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28 15:29:49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第1篇

1 纤维艺术概述

1.1 纤维艺术的概念

“纤维艺术”一词由英文“fiber art”翻译而来。纤维艺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出平面或者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 其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独具平面性、立体性及空间性诸多造型特点,故有“软雕塑”之称。

1.2 纤维艺术的演变

1.2.1 古代时期

人类进行纤维创作的活动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初的纤维艺术形式是羊毛编制的壁挂。尤其是到了10世纪以后,随着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挂毯因装饰巨大而冰冷的教堂或城堡墙壁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题材以宗教故事为主。典型代表是1375年法国宫廷画师让伍德利创作的作品《奉告与祈祷的启示录》。

1.2.2 近代时期

文艺复兴后,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该时期的纤维艺术依然是壁挂形式为主,但是题材有了突破,内容也变得多样。此时的壁挂编织技艺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审美上却没有独立出来,以名家的绘画复制品为主。其中高柏林和欧布松是不得不提的精湛编织技艺的典型代表。

1.2.3 现代时期

自从19世纪莫里斯提出挂毯艺术的创作不适宜表达画笔技巧,而应该尽可能地恢复编织艺术本来的面目,着力挖掘构建作品本身的材料美,纤维艺术就进入了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现代纤维艺术表达上有三个显著的转变:造型风格上由二维到三维蜕变;工艺材质上由单一到丰富变化;主题寓意由浅显易明到深刻隐喻延伸。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纤维艺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生活或是评价现代生活质量的一部分;纤维艺术将从公共空间进入私人居室,成为体现主人文化品味的、格调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2 国内纤维艺术发展概况

1981年春,美籍华裔女纤维艺术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茹斯·高(ruth·kao)带领15个美国纤维艺术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央工业美术学院留学,敲开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研究发展的大门。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纤维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比如形成了以清华美院为代表的理论体系,使纤维艺术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同时清华美院还于2000年成立了纤维艺术工作室,承担起了教学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此后多所高校成立了研究团队,促进了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水平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纤维艺术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壁挂艺术展。在展览上,引起人们广泛注目的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林晓冷冰川为代表的作品,其材料使用相当广泛。1986年,瑞士洛桑国际壁毯艺术双年展上,展出了中国艺术家谷文达,梁绍基,施慧和朱伟的作品,第一次在洛桑展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风格,向世人阐述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中国气派。2000年的“从洛桑到北京—— 2000年国际纤维艺术展”及随后的2001年12月在西安举行的“西部·西部”艺术大展,纤维艺术展更是具有影响的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的华夏文化气概和当代造型观念。2010年10月底,“从洛桑到北京—— 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河南美术馆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等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80余所高校的300余件作品在此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岳嵩的《你和我》和清华美术学院染服系教授李薇的作品《清·远·静》双双摘得双年展金奖。

3 国内纤维艺术发展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纤维艺术在中国经过长期的积淀与蓄势,虽然已经不断发展壮大并初具规模,然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先天不足,问题多多,需要学术界和纤维艺术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发展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国内设置纤维艺术专业或开设纤维艺术课程的院校主要是清华美院和中国美院。不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创作思路都非常相似,无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局限了学科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应立足于民族文化,把握住时代的主旋律,仔细研究材料与技术手段,实现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这是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3.2 纤维艺术的生存环境不佳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通常情况下对纤维艺术感兴趣的以女性为多,男性则寥寥无几。人们对纤维艺术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用线编织上。其实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和技法是多元化的,在纤维艺术的材质、技术、空间感的创造方面,男性或许更能打破传统技法的概念。国内的纤维艺术发展以学院为主,只限于专业的学术交流,同时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够,使得了解纤维艺术的人不多。做好纤维艺术的普及,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拓宽纤维艺术的受众面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3.3 纤维艺术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纤维艺术家在中国一直比较少,我国陆续举办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和大赛,如“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等,但是依然没有改变只有极少数艺术家能够参加国外的展览,大多数从事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很少能够见到国外纤维艺术实物,更不可能接触国外的同行艺术家的现实。扩大国际影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4 结语

纤维艺术第2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独特的形式美语言;现代建筑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50-01

对于纤维艺术的定义,我们可以称其为:它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把天然的、人工的、化学的、有机合成的各种纤维,运用综合技法形成软体或综合材料的构成体,是使用各种编结、环结、粘贴、缝缀、缠绕、扎染等技法,去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现代纤维艺术由于融合贯通了现代艺术理念、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因而也称它为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无论我们怎样去定义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具有着综合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艺术学科,在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的亲和中,因为其自身的丰富内涵,独特的风格,所以对人与环境的和谐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它显示出的视觉美与触觉美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是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情感的深层向往。

从古老的传统编织工艺到盛极一时的壁毯以至今日具有现代艺术观念的纤维艺术,这期间的发展历经变迁却从来没有间断过,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强大力量来支撑着纤维艺术的生命力,让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面对波折与艰辛,却仍然能够充满着活力并且不断壮大自身的良性发展呢?通过纤维艺术的历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纤维艺术的形态和功能是在整个发展史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纤维艺术的形态是把材料、技法、存在状态、发展状态等多种因素包含在其中,它本身特殊的材料、人类手工劳动所赋予的深刻含义、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主题与风格等,这些作为纤维艺术的多样化形态,都充分展现了纤维艺术的魅力;纤维艺术的功能是指纤维艺术所使用的材料、构成的技法、表现的形式等综合构成因素在与人们的审美及社会需求的关联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它的功能特性及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完美结合也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可持续性的生存发展空间。

无论是在追求极尽奢华繁复的中世纪,还是在快节奏发展崇尚简约的现代社会,纤维艺术都以其特有的材质肌理与极富个性的表现魅力,构成了其他艺术形式无以替代的审美特征。这种美的特征是由纤维艺术的材料、肌理、形态、色彩等要素在空间形成的完整性,最终是由人的审美心理感应来完成的。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建筑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充满自然气息的软性构成材料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能够成为一种把建筑空间与人类紧密相连接的情感纽带的。同时纤维材料作为与人类最亲近的材料,人们也对纤维材料具有着各种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拥有着浓厚的感情,这使得纤维材料具有天生的亲和力。面对现代社会中过于冷漠和坚硬的建筑外壳,人们更加向往一种重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环境,希望能够与自然有着深层的感情交融,去体味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文关怀,那么在使用纤维艺术作品装饰建筑物的时候,往往给人的是温馨,亲切的感觉,使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无论是作为建筑师还是艺术家,都更加关注了自然并且有独特表现优势的纤维艺术,这样就使纤维艺术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大众发展空间。

目前现代纤维艺术也已是从对绘画性的追求中超越出来,开始注重于表现材料本身的美感。艺术的运用这些材料,利用它们的对比关系进行创作是纤维艺术独特的形式美语言,进而给予观者的是丰富的审美感受,这就是纤维艺术魅力所在。这样,尽可能的去发现材料的自然美并注重于发掘新材料就成为了现代纤维艺术的—个重要特征。

现代纤维艺术从平面到半浮雕,再到出现完全空间化的并且具有柔韧性和弹性的三维作品——“软雕塑”,这个逐步发展的进程展现了纤维艺术从传统的平面向空间的拓宽,形式上有了立体装置的可能性,这也是现代艺术深入发展的结果,是现代艺术观念通过传统的纺织、编织工艺作为表现自己的承托物,是对传统的突破和超越,是对纤维这种材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尽可能的发挥经,纬编织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用线来塑造,充分展现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后产生的丰富内涵及艺术魅力,不断挖掘编织技艺与其艺术创作手段,是现代纤维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

今天,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新思维等新信息的不断涌现,现代纤维艺术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对材料的合理使用,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媒介的合理利用就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把视野放的开阔些,为现代纤维艺术的良好发展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纤维艺术第3篇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创新 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无论在材料还是观念的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纤维材料、工艺流程的更新以及艺术理念的前卫化,为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条件。也正是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拓展了纤维艺术的创新领域,将更多的观念和手段运用到作品创作当中。

一、思维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纤维艺术的多方位创意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通常是时断时续出现的,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更适合进行艺术创新,它可以分为转移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开发,而感性能力的开发正是创意性思维的关键所在。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纤维艺术家们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总是从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思维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克服了思维的惰性、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具有能动性、敏锐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才能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当中获得独特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方法,又叫求异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从标新立异出发,充分发挥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测、想象、假设等思维的方式向多个方向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某种纤维艺术立体形态造型方法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悬吊、支架、纤维热定型或化学定型等方法;某一编织作品的材料选择,从纤维的类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的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原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从纤维的线型上有纱、线、绳、带等。收敛性思维又称为聚合性思维、集中思维,是从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寻、寻求和推出正确答案和最优秀方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在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方案、设想途径中收敛性思维所起到的是一种汇总和遴选的作用。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具有同时性、横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分析事物,探寻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特点的思维过程。如现代纤维艺术种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纤维艺术家们从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现代建筑等中不断获取创作的灵感。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创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设计都是横向涉及多个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创新之中。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或称为单一的垂直思维。通过比较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够较为科学、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在纤维艺术的制作方式的运用上,你不去了解、总结过去那种制作方式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就很难获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艺术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主题的表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诠释和发挥,如何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材料特点、制作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纤维艺术家西德霍塔纳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纤维碎片和烧焦的棉线编结而成,突出表达了人类的发展给生态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纤维与自然、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关系这类环保的主题。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纤维艺术第4篇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创新 思维

现代纤维艺术,无论在材料还是观念的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纤维材料、工艺流程的更新以及艺术理念的前卫化,为现代装饰艺术的提供了各种条件。也正是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拓展了纤维艺术的创新领域,将更多的观念和手段运用到作品创作当中。

一、思维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纤维艺术的多方位创意思维方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思维在创意设计中通常是时断时续出现的,有利于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处理。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但是非逻辑思维更适合进行艺术创新,它可以分为转移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因而它注重感性能力的开发,而感性能力的开发正是创意性思维的关键所在。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纤维艺术家们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总是从形象到概念或概念到形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选择、加工,运用塑造、重置、并置、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思维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创作。只有克服了思维的惰性、突破了思维的定势,具有能动性、敏锐性、求异性和独创性才能在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当中获得独特的灵感,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

2.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方法,又叫求异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从标新立异出发,充分发挥探索和想象的力量,用推测、想象、假设等思维的方式向多个方向拓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某种纤维艺术立体形态造型方法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悬吊、支架、纤维热定型或化学定型等方法;某一编织作品的材料选择,从纤维的类型上就有天然的棉、麻、丝、毛,化学纤维的粘胶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原脂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从纤维的线型上有纱、线、绳、带等。收敛性思维又称为聚合性思维、集中思维,是从已有的大量信息中搜寻、寻求和推出正确答案和最优秀方案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在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方案、设想途径中收敛性思维所起到的是一种汇总和遴选的作用。

3.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具有同时性、横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分析事物,探寻不同的答案或研究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特点的思维过程。如现代纤维艺术种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同时代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纤维艺术家们从综合材料绘画、装置艺术、现代建筑等中不断获取创作的灵感。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其创意、材料使用和制作设计都是横向涉及多个领域,并将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创新之中。

纵向思维是一种以事物的产生、发展为线索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或称为单一的垂直思维。通过比较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能够较为、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发展,揭示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和复杂性。如果在纤维艺术的制作方式的运用上,你不去了解、过去那种制作方式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长处,就很难获得高度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纤维艺术第5篇

由此日益壮大的纤维艺术双年展在瑞士洛桑发迹,并于2000年10月22日来到北京。

时至今日,“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走过12个春秋,纤维艺术界涌现了大批优秀人才,一些后起之秀也在本次的双年展中脱颖而出。

简单即生活

无论是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现代样式的立体织物,还是现代建筑空间装置艺术作品都能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来自沈阳大学的2011届研究生马韫慧带来的立体织物作品足以带给每个观者视觉震撼。

“我的妈妈、姥姥全体出动,花了两个多月才完工。” 马韫慧的作品是一件有一层楼之高的巨型毛衣,布展时4个壮汉齐力搬抬,才将其挂在展厅中央。参观者们在毛衣前驻足惊叹,纷纷举起相机合影留念。

对于这次展品的创作理念,马韫慧表示:“我对艺术的理解很简单,任何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将它微微地改变,谁能说它不是艺术品呢?”

这件作品让马韫慧收获了宝贵的铜奖,她很是激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女孩子从小就喜欢艺术,无论是平日里所勤学的专业,抑或是课余时间操练起民族舞,无不表现出她对艺术深深的眷恋。

马韫慧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通,这儿的园区太美了!有点类似北京798的风格,尤其是这些老厂房改造的展厅很有历史感,比起我第一次获奖,我想我更忘不了这儿。”

希望大家重视环保

双年展7号展厅中的作品《森林城市》非常独特,具备了观赏、聆听、冥想三种感官体验。作者金安莎是清华美院的应届毕业生,她也是这次双年展总策划林乐成的学生。

整个作品采用了塑料吸管、亚克力材质玻璃以及废弃灯管和木箱等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金安莎说:“我经常出国,别的城市到处可见绿树葱葱,空气也因此变得清新,而我生活的北京城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希望借这次机会,让大家重视环保。”

这件作品在色彩上选择了不同种的绿光,视觉上静谧温和。一旁摆有两张小凳,贴心的挂着指示牌:坐视。静静欣赏时,耳畔仿佛悠悠地传来风声、鸟鸣、树叶婆娑、笛声和轻微的车水马龙的嘈杂。

这样简约朴质的创想当然离不开平日里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中,他们所练习的不仅仅是端着油墨画棒,更多的是就地取材,麻线、树枝、枯叶……这些不起眼的物件都是创作的原材料。金安莎说:“纤维的意义很广,可以让我们学以致用。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回归与超越,我认为南通的刺绣、蓝印花布代表的是回归,而我们这些新秀所要表现的是采众家之长,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超越,表达出我们的心中所想。”

金安莎已被伦敦中央圣马丁大学录取,在英国读研期间,她将探索艺术的新方法、新思路,并将其转变为自己所用。

纤维艺术洋溢着人性

李大鹏是辽宁朝阳人,耿直又随性。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纤维设计方面的工作,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几年后,他不满足于现状,又回归清华美院攻读研究生。

“我的灵感源于书房前的树,只剩下仅有的一棵对着旧厂区,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凭着这棵树,我甚至能在阳光下感知时间。”李大鹏借着此景,认真地绘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稿,并最终选择了落叶纷飞的秋景参展。

“我们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太冰冷了。我们是人,从自然中来,内心更应该回归自然,我希望用我的作品来唤醒人们,因此我为其取名《家园》。”这是李大鹏的感慨。

纤维艺术第6篇

一般来说,纤维艺术是一种使用各种技法如编、结、缠、绕、贴、扎、缝、染使基础材料———纤维如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成为综合技法构成软体或综合材料构成体的艺术,它可分为欣赏型纤维艺术和应用型纤维艺术。装饰工艺可分为传统工艺如刺绣用于服装定型、装饰和现代工艺如褶皱用于服装造型,其主要作用是显示服装设计风格,凸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修饰和美化服装,使服装精致、优雅、美观、大方,个性,它依赖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存在。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体现人们的生活心态和审美观念,因个性而改变。服装需要修饰,装饰工艺是提升服装整体感的、突出服装个性化、表现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传统装饰本文主要讨论了纤维艺术的常见工艺技法与工艺中的花边装饰、刺绣工艺、缉线工艺、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纤维艺术;装饰工艺;服装设计;应用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类科学重点课题,《纤维艺术的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立项号:2014072

一、纤维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独立性、多元化的特性,它将多种因素如纤维材料、技法、表现形式、发展状态与人们的不同的日常需求和审美观念有机关联,用特有的形态展现出来,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为人们表达精神需求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心理和空间环境,它古老而有活力,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一)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手工编织有采用的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缂织法、纬编法、栽绒法、簇绒法等,这些工艺手法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也经常被编织工艺所应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已经不再停留在二维空间的平面状态,已将成熟的向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所演变。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如硬质材料(竹、藤、金属等)、软质材料(棉、麻、丝、毛等),来展现作品的不同表现风格,如果将软硬材料有机结合则更能展现刚柔共存的形态美。服装设计本身就属于三维空间以上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讲纤维艺术中编织装饰工艺形式与服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从服装整体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部件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服装的整体艺术效果,例如硬质材料的编织工艺可以为服装的廓形变化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提升作用。

(二)缠绕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中的缠绕工艺技法是在传统纤维艺术编织工艺上的一种技法提升。它利用各种可缠绕材料创造纤维艺术形式的三维空间肌理效果。缠绕的表现技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的手法采用缠绕式的结构造型应用比较多的,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服装设计造型的整体效果,突出服装设计中的立体造型和创意。

(三)贴、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纤维艺术的作品创作中,贴、缝工艺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设计者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材料的材质和整体作品的装饰效果来决定贴、缝工艺技巧的应用范围。设计者的选择可以是硬质材料也可是是软质材料,例如铁片、螺丝帽、竹片、塑料、布料等,采用缝制、粘贴等技法方式用来粘贴、缝制作品进行修饰提升。同样的道理,将这些工艺手法应用在服装设计的面料再造方面,会对服装面料的设计进行一此艺术上的洗礼,会突破原有面料的材质制约,展现一种不同的艺术欣赏效果。

(四)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起源于黄河流域。它是让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纤维艺术家们利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肌理、造型、材料的表现,讲民族与时代交融。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清、远、静》,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利用真丝绢、水纱为原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叠加,将整个纤维艺术作品展现了一种气势磅礴、烟雾环绕的水墨画卷感觉。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可以提升服装整体欣赏效果,尤其是在面料图案的设计、面料的再造等方面会提升一个欣赏层次。

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工艺是以某一物为主体,依附该主体而进行绘画或者塑造。使主体的审美效果强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扩大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平面装饰(图案组织、色彩装饰)和立体装饰(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设计如镂空、刺绣),装饰工艺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方面,下面重点探讨一下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花边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花边种类繁多如本色料的缎带花边、皱花边、尼龙花边以及新兴的蕾丝花边等。花边装饰工艺多数应用于女装和童装的设计中,随着服装设计理念的发展和进步,花边装饰从袖口、领口、门襟等基础部位发展到不规则裙子的下摆、剖开缝的结合处等多处服装部位,应用越来越广泛;花边装饰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工艺,它的应用性强,可塑性强,改造空间大,深得服装设计师们的青睐。

(二)刺绣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装饰工艺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我国根据地域特色、地区民俗文化和民俗习惯,衍生出了多种刺绣方法,如京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具有淳朴但宏伟的特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民族风服饰中。刺绣即是用针将丝线或者纱线在织物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组合、穿刺,刺绣主要有挑花、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等多种技法,刺绣纹样多以花香鸟语为题材,或写实,或抽象,或规范,依据纹样规律而为服装刺绣,同时也要考虑纹样的结构规律是否衬托了服装,刺绣工艺是否简炼、有效,是否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另外,刺绣装饰多应用于袖口、领口、衣身、裙子下摆等服装的细节处,各种布料如棉布、牛仔布均可以刺绣作为修饰,以刺绣作为服饰的点缀,可以使服装更加凸显典雅、大方、精致、活泼等方面的的气质。

(三)缉线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缉线工艺包括了缝纫线和缉线类型的选择。在缝纫线色彩方面,不同的色彩调配可体现不同的服装修饰效果;在缝纫线材料方面,金银线使服饰突显华丽、高贵气质;五彩线使牛仔服装或者其他休闲装充满活力;真丝线使服饰色彩明亮而柔和;在缝纫线粗细方面,线型由粗到细,0.9cm三明线、0.6cm双明线、0.5cm宽明线、0.1cm窄明线各有千秋,体现出来的效果时尚感强,优雅大方,线形或直或曲,线迹明暗交错,极具表现力。缉线工艺的广泛应用,既可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可增强设计效果,提高成衣的工艺水平,体现服装的个性化。

(四)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镶滚嵌荡工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常用于传统服装边缘设计中,如旗袍的袖口、领口、下摆、开衩口等部位,色彩鲜明的滚边(取协调色彩)和嵌线(与衣身形成对比),轮廓线宽窄对比,色彩变化,为服装平添几分清秀和素雅。增强了东方服饰的东方韵味。

(五)装饰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缝工艺即用不同的技法如绗缝、皱缩缝、细褶缝、裥饰缝、装饰线迹接缝对原本平整的面料进行叠加、分离处理,使服装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使女士服装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如镂空花纹可突显女性的曲线美,使服装更加丰富化,更加衬托女性的柔美的身姿。如绗缝工艺多被应用于大衣、风衣、夹克衫上,既有防寒功能又有修饰功能;褶皱缝和细褶缝(在布料上按一定的间隔从正面或者反面捏缝出细褶)多被应用于裙子腰部、衬衫袖口、肩部和腰部,体现服装的立体感和动感,展现了女性的柔性美和娇媚美。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服饰有了自己的想法,“讲究”服饰的个性化和设计感。因此,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服装的设计理念,更加增添了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服装设计多种类并存的时代,纤维艺术与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便越发显示其重要性,它们可使服装设计感鲜明,使服装设计内容丰富化和多样化。纤维艺术中的编织、缠绕、贴缝、扎染等工艺手法与装饰工艺中花边装饰、刺绣、缉线、镶滚嵌荡、装饰缝等工艺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单一应用到多种方式同时被应用于同一个服装设计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里面的多种元素与服装造型、色彩、材料以及服装的适用季节和使用场合相统一,可以使得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部分部位的设计也应兼具实用性和设计性两个方面,例如胳膊肘部关节容易破损,在该部位设计时加上“补丁”的贴缝工艺,既可以增加一丝活力,又可以增强了其牢固度;领口、门襟等部位可以使用多层镶滚嵌荡工艺在增加服装细节的层次感的同时也突出了服装设计中的结构要素。未来的服装设计理念将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将边缘学艺术形式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同服装设计有机结合,将是未来服装设计中的一种艺术延续和艺术提升,也为服装设计师们在作品创作中提供了更好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作者:郭静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纤维艺术第7篇

关键词:居住空间 软装饰艺术 纤维艺术

1.软装饰艺术

软装饰艺术设计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熟练各种装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技能,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涉及企事业部门、各类设计公司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创作设计。

居住空间的软装饰通过在室内环境中,对经特别选择之后的家具、工艺品、收藏品、灯具、花草植物等可移动装饰物进行构成组合。软装饰对室内空间的分割大多采用象征性的形式。创造开放性的多元化空间,这样不会使空间显得拥挤,使室内的空间无须“硬隔断”便可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产生富有节奏感的交相辉映的装饰美感。在室内软装饰阶段,我们可以用家具、屏风、地毯等移动装饰物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块地毯,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便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对室内划分出一个虚拟的空间来,人们在室内的行进线路会自然地绕开这些物体,从而在室内进行“隔断”便可以虚拟出不同功能的空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开发这种“软环境”可以创造出温馨、惬意的居室环境和各种舒适宜人的情调空间。室内纺织品设计在成功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另一层皮肤和室内建筑空间内层的纺织品,它是作为联系外部装修和人之间的媒介而存的,是把人引向更另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桥梁。室内纺织品和室内空间的相融之处,正是人类生活最理想的室内环境。

2.居住空间中软装饰的流行趋势

在当今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生活、起居的居住空间要求也从简单实用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要求我国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构思创新的居住空间设计概念,即概念设计.运用概念设计独特、创新的特点,使居住环境能够适应新的消费观,促进我国居住空间设计水平的提高,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本,实现与世界对接的同步发展.家用纺织品是软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根据特定的室内环境来考虑具体的装饰,只有注重艺术性和主题性,才能创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艺术感强和有吸引力的优美环境。因此,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有一个与室内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相关联、独具特色和立意新颖的主题。个性化的体现无疑是居住空间的主流趋势。

3.纤维艺术—DIY装饰创作

80后的居家理念:舒适、情调、等以此展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运用钩针的技法,制作沙发上的靠垫,或是茶几上的面巾等,以及布衣情侣娃娃,作为生活的一角。无不体现出,生活的易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虽然纤维艺术的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本身具备自然的符号,但作为原始材料,只有通过纤维艺术家灵巧的双手,有意识地去运用贴、绘、编、捆、缝等多种独特的手工艺方式,在线与线的交错中,凹凸变幻的肌理中,传达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符号语言。如一条条杂乱的稻草、藤条、柳,经过编织便成为一件朴素的壁饰 ;一堆堆破旧的废纸在加工成纸浆或折叠拼接后,可创造出富有肌理感的纤维装饰画 ;残败的枯树枝被不同的毛线包缠后,又被赋予了生命延续之感。总之,现代纤维艺术,随着多种材料和纯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愈来愈明显地进入到人们的观念中,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美学效果。两年一度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从作品中探究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体会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上所呈现的不同艺术形态和文化观念。近年来中国纤维艺术发展的可喜成绩,中国纤维艺术家的作品日臻成熟,呈现上升之势。

4.结语

总之,要营造理想的室内软环境,首先要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出发。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理想”环境。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使设计人性化;只有对不同的人做深入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室内环境;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软环境。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4.1.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0.

纤维艺术第8篇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湿、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格鲁吉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