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30 09:46:36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1篇

自从七月十日学校传达了教委的通知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晚上我就进行了注册,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必修课程,又看了选修课程,越看越觉得有必要认真研读。通过十天的认真有效研读、看视频、写研修日志、写学习心得、与本班级学员及其它班级相互交流、互评、跟帖、提问等的研修,学习收获很大,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一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4、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有所长、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音乐在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德育教化功能,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自身专业以外的文化知识以及音乐艺术素养的学习,了解并有所掌握国内、国外的音乐作品,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学做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不断开拓综合与专业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知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人诚恳,思想端正,以大局为重。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为自己树立长远计划,通过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加强自己专业化的提升,多实践,勤反思,多记读书笔记,让反思贯穿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

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师范学院承担的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

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7月15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3、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献策。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集体备课里,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引导互动和交流,使学校语文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目前,学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准备在中华语文网上开通“棠阁学校语文工作室”,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交流的固定平台!

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格外珍惜。记得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集中培训时,我总是坐在前排,笔记也格外认真,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辜负上级的期望。回到学校,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仔细,目的就是要将学校的年轻教师都培养出来。

回首所做的这一切,我觉得自己配得上省级骨干教师的称号。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大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为提升农村现代教育水平,奠定未来教育基石而构建的系列工程之一。它对于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为此,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安装了“三种模式”的远程硬件设备;同时,中央电教馆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与教材同步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卫星向全国免费播放。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同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为有效解决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崭新途径。师生们足不出校,便可领略到全国各类名师的风采,迅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实际距离。但通过走访、调研和试点校反馈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在远程教育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真正能用或用好这些资源的学校并不是很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融自学、函授、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工作中,我们按照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充实管理队伍,注重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远教设备转人转管,使用的方法和成效具体可以总结以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和资源建设。安置了灭火器,在教室安装了规章制度的揭示板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协作宣传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行动。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把工作组织好各项目校相互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取长补短,为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网络技术普及迅速、日益发达的今天,鼓励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的老师直接上网学习。我配合老师下载的详细目录,便于教师查找和借用。

三、抓好培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

(1)抓好教师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对农村远程接收及应用的学习,教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2010年暑期,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对全体老师进行了铜陵县(市)老洲中心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使我们学校教师更加熟悉了业务。

(2)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积极应用课件,此举,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示范课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仅年—2010学年度,就有二十多位教师上了示范课。

(三)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并要求教师对设备定期进行经常维护,有问题及时上报,排除一切困难使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县里定期检查资源接收情况,及时和教师沟通,以便能使远程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此项工作有两大收获。

一、教师情况。年8月对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电脑的基本使用培训,使本校老师掌握了电脑的基本使用技巧。老师们平时编写教案、制作表格、打印论文、收集资料等,都可以到电教室来,不像以前,唯一获取知识的办法是订报刊,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适当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2篇

想做纯粹的语文人,是源于对接触到的语文名师的景仰。他们有献身语文的痴狂劲、对语文学科生动而独到的理解,浑身洋溢着智慧的光芒。从教20年,我痴狂、怀疑、精进、觉悟,一直行走在这条修炼之路上。

“得法养习”奠定优质基石

从教之初,凭着对文学的痴狂,我成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教师。那时的课堂是得意的: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呼应,课堂里似乎有一个场,吸引着学生。教学《故都的秋》,我身着白衫(赏读经典文本的行头),和学生吟诵《秋声赋》,我学唱弹词《黛玉悲秋》,动情诠释中国古典文学的“秋恨”主题。那天,在结束《故都的秋》教学后我意犹未尽地赶回家当新郎,回校那天,号称“天一四才子”之一的张炎淼同学,自刻一方“秋士高韵”的印章赠予我,并告诉我,“天一四才子”每晚在宿舍自创诗歌,要结集出版,而且四位理科生立志要转文科报考中文系……

因为语文考试失利,张炎淼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这对我打击很大。暑假,我请他和另外两个失利的学生吃饭,与他们聊三年语文学习的得与失。他说:“常常迷失在课堂的诗意里,三年来却发现读写能力没有提升。”另一位学生说:“高一到高三,能力点重复较多,高三好像没有进步。”从午饭时间~直聊到下午4点.我内心充满内疚:最受学生欢迎的明星老师,却没能让他的粉丝享受成功。

我从痴狂者变成了怀疑者。那段时间,我总会脱口而出:“有谁从小康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歧途中,可以看见自己教学的真面目。”我怀疑我的课堂过于浪漫、能效不高,怀疑讲解粗疏、不够扎实……之后的一学期,我坚持每天听课,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特质,厚厚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

我终于省悟:在浪漫的文学畅想中,还要有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习得。得法于课堂,需养习于课外,阅读是一切语文能力的核心:高一给学生提供精选读本,养成泛读博览的习惯;高二推荐名家名篇,养成个性批注的习惯;高三组织文化论著的专题阅读,养成读透一本书,读懂一个人的习惯……之后的教学实践,我一直追问两个问题:高中阶段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支持自主学习?语文能力提升的总目标该怎样合理分解到每一学年的学习中?三年的坚持,我与我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优秀的绩效。2005年,我受邀到宿迁市、泰兴市作讲座,以“得法养习,走向优质的起点”为题,介绍了“语文素养养成的三个三分之一”等草根智慧。

“对话支持”生成课堂智慧

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放弃对课堂品质的追求。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我在课堂中的成长,那就是“精进”:向善向上,不断改进。

成长从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2005年,我作为无锡市教学能手,在华师大科教协作组织主办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执教《始得西山宴游记》。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预约一场精彩,不料课堂却很沉闷。那天陈钟棵先生评课时指出:“文本解读挖得很深,但是学习时空不够解放,学生智慧生成较少;好的课堂,一定是教得智慧,学得也智慧。”我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说:“老师解读很深,功底深厚,我们有点跟不上。”

课后反思,为什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却收获一般?我认为,课堂上自己太急于奔向结果,忽略了过程,有时甚至遗忘了学生。文本解读的深度与课堂教学的适度之间,应该追求怎样的平衡?一日教《牡丹亭·闺塾》-课,文中杜丽娘对塾师陈最良说的一句话:“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让我醍醐灌顶,“敷演大意”就是教师依托深厚的学养,大处着眼、引领全局,细节处放手让学生品味、体悟。课堂是探索知识的窗口,更是智慧对话的场所。借四川省教育考察团到我校交流之际,我执教公开课《项羽本纪》,请资深教育者作课堂观察。我以“凝视项羽”为主题,开放教学时空,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有学生以“披沙拣金,以小见大”评价史料选择的精当,有学生以“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评价项羽身上有司马迁的影子……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所激发出来的强大的学习力。课后,教育考察团中有老师在博客中赞扬:“对话教学的魅力真大,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解放了学习力”,并提出建议“对话该如何有力支持‘学’走向更高处,值得思考”。

我观看录像,发现学生的探讨,因为没有核心话题所以很松散;学生展示时,教学缺乏有效的活动予以支持;导师储建明反复提醒的“品味文本语言”,依然没有落实到位。于是我找来《文本的快乐》《镜与灯》等文艺批评方面的书籍阅读,寻找突破口,我对“对话”有了自己的理解:紧扣有意义的语言素材一围绕核心话题展开一活动推动一支持自主学习,以求读有兴起的巅峰体验。2012年在区“呼唤名师”活动中,我再次执教《项羽本纪》示范课,以“摹形传神,千载如生”为核心话题,以“鉴赏风貌一批注心理一探究史观”的活动推动对话展开。学生在“泣别”“快战”“笑刎”的标题拟定中体验情境,发现“泣”字充满天高地远,无处托身的英雄失路之悲;揣摩“天之亡我”的三次质问,发现项羽心死而意不平,服输而不服气的心理。一男生的回答“铁血刘邦赢了江山,热血项羽赢了历史;我作为现代好男儿,应该兼有铁血热血”,赢得了全场掌声。

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经历成败的历练,只有在修炼中勇于精进,才能不断趋近内心向往的课堂高品质。

“文化浸润”养育博雅学子

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到底能走多远?这是我成为教学骨干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2年我参加“省特级教师后备研修班”,导师赵宪宇“在教研中觉悟”的教诲至今附耳难忘。一个教师的觉悟,就是在内心不断质问,并在教研中不断回答这样的问题:做什么,怎么做,才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008年,一位就读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来信,向我倾诉他不能欣赏中国古典建筑的灰暗狭小。我回信给他,指出如果不理解中国的文化环境、传统的人文心态,就不能理解中国建筑的凝重质朴、人工天趣。因了此事的刺激,我开始致力于组织跨学科的文化论著的专题研读,来弥补分科教学“一叶障目”的不足。我以丹纳《哥特式的教堂》、李泽厚《中国的宫殿》等文著,结合安藤忠雄、王澍的建筑作品组成专题,和学生们研讨建筑中深厚的文化。我每两周策划一个专题,如“建筑文化周”“乡土之殇周”。当我想用一个词描述这种阅读时,学生严智杰提议用“贯通”二字,深得我心。坚持一个学期后,学生开始从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例如在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中,他们品出了工业社会的文化——快捷、经济和公平,由全世界统一的口味,看到了开放和交流的地球村时代的特质……

我谋划打通课堂教学与选修课程、研究性课程,实施我的“文化浸润”工程。我开设选修课《忧郁的浮世绘——川端康成与东方审美传统》等,指导研究性课程《时代的火炬——传记文学研究》等,与学生一起举行青春诗会、读书报告会。在“传记文学阅读报告会”中,学生汇报了“不灭的火炬——传主与时代”“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虚实之间的平衡——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等五个主题的阅读心得,整堂课,我插不上一句话,只是和众多听课老师一起颔首微笑。

目前,我以“书院智慧对语文的补益”为课题,更坚定地实践着我的教研: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提升语文能力。我认为,时代对语文的要求不再是“知识脱盲”,而是“文化脱盲”“文化养育”。

一个普通教师到底能走多远?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走得更远的,一定是有痴狂劲儿、无尘俗心、不断反思、勇于精进的人。而我,则一直行进在修炼的路上。

教学语录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鲁迅、郭沫若等大作家并不专修语文却能谱写不朽名篇,这提醒我们:提高语文能力不能忽略了文化养育的因素,譬如视野、底蕴、情怀对读与写的支撑。

好读书不求甚解,求甚解不好读书: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今天,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导致了各类知识的相互孤立。本来可以立体思考的问题,被分割成了“面”或“线”。组织跨学科的文化论著的专题研讨,可以弥补分科教学“一叶障目”的不足。

文本细读应该着眼于整体分析,一字一句的理解,应基于文本诸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把握。新儒家代表徐复观强调“由全体确定局部的意义,由一家的思想来推求一书之义”,通过“积小明大,又以大贯小;推末至本,又探本至末”的“贯通式”解码,深入体味文本潜藏的情味。

语文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三处着力:第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提升“语用”的能力;第二,在文化论著的阅读中含英咀华,厚积薄发;第三,在写作中养成内化积累、积极表达的习惯。

“定本”“定法”是书院教育最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导师根据课程逻辑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自学:首先是为学生定课程,择书籍,例如元代的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规定了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由浅入深的书目。其次,导师要向学生传授读书的方法,影响最大的是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提出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要诀,我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应该在“定本”“定法”上下苦功夫。

学生告诉我“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韩寒在博客中说“第一次说谎是在作文中”。这是目前写作状态与写作教学的双重尴尬。课标明确要求“以负责的态度”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培养积极的写作者,关键在于培养真挚表达、负责任表达的习惯。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3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 生活语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5-02

一、引言

《现代汉语》是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但长期以来,中文系学生中存在着“重文学、轻语言”的现象。现代汉语课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认为最难学的课。虽然一直有人在探索如何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但多年的改革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性改变。出现了“教师的教学改革很热闹,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依然对改革思路、改革方法不买账”的怪现象。

二、以往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我们认为,以往的有关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文章明显存在“两个极端”以及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一)宏观的倾向

以往的教改偏重宏观的规划和设想,对课程定位、课程观念、课程体系、考试方式等方面重新调整规划。代表性的文章有:《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从“明确定位、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转变课程观念”等方面阐释,论述全面;《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研究的调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应该是新、实、用,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关于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言说》认为改革要“做正确的目标定位,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宏观的规划为解决课堂教学难题提供了方向和指针,但仅仅有规划和设想不能解决不了课堂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微观的倾向

仅仅是课堂内部的微观调整,从课堂教学本身找问题、提建议。主要集中在:

1.调整教学内容,主要有《现代汉语课亟需改革》,认为“现今的统编教材大多只注重理论、讲究系统而忽视了应用;教材内容和高中或其他课程有重复”。《建设新的教材》认为“现行教材是在五六十年代的人文生态环境中产生的,用80年代的目光来看,它们有着明显的缺陷。”

2.教学方法的改进,如《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改革刍议》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课的方法与艺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提出了“逆向式、比较式、程序式”等方法;《试论搞活现代汉语教学》提出现代汉语课堂要“化繁琐为简明、化枯燥为鲜活、化抽象为具体的新方法”。

3.教学手段的改进,如《现代汉语语法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文,结合现代汉语课程,讨论了高等文科开展多媒体教学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以上文章从现代汉语课堂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出改革,但仅局限在课堂内部来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又无法突破现有的藩篱。

(三)课堂语言教学与生活语料割裂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现代汉语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阐述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但从挖掘生活语料来锻炼学生能力、更新教材内容、搞活汉语课堂的角度阐述的文章鲜见,仅有谢旭慧(2006)、李莺(2006)、黎平(2006)等的几篇文章,所关注的范围也仅限于手机短信、电视媒体等方面,对于其他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材料涉及不多,存在相当的缺憾。

三、带领学生挖掘生活语料对汉语课堂的作用

为什么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会出现喊得热闹但没效果的局面?我们认为,以往的改革没有突出学生这一主体,同时,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源单一陈旧、缺少对当前社会语言生活的动态跟踪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而难以激发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社会信息化日趋显著、新兴传媒日渐发达的背景下,科学整合利用生活语料,对焕发汉语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简述如下:

(一)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语料调查,可以改变《现代汉语》课程窘迫现状

汉语课既是基础课,也是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解决在学习其他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但目前现代汉语的教与学的现状是,学习现代汉语的学生和讲授现代汉语的老师对教学效果都不满意:学生不喜欢学,普遍认为枯燥、抽象、繁琐;老师不愿意教,认为自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上课,出力不讨好,学生不领情。然而,汉语基础不牢固,会直接影响到中文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写作》课中学生作文病句比比皆是,《古代文学》课中因为不懂汉语声调演变的规律而无法解释平仄、理解不了诗歌的押韵,比如:李白有首《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按照今天的普通话“袜”和“月”的韵母不同,因此读起来不押韵,但如果知道韵脚字在中古汉语中是入声字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所以,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语料调查,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是改变汉语课堂教学尴尬局面的有效方法。同时,有了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以后,学习其他课程也会比较容易,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中文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4篇

 

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将初等教育列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兴专业,其历史非常短暂。教育部师范司[2003]4号文件《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对高中起点三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五大模块设置构想,即公共必修课模块、职业基础必修课模块、职业技能模块、选修课模块、小学教育实践模块等。我省正式将三年制初等教育列入高等教育体系也只有五年时间,高职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为落后,至2009年4月才出台赣教师函 [2009]09号文件《江西省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指导性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的课程设置也分为五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教师教育课、选修课、实践课等。从课程模块设置的分类来看,两者均显不足,教育部师范司的课程模块设置除第二、三、五模块的课程指向、目标相对清晰外,其他两大模块指向、目标仍不明确。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课程模块指向目标也未明晰化,仅据此难以认定各课程在服务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地位。

 

任何课程的改革都有三个基本支点: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学科的体系,三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初等教育的课程从社会需求来看,立足点重在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从学科体系来看,是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体系;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要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进行课程改革,我们还必须明确课程改革是一个继承和创新并存的过程。英国有一位课程专家谈到课程的进度问题时认为:课程改革的量只要超过30%,这次改革就是理念再新再好,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教师有巨大的惯性。因此,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注意继承性,即继承原中师及师专一些合理的课程。课程建设是不是科学的,还要看它是否有符合时代急需的创新内容。为此,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在继承的基础上,应根据几十年的小学课程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的经验以及新课改的基本思想来进行创新设计,充分体现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

 

王力邦教授认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在其大脑中所处的位置状况及相互联系,从而决定了学习者个人所特有的智力和能力。……‘不同的课程设置’影响最大。因为,即使是同类学校、同种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亦有差异。”【1】那么,农村初等教育专业应构建什么样的结构模块呢?

 

农村初等教育的教师需要合格的职业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知识、务实的教学技能和适用的教研能力。根据这一特点,三年制农村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按功能性标准分类,可设置为五大模块,即“五位”:品修课(职业品德课)、专修课(专业知识课)、普修课(普通知识课)、技修课(教学技能课)、研修课(教研能力课)。这五大模块(即“五位”)的课程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师资(即“一体”)服务,这就是本文所讲的“五位一体”的课程新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板块:品修课

 

即职业品德课,主要开设论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农村教育现状、职业规划等课程。课程指向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世界观、人生观、学生观、职业观、未来观等。本模块的职业品德知识犹如教师的“头脑”,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引“正确的方向”。

 

品修课只有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使个体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品修课授课要以讲述理论为辅,以案例分析(用古今中外和生活中出现的鲜活事例印证)为主;课程考核以卷面考查为辅,以实践(通过个体实践来反思)验证为主。

 

第二板块:专修课

 

即专业知识课。农村初等教育培养的是文理兼通的农村复合型师资,即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等两课程的教学,其专业课程的开设可分三大类:一是文科类课程,主要开设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基础写作等课程;二是理科类课程,主要开设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初等数论等课程;三是教育类课程,主要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案例教学、教师口语等课程。其课程指向目标主要是培养农村师资够用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扎实的语、数学科专业知识,能解决小学语文、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能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数学教学。

 

适用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熟练、完整、系统、扎实地掌握语文、数学两课程的知识。只有掌握适用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很好驾驭教材、处理教材,才能完整准确、生动有效地传播知识,才能时刻面对和清晰解决小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疑惑,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因此,这些课程是从事小学语文、数学两课程教学的内核课,其课程授课以讲透为原则,考核以考试为主。本模块的专业知识犹如教师的“心脏”,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血液”。

 

第三板块:普修课

 

即普通知识课,主要开设民间文学、形式逻辑、美学基础、中国文化概论、中外文明史、中外历史常识、中外地理常识、中外影视作品赏析、竞赛组织与设计、自然科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人口资源环境、地球与空间科学、现代科技、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教师法、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交际心理学、社交礼仪、小学语文奥林匹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卫生与保健等课程。笔者甚至主张将《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的综合普修课教材。其课程指向目标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基础学力,拓展其知识广度,促使其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让其成为“杂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权,同时适应其个性发展。广博的普通知识犹如教师的“丹田之气”,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2】农村小学教师的知识不在精深,而在广博。“宽口径,大学科”已成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取向。季羡林在《我的读书经历》第七节中谈读书治学时明确指出:“要求知识面广,大概没有人反对。因为,不管你探究的范围多么窄狭,多么专门,只有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你的眼光才能放远,你的研究才能深入。”教师广博的知识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心智,丰富他们的情感,活跃他们的思维,能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求知欲,也利于为师者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普选课以选修为主,可规定最少选修20门课程,其课程考核以考查为主。

 

第四板块:技修课

 

即教学技能课,主要开设普通话、形体律动与舞蹈、视唱、歌曲演唱、合唱与指挥、器乐演奏、板报设计、手工制作、美术字、简笔画、剪纸、书法、小发明小制作、集体游戏、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其课程指向目标主要是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音体美技能、语言技能、运用多媒体技能、教具制作与使用等等。

 

当今为数不少的农村小学教师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他们的教学观念、方法存在问题之外,以上各技能的欠缺或不成熟更是主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技能既能激发人的学习情趣和动机,也能高效引导其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技修课要强调实用性、艺术性、示范性,考核时采用等级考试形式进行。良好的教学技能犹如教师的“灵巧双手”,是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美的产品”的。

 

第五板块:研修课

 

即教研能力课,主要开设教育科研、教学艺术管理与实践、研究型学习、社会调查与实践、考试命题设计、教育实习等课程。这类课程是隐性课程,灵活性较大,重在个体钻研,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课程指向目标主要是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使其成为行动研究者,强调反思、探究、注重实践智慧的追寻,促使其具备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3】农村教师也不例外。新课标的执行本身就需要农村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职业选择时曾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独立地进行创造,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本质写照。

 

这类课程前五门主要考核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以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为主要考核形式。教育实习作为独特的研修课,重在考核学生经过实习体验来研究整合所学的一切知识、技能等,撰写实习报告,摸索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素养。

 

以上五大课程板块,即“五位”,犹如人的头脑、心脏、丹田、双手、双脚,缺一不可;“一体”即好似一个健全的人体。其课时分配:品修课占5%,专修课占40%,普修课占27%,技修课占20%,研修课占8%。

 

一个好的课程结构必须要有灵活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应。“五位一体”的课程重点应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简洁地说:品修课注重实践评价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个体反思与他人考核相结合;专修课注重知识测试;普修课侧重知识检查;技修课注重过程演示与实际效果相结合,要重视动态性评价;研修课注重成果自我汇报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研修课达到一定的水准,可申请减免几门普修课科目中的考查。“五位一体”的课程设置还必须重视教材建设,针对原有教材一些合理的内容可沿用,陈旧的知识点要更替,新的研究成果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要充实,新的课程教材要加以开发。

 

“五位一体”的课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让人明白了初等教育课程的课型,清楚了各课型在培养农村小学师资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教者清清楚楚,学者明明白白,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5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2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6篇

论文摘要: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和Intemet查询等方法,对中、美、日等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改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对三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从基础理论、专业、相关学科、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美国、日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结论: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课程设置的建议。

研究生课程设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如果说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培养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就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把研究生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这是进入新世纪,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改革正是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之一,就此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选取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且有代表性的美、日两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为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并从课程设置角度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1选择比较对象

美国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强调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即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二是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即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应当代跨学科、多学科科研的新形势;三是强调实践性,即大量参加科研工作,一方面培养研究生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素质,另一方面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研究生教育最显著特征是研究培养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比较注意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之及时转化为对学生新的质量要求。日本文部省提出研究生的知识面应当宽广,所学知识应是最先进的,即便是传统专业,其内在结构,包括课程设置都应适应现代化要求。本研究选择美国、日本体育硕士生课程设置作比较,主要是考虑到“美国模式”已居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主流,而日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与我国有相似的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按教育科学比较法要求,被比较对象的选择应具有历史性、代表性和时代性,以保证比较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所选择的被比较对象均具备这些属性。

2中、美、日三国体育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

研究生课程设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三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我国必修课通常又分为公共必修课(指任何专业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美国和日本研究生必修课程的设置没有细化为三个组成部分,但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三者仍然具有可比性。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比较,即主要从研究生课程构成部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课程的设计、相关学科课程设计、学科前沿知识课程设计等6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1不同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课程设置的差异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自身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课程必须依据培养目标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这一点也能够从历届的学生毕业分配所证实。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是我国重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美国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议选修课与专业研究密切相关,体现了“宽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日本体育学科硕士生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视野,在专攻领域内,使之具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的能力。

2.2公共必修课

我国研究生教育不论何专业都开设公共必修课,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即政治理论课(4学分)和外语课(8学分),这部分课程国家有统一的要求,所以在各院校培养方案中所占学分均相同,共12学分,外语课课时通常在144—216学时之间(各校学时分配不尽相同)[53。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通常不开设公共必修课。日本研究生课程一般设置公共必修课,但属于学科公共必修课,必修范围是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例如开设《体育科学论》、《健康科学论》和《现代社会与体育文化》等课程[引。另外,日本大学通常不为研究生设外国语课程,其硕士生或博士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来实现。

2.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

我国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一般要求修8.10学分,课时多于1130个学时,但是所学课程仅有1-2门,并且主要由导师1人或导师组成员讲授l8;美国比较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取向,这主要是考虑到没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学习的效果就不佳;日本专业教育的性质强,专业门类和课程门类多,弥补了大学本科教育阶段专业教育的不足。

2.4相关学科课程

三个国家都重视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开设了多门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我国目前约有50余所高等院校可授予体育学科硕士学位,相对而言单科体育院校是培养研究生的主体,其专业设置和开设的研究方向以及招生数量一般比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多,这是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特点。单科体育院校虽然在体育学科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没有综合性大学具有的多学科学术背景的教师队伍,受此客观条件的限制,单科体育院校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水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美国体育学科硕士生选修课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在拓宽知识面、开阔学术思路等方面独树一帜。如今在美国和Et本,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设置的数量与水平成为衡量一所研究生院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美、日两国单科体育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远远小于综合性大学,他们一般采用“学分互换制”以保证教学质量。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一般要求学生在经济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及统计学等系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例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个系的课程。

2.5学科前沿知识课程

学科前沿知识是动态发展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通过学术讲座和讨论班的形式来实现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在这方面与美、日两国相比较为薄弱。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习惯探讨交流的方式,讨论课的形式很少采用。学术讲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确定的课时数;美国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即大量采用讨论课形式。大学教育阶段。讨论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40%-50%,研究生教育阶段达到60%.70%,甚至更高;日本硕士生教育注重横向联合的加强,不少学校采取了集体培养的方式,学生不仅在本校,而且,可以在其他学校接受有关教师的指导,其参加学术讲座、讲演会和报告会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学方法也更多地采取了讨论式,而不是以往学生只能洗耳恭听的做法。

2.6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课程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中较缺乏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学生要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途径,主要从导师或导师组那里去观察学习,而不是在拥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再在实践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应用训练;美国体育学科硕士生教育比较注重科研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设置,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钻研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能发挥其才能的各种科研、学术活动,并强调科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论文或实习报告计入总学分,而且有的学校实习报告的学分比论文的还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研究生教育重视培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日本体育学科硕士生教育虽然把侧重点放在课程学习上,但也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实际应用能力,即研究和解决体育部门和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政府或社会部门现实问题的能力,把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而不是形成两层皮。

3建议

3.1重视提高研究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我国已经加入WTO,客观环境的变化促使我们对研究生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高起点,重应用”是外部环境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研究生自身的强烈愿望。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听力、口语、翻译等方面的课程训练,并为学生创造使用外语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相关学科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课程数量方面,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比美、日两国学生约少修10学分的相关学科课程。我国一般要求学生修完38—4o学分的课程[,美、日两国一般要求36—4o学分(或4o以上)L3J,但我国学生要学习12学分的公共必修课,剔除该因素,我国学生实际只学习26—28学分的专业课及相关学科课程;在质量方面,前面所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学科、跨学科的课程后,一般还不能把不同学科的方法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要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的学分互换制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体育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能否与同一城市的综合性大学合作,允许学生在对方学校学习。承认取得的学分,这样不仅节约双方的办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是一种双赢的解决办法。

3.3重视前沿知识讲座

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将前沿知识讲座和研究讨论班列为必修的学习环节。研究讨论班为学生提供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机会,运用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深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并使学生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培养出批判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

3.4重视科研方法的传授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7篇

XX年年8月20日伊始,我校进行了为期5天的暑期校本培训。正值酷暑之际,又当休息之时,举办这样的全员性活动,不光对组织者,而且对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兴师动众的全员暑期校本培训活动,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8月20日8:30,我们的开班仪式由校长亲自主持。校长首先阐述了此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而后表达了对此次培训的殷切期望,并宣布暑期校本培训正式开班。接着,科研室主任黄格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要求、措施、安排等做了详尽的介绍,让每个教师在思想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各个条线的负责人吴其宝、李中等也做了动员讲话。最后,书记作了高屋建瓴的概括:1、此次活动是“二期课改”推进的必然要求。2、此次活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3、此次活动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4、此次活动是“十一五”校本研修的一个缩影。随后,我们又观看了862工程的录象,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各一堂课。 

下午,我们邀请了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原研训部主任龚耀昌老师,为我们作了“二期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主题报告。报告不但清晰地讲述了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而且给我们学校提出了中肯的、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他的报告不但给老师们予教育,也给了学校领导予启迪和新的思路,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第二天,我们邀请了县科研室主任刘伟超老师作了“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方案设计”的主题报告。刘主任介绍了课题选择的一般思路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次培训的关键性问题,并作了充分肯定。听他的报告,给人的感受是:1、深入浅出。校长、科研室主任之流听了意犹未尽,对科研事不甚了了的新、老教师也所获颇丰。2、联系实际。他总能找到与本校教师的契合点,总能时不时地抓住老师心里想的东西,总能把理论性很强的东西转化为操作性的东西。3、有亲和力。刘主任长着一张大众化的崇明脸,第一眼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第二眼给人的感觉还是亲切。随和的性格给他的报告增添了不少的特色,从教师毫无疲态的神情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下午,我们进行了教育科研获奖论文汇报活动,先后有4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后来,又进行了XX学年立项课题的介绍会,有5位教师进行了交流。最后,校长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总结。 

第三天,王思伟书记主持了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先后有13位教师进行了交流,给全校教师予很大的触动和激励。下午,让教师自主安排,以完成862工程作业和准备第二天的研讨材料。 

第四天,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组长筹划和组织,以条线干部参与和负责的形式,召开了教学质量研讨会。从时间有充分保证和会议记录的完善程度来看,此次研讨会是卓有成效的。下午,教导主任主持了“中考试卷分析与交流会”,先后有10位教师进行了发言,包括主要科目的教研组长和初三任课老师。他们的发言让我们重新审视了XX学年的中考,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我们邀请到了德育室主任严英老师和顾老师,分别为我们作了“生命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经典人物评析”的专题讲座。教师们都被严老师的那种“鱼也在乎”的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崇高境界所感动。她也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指出了一条“生命”之路。最后,政教主任主持了主题为“温馨班集体建设”的德育专场,有6位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了发言。 

综观此次培训,总体来说是圆满的、成功的。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此次暑期培训而言,大部分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的合作和参与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教学研讨会,都是教师们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此次培训,除了一名出国培训未归,一名产假,一名事假,其余教师全部到位,甚至包括远在外省市的十余名教师。 

其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学期末,学校已经组成了暑期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动员了各个条线,开了几次行政会议,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7月初,在年级组和教研组层面召开的黄山研讨会上,我们就已经提出了初步方案。所以宣传、发动、组织工作很重要。 

再次,领导的重视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我校成立了“长明中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中层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第8篇

很高兴参加本次竞聘,我应聘的岗位是文科系、理由如下:

一、具务相应的文科系负责所需要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我是一名政治讲师、中共党员,教研 组长。1986年毕业从教。十几年来多次承担各级公开课及青年教师公开课指导,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多年的教研组长工作和班主任历程更凭着自己对工作的永恒热情和执着,相继获得过“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我带领的教研组经过不懈努力,由省培训中心推荐被评为“部级优秀政治教研组”

二、具有强强的学科带头人所需要的科研实力。

几年来,我主动承担教改实验,热衷德育研究,撰写了十余篇教改论文和实验报告,其中两篇获部级优秀成果奖。三篇获省级一、二等奖。

三、具有部门管理者所需要的性格基础和创新意识。

我关心时事、酷爱文学和史学、注重自身修养,为人正直坦荡,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注意探索教书育人的新规律,新方法。更注重组织协调组内及组际之间关系讲求合作意识。因为我深信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更为可贵。

如果能上岗,我将有如下几点设想

一、引导全系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以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确立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是文科教学实现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目标的关键为此,针对文科教学的特点及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要求教师人人都应注重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材结构,适时地变单课时讲授为集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为一体的讲座,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意识及能力,部分学科如语文专教法,小学实用心理课等可采用实践演练和论文答辩有机结合的方式结业,促使学生由要他学——他想学到他会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着力于调整、优化文科教学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冲击着原有文科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迁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文科教学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设“人际关系学”、“礼仪训练”英语、口语日常交际“”广告策划写作训练筹实用辅导课、切实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门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