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8 13:35:04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1篇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讲授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段看,它主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课前、课后主要是学生的自主预习与自我练习,由此造成信息技术的生存周期只局限于课堂上,不能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出现智慧教室大投入、小产出的局面。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完全覆盖教学活动,必须二者统筹兼顾。加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将技术逐渐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使学生在三个阶段均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掌控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情况,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信息技术作为纽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第一,在线先学,各取所需。智慧教室平台把多层次的学案制作成微视频或PPT,作为资源包发送到学生终端,让学生根据自己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实现异步学习。这是教学组织个性化研学课堂的出发点。第二,多屏助学,多维互动。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互动讨论原来只能输入文本,制约了互动的实施,现在的平台实现了语音讨论、直接手写批注,结合先进的语音输入法,实现师生、生生、媒体与学生等的多维互动。多屏助学,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真学”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实发生。第三,在线作业,及时反馈。“即时反馈”能够即时检验、反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自我测试中巩固所学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巩固所学,也让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情,优化下一步教学内容。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结构,颠倒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环节,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前,学生具备了课堂内化的前期知识基础后,课堂上主要通过协作与交流内化知识,形成意义建构。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是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环境,并选择合适时机介入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引领学生形成知识内化与意义建构的正确方向。

二、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统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来源、表现形式、深度和广度、交互性以及时效性等。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前后,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可见,用传统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教学要求。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必须对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统整,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准绳,以智慧教室环境平台应用工具为依托,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乃至增删、更换,创生出适合学生实际、发展学科思想的教学内容,教学生之所需,教学习之所需,让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更有效、更有味。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是剧本体裁,笔者选择“油灯换蜡烛”“抱柴端蜡烛”“装睡拿蜡烛”三个场景进行教学。首先,在平台上推送资源包,让学生了解剧本特点及其与一般文章的不同读法。接着,告诉学生剧本又叫脚本,据此可创作电影、电视剧,制作广播剧和电影海报……然后,将全班学生自由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组内商量要把剧本变成什么。最后,小组成员借助平板电脑的视频功能、语音功能、拍照功能进行展示。其中,前两组学生将“油灯换蜡烛”利用平板电脑的视频功能拍成微电影,第三、第四组的学生将“抱柴端蜡烛”,利用语音功能录制成广播剧,最后两组学生把“装睡拿蜡烛”做成画报,拍照上传。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完成后,全班学生根据文本鉴赏评析——亮观点、找依据、说理由,大家各抒己见。在这里,笔者播放了《草船借箭》的微视频,拓展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基于此微视频改写成剧本。以学生先学为起点,以文本特点为依据,借力智慧教室的网络平台功能,统观平台技术与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外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技术与个性化学习的统一

个性化学习是指通过对特定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大班教学,实现个性化学习困难重重,但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有了技术的支持,个性化学习便成为可能。如何让技术最大化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答案不言而喻:技术与个性化学习的统一。在预学环节,智慧教室平台提供多种数字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将被动地跟教师学习变为根据需要,主动调用资源库中的相关数字资源进行学习、体验、思考。例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为了达成从诗句中体会诗人“大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这一目标,传统课堂上,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观看每句诗背后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学生反馈时观点统一,口径一致,显得苍白干瘪。借助智慧教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自助式的数字资源,如飞夺泸定桥的视频、巧渡金沙江的文字、爬雪山的图片,学生根据需要查看相应资料。通过资料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诗人心中泸定桥铁索之“寒”、金沙江水之“暖”等情感表达的体验入脑入心,教学目标达成也就水到渠成,技术成了个性化学习的温床。课堂教学中,智慧教室反馈系统自动收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有代表性的学习表现,教师通过平台生成的报告诊断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的层级差异,实施个性化学习。例如,教学《猫》一课时,第1~3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仅仅是几个词的不同,却能反映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将其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不仅能准确提取关键词语,而且思维严密,考虑词与词间的对应节奏并概括,例如,“胆小”这个词就是学生根据段落中的“勇敢”一词自己概括的;B类学生提取“高兴、不高兴”两个词,显然没有考虑词串之间的关系,对性格古怪的理解也有所欠缺;C类学生将“温柔可亲”和“不高兴”对比,思维上又逊于B类学生。教师在观察时要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他们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等方面的层级差异,收集各层级有代表性的表现,对不 猫的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同水平的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在课后作业环节,智慧教室技术系统更关注学生线上线下(虚拟课堂和物理课堂)的学习轨迹与行为分析,收集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及其包含的若干关系,进而判断学习是否有效发生,寻找学习盲点,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诊断,为学习决策提供支持,便于教师设计出针对学生薄弱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等。例如,对于比喻、拟人修辞的复习,笔者将学生平时的错题(学生端自动收集学生错题归入“错题本”)依据四年级语文学段目标进行归类、遴选,将含有不同比喻词“犹如、如同”等的分为一类,将同类事物的归为一类,将比喻与拟人易混淆的分为一类,以此为标准,设计5个题库,以游戏方式进行。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系统进行诊断——如果判断正确,顺利进入下一关;判断错误,教师利用“作业微课”功能将其拍成微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这样学生可以经历不同题目的个性化练习,针对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2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小学低年段的小朋友身上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很短的小朋友爱上学习,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效果声响,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等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拼音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教学字母g k h时我们可以出示白鸽,蝌蚪,和小朋友喝水的图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当小朋友回答时后立即出示相对应的字母进行教学。这样,小朋友自然地被带入新的学习气氛中,让图画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复韵母时,多媒体也是很好的助手。这样即学习了他们的读音又让他们有所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也非常巧妙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软件可以将枯燥的汉字学习变成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认一认 1》中的“山、石、田、土、水、火”等字时,可用课件出示与字义对应的实物图象,再让图象演变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再逐步演变成简化的汉字,然后出示读音。还可以利用电脑设计如下课件:1、先出示田字格及完整的红色生字;2、按笔顺,各个笔画被逐一描成黑色。这样做,不但可以省去教师讲解笔顺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精确性,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风格打下了基础。

三、巧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

我们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如教学名著之《赤壁之战》,可以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电影《赤壁》中的有关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有关人的个性特点,分析思考、讨论赤壁之战成功需要的因素。教师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对《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战役的评价。这样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教师先播放火红的枫叶,白云悠悠的等课件,接着老师诵读全诗,配以古风古韵的古筝音乐。学生当即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理解诗意时,老师出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体眼中透露出异彩。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诗文, 就自然而然地再次入情入境。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会进一步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五、妙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理解。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趣,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静态的语文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容易吸引学生注意,易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如六年级教学古文《两小儿辨日》《学弈》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内容的动画片,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学生即客服了古文难读不易理解的难题,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行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引言: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2001版分小学、初中、高中分段要求,初中、小学都实行“零起点”的实际,依据教育改革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整合。强调初中信息技术要实行“双衔接”,实现信息技术内容与课程目标要求的衔接;强调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间的界限;强调以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的整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编订的2012年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依据学生特征和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规律,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设计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框架。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对整个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小学为零起点或低起点,初、高中为非零起点。

这对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无论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评价考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和本人长期教学的实践,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课程评价创新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行为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内容创新

为了有效的落实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培养能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合格师范生,就需要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创新。首先要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创新。打破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体系,采用模块编排形式组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内容框架,包括:基本模块、实践模块、拓展模块。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在实践模块、拓展模块,做了如下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1.加强培养师范生新课程意识的课程内容

重视对师范生进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意识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培养师范生新课程意识的课程内容,引导师范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创造性价值、开放性价值和人文价值,正确认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况和问题。

2.加强培养师范生教材研究能力的内容

重视对师范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读、教材研究的能力培养。加强信息技术课标研读、教材研习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教师解读――归纳总结的学习模式,培养师范生教材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能力很重要,但协作能力更加重要,或者说其中的组织能力,调动每个人的智力和情感,发扬团队精神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可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性更能发挥分组协作的优势,更能实现分组教学的意义。

3.加强培养师范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创造性价值、开放性价值和人文价值,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重视培养师范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调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形式,加强培养师范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内容,培养、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方式创新

新课程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共性,但信息技术有他自身的特点。比如:中小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的起点不同,同一班级学生差异大等等。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因此,为了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新课标的目标和价值,教学中应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我在教学中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新课标要求,运用“自主学习、精讲引导”、“模拟情景、案例研习”、“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

1.自主学习、精讲引导

自主学习、精讲引导是通过“诱导动机――自主学习――精讲引导――巩固运用――检查反馈”的程序进行的教学策略。该策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科普知识性内容、程序设计内容。

自主学习、精讲引导策略吸取传统教学中讲授模式信息量大、节省时间的优点,选用学生熟悉的大量事例或故事,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对理论和概念进行阐释。但改变了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中死记硬背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抽象、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以刺激学生兴奋点,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内容,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2.模拟情景、案例研习

模拟情景、案例研习是通过“创设情境――案例研习――分享交流――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程序进行的教学策略。该策略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应用为主的内容、程序设计与课堂实施等内容。

选择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案例和学生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情境,研制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研习案例,从案例中归纳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原理、原则、操作程序,指导师范生实践操作,培养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这里的案例需要有现实背景,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和挑战性,否则难以引起师范生的兴趣。同时,它们还应该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因此,研制教学案例非常重要。而我们的难点在于大学教师本身积累的实际问题和案例有限,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首先要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其次,教师要多接触实际工作,深入中小学多积累案例与问题。

该策略依据“情境――建模――解模――运用”的逻辑思路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案例研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分享交流中,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在归纳总结中,培养他们的逻辑归纳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发展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协作、任务驱动

小组协作、任务驱动是通过“合理分组――确定任务――分工协作――全班分享――教师点拨”的程序进行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是指按照课标、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去完成某项工作。用任务驱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把好任务设计关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给出的任务,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和智力状况。适应者便能完成任务,不适应者便会失败,学生对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兴趣就会降底。因此,“任务”设计非常关键。

②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

任务驱动要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

角色的转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站在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新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小组协作是将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原则分成学习小组,小组内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彼此合作学习,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伙伴、角色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完成学习任务。

该策略既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科普知识性内容;也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应用为主的内容、程序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4.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是通过“小先生示范――伙伴分享――师生讨论――操作应用”的程序进行的教学策略。

“小先生制”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学生有作品的情况。让“小先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程序、原理,其他同学观摩、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操作应用。该策略的优点是激发示范者的学习兴趣,提升示范者的成就感,有利于提升示范者语言交流能力;有利于激发观摩者的学习动机,促进观摩者的创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评价的创新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资源的创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方法创新的效果。鉴于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该学科课程的考核采用多元化开卷考试。采用对每位学生进行多维度考查,再加权平均的方法。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测评相结合;重视评价内容多样化,考核内容包括:说课方案设计、说课演讲、理论答辩、课件制作(定时)、教学设计、微型课教学等方面;重视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书面教学设计方案、微型课现场教学、演讲答辩等形式。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G623.58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知识理论十分重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

信息技术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既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的支持,但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将过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灌输到小学生的脑海中,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师采取的是硬性灌输的方式,在课堂讲解的时候采取的也是教条式的讲解,很少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推行新型信息技术课堂的时候缺乏教学经验,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是十分的科学,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缺少重点以及难点,泯灭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大大的降低。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秩序混乱,缺少课堂学习的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许多的信息因素,包括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但是多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无法合理的掌控课堂秩序,使得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混乱,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过度的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以及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模式,同样这些因素不能科学的融合导致课堂氛围过分的热闹以及花俏,同样使得小学的信息课堂进行的节奏很快,存在大量的知识以及内容,短短的45分钟给小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过多,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视程度就会下降。

3.在小学教育阶段十分忽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地位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在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在小学阶段设置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时间较少,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自己承担的教学责任也不是十分的重视,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不会纳入到最终的升学考试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成果的验收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导致小学生对于这一门学科的学习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少,久而久之,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成为了小学学习阶段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会被一些语文或者数学学科占据课堂讲解的时间。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设立一门综合课程,将信息技术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辅助工具,例如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作业、写作文或者是完成一些小学条件无法实现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学有所用,尤其是一些具有特长的小学生,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有特长的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音乐的创作、信息技术绘图以及信息技术统计等等,确保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锻炼自己,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小就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讲授信息技术知识,而是要将信息技术知识延伸到一个更为综合以及广阔的领域,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也使得小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例如: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以及综合信息,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以及知识面,在必要的时候,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向小学生传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概念,使得小学生的认知层面以及认知水平都有一个全新的上升。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安排信息技术课程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应当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堂时间以及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时候应当为学生准备适当的硬件设备,在讲解完信息技术知识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及时的练习和巩固,使得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一个综合的提高,并且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为后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质量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进入到了教学阶段,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讲解并不十分的重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期望未来小学的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教学 研究

一、引言

当今是计算机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在我国各个学龄阶段深入开展起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认真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的开展,掌握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多知识。通过认真研究教学策略的教学理论,了解目前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现状,如何有效利用积极的影响因素,处理好消极的和不利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构建的理论基础

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必须有基本理论支撑,我国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的运用主要包括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等。教学策略就是按照课堂教学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效率。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方案。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

1.学校现有环境调查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了解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根据教育部要求各个小学必须配备专业信息技术教师,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在四、五、六年级每周一课时,四、五年级开课情况较好,六年级由于升学缺课较严重。(1)师资情况:我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年轻化,大部分教师在35岁以下,这批年轻的教师能够胜任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同时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计算机专业毕业,对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有很大的优势。(2)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我市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是教师的教授方式、上机和多媒体演示操作、分组讨论与学习等活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采用国家标准,依据现有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依据以往经验进行教学,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然后布置一定的上机任务和课外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息技术课得不到重视:在我国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综合类课程信息技术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相对于英语等其他学科机房配套软硬件相对滞后,家长也没有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课上来,集中精力辅导主课,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研究不够,在教学上重视技能传授,不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培养,多种方面的原因使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对于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开展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教学准备策略

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学生明确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对信息技术技能有差异的学生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分层进行多层次备课,例如: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可以找一些超出难度的题目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普通学生尽量按照教材内的题材来设计。

2.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教学需要调理好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情感交流策略,给学生足够的强化训练,使小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来,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能够正确运用教学策略指导课堂,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规范。

3.课堂评价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必须进行合理评价,教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评价方案,评价方式尽量多元化,使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评价主要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重在参与使学生学会知识,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收获,注重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信息技术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养,经过研究,最终提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方案,对小学信息技术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为完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0

一、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我国基础教育当中来。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在中小学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于老师来说,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画面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我们大部分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正确的理解,并没有认识到该课程的价值,只停留在聊天、打游戏的浅显层面,以至于不认真听讲。

(二)学生基础不一,对电脑的熟悉程度不同,以至于在课堂中难以学,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操作,不认真听讲,全然不知老师在讲些什么,以至于课堂纪律混乱,而且教学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进展。

(三)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枯燥无味,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们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计算机设备不足,有些学校,学生太多,机房数量又太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不能很快的将老师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及时操作。

二、提高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主要措施

面对以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可以在第一堂课的开始向学生们介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这一课程,摆脱他们对计算机仅是用来聊天、购物或是打游戏的狭隘概念,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工作的例子,进行具体操作演习,如老师可以现场制作些简易的动画、数据处理等,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其次,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确保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与以往相比,计算机再也不是罕见的东西,大多数家庭都配有电脑这一工具,所以学生们在课前很可能对计算机早已熟悉。所以,老师们要在教授之前对学生们的计算机使用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水平,可以将学生们的水平予以分类,采取合作教学的方法,让水平略高的同学带动未接触或对电脑接触不多的同学,同时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给层次不同的学生们安排不同的操作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除此之外,即便有些学生对计算机已经很了解,但是,老师也要在操作前,教授他们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要培养他们正确操作的程序,讲清违规操作的危险,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再次,课堂模式多样化,避免单纯的理论讲授,将理论讲解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老师在讲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制作生动具体的多媒体课件、插入一些图片、视频等,避免枯燥无聊的理论讲授,尽可能的丰富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之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及时的予以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及时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要使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如可以教他们简单的动画、制作卡片、整理数据等。除此之外,也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实践,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他们自主实践、自主创新,把所学到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努力提高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恰如其分的使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使学生们切实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信息获取、转输、处理、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李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11期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7篇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

小学信息技术课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09-1

就信息技术而言,其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进行合理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较好的信息素养。当前,信息技术虽然在国内多数小学中开展,但是针对教学体系以及效果评价的体系仍处于空白。所以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一一解决。与传统小学课程学科相比,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传统评价模式也无法胜任信息课程的评价体系。针对于此,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为背景,探究评价课程教学的体系。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与积极性,使学生具备基础信息操作技术,明白在日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课程获取各种信息处理的能力,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以及社会等多种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将这一技术作为支撑学习、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坚持的基础。信息技术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里属于实践活动。将学生日常生活以及经验作为核心进行授课。与其余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以及等价性。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取一定的经验以及知识,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养成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能力;养成积极、共享的习惯。

就信息技术来讲,分析其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发现,国内在此课程方面应注重能力本位观念。在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的能力,这也是此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对于此课程安排来讲,应该遵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为日后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要将益智游戏以及技能的操作作为教授重点。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特征的分析。分析小学生心理可知:他们对知识渴望学习,但是在情绪性以及无意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所以很轻易被各种内容所吸引。站在年龄的视角来看,因年龄较小,所以在意志力以及注意力方面欠缺,只愿做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辨别能力方面欠缺,所以很难抵挡不良信息以及游戏的诱惑,从而导致学业的荒废。因此,在小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按照上述特点,要合理教导学生。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缺陷分析。在信息时代的当今,教学在目标以及评价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变化,对学生以及老师的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教育观念更新,才能与当今的教学改革趋势相符合。就小学信息技术这一课程而诺言,与传统课程存在差异。当前,部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较为落后,在学生学习的素养培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往往对技术的训练及培养特别注重,但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意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方面并不重视。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课堂上,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并没有牢固掌握,在实际中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中,缺乏对知识运用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引导意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差。所以,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来讲,不仅要教学生有关信息的知识以及技能,还要教学生信息解读的具体方法。如果学生只会操作信息技术,那么其信息素养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小学信息技术来讲,在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教学评价可以掌握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掌握、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水平,对学生学习好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施教方式,从而更好的设计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过程。这对优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信息技术裸程中教学评价思考

(一)教学评价功能思考。就教学评价来讲,其属于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收集与提供任务,主要是为了判断课程教学实际的价值。我认为此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指的是此课程的教学价值研究过程,主要是通过判断可以完善学习方面价值的活动组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过程。就评价活动来讲,结束了一个学习过程,又开始了一个学习过程。后一过程与前一过程不同,后者质量高于前者,是质量的一个过渡。

(二)教学评价价值定位思考。就小学信息技术来讲,此课程在教学评价方面不可以与技术教学的目标相悖,也不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课。我们应该将较为先进的评价理论以及教学理论当做指导,与此课程的实际特点以及目标相结合,构建合理、科学评价的方式,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也应有所体现。此外,还应该增强学生信息的素养,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三)教学评价创新思考。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之前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因此,新型评价技术的探究十分必要。就创新评价体系来讲,其内容应该显示评价综合的性能,体现形式的多种多样性,使过程与积效之间相互结合。除此之外,就评价本身来讲,其应该具备一定的可观测性以及应用性等多种特点。

三、结语

当前,教学评价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各种趋向,多种新型评价方式产生。在国际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为真实性评定,在此评定中的档案袋以及表现性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渐被国内接受。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如何构建这一问题将是我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学评价的构建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晓琴.浅议小学信息技术中科学的教育方法[J].吉林教育,2010,(31).

[2]张顺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0,(10).

[3]杜楚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