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委会经济发展

村委会经济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05 03:23:42

村委会经济发展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1篇

1、通路。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都建设了简陋的进村公路,但由于里程长,无力经常修复等原因,导致进村公路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输成本高。

2、通电。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解决通电问题。

3、通水。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通人畜饮水,迷丕村民小组挖进村公路挖断了人饮水管,因没有物资资金修善导致饮水困难,其余村民小组虽然已通水,但只通到村内,没有入户。

4、通讯。5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安装了无线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村委会。

5、住房。5个村民小组多数住房简陋,为土房或土堆房,县人畜不分离,属于改造范围。

6、卫生路。民小组年铺设卫生路2公里,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足还没有覆盖完成整个村子,村民小组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基本铺设了卫生路,村民小组已经整合各类资金计划年完成卫生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村民小组、迷丕村民小组还没有铺设卫生路。

7、公厕。5个村民小组都建设有农村公厕,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入厕需要。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委会有1所寄宿制小学和2所初小,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需要。

2、卫生。该村委会有1个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

3、文化活动。目前,委会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一直以来都较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境为山区,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620毫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草果、核桃,但由于山高坡陡,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低,生产生活中科技含量低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处于贫困线。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25.00元,比国务院确定的贫困线1196元低471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州、县委、政府计划建设元绿二级路经过,充分利用这机遇,改善进村公路,解决交通的问题;利用当前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人饮工程到户、卫生路、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排水设施等工程,解决村容村貌差、学科技难、入厕难等问题。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2篇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村委会;经济发展;作用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层民主形式在广大农村实施已有10余年。它是指广大农民根据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自我管理、[1]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以村委会为主体,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引导和组织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合理的思路和最有效的。[1]

一、村委会的差异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3篇

一、新形势下,特别是村委会直选后,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与发挥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作用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权限范围的界定与实际操作层面的不相适应,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协调发挥

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居核心地位,拥有对村级事务的决定权。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拥有处理村级事务的权力。党组织主要是对村中重要事务作出决定,同时通过村委会的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村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村委会可以依照法律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但是这些规定给农村基层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一是由于农村基层对公共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体现在日常具体事务的处理方面,许多事项“分工不分家”,村级各种组织难以泾渭分明地操作。二是由于农村党的组织系统长期延续,较为健全,组织性强,许多村民在意识中也习惯于被党组织领导,因此党组织在领导和管理村级事务中往往大包大揽,直接决定。三是村民在行使自时的意志与村党支部的意志不相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常反映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的不合。四是由于个别法律法规条文之间的矛盾性和不明确性,给具体操作带来困难。

2、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不相适应,削弱了村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从目前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结构来看,村主要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与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结构不甚理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影响到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部分村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摆架子、摆资格,大权独揽,包办代替,村级班子内部不团结,合力难以形成。

三是部分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对如何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缺乏有效办法,缺乏经济“头脑”,思想保守,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3、村民的整体素质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党建和政权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四个多样化”趋势的发展,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薄弱。不少人对“民主”的概念“一片空白”。二是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从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出发,完全置农村稳定、正常生产活动于不顾,搞一些宗族宗派活动;有个别的滥用民利,聚众滋事,动不动就集体上访,借民主之名,泄私愤。

三是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许多村民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以计划经济的眼光和角度来审视和思考问题,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一切。

4、党组织的现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在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村党支部居于领导地位,但村党支部存在于农村社区之中,党支部的领导权威不仅来自于历史形成和制度规定,更来自于村民群众的认同。时代的转换、社会的转型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面临着挑战。实现村民自治以后,特别是直选以来,村民有了直接选举自己领导人的可能,从而使这一挑战成为现实。

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农村党员的一举一动对村民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部分农村党员计划经济观念严重,思想僵化,有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化,斗争性不强,少数党员甚至不如群众。有的老党员对中青年干部求全责备、排挤思想严重,给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使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是党支部决议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从农村现状来看,村里同时存在有一定决策权的两支队伍,一支主要是由老党员组成的村党支部,另一支是由相对年富力强的村民组成的村民代表,后者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党支部的决策。同时,村委会直选以后,村民关于“选举”的合法性片面理解,认为只有他们推选出来的村官才具有合法性,动摇村党支部的权威。

三是农村党支部的运行机制面临挑战。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四个多样化”的发展,农村发展新党员工作难上加难,而村委会实行面向全体村民的民主公开选举,三年一度的选举有助于及时补充、更换村委会领导人,因此村委会较易获得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农村党支部的重要职能是贯彻上级党委的政策,而上级党委的意图与农民的愿望有时会存在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党支部多倾向于上级党委的政策,但由此也可能失去部分村民的支持。而村委会则不然,它比较多地考虑本村的利益和村民的实际,因此,容易获取村民的支持。

二、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与发挥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作用的对策

1、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支部领导核心同村民自治的关系

党管农村工作是原则。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村民自治才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因此,必须澄清几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村委会是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过问,甚至排斥党支部领导。二是认为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上,除此之外的权限都属于村委会;三是认为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就是包揽一切事务,看不到村委会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

上述的几种错误认识关键是由于没有摆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开展的自治活动,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在处理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作用。提出全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村委会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调村民委员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二是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决定村内的重大事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自觉维护和遵守,并监督考核在村民自治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和干部。三是支持保障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但党支部领导核心职能的履行和领导权力的行使,离不开村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以严格民主的决策程序,支持保障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这一重要基础。从村委会角度来说,村委会履行职能,一定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并以自觉维护和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为前提,也就是通过村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把党的政策和党支部的部署,贯彻到村民自治之中,变成全体村民的意志和行动。

2、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职责权限

要使三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必须对三者的职责权限从法律上作出合理、明确的界定。三者的基本职责应该是:(1)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领导做好村内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2)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纠纷、宣传法律政策、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3)村经济合作社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形成的社区性、综合性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是社员集体所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并行使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为本村提供生产服务、协调管理、资源开发、兴办企业、资产积累等。(4)村党支部对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依法履行职责,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要自觉置于村党支部领导之下,积极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

要使村级三套组织能够协调运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项制度。

一是要健全加强工作协调和搞好班子建设的制度。(1)健全报告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委会应两个月向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遇有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应及时向党支部请示报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应分别定期向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工作。(2)建立《村级班子学习制度》、《村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以此来保证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社管会成员都能经常了解掌握农村政策和法规、上级组织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达到加强情况沟通和思想交流,在原则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增进整体团结和增强整体战斗力的目的。(3)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村干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借助群众力量,加强村级班子建设。(4)健全班子成员兼职制度。一般中小型村三套班子成员实行交叉兼职,村委主任是党员的,一般应进入支委会,村级济合作社社长原则上由村党支书兼任,有的小村或经济薄弱村通过法定程序也可实行“三位一体”,鼓励村党支书竞选村主任,同时,要积极吸收优秀的非党村主任入党。

二是要规范村级有关决策会议的职能和议事规则。(1)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联席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上级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方案,提出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议定的决策意见,确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并研究处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实施过程中有关重点问题。联席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和决策,实行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集体领导。(2)建立《村民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讨论决定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除选举和罢免村委会成员以外,村民会议一般应由村委会召集。作为村民自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会议必须严格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3)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除选举和罢免村委会成员、审议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和报告、制定通过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重要事项之外,在讨论决定村内重大问题上,可以代行村民会议的权利。并且也要认真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民主议事和代表民意的原则。

三是要完善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职能和议事规则。村民理财小组、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都是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这些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设立,主要是适应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畅通民主渠道,便于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它们的共同职能主要是:在决策前代表党内外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决策后协助班子搞好组织和宣传工作,与村班子一道抓好决策意见的落实,并对村班子工作进行监督,是村级班子开展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也就是说,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职能范围就是议事和监督,没有决策权,更不能凌驾于党支部和村委会之上,与村班子争权。

4、切实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是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和影响村级民主自治。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早知道、议事会”制度,在村党支部书记选配上逐步试行“两推一选”制和公开招聘制,发动组织党内外群众为村党支部举才荐贤,逐步实行村支部委员候选人“选前公示制”,使新任村支委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坚持贯彻“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的工作方针,从严治党,严格标准。加大发展新党员工作力度,吸收非党村民代表骨干、村委干部入党。加强对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和非公企业党员的管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不合格党员发现一个处置一个,不断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是不断改进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是要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村党支部要掌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领导方式,注意从大包大揽向领导和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从强制命令向教育、引导、示范转变,从单纯行政计划向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时展的主流,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努力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而把一些事务性、技术性的社会、民间事务管理,交给农村群众自治组织。

5、加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为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注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有针对性地强化舆论宣传。在继续宣传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广大农村干部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深入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农村干部尤其是新一届村委会成员,通过开展理论培训、思想交流、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法律法规、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在任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团结配合、领导水平、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自觉置于党领导下开展工作。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4篇

关键词:会计委托 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财镇(乡)管

一、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含义

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是镇(乡)会计委托机构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一种模式。是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不变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镇(乡)会计委托机构代为管理其财务收支活动以及会计核算工作,每月或每季由各村(居)的报账员或助理会计定期将财务收支票据等资料送镇(乡)会计委托机构记账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村级会计委托的范围包括辖区内的村民(居)委员会、独立核算的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含有村集体经济成分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

二、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的意义

农村集体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其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

(一)有利于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在镇(乡)财政所或农经部门设置会计机构,如会计核算中心、村(居)级设置报账员或助理会计的财务制度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规范村级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达到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问题。同时,逐步建立农村财务网络系统,采用统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来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记账水平,提高农村财务工作效率管理质量。

(二)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建立村(居)民主理财小组, 强化村(居)级民主理财小组的工作职责,要求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居)财务收支审批、一事一议筹资决策等村(居)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将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日常化,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财务决策民主化、财务监督制度化, 增强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能力,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有利于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

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村账会计由乡镇,统一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改变以往侵占挪用公款、收入不入账、白条抵库、档案丢失、资金体外循环等状况,从源头来治理腐败,以消除村民的疑虑,从而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基层政权的稳定,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有利于理顺村(居)委会的行政管理和行政职能

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也有助于村集体组织各干部从繁杂的财务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村级事务管理、化解村民矛盾等工作。因此,有利于理顺村(居)委会的行政管理和行政职能,实现由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广大农村干部能够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原则

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涉及《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推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要在坚持以下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一)坚持核算主体不变的原则

实行委托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原财务独立核算的主体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会计主体,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单位,不能因代管而分解、合并原有的会计核算单位。实行以村建账、一村一账,单独核算,保持原村级债权债务关系不变,自负盈亏,保持村级财务的独立和完整。

(二)坚持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原则

由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派生的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仍归原集体经济组织。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会计机构服务后,其主体仍然是各村集体组织,会计委托中心不能因为委托关系而任意平调、借贷、挪用村集体组织资产。

(三) 坚持自愿委托、依法办事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主体,实行会计委托制要充分尊重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村民的意愿,只有在村民愿意并签订委托协议的前提下,镇(乡)相关部门才能开展委托工作,不得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行把村账收上来,实行强行。同时,镇(乡)会计委托中心的工作必须在《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记账管理办法》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范围内运行。

(四)坚持服务当先的原则

推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村集体经济组织群众的利益。首先,会计委托中心作为镇(乡)政府连接村民群众的桥梁,必须坚持服务基层群众,把服务摆在首位;其次,会计委托中心要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以保证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第三,会计委托中心要搭建便民平台方便群众办事,将办事程序、办事内容及要求上墙公布。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为村集体组织理好财、服好务,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

四、村财镇(乡)管制度的实施步骤

村财镇(乡)管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核算工作由财政所或农经部门组织实施,并在财政所或农经部门的基础上,成立镇(乡)会计委托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办理资金拨付结算,实施会计监督管理,提供财务信息等服务。推行村财镇(乡)管工作要按照积极稳妥、因村制宜的原则进行,具体分以下阶段实施,各阶段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根据各镇(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村财镇(乡)管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协调组织开展村财镇(乡)管工作。

(二)清产核资和财务清理阶段

需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的清查清理,可以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查与镇(乡)财政所或农经部门设置会计机构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清理清查的具体内容为:(1)银行账户的开设情况,需要对各村组织在各类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进行逐一清理、登记;(2)村组织票据的种类、领购及管理情况;(3)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做到产权明晰,建立明细台账,强化日常管理和使用;(4)债权债务情况。要按债权债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形成原因、资金来源和流向、约定利率、约定期限、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账;(5)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任村干部人数及名单,以及享受集体财务补贴的村干部人数及名单;(6)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的收支情况。

(三)验收移交阶段

在清产核资、财务清理结束后,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按照规定搞好各项移交工作。按照“成熟一个,代管一个”、民主自愿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好移交接收工作。

(四)委托阶段

在委托阶段,各镇(乡)主要是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合同的签订工作。第一,要本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坚持民利的原则,组织协调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的村财镇(乡)管委托合同书,并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二,需要明确镇(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依法确立委托关系。

五、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议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行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第一,村集体组织各干部要转变观念,从有利于村集体组织长远发展的愿望出发,支持村(居)级会计委托制度。第二,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集体财务规范化水平。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和村报账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及报账员的综合素质。第四,适当增加工作经费。乡镇的会计委托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乡镇财政所或农经部门的工作人员,而委托工作是义务工作,这样不利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他们就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去做增加的工作,会使村财务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发展。第五,加强民主理财,实行民主监督,确保科学理财。要进一步提高对民主理财工作的认识,明确责任,相互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民主理财工作;要进行相互监督,落实民主理财工作的各项管理办法;要通过民主理财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明智.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派制研究[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

[2] 周慧春.浅议“村账镇(乡)代管”或会计委托[J].北京:中国农业会计,2012(06).

[3] 秦大生.做好乡镇财政村会计核算的思考[J].北京:中国农业会计,2012(05).

[4] 郑静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度探讨[J].昆明:云南农业,2009(06).

[5] 祝丽云,李彤,等.委托关系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的影响分析[J].武汉:财会通讯,2007(10).

[6] 欧阳卫.村会计委托制的博弈分析[J].太原:经济师,2007(07).

[7] 郭颖.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J].成都: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2005(08).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5篇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2、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

3、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4、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实施,促进村级会计行为规范化。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是推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按照签订的《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维护村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中纪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规定,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深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依法、有序、平稳地开展,及时向委托方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做好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业务培训工作,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由“形式”走向“实质”。同时,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应扮演好监督角色,监督各村按照村级会计委托制的要求,做好重大财务决策和费用开支的民主决策,对于大额付现、违规列支和违反民主理财要求的支出事项应坚决予以抵制,引导农村会计行为向着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2、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民主理财机制。村级会计委托是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基础上,在保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与村级会计委托机构签订代管协议,实行资金和核算的双代管。这一制度的实施改变了村级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村级财务收支管理的模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农村财务收支和会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两委”主要成员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以及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民主理财机制。审计中发现,虽然每个村都设立了理财小组,也根据要求建立了村重大、重要财务决策和支出的民主决策制度,但从实施来看,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其职能被“两委”取代,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村财务收支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两委”主要成员手里。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理财作用,一是村民理财小组应实行一年一轮换,并且“两委”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二是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回避制度;三是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重大、重要事项的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的全覆盖,并形成书面决议。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支出申请一律拒绝受理。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6篇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会计委托 经验总结 效能发挥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委托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健全这一制度,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保值。本文通过分析学习我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实施效果、相关对策,分析探讨云南省在当前的环境状况下,如何加快推进会计制度,更广更深地发挥其效果,保障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现状和环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农业厅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确定132个示范推广单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截至2009年,全省129个县全面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1329个乡镇实施了会计委托,占乡镇总数的96.72%;13091个村级实行了会计委托,占村级总数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体资金总额达113.3亿元。但是,在全省34万会计人员中,高级会计师仅有858人,只占0.26%;会计师有1.9万人,只占5.9%;注册会计师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乡镇级会计委托机构901个,而配备的电脑数量仅1741台,大约50个村民小组才拥有一台电脑。

二、我国其他地区目前的现状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农村经济研究部经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几个地区的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其一,农村集体经济总体上收入微薄。从调研可见,东部苏州等少数发达地区59%的村集体收入为100万元-500万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中西部及东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其二,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调查村集体平均负债水平为176.25万元,东部村平均负债305.61万元,中部平均负债52.48万元,西部平均负债22.77万元。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来源总体上比较单一,主要靠土地等资源的出租或开发收入,特别是高度依赖土地出租收益。

(3)村级集体可用资金的来源。调查表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中,村农业承包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8.1%,即使在集体经济收人比较高的苏南、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靠集体土地的出租、开发,以及少量集体资产或物业的出租。

(4)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的途径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则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平衡,资产的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差别,也会使得农村会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差异性。在环境变迁,制度改革中,应把握当地的经济特点及环境条件,因地置宜地实施农村会计制度,发挥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级会计委托现状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国最先实行农村会计制的地区,市政府从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账乡镇代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委托制。

(1)初始阶段效果明显。上虞市实行会计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村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两个主要经验:实行会计委托制,一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村级经济业务量要适中。

(2)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村级会计委托从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广至2006年,三年多的实践表现出,预期效果并不佳:中心运转很不正常,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开始就没能有效推行,实际的实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间,而且每年还以10%的降幅下降;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情况依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流于形式;乡镇政府负担加重。

(3)问题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在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村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有待统一;村级会计人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村级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3、农业大省――山东农村财务管理与现状

山东省既有地处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而且是一个农业大省,以山东省为样本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和的状况调查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上有待规范和制度化,农村债务问题依然严重,新会计制度实施情况不乐观,内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初步分析: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上有的误区,管理上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低、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监督,审计力薄弱。第三,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从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村民自治一开始是村民自发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则要归功于上级政府的推动,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4、实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权。主要表现在:规范了村级账务;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5、过程中突现出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审计认识不到位。第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以支抵收”;还存在挥霍浪费,“寅吃卯粮”,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现象,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第三,监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第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只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第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

三、目前农村会计的研究成果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在农村“政务财务两公开”工作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上属于工作报道或者内部参阅资料,侧重于描述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产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刘知林与金华市农经站孔祥卫的文章(2008)《环境变迁,制度演进:村级会计制的若干政策建议――基于浙江金华的调查》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李怀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为本文研究的主题提供了目标:什么是村级制的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发挥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农村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云南省目前的现状的数据可以看出,村级会计委托制度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风险意识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

麒麟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工作主要经验:领导重视。区、乡两级把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制;打牢基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成果和效率,该区向上级部门提出如下建议:建议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委托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增加本区经营管理部门人员编制;恳请上级部门尽早理顺农经机构体制建设,尽快将农经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理顺管理体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发挥农村会计制的效能

对我比国实施农村会计地区的经验、对策,说明云南省在当前在农村会计方面依然存在与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农村会计制度的效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加强。

1、从理论上认识村级会计制度

制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建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制度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不断面临被替代的过程。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创新要受到我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大环境的制约。我国集体资产制度的特点是一个集体范围内的资产为该集体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任何个人都不能单独占有或声称拥有某部分资产的所有权,权利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特点。

2、因地时置宜把握实行方式

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质的差别,认识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人口的流动,国家新制度的影响等等,都从各方面对农村会计制度和效果产生着影响。

3、通过反馈不断完善

把不同地区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执行时就给以完善,预防,不能让已经存在的现象重演。同时,及时总结制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查原因,找方法,及时贯彻落实,而且地区之间要经常讨论交流工作经验。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7篇

关键词:农村 民主政治

【分类号】:D422.6

一、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形成、政治关系状况及权力运行机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村民委员会的普遍建立和村民自治的实施上。但在农村政治民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民主化程度、民主方式受到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制约了农民对民主的有序参与。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长年累月在外务工,对所在地(本村)公共事务知之甚少,使得他们难以正常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对他们而言,生计问题是首位,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有的因返乡参与选举经济成本高,甚至放弃了选举权。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使廉价贿选有机可乘,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甚至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选票,民主荡然无存。

二是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强。

一方面,农村干部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统包统揽,在工作方法上,简单粗暴。没有真正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落实农民群众在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结果事与愿违,“好心办不成好事”,造成群众对干部不理解,影响党群干群的关系。

另一方面,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者居多,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列宁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对民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利。此外,我国农民受封建皇权主义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面对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这些都制约村民自治向前发展。

三是存在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主要是乡镇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的不适应。尽管法律意义上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但因这种界定过于抽象,具体操作时弹性过大。从制度安排看,村委会不是一级行政组织,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实践中,由于乡镇管理要依托村委会去实施,村委会实际上同时承担了自治和行政双重职能,而且现行制度安排并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界限。由此,乡镇党委和村委会产生了多重密切关系: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顺延成了乡镇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二是当党组织与村委会交互任职、村支书同时兼任村主任时,乡镇党委与村委会关系又进一步演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的双重关系,以至于职能混淆。

三、加强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

一是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简章立制,从制度上保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确保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制度,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障农民充分行使民主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民主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之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不可能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在农村,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最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水平是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步骤。

三是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素质。

农民观念的形成与变化与其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方式的影响,农民处于自我生产、自我销售、自我一体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使封闭落后的传统观念不易转变。所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首先必须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分散经营和各自为战的农户凝聚起来,通过联合经营,促使农民自觉走出小农意识的樊篱,与传统观念告别。同时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等现代意识,使之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民主主体。

四是改善乡村和村“两委”关系。

村委会经济发展第8篇

在一段时间内,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干部软弱涣散,在村寨没有号召力,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状况,乡党委利用村改委的时机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新组建的班子加强了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出基层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和带动群众自主发展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使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得到加快。

近年来,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一是狠抓培训学习,利用工作之余,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对新进入村干部队伍的同志进行集中培训。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本村实际,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培训学习,使村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方法进一步掌握;二是狠抓工作作风转变,在工作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时刻牢记自己是最基层的干部,把多数时间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中,与群众接触在田间地头,把工作落实到一家一户;三是加强廉政建设,牢记宗旨,把个人私利置之度外,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管理规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把有限的村财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同时,坚持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在群众中树立了勤政、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年,村党支部5次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同时,村支部、村委会多次荣获县委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烤烟生产、茶叶生产、农村经济工作和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成绩面前,村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并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抓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强村

狠抓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文明树村

抓制度建设,实现民主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