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12 15:20:14

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1篇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马上能明白,原来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特别棒,我也很轻松、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合适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有趣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有趣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可以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今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通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一定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危害;规范办学

如今,幼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越发的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即使在农村,幼儿园也越建越多。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大前提下,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究竟有多少个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

如果说简单地取缔,就目前的农村发展经济状况和现状来

说,却又不太现实。因为,当今我们社会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现在农村里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外边打工,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学龄前教育。但是,目前来说,农村的学龄前教育投入仍然有所欠缺。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与需求的急剧上升所带来的矛盾,已经发展为当下。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和危害的认识

1.教学理念滞后和内容“小学化”,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轻儿童行为和思维习惯培养,严重影响幼儿的个性成长

为了吸引生源,部分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学知识,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形式单一和方法“小学化”,轻儿童个性培养和挖掘,严重损害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儿童后续发展

农村幼儿园,尤其是大部分的民办幼儿园,由于投入不足和设施设备落后,师资不达标,教育只是课堂教学的偏多。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以上教育方式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可以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

二、端正办园思想,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

1.端正办园思想,坚决制止幼儿保育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要求各幼儿园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办法。

(2)组织幼儿教师开展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有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验。

2.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

(1)各项规章制度要健全,包括幼儿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公约、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学前班领导职责等等,并张贴上墙,及时详细地填写规定表册并存档。

(2)环境创设要符合办园标准,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活动设置要求规范。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活动主题可以相应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为依托,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小学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

(4)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要求科学。每天活动要多变,不能格式化。

参考文献:

[1]闻晓祥.社会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世界[J].求是学刊,1999(1).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3篇

1. 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折服。国画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体现了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展示了“诗画一律”之美,并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和现代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形式代代相传。但近几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现代国画教育逐渐缺失。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国画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国画中的写意水墨画具有变化的线条、丰富多彩的墨和色、变幻无穷的水墨渗化、快速成型等特点,其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其造型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与幼儿自主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幼儿易于接受和感知国画作品的艺术美与艺术精神,这为在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总之,笔者认为幼儿园开展国画教学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可以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幼儿园国画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幼儿绘画在很多人眼中是色彩斑斓的蜡笔画的代名词。幼儿绘画时使用最多的工具是蜡笔、水粉笔或铅笔等,能拿毛笔作画的寥寥无几。很多学校、美术培训班教给儿童的绘画方法也多是西画的绘画语言,没有对幼儿进行传统国画的教学与熏陶。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幼儿园教师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意识很淡薄,同时也缺乏基本的国画教学知识和技能。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已针对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教学实验。但唯独没有认识到国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对此有所认识,但一般认为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笔墨技法过于深奥,幼儿难以接受,同时自己也无法将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渗透到幼儿园简单的国画教学中去;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必要的国画知识和笔墨技法,无法自信地开展正常的国画教学,致使教材中的国画教学章节被其他美术内容所代替。

第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阻碍了幼儿园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传统的国画教学以临摹为主。以修炼“笔墨”为宗旨。并采取师徒制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照搬这套教学体系与手段。强调幼儿临摹和对技法的掌握,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失败感和畏惧心理。而放任幼儿自由发挥水墨,教师不给予恰当的指导。只会产生太多不成形的画面,幼儿无法体验成功,久而久之也会对国画失去兴趣,更不用说达到让幼儿领略水墨趣味、体会国画韵味的教学目的了。可见,幼儿园必须能设计恰当的国画教学内容和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国画教学在幼儿园的顺利开展。

第三,国画工具的特殊性给幼儿的国画学习带来了阻碍。国画创作需要特有的笔墨纸砚工具和固定的作画场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配备国画工具和固定的画室。一部分教师曾在自己班级里进行国画教学,但课后的教室清理和幼儿个人卫生工作量较大,因此放弃了国画这一教学内容。

虽说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能促进幼儿艺术能力的发展,但不一定能传承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对水墨的亲近是中国幼儿源自文化血脉和世代民族基因的天然情感,我们不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忽略这一点,以至今天的幼儿对自己传统的母体文化产生了陌生感和疏离感。幼儿美术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画教学。

3. 幼儿园如何开展国画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的培养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的国画教学活动应是针对国画的审美教育。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4篇

音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使儿童在学龄前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其日后的全面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大中城市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仍较为落后,尤其是硬件设施不足,音乐师资力量薄弱。但随着网络的普及,交流和学习越来越方便,这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适当结合本地特色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方向。

二、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过程的反思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在3~6岁左右,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自我控制力薄弱。将游戏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来,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

1.从教学形式来讲,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方式,不能过度使用,更切忌教条化、形式化。对于音乐游戏教学,老师首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要和孩子们多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因时因地的采用唱歌、做音乐游戏、歌伴舞、听音乐、看音乐短片等等各种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有所收获。

2. 从教学模式来讲,可采用导入听音乐教唱做游戏的模式,但并不限于此,且不能为了这个模式去死搬硬套。引导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老师描述,要注意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然后再播放音乐,或者音乐短片让孩子们很快地投入进来。对于教唱和游戏不一定非要区分开来,完全可以在做游戏的同时带领孩子们边玩边跟着一句一句的唱。老师要明白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精神愉悦,感受音乐之美,而不是非要把音乐学会。

3.在音乐的选用方面,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选取经典的儿童歌曲,歌词健康大方;也可以是时下电视媒体或网络流行的幼儿歌曲,如动画片的主题曲、儿童节目的主题曲等;还可以结合一些地方的音乐特色,如在河南地区很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豫剧,将其中的经典曲目节选出来跟孩子们一起听唱、做游戏。

4.在游戏的编排内容上,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比如模拟做家务、做饭、摘果子、抓鱼等等。这不仅容易开展,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模拟做家务可以让孩子们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摘果子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5.从教学时间上来讲,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宜长时间的进行教学或者游戏,一方面,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体力不足。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小班要控制在15~20分钟,中班要控制在20~25分钟,大班要控制在25~30分钟。

6.从与孩子的互动来讲,幼儿园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对于教学内容和游学方式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并及时调整。比如做游戏时,游戏规则要尽量简单一些,且孩子们的参与度要尽量大一些,游戏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和节奏控制者,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游戏之后要鼓励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发表看法,这也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的一种极佳途径。

7.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少训斥、少命令,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对待新事物很好奇,做事也很有积极性,多进行鼓励和启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对于不对的地方,老师也不要上纲上线,加以训斥,而是要通过讲道理,将心比心的方式告诉他们做的不对,不对在哪里。另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要少一些命令式的语言,命令式的语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这是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4-0029-0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即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本文而言,笔者认为,反思是人们将自己或集体中的他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标准连续自觉地审视这一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的思维活动。如果反思的对象是自己,即为自我反思;若反思的对象是集体中的他人,则为集体反思。反思具有连续性、自觉性以及一定的标准。反思的具体内容是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到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以一定的反思标准对自己或他人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连续回溯、监控、讨论分析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反思,也包括集体反思,它们都需要教师之间合作对话、交流讨论。在教师文化共同体中,教师群体通过内部之间的相互关注、相互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笔者梳理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较少,且偏重于理论探究。而笔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发现,我国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为活动后的反思,缺少活动前及活动中的反思;反思视角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自我反思及与同事交流进行反思,缺少基于幼儿及理论文献阅读角度的反思;反思的方法比较少,主要是“想想”“写写”,缺少深度和广度,等等。

考虑到已有研究不足以反映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笔者采用质、量结合分析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深圳两地不同性质的城市幼儿园及其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情况、16道单选题、3道不定项选择题三部分内容。经过前期检验,该问卷克伦巴赫a=0.91,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都高于0.75。研究者通过邮寄、现场发放等形式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全部数据通过SPSSl7.0加以分析。参考范梅南(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本研究将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分为三级:水平1,技术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 action);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

2.访谈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即根据访谈提纲问所有访谈对象完全相同的问题。访谈对象为广州市T幼儿园7名不同班级、教龄、学历的教师。T幼儿园是广州市天河区一所民办幼儿园,据了解,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在本区均属中等,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代表本区教师的平均水平,因此。选此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为期14天,研究者利用教师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和归类分析。

3.观察

研究者在T幼儿园做了两次非参与式集体教学活动观察,一次是一名专家型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另一次是一名新手教师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对比这两次教学活动,了解不同教师在个体反思及集体反思中的差异。活动结束后,研究者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深圳两市的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这表明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还是较高的。

2.教师背景(专业、学历、教龄)、幼儿园机构性质与反思水平显著相关

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的性质对教师个人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性质不同的教师其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明显不同。教龄在2年以下的与有6-10年教龄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这反映出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之间专业成长的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2年以下教龄的是新手教师,还处于适应职业的生存阶段,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处理问题也不够老到,每天大多忙于备课、组织活动、开展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意识不强,即使反思也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有6-10年教龄的教师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已比较娴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反思的意识也较强,且有~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也验证了波斯纳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是经验与反思互相作用的过程。

3.教师反思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专业素质、专业自觉性、敬业精神、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工作量、实践经验、实践时间、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支持性环境(同事交流学习)等都对教师的反思水平有一定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影响因素是: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

(二)访谈结果

1.反思的原因

访谈得知,教师进行反思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领导要求。L教师向笔者坦言:“很多人写反思都是领导要求的。”二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的需要。如M教师说:“如果我不反思的话,就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K教师则说:“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可以帮助我了解孩子接受的情况,知道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发现孩子的发展没有达到目标,我会调整一些做法。”

2.反思内容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反思的内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包括反思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如K教师说:“活动结束后,我会想想整个流程跟预先设计的有没有出入。”二是幼儿,包括反思幼儿的反应及幼儿的已有经验。c教师如是说:“我经常反思幼儿的反应和兴趣,也就是看看活动结束后幼儿会有什么不同。”

3.反思手段

整理访谈资料发现,幼儿园教师反思的手段有:(1)想想。有的教师表示:“自己想得比较多,写得比较少。”“平时大多数是自己思考,自己积累。”(2)写反思笔记。L教师提到,她“每月都会写反思笔记,经常在笔记里写今天的集体活动组织得怎样,或者孩子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3)与同事交流。M教师告诉笔者:“跟其他老师讨论,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4)查阅文献。B教师谈到查阅文献也是一种较好的反思手段:“平时自己会看相关的教科书。上网查阅相关的教学内容,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5)活动后效果分析。c教师认为,对每次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效果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手段,她提到:“每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自己都会大体记录一下,并作个效果分析,有时间再细细探究,这样下次活动会开展得更好。”

4.反思的情境

教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反思呢?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境下教师容易反思。(1)当幼儿的兴趣突增或突减时。M教师表示:“小朋友很乱或很静时自己会反思。如果孩子突然心不在焉我会想为什么他们会不感兴趣呢?是不是我讲的内容他们不理解?”L教师也表示自己常常是看幼儿的反应来决定反思与否的:“如果孩子的反应很不一样,我会反思一下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2)观摩同行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时。B教师认为:“我们平行班里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多是一样的,但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可能不同,每次观摩她们的活动时,我就会反思自己,总能发现一些问题。”(3)发生突发事件时。K教师谈到:“如果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就不太会多想,但如果发生了突况,在处理之后,我会很快反思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5.反思的效果

怎样才算反思有效,不同教师有不同看法。(1)达到活动目标。c教师认为:“一个经过反思的教学活动重新开展时应该要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这点很重要。”(2)活动过程流畅。M教师觉得,反思后的活动重新开展时应做到程序清晰流畅。(3)活动中幼儿兴趣高。L教师非常看重孩子的参与程度。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乐于参与,兴趣很高,才能说明这个活动效果很好”。(4)幼儿在活动中有收获。B教师认为,“幼儿从中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能算是有效的。”

6.反思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反思意识。大部分教师都表示,反思工作应该“有‘心’,平时要自觉地去做,应该增强反思意识,具有反思意识是开展反思的前提”。(2)活动前准备充分。还有教师认为,反思其实是一项技术活儿,应做好准备:“活动前准备时就应考虑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开展反思比较顺理成章。”(3)把幼儿放在首位。c教师认为,“只要教师时刻考虑幼儿,关注他们的需要和反应就能找到很多反思点”。(4)具有高学历。不少教师认为反思水平跟学历相关,觉得“学历高的老师写作能力较强,更会反思”。

(三)观察结果

1.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有所不同,集体反思时,教师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能提升反思意识及批判意识。曹培英认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教学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宜多参加集体反思交流活动,利用集体反思的优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㈣

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

观察还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存在较明显的不同:专家型教师反思的内容更宽更广,反思的方式更灵活多样,反思的效果更明显。反思也更具批判性。新手教师的反思则较多考虑的是技术性问题。这可能与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有关,可见,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三、启示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对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可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着目标模糊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努力从教学实际出发,将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目标,以促使培训更加细化、具体化。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也就是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二)以深化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内容为培训内容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而围绕教学实践反思开展的培训活动贴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内容可以包括:反思活动本身、反思幼儿的兴趣和反思幼儿已有的经验等,因此,可以从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及幼儿出发,开展包括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以及对幼儿的反应、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目标。

(三)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如果培训缺少交流互动。很难被参训者所接受。观察发现,教师在集体反思中。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反思水平。德国社会学家勒温(K.Lewin)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Theory)理论认为,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成员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群体中,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在交流合作中产生新认识、提升新水平。”他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B=(P,E)其中,B(Behavior)是行为,P(Personal)指个人,E(Envlronment)是环境,f(function)是函数。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受群体的影响。因此,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

(四)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效果为培训的最终目的

当前,有些教师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成了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研究者认为,以反思为培训切入点,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反思后再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效果也非常明显,教师对活动的不断反思提高了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抓手,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观念,最终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反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4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5.

[4]曹培英,教学反思的涵义、分类与内容[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12).

[5]顾荣芳,等,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余文森,等,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6篇

一、深入学习、领会“整合点”的理论内涵,熟悉其操作要领,为开展整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科学的最高体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以科学教育内容为主线,艺术教育内容紧紧围绕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实现真善美教育的统一。科艺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拼盘,是科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关键是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整合点。

所谓科艺整合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然与心智之间本质的联系点、教与学中的矛盾点、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

自然与心智的联系点。世界万物都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是联系着的,科学与艺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的联系,其联系的“通道”是人的身体感官,通过感官感受自然,引起人的“心智”的反映。而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身”与“心”隔离的现象,孩子的身体活动与孩子的“心智”没有联系,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着老师动手操作,没有动脑、没有用心,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以至耽误孩子一生的“心智”发展。

教与学中的矛盾点。这些矛盾主要蕴含在知与情、知与行、求同与求异关系之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升华。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知与行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使幼儿的思维即内在的“心智”得到发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求同与求异的统一,是聚合思维与发散式思维的统一,科艺融合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不但要注意领域与领域、同一领域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而且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最好的一种教学,是教师牢牢记住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科艺之间的整合点?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预见整合点、强调整合点、反思整合点。所谓预见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幼儿的能力和预设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对孩子们容易出现问题的整合点有一个预先的估计。所谓强调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的“整合点”强化、突出之,做到精问、精练、精讲、精评。所谓反思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分析,反思、验证教学的“整合点”,进而调整或改进对整合点的把握。

二、根据幼儿教育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研究探索幼儿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课程的正确思路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课程,具有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科艺课程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在探索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重了两个结合:

(一)生成课程与预置课程相结合

所谓预置课程就是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课程。所谓生成课程是教师没有预先准备好的课程,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随机教育,自然生成的课程。如何处理预置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以预置课程为主要内容,在活动时要求教师注意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随机进行生成课程的实验。

(二)个人课程与集体课程相结合

所谓个人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本班幼儿认知发展情况,自己创编的课程。集体课程是幼儿园课题组的预置课程。

对预置课程,我们以周为计划单位设计了简案,提供每周的一个主题,一次活动。为了发挥实验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丰富课题课程内容,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完成预置课程实验的基础上,每周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创编自己的课程,进行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思路。

三、依据“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模式,着力把握整合点,促进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

(一)艺术地实施科学教育过程

真善美高度统一和完全交融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统一在教育中,有许多对应的关系:

客观世界:真—善—美

人的精神活动:知—意—情

教育实践: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形式: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

教学过程:明了—迁移—表现

对应图表,其真的教育、知的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科学明了;其善的教育、意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迁移”或“转换”;其美的教育、情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审美表现”。

作为科学启蒙教育,在“明了”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完成对科学现象的初步认知。例如在《小鸟的乐园》教学中,我们先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活动主题:为小鸟建造一座真正的乐园,然后组织孩子们为小鸟做水车和喷泉。在制作、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做喷泉和装满水的水槽的一些方法,最后孩子们做成了水车和喷泉。从完整的教学过程角度看,只完成了“明了”的教学阶段任务。

如果说在“明了”引导幼儿求真,那么在“迁移”阶段,就应让孩子通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实现情感、态度的升华。例如,针对近期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我们及时组织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孩子们明白了雾霾天气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发动孩子说说雾霾天气里自己身体的种种不适应情况,并且深入探究造成这种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街上奔驰的各种汽车、摩托车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当孩子们明白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时,其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孩子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让爸爸妈妈用私家汽车接送自己上幼儿园了。

“表现”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过程和真善美统一过程一样,审美表现这一教学阶段是其他两个教学阶段的最高目的。它将孩子通过明了、迁移这两个阶段而获得的知识、情感生动地展示出来,实现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完美融合。在“认识雾霾天气”活动的最后阶段即表现阶段,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画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城市:蓝蓝天空、轻飘的白云、翱翔的雄鹰、飞鸟,地面上是绿油油的草坪、清澈的湖泊……再也没有以往的高楼大厦、密集行驶的汽车。这一教学阶段,将孩子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其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又能使孩子加深对科学知识(明了阶段)原理的理解,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二)认真研究整合点、着力把握整合点

1.遵循知情统一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教学科学活动《声音》在“辨别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放的噪音的录音“好听”,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好玩儿!”孩子对噪音的错误认知(认知冲突),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如何使孩子对噪音与乐音有正确的辨别与认识,是此活动突如其来的教与学的“整合点”。教师抓住这一整合点,给全班孩子每人发了4张纸和彩笔,放了四段声音,第一段是抒情钢琴曲《致爱丽丝》,第二段是噪音,第三段是欢快、节奏感强的歌曲《小朋友爱祖国》,第四段是悲哀、伤感歌曲《放牛郎》,让孩子分别听这四段不同情感的声音画出自己的感觉。第一段声音放后,孩子们都画出了微笑的小人,第二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生气,有的画小人两手堵上了耳朵,第三段声音放后,孩子们大都是画的小人旋转,张着两手跳舞,第四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愤怒,有的画小人哭泣。那几位说噪音好听的孩子,都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此次声音活动,孩子的认识与情感得以统一,理智与感情完全融洽一致,孩子才对噪音与乐音有了正确的判断。

2.遵循自然与人的心智联系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通过调查发现,每天来园、离园,多数幼儿都由家长用汽车或电动车接送。车辆为什么能行驶,为什么不同的车行驶的速度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孩子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各种不同车轮子这一重要且外在部件上。于是老师们设计了《车轮滚滚》这一科艺整合活动。老师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及辅助材料表现汽车的轮子,如用橡皮泥捏一个轮子,找来卫生纸筒当做轮子等。在艺术表现中,一系列问题又不断产生:车轮子是圆形的所以可以滚动,那只要是圆的就能做汽车轮子吗?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呢?这种反复论证式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将科学与艺术实实在在地融合到了一起,也契合了教学身与心的联系点:轮胎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但却不能太光滑,需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才能有摩擦力,保证速度能够有效控制。

3.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整合点。

每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会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围着地上的小蚂蚁认真观察:“小蚂蚁有几条腿啊?为什么是黑色的?怎么运食物?为什么都往树上爬呢?”一系列的问题中包含着诸多科艺整合的信息。通过认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我们引导幼儿迁移到其他特征类似的昆虫,用绘画等方式展示奇妙的昆虫世界;通过了解小蚂蚁用触角传递信号的本领,我们引导迁移到更多人们传递信号的方式,如间谍用密码传递信息,小朋友们玩游戏时的手势等。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兴趣点,其实就是我们科艺活动的整合点。

4.根据整合点的不确定性,及时调整科艺整合教学策略。

在科艺活动中,对“整合点”教师不易把握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整合点易变化。我们根据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例如教学“太阳光”,教师原想把整合点定为“七色光”,即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孩子了解太阳光能呈现出七种颜色,然后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用七种颜色表现(绘画)在太阳光照耀下的各种物体。但在真正进行这个主题活动时,天阴了,外面下起了雨,教师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这时教师把“太阳光”主题活动重新进行了反思、调整,将整合点定为“太阳光与人、动物、植物的关系”。教师准备了两盆一样大小的花和两盆一样颜色的金鱼,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床下,另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阳台上,在教学时拿出来,让孩子观察这两盆花、金鱼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一下明白了人、动物、植物离不开太阳光的道理。然后她让孩子们画两张画,一张画“如果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会怎样?”一张画“如果没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又会怎样?”由于孩子们明白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所画的两张画截然不同:阳光下的小朋友、动物植物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而没有阳光的动植物画面黯然失色。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科艺整合环境

一是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我园在环境创设中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注重科学的含义和审美感。楼道内分别以 “迷幻的海底”“多彩的大地”“神秘的天空”为主题,奇特的海底动植物、丰硕的的果实、美丽的星球,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技人文走廊”,精选了40多位中外古今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的画像和简介,孩子们每天从这里走过,就好像每天都与这些科学大师对话交流。

二是配置多元化的活动区。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都设置了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种植区,利用楼道及活动室创设了全园共用的区域:有玩具分享区、世博展区、科学发现室、美术创意室、小小扮靓厅、读书长廊、民俗一条街等。为便于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我们建立了“科学材料库”,分为水域区、电磁区、声光区、能量区4大区域。为让幼儿了解古代浇灌农田的方法,了解过去人们汲取生活用水的方式,我们在水域区制作了水车、辘轳井。在声光区,我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了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感知声音的奥秘。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7篇

园本培训是立足本园基础,结合本园课程、教师、幼儿及社区环境开展培训,主要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园本培训,在园本培训中反思这个环节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反思型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在提高专业水平以及幼儿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基于园本培训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分析目前园本培训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现状, 给出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 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具备各种能力,才艺、管理能力等等,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对幼儿对教师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反思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园本培训则是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1]。在园本培训的基础下,教师会更加积极,并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培训内容来总结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但是目前国内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在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园本培训中,许多教师只是在同事之间交流经验、反思结果。此外,幼儿园的琐碎事情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参与培训的精力有限,则反思意识和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知和心态存在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开展职后教育的一种形式,将反思和交流理解为对教学工作中的不满或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个宣泄。许多教师明白在园本培训中能够获得别人的经验理论,或者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方案与他本身的经验相似,就直接接受别人的成果,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师本身方面,园本培训的效果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从而流于形式,没有良好的反思氛围,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则受到限制。

2.园本培训没有达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园本培训存在着问题。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我国小学到大学那样完备的体制,因此在园本培训的制定方面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向指引[2]。园本培训计划和目标都是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由幼儿园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各具特色。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幼儿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培训内容多为理论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培训计划存在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而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除园本培训计划缺乏系统化外,还缺少专家或园本培训带头人的专业引导。没有专家引导,在园本培训中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教师的经验交流及反思存在抓不住要点的现象,没有提点性的意见。

因此,在园本培训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式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结合实际给出以下几个方法建议:

一、创造反思的条件和机会

在园本培训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请专业幼儿讲师来幼儿园开讲座、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园本培训的合作等等,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使教师能在参与园本培训中体会到个人、集体以及有专业人员引领反思的好处,给教师学习观摩、研讨反思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此外,在简短园本培训时注重时间的把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教师就有更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反思的习惯。

二、树立反思意识

园本培训时,培训者在培训前腰强调培训意识,将教师接受培训的被动位置转为主动位置,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去研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则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反思意识,将教育理念转为教育思想、教育行动。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当天遇到孩子午休效果不佳的问题,培训者可以及时开展一个简短的园本培训,在培训中给教师3至5分钟时间思考有关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午休这一问题,并进行案例举例反思,最后总结中再次强调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非常重要。

三、营造反思氛围

氛围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反思氛围。有研究指出,反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群体的帮助。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力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在园本培训中也要注意教师反思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培训中,培训者专门设定教师反思时间,并要求得出反思结果。教师进行随机分组讨论,讨论结果以发言形式呈现或以书面形式呈现。最终达到教师之间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经验得以有效传播的效果。在每个人都反思的情境下,形成浓厚的反思氛围,教师的反思能力得以逐渐提升。

四、 进行反思训练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通过培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而反思能力的提高则需要不断地训练。培训者在每节培训课上,加入反思环节,形成一个反思模式,除去教师经历的幼儿教育问题,另外提出假设性问题训练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管提出什么方案,培训者都予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进行了反思训练。幼儿教师从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并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定期空出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总结远比重复教学中的错误要好。多反思,有利于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进行园本培训时多看别的教师怎么做,多和别的教师说一说幼儿教学时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修养并在实践中多进行操练,进一步实现幼儿园的发展。

【结 语】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园本培训中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就反思能力的提升,除了,外在的园本培训的制度氛围等,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幼儿教师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

幼儿园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班主任;自我发展;对策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而幼儿园的班主任不仅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开始熟悉班级管理环境的第一任引导者。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幼儿教育的关键,是实现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一、增强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

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发展分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两个方面。教师的自我认识不仅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还包括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认识。幼儿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师是一个承担着育人责任的岗位,其需要教师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认知,需要为了职业付出更多的辛劳,需要为幼儿的成长事宜操心费力。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否则就会感受到痛苦。其次,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幼儿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要平衡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责任。

二、学会观察和反思

在幼儿园教师的自我管理方面,其要学会观察和反思。幼儿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要善于思考幼儿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同时做好与幼儿的沟通。另外,教师也需要做好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善于自我管理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还要注意反思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要反思是否教育方式限制了幼儿发展的空间。只有善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教师才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幼儿,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对幼儿的性格和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善于做好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通过对自己职业角色、教育方式、行为模式、幼儿习惯等进行观察和认识,并及时做好反思和纠正工作,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魅力,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