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纤维艺术论文

纤维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3 07:43:24

纤维艺术论文

纤维艺术论文第1篇

波斯地毯的编织工艺是采用打结的方式,因此做工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是每平方厘米的结数,一般70道已经是很好的,超过100道自然是大师之作。今天的波斯地毯几乎只是融入了些许现代的图案,其所用的材质和工艺是多年一直被延续的,传统的工艺制作过程也成为了艺术。图1波斯地毯Fig.1Persiancarpet1.2现代纤维艺术工艺的创新科技是诱发改变的最大动力和支持。不少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者渴求能通过纤维艺术的创作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理念,渴望与参观者交流来实现最终的完成。美国纤维艺术家列奥库克(LiaCook)创作的“联想的空间”就充分地利用了科技带来的优势(图2)。传统编织采用的经纬编制方法,是保持经线为骨骼,以纬线的缠绕变化来实现的,因而在编织完成后,经线是被隐藏在其中的。LiaCook借助科技手段,进行了以经线为主的尝试,作品里起伏多变的经线如金属浮雕般迷人,有意处理的水纹形态和纤维材料本身的柔软感相得益彰,让人联想到浑然天成般的节奏与韵律。借助科技发现材料的肌理美并加以深掘,日益成为现代纤维艺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革新工艺后产生的肌理已是成功激发、引领人们探究一件艺术作品的动因之一。

意识工艺的延续

创作与欣赏主体的态度风格的更替在时装中体现得更明显一些,探究轮回般的流行趋势,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文化。纤维作品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实际需要解决后,就必然开始关注心理的需求。意识工艺强调的就是纤维艺术形式革命背后的文化。艺术构造的事实瓦解日常理性秩序的现象在艺术创作中频频发生,充分说明客观事实已不再是创作的唯一灵感来源。在构思一件纤维艺术作品时,首先确定的可能是想要表达的想法,然后再来寻找实现这种想法的客观载体。就像可以被构思的事实一样,表现的情节也不需要是合理的。如LiaCook在2011年的创作“Su-BrainTracts”中,脑电波的影像以一种可视的方式表现出来(图3)。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元素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并行出现的,艺术家以大胆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构造其所需要的客观实在,构思的事件的合理性不再作为考量的依据。由此,一些现代纤维艺术开始利用软材料围绕性的张力特点,创造了具有雕塑感的立体作品,从而影响了整体空间。主体情感的强调如同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纤维艺术作品也总是在努力地表现主体自身的情感体验。当下文化消融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别消费文化现象的出现,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感。再如图3所示的这系列纤维艺术作品,是建立在其对神经系统科学的探究上,将概念布料通过实践、接触和记忆来表现其感官体验。在这块用数码织机编织嵌入图像结构的布上,数字像素成为线程,并且与另一个成为交错的形象并置在同一空间内。作品饱含着创作者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并把情感通过触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共同来传达,从而给欣赏者带来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感官体验。作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方式事实都可以通过艺术来构造,时间和空间自然不会再以常理存在于创作中,各种融合和并置体现了创作者的奇思妙想。这样的纤维艺术引导欣赏者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既保留着对一个空间的记忆,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风格创造在空间特征中仍是二维平面的形式,但画面构成已有抽象、立体等现代派艺术的表现风格,并着重挖掘材质与肌理的视觉美,在编织表现上以粗犷、平坦、凹凸的多种形式取得许多虚拟空间,创造了如同浮雕般的空间特征[2]。现代纤维艺术家在创作中利用纤维材料的特点来充分发挥多维空间的特征,在动静、虚实的空间形态的表现中创造非凡的感应效果。其随机性创造出巧妙和谐的意境,可以用来分割室内空间,营造出新的空间。

意识工艺下的纤维艺术创作内容和方法

意识工艺下的纤维艺术创作内容强调以意识为主的纤维艺术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强调以意识为主体。即把艺术从“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化道路转向了为社会现实生活而艺术的功能性道路上,即“生活的艺术化”[3]。纤维艺术的创作往往是先选择题材,然后再根据题材的需要来选择最适合表现题材的手段。在这种手段的运用中,不过多地考虑其原本所既定的规则,只要它能够更好地让人们去表现。艺术界、观众、社会等的外界因素对于一个形象符号的认可和理解,往往直接关系到了这幅作品或者这位艺术家的成败。充分体现了受众的认可与参与在当代纤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如瑞典的纤维艺术家奥利卡•博格的“生命之舞”系列作品,试图通过静止的装置来表现活泼和生气,一共十二余朵花,可以放在室内各个角落任其舞蹈(图4)。奥利卡•博格的灵感源自漫步森林或在水中游泳时发现的小细节:树叶进化、草木荣枯、光在水里、从水下面看到的外面,原始形式的线条是那么的美,像生活中的谜一般,只能用情感来回应。为了表现这种感动的情绪,创作者开始选择表现的手段,选择用混纺纤维的结构来表现这抽象的转瞬之间。这部表达美、情感和变化的作品,所考虑的不只是传统的花边技术,还有空间如透明度、光线和阴影,并最终在受众的参与中实现最终的完成。艺术融入生活人类的观念、思想、语言有多丰富,观念艺术的手段、媒介和表现方式就有多丰富。现在的纤维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转向对语言、文字行为、过程等非造型因素的探究。在现代文化发展中,更多的想要追求一种感性至上的生活,艺术和生活之间并不存在界限,生活充满着审美体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拥趸者是欣欣然悠游于生活中的主体,沃尔夫冈•韦尔施把他们戏称为“美学人”,是“身体、灵魂和心智”都具有“时尚设计”,但却“抛弃了寻根问底的幻想,潇潇洒洒站在一边,享受着生活的一切机遇”的“自恋主义”者[4]。放大符号的象征性创作的元素就如同符号体系,在纤维艺术中人们对符号的使用也相当普遍,这一符号体系必须以内在的而不是以超验的意义来解释[5]。可以通过材料或色彩进行意义的传达。正如叔本华所说:寓言是一种艺术作品,它表面指向一种东西但其实质却意指另一种东西,因此通过寓言,一定会有一种观念被表现出来。结果欣赏者的心智会从已经表现出来的可以明确感受[6]。如芭芭拉•海勒(BarbaraHeller)著名的“隐藏”系列纤维艺术作品,试图使所使用的元素具有符号式的隐喻性,创造出一种模糊的空间(图5)。作品中的这个女人站在棕榈树前,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姿势盯着前方,“掩盖”的衣服和服装暗示努力的寻找线索、个性和交流,并提出了思考:在缺乏表情交流的世界,人们如何通过寻找其他线索来确定被掩盖的身份?作品中的人物直直地看着人们,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产生,力求使眼神接触。为了进一步混淆视听,她故意使人物的身体语言合乎正常,从而增加判断的难度。这名妇女被看做是一个象征的符号,提示在危险的时候或是在安全的时代,人们能够“仅凭封面判断一本书”么?让一刹那的直觉来决定是否是朋友抑或敌人?在观看的时候,她希望观众的挫败假设能引导他们多花几秒钟、停止了一会儿,从而启发对话。图5芭芭拉•海勒的“贝多因妇女”Fig.5“BedouinWomen”ofBarbaraHeller这件作品是纯手工的,创作者有意放弃了使用织机为主的框架,在手工进行的经纬编织过程中,不断尝试建立或发现原有的意义,探讨内心的思考,目的不是讲故事、宣讲或者召唤,求的是创建一个新的条件,一个洞察深入自己、确认自己的意向性符号,一个使欣赏者能明确感受和领会的符号。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语言传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壁挂艺术对经纬结构的张力把握始终是均衡不变的,因为它的肌理是匀密细腻的,多以平织表现精致复杂的图地关系。现代的纤维艺术打破了这一常规,借用常用的形式手段来达到非常规的效果。比如重复可以使形态出现一定数量上的序列,从而创造形式与内涵都很丰富的新形象。就好像一个大厅既可被墙上巨大空间的纤维艺术作品装饰得气派豪华,也可被渲染得轻柔优美一样。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主要表现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这也是一件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作品的形式可以是非常态的,挪用常态的元素也不是对原文本的简单篡改,而是通过这一解构过程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消解,从而播撒出新的意义。目的在于转变原作意象的身份,把“过去”转化到一种新的语境之中。希望综合叠置所有能够汇集到的意义、风格、技巧及历史,然后从中组织出一个整体,形成自己的形式语言。

纤维艺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纤维艺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98-01

一、引言

纤维艺术,是当今最为绚丽、最具有人类智慧的手工艺术品之一[1]。这门艺术主要是指艺术创作家通过各种纤维质以及类纤维质材料(如羽毛,碎布,树皮等)的收集,对其进行初步的定型处理,然后经过捆绑、缠绕以及打结等多种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纤维艺术最为常见的作品,就是壁挂工艺品,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经常被当作装饰品表现出居室的品位和格调。我国的纤维艺术最早的雏形,就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结”。为了继续发扬这门艺术,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同时也拓宽广大学生的视野,我国开始了“纤维艺术入课堂”的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些年开始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育制度的探索。在教育制度探索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人们广泛重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2]。为了符合教育制度的发展潮流,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教学的普及,提高教学效率,我国教育部门开展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当今社会的热点出发,结合了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介绍了现阶段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该项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探讨出实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途径,为我国纤维艺术教学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文化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二、我国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化、互动化、创新化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不完善,无法充分的应用于教学实践,导致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我国现阶段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从而导致建构主义理论只浮于表面,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学生缺乏沟通交流的热情以及独立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当今的学生学习理念出现偏差,普遍的认为成绩决定一切,另外再加上传统教育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1.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性化教学的需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侧重于对广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掘,从而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依靠学生本身实现独立学习[3]。因此,将该理论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可以有效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化交流,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沟通中,实现独立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从而推动人性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是推动我国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措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人性化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有利于推动教育制度改革,提高当前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 现阶段实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途径

1.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纤维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我国的教育部门必须通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教师的实岗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为了实现人性化教学管理,有必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保证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保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完善和发展。

五、结语

目前,我国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并得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但是,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刚刚开始研究三十多年,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该课题所需的专业教育知识水平较高,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目前的工作团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最重要的是国家政府部门对该项研究工作缺乏重视,资金支持的力度不足,无法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基础。所以,该项研究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的重视,继续加大对该项工作的人才支持、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努力为该项研究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研究基础,从而加快该项研究工作的研究进程,争取早日探索出实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途径,从而推动我国艺术教育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当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保证“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育制度的顺利施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荣,管文飞.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J]. 黄山学院学报,2013,11(2):26-28.

[2] 马明亮,严子陵,陈利民. 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3,8(4):15-21.

纤维艺术论文第3篇

近些年来,我国纤维艺术界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学习其他国家关于纤维艺术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交流优秀纤维艺术理念、作品,诸如"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现代纤维艺术展”之类会展的举办,不仅让业内增加了对纤维艺术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不足之处。我国纤维艺术教育起步较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毕竟只有区区20年的历史,且专业设置上广泛集中于艺术类院校,普及程度不高,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呈现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的特点,未能针对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深入探索纤维艺术教育,纤维艺术所表现的勃勃生机与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死板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纤维艺术教育必须认清现状,理解矛盾所在,从而做出相应的改革以迎接新时代的考验。

一、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纤维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一)纤维艺术与素质教育的契合之处

纤维艺术按照教科书上的定义即为利用各种材料,以编织、环结、缠绕以及缝缀等工艺手段,塑造的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的材料指的是自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种。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专多能才是适合时展需要的人才,针对这种情况,发展纤维艺术教育能够明显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材料简单易取,是纤维艺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艺术教育形式的一个优势点,对比摄像、绘画、音乐、书法等实践活动,纤维艺术对材料的要求更低,染料、布料、针线等简单廉价的材料就可以满足纤维艺术实践所需,且印染、纺织、拼布等工艺过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多次利用,浪费更少,带来经济上的最大节省,"零投入”使高校普及纤维艺术教育成为可能。此外,纤维艺术的创作技法呈现多元、立体的特征,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参与者的基础要求也近乎于无,这就是为什么纤维艺术教育采取统一授课,极少出现学生跟不上节奏的原因。制作手法的便利、多样化,场地的随意化,使纤维艺术教学得以安排在普通教室,而不用大幅度设置专用教室,避免了形式主义与铺张浪费。具体的教学实践反映,在教师引导和初期所需时间较少的双重作用下,一般几节课时进度内,学生就可以完成一样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其对于纤维艺术的兴趣和自信程度。最后,纤维艺术的实用性才是纤维艺术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家长普遍担心公共艺术类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大部分学生也存在艺术无用的偏见,致使纤维艺术课程开设初期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很少有人愿意投身进去,某种程度上同样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然而,纤维艺术终归是实用的,一方面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可以获得属于自己汗水努力的工艺品,另一方面,就技能层次而言,纤维艺术教育中广泛包含刺绣、纺织、印染等生活工艺,学会了这些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将要遇到的困难,显著刺激了学生理解学习纤维艺术的积极性。

(二)纤维艺术教育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德、智、美”全方位发展

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受到了社会整体的认可,范围遍及教育的各个阶段,如何有效推动全面素质教育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里,笔者认为,以纤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增加艺术实践,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说起美育,理应是审美实践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然而由于艺术教育的局限性,不少高校将其分割开来,或者重视艺术理论认知、轻艺术实践,或者重实践,忽视理论教学,无论哪种,对于艺术教育都是利大于弊的。因此,纤维艺术教育以其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优势,加深了学生对艺术的认同感,拉近了两者间的距离,艺术延伸至实践,方能实现美育。

前文已经提到,纤维艺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创作过程中用到设计的要素很多,甚至需要物理、化学知识的配合,理论与技术的协调引发了美育逐渐转向智育,学生通过实践课,可能改变过往被动的学习方式,由消极模仿,进化为基于理解、举一反三的改进创造。与此同时,纤维艺术实践的进行,会使学生意识到浪费材料的不可取,尽管纤维艺术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到最好,勤俭节约、环保绿色正式纤维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纤维艺术属于手工工艺的一种,在我国与民间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纤维艺术必然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意识到民族的荣耀与历史的辉煌,从而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和报效之心。

二、纤维艺术教育目前所处的尴尬境遇

纤维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认知历史、继承传统的理想路径,但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毕竟起步较晚,缺乏规范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明显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度,具体表现为:

(一)以壁挂为主的课程设置单一、乏味

现阶段的纤维艺术教育主要还是存在于艺术类院校,综合类大学的普及程度较低,这就形成了局限性,同时关于纤维艺术的课时安排略少,通常不超过60学时,而若想基本掌握纤维艺术的应用,每学期至少需要120学时来掌握纤维艺术的材料和审美表现。以壁挂为主的课程内容会使学生产生“纤维艺术即壁挂"的错误理解,其实不然,纤维艺术内容多样,综合材料也是教学范围。

现代纤维艺术涵盖极广,材料选用上除了传统棉麻布之外,还有化纤、金属和合成品的加入;技法发挥上除了编织之外,还有排列、肢解、重构等的补充;空间表现上除了以壁挂、壁毯为代表的平面形式之外,纤维雕塑、装饰也是研究的重点。因此,单纯的只教授学生关于壁挂的理论实践,限制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引发对纤维艺术的片面认知,总体上不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无限想象,与现代纤维艺术教育的目的性也相差甚远。

(二)教学方式缺乏人性化

当下的纤维艺术课程大多是以教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开头,在此基础上,通过示范制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缺乏人性化的。大学生是活力的、个性的,强加限制只会减弱其兴趣,进而对之反感,教学方式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在不影响进度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差异化教学,增进学生与教师与纤维艺术的距离。而目前高校所做的恰恰相反,首先,教材更新缓慢,所能用的少且旧,学生鲜有机会随同教师一起外出采光、交流,这无疑是一种保守、落后的设计理念;此外,材料选用上缺乏创新,创作使用的是固定不变的几种,学生消极对待作业,懒于探究新材料的融入,种种都是教学方式不合理的弊端表现。

三、高校纤维艺术教育未来需要关注的几点

(一)加深对纤维艺术教育现实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加深对子纤维艺术教育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纤维艺术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说到底,纤维艺术是一门实践为主的学科,大量的练习意味着经验的积累、动手能力的增强与艺术的深层次认识,从劳动中,学生可以获取快乐、成就,从某些配合创作中也可以得到友情,纤维艺术同样是一门艺术,从实践中,区别于绘画、摄影,独属于手工艺的快感油然而生,并随着进度逐渐加强,纤维艺术教育给予了大学生认识全新世界的机会,创新思维同时得到培养。只有建立在理解纤维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高校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制定合理的制度,来保障教育的落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加传统手工编织在课程中的成分

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是现代纤维艺术的鼻祖,历史悠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延伸。最早的手工编织可以追述到结绳计数,我国出土的各种陶瓷上的纹样、编织图案揭示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出现了编织技艺,及至盛唐,丝绸之路的贯通,标志着编织技艺达到了顶峰。而纤维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壁挂起源于欧洲,证明了编织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因此增加传统手工编织在纤维艺术课程中的占有率,是出于增强基础考虑,只有掌握了编织,才有能力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三)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建立实训基地或工作室

很多开设纤维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所以实践场所存在很大的缺漏,这里,可以借助于当地优秀资源,既包括著名纤维产业厂家的合作,也有本地匠人的支持。如,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关系主动联系厂家,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参观,并争取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进入操作。或者争取资金建立独立的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在本地匠人的支持下,教师加以引导,绝对有利于学生荣誉感和兴趣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平日里,工作室可以对外开放,这样资金周转和纤维艺术的推广都得到了改善。

(四)鼓励学生进行跳跃式地多元化创作

学生最珍贵的就是年轻的创新思维,纤维艺术在材料选择和技法应用上最为丰富,是需要兴趣和投入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按图索骥,学生利用充分的机会,通过天马行空、跳跃式的思维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艺术。对于纤维艺术教育而言,异想天开无需打压,但是一定要基于对纤维材料属性的理解,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创作过程中材料不仅是材料,更是体现你对于环境空间的看法。

四、结语

纤维艺术论文第4篇

一、引言

纤维艺术,是当今最为绚丽、最具有人类智慧的手工艺术品之一[1]。这门艺术主要是指艺术创作家通过各种纤维质以及类纤维质材料(如羽毛,碎布,树皮等)的收集,对其进行初步的定型处理,然后经过捆绑、缠绕以及打结等多种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纤维艺术最为常见的作品,就是壁挂工艺品,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经常被当作装饰品表现出居室的品位和格调。我国的纤维艺术最早的雏形,就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结”。为了继续发扬这门艺术,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同时也拓宽广大学生的视野,我国开始了“纤维艺术入课堂”的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些年开始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育制度的探索。在教育制度探索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人们广泛重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2]。为了符合教育制度的发展潮流,进一步推动纤维艺术教学的普及,提高教学效率,我国教育部门开展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当今社会的热点出发,结合了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介绍了现阶段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该项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探讨出实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途径,为我国纤维艺术教学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文化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二、我国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化、互动化、创新化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不完善,无法充分的应用于教学实践,导致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我国现阶段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较为严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从而导致建构主义理论只浮于表面,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学生缺乏沟通交流的热情以及独立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当今的学生学习理念出现偏差,普遍的认为成绩决定一切,另外再加上传统教育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1.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性化教学的需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侧重于对广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掘,从而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依靠学生本身实现独立学习[3]。因此,将该理论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可以有效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化交流,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沟通中,实现独立性学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从而推动人性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现阶段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是推动我国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措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人性化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有利于推动教育制度改革,提高当前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 现阶段实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现实途径

1.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纤维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我国的教育部门必须通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教师的实岗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为了实现人性化教学管理,有必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保证其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从而保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纤维艺术教学实践的完善和发展。

纤维艺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艺术形式;雕塑性

纤维艺术是历经风霜的千古老人,也是青春勃发的花季少女。她集古典与现代、浪漫与沉稳、工业文明与传统手工于一体,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门类,说她古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七千余年前的河北磁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都相继出土了红陶纺轮。她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走过了漫长的蹉跎岁月;说她年轻,是指20世纪在瑞士洛桑形成的世界纤维艺术中心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形成的纤维艺术创作研讨潮流。纤维艺术国际学术及作品交流展览经过数年的沉默与积淀,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又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这样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

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春秋时期,据《左传》和《吴越春秋》所载,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够提花和绣花。其中锦的织法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当时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齐国和楚国。齐国出产的薄质罗纨绮缟和精美刺绣名闻天下,畅销各地,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楚国的丝织品以湖北江陵出土的著称,被誉为“丝绸宝库”。每一个丝织品种都是织法多样,色彩纹样各异。丝织品中以锦、绣最珍贵。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纤维艺术敲开了世界的大门,从此,世界纤维艺术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创新与探索的时代。

纤维艺术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它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鞋帽、佩饰、生活日用品、室内外环境装饰品,也可以是艺术家借以抒怀言志,表达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艺术媒介。它既是实用艺术,也是超功利的纯艺术。纤维艺术品是表现质感与制造质感的物品,它不论在视觉或触觉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视觉魅力。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选用非常广泛,几乎各类纺织纤维都可适用。采用不同的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或采用不同结构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质感。质感是由物体特有的色彩、光泽、形态、纹理、冷暖、粗细、软硬和透明度等等众多属性所构成。构成的属性多样,组合的方式繁复,质感也就会变化无穷。

现代纤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雕塑性。传统的纤维艺术如地毯、壁挂、缂丝等作品,毕业论文 主要是平面作品。自上世纪60年代起,纤维艺术逐渐由平面到半浮雕,直至出现完全空问化的三维作品“软雕塑”具有柔韧性和弹性的雕塑。一些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考虑更多的是作品整体的空间态势所带来的装饰性。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的阿巴康》是壁挂走向雕塑,走向空问的里程碑式作品。向前锐进的尖角与其后饱满深厚的卵圆形,形成强烈的对比,像一股抑制不住的激情勃然喷发。1992~1993年间施慧创作了以《巢》为代表的作品,她将化好的纸浆浇淋在呈扇形展开的竹片上,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效果。循着这条思路,她作品的空间更加广泛了,她创造出《缠》、《链》的系列作品。除纸浆、竹、木外,又使用了麻纤维。在《柱》里,她开始追求作品的一种向上伸展的效果。如果说,以上这些作品在室外空问更能给人以神奇、新鲜的视觉感受的话,她的《结》和《框》系列作品,则营造出来室内空间的一种奇诡、神秘、尘封的效果,它们给人的是有关一个遥远年代的遐想,同时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当代幻影。施慧的一系列的创作打破了画种的界限,将新的材料艺术以及过程的艺术引入雕塑领域,扩大了雕塑的边界,这种积极的努力对于改变雕塑的架上思维,打破封闭状态,开拓视野,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寻求雕塑的发展空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纤维艺术是艺术范畴中最为柔美妖娆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材料和技法使她越发的多变、神秘。纤维艺术堪称为艺术中的奇葩!(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参考文献:

[1] 林乐成.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 杨俊申、秦明纤维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纤维艺术论文第6篇

材料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可以决定纤维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和作品的最终表现力,艺术家通过材料的多样选择创造出丰富独特的肌理,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纤维材料因其自然的特质和气息,有种与生具来的亲和力,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纤维材料自身的柔、轻、暖、滑、厚的质感在视觉、触觉、心理上都给人以安慰和灵感。同时纤维艺术作品通过丰富的作品面貌,从不同的视觉、触觉等角度美化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空间,装点空间环境的同时也成为人们欣赏的视觉焦点。现代纤维艺术也逐渐由建筑壁面装饰的平面形态向建筑空间中的三维立体塑造转变,从具体形态的刻画表现转向概括抽象的画面主体意识表达,从建筑的内部空间转向外部建筑空间,与室外环境产生更为密切的接触和广泛的联系。纤维艺术借助与纤维材料的丰富性和材料特质以及时代变化赋予纤维材料的时代性,使纤维艺术作品更具主观性和深刻内涵。从纤维艺术的制作工艺和作品艺术风格来划分,现代纤维艺术经历了平面形式结合传统编织工艺时期、新材料结合传统编织工艺的立体软雕塑时期以及现代多种新媒体、新工艺参与的空间装置艺术时期,艺术家们在经纬交织中寻找到更多的艺术创作灵感与材料表现形式,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有了较大的思维转变与理论提高。

一 纤维艺术平面表现形态与材料

传统纤维艺术平面形式作品的材料选择多以天然的棉、麻、毛、丝作为主要表现介质,主要运用纤维材料的天然质感来表现作品。如羊毛分为生羊毛和熟羊毛,两者质感差别大,运用的作品形式也不同,生羊毛粗硬,更多地被用来表现有力度的画面和大量立体肌理的塑造。而经过加工的熟羊毛,因蓬松柔软的质感更多地被用来表现细腻的画面和作品,而且不同捻度的羊毛材质因粗度不同和绒感的不同能够多范围地表现丰富的肌理和作品外观,因此,纤维艺术发展的初期大范围地被纤维艺术家使用。通过对纤维线材的捻度控制和染色调节等增大材料的可塑性和表现力,结合传统编织方法,如平纹、人字纹、连珠纹、起绒等编织方法和大量编结手法使纤维艺术作品呈现肌理丰富、色彩艳丽、表现力强的作品面貌。纤维材料是塑造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实体,纤维艺术作品由材料体现出的丰富肌理外观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无法比拟的。

现代纤维艺术发展早期的审美意识多停留在作品的平面形式表达上,注重编织手法的装饰感,作品的形式感,艺术家们更钟情于纤维艺术材料自身的自然情感与其塑造的肌理状态和平面装饰形式,即使在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第一届到第三届的纤维艺术作品也基本上以传统的平面塑造法为主,即便作品脱离了对绘画作品的临摹,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及复杂的背景,刻画入微的人物,精湛的编织技艺水平,但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是保持着传统的写实风格,对图形的抽象化、平面化表现和艺术家主观创作意识的表达还是相对薄弱的,这也主要是源于纤维艺术材料的选择还没有突破,因此艺术家迫切需要更为大胆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设计理念,需要不同的新型纤维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能够直抒创作者的胸臆,体现纤维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 现代纤维艺术立体表现形态与材料

现代纤维艺术是既传统又年轻的艺术门类,从威廉?莫里斯倡导还原手工艺的本质,到包豪斯主张创造力要与工艺技能相结合,发挥纤维材料自身的独特语言,到让?吕尔萨提倡艺术家必须亲自面对织机编织纤维艺术作品,并开创国际壁挂双年展,再到美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家安妮?艾尔伯斯在其《编织论》等著作中主张设计与制作相统一,纤维艺术不应该仅仅是平面的等一些重要观点。现代纤维艺术受到广泛的关注,并经由各国艺术家的努力,推动了纤维艺术向现代化设计观念转变。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于传统纤维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脱离了墙体的依托,通过悬挂、环绕、支撑以及地面堆积等形式,积极主动地融入了空间环境中,注重纤维作品对空间环境的利用、容纳以及整个空间环境对作品的包容性和反作用,使纤维艺术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其张力、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纤维艺术作品对环境的空间层次划分的灵活性,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建筑空间环境更富活力。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除保留部分传统纤维材料外,艺术家们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材料来进行创作,结合不同表现形式选择现代合成材料制作悬挂形式的作品,现代染色技术使作品色泽更加艳丽,同时具有一定透明性或半透明特质的材料也大量运用,使得悬挂于大型空间环境中的纤维艺术作品更感人,其对减弱空间环境直线条的冷硬感和压迫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使空间充满灵动感。这是传统壁面纤维艺术作品无法达到的视觉与触觉效果和艺术享受。如波兰艺术家阿巴康诺维兹的作品《红色的阿巴康》,尖角状的立体凸起预定面的卵圆形平面形态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出激情勃然喷发的状态,充分展现了立体纤维艺术作品的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 纤维艺术的新媒体表现形式与材料

当传统和现代纤维材料也不能够充分满足艺术家的表现意图时,艺术家们开始积极寻找探索符合其创作意图及设计理念的新媒体材料和新的表现形式,借以充分表达其作品的精神内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合传统意义上的丝、棉、麻、毛等材料外,更添加现代合成材料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借助尼龙材料、光导纤维或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纤维、高反光的聚酯纤维薄膜、反光喷胶等材料进行色彩、肌理、温度、光影效果、视觉效果等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辅助以声、光、电时空等多媒体技术,甚至将现代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精确地数字化织造工艺、印染工艺运用与作品设计中,将一定的程式和逻辑进行严谨的变化和演绎呈现在作品上,使纤维艺术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也使得纤维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肌理与纹样中得到升华,达到了传统纤维材料无法表现的艺术美感和境界。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本身独具特色外,还借助多种现代辅助手段展现作品的主题,充分利用不同角度的灯光照射渲染作品的层次感,完善作品的形体结构和面貌,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使纤维艺术作品既保持独立又能与所处的空间融为一体。尤其是三维形式的纤维艺术作品,配合特定光源外能够提升作品内涵、充分展现作品创作的完整性和艺术美感。如艺术家浴谷明夫的作品《白色的船》利用柔软且悬垂性好的白色线材,按照弧线进行围合造型,线材自然的按照骨架的方向悬垂,塑造出了一个质地坚硬的船形,配合适当角度的灯光,在光源的照射下,线的投影在地面上形成一圈一圈的涟漪,仿佛船此刻正航行在水面上,形成柔软与坚硬的强烈对比,感观上的动静对比,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四 纤维艺术的表现性形式与空间关系

纵观纤维艺术的发展,纤维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不管是平面形式还是悬挂或堆砌的纤维艺术作品,三维空间形式的纤维艺术作品、装置、大型室外纤维艺术作品,亦或是现代多媒体手段表现的纤维作品,其作品的表现均是以空间为依托,因此纤维艺术作品以何种形式出现需要取决于其置放或装饰的空间以及空间功能性的需要。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趋势是争取创造流动的空间和可变的空间,而纤维艺术就是满足此要求的重要环境划分手段。

艺术家们不论从事何种形式的纤维艺术作品创作,均从环境与空间的关系入手,一方面使作品更加符合环境特点,缓和空间氛围,强调作品装饰感,另一方面,纤维作品的最终表现形式或表现效果,也要依靠空间环境中的空间形式、灯光、影像等为依托,才能构成完整的作品。纤维艺术家们从纤维材料的广泛性、肌理的独特性、色彩的丰富性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作品的设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将作品展示的空间环境、观众等作为设计要素融入作品的创作中,使作品具备相当的完整性。借助于纤维材料自身的特性和可印刷、印染、定型等多种承载性,配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使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具备更加丰满独特的视觉和触觉肌理。

纤维艺术通过自身极富特色的材质特点和作品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审美的角度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柔和的心理舒适度,通过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或艺术形式完善空间环境,弥补直线条建筑的冷硬感,增加空间的柔软度,调节现代建筑空间环境氛围,纤维艺术成为现代各类建筑空间环境中最为常用的艺术形式,并逐渐成为影响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空间划分的主要设计因素,成为营造独特空间环境的主导艺术形式。现代纤维艺术通过丰富的色彩设定、独特肌理的塑造、特殊的作品结构设定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对现代空间环境进行了分割、扩展、美化,既弥补了部分空间缺陷又完善丰富了空间层次,创造出令人感觉舒适愉悦的和谐空间环境,因此纤维艺术对彰显现代空间环境的人文气息和实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纤维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纤维艺术论文第8篇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湿、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格鲁吉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