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26 09:06:12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1篇

【关键词】比赛教学法;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实验研究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对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运用比赛教学法进行实验研究。

1.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的定义

1.1 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指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对学生进行练习或边讲解边练习为主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2 比赛教学法

比赛教学法是指在利用比赛的环境,按照统一的比赛规则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里采用的“比赛”的概念不是传统意义的竞技比赛,而是让学生在对抗、游戏、娱乐的气氛中领悟篮球技战术,感受篮球的魅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篮球选项班男生(共120人)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图书馆查阅大量比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访问了多位从事篮球教学的相关专家和教师,听取他们对本论文的意见和建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2.2.3 教学实验法

将研究对象12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授课时数、场地器材等条件均相同。(每组各60人,授课时数为15周,每周2课时80分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选项课教学。实验组:采用比赛教学法进行篮球选项课教学(见表1)。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 比赛教学法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调查统计表明,有38.4%的学生因为没有较好的篮球基础,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教师传统教学法,而61.6%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比赛教学法来学习篮球技术。当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通过以比赛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法中练习技术时的枯燥单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篮球技能的形成。

3.2 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提高比赛能力

比赛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它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因素。

3.2.1 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能和技术能力

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比赛教学法让学生在对抗、游戏、娱乐的气氛中学习篮球技术,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这种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运动机能状态,运动生理学上讲:当人体的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因此有助于掌握技术及纠正错误,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提高技术水平。

为保证实验的效度,在开课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运球技术、投篮技术三个项目的测试,测试目的在于看实验前两个组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如表2),数据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可以进行实验。在学期结束时,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与实验前的相同。最后测试数据明显的显示了两个组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均有所提高。实验组两项技术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而且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项技术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通过实验证明了实验组通过比赛教学法的学习使自己的篮球技术和体能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3.2.2 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提高战术意识、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

战术指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比赛的心理能力是参赛者与比赛相关的个性心理特,以及以训练比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比赛智能是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明显发现实验组在比赛中的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所表现出来比赛智能都要优于对照组的学生。比赛教学法让学生更多地身处比赛环境,增加他们的比赛经验以及临场经验。使他们学会如何在激烈对抗的中练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技术,以及如何同其他队员相互配合。这些能力都是在一定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比赛实践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比赛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提高战术意识、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经过试验,高职院校篮球选项教学中实施比赛教学法是可行的。

4.1.2 高职院校以篮球选项课实施比赛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练习内容更具娱乐性、竞争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的篮球技能的形成。

4.1.3 高职院校以篮球选项课实施比赛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对抗、游戏、娱乐的气氛中学习篮球技术,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更具针对性,与传统的篮球教学相比,能让学生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更大的进步。

4.1.4 高职院校篮球选项课中实验组的学生与对照组的学生相比,在球场上战术意识更好,实战经验更多,比赛的心理波动小。

4.2 建议

4.2.1 比赛法教学实施时应注意把比赛教学与传统的技术教学、身体素质练习相结合,并合理安排相应的练习顺序和联系时间,达到更佳的教学成效。

4.2.2 比赛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加大,但是因为存在较强的竞争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加强相应安全措施,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教学的安全。

4.2.3 在高职院校其他体育选项课中,也可借鉴采用比赛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微.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李志杰.比赛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6):56-70.

[3]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3篇

为了贯彻“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激励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如下奖项:

(一)教学论文奖:

1、受奖论文的界定:

(1)发表在编有全国发行统一代号(以每年书刊目录为准)的有关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专业刊物上的论文。如《中学xx教学参考》、《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等。在报纸发表的文章按区级发表的论文获奖,在非法报刊发表的论文不列入奖励范围。被辑录在有关论文集的论文,按在区级杂志发放奖金。

(2)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论文竞赛获奖的论文。如佛山市、禅城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的论文。在民间学术机构团体或学科学会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论文按区级论文评比相应等级颁发奖金。

2、奖励办法

(1)、已发表的论文凭登载论文的刊物原件或复印件按等级标准发奖。

(2)、获国家、省、市、区奖的论文,凭获奖证书按等级标准发奖。

3、等级和奖励标准

(1)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2)获奖论文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二等奖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

(二)、优质课奖励

参加各类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课件、说课、网站评比获奖奖励标准

级别 校级 区级 市级 省级 部级二等奖 50元 80元 120元 200元 300元二、学科竞赛辅导奖励方案

1、目的: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体现。为鼓励教师积极辅导训练学生,在各类学科

竞赛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现制定此方案,对辅导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一、参与学科:

1、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的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数、理、化、英等中考可加分的)

2、各级科技、艺术、体育类竞赛等

二、辅导要求及考核办法:

各科组要将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辅导纳入学期科组计划,并能安排实施,发挥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对于所参加的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的相关成绩将成为评选优秀科组的参数之一。

三、辅导补贴及奖励办法:

1、活动辅导补贴:*提前将辅导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辅导结束将辅导教案交教导处,按每节课10元进行补贴。(要有辅导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有知识性的辅导)

2、活动训练补贴:对于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提前将训练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训练结束将实际训练记录交教导处,按每次(45分钟计)10元进行补贴。

3、获奖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学生获奖的,辅导教师将按照获奖等级进行不同级别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文化课竞赛奖励标准(数、理、化、英等全国学科竞赛)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备注

一等奖 50 70 100 1000 全国类可累加

二等奖 40 60 80 300 不累加

三等奖 30 50 70 200 不累加

(2)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奖励标准

获奖级别 禅城区(每分*奖励金额) 佛山市(每分奖励金额)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第一名 80 40 100 50

第二名 60 30 80 40

第三名 50 25 60 30

第四名 40 20 50 25第六名 20 10 30 15(3)集体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团体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等同级别

一等奖 500 700 1000 3000 第一、二名

二等奖 400 600 800 2000 第三、四名

三等奖 300 500 700 1000 第五-八名

(4)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个人奖)

获奖级别 禅城区 佛山市 广东省 部级 等同级别 备注二等奖 30 50 70 100 第三、四名 不累加

三等奖 20 40 60 80 第五-八名 不累加

(5)参加由非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织的竞赛活动获奖的一等奖奖30元,二等奖奖20元,三等奖奖10元。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研究对策

前言

近年来,随着李娜在国际网坛取得的突出成绩与地位,网球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选择网球作为锻炼身体的人们也逐年增长。我国举办的网球赛事也越来越多,在北京每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被人们誉为四大公开赛外的第五大赛事。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国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对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得到网球工作者的重视,成为探索中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与全国网球运动的发展相比较陕西省的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还存在巨大差距。在青少年中开展网球这项时尚、文明、高雅的运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起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意志和作风、促进团结协作、增进友谊。很容易培养青少年积极主动学习网球的兴趣,从而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运动网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青少年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论文主要就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赛事的开展展开调查,了解目前陕西青少年网球赛事现状及影响网球在青少年中开展的因素,进一步推进陕西青少年网球运动的事业发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的论文、期刊、杂志,文本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实地访谈法,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目前陕西省每年举办的青少年网球比赛,分析总结影响我省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的原因。

3.专家访谈法,访问我省网球专家学者,对我省青少年网球赛事的开展提出一些意见策略。

二、结果与分析

结果:

1、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赛事的开展现状

1)陕西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缓慢,直到2012 年 7 月份才在杨陵成立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其原因是由于陕西省中小学的网球基础薄弱,网球设施跟不上,陕西省的所有中小学中只有西安交大附中拥有自己的网球队和训练场地。

2)影响陕西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的因素:

1.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速度缓慢,普及面狭窄,受重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青少年网球赛事开展受阻。

2.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由于体育经费支持不到位,网球场地器材设施缺乏,制约了青少年参加网球运动和比赛。

3.陕西网球竞赛制度存在弊端,不能满足陕西青少年网球选手之间的比赛交流,对网球选队员的成绩提高不显著。

4.受到体育体制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单一,阻碍了许多有网球运动天赋孩子的发展。

5.陕西省青少年网球运动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匮乏,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管理过程中管理力度不够,最终导致青少年网球运动管理效率不高,影响青少年网球赛事的开展运作。

6.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与网球训练的信心以及比赛的支持力度不足,给陕西中小学网球赛事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7.目前陕西各地区各市青少年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网球教师,在数量专业技能上不能满足学校开展网球训练与比赛的需要。

3)陕西省青少年参加网球训练的情况分析

教练员对青少年主要进行网球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心理训练,每个训练内容比重各不相同。对于年龄10-14岁的网球运动员多采用基础身体素质、网球技术训练为主,重点培养他们掌握网球运动基本技术,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对于网球运动的兴趣。对于年龄较大一些14―18 岁的运动员多采用网球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和全面的心理素质训练,重点培养他们对于网球战术的运用能力,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参加比赛的心理素质水平。

4)比赛情况分析

网球比赛不仅仅能带给人们视觉盛宴和观赏性,也是对训练工作和运动员水平的检验方式,同时也是指导教练员更好训练的有力依据。网球比赛是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的检验和锻炼,在比赛中教练员可以发现他们的特长与特点,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在网球运动训练方面的不足,根据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陕西省每年举办的青少年网球比赛有: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赛、每年八月在杨陵网球学校举办陕西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每年六月在建筑科技大学举办CTA网球户外嘉年华即全国小学生趣味网球大赛西安站。希望陕西省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投入,引进举办青少年网球大型赛,有利于我省青少年与全国各地优秀网球选手交流学习,促进发展陕西青少年网球事业。

5)教练员情况分析

在网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在青少年专业启蒙和成长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青少年网球队的教练员,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教练员对网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对网球理论的掌握程度、对网球技战术的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网球的成长, 影响着高校网球队的发展。陕西省目前缺乏专项技能高,理论丰富的网球教练,许多教练员是本科毕业学生及在校学生,相对的技战术水平不高,理论研究水平低,训练手段和方法落后。针对这一情况,希望能有更多的网球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提高教练员整体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研究对策:

1.大力宣传网球运动的锻炼价值,改变广大父母传统的观念,孩子不仅要学习好文化课,也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通过参加网球运动和比赛达到健身的作用。

2.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在陕西省青少年网球事业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使陕西省青少年网球事业的发展有财政保障。

3.在陕西省各个市区学校大力推广青少年网球赛事,加大对积极参加比赛的青少年的奖励力度。

4)在赛制上进行改革,改变单淘汰赛制,杜绝一轮游,采用循环制比赛,利于更多的青少年网球爱好者的交流学习。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冯加付.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06

[2] 杨艳.陕西省业余网球赛事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06

[3] 康乐.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培养现状分析业余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05

[4] 孟霞.河南省 9-18 岁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23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排球;裁判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校的排球课一般是以选项课或俱乐部的形式出现,在这两种形式中,排球的教学比赛或各种名目的比赛出现较多,那么上述各类排球比赛中,需要有一定水平的裁判员,这样比赛才规范﹑激烈,有一定观赏性,从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提高排球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效率,最终为学生确立终身体育观打下基础。由于排球课有的学校在体育馆里上,有的在室外上,这样室外教学受天气的影响。在天气不允许上室外课的情况下,在室外的排球课需上理论课。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辅以裁判规则及裁判法及如何组织排球赛等知识,一为普及排球的知识,二为高校培养裁判打基础。由于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飞速发展,排球规则也不断出新,裁判员能否深刻理解规则和及时果断﹑准确的作出判断,是衡量和评价裁判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致力于培养﹑挖掘高校学生中的人才,着重掌握规则和裁判法知识,提高临场裁判能力,为将来学生到工作单位中的基层比赛或更高一层的比赛提供保障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辽阳市高校排球赛中的裁判员学生为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新的排球裁判法和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2.临场观察法:对比赛中学生裁判员的表现加以观察总结

二、结果分析

(一)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统计结果表明,二级裁判员的平均通过率为90℅,三级裁判员通过率为100℅。二级裁判员中通过的学生中有90℅是上过排球选项课的,三级裁判员中通过的学生100℅是上过排球选项课的。他们有着比其他同学优越的条件,学过专项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较为丰富,对新信息的消化较快,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素质,具备裁判员的条件。

(二)培养排球选项课学生成为裁判员的优势。1.身体素质方面:经过排球选项课上的专项训练,其具备了较为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及排球专项运动水平,身体条件也具备作裁判员的资格;2.排球规则方面:排球选项课的学生都是上过排球的理论课,且有在教学比赛中多次担当裁判员的实践经历,外语水平也较好,这样对于理解原版规则的学习更加有帮助。由此可见,排球专项学生具备了排球裁判员的基本条件,对规则方面的学习和理解更具优势。

三、对排球选项课的一些建议

(一)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上体育理论课的教室,为上室外排球课的学生在天气不允许上的时候,能及时安静地听理论课。

(二)聘请部级裁判员和资深裁判员利用课余时间对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知识的实践进行面授,使学生更准确地领会规则中的精髓。

(三)由校学生会出面成立排球协会,组织一些校里各院的排球比赛,排球选项课的同学参与作比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以提高临场裁判能力和丰富比赛的裁判经验,提高裁判水平。

(四)在排球选项课的教法上多下功夫。教师多运用讲解法和讨论法对学生进行规则和临场裁判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余时间鼓励学生成立小组学习讨论,对规则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规则理解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在课上对学生提出的难点加以讲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五)注重学生临场心里方面的训练。1.自我暗示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我暗示法消除紧张,全身地投入裁判工作,增强信心。2.提示法:教师提示学生要有信心,使学生自己认为有能力裁好每一场比赛,提高自信。3.消除法:对比赛中的漏判和错判要及时总结,不要滞留在漏判和错判的阴影中,以至于影响比赛的进行。

(六)注重裁判员之间的团结协作配合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熟悉与掌握每个裁判员的职责与分工,做到各尽其责,好默契配合。1.赛前组织开会。第一裁判员自始至终领导整场比赛,他对所有裁判工作人员和双方队员行使权力,赛前集全体执行裁判人员开会,统一思想,提出要求。2.赛中协作配合。比赛中,要求第一裁判员合理取位,视野宽阔,判罚准确,尤其网口的判罚。第二裁判员是第一裁判员的助手,他应协助第一裁判员执行临场裁判工作,其他裁判人员都应主动配合第一裁判员,共同做好比赛的裁判工作。3.赛后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指导纠正。

(七)加强学生思想作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杜绝行业不正之风。

参考文献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羽毛球选项课 竞赛教学法

一、引言

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和体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使用竞赛教学法,经过了教学过程中长时间反复的实践,发现竞赛教学法对增强学生体质,巩固和提高羽毛球技战术水平,培养学生练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友谊,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竞赛教学法特征的分析与讨论

1.竞赛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体育能力。自我体育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与课外练习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实现的,而竞赛法正是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很好形式。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搞好教学工作,课堂练习时具有比赛氛围,容易使学生产生获胜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课堂上他们就会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深入分析教师的讲解,认真进行自我体会,主动地参与课堂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

2.竞赛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和理解比赛战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发球、吊球、放网和扣球都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战术练习时站位、击球时机等是基本固定的,什么时候劈吊、什么时候放小球、什么时候打高远球等,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体会、去掌握。

3.竞赛教学法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普通高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到标准的室内场馆打过羽毛球,更不用说参加羽毛球比赛了,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的了解非常有限。实践表明,传统教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4.体育选项课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地享受羽毛球带来的乐趣,而竞赛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在羽毛球选项课中采用竞赛教学法,其主要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求知、求胜的欲望,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使他们切身体会体育对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体验羽毛球比赛的跌宕起伏带来的情绪转换,领略技术的进步,体会身心素质提高的快慰,提升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进而使体育意识得到强化,体育能力逐渐提高,为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竞赛教学法的建议

1.竞赛教学法的课程设计。运用竞赛教学法要从羽毛球项目特点和实际条件出发,比赛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运动基础存在的差异,力求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竞赛规则和方法,使活动灵活、多样,保证比赛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竞赛教学法的原则是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竞赛教学法在教学上的基本技术、战术与比赛可采用交叉安排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技术目的是在实战中得以应用,如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安排一定量的基本技术的练习,约占全课时的30%,然后进行教学比赛,约占全课时的60%~70%,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羽毛球的基本技术,而且在比赛中反复实践和运用,提高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技术、战术的掌握程度。

比赛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强调组织性、纪律性。从开始备课时,就要首先考虑安全问题,比赛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推敲,消除安全隐患,以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不以规则,不成方圆,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强,所以要按照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比赛,而比赛又是一项对抗程度特别高的项目,安全隐患特别多,特别是在强度较大的比赛中,更要注意按照一定要求来进行,否则易出现争议,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2.竞赛教学法的创新。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竞赛教学法操作简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如果总是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出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效果。因此,应当注意比赛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知识、技术等,同时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妥善制定与执行奖惩方法。首先,惩罚不是目的,且以鼓励为主。其次,善于制定奖励办法,尤其当学生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要善于将增加休息的时间作为奖励。总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体育教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教师要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大学生思维活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安排上要不断推新,比赛教学要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比赛的规则、人数、奖惩的措施等,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掌握进度,课前制订详细的多套可选择方案,合理而新颖的内容及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3.竞赛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校的体育改革现今主要围绕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个指导思想开展,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都要适应这个思想要求。竞赛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表现在具有主动学习,能主动地适应新鲜事物。而竞赛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构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4.竞赛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扮演一个参与的角色,与学生加强互动教师可适当参与比赛之中,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比赛方式,比赛方式要既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又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比赛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既要保持活跃的气氛,又不能偏离教学内容,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5.竞赛教学法中的及时总结。比赛结束了,不等于说这节课就结束了,教师应在比赛结束时,及时进行课后点评和总结。对整堂课中学生出现的情况作具体分析,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可以使学生及时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进对羽毛球专项技战术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总结,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整体认识,形成了一个知识、技术体系,而不是散乱无序的,这样才算是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竞赛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改革的教学方法。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竞赛教学法,只要安排合理,组织严密,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认为,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引进竞赛法教学,是发挥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志敏.大学体育采用竞赛教学法的教学研究[J].高校论坛,2009(2).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实践技能竞赛;复合型人才;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趋向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针对大学生,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既体现了大学教育的高等性,又实现了大学教育的职业性。尤其是农业院校,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新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成为农业高端技术型人才。这都依靠平时的点滴锻炼和积累,高校可以采取多种培养形式,鼓励采用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新的形式,经过调查发现,竞赛活动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实践技能竞赛一般是主办方先给出竞赛内容,选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经过反复实践验证,确定解决方法,并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在竞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查找文献,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反过来,实践技能竞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两者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

1 国内外竞赛发展与现状的比较分析

宏观来看,在国内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名大学生参加种类繁多的竞赛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

20世纪初至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发达国家,通过举办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85年,至今每年有11个国家,超过700支参赛队参加该项比赛;1998英国开始大学生创业项目,其目的是为18~25岁的在校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一年参与该项目的高校有17所,后来逐渐增加到30多所,许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从中产生;日本在1998年启动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提倡大学生创业实践,举办从学校到国家各个层次的创业竞赛,深受好评。

分析国内外竞赛发展的现状可知,中外大学生竞赛都蓬勃发展,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中外大学生竞赛的异同。

从竞赛目的来看,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都比较注重学生发扬分工合作的精神,通过媒体、书本等方式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创新性的方法,充分调动、挖掘青年学生的能力。国内通常把竞赛活动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竞赛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形成相辅相成的模式。国外举办竞赛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写作的能力。

从竞赛形式上看,数学建模竞赛通常采用团队合作形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模型建立,并撰写论文。期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书本、软件等资源,在团队内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指导教师对给定的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指导也就以宏观方法论的形式展现。从竞赛过程可以发现,针对比赛的题目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论文总体方法大致一样,对数据的处理手法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缺乏创新能力;实际操作上对教学类软件掌握不全面,并未达到专业层次的水平。

从竞赛试题上看,源于生活实际是国内、国外竞赛试题的共同特点,比较切合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如构造汽车自动识别系统、大气污染数据造假等问题都是度极高的话题,常被引用而成为竞赛试题。

从评价方式上看,竞赛选手能够给出一个结论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因为同样的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假设下,采用数学建模中一套成熟的方法,基本上都能得到看似合理的答案。但是竞赛的目的是在完成的基础之上,突破假设、方法上的约束,创新地采用新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简而言之,优秀的论文是有创新的,而不是墨守成规。

综上所述,各式各样的大学生竞赛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各有其特色,但难掩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竞赛目标定位不准;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脱节;教师参与辅助不足;主办竞赛主体单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脱节;竞赛与实际应用脱节;竞赛看似声势浩大,真正参与者较少,受到启发者更少。所以竞赛在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将学生的专业教学与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进行结合与统一,这种有效地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与实践应用水平。

2 基于实践技能竞赛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真正体现竞赛活动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扩展教育平台,完善教育机制。

2.1 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一方面,要在课堂内丰富创新创业的内涵,从思想到方法论上给予学生们综合教育,比如,开展大学生就业、创新教育。也可以开设与竞赛相关的公选课,比如,数学文化、数学建模等选修课程的学分、开课时间、考核办法等。同时,要注重课堂外间接教育对创新能力的训练,从前比较重视课堂内的教学,现在要充分体现出课堂外教学的积极作用,其教学活动方式灵活,形式多样,包括从各类实践技能竞赛到针对大学生的各种科研课题,它不仅是对课堂内的补充,更是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迅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课堂内和课堂外不是简单串联的先后关系,应该是一个课堂内到课堂外,再回到课堂内的闭路循环,二者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互相促进。所以能够通过实践技能竞赛这个平台,促进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

2.1.1 调整课程学时构成,侧重实践技能 在教学总学时改变不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相关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构成比例,突出实践性比较强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自己主动去补充理论学时,提高学习的方法、效率。

2.1.2 丰富实验构成,增强创造力 实验课的作用不用多说,是教学环节的不可缺少的过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课也不能固守在验证性的层次上,那只能传授一般的固定实验方法,并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非验证性的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实验方法和步骤都是开放的,并没有统一的结果,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的实验更易于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所以应加大这方面的学时和丰富其内容。

2.1.3 扩展评价标准,突出个性 现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虽然从各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但总体上是模块化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体特点的判别,而实践技能竞赛给予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舞台。以数学建模为例,善于理论分析的,善于计算机编程的,善于撰写论文的,这样组合的团队更容易出好的成果。

2.2 依托实践技能竞赛平台实施多层次创新教育

在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平台机制下,组织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从院系到省市、全国各个层次。也可以成立学生的创新活动小组,科技发明小组等,落实“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多层次创新教育过程:依托社团竞赛培育“想创新”的意识;依托校内竞赛树立“敢创新”的理念;依托校外竞赛训练“会创新”的能力;依托竞赛成果提升“能创新”的水平。在整个过程当中,纠正不正之风,要以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比创新、赛技能的积极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把实践技能竞赛变成练技能、练创新的载体和舞台。

此外,为了使竞赛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扩大对外交流,从原来的校际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扩展到高校与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这样更有利于找到理论与社会需求的真正结合点,并且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增进二者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尤其在现今的招生、就业形势下,这样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2.3 引入“创新学分”等奖励方法

竞赛的开展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法,可以引入“创新学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从学分上引导学生,引起学生对创新的重视,发掘创新的乐趣,给予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竞赛活动相应的创新学分,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学分制的管理办法,还丰富了教学管理的方式。

比赛教学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

排球运动从1895年正式由裁判员主持比赛开始,裁判员就和排球运动交织在一起,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高校排球运动日益普及,基层比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普通高校学生裁判员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观摩法、实践法等研究手段和方法。

2 讨论与分析

2.1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非常普及,排球比赛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各高校由于排球裁判员严重匮乏,已严重制约了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开展。

(2)普通高校体育教研部雄厚的教科研师资力量,能够保障在严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裁判员进行系统的培养。另外,普通高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文献图书音像资料,也为培养学生裁判员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基础。

(3)大学生思维敏捷、知识丰富、激情涌动、勤学好练,具备了排球裁判员的潜能。

(4)大学校园日益增多的排球比赛为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提供了较多的实习环境。

2.2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以“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归纳出一套符合普通高校学生特点的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使高校的排球比赛更好地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服务。

2.3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构建

2.3.1制定“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计划”

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列入到“教学计划”、“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或其他计划中,从制度上保障培养体系的顺利实施。

2.3.2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年限、阶段及使用年限

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即从入学至大二结束,使用年限为2年,即从大三至大四。培养人数以每一期20~30人为宜。培养过程分三个主要阶段,即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参赛阶段。

2.3.3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训经费的来源

主要经费来源于体育教学维持费或专项经费,另外一部分经费来源于学校、校工会、校团委对“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计划”的资助。

2.3.4学生排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分组

(1)选拔途径与方法。在校内的宣传橱窗张贴海报,在校园网公布培养计划与人数,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进行选拔。

(2)选拔条件。具有一定的排球理论与实践基础;良好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心理品格和优良的身体素质。

(3)分组。将选拔的学生分为4~6组交由不同的教师具体指导。

2.3.6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培养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基本原则。本着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以分散指导为主)的原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主要层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培养。

(2)培养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所采用的主要教法与手段。采用CAI教学法、视听法、诱导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观摩法、实践法等教学手段进行培训。

(3)理论教材的选用。理论教材宜选用1998年,高子琦和黄辅周编著的《排球裁判必读》,作为辅助的是高峰的《竞技指导论》,参加培训的学生应人手各一册。

(4)全面加强排球规则及裁判法等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包括排球裁判培养与实施小组的教师定期集体授课和学生自修两个主要环节。内容除了包括“排球竞赛规则”,“排球竞赛规则分析”,“裁判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外,尤其还要关注“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有关“专题”的探讨。

(5)主裁判,第二裁判员手势、哨声,司线员旗示,记录员职责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在比赛环境之外单独训练,要求学员必须达到自动化程度。二是在比赛的环境中综合训练,常用的手段有“场下带吹法”和“场上带吹法”。这些手段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尽快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开展专题讲座与讨论、咨询活动。排球比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裁判员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进行讨论、咨询活动,使学生增长见识。

(7)观摩学习。观摩学习有两类:一类是组织学生现场观看基层排球比赛,另一类是组织学生观看重要排球比赛,通过观摩,使学生了解一般裁判员和优秀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的区别,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竞赛实践中遇到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8)临场实践及其指导。经过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技能训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临场执法的能力,需大量的临场比赛实践来提高学生裁判员对比赛的监控能力和实际执法能力。

2.3.7学生裁判员等级考试机制与使用机制的健全

中国排球裁判员的等级分为3级、2级、1级、部级和国际级五个级别,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培养与使用纳入到地方协会的整体计划之中,定期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排球裁判员进行国家等级裁判员考核,及时颁发等级证书,并择优选用其中的佼佼者参加地、市级比赛,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推荐参加省乃至更高级别的比赛。

3 结论

(1)排球比赛已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排球裁判可维系比赛公正、公平进行。

(2)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良好的排球竞赛氛围,为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构建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关键是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分工协作,重点与难点是有关政策、制度的健全和经费的落实。

(4)呼吁加强对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深层次研究,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学生排球裁判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使用等管理与运行机制,使之能尽快适应我国普通高校群众性排球运动蓬勃开展新形势的需要。

(5)普通高校排球裁判员队伍与高校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如果再不扭转的话,我国普通高校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必定会继续滑坡。

参考文献:

[1]高子琦.黄辅周[M]排球裁判必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2005-2008[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