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3 06:37:15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1篇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2篇

关键词:土地储备;模式比较;模式创新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是城市政府为培养和规范土地市场,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资产,有效解决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制度创新的产物,现已成为推进土地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的突破点。然而,目前所建立起来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模式在实践中都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研究就成为了学术界与政策层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比较我国目前几类典型的土地储备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储备模式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一、土地储备模式

我国于1996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城市土地储备机构,随后杭州、南通等城市相继建立了城市土地储备机构,截至2003年,全国已建立各级土地储备中心1600多家。由于国家并未对此做任何原则性的规定,各城市纷纷结合当地土地管理实际,自主创新,尝试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并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由于各城市间的差异,各地建立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不同,实际运作模式也有所不同。综合分析目前国内正在实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作模式及机构设置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政府市场混合型。

(一)市场主导型――上海

1996年8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储备土地,并将经过开发的储备土地投放市场。上海模式的特点在于土地发展中心根据自己的储备计划和市政府的要求,通过与被收购单位协商,确定土地收购价格或约定土地收益分成,并由发展中心支付收购金,从而取得土地并按现行规定办理土地过户手续。储备机构取得土地后负责对土地进行简单基础设施配套,由土地管理部门出让给新的土地使用者。在土地收购储备机制设置上,属于单一结构模式,即只有隶属于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购储备的全过程,并按“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建立市、区两级,以市为主的土地储备网。

(二)政府主导型――杭州

杭州市土地储备工作其运作方式为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以实现行政主导与市场运行有效结合。其土地储备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属于双结构模式。杭州市的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是由分管市长牵头,主要职责为制定有关土地储备和出让的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落实资金、审查年度计划执行和资金运作情况以及监管国有土地资产的运作等。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是土地储备体系的执行机构,受土地收购储备管委会的领导和监管,主要职责为根据委员会制定的收购计划适时进行土地收购,根据规划及市场需求储备土地,经营管理依法收回的违法用地并纳入土地储备体系,多渠道、多途径地筹措资金,以及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投放市场的准备工作等。其主要特点在于政府垄断收购和储备,土地储备中心代表政府依法收购土地。在土地收购的众多方面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特点。

(三)政府市场混合型――武汉

武汉的土地储备将统一征用集体土地、土地收购储备、土地供应、土地交易和土地开发整理等多项联系紧密的业务工作组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双核心双支撑一纽带”的运作模式。其特点在于以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和土地交易中心这两个中心为核心、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交易许可制度这两个制度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实现了土地整理、收购储备、土地交易“一条龙”的管理体系。通过“三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以实现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武汉土地使用者可以通过土地交易许可制度来处理部分土地,允许土地使用者提交交易申请,获得许可后在土地有形市场进行交易,而政府可以采用先买权购买其中部分土地作为储备。交易许可和先买权的使用是武汉模式的鲜明特色。

(四)各模式的比较研究

市场主导型的重点在于通过土地储备来实现土地的保值、增值,力求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其优势在于程序简单,土地进入市场速度较快,政府在土地的开发投资可以较少。市场主导型模式规定了储备土地的范围,但是对于范围内的土地收购并不具有强制性,且土地储备机构的职能定位明确,权利义务的设定都基本在当前法律框架范围内。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市场化,类似于一般开发商的买地行为,若与被收购单位在价格等方面协商不成,土地储备将无法进行;并且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不能有效地抑制“隐形土地市场”,削弱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不利于实现土地一级市场的集中管理。

政府主导型将土地储备作为一种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增强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其模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土地储备委员会作为决策层充分研究各项政策,能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对土地储备机构起到领导和监督的作用,而土地储备机构作为具体实施的单位,更能起到连接政府和土地市场的桥梁作用。但是,这一模式由于政府的垄断,制约了土地的市场化进程,而且强制要求储备范围内的土地全部要求纳入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给储备中心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金融风险。

在混合型模式中,土地储备与土地交易许可得到无缝的链接。土地交易许可制度的出台,活跃了土地二级市场,并且很好地解决了非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以及属于储备范围但不宜收购土地的问题,这种有选择的储备大大减轻了储备机构的金融压力。但其缺点则与市场主导型一样,削弱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实际控制力,不利于实现土地一级市场的政府垄断。

二、模式创新

经过国内各种土地储备制度模式的比较,无论从土地储备产生的背景还是土地储备的意义来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应以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和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为最终目标,以行政指导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政府主导型作为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一)土地储备初期的模式选择

考虑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和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土地储备的初期发展阶段,盘活存量土地和建设市场机制为其主要任务,而储备机构的资金有限,如果采用政府统一收购储备范围内的土地,会形成资金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因此在城市土地储备初级阶段的可以结合武汉模式中的交易许可制度,一方面将一级市场规范在适当范围内,并活跃了二级市场;另一方面,有选择的储备土地大大减轻了储备机构的资金压力。反之,如不顾资金缺乏的事实硬性实施,将难以保证土地储备制度目标的实施,甚至走到目标的反面。

(二)土地储备成熟期的模式优化

土地储备成熟期的模式优化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具体的优化路径如下:

1、机构设置与职能定位。土地储备机构应作为一种公共机构,其主要目的不是赚取利润,而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政府则应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分清政府与土地储备机构的职能权限。因此土地储备模式应采用双结构模式,实行分层管理,第一层是成立作为决策机构的土地储备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研究制定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审查和监控。第二层是成立作为执行机构的土地储备中心,具体实施土地收购、储备以及供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2、土地储备的性质。对于储备范围内土地,实行土地统一收购、统一供应的强制性政策是发挥调控土地市场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和关键(欧阳安蛟,2002)。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在调控土地市场供需上有了主动权,避免出现多头供地的现象,这样政府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用地需求变化情况,有计划地供应土地,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

3、土地运作方式。在土地收购方面,必须强制要求储备范围内的土地全部要求纳入储备体系。由于土地收购的基本特征具有强制性,收购价格以补偿为基础,不敌收购补偿按原用途和利用方式确定其补偿标准,不包括土地发展权引起的土地增值。在土地储备方面,对已收购的土地,根据两规的要求,由土地储备机构负责组织前期开发或再开发,将“生地”变为“熟地”。另外,随着土地储备量的增加,对于一些储备期较长的土地,可以进行出租、抵押或临时改变用途,以防止出现新的土地闲置或浪费。在土地出让方面,机构应重点加强土地公开市场的监管,完善和落实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的程序,并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市场需求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更好地掌握出让时机以取得合适价格。

4、土地储备融资管理。资金和土地是土地储备机制运作中的两大基本要素。土地储备过程既是土地的流转过程,也是资金的循环过程。在实际运作中,没有巨额资金加以支撑和驱动,是难以有效运作的。土地的收购储备耗资如此巨大,应逐步建立起“多元融资、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资金运作循环系统。可以尝试如发行土地债券、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建立土地投资基金等。就目前而言,对于土地债券和城市建设债券的发行,由于面临制度、法律的障碍,短时间内很难实施,尽快建立土地投资基金是解决土地储备资金的现实选择。

因此,创新的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综合运作如图1,对于未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或建立时间不久的城市,建议采用备选模式,即“政府主导为主,土地交易许可为辅”或者“间接储备”。待土地储备机构发展已有一定程度,则必须转型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土地储备,做到“一个龙头进出水”。

三、结束语

经过对国内土地储备制度的研究与对比,现有的土地储备模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经济发展地区平衡性较差,对于不同的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唯一的模式是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土地储备不同阶段其基本的原则是应该一致的,即必须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与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杨遴杰等.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地理,2005(4).

2、冯昌中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J].地理科学,2002(3).

3、冯庆福.我国土地储备的三种运行模式及比较[J].发展研究,2006(12).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3篇

关键词 ARM;FPGA;固态存储

中图分类号:TN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062-02

1 概述

近年来,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受到软硬件等发展的限制主要还是采用机械硬盘叠加组合而用。机械硬盘以磁盘片作为载体,采用机械马达,存在抗振性能低、低温性能差、噪声大等缺点。固态硬盘是以半导体作为存储介质及控制载体,无机械装置,具有抗震、宽温、无噪、可靠和节能等特点,在大型、复杂电子设备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大容量固态存储技术正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本文结合某项目的需要,采用由ARM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管理固态存储板的实现方法,实现单板(6U CPCI标准板卡)容量不低于4TB固态存储板。

2 系统方案架构

针对不同的应用,以ARM为处理器,可以扩展FPGA来实现不同容量的存储控制板,各种系统架构基本类似。现以本公司某型号双FPGA控制技术实现6U CPCI标准板卡,其单板支持最大4TB存储容量固态板加以说明。

该固态存储板由128片NAND FLASH组成(每片32 GB),每32片NAND FLASH为一组,总存储容量为4 TB。其通过2片高性能FPGA和1片ARM处理器对NAND FLASH进行逻辑控制,共有4条64-bit的FLASH总线。每32片NAND FLASH有一条FLASH总线驱动,读写速度可达260 MB/S,单板可达到1040 MB/s总带宽。由于选择GTP×4高速串行总线方式,其可满足448 MByte/s存储速度的项目需求。固态存储板内部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3 ARM处理器,FPGA的选用及驱动算法实现

NXP半导体是以16或32位的ARM7TDMI-S CPU内核来实现LPC2478微控制器,其自带实时嵌入式跟踪与JTAG调试接口。LPC2478微控制器运行频率高达72 MHz,Flash程序存储器有512 KB,可实现应用编程(IAP)和系统编程(ISP)的功能。LPC2478能够执行16位Thumb指令及32位ARM,可为技术人员在程序级下就可选择性优化应用。其98 KB片内SRAM可由RTC供电存储数据,对于高性能CPU可通过ARM局部总线访问。通过双AHB总线系统,可保证片内Flash程序的执行与同步以太网USB DMA、DMA之间互不抢占。LPC2478微控制器对于多种用途的通信应用也十分适用,其具有丰富的串行接口及其它的外设。

Virtex-5系列作为第二代高级芯片组合模块(ASMBLTM)列式架构,有5个截然不同的子系列(LX、LXT、SXT、TXT及FXT),是FPGA系列中选择最为丰富的系列。主要应用包括具备高级串行连接功能的高性能逻辑、具备双密度高级串行连接功能的高性能系统、具备高级串行连接功能的高性能信号处理应用、具备高级串行连接功能的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其高性能通用逻辑应用每个平台都拥有独特特性,以满足诸多高级逻辑设计的需求。除最先进的高性能逻辑结构外,Vritex-5 FPGA内置大量IP硬核系统级模块、可支持多达330,000个逻辑单元及多达17个外部模拟输入通道、具有多速率FIFO支持逻辑、也可以通过JTAG TAP或内部结构访问系统监控器。

本例固态存储板中的同样为Vritex-5 FPGA芯片具备FLASH控制器功能,在整个FLASH控制技术中融入了均衡管理技术、实时坏块剔除技术、纠错技术等多项技术,对存储数据的正确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这几项FLASH控制技术已在多个项目中稳定应用。产品实物正面图如图2。

其中,均衡管理技术是采用顺序循环管理算法,包含线性表内含顺序表和链表,依据数据记录设备对数据读写访问的方式,在整个存储空间的BLOCK中均衡的进行ERASE、PROGRAM操作方法,从而保证硬件的整体寿命。

实时坏块剔除技术是采用坏块实时监测电路方法,在读写过程对FLASH的BLOCK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识别整个存储空间的BAD BLOCK,进行标识和替换,有效的保证了对BAD BLOCK的实时剔除。

纠错技术是采用针对二进制通道的BCH算法,具有严格的纠错能力、构造简单、编码较其它编码容易等特点,其中又采用了硬件高速电路并行工作方式,从而实现了高性能的BCH编码、解码算法,保证FLASH数据的正确性。

虽然以NAND Flash大容量存储器具有许多优点,但其有随机产生不可避免的坏块可能,此时如不能很好解决该坏块问题,将导致较高故障率。当在FLASH芯片出现硬件故障时,产品在存储速度或存储数据容量上还要满足紧急、临时侦查任务的数据存储实际使用要求时。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存储板的容错能力,在发生硬件故障时可以通过降额使用的方式,保证产品仍能继续使用。降额设计包括硬件故障自动检测和降额处理两项功能。硬件故障时降额处理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产品上电时,硬件故障自动检测功能会对存储板的所有NAND FLASH进行硬件状态检测,如果发现硬件故障,则向上层报告硬件故障的区域。

为了保证存储板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上层的降额处理功能在接收到硬件故障报告后,能有效的屏蔽故障区域对硬件故障进行处理。

图3 硬件故障时降额处理原理框图

4 开发工具使用与实现的调试过程

1)ARM调试:本例中与NXP(LPC2478FET208)微处理器使用的单片机开发环境为Keil uVision4界面如图4所示,对已调试好的程序可通过ARM下载仿真器查看下载是否正确,并且确认程序是否能正常加载运行。若出现异常现象,可以进行相应排查处理及后期的低格处理。

2)FPGA调试:本例是以Xilinx ISE Design Suite 13.3为开发环境,通过仿真器可对其硬件FPGA程序进行编译、调试及下载、包括对其FLASH阵列焊接情况扫描,如果发现FLASH读ID、STATUS信号线有异常情况,可通过FLASH的IO值及片选信号确定FLASH出错具置。图5为通过ChipScope Pro Analyzer工具,扫描FLASH状态以便排除不良焊接及有坏道的FLASH。

同样在调试前期工作完成后,再通过内部信号源模拟测试记录、回放。既可判别整块固态存储板卡的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的正确性。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大容量固态存储板的实现方法,选用了MICRON公司MT29F256G08CJAAAWP:A NAND FLASH芯片作为基本的存储介质,采用了两片FPGA与ARM处理器协同控制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了FPGA高性能逻辑结构、ARM高速率等特点,灵活而有效的使得128片32GB的NAND FLASH组成一体,实现了单板总存储容量为4TB大容量阵列固态板,单板可达到1040 MB/s总带宽。由于其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抗震性强等显著特点,可满足在大型、海量数据存储要求、条件恶劣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4篇

关键词:油气田 地面建设 储运新工艺 革新技术

1、引言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油气储运的高峰期,正在这时我国的高潮期也来临,那就是海内外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石油炼化、油气管道和油气储备库建设发展而它们的发展正是为了满足长期供应和安全储备的需要从和人去保证油气能源能够安全使用。从而在不知不觉间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本文主要针对的技术挑战就是:我国对于油气储运的技术应用难度较大,同时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比较大,但却促使了油气储运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针对这几项的油气储运技术进行讨论。

2、油气储运的背景

由于油气储运业是从16世纪初开始的,而美国为了使用油气储运业来输送石油产品以及天然气,美国使用大量的金属管道来敷设,以期实现对油气储运的便利储运。由于金属焊接工艺在不断的进步,因而加速了以管道输送标志的油气储运业的发展;导致成品油长输管道的迅猛发展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地用油的激增。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目前为了发展经济促使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这一趋势是无法避免的形势。所以世界各国,其中包括石油生产国还有油气消费国历来都对油气储运加以重视,并把它摆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能力的高度,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油料保障更是被看成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而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国家将会十分重视油气储运业,并会对其投入财力和实施政策保护,而且也会在能源短缺或能源过剩局面中争取主动,同时是因其利用了各自比较完善的油气储运设施在应付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原因。

3、油气存储技术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持续增长消耗量的能量有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50%的国家,像这样的一个国家,对于国际能源署(IEA)的石油储备库容要求是要在90天石油消耗量的,因此我国在建成一期地面石油战略储备库,其总库容为1600×104m3之后,二期和三期石油战略储备工程也即将开始实施。地下水封洞库和盐穴储油洞库已被列入了国家二期战略储备库中,这种结果使其成为了一个标志。这个标志也标志着在我国油气储运界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和技术挑战,同时也奠定了一个发展方向:地下水封库和盐穴库将成为今后石油战略储备库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3.1 原油流变性

3.1.1 流变学基础研究成果

新型输油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是采用一些方法对原油进行改性这种方法可以是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尽管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机理不同,但其都在致力于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这是宏观效果,因此密不可分两种物质便是原油的流变性与输油工艺。多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开展了下列工作,以便将来进行评价原油的流变性,所以初步确定了原油流变性的评价体系,并且也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反常点、显触点、原油析蜡点、失流点和凝点是将继续开展的研究项目。

3.1.2 流变测试手段

含蜡原油的流动过程中与流动阻力的温度变化历史和流动剪切变化历史有关的原因,是由于含蜡原油在低温下为极其复杂的流体,导致了不能模拟原油在管道中长时间、长距离的流动过程,并且使室内传统的泵—罐—管组成的环路。它内置铁制驱动塞,并且将环道首尾相连,也使一个由管外的磁场力带动管内驱动塞推动管内流体的流动的过程,从而使得模拟无限长管道内流体的流动成为可能它是在试验室用较短的管道来实现的,而一举改变了窘迫局面,那就是非牛顿流变试验研究没有合适管流模拟手段的原因是流体不经过剪切。

首次在国内外实现的使得流体在环形管道内反复无限循环流动的过程便是该装置主要的特点,并在流变性研究之中又增加了将此过程应用于非牛顿流体。为了避免试验流体频繁过泵剪切,应用非接触方式驱动在磁驱动力对环形管道内流体来实现的应用。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且该项技术的开发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装置一直用于精度高于其它类型的精密流变仪试验室流变性模拟研究,以及测量精度在某些测量范围内的测量与研究。

3.2 输送工艺

3.2.1 原油管道

(1)低输量输送技术,解决管道低输量,在确保安全运行下,尽量做到节能降耗。我国原油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工艺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增输改造及混合输送技术,此技术有效降低了管道最小输量,延长管道允许停输时间,可有效缓解库容紧张的局面。且管道输量弹性大大提高。实行掺混输送后,管输原油凝点降低,解决顺序输送时任务输量不足和易造成管道凝管等隐患,使冬季运行安全有了保障。

3.2.2 天然气管道

目前天然气已经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它作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对于世界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天然气输送唯一的运输手段,使得管道在世界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天然气管道里程已经远远超过液体管道。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于此同时随着管道技术的发展,其目的是保证管道的运行和建设,同时另一项好处是也给天然气管道科研提供了用武之地。

天然气管道应用技术:(1)内涂层减阻技术,管道内涂层技术既有效防止管道内的腐蚀,又提高输量。(2)管道的干燥技术,确保天然气管道安全高效运行,管道投产前先进行管道干燥,管道干燥技术有:干燥剂法,干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3)管道气体试压技术,天然气管道必须经过试压,试压分为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压。

4、结语

国际和国内的油气管道事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我们都知道管道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为了管道核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重点关键技术的努力攻克,我们将紧紧围绕管道业务的发展组织科技攻关技术。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中心有一系列科研取得了成果。因此以此为基础,在未来3至5年内管道科技中心会将重点致力于培育支持管道完整性技术群、添加剂管道化学技术群、储运工艺油气技术群、运营管理技术群与管道工程和油气输送生产高效安全优化技术群等五项自有核心技术的形成,全面促进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来保证以科技创新来。

参考文献

[1]《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5篇

一、以日常监管为重点,全面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一)推进标准化管理。按照全市统一印发的仓储管理常用表格表样,规范粮情检查、机械通风、熏蒸记录和库存粮油货位表卡册的录入;完善储备粮质量控制指标及入库验收办法;全面推进粮食仓储企业管理规范化。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仓储管理制度。今年,我区粮食仓储企业要以《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为标准,进一步完善粮油出入库管理、储存实物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和应急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区域粮食安全的“守责意识”,保障储粮安全。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储粮管理制度人员的处罚力度,保证各项仓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以“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强化人员素质提高、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一是认真抓好“危仓粮库”维修改造工作,集中资金、人力、物力搞好通滩、弥陀库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储粮功能提升。二是加大政策性仓储资金的争取力度。粮油仓储企业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抓住近期财政资金对仓储基础设施维护、改造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通过新建与维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我区粮油仓储设施的优化升级。三是用好已争取到仓储维修资金,确保资金规范、专项使用。四是强化保防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对保管员、检验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粮油质量标准、粮油食品安全及管理知识培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粮食事业科学发展的仓储行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五是积极推广和应用储粮新技术。根据实际,逐步探索和使用低氧富氮、中药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

三、创新管理手段、打造信息化监管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应用、兼顾办公、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确保安全”的原则,积极响应省粮食局在全省开展的省级储备粮和全省粮油应急预警远程监管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和监管领域的应用。

四、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粮食质量监管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升我区粮油产品的质量档次,为实施名优品牌战略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一是在全区开展地方储备粮监督检查和质量调查;二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强化粮油食品检测;三是在市局指导下,积极配合市监测站开展收购和仓储环节原粮卫生指标抽查和污染源调查、评价及对策研究;四是规范推进全区粮食产新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五是完善粮油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六是加大粮油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五、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稳定安全生产形势

紧密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安全生产上要把储粮安全工作和储粮药剂监管作为仓储工作的核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的理念,着力做好防汛、防火险工作。认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强化监管;对查出的各种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不出现大的责任事故,切实稳定安全生产形势。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6篇

一、加工贸易产品出口转内销――内外贸一体化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方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管理上一直采取内外分割,形成外销产品不对内的格局。面对危机压力,加工贸易企业被迫转型。但对于长期习惯于专注出口业务的加工贸易企业,并不熟悉国内市场,综合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类贸易方式的能力严重不足,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面临很大障碍。

第一,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面临来自企业自身的经营。加工贸易企业的优势在于按订单生产,专注于生产环节,导致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一面具有为国际品牌厂商生产符合国际标准产品的能力,但另一面品牌欠缺以及国内销售网络缺失成为横亘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过程中不可逾越障碍。从生产型企业向综合性经营型企业转变,创建品牌、获取销售渠道必然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另外,除了品牌、渠道缺失外,订单数量小、账款拖欠、营销费用繁多、知识产权侵害等均是摆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内销面前的顾虑。由于国内采购商一般都是零售企业自行采购,订单数量比较小,而国外进口商多是批发商、地区商,采购数量大。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单位产品稀释加工成本的能力减弱,造成利润下降。从交易方式看,出口较为简单,一般是来(看)样下单、货发(到)付款。而内销目前两种主要业态模式――百货商场和超级市场,前者一般采用“联营联销”经营方式,后者一般采用“赊账买卖”经营模式,两种经营模式共同特点即账期较长。当然,出口也存在账期拖延问题,但通过贸易融资安排得到较好解决。但对国内销售而言,贸易融资基本较为困难。因此,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两难困境是出口市场由于贸易融资缺乏而导致进口商缩减订单;而内销市场缺乏融资工具阻碍内销积极性。另外,两种内销经营模式导致加工贸易企业营销成本大幅增加。据相关测算,一般商场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相关收费能够达到商品零售价的5―10%左右。

第二,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面临来自政府管理的政策。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申请程序的环节较多,要在商务、海关、税务、质检、知识产权、工商等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转换。按照规定,2002年以前注册并承诺100%外销的企业,设备和料件免税进口,若产品转为内销,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补缴增值税和关税。此两项预计占销售价格的20―30%,无疑增加内销的资金压力。由于内外贸长期割裂,导致内外贸流程标准不一致。税务方面,加工贸易企业没有增值税发票;质检方面,国内外质检标准不一致导致外贸质检报告不被国内承认;知识产权方面,许多加工贸易企业贴牌生产,由于外销订单撤销,导致很多贴牌产品内销存在知识产权侵害嫌疑。另外,由于企业在国内没有注册商标,因此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比较困难。

2009年3月19日,海关总署《关于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缓税利息征收及退还》公告,规定加工贸易保税货物内销征收缓税利息适用利息率调整为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活期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缓解加工贸易企业资金压力。但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问题,仅仅依赖局部政策松动无助于全局。必须适应内销特点,全局联动,多管齐下才能顺利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破局。

(一)建设加工贸易商品市场体系,搞活流通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是搞活流通的重要经验,要利用原有的商品市场,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市场,同时还可以建设一批专门经营加工贸易产品的商品市场,以此为载体建立起物流和营销的新渠道、新的价值链关系。此外,以物流业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为契机,积极引导国内有较大经营规模的流通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品经营领域,鼓励集中采购,提升整体流通能力;鼓励中国百货业协会和中国超市联合会等行业组织通过集中采购信息,撮合零售企业联合采购;鼓励加工贸易供应企业与国内流通企业直接对接,改革国内交易方式,降低进场费等收费项目等。

(二)开拓内贸融资领域业务,创新业务方式

建议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比照出口纳入国家各项贸易融资计划,鼓励各级政府支持设立外贸融资担保公司,专门对提供内销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

(三)设立“加工贸易企业产品内销专项支持基金”

对加工贸易企业应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符合相关条件,在较短期内能够完成向一般企业转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倾斜,鼓励其创建品牌,或收购现有品牌,促进其由加工贸易形式向一般贸易形式转变,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对于一般规模较小,以来样加工为主要业务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技术研发落后,转型较为困难。鼓励其与品牌厂商和渠道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前者可以继续代工业务,考虑国内贴牌,代工对象由国外厂商变成国内知名厂商;后者可以利用渠道企业在销售领域知名度与一定市场影响力,进行合作,生产产品。

(四)加工贸易企业管理制度配套调整

商务部门应简化内销申请程序,建议采取备案登记制度。海关部门应放宽加工贸易的内销管理,对联网监管企业和非联网监管A类以上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推行保税货物内销“集中申报”制度。简化审价程序,规范加工贸易内销货物审查确定完税价格机制。在避免造成国内市场冲击基础上,尽量给予加工贸易企业较大的价格调控空间。鼓励从境内采购物料进行生产,对境内物料比重较大的应给予审价较大弹性空间。质检部门应根据加工贸易企业实际情况,承认其为出口而获得的质检报告国内适用性;知识产权部门应就确保加工贸易企业内销产品不侵害第三方权益,以及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作出规定,双管齐下,确保内销加工贸易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贸易融资创新合作――外贸稳定增长利器

据相关统计,世界贸易中90%业务需要贸易融资支持。当前金融危机使西方银行体系陷入流动性困境,其纷纷提高进出口企业贷款利率,并增加许多附加贷款条件,全球贸易融资渠道缩窄,进出口企业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尤其是作为全球贸易风向标的三大经济体――美日欧银行体系遭受重挫,使全球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滚雪球效应已经波及各经济体。2008年11月,WTO估计全球贸易融资缺口250亿美元,2009年1月18日重新评估认为缺口可能高达1000亿。而更有甚者,世界银行驻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特别代表查理德・纽法默认为,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已达到1000―3000亿美元。为应对日益严峻贸易融资问题,各国、各国际和区域组织积极开展行动。2009年4月2日,G20领导人峰会达成协议,未来两年将提供20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用于支持全球贸易。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尤其依赖贸易融资。2008年上半年以前,中国外债余额3300多亿美元中约60%是短期外债,实际是境外进口商向我国出口企业提供的“预付款”形式的贸易融资。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11月以后,许多外贸企业感到订单数量急剧下降,原因并不是因为海外市场不需要我国产品,而是由于进口商得不到银行开出的信用证,无法获得贸易融资。为了解决矛盾突出的贸易融资问题,我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对外方面,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达成协议购买其私募债券用于贸易融资,该公司计划为贸易融资中提供资金的银行(保兑行)提供担保;宣布加入泛美开发银行,在贸易融资便利项目上进行合作。中国企业向泛美地区出口商品时,其企业可以通过卖方信贷支付我国企业货款;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央行与6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管理机构签署总额共计65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用于支持双边贸易融资。对内方面,中国外汇管理局3月27日表示,虽然仍希望扩大境外融资,但将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提高到比2008年数量增12%。当前,增加贸易融资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拓展融资渠道,增强银行融资意愿最为重要。应进一步强调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作用,加大政府对出口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买方信贷业务;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贸易融资环节的作用,扩大保单融资规模。进一步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推出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短期融资、商业票据保贴业务、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出口押汇等融资方式;进一步丰富贸易融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成立融资担保机构,政府可视情况给予财政再担保或贴息补贴;进一步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体制改革,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化改革,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应业务。鼓励出口企业在向银行融资过程中,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推行交叉联保。

第二,完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最为关键。进一步完善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放宽贸易融资的外汇管理,推动银行贸易融资项下对外担保业务,放宽银行短期外债指标管理;进一步研究出台对境外进口商直接贷款融资的可行性;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机构和组织全球贸易融资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融资制度的便利化,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融资体系中的决策权和争取有利的贸易融资条件。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破冰

货币国际化必须满足具备计价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计价功能包括贸易交易结算功能和各类金融交易结算。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必然经历人民币贸易结算,人民币金融交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三个阶段。2008年4月8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破冰。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不仅是基于短期救助、稳定外汇市场,更多的是基于便利双边贸易结算考虑。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签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基础。反过来,人民币结算也为货币互换协议搭建融通贸易平台,以实现货币互换所设定的预期目标。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随着人民币结算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将逐步成长为人民币清算中心,金融功能将进一步完备,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当前人民币结算试点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试点对象选择(包括试点银行、试点企业、试点国别和地区)应按照代表性、全面性、特殊性兼顾原则进行选择。试点银行既要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也要包括外资银行和与贸易密切相关的政策性银行;试点国家和地区应由与中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且地理上又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主,例如东盟国家、港澳台地区等。当然也可以选取一两个地理上和贸易关系上有一定距离的国家试点;试点企业既要包括大型进出口企业集团,也要包含具有代表性专业中小进出口企业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第二,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后,进口商通过付款行开具人民币信用证,由议付行承兑后通知进口商。付款行、议付行等金融机构需开设人民币账户用以人民币结算,成熟的海外行或清算行网络是业务开展与推广的关键,因此应尽快与境外银行商议清算帐户协议安排和账户开立事宜,以及内部系统改造,建立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等。由于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我国本地银行金融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推行应与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推进相结合。对于有实力的中资银行,鼓励其作为主要清算银行,代替当地央行成为人民币做市商。当地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建立联系获取人民币,企业再从本地银行借入人民币支付从中国的进口贸易。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将产生两大问题。一是境外机构获得人民币来源途径问题。如果要求人民币实时结清,则不存在人民币输出问题,仅充当交易媒介。如果允许境外机构保留人民币,则会涉及人民币输出问题,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不可避免。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是对外输出本币的主要途径,前者依赖于强大的内部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后者需放松资本项目流动管制,这两点短期内显然难以达到。二是持有人民币必须满足持有人保值增值投资途径问题。我国金融自由化及开放度较低,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缺乏支持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如果允许人民币流回购买我国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涉及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就要考虑允许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方式建立人民币帐户代为投资等方式。

(二)尽快制定配套改革措施

第一,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支付清算机制,建立覆盖面广、效率高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随着试点展开,境外人民币头寸短缺及贸易融资活动需求不断增长,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各项设施、制度建设应尽快推进。

第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形成外国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对我国构成债权。随着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境外人民币债权将越来越多,反过来要求提供人民币投资、避险的工具。因此,对资本账户开放步骤和程序问题,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境内用于直接投资的待遇问题应作出原则性规定。

第三,人民币结算方式使以进出口核销制度为核心的外汇管理体制出现操作性紊乱,会产生诸如界定资金是否来自境外、与进出口核销密切相关的出口退税、以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等问题。必须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设计合理的人民币计价贸易核销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完善出口退税相应程序。

第四,随着人民币海外债权的规模不断扩大,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核心――货币供应量目标应做相应调整,并由此产生对影响货币政策权重因素的重新审视,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提到议事日程。另外,如果海外人民币债权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参照系作用不可忽视。

第五,应严格区分居民和非居民,设立人民币外汇账户,将人民币外汇纳入国际收支和外债统计监测体系进行有效监管。

四、外汇储备管理多元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变革起点

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外汇储备的重要功能涵盖用于包括贸易支付在内的对外债务支付、稳定外汇市场、防范国际收支风险。合理外汇储备规模即能够满足上述三大功能的储备数量。一些学者对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测算结果是,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在1万亿美元左右。这一测算的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当然大有疑问,但大量持有美元资产所导致的损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由于我国特定外汇管理体制――贸易结售汇制度要求中央银行不断向经济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形成大量外汇占款。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又不得不进行反向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等美元资产形式返回美国。美元长期贬值趋势使这些资产一方面面临着市值缩水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这些低收益的美元债券又转化为贷款通过各种渠道流回中国以获取更高收益。这种持有美元外汇储备静态损失和动态损失均昭示着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应大刀阔斧改革。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实际上成为美国国债“托市者”。但如果中国在债券市场进行减持美国国债的操作,必然引发市场恐慌,导致美国国债价值下跌。也就是说,中国为降低潜在风险而抛售美国国债的行为,不仅不能起到保值目的,反而会使持有的存量美国国债价值大幅缩水。奥巴马政府白宫经济顾问萨默斯提出“金融恐怖平衡模型”来阐释了中美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即中国用巨额外汇储备为美国巨额贸易、财政赤字进行低成本融资的同时,严重依赖美国市场需求以维持经济高速运转,两者之间达成经济运行平衡,而任何一方试图打破这种平衡的努力都将使双方两败俱伤。再比如,美国尝试降低进口,减少贸易赤字的努力,将使中国等高储备国家面临出口下降,经济下滑的风险。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对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事实进一步验证这种平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作用。也就是说,如果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没有发生改变,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完成,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压力就不会消失。为盘活外汇储备,从长期来看,国家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基础上对当前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深度变革,实施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包括多元主体、多元目标、多元层次的制度设计。

(一)应鼓励外汇持有主体的多元化

按照外汇储备功能的多样性,可以将外汇储备分为基础性外汇储备、战略性外汇储备、以及收益性外汇储备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均对应不同目标。基础性外汇储备,即国家用于防范国际收支风险、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储备部分,应由央行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集中管理;战略性外汇储备,即国家用于对支持中长期发展资源需求和产业技术升级需要,为海外战略资源投资提供融资,支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收购的外汇储备部分,应由基金性质的中国投资公司,国家开放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部分地方政府、战略性重点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主体构成;收益性外汇储备,即满足一般经济主体寻求海外投资收益驱动而需要的外汇储备部分。当前,我国在基础性外汇储备和战略性外汇储备方面均已启动,并且管理制度正不断完善。收益性外汇储备,通俗来说即“藏汇于民”,而这与我国1994年汇改以来形成外汇管理体制背道而驰,因此决策者迟迟未能够作出全局性政策体系设计。

(二)改革外汇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主要由结售汇制度、外汇账户管理制度、外汇指定银行制度构成。三项制度环环相扣,使中央银行能够遵循我国经济发展整体需要,有步骤、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进程,这一制度设计在一定时期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积极缓冲阀作用。但再完美的制度也有负面效应,表现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流动性、安全性有余,而收益性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应以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变革为突破,寻求制度的自身完善。按照上述对外汇储备层次的分析,对于结售汇制度可以考虑降低强制结售汇比例,比例内的外汇可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购买用作基础性外汇储备。这一部分主要是确定能够满足应对对外债务支付等涉及国际收支风险、稳定汇率的合理外汇储备规模。对于战略性外汇储备部分,尽量割裂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允许中国投资公司、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地方政府、战略性国有企业等参与外汇市场交易,直接购汇。如果国家需要超额外汇储备,则允许相应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方式向外汇市场购买。对于收益性外汇储备,即强制结售汇比例之外的部分,允许外汇指定银行代客在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并在对外进行支付情况下,允许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市场进行买卖,银行应对交易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向外管局进行备案。

(三)减少美元资产比重,主要应通过增量减持来调节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7篇

为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实现政府以经营城市理念建设城市的总体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盘活土地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吸引增量,扩大总量,实现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达到环境提质、交通提速、居住提档、品位提升、管理提效的城市建设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应收尽收的原则,实行统一计划、分级实施、统一收储、统一出让。

坚持超前谋划、创新模式、优化程序、完善措施,加大收储力度,对土地储备涉及的企事业单位搬迁全部实行货币补偿方式,对居民搬迁鼓励实行货币补偿方式。

坚持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市区企业搬迁、旧城改造相结合,以企事业单位搬迁、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连片收储及大片区土地规划储备为重点,确保年度储备任务的完成。

三、健全机构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国有土地储备计划编制、方案审核、项目实施监督等工作。市土地储备机构隶属于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国有土地储备的具体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力量,成立土地收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相关处室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土地征收、土地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实施。

10月30日前市内各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人民政府和四组团县(市)要成立区、县(市)土地储备委员会,并且在辖区国土分局成立区、县(市)级土地储备中心,充实土地储备力量。

四、组织实施

(一)制定全市统一的储备计划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辖区人民政府、市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储备红线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下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已列入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书面通知规划、建设、房管等相关部门,在储备计划实施的时间内不得办理相关新建、改建、扩建、改变土地和房屋用途等审批和登记手续。

(二)市、区两级实施

1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全市的土地储备,各区土地储备中心受市土地储备中心业务指导管理,按职能分工具体负责土地的收购、拆迁和土地征收的前期工作。市财政部门按照工作任务核拨人员和工作业务经费,区级财政部门负责区储备中心的财务监督。以区人民政府为主实施危险住房改造、旧城改造、征地等土地储备工作的,出让土地收入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按《*市市区国有土地储备办法》规定的比例拨付区人民政府。

2市国土资源局指导市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市、区两级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方案具体落实。

重点污染企业及列入市政府年度搬迁计划的企事业单位的土地储备工作由市土地储备机构组织实施。

辖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一级开发、城中村改造和区属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收储以及土地征收的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由各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三)储备土地的规划和供应

市、区土地储备机构收储的土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市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统一供地。

五、有关政策

(一)企事业单位搬迁收储政策

对列入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计划的,继续执行《*市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产业升级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为加快二环内企事业单位搬迁和土地收储速度,本着既要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害,又能实现搬迁企业搬得快、搬得好、搬得活的目标,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土地收储实施以下政策。

1二环以内所有的企事业单位收回(购)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补偿金由土地补偿金与地上附着物评估价值构成,实行一揽子补偿,不再对被收储企业实行出让收益返还。土地补偿标准依据市政府公布的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按照所在区域居住用地基准地价(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基准地价的60%)予以补偿,若被收储企业原土地用途的基准地价高于居住用地基准地价的,按原用途基准地价给予补偿。收回(购)面积按企业实际土地使用权面积计算;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金额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评估后经财政评审确定价格予以补偿。

2采取土地收益分成方式收回(购)土地的,收回(购)原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时,暂不支付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市场机制供地后,政府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出让土地总价款按照4∶6实行比例分成。

(二)城中村改造收储政策

对城中村范围内改造后形成的净地进行收储,以财政评审认定的拆迁安置补偿费用进行补偿。储备土地公开出让后,出让土地收益扣除土地储备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出让净收益的90%用于村民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剩余的10%用于辖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旧城改造收储政策

1在我市未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前,已拆平的旧城改造项目,项目前期被拆迁房屋货币补偿费用和回迁房建设成本由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拆迁前期费用由市拆迁办审核。以上三项费用最终由财政评审中心审定后确定。回迁安置面积由市拆迁办认定;土地使用权由市国土管理部门代政府实施公告收回。

土地公开出让时,回迁安置房作为公开出让条件,由土地竞得人按拆迁人与原产权人签订的协议要求建设回迁安置房。

2旧城改造收储实行土地一级开发的,由辖区政府按照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商市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管理部门确定改造项目及范围,按土地一级开发程序报批获准后,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按照尊重民意、两轮征询、稳步推进的原则,依照规划部门出具的拆迁红线及批准的总平面图具体实施。具体征询程序和方式由市拆迁办制定。

第一轮征询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规划拆迁红线向已确定进行一级开发区域范围的被迁居民征询意见。同意改造的居民户数超过总户数90%的,由市政府作出房屋及不动产征收决定。市拆迁办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二轮征询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规划部门批准的项目总平面图制定安置补偿方案,报市拆迁办审核通过后,由辖区土地储备中心与被拆迁居民签订附生效条件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90天内签订协议的居民户数超过总户数80%的,协议生效,进入拆迁实施阶段。如果未达到80%,则该项目停止实施。

涉及土地储备的被拆迁居民选择产权调换安置方式的,由拆迁人提供不同区位的房源异地安置,采用“两先一后”(即:被拆迁居民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挑选安置房源的区位,选择具体的户型、面积、层次和楼号;然后再与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方式供被拆迁居民选择。

(四)大片区土地储备政策

大片区土地征收由市政府主导,由辖区政府及四组团县(市)按照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计划具体组织落实。国土、规划、发改、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负责协调各融资平台筹措落实土地征收和安置补偿资金。

1按照“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先征后转”的模式,以并村节地、整理增地、流转活地的目标。以“村改居”为契机,按照集体土地征收程序,对拟征范围内的土地制定征收办法。以辖区政府为主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工作。通过征收使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只进行土地所有权转变,不改变原有用途。待农用地转用指标逐步落实后,再完成农用地转用的程序。同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问题,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2多途径解决农用地转用指标。一是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争取指标。发改、国土部门要积极跑办国土资源部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力争将大片区土地征收储备列入省重点项目,增加年度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大片区土地征收。同时市政府在每年的正常分配指标中安排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土地的征收储备。二是通过“村改居”和新民居建设与土地收储结合解决指标问题。结合新民居、“村改居”建设,将腾出的建设用地进行置换,置换的用地指标主要投入划定的预征收储大片区内,解决用地指标不足问题。三是要加快各县(市)建设用地复垦力度。从各县(市)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置换指标中调配出30%,主要用于土地征收储备。

3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选定滨河新区项目做为大片区征收的起步试点。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安排新区的城镇村建设用地比例。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市政府主导土地收储和征地工作的计划和资金,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政府要分工协作,共同落实,及时做好相关手续的办理、审核和监管工作。辖区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土地储备的大局意识,积极谋划,强力推进,并做好社会稳定和被征地、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将土地收储和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列入年度工作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土地储备委员会协调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组成人员由市土地储备委员会成员单位抽调,主要负责协调解决土地储备工作中的问题,将年度储备任务分解,明确目标、时限和责任,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土地储备工作力量,从市国土资源局和市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人员到市土地储备中心集中办公,充实市土地储备中心力量。

(三)尽快编制《*市土地储备规划》。市国土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依据我市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化集中区域内经营性土地为规划对象,在对远期可储备土地总量进行预估的基础上,对我市商业金融业用地、居住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仓储用地、工业用地和物流用地等六类用地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土地储备范围、数量和空间分布,编制《*市土地储备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储备主管试用期总结第8篇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招聘的管理,确保招聘工作有序开展,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总经理以下所有职工的招聘管理工作,从应聘报名到转正前均属于招聘阶段的工作。

3.工作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修改;招聘需求的审核;招聘的组织实施。

3.2各责任部门:负责申报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拟制《岗位描述书》、对招聘到岗人员进行跟踪及评价。

3.3各分管领导:负责审核所管部门的招聘事项。

3.4总经理:负责批准招聘计划,批准应招人员试用、转正、终止试用等重大事项。

4.工作内容

4.1招聘计划

4.1.1提出招聘的理由

A离职补聘:指因职工离职导致的招聘需求。

B编内补充:指岗位现有人数少于编制人数而导致的招聘需求。

C扩编增岗:指因增加岗位而导致的招聘需求。

D人力储备:指因经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储备性人力需求。

E其它类型:指因其它原因导致的人力需求,如人员调动等引起的需求。

4.1.2招聘计划的内容

A岗位描述书: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关系、工作地点、工时制度、任职条件或资格。

B同岗位的人员需求数量。

C各岗位到岗时间段(最早、最迟到岗时间)。

4.1.3招聘计划的提出及审批

A用人部门填写《职工招聘计划书》及《岗位描述书》,并提供专业性测试笔试考卷及标准答案的电子版,报上一级领导审批通过后交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B提出招聘计划的时间要求:为了便于招聘工作的开展,招聘计划应提前提出,自招聘计划批准起至要求到岗时间止,助理级不少于60日,专员级岗位少于90日,主管及部长级的招聘时间不少于120日,高级管理岗位、稀缺技术岗位的招聘时间不少于180日。校园批量招聘不少于学生毕业前270日,校园零星招聘不少于学生毕业前150日。

4.2 招聘方式及渠道

4.2.1招聘方式

A企业内部招聘信息,由企业内部职工申请应聘。

B推荐应聘:企业了解人士推荐应聘者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推荐人应在《应聘人员测试意见》中签名。

C企业向社会招聘信息,公开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人员,在求职人员中择优录用。

4.2.2招聘渠道

A广告招聘: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刊登广告信息,吸引人才前来应聘。

B人才市场招聘:通过参加各地人事主管部门、学校或其他单位举办的人才招聘(双选)会,甄选具备工作经验及实践能力的成熟人才。

C高校招聘:通过到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生,甄选具备发展潜质及专业素质且满足公司需要的人才。

D其他招聘:为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充分满足公司用人之需,可采用猎头招聘、介绍等方式进行招聘。

4.2.2招聘渠道方案的确定:由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工作的需要,编制招聘渠道建设方案,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3 应聘人员的甄别

4.3.1 应聘登记:应聘者应到人力资源部亲笔填写《应聘登记表》、递交1寸免冠彩色近照3张、个人简历等相关资料;

4.3.2简历甄别:招聘助理或专员负责应聘资料的收集整理。对学历、技术资格、年龄与岗位要求不符的简历及时筛选,然后按企业人员内部应聘、重点关系推荐人员、外部人员进行分类报上级预审后,交用人部门审核,确定笔试、初试、复试。

4.3.3 测试内容

A素质测评:对素质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需要进行专业测评的,应当首先测评,再安排笔试或面试。

B笔试:所有应聘者均应参加笔试,笔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笔试题分为通用试题和专业试题;笔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

C专业操作测试:专业技术类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用人部门负责实施。

D面试:对于笔试、专业测试合格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安排面试。面试时应具备的资料有:应聘登记表、身份证、学历证、技术资格证、通用及专业笔试卷、技能测试成绩,以及应聘者个人业绩材料等。

E测试层级

面试岗位

招聘主管

用人单位主管

用人部门负责人

人力资源部长

分管领导

总经理

助理级

专员级

主管级

部长级及以上

F测试结果的确认:测试结论为试用、人才储备、不考虑三种意见。当测试人意见不一致时以上级的意见为准,招聘主管与用人部门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由用人部门分管领导裁定;用人部门负责人与人力资源部部长意见不一致时以分管人力资源副总或总经理裁定。

4.3.4 应聘批准,对测试合格人员由人力资源部报人力资源分管领导或总经理签字批准。对不合格人员的《应聘人员测试意见》由招聘主管按《应聘人员筛选表》结论,填写结论,分类处理。

4.3.5 测试结果通知,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应聘人员;纳入人才储备或不试用人员一般不通知测试结果,但在测试时应告诉所有测试人员如果10个工作日内没有接到通知,表明应聘人员与公司岗位要求不吻合,请不要等候。

4.4 试用流程

4.4.1 身份担保:对于直接管理公司现金、物资的岗位(如出纳等)须在入职一个月内办理担保手续。具体岗位名称由人力资源部提出。

4.4.2 报到:招聘主管组织报到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并将此表存入报到人员档案。

4.4.3背景调查,即《终止劳动关系证明》。

4.4.4 签订《劳动合同》。

4.4.5人员试用,签订《劳动合同》后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将试用者引导至用人部门试用,同时告诉后勤部门办理相关后勤事项;用人部门接人后,由其直接上级按《岗位描述书》的内容,介绍工作职责及与其它部门的合作关系,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4.4.6 试用评价,试用评价的流程分为部门评价、综合评价、初步评价、最终评价四个阶段。评价等级为五等,分别是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需改进(55-59分)、不合格。

A部门评价:以部门负责人意见为准;最迟应在约定试用期满前20日将试用评价通知人力资源部。按《试用职工部门评分表》、《试用职工评价单》的格式规范填写试用意见。

B综合评价: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综合评价采用360度考评方式进行,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负责实施;由纪检主管、后勤主管、培训专员、招聘主管、绩效主管组成公司试用职工综合评价小组;考评小组成员采用在《试用职工综合考评评分表》上无记名打分(本表不作保存),然后由招聘主管取平均值为综合评价得分, 综合评价小组成员在《试用职工综合评价得分表》共同签名。

D初步评价:即部门负责人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的平均分。初步评价由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在《试用职工评价单》栏上填写。

E最终评价:主管、部长由总经理评定;助理、专员由分管副总评定。最终评定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度,可以推翻初步评价,形成单独结论,并以此为准。

F评定等级的引用,合格者按期转正,良好者、优秀者在本人申请的情况可提前1个月转正,需改进者在本人申请、用人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可给予延长1个月试用期的机会;不合格者终止试用。

G试用评价结论:试用最终评价最迟应在试用期满的前日告知试用者。

5. 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