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1 15:58:58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1篇

关键词:刮轮式磁盘机;全磁选;铁尾矿;回收铁;精品矿磁选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TD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3-0068-03

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铁矿石尾矿排放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发现的矿产有150多种,开发建设的8000多座矿山,累计尾矿量达5917亿t,其中堆存的铁尾矿量占全部尾矿堆存总量的近1/3。大量的尾矿不仅占用了土地,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同时,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矿石日益贫乏,尾矿作为一次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我国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因此大力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国内各选矿厂和研究单位在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磁铁矿选矿厂,为降低尾矿品位对尾矿采取再选等措施,有的在原有选矿流程进行改造配套,有的新建不同规模的在选厂,虽然都实现了从尾矿中回收铁矿物,但再选工艺技术和设备不合理,磁铁矿没有得到充分回收,效果并不理想。全国的铁选厂为了改善生产指标、提高金属回收率和精矿产量,多在做尾矿回收工作尤其回收尾矿浆中流失的磁性铁矿物首先为选矿界重视。为此,大处理量、高金属回收率的尾矿回收设备就具有了广泛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价值。

一、刮轮式磁盘机

刮轮式磁盘机是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利用磁力、流体力和重力的综合力场对磁性矿物进行选别的永磁性磁选设备,适用于污水处理、洗煤重介质回收、选别和提纯强磁性矿物等领域。其原理是通过磁盘机磁盘吸附其流道中的磁性物质,经磁盘机本身的刨条、螺旋铰刀等机构把吸附在磁盘上的物质剥离水体和磁盘机。大量实验和工业应用数据表明该设备具有以下特点:(1)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处理量大;(2)占地少;(3)运行费用低;(4)日常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二、某铁尾矿性质

矿样工艺学分析表明,该铁尾矿中金属矿物主要含磁铁矿和赤、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

由表3所示尾矿试验样筛析和化验结果可知,+0.045mm以上的铁元素分布较少,仅为30%,铁矿物主要分布在细粒级-0.045mm以下,回收的重点是在-0.045mm细粒级部分。

三、选矿试验研究

依据尾矿性质特点,确定选铁试验以“强磁选――磨矿――弱磁选”方案为原则流程:首先对尾矿试验样强磁选处理,得到粗铁精矿,同时对粗铁精矿进行磨矿至铁元素达到一定的单体解离,然后进一步弱磁选,经过多次弱磁选得到最终铁精矿。

(一)强磁选场强试验

因为尾矿体积量大,且入选浓度不宜过高,直接细磨选别困难较大,最好的办法是用高场强、大处理量的磁选机进行粗选,既可起浓缩作用,又能减少金属流失。本次试验强磁选采用场强分别为4390Oe、4000Oe、3670Oe和3450Oe(所述场强均为实测值,下同)的刮轮式磁盘机进行选别,入选尾矿浓度为10%。

粗铁精矿品位随着刮轮式磁盘机的场强增加而变低,说明随着场强的增加,连生体亦伴随之进入磁性产品中,从而影响了粗铁精矿品位;场强为4000Oe时,粗铁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达到最佳,场强提高到4390Oe时,粗铁精矿回收率增加0.98%,但品位也下降了0.59%,但场强降低到3670Oe时,粗铁精矿品位只增加了0.2%,但回收率却下降了2.17%。

(二)粗精矿细磨再选试验

为了解粗铁精矿细磨再选可能达到的技术指标情况,采用滚筒式磁选机又进行了不同场强、不同磨矿粒度的磁选试验。

再选精矿品位随磨矿粒度的变细而升高、随场强的提高而降低;金属回收率随磨矿粒度的变细而降低、随场强的提高而提高。当粒度-0.045mm占100%,场强2030Oe时达到最佳,此时铁精矿品位达到51.27%,回收率达到50.25%。

(三)精选次数试验

由表5可知,将品位为26.13%的粗铁精矿磨细到-0.045mm占100%时,用磁场强度为2000Oe的滚筒式磁选机分选一次,可获得品位为51.27%,回收率为50.25%的再选精矿。若要获得品位为55%以上的铁精矿,还必须进一步分选,为此进行了分选次数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磨细后的粗精矿经2次分选就可得到品位接近于55%的铁精矿,工业上为确保精矿品位,可以增加到3次分选。

(四)某选铁尾矿再选试验数质量流程

按照试验研究设计流程,粗选采用磁场强度为4000Oe的刮轮式磁盘机,细磨采用XMB棒磨机,两次精选均采用磁场强度为2000Oe的滚筒式磁选机分别进行试验。其工艺和数质量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所示数质量流程结果可以看出,在细度为-0.045mm占100%的条件下,通过全开路试验,可以得到品位为54.49%,产率为8.84%,回收率为26.73%的合格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也较磁铁矿尾矿品位下降了3.5%。

四、技术经济分析

对采用刮轮式磁盘机从某铁尾矿中回收铁技术工艺进行了经济评价,若以该铁尾矿为原料建规模为年处理量120万吨的选矿厂,总投资1393.6万元,年净利润为1203.1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17年,可见经济效益显著。

五、结论

1.采用刮轮式磁盘机从该铁尾矿中回收,经过一粗二精的全磁选工艺流程,可以得到品位为54.49%,产率为8.84%,回收率为26.73%的合格铁精矿,尾矿铁品位也较磁铁矿尾矿品位下降了3.54%。

2.对采用刮轮式磁盘机从某铁尾矿中回收铁技术工艺进行了经济评价,若以该铁尾矿为原料建规模为年处理量120万吨的选矿厂,总投资1393.6万元,年净利润为1203.1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17年。

3.刮轮式磁盘机在铁尾矿中回收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的技术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国栋,朱申红,夏荣华,朱敏聪.磁-重联合流程从铁矿尾矿中回收铁的试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3).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2篇

根据《__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接受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__)和《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接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方案的通知〉》__号精神,国家 10 部委将于2015 年 5 月采取抽样的方式对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行验收。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以统筹城乡发展、造福农村居民为出发点,以全镇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治理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等模式,巩固已有成效,抓好拓展延伸,力争第一批通过国家对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为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

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硬件设施是重点,机制建设是保障。各村(社区)必须围绕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保洁队伍、再生资源回收点和发动村民参与、保障经费投入等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一)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筐、旧桶等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每个院落(散居的 3—5 户)要设置 1 个垃圾定点收集点(池),每 1—3 个村民小组要联建 1 个垃圾分类减量池,镇上修建垃圾中转站,并配备 1—2 台垃圾运输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由乡镇运输到垃圾场统一处理。对已修建的垃圾池(房)进行改造,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对公路沿线已修建有破损的垃圾池(房)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__路、__线的垃圾池(房)进行贴砖美化。同时,要加大对垃圾收集设施的管护力度,保持垃圾收运设施清洁,切实做到池(房)内垃圾不爆满、池(房)外垃圾不散落,禁止露天焚烧垃圾。

(二)配备充实村级清扫保洁人员。推行环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实际,我镇村(社区)合理配备农村保洁人员数量,实行不同时段的常态保洁,确保__村、__、__、__、__村配备3名保洁员,其余各村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村设置 2 名清运人员,并穿着或佩戴统一服装标志。同时,要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确保村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无垃圾乱堆乱放。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保洁队伍相对稳定。

(三)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总体要求和安全、方便、实惠原则,每个村必须建设 1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镇上建设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加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采用农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镇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指导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五)明确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各村(社区)要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其维护修缮经费,引导村(社区)和村、居委会集体承担一定的运行经费;镇财政对治理工作实行补助制度。要放开场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赠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一)动员部署阶段(__月 27 日—__ 月 31 日)。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工作,并广泛宣传。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实施的具体内容、标准和完成时间,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治理阶段(__月 1 日—__月 30 日)。在全镇所有村(社区)进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活动,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围绕修缮购置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备充实村组清扫保洁人员、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规民约、明确治理工作资金投入机制、收集完善治理工作软件资料等工作,确保有效治理村(社区)的比率达到100%。各村(社区)要于 2015 年 __月 10 日前,完成村(社区)清扫保洁人员的配备;__ 月 20 日前,完成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修缮购置,完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建设。

(三)接受验收阶段(__月 1 日—验收)。镇绩效考核办国土所、村建环卫、财政所、民政所5个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初验小组,分片对各村(社区)进行初验、检查,对照验收重点内容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有垃圾收运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的“五有”成效,接受国家验收。

(四)巩固成果阶段(验收以后)。根据治理阶段各村(社区)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制度,解决突出矛盾,切实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运输到镇指定地点处理”的长期保洁机制和垃圾收运体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有效治理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是2015 年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各村(社区)是生活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保障经费投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垃圾治理推动机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将所有村(社区

)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制定计划,强力推进。各村(社区)要密切联系实际,对照村(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目标,围绕验收重点内容,按照验收步骤时间安排,制定本地具体的实施计划,对所辖的每个村组都应明确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强力推进相关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各村(社区)务必于从 4 月 1 日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迎接验收工作实行进度周报制,每周五下午4时前,各村(社区)将工作推进情况报镇治理办。镇治理办及时汇总情况并上报县治理办。对各村(社区)工作推进不明显的,要蹲点督办,并及时整改报告,确保强力推进。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3篇

1.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进行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循环经济特别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手段,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政策。目前,全国人大正在起草《清洁生产法》。应该说,这是我国推行循环经济在法律方面的一个良好开端。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制定《国家绿色消费法》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法》,同时,建立具体资源再生行业(如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容器等)的法律。

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该体系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绿色制度环境,包括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等;二是绿色规范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等;三是绿色激励制度,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

2.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要建立循环经济,关键之一就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核算体系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DP)统计的方法,因为这种统计方法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是一种不真实、非绿色的统计核算。目前,一些国家已采用了新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损失。

在我国,应该加快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点和总结。建议采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EDP)概念。EDP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框架。ED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产品资本折扣、自然资源损耗、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之值。通过全国(1999年和1995年)以及三明市和烟台市(1990年、1993年和1996年)的初步核算表明,建议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基本可行。这种核算结果可供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使用,让他们看到传统国民生产总值和绿色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促使决策部门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道路。

3.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这一意义下,“绿色技术”体系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用以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更包括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

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增产减污”。同时,要把清洁生产的着眼点从目前的单个企业延伸到工业园区,建立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4.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消费引导方面,各级政府要起保护环境的表率作用,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消费行为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例如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采购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使用,在办公用品等废弃后主动回收等。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4篇

Abstract: The recycle of scrap copp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opper industry, an effective recycle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copper resources gap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pper production, to realize green production of coppe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hinese scrap copper marke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crap copper recycling as well as the trading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废杂铜;市场现状;回收利用;解决对策

Key words: scrap copper;situation of market;recycl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03-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铜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长,200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使得我国铜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显现。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于再生金属的统计[1]可知,我国在2009年铜消费总量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有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废杂铜主要用于冶炼和铜材加工,我国精炼铜产量逐年增长,废杂铜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相对原生铜矿更具战略性,根据相关统计[2]可知,2012年我国精铜产量为574万吨,其中废杂铜作为原料经冶炼生产精铜的占比达到30%以上,精铜生产中原料为废杂铜的比例较大,而且比例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废杂铜市场需求旺盛。废杂铜一般分为新废铜和旧废铜,在我国新废铜主要在冶炼厂循环使用,废旧铜为使用后的含铜物品,本文重点分析废旧铜的市场现状与对策。

1 废杂铜市场现状分析

1.1 废杂铜的回收规模与分布情况 我国的废杂铜的主要来源有国内的回收以及国外进口两种方式。国内废杂铜供应方面,由于我国在2005年才开始大规模使用铜资源,若按照废铜平均回收期15年来计算,目前还未到废杂铜大量替换的阶段,因此国产废杂铜产量有限,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废杂铜主要来源于进口。

近几年来,我国废杂铜的回收利用不断增长,2000年的废杂铜回收约为43万吨,到了2006年回收的废杂铜量达到了110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21%,2012年的废杂铜回收超过了200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25%左右。

随着国家对再生循环产业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再生铜产业鼓励发展的相关政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3],截止目前涌现出了不少新生的再生金属园区,当前中国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再生金属园区超过30家,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仍然是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珠江三角洲3个重点废杂铜拆解、加工、消费地区。

根据政策引导我国的废杂铜市场形成了两大不同功能,一为再生金属园区,即“圈区管理”园区,这些园区规模相对较大,配套较为完善,同时具备良好的海陆空运输条件,大批量集中加工国外进口的废杂铜和部分国内收购的废杂铜。二为国内的回收集中地,这些地区主要是分散在各省市地区,以国内回收为主进行拆解和分拣,虽然交易量和收购量都不如再生金属园区的规模,但仍然是中国废杂铜供应的重要一环。

从进口的情况来看,浙江、广东、天津是中国最主要的废杂铜进口地,在2011年,这三个地区的总进口量占到全国的84%左右的实物量。其中广东实物进口量最大,占到了34%,广东清远在这其中的比重最高,占到了全广东省的1/3的废杂铜加工量;其次为浙江地区,从宁波海关和杭州海关进口的实物量占据了总进口量的34%左右,天津海关的进口量则为总进口量的13.5%左右。而从国内回收的交易市场来看,国内废杂铜回收的集中地主要在山东临沂、湖南汨罗、河南长葛、河北保定等地。

目前国内主要再生金属园区有:浙江宁波、浙江台州、浙江永康、江苏太仓、江苏张家港、广东肇庆、广东江门、广东南海、广东清远、江西鹰潭、福建漳州、山东烟台、广西梧州、天津子牙、河北六安、河北保定、辽宁中宏、辽宁大石桥等。

1.2 我国废杂铜的市场供需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的高速发展,这也使得铜工业规模出现了迅速壮大。总体上而言,我国废杂铜市场的供需情况与铜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国铜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9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体制作用下,我国的铜工业出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体制制约,发展缓慢,废杂铜需求少;

第二阶段(1993~199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铜工业发展稳定,增长速度达到了5%以上,废杂铜回收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9~2008年上),这一时期精铜供需平均增长速度高于10%,占据了2001年以来全球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2002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冶炼的快速扩张与原料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显现,废杂铜成为了铜工业重要的原料补充;

第四阶段(2008年下~至今),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各国救市措施的双重影响,世界经济处于衰退期后的复苏阶段,伴随经济危机大潮消退,我国铜矿山及冶炼产能均有大幅提高,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需求旺盛,供需不平衡。

1.3 我国废杂铜的贸易现状 废杂铜和铜精矿作为生产阴极铜的两大主要原料,与铜精矿一样我国废杂铜对外依存度很高,并且长时间未有明显改善,由于国产废杂铜产量有限,当前中国仍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废杂铜的需求,2011年进口的废杂铜金属量占到了废杂铜供应总量的62%。

根据我国环保部门规定,进口废杂铜分为六类废料和七类废料两种。六类废料属于自动进口许可的废料,主要包括高品位的1#光亮线、2#铜、紫杂铜、黄杂铜等,其中高品位的紫铜和分类明确、杂质较少的黄杂铜可以被直接加工利用;部分品位较低的紫杂铜和品位杂乱的黄杂铜则需要重新进行冶炼。七类废料属于限制进口许可的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主要包括品位较低的废电机、废变压器等,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度加工才能被使用。中国当前进口的废杂铜中需要进行拆解的第七类废料仍然占了主要的比重,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废杂铜产业仍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少贸易企业需要通过拆解、分拣等工序来赚取其中的利润。

近几年我国的含铜废料主要是通过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进口,随着我国对于铜需求量的增加,废旧铜的进口量也不断增加,其中在2008年的时候,进口废杂铜达到顶峰,按实物量计约为820.6万吨,到了2009年,进口的废杂铜量出现了降低,约为576万吨,2009年废杂铜的进口量又出现了回升,到达了623万吨,2011年废杂铜生产为670万吨。

1.4 废杂铜的计价结算方式 我国废杂铜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计价体系,一般以金属计价再折成实物价的计价方式,通常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为基础,具体为:

废杂铜含铜价格=(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合约月平均价-扣减数)×铜品位

该计价的核心在于扣减数,而扣减数与铜价、铜品位市场供需密切相关,一般认为:①铜价波动影响:铜价越高,扣减数越大;铜价越低,扣减数越小;②铜品位影响:铜品位越高、所含杂质越少,扣减数越小;③铜供需影响:供应充足扣减数相应增加,市场供应紧缺扣减数相应减少。

以上广泛应用于高品位杂铜计价,而中、低品位杂铜计价则相对复杂,特别是低品位杂铜来源广、成分复杂,化验困难,目前很少有铜冶炼企业直接处理低品位杂铜,拆解行业大都是把这些含铜较低的废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离,然后再进行出售,市场上把低品位杂铜作为原料直接出售给冶炼企业的相对非常少。

2 我国废杂铜市场中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时期下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废杂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是铜工业发展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保障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再生铜行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经过多年的产能扩张,废杂铜市场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①废杂铜的资源供给不稳定。我国国内自产废杂铜尚未进入大量回收期,废杂铜主要依靠进口,受国际各种因素的影响,废杂铜进口不稳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废杂铜需求量大,供需不平衡,废杂铜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市场稍有变化,废杂铜供应波动就较大,铜作为大宗交易商品,国际铜价变化直接影响废杂铜供应。同时我国废杂铜的进口渠道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这也导致了废杂铜资源的供给不稳定产生。此外,国外的废杂铜管理体制、政策方面发生变化,废杂铜进口渠道就会受到很大影响。②废杂铜市场的秩序有待完善。我国废杂铜市场进入门槛低,回收比较分散,集中度有待提高,主要以私营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废杂铜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废杂铜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此外,有个别企业以其它名义进口废杂铜,逃避监管,破坏了市场秩序。③我国废杂铜的回收体系不完善。由于废杂铜回收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虽然形成的拆解市场较多,但回收过程中机械化操作水平低,多为人工操作,属生产能力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收体系中没有完全做到分选、收集、检测,特别是低品位杂铜,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没有真正做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分选、拆解过程中也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④我国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不合理。一方面,虽然经多年发展,废杂铜已形成自身的计价结算体系,但计价体系不够规范,特别是由于成分检测不到位,品位差异引起的计价误差时有发生,容易出现经济纠纷,不利于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废杂铜加工费(冶炼价差)低,以致高品位杂铜价格容易与铜价发生倒挂,对冶炼厂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废杂铜市场发展对策

我国废杂铜回收历史相对悠久,废杂铜市场逐步壮大,但仍不规范,如何发展好绿色产业,促进废杂铜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是当今行业和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上述废杂铜市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下面的几点解决对策。

3.1 政策上引导市场的有效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有关铜工业的政策可概括为“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铜工业将朝向更节能、更环保、更高效、更集中的方向发展,再生铜行业成为鼓励类发展产业,一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再生铜行业实行“圈区管理”后,形成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再生铜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考虑到废杂铜回收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及资金受限,建议国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在财税政策上支持这些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形成资源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市场有效、健康发展。

3.2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秩序 我国废杂铜回收体系不够完善,需加强回收网点建设,由政府政策性引导废杂铜进入指定回收体系,形成集中回收、拆解加工、资源再生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回收价值最大化,同时需进一步加强行业引导和市场监管,避免各环节产生的二次污染,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健全市场秩序,此外,回收拆解过程中需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进口方面需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拓宽废杂铜供应渠道,并与海外信誉较好的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废杂铜的进口渠道。

3.3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废杂铜进口质量 我国是废杂铜进口大国,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六类废料属于自动进口许可的废料,而七类废料属于限制进口许可的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但从目前看,七类废料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甚至有企业和个人以其它名义进口有害元素较多属于限制进口的含铜废料,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需把好进口关,依靠严格、高效、准确的检验检疫系统,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确保进口废杂铜质量,保障国内废杂铜市场健康发展。

3.4 建立合理的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 我国废杂铜计价结算体系已在发展中形成,但由于废杂铜化验、检测系统不完善,交易过程中多以专业人士目测,依靠商家诚信来交易,致使交易风险较大,经济纠纷较多,特别是在现阶段高品位杂铜利润空间受挤压,常出现于铜价倒挂现象的情况下,低品位杂铜价值日益体现,交易量日益上升,而低品位杂铜由于检测、化验系统不到位,品位差异带来的交易风险更甚于高品位杂铜,不利于废杂铜市场发展,因此,亟需建议一套完善的检测化验系统,降低废杂铜计价结算中的交易风险,同时根据废杂铜的市场情况,优化计价结算体系,保证废杂铜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上废杂铜回收量最大的国家,废杂铜作为我国“城市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杂铜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铜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二五”时期我国铜工业正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节能减排等方面发展。废杂铜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其中,随着低品位杂铜回收关键技术的突破,低品位杂铜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因此,根据我国废杂铜市场的现状,未来发展中政府应政策上引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同时企业应加强自律,共同建设好、发展好我国的废杂铜市场,共同促进我国铜工业由大到强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印刷总公司,2010.

[2]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

[3]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印刷总公司,2012.

[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年[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反向物流 回收物流 信息管理

一、现状分析

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大大低于美国的条件下,显然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巨大隐含成本,这其中除了库存成本的因素之外,导致成本畸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反向物流成本。在中国,反向物流管理的空白、物流过程中高比例的产品损坏、加上通讯系统的信息错位所造成的反向物流成本,估计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25%以上。以中美两国的物流业为例做比较,美国的物流成本约占了GDP产值的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企业和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理性化,由原来的追求价格低廉逐渐转向环保和能源节约。而我国在产品回收方面起步还比较晚,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企业不得不开始着手于建立回收物流系统,使自己能够在这方面具有竞争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有着完善的产品回收体系,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负责到生命周期结束。例如,主要的复印机生产厂商施乐、佳能等都投入大量精力对已使用过的产品进行再生产,化工行业的多家公司更是致力对诸如旧地毯的化纤制品进行再生循环。柯达公司更是在10年前就开始对一次性使用的相机进行回收、再使用的循环生产。他们将此作为降低成本、增强顾客满意度及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作为物流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回收物流管理几乎是空白。

作为产品回收属于反向物流的一部分,回收物流包括退货物流和废弃产品回收物流,随着国内企业对消费者满意度关注程度的提高,退货物流都做得比较完善。而产品回收物流,由于观念的淡薄,很少有企业重视。但是,随着社会资源的日趋短缺和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的制造企业不得不面临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它包括五种物资流:直接再售产品流(回收检验配送),再加工产品流(回收检验再加工),再加工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再加工),报废产品流(回收检验处理),报废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处理)。

二、回收物流

1、社会角度

(1)有利于净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我国,由于“三废”污染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废旧产品的无序回收,以及原始落后的拆解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使得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对废旧产品进行分散的、不规范的拆解,只提取了部分易于回收的贵金属,而大量难以回收的有用资源被当作垃圾随意丢弃或者填埋;废旧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没有进行专门处理,特别是拆解过程中“三废”直接排放,给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了危害。

(2)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缓解资源紧缺压力。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投资过热使我国的资源一度面临紧张。据美国环保局统计,使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因此,若是可以对废弃产品进行合理的利用,则会使得社会所拥有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2、企业利益

(1)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竞争优势。实施回收物流足以体现得不仅仅是对于所售出产品的负责,同时,也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负责。这种责任感能够传达给消费者,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以及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制订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

(2)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回收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3)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利用废钢铁炼钢,可以节约铁矿石、石灰石等原材料的生产时间和运输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就是很多零部件经过处理后有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节约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三、对策措施

建立并管理回收物流系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产品可以通过有效的、现成的渠道流到消费者手中,回收却是不可预知的,而且经常是非经济批量回收,甚至是单件产品回收。复杂的预测技术并不容易应用到返回物品的供应管理。其中存在不确定性:企业不知道他们会回收多少东西,也不知道回收时的产品状态是什么样的。

1、增强废旧产品回收的意识

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要增强回收物流意识。能够认识到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的重要意义。首先,制造企业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向员工灌输这种意识,特别是渠道上的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对售出商品要负责。然后,再把这种意识传输给分销商,以取得他们对于废旧产品回收的支持。还要让顾客了解将废旧产品交回给制造企业的必要性。

2、制定鼓励政策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利用回收物流系统,制定鼓励消费者将其过时的商品退回给制造商,如耐克公司鼓励消费者把他们穿破的耐克鞋送回至当初买走的那家商店。这些鞋子被运回耐克公司,然后被碎化,制成篮球场地和跑道,并成立基金维护这些篮球场。耐克公司的这种经营策略虽然要增加成本费用,但这种行为却提升了品牌的价值,并且还促使消费者购买他们的商品。执行这种回收政策,不仅对环境有好处,而且还相当于花费一定的费用将顾客引导到公司来,不愧为一种良好的营销刺激手段。当然,对于回收的废旧产品,要给予消费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能低于废品回收站的回收价格。

3、建立回收物流信息系统

发展回收物流系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应用信息技术。新技术和尖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收集被回收产品的信息。对于回收物流系统,使用条码技术使得物品管理非常简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所有产品进行追踪,实时的产品状况和损坏信息可以帮助物流经理理解回收物流系统的需求。

数据管理可以使企业追踪产品在客户之间的流动信息,同时也允许企业辨识出于回收目的的产品返回比例。这些信息将会被利用到提高产品可靠性以及识别回收物流系统中的特殊问题上。信息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提高产品供应的预测水平上去。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废旧产品,应该在产品进行设计时就考虑到“易于再生”标准。这样在选择材料时、产品结构设计时都会考虑到以后的分拆、处理等工作的成本,从而能够降低总体成本。日本大金公司为了把空调产品的生产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再生产业,在开始设计和生产空调产品时,就考虑到将来如何处理它们的“转世再生”问题,从头规划每件产品的“轮回”。

回收物流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有迹象表明,现在就开始对回收物流进行投资的企业比那些滞后者更容易主导发展潮流。这是一个在战略高度和运营革新值得关注的成熟领域。在今天,我们在回收物流系统中做出的工作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将来,拥有完善的回收物流系统将是企业生存的条件。

四、存在的问题

1、风险逐级放大,效应加大

反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长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削弱“长鞭”效应。主要方法包括信息共享、压缩提前期、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延迟化策略、零部件标准化等;二是建立契约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通过共享契约确定反向物流成本(包括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及收益分配比例,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

由于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回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危害,以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然而,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取政府或行业协会补贴的方式促使企业运作反向物流业务,如美国、荷兰等国都采取这种方式。

3、回收品业务与常规品业务的冲突

回收品业务流程包括反向物流和顺向物流的部分,其中顺向物流部分与常规品业务流程重叠。在紧急的情况下,这两种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相互冲突,企业为了确保常规品业务正常运作,不得不放弃回收品业务。为此,许多企业采取两种产品业务流程分离的办法,以提高回收品业务的运作效率。

除此之外,运作反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企业实施反向物流战略时必须慎重。在决策时,企业应对产品回收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周密的分析论证,同时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反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企业共同运作的,因而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协商,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总之,在实施反向物流战略时,只有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

五、案例

东芝采用六西格玛法寻找缩短修理时间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对于大规模的退货处理业务,具备修理和物流服务双重功能的企业很少。东芝选择了UPS集团旗下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具备修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领域处于核心地位。在物流与修理服务两者之间,东芝更加注重物流,因为东芝坚信修理技能可以学习、改进,而物流模型难以模仿。UPS位于美国路易斯维尔的飞机跑道也是一个大的有利条件。东芝的零件存储和修理中心都位于路易斯维尔。结果,双方合作以后,库存竟然变得非常好,因为零部件不用离开工厂。而且,修理周期也大大缩短,由过去的10天降为4天。在修理周期缩短方面UPS发达的店铺网络贡献最大。现在,UPS再也不用花费几天时间,邮寄给客户一个替代的退回产品。客户可以去往任何一家UPS店铺,店铺会为客户包好产品并在当天送出。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M: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与改善服务的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供应链中的延期策略[EB/OL],http://info.省略/.

[3]Bowersox D.J.: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6篇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整理3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整理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7篇

关键词:资源税;经济效应;计税依据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于1984年开征资源税,现行资源税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1994年出台的资源税有着较准确的定位,就是在1984年资源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和调节资源开采企业因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进入21世纪,在自然资源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瓶颈时,资源税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它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经济的作用也更受关注。

一、现行资源税的经济效应

(一)资源税总量偏低。图1、图2是资源税及其占财政收入和GDP比重的趋势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94~2008年资源税收入绝对值不断上升,其占GDP的比重在2004年之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5年、2006年开始回升,而2007年和2008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比例,即1%左右;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看,除在2005年、2006年有所上升外,总体呈现一种下降趋势。说明这些年来资源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非常小,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在比例不高的情况下,还在缓慢下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现阶段看,资源税还不能够作为调节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的有力杠杆。(图1,图2)

(二)资源税与资源开采量的关系。由于资源税是在自然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从量征收的,所以资源税税额的大小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的开采量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量的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因为资源开采量无法直接获得,我们采取能源生产量作为资源开采量的替代变量,对资源税的增长率(RTR)和资源开采量的增长率(PR)进行回归分析。为避免伪回归,首先有必要通过ADF检验看变量是否平稳。本文采用Eviews5.0进行分析,数据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提供数据计算。

从检验结果看,两个变量在1%的水平上都是平稳的。

为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再对两变量进行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资源产出增长率可能是资源税增长率变化的原因。据此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更精确的分析,模型形式为RTR=c+aPR+μ,其中,c为常数项,a为弹性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将数据代入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RTR=0.0817810+1.205828PR

(1.513622)(1.785937)

从结果看,拟合优度较低,说明资源生产的增长率只能在21%的程度上来解释资源税增长率,资源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制度因素来解释。

(三)资源税与资源消费的关系。理论上分析,税负的转嫁通过价格实现,并最终影响消费。因此,资源的消费与资源税也在一定程度存在相关性。本文用能源消费量来替代资源消费量,采用同样的步骤分析资源消费与资源价格的关系,资源消费变化率(RC)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数据在1%的显著水平上平稳。

资源税与资源消费的因果检验如表2所示。(表2)结果表明,资源消费的变化是资源税变化的原因,故可以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RTR=c+aRC+μ

估计结果如下:

RTR=0.066412+1.3642714RC

(1.23) (2.10)

类似资源生产与资源税的关系,资源消费与资源税的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低,资源消费的变化率只能在27%的程度上来解释资源税变化率,从需求的角度说明了资源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制度因素来解释。

(四)资源税与资源价格的关系。由于税收的可转嫁性,虽然我国现行资源税是从量计征,但仍可以通过抬高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下游企业,资源价格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资源税状况。由于我国资源税的课税对象主要是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所以本文用采掘业价格指数来代替总体的资源价格进行分析。对资源价格变化率(P)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显示,数据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以认为数据是平稳的。

资源税与价格的因果检验如表3所示。(表3)统计量均不显著,说明资源税变化不是价格变化的因,价格变化也不是资源税变化的因,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即使进行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必定很低。回归结果也证实了本文的猜测,资源税的变化仅能在15.6%的程度上解释价格变化,价格的变化要由其他因素解释,因此可认为资源税与资源价格无关。

以上统计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1、目前我国的资源价格与资源税无关。价格本应部分程度反映税收,但从计量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资源税并不能反映在资源价格体系中,即资源价格与资源税无关。这也就从实证分析上证明了,我国资源价格长期受国家控制,资源税并不能通过价格调节经济主体行为,只作为调节级差收入的手段。

2、资源税负偏低。从统计结果看,资源税占财政收入比例不足1%,若以煤炭出矿价计算,资源税负仍不足1%,这表明资源的生产和使用都处于实际低资源税负状态。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逐年增加,需求与供给存在缺口,但资源税的低税率不被矿产资源使用者和资源开采者作为重要的成本考虑,这也是我国资源过度消耗、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

另外,本文还用同样方法对资源消费和资源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资源消费的变化是价格变化的因,但回归结果表明,资源消费的变化仅能在28.8%的程度上解释资源价格变化。说明我国资源价格还不能反映资源供需关系,需要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二、我国资源税的缺陷

(一)资源税的理论基础有待完善。现行资源税课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但该理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资源征税的必要性,无法说明应该按何种标准去征收资源税的问题,所以现行资源税主要就是为了调解资源的级差收入,而并不是想把资源开采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这种单一的政策目标限制了其应有的作用。单纯的级差性质的资源税没有正确反映资源的价值,不但不能体现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的外部成本内在化,无助于企业改变资源开采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采与利用。

(二)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我国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以销售量或自用量为依据,对企业已经开采而未销售或使用以及同一矿藏中因为开采成本等原因“弃而不采”的矿藏不征税,由于这部分资源没有税收的约束,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滥采富矿”和“采富弃贫”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量资源的积压和浪费,破坏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三)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无法与资源价格协调。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而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共同决定,资源的价格必然会提高,但我国现行资源税收制度采用定额税率,使应纳税额与资源的价格相脱离,税率、应纳税额与价格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联系,税收杠杆和价格杠杆均无法发挥其调节功能。

(四)资源税征收范围窄。资源是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等,但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只选择了级差收入差异较大、资源较为普遍的矿产资源和盐等七个税目列为征税范围,而对于大部分的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使利用资源生产的下游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三、现行资源税完善建议

(一)充实课征资源税的理论依据。应当将马克思的土地价值论与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共同作为资源税征收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税制设计中充分考虑资源开采所造成的外部成本,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开采利用。

(二)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纳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这样做不但可以实现合理开发资源、节约使用资源,而且以税法为依据,避免各单位随意立项收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另外,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分别是为保护国有土地资源、耕地资源的税种,都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应该将它们并入资源税,作为资源税的一个税目,使资源税成为一个完整的税种。

(三)逐渐转变为以实际可采储量为计税依据。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反而“鼓励”了资源的开采浪费。虽然我国将要转变为以价格作为资源税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但这样并不能避免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浪费,所以从更长远考虑,可以待开采矿藏的实际可采储量为计税依据,先行缴纳税款,以后再根据企业的回采率给予税收返还,回采率越高,返还的税款就越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提高回采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四)税率设计要考虑外部成本。现行资源税税率过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以考虑按照庇古税的要求对资源税税率重新设计。在税率设计中要考虑资源开采利用对其他部门及下一代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尽管这一成本的准确数值难以计算,但它提高了税率设计的起点。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资源核算账户以及后代人为某资源耗竭而采取其他替代技术的成本进行估算而得到准庇古税率。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庆一.可持续能源发展财政和经济政策研究参考资料.2005能源数据,2005.10.

[2].入世后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财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谭宗宪.关于我国能源税收制度的思考[J].能源与环境,2004.4.

再生资源回收经验总结第8篇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recoverable deposits of copper mine in Hunan Province,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copper resources. It presents latest domestic benefici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prospect for using low-grade, associated copper utiliz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ing the conser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关键词: 铜矿;现状;低品位;共伴生;前景

Key words: copper mine;situation;low-grade;associated ore;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D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034-03

0 引言

铜是国民经济建设常用有色金属之一,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预测至2015年,湖南省铜供需缺口将达到3.8万吨以上。作为铜矿缺乏省份,从实际出发,经济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0.2-0.5%的低品位铜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床中的共伴生铜矿是解决当前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1 铜矿资源现状

矿床数量较多,矿床类型多样,以中小型规模为主。截止2011年底,湖南省发现铜矿床(点)319处,提交原生铜资源储量的矿区49处,提交伴生铜资源储量的矿区22处。省内铜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型、砂岩铜矿及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4类。全省4个矿区达到中型规模,其中麻阳九曲湾为砂岩铜矿,浏阳七宝山、桂阳宝山和郴州柿竹园为矽卡岩型。

资源总量不大,分布相对集中。截止2011年底,湖南省保有非伴生铜金属量约78万吨,伴生铜金属量约22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91%。全省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85%以上的保有资源储量分布在郴州、衡阳、长沙3市;51%以上的保有资源储量分布在中型矿区内。

单一矿产少,共伴生矿产比重大,伴生矿多赋存于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床中。全省以铜为单一矿产的矿区仅8处,保有铜金属量小于4万吨;以铜为主要矿产的矿区19处,保有铜金属量40万吨;以铜为共生矿产的矿区22处,保有铜金属量34万吨;伴生铜矿22处,保有铜金属量22万吨。全省共伴生铜矿约占保有总量的56%。全省11个铅锌多金属矿、8个钨多金属矿、2个锡多金属矿床估算了伴生铜资源量。

2 开发利用情况

2.1 资源利用现状 湖南省铜矿开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麻阳铜矿的开采。

全省49个原生铜矿区,已有35个开发利用;主采铜的矿山21家,综合回收铜矿山有28家,以私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国有企业11家。主采铜的矿山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规模较大的矿山有麻阳铜矿、七宝山矿,开采规模5-12万吨/年,其余矿山开采规模3-5万吨/年。

全省铜矿山从业人员8649人,年产矿石产量35.7万吨,铜精矿0.77万吨,矿山平均采矿回采率为67.50%,选矿回收率为71.06%。

以省内某铜矿为例,年产矿石4万吨,原矿品位铜1.18%,选矿回收率铜矿回收率74%,按产率8%计算,年生产13.5%的铜精矿3200吨,折合铜金属432吨。矿山矿石采选成本304元/吨,以45000元/吨金属现价计算,扣除增值税及各项税金附加、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可实现税前利润385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2.2 存在的问题 ①矿山规模小,产能和产量都小。全省铜矿资源总量不多,且矿床(点)分布分散,各矿山产能低,受资源规模、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质量限制,矿山产量往往较产能更小,无中型以上主采铜的矿山。②铜矿开发利用强度大。全省已占用的非伴生铜矿区25个,已占用的伴生铜矿区10个;矿山资源储量占用比例达69%。相对非伴生铜矿,省内伴生铜矿已占用比例更大,一半以上已占用保有矿石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③矿山后备资源不足。经多年勘查,省内未发现大型规模矿区,可采铜资源短缺是导致湖南省铜矿产量低的主要原因。2009年以来,全省新增铜资源储量26.4万吨,资源保障程度依然较低。

3 低品位、共伴生铜矿利用前景分析

3.1 铜选矿技术新进展 近年来,国内浮选工艺、设备技术及非传统铜矿选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探索省内铜矿采选技术发展指明了新的出路。

3.1.1 浮选技术进展 浮选工艺方面,以“快收、早收、早丢”为原则,多碎少磨、异步浮选、分支串流浮选、电化学控制浮选和原生电位调控浮选等新工艺受到广泛重视和推广应用。“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新工艺”技术提出 “中矿选择性分级再磨”和“磨浮大循环”两个新概念,通过不断循序渐进地对有用矿物进行磨矿浮选,打破了原常规磨矿、浮选作业为两个独立作业的流程,达到精矿品位所需的单体解离度要求。经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浮选过程稳定、易于操作,选铜回收率较高,可在省内部分矿山推广应用。

浮选设备方面,大型磨选机械的运用较小型浮选机具有明显优势,处理量大的低品位铜矿石时,使用大型、节能型、高效能的选别设备对提高精矿品位、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大型磨选机械粗矿粒浮选回收率高,生产指标稳定,可在省内规模较大矿山推介应用。

浮选药剂方面,捕收剂的有效利用和伴生元素的回收方面有较大进步。使用具有气泡性能的捕收剂(如A2、DY-1、T-2K、PN405、NXP-1等),可降低或减少药剂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以混合药剂替代单一药剂,如Z-96与PEX混合使用、ZH与Y-89混合使用等,可在提高主金属回收率同时提高伴生元素的回收;新的螯合捕收剂,如BJ-60、B-130、ZH等,在提高浮选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省内部分矿山已开始改进浮选药剂,效果较好。

3.1.2 浸铜技术进展 生物浸铜技术发展成果显著。细菌浸铜工艺发展,为处理批量的含铜贫矿石、尾矿、废矿和小而分散矿山的铜矿石,回收铜品位0.1%~1.0%矿石具有实际操作空间。国内某大型铜矿堆浸厂在原生黄铜矿占90%以上,且含铜废石铜品位仅0.09%情况下,通过酸性水闭路循环、萃取有机闭路循环和电积液、反萃液闭路循环,将废石中的铜提取出来,成功地实现了细菌浸出提铜工艺,达到以废治废,回收资源目的。

堆浸逐步受重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铜浸出技术,由于生产成本低,已在工业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堆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规模大型化、机械化、堆层薄化、矿石制粒堆浸等方面。国内堆浸厂也逐步发展,但现规模较小。

地下溶浸技术取得突破。通过化学溶剂注入地下矿岩中使铜金属溶解出来,然后收集溶液,从中提取有价金属产品的工艺。近年来,该技术在铜矿山地下溶浸技术亦取得重大突破。我省柏坊铜矿的地下溶浸技术正在进行科研攻关与小型试验,这种技术不需要将矿石采出地面,省去了建选矿厂、冶炼厂的高昂费用,一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石,不破坏地表植被,并能有效保护环境。

3.2 低品位铜矿利用前景分析 低品位铜矿是指矿区内单独圈定的,品位0.2-0.5%,介于铜矿床的最低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之间,在现有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单独开采经济可能亏损的矿石。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矿产资源一直延续从富而贫的开采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对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和铜矿的不断减少,矿石品位也不断下降,分析低品位矿可利用性越显重要。

全省现有低品位铜矿区9处,除衡南县谭子山为未利用矿区,其他全部分布在生产矿山之中,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成熟。铜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铜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砂岩型铜矿,保有铜金属量约3万吨,分布在全省主要铜矿区内的生产矿山之中。

省内单独圈定的低品位矿体一部分与表内开采矿石搭配进入选厂,另一部则作为边角余料保留在矿山内,单独开采开发利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实际开采过程中,矿床工业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随矿床探采的不断加深及市场行情变化,矿山通过加强低品位矿勘查、取样、分类、圈定、评价工作,并根据市场行情不断地进行试算,可适时回采原圈定的低品位矿。由于省内低品位矿主要分布在生产矿山,随着铜矿采选在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引入先进技术后,利用该部分矿产资源前景较好。

3.3 共伴生铜矿利用前景分系 共生铜矿是指同一矿区内,达到工业指标的要求的非主要矿产,一般矿床中铜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以上。伴生铜矿是指存在于某矿床中,含量不高,不具备单独开采价值,未能单独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但能与其他主要矿产一起被开采利用的有用矿物或元素。根据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当矿床中的铜含量达到下表指标时应注意综合评价和作为有用组分综合回收。

根据资源赋存特点,分析铅锌、钨、锡多金属矿床中共伴生铜的可利用前景具有实际意义。

3.3.1 铅锌多金属矿中的共伴生铜 湖南省铅锌多金属矿中13处含共生铜,保有资源储量20万吨;11处含伴生铜,保有资源储量5万吨;矿石以硫化矿为主,性质复杂多变,含铜较低、铜嵌布较细。因铜矿物单体解离度低、铜铅分离难度大,部分矿山往往只生产铅精矿和锌精矿,部分综合回收矿山或者铜精矿和铅精矿互含高,质量差,回收率低。

国内近年在铜铅锌复杂多金属难选矿技术领域进步显著,据国内某研究院技术成果,通过对选矿工艺流程创新,采用高效选矿药剂、无毒铜铅分离技术和中矿再磨技术,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铜铅尾矿浮锌的部分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在原矿含铜0.25%时,小型试验可获得含铜20.57%的铜精矿,铜回收率75.45%;工业试验获得含铜21.41%、铜回收率73.27%的铜精矿。借鉴该技术成果,对省内浏阳七宝山、桂阳宝山等重要矿山的综合回收率有重要作用,也是其他矿山改进选矿技术的方向。

3.3.2 钨多金属矿中的共伴生铜 钨多金属矿中铜以伴生为主,全省钨多金属矿中3处含共生铜,保有资源储量1万吨;8处含伴生铜,保有资源储量15.2万吨;矿石普遍含铜较低、铜嵌布较细,大部分矿山未综合回收铜。根据中南大学对省内某大型钨矿伴生低品位铜锌硫的含铜原矿研究,通过采用优先浮铜-锌硫混选再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回收铜原矿品位0.1%以上铜矿,铜精矿品位Cu18.63%,回收率87.47%。该选矿流程简单实用,药剂制度成熟,易于实施。该技术成果的成功,可实现省内钨多金属矿中的大部分共伴生铜可回收利用,对其他矿山有重要借鉴作用。

3.3.3 锡多金属矿中的共伴生铜 省内锡多金属矿种共伴生铜主要分布在郴州柿竹园野鸡尾矿段,其矿床类型多样,伴生有益组分复杂,主要有Cu、Fe、Ag、Bi、WO3、Ag等。根据实验室选矿流程试验研究,区内锡矿共伴生组分中的Cu、Fe、Bi等组分能综合回收利用,铜富集于硫精矿中,含量2.14%。经多年研究,该矿区主矿种锡矿选矿工业试验尚未解决,共伴生矿产也暂不能利用。

4 结语

本文根据湖南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总体思路,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立足省内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低品位、共伴生矿产多的基本特点,全面摸清省内铜矿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家底,总结铜矿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介国内铜矿新的选矿方法,综合分析主要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铜矿利用前景,得到低品位铜矿利用前景较好,大部分铅锌多金属、钨多金属矿中共伴生铜矿可利用,主要锡多金属矿中共伴生铜暂不能利用的结论,对进一步提高全省铜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盘活难利用资源,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盛,汤亚平等.湖南省铜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报告[R].湖南省国土资源厅,2011,7.

[2]陈甲斌,梁振杰等.中国铜资源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05(12):8-11.

[3]赵福刚.铜矿的选矿技术进展[J].铜业工程,2006(4):13-7.

[4]金鸣.我国低品位铜矿石选矿技术的进展[J].矿业快报,2008(11):5-7.

[5]彭会清.中矿选择性再磨工艺.中国专利:98113134.4,1998.

10.07.

[6]招国栋,伍衡山等.浅论低品位铜矿的浸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西部探矿工程,200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