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医改方案

新医改方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02 06:05:07

新医改方案

新医改方案第1篇

应该承认,新医改方案凝聚着相关部门、

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智慧,是官智和民智的结晶。新医改方案可谓很全很专业,六大方面二十四条。可普通民众不是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即便非常关注新医改方案,恐怕也不大可能字斟句酌地“研究”它。因此,普通民众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吗?到最后,可能也就是少数专业人士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征求意见的广泛和深入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能否在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同时,对此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呢?或者同时一个“通俗版”新医改方案呢?比如,可将方案中的哪一年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归纳在一起,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再比如,可将老百姓从新方案中能获得的利好集中在一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好处……这样,才能让民众既有兴趣又能看得懂,在此基础上提意见和建议。

新医改方案第2篇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一征求意见稿在宏观层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根据目前确定的方针,今后医疗行业将以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

2008年1月,曾益新牵头的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课题组,向国务院提交了名为《我国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的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报告书。这也是我国最高科研机构中科院提出的唯一一份医改方案。

温总理说,这样的座谈会还要继续开,边座谈边研究。经过这一轮的征求意见之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稿,适当时候公开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推进医保体系建设被视作根本

启动已有22个月、先后有10家单位公布其方案的医改,在方向和措施上始终争议不息。但无论如何,新医改应集中针砭“看病贵”、“看病难”已成共识。

对于曾益新来讲,解决“看病贵”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医保体系。“如果说出来,可能又要挨骂。”两个月前,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提出,“中国看病最不贵”,结果招致舆论炮轰。

曾益新向本刊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绝对价值来看,我国的医疗收费标准是比较低的,大约是美国的1/10至1/20。”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病人就医时个人支付比例畸高,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完全由自己支付,疾病的风险主要由个人承担。

政府投入是推进医保体系建设的根本因素,这是这两次座谈会的关键点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一直徘徊在GDP的4.7%至4.8%之间,远低于美国的16%;2006年医疗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3.27%。

程红兵告诉记者,中央高层领导也在座谈会上提出,将进一步增加新农合等项目的投入,一些项目的政府出资比例可能翻番。

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无论征求意见稿本身还是代表的发言,都将完善医保体系作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曾益新说,目前保险机构对医院单据的检查还很笼统,而在国外,这些工作都是保险机构聘请专业人士对所有单据逐一核查的。

基层医疗机构或成重点

根据曾益新团队的调查,“看病难”具体表现在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有些病人因此视看病为畏途,干脆选择放弃治疗。另一方面,二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仅三四成,设备匮乏,基本上不能吸引正规医科毕业生去工作,医疗水平江河日下。

征求意见稿中以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对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想。但曾益新觉得,其中一些内容还需斟酌。

“比如说要培养大量专科生到基层医疗机构,但现在问题不是医疗人才不足,而是下不去。”曾益新说,现在每年都有二三十万医科本科毕业生,其中有40%的人转行,在这种情况下,再培养大量专科生并不理智。

曾益新在座谈会上提出,是否可以参照免费师范生的模式,培养一批毕业后到基层服务的医务人员,并逐渐使他们的收入接近或超过供职于大医院的同行。

26年终将建立国家基本药品制度

对于社会关注已久的医药分开问题,可能将依靠“折中”的国家基本药品制度解决。

曾益新认为,药品问题并不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药品是医院解决运行、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的问题是,药品流通环节太多,“有回扣这些情况,几元钱的药很容易就卖到七八十元。”

国家基本药品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目录内的药物由政府组织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在必需、适宜、安全、廉价的原则下,政府确定基本药物的品种和价格,各类医疗机构使用这些基本药物的比重也将通过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此外,《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乡村医生用药目录》、《社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等,也都需要统一。

另一方面,《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如一直倡导基本药物概念的WHO建立的基本药物目录有312种,世界上多数国家是二三百种,一般不超过400种。而目前我国列出2000多种,其中化学药773种,另有中成药1200多种。

对于国家基本药品制度,程红兵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国地区差异很大,东部沿海地区的居民购买20元一盒的药品可能并不嫌贵,但在西部地区就很难让人接受。如果不能达到平衡,就可能让群众对新医改产生疑问。

公益公平众望所归

公益性、以人为本成为征求意见稿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而此前外界关于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保大还是保小、医疗机构性质等问题的争论,都随着这份方案的亮相而初见分晓。据本刊记者了解,力争实现两者兼顾,以其中一方为主导,成为基本解决思路。

“政府主导并不是重计划体制。”曾益新说,市场仍将在未来的医疗行业中发挥调节作用,但是政府的介入将保证这一特殊行业的公益性,“群众对过去医疗改革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太商品化了。”

在这种原则指导下,民营医院可能将承担高端医疗服务,政府将保证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公共性质。

新医改方案第3篇

一、公共卫生的均衡性

在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新医改明确指出:“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重点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这对残疾的防治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有缺陷婴儿38~40万,存活的便成为残疾人。先天致残中有许多与经济文化落后、卫生状况等因素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能够提升“最不幸者”的整体医疗保健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该政策使因疾病、工伤等原因造成的残疾得到更好地预防,做到“防残于未然”。

二、卫生网络的系统性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方面,新医改强调“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杜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这为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机。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把残疾人作为服务重点。目前我国的残疾人托养机构还不成熟,绝大部分的残疾人还是生活在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但可以为残疾人送服务上门,而且还可以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展专项服务,方便广大残疾人就医。

三、社会医疗的保障性

在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新医改强调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我国残疾人口总数为8.29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政府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在政策上、财政支持上都对残疾人给予了更多倾斜。特别强调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残疾人是重点关注对象,通过新农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有困难的农村居民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更高的医疗补贴,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

四、社会力量的互

新医改指出:“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政府还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这种开放式的体系为我们探索多元化的残疾人托管工作、护理工作、康复工作、养老提供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和实施的新阶段,各级残联应以此为新的契机,借助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助力,全力以赴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特别在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时,重点研究残疾人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如何加强和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真正按照“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要求,使广大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五、针对新医改方案在残疾人人群中的落实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专款专用,强化政府职能。

医改方案承诺各级政府三年内需要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经费为8500亿元,目前,中央财政预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198亿元人民币,这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中央财政下拨的第一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从这笔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向更可以看出政府为补平城乡差距所下的决心。针对残疾人,地方残联应积极协调、推动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以扶助特殊困难的残疾人,使他们得到稳定的医疗保障。同时,各级残联要密切配合当地发改委、财政、卫生部门,及时提出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重点解决重度残疾和一户多残困难家庭,争取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与医疗卫生改革政府投入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2 完善农村残疾人的就医康复保障机制。

新农合政策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的残疾人也给予了重点关注,但特殊的优惠政策还是相对单薄,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和优惠政策提高了,但自筹资金部分也提高了许多,过去农民每年自付10元,现在有些地方把自付额度提高到了100元,不断提高的自付额度给残疾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新农合有封顶线,费用达到一定数额超出部分就全部需要自付,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没有偿付能力,一旦生了大病,照样还是看不起。现在实行的垫付机制,先看病垫钱再报销,但他们看一次病,几千元,没有垫付能力,一样也是看不起病。所以,地方残联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如下政策:一是农村残疾人医疗报销的费用应高于健全人。二是在个人报销的范围内采取先看病、后核销的办法,解决残疾人因一时垫不起先期医疗费而导致生病时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问题。三是农村残疾人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应低于农村健全人所承担的比例,以减轻残疾人的经济压力。

3 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

对大多数残疾人而言,康复服务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服务,因为它不仅可以减轻残疾人的生理痛苦、缓解或者弥补其身体功能障碍,而且相当一部分能够恢复残疾人的身体功能,让其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因此,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社会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747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新医改方案第4篇

从赤脚医生到医学专家

陈竺生于1953年,江苏镇江人,出身于医学世家,他的父母均为内分泌专家。1970年,16岁的陈竺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在江西省信丰县、横峰县当了5年知青,期间,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并因为表现突出被推荐到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念书。

1978年,中专生陈竺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为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弟子。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工作3年,后由前辈推荐,作为首批赴法担任外籍住院医生人选,到巴黎圣・路易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修,攻读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博士学位,后做博士后研究。

1989年,陈竺毅然放弃了法国先进的研究条件和导师的挽留选择回国工作,他说自己有这样的成绩是祖国给予的,所以要让科研成果诞生在自己的国土上。

卓有成效的医学专家

1989年7月,陈竺到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作为临床基地的瑞金医院设备很简陋,根本不具备高水平的研究条件,但陈竺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一面坚持做实验,一面争取各方支持,筹建血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几年中他克服许多困难,成功阐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理。而后又与夫人陈赛娟(细胞遗传学博士)将砒霜成功引进白血病的治疗,给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带去福音。

1998年,陈竺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部级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领导展开了人类基因组DNA和cDNA的大规模测序,取得了多项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朋友眼中的陈竺:为人严谨认真

陈竺能在学术上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绩主要靠勤奋,一本上千页的外文著作,他能从头读到尾,有时还会连着读好几遍。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具备发现问题的敏感和钻研问题的热情与执着。他曾说过,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想象他在科学技术上能真正产生重大的突破,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连好奇心都没有了。

作为博士生导师,陈竺对学生学术上提携,作风上则要求严格。在试验室里,他自己动手擦桌子,收拾试管、扫地、倒垃圾。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亲自做这些杂事?他说,我不认为院士就不该做这些事,在法国学习时,一位老师对我讲,每天早上用5分钟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你可以在这5分钟里考虑今天应做些什么事。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乱七八糟的实验室里绝对出不了一流的研究成果。他要求每一个青年人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退休干部:陈竺引人注目的“无党派人士”身份

作为一名退休老干部和有着五十年党龄的产党员,陈老先生对此次由陈竺出任卫生部部长,最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无党派人士”身份。陈竺的任命打破了以往非共产党员不能担任政府各部门正职的束缚,不仅仅扩大了选拔高官的视野,还预示着在新的形势条件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形式将有比较大的改变,派将在政治生活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这些年来,中共中央在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上做了不少工作,单就在干部的任用上也吸收了不少有能力的非党干部走上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副职领导岗位。今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任命万钢为科技部部长,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又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彻底改变了政府各部门正职必须由中共党员才能担任的规定。

派和无党派人士出任部长以后,将会使更多的派和无党派等社会各界的意愿反映到相关政策制定中,对完善我们国家的政策制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学者:他将把医改方案上升到科学的、可持续的高度

作为一名多年来潜心研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表示,陈竺作为一名医学专家,具有多年的基层医务工作经验,这就决定了他对我国基础医疗情况的深刻了解,在制定政策时能够准确地把握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同时,他也是很优秀的学者,因此,我期待他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讨论、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融进科学严谨的态度,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陈竺上任后直接面临着中国卫生体制前所未有的大改革,而任何一场改革,都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在改变旧体制往新模式上转型的过程中,利益成本和机会分配都会重新调整。科学家参政,会减少短期利益的考虑和部门利益的考虑、情绪化的考虑,而增加科学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程度。

其实,我国每出台一个政策或实施一个措施,都应当进行科学的论证、试点,再找出更可行的、长期发展的方案,而不是出台一个基于短期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不是最优的、不利于长期发展的措施。当前医改方案迟迟未出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部门间的利益分配很难达到共识,陈竺上任后,需要在民主程序上采取科学的手段、科学的作风,对可能要实施的不同方案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投入、产出、分析,制定出一个真正利国利民的可持续性方案,而不是一个短期内平衡各部门利益的方案。

百姓:新医改方案,一定要让老百姓病得起,看得起

对于陈竺出任卫生部部长,老百姓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他能够加快医疗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彻底扭转时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病得起看不起的局面和趋势。

十几亿中国人拭目以待的新医改方案是陈竺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百姓期望“经他之手”出台的新医改方案能逐步摒弃各部门利益之争,做到一切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卫生医疗服务。

另外,还期待他可以继续下大力度整顿和清理医疗领域的贪污腐化、收受回扣等不正之风,提升医疗领域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生命至上的医德医风,重塑医患和谐。

相关链接

陈竺的医改建言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陈竺曾经在不同场合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2003年SARS爆发后,陈竺和大多数专家强烈呼吁,要加大公共卫生研究及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中政府、消费者和提供者三方关系的新框架。

五个系统工程改革

他提出,中国在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时要先进行以下五个系统工程的改革,分别是个体医疗系统改革、群体公共卫生系统改革、卫生筹资系统改革、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执法监督系统改革和医学技术进步的生命科研系统改革,这五个系统必须相互配合支持,缺一不可。其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好卫生工作,做好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部分参与医疗、筹资和科研活动,他主张的医疗改革方向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

2007年6月16日,在石家庄举办的中国第一届生物产业大会上,陈竺表示:“未来20年,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必将大幅度增加。但这不应该只增加跨国公司的收入,而应该更多地对我们自己的产业形成强大的拉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问题上他肯定了古巴的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古巴生物技术领域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据公开报道,古巴将国家财政支出的20%用于医疗卫生事业。2004年,其公共卫生费用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10.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

新医改方案第5篇

在阐述当前矛盾时,提到“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

解读:这是长期未解决的矛盾之一。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在药品生产、流通上的监管将更趋于严格。

第二部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中,提出“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

改革原则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总体目标中,提出“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建立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解读:解放以来中国的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一直未能获得与西医药一样的发展条件,借本次医改,中西医药获得地位上的平等,中医药企业、民族医药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支持,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各类群体之间的关系,意在引导舆论正确看待各方矛盾,医药销售中的回扣、红包现象将冒更大风险。

第三部分: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中,“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其中的一大体系。

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涉及“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全部内容:

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医改方案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

解读:2011年确定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且由政府主导,公开招标,统一配送。这给制药企业仅留下一年多时间,进入目录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同时,药企众多,机会一定不均等,由此将会引起药企竞争两级分化。

基本药物公开招标方式未明,统一配送为大中型、网络渠道健全的医药商业带来机会,特别是给“快配”企业带来最大商机;基本药物价格国家指导,省级定价,意味药厂需投入更多精力与各省沟通;用量小的特殊手药、急救用药生产企业,将拥有更大利润空间。

涉及药品价格方面,医改方案提出: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解读:药品定价机制的改变,将让自主创新的药企带来更大回报。在对中外药物定价机制未获得平等的条件下,对新药定价前的经济学评价,在当前中国应当是一件难以操作的事。

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即明确了仿制药的“首仿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国绝大部分制药企业都是以仿制药为主,后仿制价格从低原则将严重打击众多药企,造成市场洗牌的因素。

医院药价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对药企而言,工作并没有减少,药品进院成本也未必见得下降。

加强药品监管方面,医改方案提出: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解读:执业药师地位提高;类似于中药注射剂这样的高风险品种,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在药品信息管理上,提出: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解读:药品信息不透明历来是中国药品市场的主要特征,医改后的增加透明度,将让更多的“高毛利品种”失去市场空间。药物供求信息系统在短期内应当难以建立。

第五部分: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医改方案提出:

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解读:2009年即公布基本药物目录显然比较仓促,这将令许多药厂措手不及。药店应配备及销售基本药物是一项大变化,将令药品从“高毛利”“知名品牌”两极中分化出第三极“低毛利、低品牌”产品的销售,它可带来更多客流,但却不一定带来更多利润,成为药店品种销售的“鸡肋”,关键还看从药品零售市场须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的品种数量而定。

第六部分: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在医药管理方面,提出:

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各省区市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解读:“试点政策”让药厂、药店和医药商业企业拥有了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有识之士应当充分理解、运用试点机会,创造新模式,在医改热潮中领先一步。

综合解读之机遇篇:

1、在各配套政策出台之前,该方案仅为指导性意见,只要在该指导性意见之内,无论是制药、医药商业、药品零售以及医院,均可大胆尝试。类似重庆长龙实业这样已经尝试了三年时间的“民间医改”而言,它们获得了最大的益处。

2、政府加大对县级医院的建设,以及完美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将极大拉动农村药品市场,“第三终端”迎来新发展机遇。

3、加大中医药对疑难杂症的科研攻关,让独具疗效的中药企业获得机会,可加强收集整理散落民间的难以计数的“民间验方”。多处提到中医院、民族医药的扶持,中国传统医药在国内的竞争力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后才有机会走向全球。

4、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最终归结到了“产权”方面,投资的多元化、适当降低公立医院比例让医药商业及药厂有更多机会投资医疗机构。

5、减少药品中间差价、缩短流通环节,基本药物定点配送等,为医药物流企业带来最大利好。

综合解读之挑战篇:

1、减少药品中间差价、缩短流通环节,基本药物定点配送等,让商业企业、医药批发企业面临威胁,全国、省级、区域经销模式严重受到挑战。网点少、渠道少、实力小的医药商业面临倒闭,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将迎来重大洗牌。新一轮并购潮即将来临。

新医改方案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药学学生;医学基础;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我国传统的药学教学体系主要以制药教育为主,而现代药学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药学和临床医学服务能力。因此,我校2009年依据“新医改”;方案调整了药学学生的“医学基础”;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从业服务意识和能力。

1“新医改”;方案对药学教育的要求国务院2009年4月了“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1],“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2]。这意味着药学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药学服务能力,而且也应具备良好的医学服务能力。而目前我国的药学从业人员的药学服务能力和医学服务能力都十分欠缺。有调查[3]表明,72.6%的药师认为自己缺乏医学基础及医学服务技能,93.89%的药师认为目前药学教育不能适应医患需求。这就要求医药院校必须重视且加强“医学基础”;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药学从业人员。

2“医学基础”;教学内容的调整

2.1改变教学指导思想目前,医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工作在药房/药店或药品批发行业。多数情况下,药店没有医师参与工作,需要药师处理患者的医学、药学问题。为此,我校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要求,改变了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服务能力。调整以前,我校“医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是从医学专业的教材中经删减部分内容后得到,存在教学内容与药学服务岗位需求联系不密切的问题;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学内容跨度较大,学生接受困难;药学服务岗位技能培养较少,与实际岗位需求有较大距离等问题。调整改变教学指导思想以后,我校根据学生从业岗位需求优化了教学内容,采用“教育、学习、操作”;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外,还加强了与药房/药店的合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医学服务能力。

新医改方案第7篇

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也是得了病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我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当前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

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征求意见稿》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征求意见稿》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千兵说,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形式,对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落实。

医疗“多网点”百姓“少跑腿”

缺少人才、缺少设备、缺少房屋……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求医问诊。

“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征求意见稿》勾画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前景。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万余个。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达到2.26亿人次。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说,基层医疗机构多了,看病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少受“东奔西跑”之苦,城市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

医院“多便捷”百姓“少麻烦”

《征求意见稿》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努力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医,也是《征求意见稿》中比较明显的信号。

新医改方案第8篇

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内部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医院档案管理也要适应新医改的政策,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医改政策,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医院要适应新医改背景下的改革,就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经营状况的发展和改进有重要的作用,是医院运营发展的重要记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能够使医院更加适应新医改的发展和革新,保证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与其它工作存在差异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其它工作存在差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现今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也缺少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关档案在收集、整理和存档过程中经常出现存放不当、遗失、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也使医院档案的利用率下降。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经营模式是医院改革中的重点,但是医院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的重要性,投入资金不足,在新医改中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程度较低,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又缺乏严格的工作程序,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从而使档案管理质量低下,医院档案利用率低,难以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不规范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模式,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人员缺乏更高的工作素养和综合素质,受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的影响,缺乏量化管理的基础,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做好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储,使得医院档案的利用率一直不高。

(三)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培训

由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职业门槛比较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管理仅限于纸质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放置,或者电子信息化档案信息的录入和检索等,缺乏专业的管理手段,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新医改背景的相关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频繁变动,对医院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缺乏了解,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都不熟悉,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业务能力不熟练,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管理工作。

(四)医院缺乏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低,管理模式落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档案利用率低。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现今的医院档案管理一般使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也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必须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专业素养,引进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新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五)不利于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现阶段,受新医改的影响,医院的医疗、行政体系都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但是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医院还没有在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中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部分医院缺乏档案管理工作完整的考核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管理缺失,缺乏监督,使得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不利于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发展。

二、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层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的良好发展和新医改的顺利推行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到医院新医改工作中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改变医院上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能够有效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及时做好医院各科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档案的真实和完整,使其按照顺序归档,便于档案的查询检索。在使用电子档案和数据库时,要及时录入新的档案信息,对原始资料做好整理,保证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改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可以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推行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出合理的人员安排,使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减少档案管理岗位上的兼职现象,档案管理逐渐条理化、规范化。在档案的收集管理等方面,医院也要制定完善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制度,规定各科室的原始档案信息及时整理并上交,减少原始档案的缺损和遗失现象,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好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内容的指导和规范,与现代医院管理方式相结合,在医院中对档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将工作內容与奖惩机制挂钩,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新医改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大量档案的整理工作,还要及时检索出有用的信息,就必须掌握专业的计算机技能。医院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及时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模式。医院也可以聘请相关管理专业的人才,带动管理工作人员改工作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有很大关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医院要建立一支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与时展接轨,不断创新,建立档案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四)引进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医院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改进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就要引进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加大相关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新升级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定期更新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注意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又可以节省档案储存的占地空间,使档案得到完好保存,便于查阅。促进工作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改革,設置严格的考核制度,将责任落实在个人,各科室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好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设立科室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五)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可以扩大档案的利用领域,使档案管理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医院可以制定档案使用的不同等级的权限,在各科室开放档案使用,可以通过档案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患病信息,各科室间要打破传统的壁垒,多进行沟通,加强科室间档案信息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患者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自身的档案信息,了解自己的病症。制定严格的档案保管、检索和借阅程序,保存好借阅记录,在档案遗失或损毁后可以追责到人。各科室也要做好线上检索,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做出远程、快捷、全面地查询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深入实际的科室生活中,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档案中的内容和信息,找出档案中的缺陷并及时予以改正。医院要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设立独立的档案储存室,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以往的纸质档案要做好存放工作,防潮防火,并及时向信息数据库中转移。引进必需的档案设计和数据库系统,营造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环境,有效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其适应新医改的要求[6]。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对各科室的档案文件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内网中上传和分享资料,促进医院档案的利用效率,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杀毒和升级防火墙,增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注意突发事件对档案管理的影响,预防为主,可以组织人员提前进行演练,应对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档案保存安全系数,减少档案遗失或损坏的因素。

(六)完善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流程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档案载体也发生了变化,当下医院的原始档案包括手写病历、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等等多种形式,为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提出了新的难题。档案信息的载体不同,更加容易遗失,也不便于管理人员的分类。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原始档案,减少原始档案的遗失和破损。收集档案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整理工作,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归档,对档案信息进行扫描、保存,并及时录入电子数据库。做好档案入档的责任机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分别专门负责各自的科室,确保档案完整收集后,及时归档,科学分类,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