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5 07:59:41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发动机装配;开发与实践

一、项目课程的内涵

项目课程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对于彻底改变传统课程体系,建立职业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高职教育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开发,课程体系的安排以项目为单元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项目活动为主线进行学习的课程模式。可以简单地把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

一方面,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开发的课程,保证课程在开发、设计、实施中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教学单元;保证为学生构建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与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无缝衔接。另一方面,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综合性的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学习,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因此,项目课程能够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综合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及对问题处理方式,通过完成项目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课程开发原则

(1)以工作产品(或服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项目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其要点是立足工作任务,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的开发中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为总项目设计课程,以“子项目”或“模块”为单元的教学内容,尽可能与职业岗位“接轨”,紧紧地围绕行动化学习任务来完成,力求情境模拟、现场教学。

(2)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的原则。项目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工作知识是在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附着于工作过程是其存在的基本形态,课程内容要求实用、够用。按照工作体系设计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3)实现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原则。综合职业能力即完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过程的知识、技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意向等)的综合。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当中突破知识体系结构,以工作体系为依据构建学习内容及实训项目,体现工作的顺序性与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三、“汽车发动机装配”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

1.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阶段,一方面由本院课程专家组预先设计课程框架,由企业专家提供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意见。而这个环节企业专家作用的发挥均需要有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框架为条件。另一方面,课程组通过与汽车制造企业专家、本院课程专家一起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为汽车装配制造企业生产一线的装配技术人员,从事发动机装配、车身装配、内饰装配等典型工作。

课程培养的总目标应该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基本胜任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一线的(汽车发动机)装配技术工作。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装配的基本流程及查阅识读装配工艺文件的技能;能够合理应用装配工作中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事业进取心、职业发展潜质;有团结协作精神、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2.调整课程结构,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

在课程结构整体设计时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课程结构,将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等理论知识融入到行动化项目当中。项目课程开发中依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设计项目任务,运用企业的装配工序及检验标准,以真实的装配线操作为流程开发行动化项目,包括:活塞预装、连杆预装、缸盖预装、曲轴预装、发动机缸体装配、曲轴正时装配、机油泵-油底壳装配、缸盖总成装配、正时机构装配、火花塞点火线圈装配、进排气管总成装配等十二个主项目。

行动化学习项目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设计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考核标准,且可操作、可达成和检测。第二,项目设计要注意难度梯度。掌握技术知识和技能是需要逐步积累的。第三,项目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

3.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项目课程的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进程设计是以学习项目为主载体,将学习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进程设计包括要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教学课时的设计,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设计,师生的课堂互动的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

(2)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单元设计。在设计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时,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合理地应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教学法,只有在决策与评估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3)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材设计。项目课程的教学中从课程结构到教学设计都抛弃了原有的学科系统,因此,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及学习材料就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其他教材中选用或编写。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这门课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主要依据“课堂任务—相关资料—理论知识—拓展材料”这样一个模式来编写,既有教学实操任务、完成任务的学习材料,又有补充知识及拓展材料。将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教学中,保证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四、总结

(1)项目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有利于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开发的课程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有效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将来在企业的工作内容的距离,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2)项目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先理论授课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项目课程注重能力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实现了原有“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3)本着以学生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本课程设计了多种教学案例和研讨课题,使得学生在课间和课下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以提高其实操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课程现状;教学思路;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

一、课程现状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两周实训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达不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项目教学思路

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制定发动机大修方案;能完成发动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机冷却系、系的拆装与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总装与调试。

(2)知识目标: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系统与冷却系统功用、要求、组成及结构特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功用、结构型式和主要组成部件工作情况、配气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机理及产生原因。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经济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工作认真负责、重视细节、吃苦耐劳精神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课程项目设计

本课程不是从发动机工作原理到各系统组成、结构功用为线索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而是整合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典型发动机大修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典型发动机大修具体工作过程包括发动机大修方案的制订,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清洗与检修,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调试三个部分。本课程在此基础上配置了6个子项目:(1)汽车大修发动机的检验;(2)曲柄连杆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3)配气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4)冷却系的检修;(5)系的检修;(6)发动机总成的总装与调试。21个工作任务:(1)发动机信息采集;(2)送修发动机检查;(3)填写发动机大修进厂检验单;(4)汽车发动机吊卸;(5)发动机附件拆检;(6)机体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7)活塞连杆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8)曲轴飞轮组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9)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10)气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1)气门传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2)配气机构的装配;(13)正时皮带的更换;(14)冷却系循环路线检查;(15)节温器的检修;(16)冷却系装配;(17)系分解与清洗;(18)机油泵的检修;(19)系装配;(20)发动机总装调试;(21)填写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

三、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敞开思维,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 “学中做,做中学”。再次,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发动机机械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操作规范、操作能力与装复后的质量相结合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而且要考核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和企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教师提出任务。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构造与作用,突出载体的典型性、通俗性。第二,分组。学生分组(每组4~6人),组长承接分析本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中的具体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第三,计划决策。各小组自行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优化项目方案、选择设备、工具、量具。第四,实施。学生实施操作,包括拆解、装配、调试等,操作要正确规范,并完整地完成本组的项目任务。第五,检查。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纠正其违规性动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第六,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考核评价表》,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的实施情况。

从本课程实施项目教学以后,教学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学习的能力。从已毕业学生的教学评议和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回访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很满意。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3篇

一、内容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37-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学习与意义的建构。

(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任务驱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伴随着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也会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产生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实际任务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置于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当完成一个任务后,成就感驱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再试着解决,循环往复,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教师引导、学生实践、交流讨论、巩固提高、总结。

教师引导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任务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实践就是让学生大胆尝试去解决任务,使他们在尝试中体会和领悟知识。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启发学生,要求学生展示各自不同的方法,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巩固提高就是让学生在观看完他人的作品或方法后,进一步巩固知识,得到启发,熟练知识的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索,通过课堂总结,可以使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三、以“利用Excel公式与函数实现员工管理表”为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分析与设计

Excel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同时实践性又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函数与公式是Excel课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既要学好基础理论,同时又要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利用Excel公式与函数实现员工管理表”是为了巩固Excel函数和公式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技能而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在学生学习过创建公式和常用函数的基本知识之上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利用Excel公式实现员工管理表”的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熟练的在实际中运用。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利用Excel公式与函数实现员工管理表”的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算法的设计更加深入的进行数据的管理的能力,掌握利用公式进行多表间调用的方法,在Excel表格中进行单元格的引用,掌握Excel内置的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如SUM函数、COUNT函数、IF函数等),函数嵌套操作的方法,数据填充方法等。

2、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特点。在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哪些对当前教学产生直接且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初始知识和技能,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等。电大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在教师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但仍需要教师做好调控工作。

3、 学习内容的分析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操作,然后再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和操作,先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是后续复杂的知识和操作的先决条件。在“利用Excel公式与函数实现员工管理表”的实践之前,学生已经学过Excel表格建立和编辑的基本操作,公式的创建以及常用函数的语法结构,学生进行过简单的函数与公式的应用。只有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才能完成本次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施过程

1、提出任务

想让学生掌握Excel函数和公式的基本知识,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只有将Excel函数和公式的基本知识融入到一个真实的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Excel函数和公式教学中的应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即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方法、函数的嵌套方法、多表间调用、单元格引用。

首先,教师先向学生演示一个范例(一个含有两个工作表的工作簿,里面包含员工基本情况表和一月份工资表及相关的基础数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在主题上给学生一个引导,演示范例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把任务的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展示告诉学生。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首先创建一个多工作表的工作簿文件,文件名保存为“员工管理表.xls”,在sheet1工作表中,创建员工基本情况表,并改名为“员工基本情况表”,工作表中包括:职工代码、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职称、职务、所属部门等字段,及表名、总计人数等表格信息。(该表的基本信息按照范例中的数据来录入。)

在sheet2工作表中,创建一月份员工工资明细表,并将工作表名称命名为“一月份工资”。工作表中应包括:职工代码、部门代号、姓名、工龄、基本工资、结构工资、职务津贴、洗理费、交通费、工时、应发工资、扣税和实发工资等字段。表格记录数据必须与“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记录一一对应。要求学生合理设计公式,按如下要求进行各字段的计算:

(1)部门代号字段:根据“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部门字段而定,部门代号可以用“员工基本情况表”中部门字段的汉语拼音缩写,如销售部为“XSB”。

(2)工龄字段:根据“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参加工作时间字段来定。

(3)基本工资字段:根据“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职称字段而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1300元,“高级工程师”为1100元,“工程师”为920元,“助理工程师”为780元。

(4)结构工资字段:根据本表中的工时字段和“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职称字段而定,由工作量系数(工时除以满工作量45)与不同职称的满工作量薪酬相乘得到。(满工作量薪酬标准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1700元,“高级工程师”为1400元,“工程师”为1000元,“助理工程师”为860元。)

(5)职务津贴字段:根据“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职务字段而定,“主任”为350元。

(6)洗理费字段:根据“员工基本情况表”中的性别字段而定,男员工为80元,女员工为100元。

(7)交通费字段:所有员工均为120元。

(8) 工时字段:此项数据按照范例中的数据来录入。

(9) 应发工资字段:为当前表中的基本工资+结构工资+职务津贴+洗理费+交通费。

(10)扣税字段:根据应发工资字段而定。(应发工资低于1200元的不扣税;超过1200元至1800元的,超过1200元部分扣7%税;超过1800元至3500元的,其中600元扣7%税,超过1800部分扣10%税;超过3500元以上的,其中600元扣7%税,1700元扣10%税,超过3500元部分扣13%税。)

(11)实发工资字段:为应发工资-扣税。

最后,利用填充工具进行数据填充。

2、学生实践

实践中,学生可以单独结组,也可以几个人结组来共同完成该任务。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Excel函数与公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同时,还可以在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总结交流

总结交流主要是展示学生的成果,在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和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总结经验。通过总结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增强成就感,在该阶段,要保持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4、设计评价

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由于任务中的基本数据是按照范例中的固定数据来计算的,所以最终的计算结果是评价的优先标准,但是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公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所以,不是仅仅局限于对结果的评价,要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结束语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而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和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2] 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011(01)

[3] 郑伟民.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12

[4]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计算机应用基础(2007年修订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5篇

附件1

“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集中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

第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对象为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师及骨干教师培训者等。

第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务,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第三章 培训内容

第六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

第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实施主题式培训,为学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 培训机构

第八条 教育部评审认定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由教育部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五章 学员选派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参训学员,优先选派承担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及本地教师培训任务的骨干教师。

第十一条 参训学员选派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程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推荐参加同类项目。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网站(),及时报送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参训。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三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四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原则上省域外专家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整合优质资源,同时注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择优遴选生成性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注重培训方式方法创新,采取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将专题学习与现场观摩实践相结合,注重学员参与,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培训设备、食宿条件等,为学员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保障。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制定教师考核、学员评价等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有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课题合作研究、跟踪指导等手段,做好学员训后服务。原则上训后跟踪服务期不少于3个月。

第七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网站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要将学员学习情况与其考核奖励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员“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主管“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指定项目统筹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教师教育水平较高的院(系、所)或部门承担培训任务,完善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绩效自评工作,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报送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九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2

“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远程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引领和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各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机构

第四条 教育部通过专家评审确定远程培训项目培训院校(机构)资质,并根据培训绩效和项目需要对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第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做好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培训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远程教学与辅导、学员学习支持服务等环节的工作。

第三章 学员选派

第七条 省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年度培训名额和培训对象条件要求,推荐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

骨干培训者要遴选教育技术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参训学员选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省级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进行。省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

第八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及时报送骨干培训者和参训学员信息。教育部将对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取消参训资格,并网上通报。参训学员资格认定后,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会同省级教育部门通知学员按时注册和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省报送的学员信息质量、学习效果等因素,核定下一年度培训名额。

第四章 课程资源

第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第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按照模块或专题设计课程内容,应包含专家授课、文本解读、案例分析、研讨主题、学员作业等。视频与文本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要搭配合理。视频课程(包括专家讲座和案例)学时原则上不少于培训总学时的50%。

第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择优报送课程资源参加“国培计划”资源评审,原则上每学科(领域)报送资源不少于1件。各机构提交的课程资源数量和质量将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教学与辅导管理

第十二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培训方案研制、统筹指导等工作,原则上为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人员。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根据项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际的学科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组建培训专家团队,负责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资源开发、骨干培训者培训、教学引领、集中辅导答疑、培训简报编发等工作。原则上按生师比不高于500∶1配备,每学科(领域)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人,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指导市(地)、县级教育部门遴选骨干培训者,组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按生师比不高于100∶1配备。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班级的教务管理、研讨组织、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班级简报编发等工作。

第六章 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

第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负责对骨干培训者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解读培训方案和学科培训主要内容;讲解网络平台功能与操作流程,包括平台注册、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简报制作、作业提交及评价等环节的操作方法;讲授远程培训学员管理的职责与技能等。

第十六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采取专家讲授、研讨交流、操作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培训期间应组织不少于3学时的网上操作演练,特别是在远程培训开始前,应安排不少于1次的远程演练。培训结束后,各机构须向教育部提交不少于1期的集中培训工作简报。

第七章 远程教学与辅导

第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组织教学专家团队认真做好远程培训的教学引领工作。实施专家在线值班制度,原则上每天安排不少于3名专家值班,引领学员交流,包括主题研讨、作业点评等方面。定期开展集中辅导答疑,原则上每10学时不少于1次,要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核心专家须全程参与。编写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反映学习效果,解答学员关注的共性和重难点问题,点评优秀作业,引领下阶段学习等。

第十八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会同省级教育部门组建网络班级开展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0人。地方辅导教师团队负责网络培训班级的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学员按进度学习、参加集中辅导答疑,进行班内交流研讨等;解答学员疑问,评阅学员作业并推荐优秀作业,推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编发班级培训简报,原则上平均每10学时不少于1期。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教学专家团队与地方辅导教师的交流协作机制。

第八章 技术支持与服务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远程培训平台,要为教学专家团队、地方辅导教师团队、参训学员等提供课程学习、教学引领、辅导答疑、互动交流、培训简报、作业评价、问卷调查等方面支持。原则上要具备视音频双向互动交流答疑功能;要提供项目主页、区域主页、学科主页、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等多种主页,便于远程培训管理;要提供平台操作手册。

第二十条 远程培训平台要监控学员学习过程,加强信息监测与反馈管理功能,及时反馈学员注册、学习过程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配备专职管理和技术服务团队,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定期向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报送培训工作监测报告,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期。

第九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成立“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制相关标准和审核课程资源,进行项目指导、咨询和评估工作。“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利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学员选派和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管、评估,并按时报送工作简报和培训总结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地)和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本地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管理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工作和参训学员的学习;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做好本地项目的总结评优工作;将参训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项目实施相关要求,组建教学专家、管理与技术服务团队,认真做好教学指导、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做好地方辅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工作;建立学员学习档案,对参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十章 绩效考核

第二十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项目绩效考核工作,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等。考核结果将及时反馈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并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培训绩效自评工作,并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培训绩效评估报告、学员评价表等总结材料。

第十一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和宣传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须按要求编制项目预决算,教育部分期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项目实施、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和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以后年度审定“国培计划”项目承担任务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规违纪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3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幼师国培)管理,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部级教师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引导各地规范教师培训管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条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由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培训对象和模式

第四条 中西部项目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参训教师与指导教师如影随形,全方位参与备课、授课、研课等教育教学全过程,下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组织高年级师范生或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三)远程培训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遴选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对教师进行80学时左右的专项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五条 幼师国培分为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三种模式。

(一)置换脱产研修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采取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幼儿园“影子教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或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或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进行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院校须组织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影子教师”实践),为农村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

(二)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0~20天的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参与式培训”为主,重视优质幼儿园观摩实践,促使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科学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岗教师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培训新入职的转岗教师。以院校集中培训与优质幼儿园实践为主,组织转岗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具备资质的院校(机构)进行120学时左右的集中培训,可根据需要辅以远程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学时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保教能力。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具体工作。

第七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负责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制订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监督检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每年5月,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项经费预算,从本地区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发,制订培训方案。

采取招投标方式,遴选符合资质条件的院校(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发挥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作用,承担集中培训任务的省外院校比例不少于25%。各省(区、市)的招投标通知要在“国培计划”网站()公布。

第九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及时将年度实施方案和招投标结果报送教育部、财政部审核。经审核通过后,按照培训方案启动实施培训工作。

第五章 培训管理

第十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核定承担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任务的院校(机构)资质,指导各地遴选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作为教师实践基地。

第十一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明确参训学员条件要求,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部门审核的方式确定选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员地域分布均衡性,原则上参加过集中培训项目的教师3年内不再选派参加同类项目。要加强学员管理,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函〔2012〕5号)相关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要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

第十四条 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要求,开发建设新资源,加工利用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章 绩效考核

第十五条 教育部、财政部采取网络匿名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区、市)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中央专项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自我评价和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绩效考核,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资质调整、任务分配的重要依据。各省(区、市)要于每年12月底前向教育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工作总结,主要包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培训工作简报(每单位不少于5期)、绩效考评报告、学员信息统计表等,绩效考评报告须报送文本及电子版,其他材料报送电子版。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实施,主要用于支付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教学资源费、场地设备租用费。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数、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省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等因素核定年度专项资金预算。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交通费,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5号)有关规定,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十九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向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提出拨付经费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省级财政部门将项目经费拨付至培训任务承担机构。

第二十条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对培训任务承担机构预算执行、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对各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6篇

1.使用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柴鹏飞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授课内容

第四章“其他常用机构”中的第二节“棘轮机构”。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介绍棘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

3.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矿山机电专业高专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专业基础课。学生情况: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喜欢动手的特点,缺乏计划性和有目的观察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对理论知识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解决对策:通过实际操作,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矿山机电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情感目标:通过课堂交流及实训,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将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学法:听中学,思考质疑,听教师讲授棘轮机构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看中学,探索发现,观看结构图、教学动画、棘轮机构的工作视频,发现其工作规律。动中学,提高升华,动手操作棘轮机构的模型,掌握其结构和工作过程(原理)。练中学,锻炼能力,操作手拉葫芦对绞车进行起吊,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棘轮机构在矿山机电的应用(手拉葫芦)。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绞车拆装实训室。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图片、动画、视频模型等。实训资源:手拉葫芦、绞车及相关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旧课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回顾,再现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并由此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

播放自行车视频、棘轮扳手视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观看视频、操作棘轮扳手、思考;引入所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引入新课。

3.新课讲授

教师讲述本课内容,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掌握棘轮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4.实际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棘轮机构在矿山机电中的应用(手拉葫芦)。

5.总结与评价

教师分析、总结及评价:对本次操作进行总结、自评、互评;总结所学知识、评价操作规范。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情景模拟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这是本节课的考核标准,有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有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手指口述和实训报告。

七、帮助和总结(教学反思)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7篇

摘 要 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对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在调研武汉市高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上,论证了在普通高校建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模式的必要性;明确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性质、目的与任务;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教学 二级督导

一、普通高校设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的背景

1999年以来,中国高校的扩招引发了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的短缺,教学需求难以满足,教学质量逐步下滑。鉴于这种形势,中国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制度,以保障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提出:“制定教学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的要求。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校级教学督导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一的校级督导模式下,督导范围过于广泛,督导深度不足;面对大量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校督导委员会难以实施过程性的监控。督导职能的分离势在必行[1]。相对校级督导委员会,院级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接近,咨询作用深化、监督指导具体、评估意见客观的优点[2],建立二级督导机构乃大势所趋。

学校体育工作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特定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的教育工作。它具有教学环境开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系数较高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校体育部门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多,学校体育部门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逐渐弱化。体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单位应该顺应大势,摒弃粗放式的行政加思想教育质量监控手段,设立针对体育教学的二级督导机构,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过程管理,这对保证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抽取武汉市普通高校14所,其中公办本科高校8所,独立院校4所,高职高专学校2所。在每所高校抽取10位体育教师(专、兼职)作为体育教师调查对象,共计140人;在设立了学生信息员的高校抽取各高校学生信息员15人为学生信息员调查对象,共计105人;视高校督导队伍规模,抽取每所高校教学督导员1-3人为督导员调查对象,共计27人;把每所高校体育部(学院)分管体育教学的副主任或副院长作为管理者调查对象,共计14人。在查阅文献梳理调查内容的基础上,访谈了部分督导员、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并对所有调查对象发放了调查问卷。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按照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以封闭式为主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另外对10位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效度检验。采用重复测试法进行信度检验,可靠性系数R=0.925,证明信度较好。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建设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性质、目的与任务

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督导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即挂靠教务部门的咨询机构由教学主管校长直接领导的行政机构和相对独立,直接对教学校长负责的咨询机构。这三种模式的督导机构在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合作方面以及行使教学质量监控指导职能方面各有利弊[3],对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构建有借鉴作用。

在调查的14所武汉市高校中,设立教学督导机构的有13所,占总数的92.86%;设立了院级(二级)督导机构的高校有9所,占高校总数的64.28%;在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中设立了二级督导机构的学校仅有1所,占高校总数的7.14%;设立了学生信息员制度的高校有7所,占总数的50%。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较好地执行了《纲要》精神,普遍重视对教学督导工作,并呈现出公办高校优于独立院校的局面,但大部分高校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充分。体育教学部门要在呼吁上级支持的同时,明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定位和性质,制定其目的和任务,为建立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奠定框架性支撑。

体育教学督导是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宗旨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工作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检查以及体育课堂延续的检查、指导、信息反馈和经验总结等。借鉴校级督导机构“以导为主,监督为辅”的职责要求,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应属于非行政权力的咨询单位,在工作定位上,应属于校级督导以下,体育教师以上的中间环节,这也决定了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上对校级督导委员会负责,下对体育教学一线直接服务。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制度建设

武汉市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管理比较松散,制度不够完善。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中设立了二级督导机构的学校仅有1所,但由于没有基本的制度文件,对体育教学督导缺乏明确的工作要求,经常和体育行政管理工作重叠,原因是将体育教学督导视为体育教学管理的辅导工作,把“过程监控”督导功能混淆为帮助教务管理部门检查课堂的管理职能。由此职能认识误区的延伸,对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缺乏明确的标准要求,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督导制度的管理建设[4]而导致工作状态混乱。

制度建设是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规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制度,体育教学督导工作就失去了准则和依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体系应包括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宗旨和工作性质、体育教学督导员制度(任职条件和聘任办法)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与要求等。随着体育教学督导工作动态性和过程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督导制度也应该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队伍建设

督导员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工作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仅有3所高校有体育教师(退休或在职)参与督导员队伍,占调查总数的21.43%;在这3所高校中,仅有1所高校有在职体育教师参与督导员队伍,占调查总数的7.142%;在调查的27名督导员中,有6人反映接受过培训学习,占总数的22.22%。这种大部分由的退休老教师或管理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员的人员结构,决定了教学督导的整体年龄偏大;加上学校体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迅猛发展,导致督导员知识老化,虽然他们经验丰富、敬业心强,但难以把控体育学科前沿动态。相对来说,在职体育教师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系统、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较强的优势。建议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吸收部分在职体育教师补充到督导队伍中去,并向他们提供教学管理和督导理论方面的培训,提高督导员向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管理者提供指导、咨询的能力。

为保持督导队伍的新鲜血液,需要注意督导队伍的流动性。因此,体育教学单位可以根据情况两年换届一次,在换届时,应注意和校级督导人员的调整时间保持一定间隔,以免由于校级、二级督导人员的整体更换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工作[5]。

(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的工作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高校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督导内容仅限于课堂教学环节,主要是常规检查和结果考核。诚然,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通过体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方位发展,学校体育突飞猛进,体育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广泛,涵盖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随之增加。具体包括硬性指标、软性指标和隐性指标;其中硬性指标包括体育场地与设施;软性指标包括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社团及领导重视;隐性指标包括体育文化[6]。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教师、体育社团、领导支持、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赛事等工作纳入督导内容中,完善评估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是新生事物,关于其定位、性质、任务、工作职责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以后的体育教学督导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而在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的落实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督导员的聘任要严格按照专业体育知识、研究能力、管理经验和敬业精神的要求,宁缺毋滥;在督导工作过程中,督导员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争取体育教师对督导工作的支持;聘请学生信息员,一方面为“督学”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辅助督导员做好体育教学督导工作;校级督导部门、体育教学部门、体育教学二级督导机构和体育教师以及学生之间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从而使体育教学二级督导制度落到实处,确保体育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为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旭等.高校两级教学督导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147-150.

[2] 侯锐.高校院级教学督导工作的若干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10-113.

[3] 赵菊珊,汪存信.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回顾与前瞻[J].高教发展评估.2008(3):101-107.

[4] 杨旭峰.论构建学校体育教学督导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40-141.

机构教务工作总结第8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支部,圆满完成了集中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

局党委对集中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市委的决策部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精心支部,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了集中教育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 抓好落实,确保集中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开展集中教育活动以来,局党委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集中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建立有效的支部领导机制。成立了局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局集中教育活动的支部领导、日常支部协调,并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2名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学习支部、处室负责人是本单位集中教育活动的具体责任人。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调研,带头换位体验,带头查摆剖析,带头整改落实。二是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阶段工作安排,局党委制定了全局集中教育活动总的实施方案和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查摆剖析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建章立制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局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一上午召开办公会,总结上周活动开展情况,研究制定本周活动安排,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将每周、每天的工作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责任人,使整个集中教育活动总体有实施方案、阶段有工作安排。三是搞好动员宣传,及时总结活动成果。3月10日,召开了全局开展“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搞好集中教育活动做出了三项决定: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从事关全市内外贸事业发展大局、事关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搞好集中教育活动,为商务局的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2、重点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在高标准严要求上、在求真务实上、在体制机制制度保障上抓好“四落实”;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时总结交流全局集中教育活动的情况和各处室、各单位的经验做法,编发集中教育活动《工作简报》7期,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集中教育活动《工作简报》采用7篇,并在第46期专版刊发我局集中教育活动情况,这是全市就一个单位集中教育活动刊发的唯一一个专版,机关工委《机关党的工作》转载了我局集中教育活动经验,并在市委集中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上作书面发言。另外济南日报发稿3篇。

(二)创新方法,抓好调研,打牢集中教育活动基础。我们把学习调研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推进思想境界提升和观念更新。一是按照规定内容系统学。支部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xx同志视察山东时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在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全市领导干部、市委务虚会上的讲话精神。二是创新方式灵活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邀请省委讲师团何克亮教授作了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辅导报告,局党委书记、局长史同伟同志作了以“执政为民,廉洁高效”为主题的党课报告,其他局领导也以不同形式为其分管处室、单位的党员上了党课;支部观看了《、张大印腐败案》等宣教片。三是严格规定促进学。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考勤,专门制发了学习笔记本,并采取抽查、调阅读书笔记等方式促进学习,做到了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四是联系实际深入学。根据市委“跳出济南看济南,我们差距在哪里”的要求,我们支部机关处长走出去,到内外贸发展比较好、外部环境近似、地位相同的南京、沈阳学习考察。事前局党委召开了动员会并拟定了9条学习考察内容,4月2日,召开了集中教育讨论会,局有关领导和23位处长撰写了专题考察报告并发言讨论,提出工作建议40余条。4月22至24日,机关65位副处长以上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居委会等基层单位进行换位体验活动。五是保证时间督促学。规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体学习日,集体学习签到入场;每个学习支部指定一名学习联络员,负责定期上报学习情况;督导检查组将学习支部每次学习的地点、参加人员、局领导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缺席人员及缺席原因、补课等情况记录在案,定期通报。

(三)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我们把查摆剖析、解决问题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重点环节来抓,按照“四对照四查摆”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利用换位体验的机会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100

余份,向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50余份。同时向各服务单位广泛征求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生活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5月5日,局党委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 “执政为民、廉洁高效”这一主题,紧密联系全市内外贸发展和局机关刚组建的实际,党委成员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关党委、各学习支部(总支)也按要求分别召开了专题支部生活会。三是认真解决查摆出的问题。局党委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的问题,结合商务局新组建的实际情况,首先解决机构和人员问题,使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人员配备更加优化;其次解决人员思想稳定问题,近200人的队伍没有因为人员机构调整而找人递条子;再次解决与省、市相关部门的业务衔接问题;第四解决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问题,共为基层办好事、实事78件(次)。

(四)突出特色,纵横结合,为集中教育活动注入生机、活力。我们紧密结合商务局的各项工作,突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结合集中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机关党员先锋号”活动,制定了实施意见,制做了宣传栏,以学习支部(处室)为单位争创 “机关党员先锋号”。二是结合集中教育活动实行机关党支部、党员“双承诺制”,局党委制定了9项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现已逐项实施;各学习支部及党员也都根据所负责的工作制定了承诺事项。三是结合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培育、选树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社区菜市场建设”被选报为市级先进。四是结合集中教育活动开展了第七届“外商服务月”活动,完成了对300家外资企业的调查;制定了《济南市商务局微笑服务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微笑服务”活动;支部举办了济南市第六届“名优小吃”节及评审;制定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实施方案》。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集中教育活动的内容,推动了集中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努力提升境界,信守执政为民,集中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为先导,不断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工作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执政为民、廉洁高效”的要求。

(一)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委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全局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了新的广泛共识。第一,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思想解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起点上,商务工作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断地优化商务工作公共服务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第二,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商贸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提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商务局是个新建局,人员多任务重,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两个单位合并后产生1+1>2的效应是摆在局党委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局党委抓住集中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因势利导,使机构人员很快就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思路。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商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注重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发展实践,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作指导方式转变要求的手段和方法,使推动商贸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措施更加清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把转方式、调结构贯穿始终,以加快内外贸融合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稳外需与扩内需并重、境外招商与境内招商并重、扩大招商与促进落地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确保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到帐外资9亿美元的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商贸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借集中教育活动重要契机,结合商务局 “三定方案”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商贸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省会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抓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载体的招商与建设,围绕西部新城、东部新区、“新明湖”景区、小清河两岸和老城区开发及16个城市综合体建设;落实好市政府《关于推进物流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全年物流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12%以上;大力发展会展业,筹办好2010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年举办各类会展力争130个,会展业收入达到2q5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120亿元。广泛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确保年内完成39处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任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目标,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放心肉、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外贸规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抓好6月份南美、8月份东盟、10月份非洲三个重点贸易促进活动,加强与非洲、南美、东盟、俄罗斯地区商会机构的联络,推进我市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出口。

(四)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和机关自身建设水平。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的思想建设、支部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全市商贸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一是领导班子的综合驾驭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今年以来,面对新机构、新人员、新任务,局党委“一班人”立志高远,积极作为,精心支部集中教育活动同时,围绕“五转”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商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实,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有了新的转变。我们把集中教育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讲纪律、讲奉献、争先创优结合起来,努力使思想境界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工作标准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三是机关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把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与做好机关的建章立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规范和完善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等,使机关全面建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机关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中教育活动成果

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重在坚持,贵在落实。要坚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果。

(一)进一步深化对“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长远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意义深远,既是对机关每名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考验。因此,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牢记宗旨,乐于奉献,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大局意识,廉洁高效的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处置,以推动我市商贸业发展为最高原则,以全心全意为市民、企业和外商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讲实效,做贡献。

(二)切实抓好查摆出的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重在效果,关键在于抓好对查摆出的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全局各级党支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