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03 09:03:45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一、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它坚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科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它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式学习模式;它主张在设定情境中互动交流,相互影响与作用,改变了以往不活跃的课堂氛围;它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培养求知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索知识的精神,突显每个学生的特点与性格,展现学生自身的天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行为的社会性

通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情况下,能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性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完全流露,加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合群性及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

品格。

3.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的师生互动还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还可形成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态度,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4.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开展发现与探索教学,通过教师启发性设疑,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讨论,锻炼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在必要时再适时点拨,让学生积极体验独立探索活动的成功喜悦。这不仅充分地展现和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培养了自信心,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课堂教学既是艺术也是科学。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呢?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有效互动式课堂教学,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

流,能够使语文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申出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需求与愿望,学生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等形式来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在师生互动教学的组织中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包括问答式、讨论式、竞赛式、游戏式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通过互动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让“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在角色平等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促进生生互动,激发积极思维

如:在教授一些课文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与要求进行分解,让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协作,进行实际演练,然后分别展示,效果非常好。

3.构建人机互动,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毕竟有限,所以,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精选教学内容,在网上全程做好导学与助学工作,增强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全面学习,增加学习的完整性与深度,使得语文的广度和精度都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为核心,以生生互动为重点,以人机互动为驱动,重视角色平等、教与学的和谐,强调教学资源的充分配置,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钱汉芝.基于Internet的中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型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2).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1-01

现在很多老师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多是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依然是教师的配角,知识的奴隶。这种学生主体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总结出以下几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的尊重很重要,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执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教师还应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极的话,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一句积极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并取得成功的魅力。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学生的“幼稚”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和情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一般不生硬的否定,而是通过延迟评价,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2、善于倾听。学会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向他人学习的表现,是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提高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会说、正确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听每个人的讲话,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并且提倡在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在倾听中思考综合的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渐形成。3、激发、鼓励。在教学中,教学应注意激发、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用目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对于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它同学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和情感状态。

三、分组学习,促使主动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人人为生,个个为师。激励学生除虚心向他人学习外,还明白人人有为师的潜能。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积极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合作小组中小组成员都担任一定地角色。如四人小组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有着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机会;“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理解学习内容。由于四人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由于是组内交流,没有心理障碍,各种答案随口而出。这种教学设计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历的学生,都能自主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减少了不必要的提问,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应用综合、分析、比较、联想等各种方法,既能把握教材,又可以联系实际,既能对宏观体系了如指掌,又能对微观的知识点无遗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到回答学生问题,由教师教学生学到学生教自己学。就可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已经具备了有利的外因。

五、参与教学评价,凸现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3篇

一、观念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基础

对于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孩子,这些孩子习惯比较差。面对这样的生源,老师们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可是结果是用老师的话说:“生字天天教,天天写,天天错。”对于这些孩子怎么教,在学习了洋思、杜郎口、潍坊等地的课堂教学经验后,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教学改革,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提出“先学后教,教学互导”模式。推行中老师们不接受、不放心。他们说“领着学都学不会,让他们自己学,更学不会”。为此,学校让教导处深入各年级段、备课组,了解老师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寻找放手自学的成功案例。学校利用集会、教研时间向大家推荐,利用搜集到的老师们的经验,让广大教师感受到学生的潜力,为课改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模式有效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一)先学后教要解决的问题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减少课堂中无效的劳动,代之以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教师注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契机。

(二)“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步骤

为求课堂高效,我们探索建立学习小组,将班级的行政小组改为学习小组,按学生对学习掌握的难易程度进行编组,组长可以按周按月进行轮换。在课堂中学习小组肩负五项功能,即小组检查,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小组竞争,小组帮扶。让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合理分流,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们提出“五五二”的检测指标,即每堂课小组发言不少于5人次;学生到台前说话不少于五次,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不少于2人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2.检查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3.集体研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模式推进中落实“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4.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第一步,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步,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第三步,集体研讨,本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内容的内化。第五步,反馈矫正,巩固所学。

(三)“先学后教,教学互导”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离开课堂,一切的教学质量将成为空谈,抓住课堂,就是抓住教学前行的命脉。我们立足课堂,在课外下功夫,着力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握,着力校本研修:(1)课堂做到三要:教师每堂课都要有一块黑板,每堂课要亲近一个差生,每堂课要有预习案、随堂检测案;(2)备课做到四讨:讨论课时教学目标;讨论教学重难点;讨论课前预习案;④讨论课中随堂检测案。(3)每周开展一研,每周上研讨课并组织评课,针对以上四点进行探讨摸索,这样真正变好教为好学,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科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发展的标准

评价是一种引导,是指挥棒,引领着老师前进的方向。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标准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堂上,执教教师为了吸引评委的眼球,用尽各种手段尽显自己的风采,学生成了配角。为此我们制定了新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主,从学生参与教学的人数、参与广度、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细致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高的速度、最佳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一、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受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评价都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活动设计应该赋有逻辑性、以学生为主体、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组成的方法体系。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自己的情感,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来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教学评价要避免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过程评价。

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读写技能的整合。在教材的设计中,也是以阅读和写作作为教材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和写作教学模式。

1、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阅读学习,获得信息。因此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获取过程。

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一般教师都能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和巩固应用三个环节的教学,但是要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教师还应该按照文体对阅读文章进行分类,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等等。

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提问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采取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交替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设问、指导、解答、帮助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问答形式的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信息密度,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双向或多向交流,互问互答。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教师较为自然地融入学生之中,并与他们建立起对话式伙伴关系,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讨论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以讨论的形式组织阅读课教学,该模式由讨论设计、讨论布置、讨论组织和讨论总结四个环节恰当地融入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

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阅读中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启动为前提,学生自学为基础,小组合作为主体,组际交流为保障,实践创造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主动互动活动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多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此模式中,“互动”合作的形式是师生互动合作、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小组互动合作、全班互动合作活动等。

2、写作教学模式

有效的课堂写作教学是由写作的三个常规阶段构成: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阶段。在具体的写作中,为了提高课堂写作的有效性,我们提出合作型写作教学模式和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这两种写作教学模式都关注写作过程,关注学生本身及其在写作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和认知活动。

合作型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以小组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以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是分组,四人一组,分组考虑的因素有:组内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等,还有各组的实力、组内成员的稳定性以及机动性。在写作任务布置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协商、分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信息采集员、口语信息员等。先是口述作文,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份书面作文。作文的评价以小组合作,共同评价。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是指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文写作教学,以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来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任务,并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价任务的执行情况的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写作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等原则。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是任务执行者、交际者。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任务就是用语言(口头的、书面的或综合的)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方面的有效综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

三、结语

课堂教学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最终目标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5篇

小学语文 高效 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方案的落实,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着实践就是研究,创新就是发展的思想,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缘起

有效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他强调:“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

“简简单单教语文。”简单,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把语文“组块教学”模式与拓展阅读巧妙结合进行研究,将之作为学校语文教学一个新的突破口,树立“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的教学理念,尝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践行

1.凸显精华,领悟真谛

研究伊始,我们首先从学习资料入手,组织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搜集了大量有关组块教学的文字资料与课堂教学音像资料,做到人手一份。

语文组块教学的教学思想:即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多次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语文组块教学有了这样的认识:(1)在内容上要凸显“开放性”,教学案的设计要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要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2)在结构上要凸显“灵活性”,突破以往的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3)在功效上凸显“增值性”,要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

2.潜心备课,锐意创新

真知需要实践来检验。理念培训结束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备课活动。在备课伊始,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汇集教师的智慧,在学习组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进一步领悟、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的集体备课的方式是――人人思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形成个案――课堂落实――课后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在教学案设计中打破教材的局限,围绕语文核心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唱好“三步曲”:

一是“减”。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如教师在教授《白杨》这一课时,就可以抓住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一段话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引领学生在读、思、议、写中感悟文章中白杨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文中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二是“联”。我们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引导学生搜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国际事件,在交流中让学生领悟学习课文的“内核”深意。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我们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如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雨后》时,教师围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名句,选编我国唐宋诗人一系列描写祖国风光的名句,整合成以“祖国美景”为核心的教学块,在学好原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领悟不同地方风光的特点,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促成学生语文智慧的生成。

3.巧妙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立足之本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践与研讨,汇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以“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导入,激趣激情――有效感悟,组块学习――有效拓展,推荐阅读。

1.有效导入――激趣激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环节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是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我们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以疑激趣,以境激情,以有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

2.有效感悟――组块学习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之处。我们在这一环节凸显了组块教学的魅力。

词语板块、品读板块、练笔板块等的组合运用充分体现组块教学这一模式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中我们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语文学习应该注重积累和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单纯的理解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时机,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整合。习的基本做法是:

读中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综合性学习。即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手抄报、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6篇

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教学方法来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评价标准也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把学生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得到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和坚定的意志,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商,更要开发学生的情商,因为情商是学生智商发展的保证,两者只有相辅才能相成。

二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互尊互爱,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是要采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对话是沟通交流,传递知识、传递信息的最佳方式。发问、思考?、论辩,被哲学家誉为永无休止的歌唱。教学本身就包含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因素,师生你问我答,我问你答,切磋研究,建立一种以创新为乐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研究,一起收获,一起快乐,一起成长,不断地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发展。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学,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的适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还派人到山东省学习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昌乐二中课堂改革经验、兖州一中课堂改革经验、到江苏省学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我在学习后感受颇深,结合我校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究。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称其为”三环教学法”即“自主学习、体验收获、交流互动”三个部分,它包含“课堂目标――温故抽查――协作学习――引导解难――小结提高――回顾整理――拓展深化”几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目标是教师指导学习环节,教师要提出适合学生的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指导学生在自学时要关注单元学习目标,篇章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文体学习目标等。

2.温故抽查环节,教师通过抽问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知识过手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3.协作学习环节,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互学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得出结论。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独自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核心问题,则是要解决学生在自学时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生互学环节”是一堂课的高潮阶段,是学生尽展自己学习风采的阶段。这个阶段应包括两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的内容是在班内互学交流之前,先进行的学习小组组内的互动讨论,在组内的互动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也可以互相浏览他人的自学成果,还可以就某一个有争议而产生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组内的讨论,同组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形式。“班内互学交流环节”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最为精彩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班内互学交流的发言是否有序和高效,关键看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和调控,学生代表在班内互学交流发言时,应按照在导学环节分解自学任务时的题目顺序,依次发言交流。

4.引导解难环节 此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就本堂课对学生引导解难。引导的既是画龙更是点晴,是内容过渡的桥梁,是学生身陷知识困境时的拉一把,是指点迷津,是及时的点拔。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引导”的量度、质度。教师的“引导解难” 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还不能解决的。就要求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走出知识的迷宫,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在前后知识的接轨过渡处,在知识繁杂、头绪纷繁处必须详讲细讲,学生自能解决的就绝对放手。

5.小结提高环节。此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在小结时一要注重回顾系统基础知识的梳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要注重策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构想

(一)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五个步骤。

三、研究实施

(一)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实施教学

1、乐学新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自我回顾 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91-01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种创新实践试作探讨。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1、激感。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例如:我在教《麻雀》一课时,当问到学生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而于猎狗展开搏斗,你觉得老麻雀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老麻雀做的不对,它根本没考虑周全,它既救不了小麻雀连它自己的性命也会搭上,要是我是老麻雀我不会这样做的。”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的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而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很好,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老麻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爱”在行动里面,老麻雀才会奋不顾身的与猎狗展开搏斗。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创设情境。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情绪。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当中,我创设了“水果超级市场”的情境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用到学习当中,自己推销自己的水果。通过活动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进行语言交流。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应多种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一切好的机遇除了学生把握外,还要靠教师的精心创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只要对知识有疑问都可以提出,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彩池》当中,学生围绕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的颜色展开了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提的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自己研究出最正确的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1、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