答听众问题,教师则作为评估者进行相应指导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展示厅,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展厅内汽车零部件查阅相关的材质、加工方法及用途等信息,进行翻译和语言组织,形成完整解说词,进而带领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英文导游解说。

(3)学以致用,实操训练验真知。知识学习的目标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学习同样如此。语言的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信息交流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达到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和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目的,实现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比如对于材料类学生来说,材料组织与性能检测、材料加工成形及其模拟等方方面面都将涉及到各种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而大多数仪器设备说明书、软件操作界面均附带英文版,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内所学习内容进行试翻译,进而比对中文版或者汉化版进行相应修正,检验自己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新模式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必然将制约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这些挑战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应对。

3.1 师资方面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决定了该课程区别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一般认为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基础的教师是最佳授课教师人选。目前,我校专业英语课程也遵从该惯例,除商务、旅游等个别专业由专业英语教师授课外,其他工科学科基本为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对于该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解决:(1)针对工科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教师,他们经过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大多缺乏英语教学的方法。因此,可通过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进行改善。近年,我校积极推广国际合作项目,大批教师获得赴英英语教学培训的机会,这不但提高了教师们的英语教学水平,还提高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并且教师发展部门定期聘请外教授课的方式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2)应转变专业英语教师不能教授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传统观念。专业英语教师并不一定最了解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可能比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推动课堂交流。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领域内语言技能,实现专业领域内的交流和有效学习。

3.2 学生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个主体对象,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学生的参与度密不可分。然而,部分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将带有抵触情绪,这是因为新模式将不再直接进行知识的灌输,如阅读专业英语文章后进行翻译练习等机械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此,教师在课程导入前应该让学生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特点,语言的学习最终效果是达到以语言为工具达到专业领域内无障碍的知识获取与分享目的,并且其学习特点应是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这也有别于数理化课程的学习。

校级本科教学与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JX201605

注释

①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M. Tickoo. ESP: State of the Art.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②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

③ Dudley-Evans.T. &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④ 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⑤ 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国外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