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阅读课教案

阅读课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03 14:26:03

阅读课教案

阅读课教案第1篇

小学教师课外阅读活动实施方案(草案)

一、活动背景

调查一: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一项针对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个小时。

这项调查是在上海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性别的1011名教师中进行的。结果表明: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69本书。不过,他们读书量差异很大,有48%的教师每年读书在4本以下,52%的教师每年读书量在5本以上,最多的一年可以读72本。

 调查二:前几年,上海、西安、长沙、厦门等4个城市对2316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教师阅读有喜有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获奖层次越高,其每天阅读的时间、购买书籍年支出、购买报刊年支出、个人藏书量越多。

 全部调查者的每天阅读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32.43%,购买书籍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79%,购买报刊年支出在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5.90%,个人藏书量在200册以上的比例为34.45%。

2316名被调查者在谈及经常读书的原因时,46.16%选择了工作需要,73.27%选择了充实自己,38.21%选择了休闲娱乐。

调查三:中小学教师在“读什么书”?在13个选项中,根据选择频度排序,它们依次为:教学参考、现实题材小说、教育理论、文史类、时事类、历史题材小说、言情小说、政治理论、科幻小说、武侠小说和经济金融类书籍。从调查结果看,教师读的最多的是教参、教辅类读物,其次是报刊、小说。调查中报列的《爱弥尔》、《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论教育》等十部教育经典只有20%的教师读过,有12%的教师甚至未听说过其中有的书名,对于国内的几家专业教育学术刊物,如《中国教育学刊》、《教育探索》、《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只有38%的教师经常阅读。从阅读动机看,大多数教师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的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少部分教师则纯粹为了消遣。从阅读方式上看,随意阅读者多,系统阅读的少,偶尔阅读的多,每天坚持阅读的少。从阅读效果上看,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并用以指导教育科研的不到30%,根据阅读确定学科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框架的不到10%。

这样的结果,我们追寻原由有三

1、教师想读,没时间。这确是事实。现在,教师的压力不轻。小学教师一个人教好几科,大量时间都泡在课堂上,课后要写教案批改作业,还要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负担非常重。课余要参加各种培训。再有,小学里女教师特多。学校搞读书沙龙大多是下班的时间,有的教师就要回家做家务,要经营自己的家庭,要管理自己的孩子,就自然而然挤占了读书的时间。由于女教师的生理变化快,在那么大的负担当中,还要迎接教育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读书,即使知道是件好事,但确实精力、能力达不到。所有的时间都被挤占,如果有一点时间,那就想睡觉!

2、缺乏良好的读书心态。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读书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就会成为借口,读书自然成为负担。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想读的时候、想买书的时候,收获的并不直接,特别是有些西方书籍给予教师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能直接面对中国人的心理学、中国人的教育学。而西方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教育的认知等等,作为中国人来讲,这些书看的时候收获的总是不“塌实”。这些书,老师可能会学些皮毛。那些时髦、没见过的词汇,如“生成”、“范式”成了评课、写文章的术语,那些国外的经验,充其量成了写作发言的“引子”或试验的依据。时间长了就厌烦了、麻木了。

3、缺乏读书能力。教师阅读力的差,收获不大,原因是教师知识结构有问题,达不到最高的阅读层次。教育理论书籍枯燥乏味,有的内容深邃,也有的由于翻译的语言造成了教师阅读的一些障碍和一种不自然的排斥。好多中国自己的教育教学书籍不是内容艰深,就是文笔艰涩。

二、活动主题

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

三、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相关《阅读书目》为参考,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四、活动目标

1.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

2.探索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

3.构建学习型年组,书香型校园,营造高雅的读书环境。

 

五、阅读内容

第一类书:教科书。教科书是最好的读物,它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教师精神的最主要的元素,书上的内容我们过去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

第二类书: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教师思考和探索。

第三类书:阅读儿童文学和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

 

五、阅读建议

1、教师需求的东西是形象的东西,是直接能拿到的东西,再加上没时间,老师需要的效果是“短、频、快”。如:《陶行知教育名篇》。

2、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来说话,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学能用的。如《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理清了一些混沌的现象,澄清一些教学事实,讲清了今后如何实践的步骤。

3、教师需要在一线教师的随笔中确确实实找到“阅读自己”的感觉。如《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十字路口》等,这些可知可感的内容和教师的思想和认知能够很好地链接起来。

4、教师需要读书指南,用精炼、短小的介绍语帮助其筛选书籍。那么《中国教育报》不错,特别是“读书周刊”这个栏目会提供阅读指南。(见附件)

现在都在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实践,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这是看不见的,盐在汤中的养分,这是长期的内养,不是维生素加钙片。因此,必须让教师们读起来,思考起来、实践起来。

 

六、保障措施

1、实验学校以“不加重教师负担、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原则,提供阅读书本,保证教师阅读场地和校内阅读时间。 

2、实验学校承担课外阅读展示活动,探索“引领学生课外阅读最佳方法或途径”,或上课或研讨或交流,通过次类活动分享活动成果,进而辐射全区。

3、建立区级互动交流网络,开展论坛活动,构建阅读“同人圈”。

4、聘请著名作家做相关阅读讲座,提升教师阅读品味。

    5、活动安排表

   

主题

时间

内容与形式

承办

单位

参加者

论坛

活动

3-6月

网络交流

(专题讨论、好书推荐)

悦读小镇QQ群

自愿者

儿童阅读点灯会

三月

20分钟儿童阅读推荐课

董宏猷老师专题讲座

傅家坡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3人及校长和教学副校长

四月

专题活动展示: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途径初探

中华路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五月

“蒲公英悦读小站”展示

专家讲座。报告人:罗昆霞

八铺街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六月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教师读书故事交流活动

四美塘小学

诚邀各校对儿童阅读感兴趣的骨干教师1-2人

 

 

阅读课教案第2篇

一、课题界定

阅读,就是通过有目的、有层次、适时适量、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文章的情感、品出语言的韵味。新课标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记叙文,本课题所指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解读,本课题所指的解读,就是记叙文的阅读解释;分析、研究;理解、体会。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本课题研究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1.如何正确地解读记叙文文本?

2.如何有创意地解读记叙文文本?

3.如何正确地驾驭记叙文教学课堂?

4.如何有创意地驾驭记叙文教学课堂?

这四个问题贯穿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每个环节,是每节课都必须回答和反思的。当然,前两个问题侧重于备课时解决,后两个问题侧重于上课时解决。

(二)基于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

1.探索实现记叙文文本解读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2.探索解决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记叙文文本解读与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4.探索建构务实、有效、健康、灵动的记叙文文本解读机制和记叙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5.探索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注重文本的个性解读

解读文本,挖掘内涵,巧妙运用文本,是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着力点、突破口。

1.做一个对文本的独立解读者。

2.突破教参藩篱,发现文本价值,力求新颖的教学设计。

(二)优化处理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的优化就是选择所授课文中的片断作“例子”,精要地讲解,使学生通过“例子”的学习举一反三,达成记叙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第一,选择能体现有效知识的“例子”。

第二,选择能体现和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例子”。

(三)探寻教学最佳切入点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佳切入点,就可以使文章思路、学生学路、教师教路达到和谐统一高效,师生一起在阅读文本中享受预设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好的切入点一般应具备这样几个特点:1、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迅速集中思维,让学生直奔学习重点;3、准确抓住整篇文章的要害,“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将记叙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合而为一。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是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优劣泾渭分明,效果也大相径庭。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文本解读有三种形态,一是文学欣赏,二是文学欣赏之中偶有对教学有用的点上的知识,三是为搞好教学设计而研读文本。三种形态之中,我们不欢迎第一种,不拒绝第二种,尤其欢迎第三种教研形态。推崇不同执教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设计(以三种为宜),从而通过“同课异构”,寻找记叙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更好途径。

(二)将课例研究与主题教研相结合。

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紧密相连、自成因果的两个部分。其中,教学设计是预设的、静态的,而课堂教学则是动态的,甚至可以生成许多难以预设的细节。从动态过程中发现一节课的优劣,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期对施教者的教学水平形成补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将课例教研与主题教研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个体成长与教研组(备课组)力量予以整合。而观课议课就是一种绝佳的教研活动平台。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法。

对参与课题的班级进行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作为理论指导、过程调控的重要依据,使课题研究始终植根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二)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中学语文记叙文文本解读相关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如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以及钱理群、孙绍振、王荣生合著的《解读语文》等论著,《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述。查阅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课例,如于漪、钱梦龙、余映潮、韩军、李镇西、郑桂华、李海林等。

(三)课例研究法。

课例研究是案例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研究,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制定新的方案、行动跟进等步骤组成,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阅读课教案第3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本段共有_______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3、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

)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

B.上课和下课

C.窗外和树下

4、文中这些山里的“朋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动物。

5、用“_______”画出选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6、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B.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

C.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在竹林中吹着(

)。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

)的。

1.《花的学校》作者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

2.仿写词语。

一群一群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荒野

口笛

墙角

4.读到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水泥道像铺(pū pù)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zhānnián)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lín líng)乱。然而,

这更增(zēn zēng)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欢跳着

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地走着

地数着

地跳着

2.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

4.“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我用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句中加点词,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会用它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6.

我要为作者写一句赞美门前水泥道的话。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秋天的雨分别把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给了谁?

黄色:

金黄色:

红色:

橙红色:

2、黄黄的叶子像

,扇走了

。红红的枫叶像

邮票,邮来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第三单元

《在牛肚子里旅行》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1.多音字组词。

jī(

chónɡ(

jué(

jǐ(

zhònɡ(

jiào(

2.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你能写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吗?

红头躲在草地后面(

)(

)(

)从牛嘴里喷了出来

二、阅读《去年的树》片段,回答问题。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有两个“看”字。这两句话颇为传神,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个“看”,可以理解为:

第二个“看”,可以理解为:

两个“看”表达了鸟儿什么样的感情?

(2)选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3)读了选文,你想说些什么?

我想对鸟儿说:

我想对树说:

我想对人类说: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梁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了网上,撞坏了它,被惊动的小蜘蛛马上爬过来,吃掉了它。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呐,没有呐。”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有意思得很。于是它就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它的蛛网上也一直没有抓够让它吃饱的虫子。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呐。

1.

以上选段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话。

2.

小蜘蛛织网是用来干什么的?

3.

老屋倒了吗?用原文句子回答。

4.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老屋的默默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B.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句一: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胡子。

1.“浓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除了说浓密的胡子,还可以说浓密的________。

2.从“常常”“发愁”等词语可以看出胡萝卜先生________他的胡子。

句二: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3.句二中的“这绳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胡萝卜先生的(

)精神。(多项选择)

A.善良

阅读课教案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教学教案未发挥实际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不切实际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教案

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阅读课教案第5篇

关键词: 阅读档案袋 高中英语教学 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运用目标中提高了对阅读的要求。从历年的高考成绩反馈可以发现,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成绩的差异,因此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档案袋评价机制,探索性地将此方法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旨在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并创造性地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活动中,以期激励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档案袋

新课程标准指出:“档案袋评价是以一个文件夹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已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可以记录学生阅读理解的全过程,是评价其发展水平、自我反省和进步的理想方式。将档案袋评价方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自主体验阅读过程,反映学生自主、自控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元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家长、学生等提供丰富的有关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信息,使评价者直观全面地评价个体阅读能力的真实发展。

二、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档案袋”的应用

1.“阅读档案袋”的基本设置流程

(1)学生实际操作环节流程: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选定阅读材料将学习成果装订到阅读档案袋中定期自我评价整理并展示成果。

(2)教师实际操作环节流程:提供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定期督查学生学习成果纠查、指导欣赏成果并给予评价。

2.“阅读档案袋”的内容

(1)封面:主要展示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包括姓名、年龄、年级、所在班级、就读学校、任课教师、兴趣爱好、特长、家庭住址、档案袋编号(教师把全班学生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编成号)等信息,最好附一张本人近期彩照。封面设计鼓励学生突出个性,充分展现自我风格。

(2)阅读计划:选择一学期为一个跟踪测试阶段。教师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给出阅读建议,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水平测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并自行规划每天或每周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制订计划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签订学习合同的方式进行,以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决心。

(3)主要收集内容:①阅读记录:阅读记录可以直观地跟踪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是阅读档案袋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选择一星期为一个记录周期,便于学生记载并及时总结,随时发现问题并调整阅读计划。②档案袋内容:课外阅读学习行为的记录。学生可以借助档案袋这个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自己接触的英语资料(纸质资料、录音带或光盘等)按一定类别放入档案袋。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

3.阅读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1)阶段性自我评价与反思。档案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就自己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做出判断和诊断。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更详实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学生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这有利于下一阶段阅读任务的开展。

(2)同学之间互评。教师可以每月组织小组互评。通过交流,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为自己进一步的努力确定目标。

(3)教师评价。教师要定期检查、反馈并给予适度评价。教师应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阶段性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目的。

三、结语

阅读档案袋评价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非常有效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同时还发展了阅读能力。阅读档案袋重视的是阅读的过程,强调知识的探索历程远远重于获取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教师的评语、学生的自评和互相反馈,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获取学习经验,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才是阅读档案袋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Valencia,S.M.(January 1990).A Portfolio Approach to Classroom Reading Assessment: The whys,whats,and hows[J]. The Reading Teacher, 43, 338-340.

阅读课教案第6篇

【关键词】阅读;自我评估;阅读交流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外自主阅读中,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时,也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阅读作自我评估。学会对自己的阅读作自我评估,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看到自己自主阅读的进步和不足,进而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多种自我评估的方法,评估阅读效果,加强阅读反思和改进阅读计划,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阅读日志和周记

自主阅读日志是学生对自己课外自主阅读情况的每日记录。由于自主阅读大多少是在课外进行,与课堂相比阅读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每日不进行记载,尤其是对阅读速度、阅读策略、阅读收获和难点进行记载与反思,自主阅读很容易变成自由阅读,这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志中,学生可以记录每天阅读的材料,阅读速度,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反思阅读的收获和难点,以及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而阅读周记就是对一周自主阅读情况的自主评估,是进一步对阅读日志的反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阅读日志和周记不仅有利于学生按照阅读目标和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进展情况。日志和周记为学生每日及每周填写。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定期一周上交二次,以便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情况,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指导的方式予以帮助解决,或者找学生面谈,帮助其解决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二、自主阅读交流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和全班自主阅读交流。学生可以先在组内根据自己的阅读日志和周记谈论自己阅读的收获,和大家分享经验;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向组内成员求助;同时,小组要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随机或有选择地参与某阅读小组的活动,如果小组中有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解答。小组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长代表组内成员发言,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主阅读进展情况和组内未解决的阅读障碍,全班讨论,共同解决。各小组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经验教训,提高本组自主阅读的质量。

三、自主阅读月评估

学生在完成每月的阅读目标和计划后,让学生回顾这一个月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估,找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改进阅读计划,调整阅读策略,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评估自己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月评估可以由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自评在小组互评之前完成,而组员互评是以自评为前提。小组互评由组内其他成员填写,这有助于学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表现和阅读日志、周记以及月评估表的记录给予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价一般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使自主阅读顺利开展。

四、阅读测试

课外自主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测试来检测一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测试结束后,不光是批改试卷,登记学生的成绩,并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做好恰当的评价和反馈。通过阅读测试,成绩有进步,可以建立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若成绩没有进步,也可以使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

五、阅读档案袋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的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用来收集与自己课外阅读相关的记录和资料,以向老师和家长展示每个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阅读成果记录。建立阅读档案袋也可以督促学生经常自主阅读目标和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思自主阅读,从而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档案袋中可以收录:自主阅读前后的调查问卷、阅读目标和计划、阅读笔记、阅读日志和周记、小组活动记录、月评估表和各次阅读测试等。在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初期,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建立自主阅读档案袋的意义以及装入档案袋中的材料;在建立过程中,教师也要定期检查自主阅读档案袋的资料收集情况,或以多种形式在阅读角展示部分优秀的档案袋,帮助每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阅读档案袋。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展示每个学生的阅读档案袋,让家长参与其中,分享学生的英语阅读成果。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英语自主阅读,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这对学生来说是更大的激励。

在课外自主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对自己阅读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思考、评价、调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估,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充分负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楼青.英语阅读模式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零陵学院学报,2005(1)

[3]王崇友.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双语学习,2007(5)

[4]赵靖.高中英语自主阅读引导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阅读课教案第7篇

综观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编排颇具匠心,课堂案例与理论解说有机结合,既体现了编著者的良苦用心,又有利于阅读者的研究学习。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课堂教学实录之类的书籍,这本书不是课堂实录的罗列,而是课堂案例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该书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章,每一章各有四节内容,前三节为课堂教学的实录案例,第四节从理论角度对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加以阐述。如第一章中前三节分别运用三个课堂案例,介绍了文本处理的相关方法;第四节从和谐共生教学和树式共生课堂结构角度,进一步从理论上对文本处理的方法做详细的总结和阐述。这样,既有具体实践的示范参照,又有理论规律的总结指导,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广大的一线教师阅读学习,吸收借鉴起来较为便捷。另外,书中共精选了黄老师本色语文的12个典型课堂教学案例,每个课例的后面,都附带了由黄老师本人和其他专家老师撰写的“说课评课”内容,这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课堂的教学设想、课堂组织方式和教学思想以及课堂教学特色等内容。这样一来,阅读者在阅读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就可以直观地学习到黄老师对于各种文体的文本处理方法,课堂的组织艺术和构建方法;研读“说课评课”内容,可以结合黄老师的课堂实践,进一步领略黄老师的教学思想,体悟课堂教学的艺术,从而掌握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规律,在研究学习中学会构建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的成长。如阅读第二章第三节的《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两篇散文一起学习的课堂案例,阅读者不禁会问,执教者为什么把两个文本放在一起学习?通过阅读“说课评课”环节的内容,阅读者就明白了黄老师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试图解决众多老师倍感困惑的时间紧张而课文篇目众多这个矛盾问题,从解说中学习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即“从根本上说,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二是要有正确的处理教材的策略,分类处理,因文而教。从具体的方法上来看,进行整合教学,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其二,课堂案例中课型多样而不单一,有利于阅读者多方面的学习。

这本书共有12个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从文本上讲,既涉及小说、散文、文言文、古代辞赋等文本的课堂教学,也涉及作文的课堂教学;从学段上讲,既有初中的课例,也有高中的课例;既有必修模块的课堂教学案例,也有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案例(如苏教版高中教材选修模块“现代散文阅读”中的《葡萄月令》);既有单篇的课堂教学案例,又有两篇整合的教学案例(如《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从文体特征出发,遵从各种文体阅读的基本规律去设计教学,可以学到教学常教常新的方法,可以掌握小说文本解读的把手,可以学到选修课的教学思路,可以学到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教学方法、“言文”的落实方法,可以学到作文教学中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的一些常用方法。

其三,书中的课堂教学理论建构在实践的基础上,都有案例可循,鲜活易懂;教学方法源于实践,便于借鉴操作,具有可推广性。黄老师的课堂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从学理层面对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提升和总结。读者不仅可以学到黄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体悟到有关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课堂构建的方法。从每一章第四节的系统论述中,我们分别可以学到文本处理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添加、删减、整合、分解”四种基本策略,教学凭借的作用及其设计,以及作文的共生思想等。从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来看,从第一章的《我们家的男子汉》案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黄老师的阅读教学思想――“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的基本定位和‘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基本策略”。从第二章的课堂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黄老9币的课堂教学的理念,那就是“引领学生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精神成长”;从《葡萄月令》的课例中可以学到选修课教学的“要求高一点,容量大一点,活动多一点;专题意识强一点,选择余地大一点,学生自主再多一点,课程个性更强一点”的基本特征。从第三章的文言文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从文体特征出发决定教学内容,如何从章法鉴赏到文化传承上拓宽课程资源,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增加深度和容量”,从而解决“言文”统一的问题。

阅读课教案第8篇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生成性”的教学,不再是完全根据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是教师、学生、教学文本、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因素交互作用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实际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会成为课堂上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在当前设计教学预案的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一、生成要利用好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课程资源,没有合理的课程资源,就不会有课堂的生成。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许多教师却不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各种信息不能很好的收集和处理,而是随意的创设没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之后就去人为的搞课堂生成,结果课堂生成离开了课程资源作为基础,生成活动就成了形式,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也就不可能提高。

【案例】我执教阅读课《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一课时,根据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课前知识储备极为丰富的特点,出示课题后,即让学生交流对的了解。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滔滔不绝,他们对彭爷爷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此时,让学生停下来去阅读课文,学生们却仍沉浸在讨论中,欲罢不能。待学生按要求勉强读书后,又觉得课文内容没有他们所了解的丰富、有趣,于是对读课文反倒没了多大兴致。教师开发而得的资源极为丰富,本意在于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距离,萌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主动走进文本积极阅读思考。但为什么利用起来,效果却适得其反呢?究其原因,正因为教师设计教学预案时,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利用课外资源及处理好课外资源与学习教材文本的关系所致。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课堂的生成离不开阅读资源,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是在学生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要很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生成课堂,首先教师就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对阅读的材料选择要做到:一是选择的阅读材料要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要适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既不能选择内容太难的阅读材料,也不能选择太简单的阅读内容。二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料,现在的小学生对阅读学习的选择很看重兴趣性。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再好的材料也不会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同时,选择的阅读内容,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去选择阅读内容。三是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通过反复阅读,重点阅读等多种形式去指导学生阅读,要及时的反馈阅读效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二、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立足点。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成性、活动性,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去主动探究,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引导、点拨。如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要学生去读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去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去主动阅读。因此,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方向。

【案例】我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就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学习,学生提出了许多很有新意的问题。

1.这一实验是谁做的,为什么在夜晚做?

2.通过实验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恩惠?

3.如果将蝙蝠的耳朵堵上结果会怎样?

学生讨论时我发现,有的问题是我事先就能考虑到的预设的问题 ,有的是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第1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提到了,教科书上的“课后题”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来研究。通过深入阅读,不仅解决了重点问题,也连带解决了其他的一些问题。第3个问题是我原来没有准备的,这就是生成性问题,生成性的问题多了,这个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生成性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就安排好的程序。这时教师对问题的处理,就体现在学生的需求中,并从中生成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关注细节,形成亮点

语文课本的文章是由字词和段落组成的,要引导学生阅读好课文,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字词教学和文章段落内容的分析。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阅读的基本前提,不掌握好字词,就没有办法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字词入手,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把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在解读教材的学习中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如一个生动的词语、有典型意义的个性化的语言等,都可以成为解读文本的关键和突破口,可以更好地把教学落到实处。

【案例】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见过黄果树瀑布,所以学生就没有那种感受和体验,教学起来会有点空虚的感觉。这时就可用课件来演示。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和壮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再找去过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学生做介绍,引导学生讨论,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