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9 13:17:09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1篇

对于审计行业里边存在的犯罪行为,应该有胆量去揭发。尽管在这当中,审计领导所处的位置会存在很大的风险,甚至对自己造成不利,但是站在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上,应该正确的去对待,不能逃避责任,给国家带来灾难。在职业道德中,这样的勇气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不但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对底下的员工也会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作为审计领导如果缺乏这方面的勇气,遇到事情怕麻烦,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心态,不但不利于工作的发展,还会助长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时间久了,还会造成恶性循环,后果会很严重。

二、胜任工作的能力

很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比较低,业务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内部审计领导在这方面应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组织全体审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新的审计技能,更新原来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其审计能力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领导自身素质都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往往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是好,这样的现象在行业中影响很不好。所以,审计领导要提高其胜任工作的能力,更需要继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工作中的风险。

三、对外产生信赖感

信赖感相当于安全感,对一个人产生信赖,就会深入的,没有保留的进行交流。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领导应该平易近人,以理服人,在工作中赢得同事、他人的信任。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声誉,从职业道德的要求出发,做一个有德的人。审计领导具有信赖感,可以提高整个审计行业的工作作风。表现在,内部人员在工作上的想法、困难、问题能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工作作风的良性循环可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其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在这个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个人价值。

四、有法律意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目前市面上审计行业出现的违法违规操作,内部审计领导应该组织全员学习审计法律法规,审计风险管理,通过法律的震慑作用,减小内部审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在工作中对审计人员进行质量考评,增加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从而在思想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他们被权利震慑,被利益诱惑,在交易中谨小慎微,不出卖自己的职业道德,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

五、有预见性

这一点在职业道德中提到的比较少,但也非常重要。在现有的规范下工作,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会让工作变得很被动,因为你仅仅是负责做好老板教给你的任务。如果站在前瞻性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形势,预测未来一系列的变化因素,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报告,那么,就会把很多工作中即将出现的风险在萌芽中消灭掉。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省了公司的资源,而且把工作中的被动化为主动。作为内部审计领导,具备预见性的品质就显得很重要。

六、结束语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2篇

审计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审计组织体系的不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分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本文围绕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展开讨论。

一、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国家审计职业道德是普遍意义审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化,它与国家审计自身的职责、手段以及道德要求紧密相连,是符合社会之要求、国家审计人员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品质和规范。笔者认为,以满足现阶段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以及开展效益审计等审计职能转变要求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在行政体系中,审计部门不管钱、不管物,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而且审计人员常年出差,照顾不了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敬业爱岗,提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觉地抵制金钱福利的诱惑,对稳定审计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审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求国家审计人员把审计事业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树立为审计事业献身的思想,热爱审计,并为此不断追求、努力奋斗。

2.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国家审计在独立性之外,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不能搞随意性,不强调主观因素:在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有效性、证明性和充分性;在反映审计查证事项的过程中必须坚决避免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利害关系的干扰;在做出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衡量是非、判断对错、客观评价。

3.努力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责任。现代审计工作需要财务、金融、法律、工程以及计算机等跨学科知识,特别是效益审计,更加强调审计人员的知识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应对审计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审计人员必须勇于接受挑战,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审计发展的动态,勇于实践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审计人员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承担起国家审计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4.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纪律。审计是审计人员在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因此履行职责时,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且要严守审计工作纪律、廉政纪律,自觉维护国家审计权威,不做有损审计机关形象和政府形象的事。廉洁奉公是保持审计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严守审计廉政纪律,不授人之柄,不给违法乱纪者以可乘之机,审计的职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审计工作的需要决定了审计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国家机密、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等,审计人员应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二、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

客观地说,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导致不少审计人员由此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已经做得很好,职业道德建设不必再过多地关注,审计工作已经自觉于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

1.抓根本,找准立足点。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根本问题是做人的工作,这必然要求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放在突出的、优先的位置上实施管理;把人放在主动的、积极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和帮助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

2.抓载体,选准切入点。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舆论这一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搞好原则和规范的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广大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习惯。通过大力表彰和奖励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宣传他们的事迹,用榜样的力量示范队伍;通过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进行及时批评教育甚至给予情节恶劣者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3.抓关键,拿准突破点。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理应成为审计人员的榜样。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带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审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守则、审计工作纪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干部职工,促进审计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规范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经济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审计机关的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进行结合,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和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要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的信誉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审计职业道德是向公众表明的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取得外界理解与支持,增加外界对审计职业的信赖与支持。

(三)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所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法规能够限定审计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不能说明审计人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如,申明审计纪律、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等。审计法规是对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升华了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得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较差。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和报告的一种状态,是审计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在我国《宪法》和《审计法》中都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此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但《审计法》中对审计领导体制又规定:“在县级以上地区设立审计机关,由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实际表现为地方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在依法从事审计时必然会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利益,当所审事项依法处理会影响到地方利益时,则以维护本级政府局部利益出发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对上级审计机关则采取避重就轻、隐瞒不报、甚至两套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做法。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国家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在审计署2004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确立了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相应规定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追究质量责任的形式和评估追究质量责任的机构,但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往往是审计实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有的有制度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审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够,道德素质偏低。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须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审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的审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大部分是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在审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只是走走形式,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此外,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畏难情绪,不太愿意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浅尝辄止和“好人主义”思想,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存在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威信的提高。

三、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从内部来说,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一)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从严审计。设计良好且运行有效的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地进行。国家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使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其威慑力。

2、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为了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强有力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岗位轮换等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从而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避免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声誉,促使审计干部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包括行政、司法等机构对审计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等等。同时,对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随时自觉地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被审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障各项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奖优罚劣,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引进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精神奖励等方面,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奖优罚劣,从而把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向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轨道上来。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处理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4、加强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质量关,应该选拔和聘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外语、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最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同时,要利用各种载体抓好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修养,加强自律。审计的自律是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人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去。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更要靠道德的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如果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严格自律、坚持原则、忠诚老实、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以熟练的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审计业务水平,那么审计工作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也会真正成为众口皆碑的经济卫士,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孜.以审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为起点构建审计职业道德[J].审计研究,2005.3.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对策

现代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规范国家公共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经济违法违纪事件、保障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审计机关的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把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进行结合,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

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使审计工作满足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审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约束个人行为、调整人们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转等其他职业道德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审计人员就能自觉正确地调整个人和职业、审计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审计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信誉,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要维护和提高审计行业的信誉就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审计职业道德是向公众表明的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取得外界理解与支持,增加外界对审计职业的信赖与支持。

(三)审计职业道德可以补充审计法规所缺,完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规范包括审计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两类。审计法规能够限定审计人员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不能说明审计人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只能由审计职业道德提出。有些不宜纳入审计法规,但又有必要作出规定的事项,可以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加以约束。如,申明审计纪律、职业品德、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等。审计法规是对审计人员的最低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则是对审计人员升华了的要求。

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国家审计经过20 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制约,使得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较差。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和报告的一种状态,是审计的本质和灵魂之所在。在我国《宪法》和《审计法》中都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此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但《审计法》中对审计领导体制又规定:“在县级以上地区设立审计机关,由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审计机关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实际表现为地方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在依法从事审计时必然会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见和利益,当所审事项依法处理会影响到地方利益时,则以维护本级政府局部利益出发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结论。对上级审计机关则采取避重就轻、隐瞒不报、甚至两套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做法。审计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国家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在审计署2004 年颁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中确立了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并相应规定了审计项目质量责任的范围、追究质量责任的形式和评估追究质量责任的机构,但是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还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往往是审计实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有的有制度而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有的责任追究制度泛泛而论,责任主体不明确;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审计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不够,道德素质偏低。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须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但是,审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的审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大部分是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偏低。其形成的原因固然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职业道德教育不够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在审计人员的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在参加工作以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教育,但大多只是走走形式,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此外,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畏难情绪,不太愿意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浅尝辄止和“好人主义”思想,在问题处理处罚上,存在以息事宁人的方式进行审计处理处罚,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威信的提高。[ ]

三、加强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审计机关一种精神活动的过程,是国家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应该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就是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从内部来说,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一)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形成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建立审计职业道德的外部约束,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依法从严审计。

设计良好且运行有效的制度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及顺利地进行。国家各级审计部门要从推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角度出发,抓好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保证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使审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其威慑力。

2、加强管理,完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

为了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强有力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包括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执法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岗位轮换等项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审计人员,从而防止审计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徇私舞弊,避免损害国家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确保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声誉,促使审计干部在执行审计公务中自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审计机关是一个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置于社会、置于被审单位的监督之下,包括行政、司法等机构对审计人员执法情况的监督等等。同时,对违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行为应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处理。通过外部监督,有助于促使审计人员随时自觉地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道德风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得被审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保障各项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3、奖优罚劣,建立审计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考核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引进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精神奖励等方面,创造一种竞争的环境,奖优罚劣,从而把审计人员的行为引向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轨道上来。对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感动人、带动人;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处理处罚,以教育和警示广大审计人员。

4、加强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素质。要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严把人员质量关,应该选拔和聘用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具有符合审计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其次,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鼓励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外语、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审计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审计专家和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最后,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审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审计人员把审计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同时,要利用各种载体抓好宣传,营造教育氛围,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习惯。

(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修养,加强自律。

审计的自律是审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把个人的言行自觉地纳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去。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贵的思想品质,更要靠道德的力量严格进行自我监督,把自己管住、管严、管好。如果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严格自律、坚持原则、忠诚老实、信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以熟练的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审计业务水平,那么审计工作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民,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人员也会真正成为众口皆碑的经济卫士,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审计机关在社会上树立客观公正、执法严明、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hi138\Com]

参考文献:

[1]苏孜. 以审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为起点构建审计职业道德[ J] . 审计研究,2005. 3.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外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师 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的,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从职业道德行为的角度,对审计主体的职业素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一、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框架结构

本规范共有十一条。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说明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的法律法规,即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从正面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和第九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观念的基本要求: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独立”是审计职业基本观念,是审计这一职业的基础,不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必须遵守。这是由审计工作产生的背景所决定的。审计源于受托关系,它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存在委托和受托责任关系,委托者为了检查受托者是否忠于职守而产生的。不难看出,审计人员既不能偏向委托人,也不能偏向受托人,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便是审计的独立性。

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纪律的基本要求:保密、诚信、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审计取证必须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确保被审计单位不隐瞒任何重要的事实和情况,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而要获得被审计单位全力配合,审计人员就必须诚实守信,替被审计单位保守商业秘密。

第五条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谨慎是一种警惕性,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一种态度。审计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取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证据是审计结论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数量的保证,否则取得的证据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做出恰当的结论。当然,谨慎地取证并不是意味着证据越多越好,取证毕竟需要花费一定人力、物力,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职业判断”,以减少不必要的取证成本,这也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思想。

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一条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当接受后续教育等。内部审计人员入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入职后还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好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是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人际交往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国际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会在2000年6月通过的新道德准则包括原则和行为规则两部分,从四个方面规定了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第一方面为诚实。这是内部审计师建立信用,保持其判断的可靠度的基础。

第二方面为客观。指出内审师在收集、评价和沟通有关被检查的活动或过程的信息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的 职业客观性。在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不受其个人喜好或他人的不适当影响,对所有相关环境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方面为保密。内部审计师尊重其收到的信息的价值和所有权,除非是在合法或有职责的情况下,否则没有适当授权不披露信息。

第四方面为能力。内部审计师在工作中应具备并使用在内部审计业务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三、中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比较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可以发现其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都对内部审计人员从独立、客观、保密和执业能力上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有些内容上则存在差异,且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办相应提出审计师应当持续地提高其服务的熟练程度、效率和质量,未明确达到上述要求应采取哪些具体方式。从该方面看,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更加具体,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而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则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将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专业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正式提出来,并在后来颁布的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中,以更具可操作性的形式完善起来,这象征着我国内审现在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注重内部审计师与董事会、管理当局的人际协调关系。而国际内部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并未明确提出该方面要求,而是在其实务准则中,将人际交往能力以十分具体的形式规定出来(红皮书:1200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突出了重视内部审计师的交际能力,并认为这是发挥内部审计师“高参”和“助手”作用、实现内部审计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我国在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条文形式的规定,更彰显对内审人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人员 职业判断力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它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现阶段,2010年版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关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力在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等方面都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力。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从搜集证据、运用审计技术与方法、到揭露问题,查处大案要案、效益评价,均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合理选择即职业判断力。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判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风险。判断的效果来自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而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实施后,对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全心的审计观念

为更好地做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提高对审计职业判断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理念转变。审计人员也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

二、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努力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力

树立终生独立自学的观念是国家审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审计技术与方法、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这些知识广泛而博杂,需要审计人员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学习才能予以掌握,其中的一些知识更新很快,更需要审计人员追踪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明确审计责任,突出在职业判断力层面上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复合型审计人员。

三、加强实践锻炼,注重经验积累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审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四、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不论是何种能力的培养,道德教育都是第一位的。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只有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才能以客观的态度做出合理的判断,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应对审计职能所面临的各种新形势。同时,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 “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客观的态度做出合理的判断,以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五、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监管体系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集体判断。集体判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判断,这样可以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避免或减少个体判断可能产生的失误。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也是一种判断,要明确复核内容、复核要求、复核人的责任,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可以增加各环节的复核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增强复核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还应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外部监管体系,适度强化法律责任将对审计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职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使审计人员做到清正严明、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审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六、加强对审计职业判断力的理论研究

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关于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力在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等方面都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力。但是,新准则对于职业判断力的概念和内容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和适当的解释,特别是没有对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审计胜任力的具体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有了良好的理论支持,我国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让我们的审计人员在一个良好的框架范围内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就需要审计理论界的支持,明确规定审计人员胜任力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审计机关组织审计时对于审计资源的合理有效安排,审计准则的执行力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现有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推动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最终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军队 审计文化 审计文化建设

文化之于军队,犹如车之轮,鸟之翼,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伴随着我军日益现代化,必然会出现日益繁荣的军事文化。审计文化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能,发展审计事业中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军队审计文化是适应军事经济和军队文化要求,以文化管理为根本手段的思想理念和制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军队审计干部正确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促进军队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大力弘扬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我军特色、引领新风正气的军队审计文化,不断推进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军队审计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军队审计文化基本内涵

1、军队审计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审计文化就是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是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军队审计文化的灵魂是姓军,我军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党的重托、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利益。军队审计文化必须植根于先进军事文化的沃土之中,必须维护党的利益、保持军队性质本色和履行历史使命服务。军队审计文化是军队审计理念、价值体系、军队传统和军人作风,表现为全体审计人员的整体精神、共同价值观、统一行为准则,对审计人员产生重要影响,是军队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反映。先进的军队审计文化,能够对审计人员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把全体审计人员的兴趣、目标、追求、需要及行为统一起来,使审计人员振奋精神,把工作热情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

2、军队审计文化内容

(1)审计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的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的灵魂。同审计文化的其它要素相比,审计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活动中信守的、具有继承性和舆论性的审计行为原则和审计行为规范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软性约束,它从道德观念上促使审计人员自觉保持审计职业应有的态度和风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赢得社会对审计事业和审计人员的尊重和信赖。诚实守信,敢说真话,敢于碰硬,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就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加强审计项目廉政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审计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廉洁从审规定落到实处。要加强军队审计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加强新时代军队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实践,又超越审计实践。一方面,审计实践孕育了审计文化,审计文化随审计实践的产生而形成,随审计实践的发展而成熟,随审计实践的深化而完善。审计环境的变化,必将引发审计目标、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变化,进而促进审计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同时,审计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对审计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1、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促进军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军队审计文化是由审计自身的历史传统、行业特点、人员素质、审计水平等因素所决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观与审计同时存在的一种文化。军队审计文化既有社会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有军队这个特殊领域的个性。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加强军队审计文化建设,能够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推动审计事业良性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筑牢“防波堤”。为此,必须加强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的审计理念,追求高尚的审计精神,创造符合时展要求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实现军队审计事业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

2、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廉政文化的本质要求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文化支撑。军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发展军营廉政文化既是纯正部队风气、实现“三个确保”的现实课题,也是当好先进文化建设表率的重要任务,而军队审计文化则是廉政文化的“重头戏”。不可否认,当前“官本位”“潜规则”等消极腐败思想文化在军内滋长蔓延,少数干部受不正之风、享乐主义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混乱,继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建设军队审计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使廉洁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加强军队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

恩格斯在《欧洲军队》中谈到:“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加强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这样的“心”和“手”。当前社会发展对审计干部所引起一系列思想冲击,少数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全体审计干部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入手,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把全体干部职工凝聚为一体,把共同的目标和理念激发出的内心的热情转化为审计管理的自觉行动,引导干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成为审计干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抓审计干部培养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百年大计,所以需要军队审计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塑造新时代军队审计文化的基本思路

军队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使审计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入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把审计文化建设同审计部门开展的其他各项工作整合起来,将审计文化核心理念贯穿渗透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1、用创新的理论发展审计文化

军队审计文化的持续发展,应有科学的理论作支撑。在新时代,既要把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论、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审计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核心,与日俱进,为我所用,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加强审计理论和业务工作研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审计署为全军审计工作的领导机关,加强对全军审计理论和工作研究的领导、指导、统一确定课题、分配任务,把握理论研究主方向。二是要定期召开军队审计研讨会,总结年度审计成果,交流传授理论研究方法,提高审计理论研究质量。三是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针对审计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善审计方法。

2、用信息化载体展示审计文化

近年来,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无论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还是对审计信息的集合共享,都有了长远进步,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还较好地缓解了审计工作人少事多的矛盾,对审计工作发展至关重要。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硬软建设上求突破,要确定“技术推动、需求牵引、建用并举、军民融合、统一设计、上下联动”的指导思想,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软件开发运用为核心,确保军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一要利用好已开发研制的成果,推广预算审计软件、装备审计软件,基建审计软件,有重点地开发一些项目审计软件,力争经常性审计项目都有软件;二要实现审计信息管理网络化,把军队审计信息管理的终端计算机设备连接成一体化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智能分析、搜索引擎等手段,实行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及面向社会的统一提供和采集、集中管理、互相交换、有效利用、严格审核监督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新的具有先进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的自动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网络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备、配套的数据库,才能实现信息化。审计部门要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包括审计数据、财务数据、装备数据等。通过适用的软件、畅通的网络,科学的数据中心,达到业务工作自动化,数据采集快速化,信息处理电子化,提高审计部门监控军事经济的能力。

3、科学的规划推动审计文化建设

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当把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到审计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同审计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努力探索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并切实从人、财、物上做好充分准备。以《审计法》修订为契机推进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随着国家《审计法》的修订与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工作也进入积极论证研讨阶段。军队审计体制改革应以此为契机,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为突破点,以增强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为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并以此推进军队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健全军队审计组织体系。现行军队审计双重领导体制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派出机构”的设置为军队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军队审计应以《中国人民审计条例》修订为契机,在军队审计组织体制方面明确增设军队审计“派出机构”的有关规定。二是拓展军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后勤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如军队保险、住房、军队采购、后勤保障社会化等等,与之相适应,军队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迫切需要将新增的审计内容在《条例》中加以规范,为现阶段军事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提供法律层次上的保证。

(注:本文属2014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安、刘便廷、张璇:顺应时展塑造新时期军队审计文化[J].军事经济研究,2007(11).

审计职业道德论文第8篇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应该被忽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认为,内部审计职业和内部审计师的形象包括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具备执行内部审计职责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人际关系和沟通、接受后续教育、在执行职责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注册内部审计师。在这六方面中,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位居其首。Dittenhofer和Klemm发现内审人员对各种道德情况的变化的反应,是根据产业和职级的不同,而不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发现对内审人员的尊重缺乏意见的统一。在这个观点提出之前,Vinten提出一些背景资料并就该问题展开讨论。

本文的目的是要确定,IIA的成员是否自觉地遵守IIA的道德行为准则,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准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下列问题必须得到答案。一是,道德规范的条款是否能够清晰地使内审人员识别他们的职责对所有报表使用者地影响?二是,什么易变的联系情况会使IIA的道德管理条例影响其成员的道德规范?

二、假设提出

虽然道德行为准则中清晰地说明了IIA成员应忠诚于其服务的企业,但仍存在歧义。即使有歧义出现,IIA成员到达了一致共识,他们不必报告非法或不正当的活动。Hunt和Vitell在道德理论中,为道德决策过程设置了有背景因素的四个类别:文化环境,工作环境,组织环境和个人经历。在这份研究中,有两个背景可以选择,个人道德哲学和公司道德价值。本文的研究寻求提供详细信息关于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假说:H1:IIA成员相信IIA的道德行为准则在他们的工作原则中起重要作用;H2:IIA的道德行为准则正面积极地影响其成员的道德伦理观念;H3:IIA的道德行为准则对其成员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大于个人道德哲学和公司道德价值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调查立场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各有10个项目衡量理想主义和相对主义。调查问卷分析显示相对主义和理想主义对个人道德观念的理论假设。

(1)描述性统计。通过调查分数统计,理想主义(唯心主义)倾向于完全的道德;相对主义(现实主义)则较少地倾向通常的道德规范。理想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是0.87和0.81,这一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被认为是充分的。(注:克隆巴赫系数是一套常用的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可靠性的方法,依一定公式估量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作为信度的指标。它克服部分折半法的缺点,是目前社会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指标,它是测量一组同义或平行测验总和的信度,为信度系数,n为测验题目数,S2i为每题各被试得分的方差,S2t为所有被试所得总分的方差。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0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70就可接受,介于0.700.98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

(2)实证分析结果。为了提高调查评估的治理,在第一组64%回应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组问卷,并将第一组回应的纳入第二组内,从而保证了所有样本的都是适当可用的。结果表明被调查者普遍认同上面所提的3个审计问卷内容均于伦理问题相关(认同程度从3.284.62,15的参考范围)更重要的是,被调查的这些内部审计师普遍认同在他们的工作中尽可能地将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作为指导性原则。

作为最初的一步,对已调查的所有变量已经进行了皮尔森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汇总在第三表中。由于自变量认证被认为是道具编码,故不包括在分析中。相关关系分析揭示了关于道德问题感知因变量的3个尺度和内部审计协会的道德守则有某些重要的联系。相关关系分析还揭示了道德哲学和知觉伦理选择方式这两个尺度间弱的关联。然而,自变量、审计经验、公司道德价值均没有与道德感知3个尺度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明显的关联。

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内部审计协会规范的标准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对伦理问题感知的3个尺度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假设2得到支持。我们测试的结果表明,如猜测的那样,内部审计协会的道德守则对于协会成员的道德感知具有积极的影响。回归分析揭示了道德哲学与道德问题感知之间非常弱的关系。更确切地说,相对论只对第一个设定的情节具有重要意义,理想主义只对第二个设定的情节具有重要意义。回归结果明显预示证明对于道德问题感知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假设3得到支持。内部审计协会道德守则对协会成员道德感知的影响要多于成员个人的道德体系和组织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