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师德标兵总结

师德标兵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9 12:30:10

师德标兵总结

师德标兵总结第1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动xx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其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评选一批“师德标兵”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促进xx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选范围

“师德标兵”参评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三、奖项设置

评选2017年度“师德标兵”10名。

四、评选条件

1、政治坚定,为人师表。忠诚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职业道德高尚,模范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模范履行岗位职责。热爱学习,业务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较强,教育教学方法得当,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公认,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3、关爱学生,注重引导。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深受学生爱戴。

4、作风正派,团结协作。严于自律,以身作则,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在从教过程中清正廉洁,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5、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积极,认识深刻,师生口碑良好。

6、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等方面无“一票否决”问题。

四、评选步骤

1、基层学校推荐(5月下旬前)。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业务骨干、班主任、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评选小组,根据评选条件,推荐本校优秀教师报名,填写《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申报表》。乡镇中心学校或局直学校对上报的对象进行初审,将优秀者确定为“师德标兵”申报对象。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局直学校向市教育局推荐的“师德标兵”申报对象不超过1名。

2、媒体宣传(6月中旬至7月上旬)。市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有申报对象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者提交相关媒体进行展示性宣传。

3、专家评审(7月中旬)。组织专家评审组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进行评审,确定“师德标兵”初步人选。

4、评选结果确定公示(7月下旬)。评选活动领导小组对专家评审组评审的结果进行审核,确定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拟表彰人选,并对拟表彰人选进行公示。

5、表彰(教师节期间)。经公示无异议者确定为表彰对象,由市教育局在教师节期间予以表彰,或推荐市委市政府表彰。

五、评选要求

1、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人事股,负责评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精心组织。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好这次评选活动,使活动的各个步骤落实到位,确保整个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影响、有实效。

3、坚持群众性。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公认的原则,要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评选活动,尤其要面向农村学校和一线教师。要坚持标准、严格评审,把那些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对象评选出来,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六、上报材料

1、推荐对象2000字左右的事迹材料一份(正反打印)。

2、《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申报表》一份。

3、《xx市2017年度“师德标兵”推荐人选名册》一份。

师德标兵总结第2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师德考核,特制定我校教师师德考核工作制度。

一.建立师德考核工作领导机构

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校级分管

成员:中层正职(含年级组长)及教职工代表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学习和宣传报道工作

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文件和要求,提高师德学习的针对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2.持续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影响,利用板报、广播、专栏,多角度宣传,全方位展现师表形象。

三.评选范围和条件

1.评选范围

年度师德标兵的评选范围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2.评选条件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模范遵守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导学生。

(2)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心理健康,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3)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驱赶学困生等行为,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无校外办班、兼课和有偿家教等行为,无在教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等。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所任学科在全县处于前列。

(5)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和参加过市级(含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优先。

3.推荐方法

(1)评选师德标兵应在对本单位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核的基础由进行。

(2)我单位在上报推荐名单之前,要在本单位对师德标兵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4.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师德标兵”申报表

(2)“师德标兵”典型事迹材料1份,字数在3000字左右。

(3)本人师德档案:包括《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表》一份、学习笔记、个人评价材料、本人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师德事迹宣传报道材料原件或相关材料等。

宜宾县横江中学校

xx年2月25日

宜宾县横江中学师德实施细则

一、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由学生和家长实行无记名投票评议。

二、对学生和家长的评议面应覆盖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班级,并不少于所教授学生人数的60%。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问答卷》,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和统计后,记入《师德考核表》。

四、考核方法

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无记名民主测评为主,实行教师自评(占30%),学生和家长评议(占30%)、同事互评(占20%)、领导班子评议(占20%)四方面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结果分为四档,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在80-90分者为良好,在60-79分者为合格,在59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说明:

1、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晋级、聘任、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参评各种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秀者为市级师德标兵推荐人选。考核为“不合格”等级的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2、师德考核档案是如实反映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依据,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的基础材料之一,是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评选各种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之一。

师德标兵总结第3篇

一、创先争优活动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扎实建好教学、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大机电学科优势,为海西建设做贡献”为主题,以“整合全系资源,提升教学内涵,夯实学科基础”为载体,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

二、创先争优活动总体目标

(一)推动科学发展。按照中央、省、院党委的部署,结合教学工作整改年、师德建设年等重点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构建和谐校园。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工作,努力维护校园安定稳定,促进校园和谐。

(三)服务师生群众。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学生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师生实际困难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着力构建有利于师生成才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基层组织。要创新工作模式,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改进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一)“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

教职工先进党组织“五个好”是: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负责人党性强、作风正,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党员的拥护。二是党员队伍好。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育制度健全,不合格党员得到及时处置,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党员队伍结构合理。三是工作机制好。党组织规章制度完善,坚持和完善“”等基本制度,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师生员工的工作环境、学习条件、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五是群众反映好。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师生群众中有良好形象。

学生先进党支部“五个好”要求是:一是支部班子好。党支部班子健全,认真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工作,善于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共同进步。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政治素质高、是非观念强、精神面貌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活动开展好。经常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支部活动,支部建设充满活力。四是制度落实好。认真落实党组织工作规章,坚持“”等基本制度,党组织生活正常有序,党员管理严格到位。五是作用发挥好。较好地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班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规定,模范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努力做到“五带头”。

教职工优秀党员“五带头”是:一是带头学习提高。积极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标兵。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实践力,团结协作,勇于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师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师生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师生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生活情趣健康;树立良好师德,恪守学术道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学生优秀党员“五带头”是:一是带头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成为学习榜样;二是带头立志成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成长成才意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争做成长成才表率,带动同学共同进步;三是带头服务师生。宗旨意识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热心社会工作,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及工作中表现突出;四是带头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维护校园稳定,争当文明守法好学生;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义感强,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

四、创先争优活动方法步骤

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献礼两个重大节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七一”前,重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2011年7月至党的十召开前,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专题来推进活动,组织广大党员争创佳绩,向党的十献礼。

要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一)公开承诺。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制定特色鲜明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6月25日前系党总支成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并制订实施方案,6月30日前各党支部和党员制订活动计划和具体打算。

(二)领导点评。系领导将于2010年12月,对所联系的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三)群众评议。系党总支于2011年2月前,完成对所属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群众评议工作。

(四)评选表彰。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于2011年4月前完成创先争优活动各类标兵的推荐工作,2011年“七一”前,做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推荐工作。

五、创先争优活动形式

1、“争当师德标兵”活动。结合学校“师德建设年”大力开展教学标兵和爱心标兵活动。教学标兵:党员教师要带头提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水平,优化教风,带动学风,形成良好校风;爱心标兵:党员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核心,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2、“争做成才表率”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标兵活动。励志成长标兵:学生党员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科技创新标兵:学生党员要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文明先锋标兵:学生党员要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行为规范的文明标兵;志愿服务标兵:学生党员要带头关心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帮困助学活动,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争创成长表率活动,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共同进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争创岗位奉献”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争创“服务标兵”活动。机关党员要按照学习型党员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争当“服务标兵”。

4、“争创坚强堡垒”活动。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在学生公寓楼、科研(项目)团队中建立党支部,引导党员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展学习内容、增进学习成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争创海西先锋团队”活动。要结合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以硕士点授权立项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和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契机,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做贡献、争创佳绩。

六、强化领导和指导

系党政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系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由系总支书记、副书记组长、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工作。

党总支要切实加强对党支部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要切实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始终,把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贯穿始终,把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贯穿始终,把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更好服务海西建设贯穿始终。

(二)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要通过举办创先争优论坛、召开座谈会、点评交流会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创先争优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创选争优活动,防止走过场、出偏差。

师德标兵总结第4篇

又是蒙哥马利

颇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在莱茵河地区实施空降的最初建议来自蒙哥马利元帅。此人正是伤亡惨重的“市场-花园”空降战役的始作俑者,在那之后人们普遍认为这位陆军元帅一定对空降战持避而远之的态度。不料,当盟军于1945年春天开始调集重兵准备强渡莱茵河天险时,蒙哥马利便再申前议,要求在自己所指挥部队的主攻方向上投入伞兵。

实际上,空降突击莱茵河的最初构想在阿登战役打响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那时,蒙哥马利就向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提出要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展开莱茵河渡河战役时能够得到伞兵的配合。第1空降集团军的参谋部为此开始考虑行动预案,结果不仅可以满足蒙哥马利的需求,甚至还大为“富余”――参谋们一口气制订出了多达三个空降战计划。这些方案分别是:“大学”行动,旨在配合蒙哥马利的群在威塞尔渡河;“领圈”Ⅱ行动,意在支持亚历山大・佩奇将军的第7集团军在沃姆斯渡河;“那不勒斯”Ⅱ行动,内容是协同布莱德利将军的第12集团军群在科隆渡河。除此之外,兴致勃勃的参谋们甚至还极为大胆地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日蚀”行动,准备以一支精锐伞兵部队空降柏林,提前结束这场战争。

德军随后于1944年底发起的阿登反击出乎盟军的意料,也令所有空降计划暂束高阁。而到了1945年2月1日,盟军内部重新开始讨论空降作战的可行性。在几位可以从空降战中得益的主官中,蒙哥马利是表态最为坚决的一个,他反复强调“必须在他的进攻方向上实施空降”。受此意见影响,第1空降集团军把未来作战重点集中到“大学”和“领圈”Ⅱ两个行动上,“那不勒斯”Ⅱ行动暂被列为二等方案。

空降集团军司令部随后决定,将美军第17和第13空降师、英军第6空降师用于配合蒙哥马利的“大学”行动,而在之前数月迭经剧战且消耗较大的美军第101和第82空降师则用于配合佩奇的“领圈”Ⅱ行动。这一安排报经盟军最高统帅部批准后,2月13日,上述各师便从各自的驻地上调出,退往法国或英国进入空降的准备阶段。

当3月进入空降方案细化阶段,战场情况有了新的变化。由于美第9装甲师一部于3月7日意外地夺取了莱茵河上仅存的一座完好大桥,也就是著名的雷马根大桥,就使得配合布莱德利所部的空降行动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于是本已降格的“那不勒斯”Ⅱ行动被取消。这样一来,蒙哥马利便要求在自己的方向上投入更多的空降部队。不过这一次他未能如愿,用于“大学”行动的伞兵规模不但不会扩大,反而会压缩。主要是考虑到运输机队的情况,威塞尔方向上的空降部队由原计划的3个空降师改为2个,美第13空降师不再参与此役。这样,美第17空降师和英第6空降师便受命夺取、肃清、巩固位于莱茵河东岸威塞尔地区的德军控制区,在那里等待渡河攻击的群的地面部队到来,空降时间定在1945年3月24日,星期六。 “大学”行动中的英国机降部队

和已经大名鼎鼎的第101空降师不同,第17空降师在空降作战方面的资历很浅,其时在编的3个伞兵团中只有第507团参加过诺曼底空降,而且在当时还是隶属于第82空降师的。实际上,刚刚结束不久的阿登战役乃是第17师在二战中的首次参战。按照标准配备,第17师下辖第193和第194机降团,第507和第513伞兵团,由于第193团在阿登之役中受创严重,将不会参与这次的“大学”行动。这个师中最老道的人员要算是师长威廉・米雷少将,这是一位资深伞兵,在1940年被指定出任美军新编组的第501伞兵营的营长,从而成为美军历史上第一位专门的伞兵部队指挥官。两年后,米雷升任第1伞兵旅旅长,之后于短暂担任第82空降师副师长后出任第17空降师师长。

英第6空降师则是一副老兵姿态,这支由埃里克・波尔斯少将指挥的部队自诺曼底登陆开始一路参战,这时兵力配备包括第1、第2、第3、第5伞兵旅和第6机降旅(每个旅下辖3个营),另外还配有炮兵、医疗、信号、工兵等辅助单位。不过,参与“大学”行动的将是第3和第5伞兵旅、第6机降旅。

从隶属关系来看,参加“大学”行动的两个师分别来自构成第1空降集团军的两个军,第17师隶属于马休・李奇微少将的美第18空降军,第6师则隶属于理查德・盖尔少将的英第1空降军。而此次莱茵河空降作战的指挥官,就将由李奇微出任。本来出于对蒙哥马利做派的不“感冒”,李奇微想要指挥“领圈”Ⅱ。但是鉴于“大学”行动的重要性,盟军最高统帅部艾森豪威尔亲自劝说李奇微改变了主意。

由于事涉蒙哥马利,李奇微当然担心此次作战重演“市场-花园”行动的一幕。当他与英第2集团军――就是要渡过莱茵河与伞兵会合的部队――司令邓普西将军会晤时,后者向李奇微保证说,英军地面部队至多不超过48小时就会与伞兵会合。而在返回指挥部途中,李奇微对身边的人说:在安恒的时候,邓普西就曾经对英第1空降师说过类似的话。

一次性投入两个空降师

尽管对于受领的任务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不过李奇微还是立即以职业军人的素养对“大学”行动的计划进行了全面细化。大体而言,第17师将空降在战场南面,第6师空降在北面。经过对大量航拍照片的仔细分析,李奇微认定实施伞降和机降的理想区域就是在接近威塞尔的地方,而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总共圈定了10个空降地区,其中第6师7个,第17师3个。

就两个师的具体任务而言,第6师将在小镇施尼彭堡北郊降落,然后以伞兵部队夺取哈明克恩镇,由机降部队夺取位于伊塞尔运河上的两座公路桥和1座铁路桥。河对面就是英第12军的渡河点,这支地面部队将在哈明克恩与第6师会合。为了精确执行夺取桥梁这样一种点状目标的任务,师长波尔斯少将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作战经验丰富的第6机降旅下辖的牛津郡&白金汉郡轻步兵团第2营B连,以及同属该旅的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D连,给他们的指令是“直接降落到桥上”。

威塞尔城本身及市郊地区,则交给第17师负责。该师的伞兵部队将降落在施尼彭堡的南面和东面,机降部队则进攻威塞尔北郊。美国人同样要负责肃清一段伊塞尔运河的河段,尽管这条运河的河面并不太宽,不过其陡削的河壁对坦克装甲车辆构成着天然障碍。位于全师作战区域右翼的第194机降团负责攻击威塞尔城,预计这一行动将得到英第1突击旅的配合。

第6空降师将从英国伦敦附近的11个机场起飞,第17空降师则从法国巴黎附近的12个机场出发。负责运送伞降部队的是美军第9空运指挥部(TCC)和英军第38、第46运输机大队,负责运送机降部队的是盟军的滑翔机团(GPR),总计将出动1500余架C-46、C-47型运输机和2290架滑翔机。 第17空降师部队在“大学”行动后深入德国腹地

值得注意的是,C-46“突击队员”式运输机是盟军空降作战中出现的新面孔,这种飞机的运兵能力是常见的C-47“达科他”式运输机的两倍,可以运送36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而且它的速度比C-47更快,在机身两侧都开有舱门方便伞兵进出。不足之处是只有75架C-46可供“大学”行动使用,第17师第513团的伞兵们被分配到搭乘这种新飞机,另外的伞兵则还是搭乘C-47。这些运输机同时担任滑翔机的牵引机,这一次要求每架牵引机拖曳2架CG-4A型滑翔机飞行。这种双机牵引的方式只在上一年的太平洋战争上小规模尝试过,而且当时并不怎么成功。

驾驶着滑翔机的飞行员们主要是来自英军多个部队的志愿者,由于滑翔机团在安恒空降战役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短时期内无法补充足够的训练充足人员,于是便从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中临时征调了一批。有的滑翔机飞行员还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原来鉴于自己的第194机降团缺编1个连,米雷少将提出了以滑翔机飞行员参与战斗的要求。经过考虑,第435空运大队的滑翔机指挥官查尔斯・戈登上尉表示同意,要求他的飞行员们在着陆后便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此,这些飞行员事先在第194团的营地里接受了为期两周的步兵武器和战术特训。

从空降细节来看,“大学”行动有着多处与以往的空降作战不同之处。其一,不同于西西里和诺曼底,莱茵河空降将在地面部队的两栖渡河作战打响后再行实施,具体是在渡河开始后6小时实施空降。其二,空降部队将在地面部队的炮火有效射程内作战。其三,机降部队将第一次在未经肃清的非安全地带内着陆。其四,所有伞兵部队都将在离目标尽可能近的区域内跳伞,以便在第一时间便到达指定作战区,避免“市场-花园”行动中伞兵落地后需要行进相当一段距离才能到目的地的情况。另外,也考虑过实施夜间空降的可能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滑翔机暴露在敌军火力下的危险。不过,鉴于夜间空降会增大判断降落点的难度,同时给德国夜间战斗机以可乘之机,最终决定还是实施传统的白昼空降。 这块路牌指向哈明克恩镇 把玩德国钢盔的英国伞兵

事实上,“大学”行动中的不少安排都是针对着安恒空降战役的教训而来的。盟军在1944年12月缴获了一份德军对于“市场-花园”行动空降阶段分析的卷宗,德国人明确指出,盟军最大的问题在于没能在空降发起的9月17日这一天一次性地投下最大化的兵力,而是缓慢地投入后续梯队,这就使得德国人能够从容地组织起反击。针对这一教训,参与“大学”行动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将在一个飞行批次内将2个空降师的所有参战兵力全部投入作战区域。

按照盟军的估计,当面之敌具有相当实力,而且算是和两个空降师旗鼓相当的对手:德军第1伞兵集团军,再加上第84步兵师、第47装甲军的第116装甲师和第15装甲掷弹兵师等部。在3月10日,尚留在莱茵河西岸的所有德军都已经趁着当天的暴风雨撤到了河对岸,并且摧毁了所有的桥梁。这些部队在撤退过程中的损失也很大,估计到东岸布防的兵力约在1.2万人左右,配有100~150辆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

有情报指出,在“大学”行动打响前一周,有大约800门各种口径的高射炮被前送到了威塞尔地区。这不免给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德国人可能对空降行动有所预判。而且那个一直在对盟军做英语广播的德国电台女主播“轴心国萨莉”也提到了相关的事,甚至还很有针对性地说第17空降师有一个“极其黯淡的前景”。于是,第17师开始流传一个绕口令式的笑话:萨莉知道我们要来了,我们也知道她知道这一点,但她不知道我们知道的事。

激战:第6空降师

3月22日和23日,两个空降师分别进行了任务通报会,一切准备工作到那时也已就绪。24日凌晨2时,蒙哥马利的莱茵河渡河战役打响,战斗的顺利程度远超出盟军的预料,英军至4时已经控制了9个东岸的滩头阵地。

渡河行动开始之后,英第2集团军司令邓普西便向“大学”行动总指挥李奇微发出了行动指令。已经在各自机场待命的英美伞兵们饱餐一顿烤肉和煎蛋,然后陆续登机。负责运送第17师的机群率先出发,第一架C-47在7时升空,最后一架的升空时间是9时不到一点。72架C-46、836架C-47、906架CG-4A运载着9387名美国伞兵和机降部队出发了。而从英国出发的800架运输机和420架滑翔机则运载着8000名英国兵。

两个机群在距离空降区域160千米的布鲁塞尔上空的指定点会合,和参与护航的1000架战斗机一起编成一个特大机群,然后以600~900米的飞行高度东进,在接近目标区域时下降至150米高度后分别进入各自目标。这个飞行中的大编队的拉伸长度达到320千米,所有飞机飞过同一个地点需要用时37分钟。此前还从来没有在地面看过空降行动的第82空降师师长加文少将在日记里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奇观”。

当机群逼近威塞尔地区时,之前在盟军炮火准备阶段一直保持沉默的德军炮火开始射击了。在运输机和滑翔机上的英国伞兵们发现,他们不仅穿行在德军的火网中,而且下面的空降区正被一派烟雾笼罩着。这一天本来天气很好,但整个空降区域弥漫着长达800米的烟雾带,而这原来是蒙哥马利的主意,他指望着靠发射烟雾弹来掩护他的地面部队渡河,却不想这样的做法显然对空降行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盟军滑翔机向莱茵河东岸飞进途中 英国伞兵藏身损毁的滑翔机旁

冒着猛烈的炮火,第6空降师第3伞兵旅第8营在英军部队中率先从C-47上跳伞,着地后的英国伞兵“撞上了一堵火墙”。不过,尽管德国人施加了顽强的抵抗,该营的A连和C连还是很快就夺取了分配给自己的目标。与此同时,同营的B连则受困于一片树林,连长约翰・基朋少校在带头冲锋时被当场打死,不过打了一阵之后,他的人也击退了德军。

同属第3旅的第1加拿大伞兵营的营长杰文・尼克林中校不巧落在一处机枪阵地的附近,结果还没有从伞里挣脱出来就被打死了。营副弗莱瑟・伊迪尔少校代替他带着部属冲向一座农场,以坚决的姿态拿了下那里。

载着第9营的飞机也进场了,在到达的21架飞机中,有多达16架被不同程度击伤,不过它们全部按计划放出了伞兵。第9营在落地后45分钟内完成了集结,战至13时夺取了多处阵地:A连控制了施尼彭堡,B连占领了通向西南方向的路口,C连则在公路南侧的树林里建立了射击阵地。

不久之后,有1辆突击炮和一队德国步兵沿着公路而来,B连立即与之展开交火,打死或俘虏了全部德国步兵,还将这辆突击炮“占为己有”。B连里恰好有两名伞兵此前在坦克部队服役过,于是便成了突击炮的正副驾驶,令其成为第9营的机动火力。

在第5伞兵旅的机群里,军医大卫・蒂伯斯上尉跟着第13营一同行动,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与跳伞,俯视着“下方宽阔而闪着光亮的莱茵河”的经历令他激动。很快,他看到别的飞机上的人开始跳伞,于是他也建议自己飞机上的人这样做,尽管那时示意跳伞的绿灯还没有亮起。跳出机舱,蒂伯斯就发现下面是一大片树林,他立即觉得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决定。蒂伯斯等人的落地虽然还顺利,但是很快就被笼罩在隐藏于林间的机枪火力中,跳伞下来的30个人中只有5个人活了下来,包括这位军医在内。

所幸的是第13营的大部兵力进展迅速,到13时已经如期拿下了一个由公路、小溪和一些建筑物共同构成的目标区域,并在那里掘壕固守。 到达着陆区的美国伞兵部队

第5旅的第12营也冲向了他们的目标,出发之前,营长肯・达林中校就要求部下们尽可能轻装上阵,因此他的伞兵们带够了子弹,却很少有人携带掘壕工具和手榴弹。这个营的三个连在着陆后都陷入了激战,不过最终都压制住了敌人。B连经过逐屋战斗肃清了几处建筑,A连夺下了1门88毫米大炮,C连打退了德军的好几次反攻。

在第6空降师中担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夺取伊塞尔运河上的桥梁――的同时,第6机降旅也如期到达,但是他们所遇到的防空火力是最为猛烈的。同样是基于在安恒战役中获得的经验,德军现在非常注意防护可能发生空降的平坦区域,在这些地段上特别加强了防空火力和迫击炮,尤其是能够在20分钟内反应到位的机动防空单位,而第6机降旅的着陆场正是这样的“平坦区域”。

载有牛津郡&白金汉郡轻步兵团第2营B连的机群冲入火网,打头的滑翔机立即被打得解体,机上人员全部阵亡,第二架滑翔机里有一半人被打死,第三架拼命改变航向才幸免于难。紧接着,第四架滑翔机的机首被弹片打中,正副飞行员立即身亡,“乘客”之一的阿尔德沃思少校赶忙坐上驾驶位置,在同牵引机取得联络并获得短暂的指导之后,硬生生驾着这架滑翔机实现了着陆,机上的士兵们只是不同程度擦伤,立即投入了战斗。

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D连的着陆过程稍微顺畅一些,不过和连长迪波尔少校坐同一架滑翔机的无线电操作员被打死,这样迪波尔便无法联络手下了。他就近选择了一座房子作为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到达之后意外地发现那里已经被手下的21名士兵占领了。迪波尔立即带着这队人向运河桥发起了有效的进攻,完成了任务。

激战:第17空降师

运送美第17空降师的第一架飞机在9时53分到达空降区域,略早于时间表,其空降行动同样受到了蒙哥马利所施放的烟幕的影响。

在该师参战的各单位中,第507团的进展是最顺利的。该团第1营在跳伞阶段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导航失误,伞兵们的着陆点距离目标足有4千米远。团长艾德逊・拉夫上校也和第1营在一起,他很快就集拢兵员,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德国人从附近的迪斯福德村和周围林地中向他们射击,很快还有一个有5门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兵阵地也加入攻击。拉夫派出一队人马攻下了炮位,自己则带着另外人肃清了林地和小村。11时,拉夫的人马接近了目标区域,他们在那里遇到了本团第3营的一部分人员。

这时拉夫得知,第2和第3营都实现了准确降落,并已经敲掉了周边的德军火力点。到中午时分,第507团已经夺取了大部分指定地段,抓了1000余名俘虏,还击毁了5辆坦克,击毁或缴获数门大炮,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50人伤亡――这是第17师各部中最轻微的。

前面说过,第513团被“幸运”地分配到了仅有的一批C-46新型运输机,但是该部在“大学”行动中的遭遇表明,把一种未经实战检验的新武器投入战场,很有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在德军的火网中,C-46证明自己的实际性能远不如纸面呈现的那么理想,最突出的问题是这种飞机没有自封闭油箱,一旦油箱部位中弹起火,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会迅速令火势蔓到机翼和机身。也就是说,一丁点火星就能把整架飞机变成一个大火把。虽然当地的德军防空火力只是20毫米高炮,但是有多达19架C-46坠毁,其中有14架是在熊熊烈焰中往下掉的,另外还有38架受到了重创。

第513团团长吉姆・科茨上校的座机也被高炮击中,他立即让所有人立刻跳伞,然后在帮助一名受伤的伞兵出舱后,自己才最后一个离开已经着火的机舱。落地后,科茨发现附近有许多英国滑翔机,他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英国人降错了地方,后来才发觉是自己的人跳进了英国人的区域――他们离自己的目的地有2.5千米远。

在向南边攻击边前进的过程中,第2营E连在接近一处农场时受到德军火力压制,连长斯特莱克第一个站起来飞奔向前,在冲向离农场只有几米时中弹身亡,他的部属受其感召一举夺下了农场。斯特莱克后被追授荣誉勋章。接下来,科茨的人在推进中打掉了2辆坦克、1辆自行火炮和2门88毫米炮,终于成功地来到了伊塞尔运河东岸。

不过,他们发现自己无事可干,因为同样跳错地方的第507团一部人马已经拿下了本应由第513团夺取的许多地方。到15时30分,第513团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务,他们俘虏的敌人比第507团要多,不过自身伤亡也远大于第507团,其中有不少伞兵为了早点逃出C-46“飞行棺材”而仓促跳伞中弄伤了自己。

载着第194机降团的第一批滑翔机在10时30分大部准确到达,同时也承受了12架被击落、14架遭重创迫降、数十架受到不同程度创伤的损失。第二批滑翔机在一个半小时后到场,又有数十架被击落或击伤。总体上看,负责运送该团的近300架滑翔机中没有中弹的只有区区47架,飞行员则有32人阵亡,负伤的人就更多。

机降团的任务是夺取运河上的两座桥梁,并且阻止敌人可能从西南面发起的反击。由于不同批次滑翔机的着陆地点相对分散,还有不少降到了着陆区外,各个单位都是各自为战。大兵罗伯特・韦伯解开伞具不久就看到有1辆坦克直朝自己冲来,而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在自己身旁的一个武器罐里居然躺着一具“巴祖卡”火箭筒。韦伯就用这个救命的武器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击毁了这辆坦克。

大约在一个小时之后,第194团各部集结起来开始统一行动,战至14时完成了大部目标,并且俘虏了1150人,击毁了50门火炮和10辆坦克。机降团的作战得到了同样由滑翔机送来的第681机降野炮营的有力支援。实际上除了得到西岸盟军部分炮兵的支援外,基本上各支空降部队都有自己的炮兵单位参战,比如在第17师战区内参战的还有第464和第466空降野炮营,而英军机降部队则带来了自己的反坦克炮单位。另外还有第53机降轻炮兵团和第2机降反坦克炮团等,这些单位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空降部队的作战效率。

此次空降的另一大新奇景观是空降坦克的参战。第17师在此战中是颇有一些新式武器的,比如单兵肩扛发射的57毫米无座力炮,比如带三脚支架的伞兵专用75毫米无座力炮,但是无论从惊奇程度还是作战效果上都比不上M-22“蝉”式空降坦克。虽然德军也装备了由轻型坦克改制而成的空降坦克,但是美国开发的M-22却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为空降而设计的专用坦克,它于1943年4月投入量产,自重7.3吨,总计只生产了830辆。

在“大学”行动中,运载“蝉”的乃是一种专为运载空降坦克而开发的“哈米尔卡”式重型滑翔机。这个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2吨的大块头由英国设计制造,是英国历史上体积最大的木质飞机,也是二战期间盟军唯一有能力运载空降坦克的滑翔机。在“大学”行动中,由“哈米尔卡”投下的一批“蝉”很好地发挥了突击武器和火力支撑点的作用,而美制坦克和英制滑翔机的联袂出击,也正契合此次空降英美两军联手的精神。

“大获成功”

经过空降初期多个地域的激烈交战,盟军的两个空降师到3月24日下午已经基本达到了分配给各自的战役目的,而且当面之敌也没有坚决反击的迹象。对空降部队的第一次补给物资空投按计划那样在13时实施,美国陆航第8航空队为此出动了240架B-24轰炸机,每架B-24装载着分装为20包的2.5吨重的物资,以30米的低飞高度在空降区域实施空投。

如此低的飞行高度有效提高了补给物资的到达率,却也使轰炸机群置身于险境中。尽管“解放者”式四发重型轰炸机生存能力颇强,尽管有不少飞机拖着发动机部位的火势实施了返航,但仍有15架B-24被击落,另有104架受到创伤。因为B-24受创程度较大,加上蒙哥马利的渡河作战进展顺利,原定于晚些时候实施的第二波物资空投被取消了。

更多的补给确实也已经没有意义,盟军的伞兵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威塞尔周边地区。14时58分,渡河而来的英军第1突击旅实现了和美第17空降师的会合,不仅达成了“大学”行动中渡河部队和空降部队的初次会师,更是创下了二次大战中地面接应部队和伞兵胜利会合的最快时间记录。那种“市场-花园”战役期间英国伞兵苦等地面部队接应不至的惨痛景象,被彻底地改写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大学”行动的总指挥李奇微少将于15时过后一点乘着登陆艇到达莱茵河东岸。不久后,第18空降军的参谋部全体成员也坐着登陆艇涉水而至。对于总指挥的这种表现,第507团团长拉夫评价道:“李奇微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伞兵,他没有和自己的人一起跳伞。” 攻入哈明克恩镇的盟军伞兵 出发前的滑翔机群

李奇微带着参谋们第一站去了米雷少将的战地指挥部,在那里听取了他对第17师的战况简报。随后,李奇微和米雷一道出发,一路经行第194和第513团的防区,依次听取了汇报。在第513团那里得知C-46运输机极易着火后,李奇微当即下令今后不得将这种飞机用于空降行动。

天色渐黑时,李奇微一行才开始返回米雷的指挥部。车队在中途遇到袭击,有1枚手榴弹在李奇微所乘坐的吉普车附近爆炸,所幸轮胎吸收了爆炸的相当一部分冲击力,这位少将仅仅是肩部受伤。因为这个伤势,“没有和自己的人一起跳伞”的李奇微获得了一枚紫心勋章,而他拒绝了医生取出弹片的建议,把这份战争“纪念物”一直留在身上。

入夜后,整个降落区的大部分地段呈现出一派平静,只有个别地方仍有交战。但是到了25日凌晨1时30分,剩余的德军便从当地全线撤退。25日白天,两个空降师在迎来大股渡河部队后继续向东推进,沿途只遇到极其较弱的抵抗,李奇微欣然向部下新命令:对敌展开追击!

就这样,在计划安排周密、渡河作战顺利、投入空降兵力实力雄厚、空降地区德军实力大大低于预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整个二战中最后一次空降战也是规模最大一次空降战的“大学”行动在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而再有不到两个月,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就要灭亡了。

在随后提交的作战报告中,李奇微评价“大学”行动乃是“大获成功”,而且是蒙哥马利得以顺利渡河的一大关键支撑。统计数据也足以支持这一观点,美第17师伤亡1200余人,英第6师伤亡1100余人,空勤人员伤亡357人,共损失运输机68架、滑翔机51架,另有322架运输机或滑翔机受损。可以说,这是盟军历次空降行动中损失最小、完成任务最好的一次。

“大学”行动确实是二战中一次颇为成功的空降战。不过在战役结束后,盟军内部对于“大学”行动的评价就并非是一边倒的叫好。布莱德利将军就曾宣称,德军已将莱茵河东岸大部兵力转往雷马根地区,在威塞尔地区的部队实力非常薄弱,如果蒙哥马利以更坚决果敢的姿态抓紧时间渡河,那么“大学”行动完全可以取消。而这场空降战役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只能说是又一次典型的“蒙哥马利式”的消耗。

师德标兵总结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内涵提升、创建优良系风、服务海西建设”为主题,以“强师风和作风,促学风”为活动载体,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提高全系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员工、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全面推进我系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推动科学发展。按照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结合教学工作整改年、师德建设年等重点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解决制约系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我系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构建和谐校园。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及时了解全系师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工作,努力维护全系安定稳定,促进我系和谐发展。

(三)服务师生员工。各党支部和全系共产党员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学生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师生实际困难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着力构建有利于师生成才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党支部建设。各党支部要创新工作模式,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改进活动方式,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积极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加强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把我系党支部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一)“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

教职工先进党组织“五个好”是:

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成员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主动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班子团结,能坚持民主集中制,作风扎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自觉为群众服务,在党员、群众中间有较高威信。

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顾大局,讲原则,政治素质高;能带头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工作机制好: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生动活泼地开展党建活动,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有序。

工作业绩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在完成本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

群众反映好:系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干部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关系密切。

学生先进党支部“五个好”要求是:

支部班子好。党支部班子健全,认真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工作,善于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共同进步。

党员队伍好。党员政治素质高、是非观念强、精神面貌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活动开展好。经常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支部活动,支部建设充满活力。

制度落实好。认真落实党组织工作规章,坚持“”等基本制度,党组织生活正常有序,党员管理严格到位。

作用发挥好。较好地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班风、学风和系风建设,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规定,模范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努力做到“五带头”。

教职工优秀党员“五带头”是:

带头学习提高。积极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刻苦钻研教学科研业务,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标兵。

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实践力,团结协作,勇于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联系海西建设,加强科研攻关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带头服务师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师生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师生群众正当权益。

带头遵纪守法。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守高尚情操,举止文明礼貌,言传身教。

带头弘扬正气。加强党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学术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学生优秀党员“五带头”是:

带头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成为学习榜样。

带头立志成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成长成才意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争做成长成才表率,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带头服务师生。宗旨意识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热心社会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维护校园稳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规范、举止文明。

带头弘扬正气。纯洁入党动机,加强党性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义感强,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四、创先争优活动方法步骤

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献礼两个重大节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七一”前,重点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2011年7月至党的十召开前,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专题来推进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向党的十献礼。

要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一)公开承诺。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制定特色鲜明的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各党支部和党员要将活动计划和具体打算于6月30日前报系党总支。

(二)领导点评。系领导将于2010年12月,对所联系的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三)群众评议。2011年2月前,系党总支要完成对各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群众评议工作。

(四)评选表彰。2011年5月,学校将结合开展党建三级量化考核评估,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评选学校“一先两优”。系党总支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于2011年4月前完成创先争优活动各类标兵的推荐工作。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和院党委的安排,2011年“七一”前,系党总支将组织参加学校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2012年“七一”前后,参加评选表彰2010—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五、创先争优活动形式

各党支部和党员可通过开展以下活动,实现创先争优的目标。

1、“争当师德标兵”活动。结合“师德建设年”大力开展教学标兵和爱心标兵活动。教学标兵:党员教师要带头提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水平,优化教风,带动学风,形成良好校风;爱心标兵:党员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核心,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2、“争做成才表率”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标兵活动。励志成长标兵:学生党员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科技创新标兵:学生党员要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积极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文明先锋标兵:学生党员要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行为规范的文明标兵;志愿服务标兵:学生党员要带头关心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帮困助学活动,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争创成长表率活动,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共同进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争创岗位奉献”活动。在系机关党员中开展争创“服务标兵”活动。系机关党员要按照学习型党员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争当“服务标兵”。

4、“争创坚强堡垒”活动。各党支部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支部设置新模式,在学生公寓楼、科研(项目)团队中建立党支部,引导党员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展学习内容、增进学习成效,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争创海西先锋团队”活动。要结合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以硕士点授权立项建设、卓越工程师计划和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契机,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党员在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做贡献、争创佳绩。

六、强化领导和指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系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系总支书记关光福任组长,系主任刘心中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先争优活动协调工作。

(二)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要通过举办创先争优论坛、召开座谈会、点评交流会等形式,了解活动进展,通报活动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创先争优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创选争优活动,防止走过场、出偏差。

师德标兵总结第6篇

一、突出一个中心,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本年度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并作为中心内容,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和创建优良教师集体活动,全体干部、党员、教职工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提高了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和提升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开展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提高自我”的主题教育活动。

(1)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新的师德规范、时事政治、义务教育法等,并写出学习体会。

(2)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并组织党员进行测试两次。

(3)在汶川地震之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在地震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教师事迹,并以此为专题研究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心。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写出了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而且我校全体师生共捐款47129.7元,党员捐特殊党费2460元。

(4)在12月根据调兵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帮困的通知,我校全体教师捐款9700元。

2、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公开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等学习交流的栏目,营造浓厚的学习舆论氛围,提高学习宣传效果。

3、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师德建设和创建优良教师集体活动,我校在教师中严格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颁布的“十不准”及三小教师在校一日常规。我们在抓好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工作的同时,开展创建特色党小组活动,并针对当前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等师德师风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工作纪律为主要抓手,用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教师,鞭策教师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本年度我们对全体教师问卷多次,针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了整改。半年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案例研究》一书,通过集体学习,统一考试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我校还建立了师德档案及教师成长档案。本年度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四评”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即:领导评、教师之间互评、学生评和家长评,进一步了解每位教师的师德水准。

4、深入推进德育现代化工程,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内容、方法、评价机制,提高思品课质量和效果。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实施法制教育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素质教育基地等建设,探索和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体系。

二、落实一个重点,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

本年度以实施“党员形象工程”为重点,在全体党员中继续开展“五争五创”活动。(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确保三争三创。)“五争”范围如下:争当师德标兵,争当学习标兵,争当课改标兵,争当质量标兵,争当指导标兵。“五创”范围如下:创名牌活动,创名牌课堂,创名牌论文(实验报告、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创名牌班集体,创名牌科学教研组。根据评比评选出师德标兵张洪杰等八名;学习标兵薛玉健等五名;课改标兵胡艳梅等五名;评选出名牌论文26篇;名牌班集体六个;名牌教研组一个。配合“党员形象工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和教师的交心谈心活动。党员与党员之间共结互帮对子22对;师生帮扶对子85对。号召广大教师主动参加学校服务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做好党费上交工作和党建资料管理、党员关系接转等工作。

三、围绕一个核心,促进党员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学校以“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谋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为总体工作思路,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向上的校园、培养能力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整洁美丽的花园”。全体党员真正做到了,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勤总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时刻牢记xx强调的“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要志存高远,敢于梦想,存鸿鹄之大志!修身养性,加强党性,养浩然之正气!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坚持科研兴校的策略!运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促进教学整合,加速现代化之校园建设!加强廉政建设,自觉抵制诱惑。努力敬业,勤业,精业!党员教师本年度共做各种公开课18 节。与第六小学联合搞四节教学联谊课。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六环三步的研究。师生共同开展的读书活动等等,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2010年小学党支部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加速专业成长,在教育教学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了重活动开展,重过程研究,重体验快乐,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重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实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积极开展重发展、重过程、开放式、多元化的评价探索,把师生“成长档案”利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让学习因此而变得快乐!让课堂因此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工作。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

1、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督条例(试行)》。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中层以上的领导,通过学习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每名党员教师做到了慎微、慎始、慎终,自觉遏制私欲,抵制金钱物欲的诱惑。每名领导都有自己的自学笔记和廉政笔记,并有相应的述职报告和心得体会。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了对学校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教育风正源清。学校领导班子于6月25日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每名领导都以认真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互相之间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此次生活会的召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更好地处进了工作的开展。

3、本年度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重平时考核,重实绩考核,个人负责的工作在上级取得的成绩与考核方案挂钩。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考核方案挂钩。同时,把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发展工作也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把关,讲究质量。

4、积极稳重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本年度确保按期转正2名,发展新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以上。

5、认真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手抄报、征文比赛、班队会评比、消防知识讲座等活动,同时学生也写出了相应的心得体会。

五、坚持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

1. 本年度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认真筹备开好每学年一次的教代会,围绕“民主管理”的主题,突出了以民主为重点,充分发扬管理民主。同时也完善了学校考核奖惩制度和奖金分配激励机制,讨论审议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规划,落实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以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监督权,通过职代会的召开调动广大教职工在教书育人、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提高了依法办学、依法施教的水平,积极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学习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全体党员和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反xx教育,本年度组织教师学习反xx知识并对全体教师进行考试。

3.进一步推行了党务、校务公开。发挥了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民主治校的作用,增强学校管理工作透明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党内充分酝酿,集体研究决定,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推进校务公开,加强依法治校的规章体系建设。本年度共计公开10 期。

六、加强对工会、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支部热情支持工会、少先队等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的作用。

2、工会工作开展的丰富多彩如:教工的排球比赛、拔河比赛、登山比赛、朗读和三笔字比赛等等。

3、少先队活动更是多种多样如:成立学校小记者团、为敬老院捐献鸡蛋苹果、参加调兵山市团市委组织的纪念“九一八”签字活动、请关工委老干部到校做“爱国主义报告”、大队委精选等等。

七、重视做好学校的稳定工作,协力做好校园周边整治和安全保卫工作,针对校门外车辆多的原因,我们与交警大队沟通处理,并将大隆矿的通勤车调整了上车站点。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组织教师学习反xx知识并对全体教师进行测试,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学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逢会必讲,同时做到班级每日汇报制度、学

2010年小学党支部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师德标兵总结第7篇

1、凡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学校要以不同形式给予表彰。

2、凡在“转化差生,转变学风,转变班风”工作中,效果明显的教师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

3、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自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能坚持经常的教师,且周围群众对其都有一致好评的教师可作为师德先进个人向上级推荐。

4、被评为校、乡、区、市级以上的德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分别给记入档案,并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

师德标兵总结第8篇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着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名称:波兰战役

地点:波兰西部

时间:1939年9月1日至10月6日

参战方:德国、波兰、苏联、斯洛伐克

结果:德国、苏联完全胜利,二战爆发

参战方兵力:德国约151万人 、波兰约100万人 、苏联466,516–800,000人

伤亡情况:德军伤亡3.8万人、波军伤亡24.4万人、斯洛伐克军队伤亡0.1万人、苏军3000-5000阵亡或失踪8000-10000人受伤

主要指挥官:德国:古德里安,博克,伦德施泰特;波兰:希米格维,艾尔豪森

领土变更:波兰的领土主要被德国、苏联瓜分

特点:实践了闪击战术

波兰闪击战 - 简介

1939年9月1日04:45,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波兰闪击战 - 战争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

由于众所周知的“绥靖政策”,法西斯德国的扩张终于到了露出獠牙的时候了,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划下,德国正式拉开了侵略的序幕,而波兰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为了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补充军事经济资源和建立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波兰成为了首要的目标。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有权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但被波兰拒绝。3月21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并于31日给予波兰安全保证,这更坚定了波兰的信心。4月3日,德国最高统帅部颁布了《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

凡尔赛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三大欧洲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解体,原本其领地内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为民族国家,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小国、芬兰、南斯拉夫以及波兰,这些国家形成的欧洲态势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其中,波兰第二共和国人口约2,700万,领土面积为388,000平方千米(排于全欧洲第六位),是东欧最大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德国与苏联逐渐自一战与内战的创伤恢复,这些独立出来的新兴小国感受到两欧洲大陆强权国的威胁,同时其本身国力又不足以对抗,遂开始寻找盟国以保障其本身安全,波兰便寻求英国与法国的协助。

英国与法国虽为传统盟国,在一战中对抗德国和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皆并肩作战,但面对波兰的要求则有了不同的回应。英国为保持欧洲的均势,不愿过份削弱德国而令法国变得过强,因此在20年代波兰请求帮助时皆予以拒绝。英国认为,波兰是法国的盟友,对于英国本身并无利益,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甚至连波兰领土西里西亚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曾说过:“波兰人民从未在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有能力维持长久的独立。[18]”外相奥斯丁·张伯伦爵士也曾于1925年2月表示:“任何英国政府都不会、也永远不会为保护波兰走廊而牺牲一名英国掷弹兵的性命。[19]”法国则是波兰的盟国,希望后者能取代俄国的作用,因此在德波领土问题上总是站在后者一边。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国与波兰间的关系又并非对等,法国有时会因为本身目的而损害波兰的利益,而波兰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肘吋。换句话说,倘若法国背弃波兰,后者在欧洲大陆上即会丧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将陷入军事上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洲大陆上其他的小型国家,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组成了所谓的“小协约国”,波兰在寻求邻国盟友的过程中也想加入其联盟,但遭到捷国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两国间又彼此煽动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冲突,捷国煽动波兰内的乌克兰人,波兰则鼓励捷国的斯洛伐克人反对捷克人。在波兰领土四周,仅有罗马尼亚始终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21年3月还曾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俄国的威胁。虽然到了1939年该条约已经过期,但罗马尼亚仍对后来波兰政府、士兵与难民的逃亡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德、波、苏之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战败,被迫接受协约国的《凡尔赛条约》,放弃东部历史上曾属于波兰的大量领土,而俄罗斯帝国崩溃、苏联成立后,波兰趁此机会独立,并与后者发生了波苏战争,结果波兰在华沙战役中扭转局势,让苏联无法将其并吞。在整个1920年代,德国与苏联于国际上备受孤立,两国反而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互助关系[23],1922年4月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后者将提供德国武器试验的场所,许多未来发迹的技术都在此时获得宝贵的测试经验,如坦克;而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令百废待兴的苏联红军可以更快地抵御波兰的威胁。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且并无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德国军队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共同于未来将波兰毁灭[23][24]。

在此时期,德国对于波兰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英法等国,原因包括英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法国军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且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作为败战之惩罚)、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该市超过95%的人都讲德语),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大战结束后,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之比例[27]。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并灌输军队中“毁灭波兰”之信念,后来此主张也同样为柏林的高级官员所接受[25],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Joseph Wirth)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20],而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George Lloyd)也曾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27]”1925年6月起,德国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28]。

苏联刚从战争中结束时与波兰的关系也同样紧张,尤其是《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后者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德苏两国军队未来可能发动向华沙进攻的巨大箝形攻势。但实际上,苏联这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不愿在国际事务上发生冲突,故对外采和平外交。波兰提出除了维护其现有的《里加条约》规定的边界外,在其他领土上已无所求,加上面对逐渐壮大且不友善的德国,波兰无力再抽身对付苏联,苏联尽管对现行边界不满意,但还是愿意与其重修关系。1922年6月,波兰与苏联签订《波苏友好条约》,有了一定的改善[29],但两国间仍存有相当的不信任。1926年9月,苏联向波兰外长提交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波兰同意,并建议苏联同波罗的海三小国都签订相同的条约,苏联亦答应。然而两国间的谈判又因为领土问题而陷入胶着,苏联认为立陶宛应拥有波兰领内的维尔诺省,而波兰认为这违反了《里加条约》,双方关系急速恶化[30],甚至在1927年6月,苏联大使遭到波兰的白俄罗斯侨民刺杀身亡。一直到1929年,苏联与波兰签订《白里安-凯洛格条约》,双方协议不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执行工具后,波苏关系才解冻。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亚洲发生了战事,苏联为抽出兵力顾及该区,于1932年7月与波兰签订了《波苏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时间为10年。

希特勒上台后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与其领导的纳粹党在德国获得了政权,一反先前德国与苏联交好的关系,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方扩张的“生存空间”理念,并宣称将建立一个在欧洲大陆拥有霸权的泛德意志国家,德国最终将对苏联展开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希特勒将在德国的周围建立其反共战争的同盟国、卫星国或傀儡国。希特勒执政之初,德国与波兰关系急速恶化,1933年2月,希特勒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记者谈话时曾扬言:“要求波兰将走廊还给德国,并要在‘短时间内’。”还策动了德波边境的反波兰游行示威运动,如宣称将“解放”在但泽与走廊地区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并声称但泽将德国领土隔为两地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则以武装部队驻于边境,施加军事压力,令希特勒收手[33]。德国与苏联的交恶,反而促使苏联与波兰改善,希特勒便改变方针,表示愿意修补两国的关系,停止了20年代以来的关税战和攻击性的宣传。1933年11月,德波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称:“将以外交手段解决两国间的纷争。”1934年,两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36]。1935年后,继任毕苏斯基职务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将军察觉到德国的威胁,该国正违反《凡尔赛条约》,积极的重整军备。但波兰外交部长、同时也是毕苏斯基内阁成员的约瑟夫·贝可勒尔则继续奉行亲德政策,从“德奥合并”到支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危机事件”时,波兰都表示支持德国。同时,波兰也仿效德国以武力威胁他国—出兵立陶宛、强迫后者承认维尔诺属波兰领土,以及施压捷国、成功吞并了捷欣一地[38],这些侵略作为都令波兰在欧洲的形象恶化,国际地位更为孤立。

完成吞并捷国后,希特勒开始正式拉拢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如同后来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芬兰和日本帝国的联合战线,1938年,新任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波兰大使会晤,提出其联盟必须以但泽划归给德国、并在走廊地区建立一条高速公路来连结德国领土为前提,倘若波兰答应,希特勒将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领土,并将德波条约将延长25年作为补偿。然而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将会沦落为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将受到威胁,如同捷国被德国所吞并,因此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走向一致,波兰政府领导人亦不信任希特勒。3月21日,贝可勒尔前往柏林与希特勒会晤,后者强硬地要求其接受德国的条件,但遭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希特勒即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于4月3日予以批准。

英国也意识到德国与波兰关系的改变,1939年3月31日,波兰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前者领土的完整;4月6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5月19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地,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希特勒于同月28日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8月前做好进攻该国的准备。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仍认为能与希特勒能达成一项关于但泽(也许还包括波兰走廊)的协议、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也有相同的看法。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1939年10月5日,希特勒在华沙举行阅兵式德、苏的妥协

在但泽和走廊的会谈破裂后,德国几个月内与波兰之间没有任何外交互动。希特勒也知道,自从1939年4月起,英法两国为遏止德国而与苏联谈判,但前两者仅欲苏联提供帮助,却不愿在苏联同样受到攻击时援助,谈判遂陷入胶着,再加上苏联与德国国境并未相接,若要与德军战斗就得通过波兰或罗马尼亚的领土,而这两个国家却都不同意其军队通过,尤其是波兰,贝可勒尔认为若与苏联同盟只会激怒希特勒,让战争提早爆发。希特勒见此,便于8月23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于当天晚上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有效时限为十年,国际上对德苏的关系改变感到震惊,原先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对立的。然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以波兰来说,他将被德苏两国共同瓜分,前者取得49%的领土,剩余则划给苏联,两国不但将共同出兵打击波军,在德国因进攻波兰而遭英法宣战时,苏联将会维持中立,波兰即因此将面对历史上德国与俄罗斯的第四次瓜分。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德国坦克

最后通牒

在英国的催促下,1939年8月29日,德国了最后一次的外交声明,同时,《白色方案》的时程表必须重新修正。当晚,德国政府作出回应,除了要保护波兰的德国少数民族外,德国还要收复但泽以及波兰走廊(先前希特勒仅要求于走廊建立高速公路,现要取得走廊全境),希特勒现已要一场真的战争,因此他打算避免掉先前捷克斯洛伐克时西方国家介入的问题,并欲分化波兰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提出了有一个附带条件:前来的波兰全权代表必须在一天的时间内抵达柏林来签署一项协议。英国的张伯伦内阁仍为可以继续进行谈判而感到高兴,但若考虑到德国规定波兰全权代表要在限时一天的时间里抵达,这个难以达成的限时行动也意味着此为德国的最后通牒[49][50]。1939年8月30日至1939年8月31日间的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宣读了德国的十六项要求,而当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要求将该文件副本转交给波兰政府时,遭里宾特洛甫拒绝,理由是“波兰代表未能在午夜前抵达。”[51]当波兰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于当日中午抵达柏林、求见里宾特洛甫时表示,波兰愿意考虑与德国进行谈判,但他也承认自己没有全权能签署任何协议,里宾特洛甫便将他赶走。不久,德国的广播宣布波兰否决了德国的提议,因此谈判终止。下午四点,希特勒决定将攻击行动于隔天早上4时45分展开。

波兰闪击战 - 战争概述

落后保守的波兰军队几乎不知道外界军事的巨大变迁,更不知道德军所用坦克的强大威力,而是依然故我的停留在骑兵无所不能的时代。在战场上,波兰以为德军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猛攻。

波兰的骑兵部队十分勇敢,他们狂风般席卷而来,马蹄声、喊杀声响成一片。但是,德军坦克部队的枪炮威力远远超过骑兵。骑兵们一排一排地倒下去,几乎没有能接近坦克的。波兰人的确是英勇的,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补上来,坦克里的德国人觉得这已不是战场,而是靶场甚至屠场。看到波兰人没有打算投降的,甚至没有后退的,德国人很开心地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地去杀。

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9月28日,波兰首都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破灭了。随后,英法等国对德宣战,正式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

波兰闪击战 - 双方军力部署

德军

德军指挥部为隐蔽的突袭波兰,预先在两个方向上隐蔽地展开了部队。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3集团军(司令官屈希勒尔上将)和第4集团军(司令官克鲁格,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总指挥官为冯·博克上将。在德国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集结了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14集团军(司令官李斯特上将)、第10集团军(司令官赖歇瑙上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官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总指挥官为龙德施泰特上将。这两个集群分别由第1航空队(司令为凯塞林将军)和第4航空队(司令为勒尔将军)提供支援。德军共投入了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如果算上预备队则兵力为62个师,160万人。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集结在德波边境待命出发的德国坦克机械化部队

波军

波兰在和英法结盟后,在德国进攻的威胁下,波兰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大为逊色于德军,波兰为抵抗侵略仅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最高司令官为斯米格威-罗兹元帅。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并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预定的防御地区仅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开始初期波兰军队的展开还在继续。波军总司令部计划实施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的行动赢得时间并根据形势采取进一步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占领北部防线的是“莫得林”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指挥官是普谢德齐米尔斯基—克鲁科维奇将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3个步兵师)和“纳雷夫”战役集群(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为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库特谢巴将军),“罗兹”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鲁梅尔将军)担任罗兹和华沙方向的掩护。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1个山地步兵旅,司令官希林格将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司令官法布里奇将军)担任。“普鲁士”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配置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拉多姆地域。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波兰步兵及骑兵

波兰闪击战 - 参战兵力

作战国家:德国VS波兰

德军方面

投入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总兵力88.6万人。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德军训练有素的渡桥

波兰方面

拥有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坦克和装甲车、400余架飞架,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100万人。

苏联方面

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

波兰闪击战 - 战争过程

战斗开始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波兰格但斯克,正在移除德波边界界杆的德军士兵'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德军步兵训练有素突破防线'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柏林当局到处张贴标识,指示防空洞位置'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德军以坦克为先导,进入波兰腹地

突破防线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1939年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有说法声称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军。波兰人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然而经考证,骑兵对阵坦克只是德军的欺骗宣传。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1939年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至1939年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陷入被动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战略纵深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防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波兰骑兵面对坦克大受损失

重创波军

至1939年9月7日,龙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纳的第16装甲军于1939年9月8日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1939年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1939年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1939年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1939年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李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939年9月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1939年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939年9月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背后阴谋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收复寇松线以西波兰所占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地区。1939年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1939年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1939年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1939年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1939年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1939年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1939年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1939年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939年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手无寸铁的波兰人在党卫军的威逼下举手列队

波兰闪击战 - 战争结果

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

二战结束以后,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工兵部队在撤退中被捕,其余全被歼灭。”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

波军死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波兰居民遭到了巨大的牺牲。仅华沙就死近25万人,数万无辜公民受伤。

德军的损失:死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人。

'700')this.width='700';" title="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宣布投降

波兰闪击战 - 战争评论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作战以及闪电攻击理论,率领第十九装甲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第十九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四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四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厚重的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像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唐吉诃德的笑话被愚蠢地再现。

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在此次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战马的血肉之躯与坦克的钢铁之身的碰撞,是一种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的失衡撞击。这一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再次昭示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睿智。

二战虽然已经远离,和平与发展亦已成为当今的主题,但是动荡甚至战争的因素一直存在着。从2001年爆发的阿富汗战争,到2003年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都表现出了世界和平的脆弱。忆古思今,以史为鉴,任何一个国家要保证自己的尊严,占据战争来临时的主动,就必须不遗余力的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的国防实力。

波兰闪击战 - 战争意义

法西斯德国为侵略和占领波兰而发动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是大战在西方的第一战。德波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这次战争,原本一个独立的波兰成为了一块任人宰割的蛋糕,而一直执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国却并没有由此而真正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危险,直到战争在欧洲全面爆发。

波兰闪击战 - 战后总结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波兰闪击战 - 战略失误

在整个波兰会战期间,西线法军83个师面对德军23个师,其中德军只有11个师较精良,其余都是预备役部队。但甘末林只是在西线作了一个援助波兰的姿态,以搪塞世界舆论。9月7日至8日夜间,他发动了一个所谓的“萨尔攻势”。德军按预定方案迅速退入边境后面的“齐格菲防线”。法军9月12日在15英里长的战线上向前推进了约5英里,占领了大约20个空无一人的村庄。之后,甘末林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并指示了前线部队,一遇德军反攻,就立即退回马奇诺防线。当波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部要求紧急支援时,甘末林还欺骗说法军一半以上兵力已投入作战。实际上萨尔攻势中法军只动用了15个师。许多纸面上的东西看上去使人感到很踏实、很实在,但真正落到实处便成了子虚乌有的东西。波兰人轻信了英、法两国的空头支票,而不考虑向前苏联结盟。由于轻敌情绪的强烈干扰,它又不能设法稳住背后的前苏联人,将其推向德国人一边,导致了战争一开始就单独与德国交战的困境。事实证明这一失策造成了军事机器的迅速瓦解。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而论,波兰的迅速崩溃又与军事观念的落后和战略方针的失误有关。军事观念上,他们对机械化战争和德国迅速发展的机械化军队的改革和作战方式,几乎是一无所知。德军第十九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写道:“波兰骑兵,因为不懂得我军坦克的性能,居然用他们的长矛和刀剑向战车冲锋,结果遭受了极大的损失。”长矛马刀与装甲坦克对抗,是愚昧和鲁莽嫁接的苦果,用这种中世纪的作战方式对付现代坦克,若发生在原始部落那儿,并不感到奇怪,但发生在生活于现代社会中的波兰人身上,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一个由无知导演制造出来的悲剧。由于波军统帅部对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缺乏清楚的认识,因而直接导致战役指挥的重大错误,他们把主力沿漫长的边境靠近部署。如前所述,在战略态势上,德军已三面包围波兰西部地区,此时的波兰西部就像一块悬在德国张开的大嘴中的肉,波军统帅部却还梦游一般把主力部队往里面送,结果让德国轻而易举地分割合围,聚而歼之。

事实上我们从战后的分析可以看到,波军应考虑放弃西部一些有价值的地区,如西里西亚工业区,而在那累夫河、维斯托拉河流域右线重点设防,作有步骤的防御,以此拖延时间,等待英、法在西线发动进攻,那么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败得这样快,这样惨。毕竟拖延时间对波兰总是有利的。但波兰指挥官总是幻想能守住一切,结果反倒丢了一切,一败涂地。这又验证了一条军事经验:弱小的一方若想守住一切地区,势必一败涂地。同时,在波军的部署上,我们还看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他们将主力靠前配置,很显然他们还打算一旦英、法在西线作战成功,德军主力西调,他们就马上转入攻势,波兹南地区的主力取最短路程,直取柏林。然而结局说明了一切,这一企图完全脱离现实,等到他们醒悟过来,想迅速东撤已不可能了,德国空军已使波兰不怎么发达的交通线陷于瘫痪,步行军的速度又远跟不上德军机械化速度。即使波军以战略防御为主,放弃西部地区,在那累夫河、维斯托拉河多点设防,其意义也只能是作争取时间的努力,一切取决于英、法在西线作战的结果如何。波兰能坚持多久?其间前苏联会不会同德国前后夹击?还是未定之数,谁也无法预料。一个国家若把自己的命运系于大国身上是何等的危险!所以,波兰为但泽而战,不惜以亡国为代价,在策略上是否明智便成了问题。这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

波兰闪击战 - 德军点评

战役部署上危机四伏

关于两线作战

应该说,德军进攻波兰是在两线作战威胁下的一次军事行动。当时,德军东面有波兰40多个师,装备870辆坦克、火炮4300、飞机1000余架;而西面则是英法联军110个师,装备坦克3000多辆、火炮2.6万余门、飞机3000余架。德军此时总兵力共106个师,装备坦克3195辆、火炮1万余门、飞机2500架。相比之下,德军处于严重劣势,不具备两线同时开战的能力。因此,如何减轻两线作战负担是保证其不败的关键。

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主要兵力击败波兰,德军为此所做努力是在德法边境的齐格菲防线驻守了33个师并可以得到第2和第3航空队共约500架飞机的支援。同时,希特勒严令西线德国空军在英法空军没有没有进行大规模攻击前不得越境进攻,只能在德国本土实施防御。

从德军部署来看,尽在西线留下33个师的兵力显得远远不够。何况这33个师中没有装甲与摩托化部队且只有11个是现役师。齐格菲防线虽说可以依托但并不很牢固,这一点上远远比不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而且防线也缺乏足够的纵深,对于势力庞大的英法联军并不能构成很大的阻碍。500架飞机可以对守军起到增援作用,但同英法联军上千架飞机相比则感觉有些寒酸。所以实际上,德军进攻波兰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两线威胁并没有解除。

德军在西线的33个师直接面对的是法国驻守马其诺防线的86个师,两者兵力相差悬殊。何况,法国空军可以出动对德国军火基地-鲁尔区实施大规模轰炸,如果真的发生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德军作战计划。而且,对于法军来说,这应该是保存己方实力而又能打击德国的最佳方案。德军的许多将领在9月份也最担心这件事的发生。尽管由于法国害怕空袭会引起德国报复而最终没有出动空军对德国实施空袭,但德国自身以寄希望于德不动则法不动的消极思想来组织西线防御本身有很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法国没有轰炸德国是胆小而缺乏眼光,对于德国来说没有背后遭到空袭实属侥幸。

德国在对波兰作战中是没有必要担心英法大规模进攻的,原因就是有苏联的暗中帮助。在苏波战争爆发次日即1939年9月2日,苏联就宣布局部动员。而在英法对德宣战后两天,9月5日,伏罗希洛夫命令基辅和白俄罗斯特别军区进入战备状态。这时的形势非常明朗,波兰已经处于与德国作战,英法也已经卷入;此事无论是英法波德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威胁到苏联。这时的苏联是中立国,在“事不关己”时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世界和平”而协助仇视自己的波兰攻打德国。显然,苏联的军事举动是针对英法对德宣战的。1939年9月9日,法国第4集团军向萨尔布吕肯地域实施有限进攻。第二天,苏联西部军区部队再次进入战备状态,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意图。

1939年9月17日, “苏联红军向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开始JF进军,以便将渴望重归苏维埃共和国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生命财产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并制止XTL侵略的进一步扩大。”这个行动,协助德国的用意很明显,当然还有自身国家利益需要。

结合德苏秘密协定,无疑苏联两次将军队进入战备状态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德国牵制、消灭波兰,并以此来威慑英法,为德国减轻西线威胁,以使德国在万一遭到英法大规模进攻时不必顾虑波兰而全力对付英法。这样,苏联不仅能够得到协定中划归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也能利用英法同德国大战之际四处扩张并最终坐收渔利。

兵力部署

根据现有资料,德军进攻波兰兵力部署如下:

南方集团军群:88.6万人,中路第10集团军、北翼第8集团军、南翼第14集团军,共有33个师。

北方集团军群:63万人,第4集团军,第3集团军;共有21个师,其中11个师部署在东普鲁士。

上述两个集群的装甲部队都在波兰西部边境的西普鲁士展开。

德军的部署应该不予肯定,尽管在实际作战中并没有起到一些不利作用。

德军进攻波兰的主攻部队是装甲兵,而保证战役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尽量避免装甲部队前进受阻。而纵贯波兰中西部的维斯瓦河正是这样一个天然的障碍物。倘若波军依托这个巨大的“防坦克沟”进行防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反坦克武器不足的弱点,对德军装甲部队迅速推进有不利影响。

另外,德军在东普鲁士仅部署11个师也是一个较大失误。这11个师中没有装甲部队,突击能力弱、抗突击能力也不行;而且,东普鲁士被波兰领土三面包围,缺乏支援;如果兵力不足,容易被对方歼灭。波军如果集中兵力即便不依靠装甲部队,对付这11个师还是胜算很大。如果这部部队被歼,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也会实力大损,最终可能对战局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

还有,德军在制定作战计划中没有采取大规模合围部署,而基本属于追击方案,从而未能在开战之初利用突袭条件大量歼灭波兰军队,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整个作战有了32天的拖延。

进攻中的一些问题

闪击战的成功背后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使用大批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等快速兵团突破波军防线,迅速插入波军后方并将其包围歼灭。应该说,德军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闪击战术运用得当。

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德军作战中依旧有些问题。

首先,虽然德国是第一个组建了装甲师的国家,但是除了装甲部队军官外的大部分高级军官,包括最高统帅部的官员们都对装甲兵运用属于外行。他们都普遍认为,现代战争尽管有了新兵种的出现,但基本仍然同一战一样,仍是以步兵作战为主,装甲兵只是支援步兵的一个兵种,只能从属于步兵。这一点从德军只成立了装甲师和将装甲师隶属于步兵军而没有单独成立装甲军可以看出,这对发挥装甲兵的威力和加速战役进程相当不利。更何况德军此时装备的坦克多为轻型坦克,甚至有相当数量训练用的I型坦克,装甲和火力都很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大大增加了德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危险程度。整个战役中德军损失坦克217辆,而波兰宣布德军损失坦克和装甲车900余辆,损失数量较大与此有些关系。

其次,德军中许多中下级军官是比较称职的,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但这同时也造成军官伤亡率相当高,使得一些战斗因为缺乏指挥部队乱成一团。由于这场战役是德军第一次实战,士兵们也缺乏经验,缺少现代战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概念。部队在行进中相互混杂、战场上怯战、误伤时有发生。德军的混乱给波兰造成多次反击机会。

比如1939年9月9日,波军“波兹南”集团军强渡布祖鲁河,向其东南方向的德军第8集团军侧翼实施反突击,德军在援军12个师的支援下击退波军反击并合围该集团军。

不过侥幸的是,波军的情形更为混乱。如果在初战失利后仿效德军将残存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并配合其他部队在夜间对德军混乱部队反击,很有可能对德军构成较严重威胁。

所以说,对于德军在对波兰作战运用闪击战的成功,公正评价是一半靠自身努力,另一半则是己方缺点未被波军利用和对方自身失误所赠。

关于华沙战役

华沙是波兰的首都,西邻维斯瓦河,在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上十分重要。对于德军来说,迅速攻克华沙可以对波军士气以及抵抗意志予以沉重打击,有利于战役的速战速决。

战争仅仅爆发一周后,1939年9月8日,德军第4装甲师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华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时华沙波兰守军仓促应战,缺乏准备,并且已经有东撤迹象。正常来说,上策是放任波军撤出华沙城再行围歼,但德军确是并未突袭该城反倒是绕道将其包围后又向东推进,使得波军拼死反抗,而德军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该城。这其中固然有波军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希特勒的干预,而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忽略。

1939年9月9日,即德军抵达华沙城下的第二天,希特勒发出第三号命令,要求进攻波兰的陆空部队做好调往西线的准备。原来这一天,西线的法国第4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而希特勒非常担心这是对方大规模进攻的前奏。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做为德国来说,需要保存实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和空军等快速兵团的实力,以便一旦形势紧迫时可以迅速西调。不过,在未明确法军意图前,德军是不应该调往西线的,只能处于一种待命状态。同时,对于德军来说,也需要为部队西调后仍能有实力依靠剩余部队打败波军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其在调动之前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包围和歼灭波军,以减轻日后东线战场上波军对峙的压力。如果放任波军华沙守军向东撤离将使德军难以保证在西调前追上并歼灭这支12万人的部队,况且法军9日的行动明显是针对8日德军夜抵华沙一事。德军采取对华沙的围而不克策略应该说相当高明,一方面有利于稳住法军,另一方面又可以争取时间歼灭更多的波军有生力量。

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德军才将准备东撤的波军又堵回了华沙,并放弃了迅速攻克华沙的胜利,转而向东以求歼灭更多波军及其新建兵团,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果然几天后,1939年9月12日,根据英法最高层的指示,法军的进攻行动停止。1939年9月13日,德军兵临布列斯特要塞。这次德军一反前次在华沙的围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经过4天攻坚,力克该城,随后形成了将波军在布格河以西部队全部合围。

在攻克要塞过程中,为了防止法军再次发起进攻和因华沙波军的牵制导致进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军于1939年9月15日请求苏联出兵。这个请求正中斯大林同志的下怀,2天后即1939年9月17日,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下辖第3、4、10、11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3独立步兵军)与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5、6、12集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指挥下开进波兰东部。这个行动,立刻将布列斯特以东30余万波军牵制并吸引过去,使得德军也迅速攻克了该要塞。

当然,德军请求苏联出兵的另一个原因也同华沙之战有关。由于华沙波军的牵制,使德军难以攻克布列斯特。而且从这一战斗中德军也敏锐的洞察到进攻波兰东部的困难:波兰东部此时波军尚有30余万人,而且波兰东部南北距离比波兰西部长得多,继续向东推进势必大大拉长战线,而德军总兵力不足,不仅难以迅速歼灭波军残部,而且因距离西线越来越远又会造成无法及时大量的部队西调。显然,请苏联出兵相助为上策。

当9月25日波兰东部战斗结束后,双方议定了一条分界线,而德军也随即向华沙发起总攻并很快攻陷该城。这充分说明德军将华沙波军留在战役后期解决并不是真正处于兵力不足或者波军实力较强大,而是为了更多歼灭波军有生力量和便于西调。正是因此获得的10多天时间里,使得德军歼灭了华沙以东布格河以西波军主力,取得了对波军的巨大优势。这样即便西线有事主力部队西调,剩余的军队也能从容应对残存波军,基本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否则,德军可能无法歼灭波军主力,也不能防止法军一旦大规模进攻后被波法两军夹击的严重后果了。

波兰闪击战 - 政治上的影响

反抗与占领政策

按照《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内容,德国将拥有18万8,000平方千米、2,020万人的占领区。于是在波兰战役尚未结束时,德国就先于9月8日和13日设置了占领波兰的军区,分别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军区(Posen,后来该区成为德国入侵苏联的主力部队—中央集团军群的总司令部)和由瓦尔特·海茨指挥的“西普鲁士”军区(Westpreu?en),分别占领了大波兰和波美拉尼亚两区,之后将两者划入本国领土,共面积达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1000万,较1914年的德意志帝国东部边界长250千米。后来希特勒将任命阿瑟·格雷泽和但泽的纳粹党州领袖艾柏特·福斯特两位纳粹党行政人员管理波森与西普鲁士军区,而剩余的波兰领土则由新成立的波兰总督府管辖,由汉斯·法兰克负责。1939年10月3日,希特勒再设立了“罗兹”和“克拉考”军区,并分别由伦德斯特和利斯特将军指挥。

占领期间,纳粹政府对并入德国领土的地区施以“德国化”政策,判断居民是否具有德意志血统,或无则依照种族而施加不同待遇,波兰人不是遭到驱逐就是被派放至德裔人家庭作劳动力,并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其成为单纯的劳动群众,而单纯因为他们是波兰人就被德军杀害的事件时有所闻,德军部份将领,如布拉斯科维茨曾向希特勒抱怨党卫队的行径,希特勒后来因此对他产生了恶感。驱逐出德国境内的波兰人和犹太人被送至波总督府中,尔后德国设立大量的集中营将他们有系统地屠杀。苏联方面,其吞并的波兰领土被瓜分至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年苏联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后)中,并施行“俄罗斯化”政策,将大量波兰知识份子、军官、地主等社会精英予以屠杀(最为着名者即是“卡廷森林屠杀案”),并把大量平民送至古拉格劳改营。根据波兰民族纪念研究所的资料,在1939年至1941年苏联占领期间共有150,000波兰人死亡、320,000名波兰公民遭到驱逐。战争全期,共有全国六分之一(600万人)的波兰人死于德国或苏联的占领政策下,为二战各国伤亡人数比例中最高者(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波兰官方在战事结束后从未正式宣布投降,其残存军队逃往西方盟国继续对德作战,也有大量的士兵脱下军服躲到森林或是民众之中,波兰本土因而逐渐诞生一支地下反抗军,并在二战期间于波兰本土上进行过多次的游击战,波兰境内的抵抗运动也是二次大战各个被纳粹所占领的国家中最大规模者,也是仅次于苏联(120万)和南斯拉夫(80万)境内游击队人数的第三大地下抗德武装部队(51万)。1939年9月30日,波兰推举出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将军作为流亡政府的领导人,并于各地战场加入盟军对轴心国作战,如1940年的法国战役、不列颠战役、西部沙漠战场、1943年的意大利战场、1944年的大君主作战和1945年柏林战役等,本土上亦多次爆发大规模武装抵抗行动,如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1944年的华沙起义,希特勒为报复后者的行动而下令德军摧毁华沙,华沙因而被夷为平地,成为二次大战受创最为严重的一个城市。除了提供可用兵力外,波兰人也在情报领域方面也对盟军有相当的贡献,其中以协助窃听无线电和战前破译了恩尼格玛密码机最为出名。

与苏联关系的变化

法国战役结束后不久,由于预见苏德战争不久将爆发,波兰同与德国瓜分其领土的苏联外交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盟军欲组成一个统一的反德战线,英国向波兰流亡政府施压,加上国内外极其对雷兹和贝可勒尔同时与德国和苏联为敌的“两个敌人”政策不满,西科尔斯基被迫与苏联修好,并要于后者领土内建立一支波兰军队。波兰内部还曾在看法上存有分岐而一度分裂,在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后,西科尔斯基宣布支持苏联,两国暂时恢复了外交关系。然而到了1942年,苏波两国关系再度恶化,并分为两派:亲西方的安德斯与西科尔斯基将军派和反对派。

1943年,德国于卡廷发现了遭苏联屠杀的波兰军官尸体,波兰流亡政府要求进行调查,苏联借口波兰“与德国同流”而宣布断交,并继续培养苏联境内的波兰部队,人数逐渐壮大至十万多人,称“波兰人民军”。到了1944年,波兰地下反抗军—波兰家乡军进行史称“华沙起义”的抗德作战,但距离极近的苏联军队不前往支援,任其被德军所消灭,而后占领华沙时,再将其他反苏或是意识形态敌对的波兰人逮捕,扶持其共产党政权,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之后再度分裂为主张和苏联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谈判与其反对者。战后,波兰长期由共产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并以“寇松线”作为苏波边界,流亡于西方的波兰政府则要一直到东欧革命后才重回故土。

衍生的大众文化

以下为故事背景设定于波兰战役爆发期间之作品,并非全数列出:

《利伯维尔》(Wolne Miasto,1958年电影)

《逃犯》(Lotna,1959年电影)

《鹰》(Orze?,1959年电影)

《……无论您在何处,总统先生》(……Gdziekolwiek jestes Panie Prezydencie,1978年电影)

《波兰道路》(Polskie drogi,1976年电视剧)

《四位坦克兵和一条狗》(Czterej pancerni i pies,1966年电视剧)

《华沙青年的生日》(Urodziny m?odego warszawiaka,1980年电影)

《威尼斯》(Wenecja,2010年电影)

《铁皮鼓》(1959年小说,君特·格拉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