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2 06:29:21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1篇

关键词:成果导向;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创新

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必须与企业对接,以适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重点突出其应用性,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创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非常必重的。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一、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要遵循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结构必须适应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的原则。因为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还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是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结构和内容已经达不到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以我们把分析化学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分析检验基础理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等几大模块。从而使分析化学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大胆改革,如采用头脑风暴、翻转课堂、问卷调查等新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构思、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思考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决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成果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任务,重点在发展活动教学环节的把握,把决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先完成任务,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感受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分析化学课程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每位教师进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改革途径。在实验前,教师先交给学生实验题目,让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及药品。例如在对动物血液中微量钙离子的测定、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中,即可以选择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又可选择吸光光度法中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在生产药物制剂时,所需溶剂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时,就采用了沉淀滴定法的莫尔法、法扬司法的理论与实验来解决问题。在实验中,针对个性问题教师单独指导;对共性问题,由教师统一示范解决。通过学生的独立设计和小组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每一次完美成功的实验结果,都能使学生振奋、快乐。实验完毕后,师生共同归纳与总结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用到的理论知识,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套良好、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成长、还可以促进、完善教学功能,这是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题保证。以往分析化学的评价体系是通过试卷答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为辅。那么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上,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及必要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综合化考核。这种考核在每一教学模块结束后,都对学生的在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进行综合化考核,考核内容既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又涉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这种综合化考核,能全面、公正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选择获取前沿信息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而不是期末一份试卷决定成绩。比如,针对测定样品中钙离子含量时,就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可选择配位滴定法的EDTA法测定;选择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间接方法测定;选择吸光光度法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这样的考核题目就是典型的综合化考试题目,它可以考核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中对这一问题方案的设计、仪器药品的选择、实验态度的确定、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等综合能力。

作者:李惠琪 秦秀玉 李超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2篇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索新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实践模式,切实提高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专业教学实践要与人文社会实践结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锻炼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教学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解决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实验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验内容,配置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活动力度,鼓励学生参加实验室建设或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倡毕业设计结合实际,真刀真枪;淡化专业授课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将实践教学环节等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以保证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科技创新活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本文提出了以通识教育实践为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设计和创新实践”四层次、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第一层次,课程实验:注重实验基础培养,增强工程意识;第二层次,专业实习:注重实践及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第三层次,综合设计:注重独立设计能力的培养,集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第四层次,创新实践:注重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因材施教、特色发展的具体体现。层次之间、层次内部均是逐层递进的关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我校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根据专业的办学定位、实验室资源等实际情况在学时和内容方面进行优化,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设计和创新实践等环节,如表1所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面四个层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位的学习和训练。我校从2010年开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在不同的年级实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已经开展了四年的专业实习,通过在专业方面的锻炼,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

三、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综合设计、科技创新活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1.通识教育实践。

中共十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识教育包括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文明教育、文化教育、专业道德规范及法律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心理教育等,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融洽的沟通、恰当的判断、正确的价值观等实践能力。

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课程实验应是开放性的,一方面传授实验基础知识,包括实验设备使用、测量手段、试验方法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实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的组织能力等。课程实验可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有条件也可以开设研究性的实验。典型的课程实验包括(根据情况进行选择)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路、数电、模电、电机与拖动基础等)、计算机技术课程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实验(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船舶电站和船舶电力拖动系统等)。

3.综合设计。

考虑到综合课程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综合课程设计应该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几门相关联的课程实验综合开设一门综合设计的实验课,如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微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也可以与企业合作,毕业设计的题目要相对独立,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提交的一份专业论文或综合课程设计,它是本科层次的学生在结束四年大学专业学习前进行的最后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要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学识水平和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包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时,要注意毕业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包括电子工艺实习、专业综合实习、企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是检验学生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习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的内容包括了解控制高效与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及技术应用及前沿的发展动态,了解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团队合作沟通的技巧。实习方式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的,特别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5.创新实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我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开展的创新实践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部级,市级和校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创新实践能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重在创新实践的探索。

四、结束语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3篇

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至概念层面,同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获取较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本课程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侧重于传统实践,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技能、技法的介绍,如瓷器、丝绸、茶道、书画、园林、建筑、曲艺、武术、中医等等,这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深入探讨这些传统实践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另一部分则为形而上的介绍,着重探讨儒、释、道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观,意在帮助学生建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这样的课程设置,意在使学生将文化现象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相结合,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式认知。

面对如此庞杂且难度深浅不一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始终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教学原则。不过,这个“材”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对象,也包括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材料。而“读议写”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能很好地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读议写”系列课程是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部级教学团队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一改以往教学中锻炼“手段”、单独训练某项技能的做法,将教学目标提升至较高的锻炼思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层次,引导学生以增强智识为目的,通过课前广泛涉猎阅读材料(读)、课堂讨论(议)以及课后写作(写)的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思辨能力的锻炼是“读议写”课程的重要目标。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教育实践往往与教育理念脱节,这种情况在英语专业似乎更甚。文秋芳教授曾于2009年11月针对11所高校14个文科专业超过2000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展开过思辨能力的实证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大学3年期间,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有小幅量变,但未呈现质变的阶段性特征。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不仅进步幅度大,而且呈现质变的关键期在二到三年级之间。”英语专业学生思维发展变化呈现的这一特点与英语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轻分析、推理、评判能力的训练不无关系。“读议写”系列课程正是针对这一现状就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的一次有益尝试。

三段式教学实践

按照“读议写”课程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遵循归纳的逻辑,将课堂教学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门铺垫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目的,从那些学生自以为熟知的文化现象入手,发现其间不为人留心的关联,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挖;第二阶段为知识扩展阶段,此时要将教学视野扩展至知之不深的种种文化实践,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第三阶段则为总括升华阶段,旨在归纳总结之前的学习,将教学内容上升至形而上的层次,以建立体系式的认知。对应于这3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前的阅读、课堂里的讨论形式会相应地产生变化。

第一阶段学习的关键在于从现象中发掘观念。一般说来,学生从出生之日起,一直浸淫于中国文化之中,对于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熟悉表层文化,但对于这些表层文化现象很少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支持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层文化更是缺乏了解,对之进行探究的意识淡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作为课堂讨论的引导者,采取启发式教学,有选择性地择取并罗列学生熟知的表层文化现象,再以连续发问的形式将这些现象上升至概念层面,引领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的中国人特有的基本文化观念,再经由辩论、讨论等形式加深理解。例如从引导学生分析汉语里的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对于某些奇、偶数的偏好入手,深入发掘中国古人独有的宇宙观等。这些观念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不少属于集体无意识的范畴,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大多受控于这些观念却不自知。再如,学习传统的重大节日时,让学生列举传统节日的传统风俗以及与这些节日源起相关的种种传说故事,并对各个节日进行分类比较,使他们发现很多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大量的节庆都要进行扫墓祭祖活动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于祖先的敬重,由此对于家文化是支撑中国传统文明的一大基石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此外,这些传统节庆日期的取定,又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对数的理解,以及佛教、道教的影响息息相关。从教学中收到的反馈来看,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往往能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经验范围以及思维方式上的不足,他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打好基本观念的基础之后,第二阶段的学习重点定位于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观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自古以来,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重大贡献,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再单一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进行研习。例如探究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而非其他诸如丝绸、瓷器等举世闻名的创造或物产,以及活字印刷和造纸术如何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进程等等。

有了第一阶段启发式教学的铺垫,第二阶段教学的特点在于“主动”二字。首先,这一阶段要求革新教学手段,变由老师主导的课堂为学生主讲的课堂。第二阶段的教学按讲授主题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或称小的学习共同体(communityoflearn-ing),在课堂上给每个小组20分钟时间充当“本堂课讲师”,共同就一个话题展开陈述。在陈述过程中给予听众随时就陈述内容进行发问的权力,以此激励讲师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此举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地接受灌输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由于随机提问提高了主讲人对于讲题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的要求,增强了课外学习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换言之,它将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融合,在某种意义上强迫学生主动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中丧失了教学功能,相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够加入并引导学生的陈述和讨论,更要能从课堂讨论中启发学生。#p#分页标题#e#

基于锻炼学生思维和交流能力的考虑,我们要求陈述内容充实、思维严密、逻辑严谨、表达得体。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陈述时,PPT里面只能出现提纲挈领式的关键词,主讲人只能讲不能诵读,必须要以学生自己的逻辑呈现所讲述内容。针对部分英语表达不够自信的学生,鼓励他们以完成交流为首要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兼顾语法准确、语音正确等其他原则。如此一来,既避免学生直接挪用网上获取的资源,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的能力。此外,无论是讲解还是提问交流或是展开讨论,学生须遵循“得体”原则,注意区别口头陈述语言与书面语。口头陈述要重点突出,与同学交流时则要注意彬彬有礼。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某种程度上,第一阶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在汲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发挥,不少人在角度的选择以及陈述的形式上出人意表,带给教师很多惊喜。

除了课堂内的主动,课外的主动学习对于第二阶段的教学也非常重要。课外学习指的是学生课前搜索并筛选阅读材料,进行大量阅读,将知识消化吸收,然后选择角度提炼陈述。教学材料的获取曾经是困扰英语专业学习的一大难题,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各种搜索引擎以及知识库的出现令知识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长,这一方面解决了阅读材料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对阅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甄别、过滤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训练学生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中筛选出有用信息、权威知识,就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更是智识的锻炼。

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探讨作为铺垫,第三阶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形而上的总结讨论就不再显得深奥艰涩。这一阶段的学习以深刻性为特征,而检验思考深度最有效方式便是写作。从思维训练的角度上来说,课后写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课前阅读以及课堂讨论,因为写作是课前、课中思考的延续,是对阅读、讨论的成果进行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有观念,并将之系统化的过程。换言之,阅读和讨论的最终落脚点为能够将所思所想付诸文字,形成篇章。如果说,课前、课中的学习旨在锻炼并提高学生综合思辨的能力,那么课后的写作环节就是对之前学习的检验。根据“读议写”课程的整体设计,学生的写作训练贯穿这3个学习阶段的始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只规定某个写作主题,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围绕该主题自行拟定作文题目。

与传统写作课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只就一个题目进行写作,但必须经历数易其稿的过程,将论文由最初的600字左右扩展至最后的1500字。最初的论文,逻辑性差、论点不够鲜明、论证不充分等老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且学生的思维存在严重的同化现象,不仅选题雷同,论点相近,就连论证的方法以及论据都极为相似。有一个班,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全部以“论文化身份”为题。不过,这种大面积雷同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个体性已经遭到抹杀,而是说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收敛了其思维的锐度,在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作业时,已经养成了思维上的一种懒惰,总是以最显而易见但却缺乏思想深度和个性的方式进行应付。然而,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思考逐渐深入,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同样是从小的现象入手探究文化现象背后隐含的文化基因,但最后确定的选题殊异,有同学探讨龙图腾,有的同学选择研究中国的人情观,还有同学从《喜福会》入手,分析中国的家观念等等。选题的多样化至少从一个方面表明学生确实积极主动开始思考。实践证明,经过数次修改、扩充之后,论文在论点的鲜明度、论证的条理性、论据的提出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如果说写作是有效展示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之一,这样的结果也许能说明经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至少,在思想的深度、知识面的广度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结语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故事 多媒体 礼仪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理解不深的状况。在课堂教育方面,对此方面的教学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热情,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如今“国学热”,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成了时代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里面明确说明了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并且以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特点,才能言之有物地进行教学。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留存在全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人文文化。在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迫切性已经显而易见。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的使命。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技巧进行阐述。

一、故事教育法在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教育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一)汉字故事与传统文化

汉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有所减弱。汉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在推动语文其他方面的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汉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乐于接受,并且深入消化吸收,成了汉字教学中的瓶颈。

笔者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总结出一套利用汉字故事来开启传统文化教育,并逐步深入诱导学生理解汉字,进而逐步体会传统文化的实践途径——讲汉字故事。汉字故事不仅有利于体现出汉字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去体会汉字的创造和演进,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生命体”。

例如,在教“学”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学”字最开始的字形就是一个人用一只手不停地往一个敞开的容器中放置薪材。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拾柴火,他在劳累、寒冷中不停地寻觅,不停地积累。他拾到之后就放到一个敞开的柴堆中,柴火一点点积累,越拾越多。这个寻觅、捡拾、积累的过程,就是学。也就是说,“学”字就是积累的意思。在教“习”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习”字最开始的字形是一只雏鸟拍着两个翅膀在飞的样子。然后,教师可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雏鸟克服种种困难,不怕失败,一直不停地拍着翅膀学习飞翔。这种不断实践,反复练习的过程就是“习”的意思。这样,教师就利用这两个字的本源和字形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对汉字造字以及传统文化根基的兴趣。

(二)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往往有古文篇目,更不乏古文名篇的选读,而古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最易感觉枯燥和无趣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流畅文风和深切内涵,而又习惯古文语法习惯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到文章的知识点以及体会到蕴藏其中的深刻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史记》篇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有趣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史记·滑稽列传》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在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老百姓,便巧妙地利用归谬法来为民除害,制裁了官绅和巫婆,破除了当地陋俗的。然后,教师可将古代的陋俗和现今结合起来,将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言说用这个故事鲜明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了历史,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先民的智慧和理念。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在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依靠多媒体来展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综合艺术成果。如各种根据上古传说、英雄故事、历史典故改编的动画片、电视、电影等等。比如,在教学涉及春秋战国时吴越之间纠葛的诗词或者成语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眉间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对历史典故有更多的认知。

(二)培养创新,引发思考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们应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反馈,并按照大纲要求,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清晰分明、一致协调。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方面,尤其要注重课前的精心设计、筛选。在选取的素材方面,我们应力求具备相当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路,诱导学生创新思考,使学生能在传授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可以在现今生活中应用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提高效率,广泛涉猎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的方面也十分广泛,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经济、政治、军事、农耕、水利等无所不包。所以,在教学这些方面的古文、诗词时,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给学生讲解清楚,也无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

三、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

(一)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缺失

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几乎是空白。然而,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整个传统文化的精髓的重要一部分也在这个方面,但是现今的教育在这方面却几乎丧失殆尽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和发展,教授古代传统礼仪已经成为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中迫切需要的一部分。

(二)传统节日、礼仪的教育方式

传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也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讲述中,而应将传统文化的讲述扩展到课堂之外的学校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巩固住课堂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应对相关节日、礼仪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教师可给学生讲解盂兰盆节、端午节、上巳节相关的传说和习俗,并组织学生在这些节日时进行课外活动,这样就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和理解更深刻。

诚然,要学生了解并欣赏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课堂之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做到这点,教师应先深刻体会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讲授时中肯深切、收放自如。从这点来说,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也是对教师莫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纪德裕.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高文元.汉字教学漫话.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宿舍文化

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乃至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定空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培育积极、健康、和谐的大学宿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结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大学宿舍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特载体和实践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毫无疑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泛实施需要借助各种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火花最容易碰撞的地方,其日益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政治敏锐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实现自我提升、形成独立人格的成长空间。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活动为载体的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以其参与的互动性、内容的切己性、影响的潜在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宿舍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决定了结合宿舍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变得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一个独特载体,同时又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直面现实、锤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培育积极、健康、和谐大学宿舍文化的重要保障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宿舍成员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等等,从而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往往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会引导宿舍成员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容易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并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而低俗消极的宿舍文化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恶化整个宿舍风气,影响宿舍成员的健康成长。毋庸讳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其一,易受西方负面思潮的侵蚀。在大学生看来,宿舍社区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宿舍社区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面还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同时,社会消极思想和错误思潮往往企图通过高校学生宿舍这一渠道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渗透。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宿舍活动中容易出现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导致一些宿舍活动的形式和动机目标偏离了社会的“主旋律”。其二,存在重视管理而轻视教育的现象。有些高校过多地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强调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管理手段,淡化了其育人、激励功能。其三,宿舍文化活动过于单一。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其娱乐功能。同时,每一学期的例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并不能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导致学生参与宿舍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3.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通过发挥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逐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能力。而宿舍社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天然平台。学生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情感的交流大多发生在宿舍,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以及生活习惯在宿舍里表现得较为真实。同时,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心理与情感问题以及诱发各种不良现象和突发事件的苗头也常常最先在宿舍里发现和酝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结合的途径

1.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前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年3月26日,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生活管理,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进宿舍”[1]。2007年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指出: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现有学生工作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宿舍和公寓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的结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作为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既要坚持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鼓舞大学生、鞭策大学生,又要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重要抓手

在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高校要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他们主要是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以及卫生检查和财产安全工作。目前,大多数宿舍管理员素质较低,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必须大力加强管理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注重管理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使宿舍管理员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其次,要注重宿舍管理员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明确宿舍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在各高校都设立的专职辅导员,来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宿舍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建立并落实辅导员入住宿舍和值班制度,并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宿舍文化活动的骨干和带头人,在宿舍文化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他们最了解学生宿舍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态度、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甚至习惯用语都很容易诱发其他大学生认同、模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导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要建立学生管理队伍,要加强宿舍的党团组织建设,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线为指引,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是根本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宿舍生活,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让学生回到自己周围的宿舍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是继续在宿舍中定期开展文明寝室的评选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学习型”、“文化型”为核心的五星级宿舍。不仅进行宿舍整洁情况的评选,还要进行宿舍成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以及成员间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情况的评选,使这一活动深入人心,真正带动宿舍的文化建设。二是要使宿舍内及宿舍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以宿舍为讨论单位,征集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可以在茶余饭后或者在熄灯后的“卧谈会”上以放松的状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其形式灵活,状态轻松,更容易受到90后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设定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等专题,要求大家以宿舍为单位写出专题报告,形式可以多样,体裁不限,然后组织不同宿舍进行专题报告,交流互动;最后针对学生专题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做专题讲座。这样,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经过思考发酵后,学生更容易关注同一问题的新观念和新看法。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式。可以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可以就学生宿舍的管理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培训、心理咨询、素质拓展训练等,也可以围绕公寓社区组织“趣味运动比赛”、“宿舍文化设计大赛”、书画展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类似我看时事、评电影、品故事、我的博客等在当代大学生中间更为潮流的活动,使得其在启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动性。

4.建章立制和开放式考核是重要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有利于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序、有效的效果。因此,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宿舍文明公约、奖惩制度,倡导用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与人交际,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其次,要建立以楼长、层长、寝室长为主要成员的宿舍管理网络,检查和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保持宿舍的整洁和良好秩序,形成“蓬生麻中必自直”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第三,建立开放式考核机制。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建立既能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水平,又能反映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估体系。一方面,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化活动,可把其参加活动后提交的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等书面材料,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另一方面,高校应在学生宿舍管理相关制度中,规定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与个人、班级、院系等评优资格挂钩并直接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品德鉴定、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济.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8日第1版.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外联合办学,雅思教学,文化因素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中外联合办学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与世界大背景的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籍此与海外高校合作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甚至引进国外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师资等。一般模式设置为3+1+1或3+1,即在国内进行本科学习的三年,在国外进行第四年的学习,各方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进行一年研究生的学习。当前的中外联合办学,主要合作对象为美国及英联邦国家,所以高校在进行联合办学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获得联合办学方要求达到的语言成绩――雅思考分,为继续的国外学习做准备。

就中外联合办学而言,外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生存技能的必要工具。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如何使学生有较强的可以通过雅思考试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文中,笔者将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听力

雅思听力素材的选取主要包括生活英语(survival English)和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两方面。从笔者的亲身经历和对《剑桥雅思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雅思听力的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国外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生活英语主要是围绕着在学生在英澳的学习和生活展开的:租房(renting)、面试(interview)、出行(traffic)等都是核心考点。掌握了这些常识后,考生便可以读题后对正确答案进行初步预测。而学术英语则一般是以学习和科研为主。如:课程安排介绍,师资力量介绍(teacher resources),课题的研究(course research),学习方法(learning methods)的讨论等。事先了解英澳人的说话方式及相关词汇也是大有裨益的。众所周知,中西文化在各自的教育制度、生活方式、节日习俗、日常交往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表达的方式也不相同。如果照搬母语文化然后平移到目的语文化表达中,肯定会造成听力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善听的人,可以利用他们所有的资源来预测、检验和证实他们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在特殊环境――雅思考试中,非语言信息即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考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听力内容时,他们可以通过运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来尽量得出答案。

口语

从发音上来看,雅思以英澳发音为主,但其他国家的语音也会有所表现。

从思维上来看,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分别为“螺旋型”和“直线型”。中国考生说一个问题,往往先绕开主题,而身为西方人的考官更希望你开门见山。

一直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英语的发音、语法和词汇,而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在雅思口语考试的过程中,如果考生还是按中国人惯用的思维模式来回答问题的话,考官就可能抓不住采分点。雅思优越于其他英语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口语部分,目的是针对学生在国外留学的实际需要。

写作

在雅思写作的总体命题和测试中,也体现了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生活和学习仍然是两大主题。但是无论是哪一主题,“权利”是西方人最看重的。如2012/2/4日的雅思写作考试要求:Some people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follow traditions of their society, and others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be free to behave as individuals.考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西方国家更注重的就是对个人意愿的尊重,所以考生一定要跟上西方人的思维。归纳起来,大致有一下几种:权利、平等、人本主义等。同时,考生针对某个政治倾向的言论,最好都不要过分激烈,温和的观点会比较容易得到认可。

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学习范围远不止听说读写,了解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别同样重要。这样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才不至于因为风俗的差异而冒犯他们。”

阅读

文化的组成元素有两部分,分别是可见的(visible)和不可见的(invisible)。体现在雅思阅读中就是具体的词汇运用及中西方思维的转换。例如:寻找主题句时,要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开门见山。推理时,要尊重西方人的权利至上。分析时,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如green一词,汉语中的解释为绿色,而英语中的含义分别为:“嫉妒、眼红”, “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没有经验”等。

总之,文化因素是我们雅思教学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它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渗透的过程,承担中外联合办学雅思教学任务的教师一定要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以期帮助考生取得理想的雅思考试分数。

注释:

[1]. 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 .燕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 蔡永莲. 全球化趋势对高等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6)

[3]. 杨莉.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特色与实践《学习月刊》2009,( 10)

[4]. 周文婕. 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 .教育探索, 2005, (5)

作者简介:孙晶 (1980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从事教学管理。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7篇

案例教学其实是“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客观实体,也是“课堂”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它既可体现于课堂教学,也可体现于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用得好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反而会含糊重复,事倍功半。因此,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贯穿案例设计、案例层次、案例目标的一致性。既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也可以呈现在“实践”教学。这里尤其强调的是两个要素:“问题引入”是抓手;“解决方案”是目标。案例教学需要完整的四步曲:第一步是“课堂”教学搞清“问题”,找到“抓手”;第二步是“实践”教学运用“抓手”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步是回到“课堂”教学,升华“抓手”,提炼“抓手”,成为理论指导;第四步再回到“实践”教学,深化或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二步是从感性教到感性做;后二步是升华到理性悟到理性思。

(一)课堂教学中柔性衔接实践教学的前奏与后果

“课堂”教学分成前后两个单元。后单元是一个完整案例教学的开始或前奏(第一步);前单元则是对上一个案例教学的“实践”活动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第三步)。1.“问题”的引入引入的“问题”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应该简单明了。如果设计成“抓手”的天然“天敌”就是案例教学最有效的成功。比如“要求输出高于平均分的那些成绩”问题,必须要二次扫描输入元素,因此,这个问题的天然“抓手”就是数组。如果只是“求出平均分”这样的问题,只需要一次扫描输入元素就可以解决,硬拉数组做“抓手”就有些牵强附会了。2.找到问题的“抓手”引入一个成功的“问题”,就是为了等待“抓手”自然地降临。好的“问题”,“抓手”不必去找,只要教师适当地启发,学生自然会想到、自然会悟到。在案例教学的第一步,不需要对“抓手”进行详尽地描述,只要告诉学生的使用规则即可。3.“抓手”的提炼经过“实践”教学对“抓手”解决问题的演绎和验证后,学生有了“抓手”的感性认识。此时,适时地归纳、提炼、升华“抓手”的本质和理性概念,学生往往能透过“抓手”的表面现象,更多、更深地理解“抓手”。比如,做过“要求输出高于平均分的那些成绩”的程序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提炼出“批量元素”的存储、重扫性质;要总结出“批量元素”的常用输入方式等。这就是第三步,“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4.让“抓手”抓住更多的“问题”大众化教学还要照顾到学生中的精英部分,“问题”和“抓手”还可以深化和复杂。因此,课堂教学上适当地加以分析、深剖,可以让“抓手”抓住更多、更难、更复杂的问题。比如,组数元素的多次扫描、元素的移位和交换、逆序扫描、跳跃扫描、排序、插入和删除等手段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抓手”的抓力。这是案例教学第三步的延伸,也是为第四步打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柔性衔接课堂教学的抓手与抓力

“实践”教学分成课内和课外两个单元。课内单元是“课堂”教学“抓手”的演绎和验证(第二步);课外单元是升华后“抓手”的深入和强化实践,需要思考、感悟和分析,提升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第四步)。1.演绎“抓手”抓住“问题”的过程课内的“实践”教学,就是将“抓手”抓“问题”实例化、具体化。这种实践一般只具有课堂教学的演绎性和验证性。程序设计的特点需要这种验证性来支持“抓手”抓住“问题”的过程和体验。案例教学的第二步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教学第一步的证实和巩固。2.“抓手”的抓力提高经过案例教学第三步的升华,已经基本具备了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抓手”的抓力明显提高,除了课内实践课程中可以得到部分训练和锻炼外,主要依靠课外实践单元来完成。3.“抓手”的变通能力随着“抓手”抓力的强化,还要提高学生对“抓手”的应变能力,因为“问题”本身是多变的。要让学生知道“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只有提高“抓手”的应变能力才是根本。除了课堂教学的分析,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复杂问题中寻找“抓手”的变通,包括以后的创新实验和创新项目锻炼。这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第四步。通过案例教学柔性化这条主线,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掌控起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衡起来、将“问题”与“抓手”柔和起来。案例教学的四步曲柔化于课堂与实践教学中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

二、案例教学柔性化中的重点

引入案例教学后,根据教学进度表“线性”地设计引入“问题”,找出“抓手”;经过实践环节,实例化“抓手”的演绎和印证;强化“问题”,提升“抓手”的抓力,这是贯穿案例教学在课堂与实践的宗旨。课堂与实践只是案例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状态,柔和好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则是案例教学的艺术。

(一)柔性化案例教学推进的节奏

案例教学需要在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紧紧相扣。往往是前一个案例的结束,紧接着新一个案例的开始,因此,需要教师掌控案例教学的推进节奏。一方面纵向推进的节奏需要柔性化;另一方面横向的抓力强度也需要柔和到位。

(二)“问题”与“抓手”的柔性化

引入“问题”的切入点与“抓手”的着力点要顺其自然、合情合理、水到渠成。“问题”与“抓手”的层层深入要循序渐进。“问题”与“抓手”的柔和才能天衣无缝。

(三)“抓手”的抓力提高

“问题”的深化对应着“抓手”的抓力提升。这种“抓力”的提升正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甚至是难点,需要教师更精准的设计和引导,也需要学生的感悟和思考,反复实践,领悟其中真谛。抓力提高的台阶最好能柔和成平滑的坡度。

三、结语

化学教学实践论文第8篇

抽象概括技能是数学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没有抽象概括,就无法产生基本数学概念,更谈不上抽象深层的数学思维,则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无可避免地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曾有研究指出,小学生所可以概括的事物属性或特征常常只是事物外部的直观属性或特征,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事物外观和应用意义。所以从这一研究规律出发,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试一试、掂一掂,对实际的可接触事物进行一个感知性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发展抽象概括技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时,由于学生对平行线、垂线、平行关系等都还不清晰,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平行物品例如桌子、门、黑板,电视机等实际事物入手使学生明白平行和垂直对图形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摆弄直尺或者小木棍来组合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以往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异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就能很容易感知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实际作用。只有在学生有效操作的前提下,小学生才容易理解并使抽象成为清晰的数学概念。再比如多边形的面积、位置和方向,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圆柱的认识等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让学生注重感知性操作,也间接让学生感受到时刻在身边的数学。

二、注重应用性操作,加强应对生活实际能力

学以致用,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面临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但接收能力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应用性操作的实际情境或条件,加强应对生活实际的能力。比如学习完多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提议学生课后尝试测算课桌、黑板、书本的面积,促进面积单位的运用和掌握,又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再比如教学立方体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泡沫板或者粗铁丝,让学生尝试设计实用简单的冬天帐棚模型给灾区人民,学生们都各显神通,兴致浓烈,纷纷运用生活知识和几何知识进行展开制作,接着教师可以对他们的成品进行点评,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水平。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有关数学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操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个重要渠道。例如教学完统计和平均数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自选专题然后展开活动。学生可以测量计算同学的集体平均体重、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各班平均人数或者菜场某一类蔬菜平均价格等等。给予学生一个共同展开活动,测量数据,学以致用的机会就来锻炼他们对数学知识运用的敏感度以及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相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改革课后作业的形式,来突出加强学生的应用性操作。比如教学完小数加减乘除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双休日跟随父母前去菜市场去买菜购物,按照一斤菜多少钱,你买了多少两或者多少斤来进行计算,学生经过买菜作业后,明白到小数的加减乘除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时候,价钱并不能取整。所以重视数学教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加紧学数学和用数学之间联系,两者的紧密结合正是应试教育所缺乏的。

三、注重探究性操作,优化创新思维能力

比起把现成结论灌输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形成创造性自主的科学认识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活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推导圆锥体积计算数量关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材料自制圆柱,然后再削切加工,造出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此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他们的感性认知。同时体会从圆柱到圆锥的过程中体积是怎么变化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它们之间体积的关系,分组让他们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经过反复实验自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新圆柱体容器所盛载的沙子总等于圆锥体容器承载沙子的三倍,如果两容器的高或低不同,结论则不再成立。这样一来,学生便通过实际操作中自主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也许小学生的探究性操作只不过是重复验证过程,但是对于小学生自身而言,这就是创新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