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1 14:20:57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1篇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教师在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的情况下解读每篇课文,做到居高临下、前后联系地解读每篇课文。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以“景秀中华”为专题编排教材。其中,《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为自然景观,《莫高窟》为人文景观。三篇文章的辞藻很华丽,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黄山奇松》和《莫高窟》写法上还有以下的相同之处:(1)文章为总分总的构段方式。(2)《黄山奇松》在介绍黄山松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莫高窟》在描写彩塑和壁画时也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作方法和四年级时所学的《泉城》是一样的。而《黄果树瀑布》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和四年级所学的《九寨沟》的写法是一样的。

二、设计单元预习单

对于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来说,教师有必要给他们一个支撑,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预习时要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单元预习单应运而生。

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时,我是这样设计预习单的:

(一)课文直通车

1.一读:浏览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是什么?你最喜欢哪篇课文?

2.二读:扫除“拦路虎”。教师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罗列词语帮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补充。

3.三读:根据教师的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描写重点。

(二)课外照明灯:提供与这三篇课文相关的内容、推荐相关的网站。

(三)质疑问难:写出自己在预习了这个单元后,心中的一些问题。

预习单是针对刚接触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生而提供的一个扶手。在长期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会渐渐具备单元整体预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个性的预习单。

三、单元导读课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以预习单为依托,展开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单元导读课的目标应有以下两点:1.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撰写单元导语。2.质疑问难,导学导教。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导读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1.指名交流本单元由哪些课文组成。

出示一系列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个景点,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以后的一些感受。

2.抓住重点,积累词语。

对预习单上的“三读”进行反馈。《黄山奇松》重点描写了三大名松;《黄果树瀑布》重点描写了瀑布的样子和声音;《莫高窟》重点描写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单,对词语进行分类。如《黄果树瀑布》中形容声音洪大的词语有哪些。

【设计意图:写景类课文通常运用大量的辞藻来形容景物。因此,引导学生按类别整理本单元词语,有助于学生对一类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下面单元导语的撰写奠定基础。】

(二)提炼主题,撰写导语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小组拟定单元主题。

2.以刚刚积累的词语为依托,为这个单元写导语。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景秀壮丽!你瞧,黄山上的一棵棵松树形态奇特、生机勃勃;莫高窟的一尊尊彩塑惟妙惟肖、精妙绝伦,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宏伟瑰丽;你听,黄果树瀑布那轰鸣的水声,气势磅礴!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就请走进第五单元吧!

3.实物投影学生的单元导语,师生互动,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意图:人教版的教材在每一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语,对即将展开学习的单元进行导航、目标定位等,而苏教版的教材没有。所以教师更应在单元导读课上让学生尝试来写单元导语,让学生学会站在单元的角度上看文本,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质疑归类,解决问题

1.投影出示课前根据学生预习单罗列出来的问题。

2.把这些问题分成三类:(1)关于整个单元的; (2)关于单篇课文的;(3)需要课外查资料的。

3.解决一些关于整个单元的问题。如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写法上和以前学的写景类课文《泉城》一致吗?”

【设计意图:导读课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对于整个单元的问题,要适时地进行交流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时的单元意识。但不是所有的关于单元的问题都要放在导读课上解决。例如学生提出“本单元课文和四年级时学的写景类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类提升性的问题就要在单篇课文教学结束之后的单元总结课上来解决。】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2篇

【关键词】单元总动员 导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05-02

一、引 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成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为了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我校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导学自主三步一课”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自主”,其中的“导”即主导、诱导,“学”即学习、学问,“自”即自悟、自得,“主”即主体、主动。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情,激趣质疑,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情意场,真正把“教室”变成“学堂”,把“讲台”变成“航标”,把“满堂灌”变成“满堂学”,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的“学”。

针对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体现英语课的教学特色,在英语教学中我又创设出单元总动员这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设计的所有教学活动正是体现了“导学自主”的理念和《课标》要求。

二、单元总动员教学模式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分为11个教学模块,其中包含5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含5个单元。单元总动员就是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在完成各个独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单元总动员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旨在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体验并完成各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从教学管理和设计上都面向全体学生,以期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第四单元)为例介绍一下单元总动员具体教学过程。

1.上好“导入课”

“导入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或前奏,主要讲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并提前布置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活动,将学习任务安排给小组或者个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使得整个单元的教学和学习都井然有序,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课标》对语言知识的界定,从本单元提取将要学习的内容,见表1。

2.创建活动小组,明确任务和要求。

单元总动员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合理创建学习活动小组。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需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成绩的层次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深入到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有声有色地为和教师同台“献艺”做好充分准备。

(1)分组。根据实际情况(人数、性别、爱好、成绩)以及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采用学生自愿和教师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将全班分成了5个学习活动小组,每组大约有12个成员。第一小组为重点词汇讲解小组,第二小组为课文理解小组,第三小组为语法攻坚组,第四小组为朗读模仿秀小组,第五小组为单元展示小组。

(2)选组长。采用Ball Relay的方式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准备好一个篮球或者排球,交到起始的学生手里,教师手执板擦,背对全班学生,用板擦敲打黑板,敲打声一停,执球的学生要立即起立。这位学生即为五个组长中的一位候选人,如果她(他)愿意,就要准备两分钟的英文就职演说,下节课前在全班同学面前庄严宣读并就职。如果她(他)不肯,那就要列举出三个不能任职的理由(最好用英文表述),全班同学都首肯的话,就继续节目,重新选组长。用这种方式直到选出5位组长为止。组长选出后,组长再提名一位同学任该组的副组长,副组长再为该组选一位秘书。每个小组有三个领导,如果需要,每个小组又可以分成三个领导带领下的三个分小组,易于细化分工,灵活安排任务。

(3)任职。分别将五个小组的名称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注明本小组三位领导的职责以及本小组成员要参与的学习活动以及课堂展示内容。五个小组长选出后,小组长们采用抽签的方式(抽卡片)为组员们领取本单元要准备的内容。

(4)分工。第一小组为重点词汇讲解小组。该小组首先负责总结本单元重点单词及词组的用法,并给出恰当的例句;其次,负责将本单元需要记忆的单词及词组分成若干部分,考察其他小组词汇记忆的情况。第二小组为课文理解小组。该小组首先需要解答其他小组在理解课文(Reading 和Using Language两篇课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其次,负责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难句。第三小组为语法攻坚小组。该小组首先要负责总结本单元的语法重点,其次要评讲相关的练习。第四小组为朗读模仿秀小组。该小组首先负责在课堂上阅读本单元文段,其次负责验收本单元需背诵文段的背诵情况。第五小组为单元展示小组。该小组负责办一期手抄报,展示本单元的成果。

(5)师生协作。教师和学生同台“献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各个小组的代表登台展示本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探究成果,教师在一旁点出不当之处,必要时做出总结。

(6)轮回。该单元教学任务全部完成后,小组长对任务分工重新抽签确定,尽量避免重复,使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尝试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倡导导学自主,把握教学原则,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自主”强调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它的核心价值是高质高效,即向课堂要效率。单元总动员就是严格遵循“导学自主”的理念,又按照《课标》的要求合理安排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在开展单元总动员教学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激发兴趣原则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说:“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孩子们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可能乐学。单元总动员就是把英语学习由“牛黄解毒丸”变成了吸引学生们的“酒心巧克力”。在课堂上,孩子们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大增。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小组成果,孩子们精心制作了课件,讲解的时候非常投入,理解也很透彻,这说明孩子们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互动原则

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与语言输入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这一互动表现为学习者借助教师设计和组织的课堂活动,在特定的语境和交际中接受语言刺激并做出恰当的反应。采用单元总动员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单元教学任务的准备以及课堂展示,学生和教师同台上课,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融为一体,学生在最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下自觉学习英语的效果明显要比“填鸭式”灌输要好很多。

3.层次性原则

新教材作为贯彻《课标》的重要途径,作为引导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指南工具,其任务设计应体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而“导学自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的要求既是“能够做到面对全体学生,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单元总动员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是在认真研究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准备的,这些活动要求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准备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小组长会对本组组员细化分工,人尽其才,无论成绩如何都有展示的机会。另外,不同任务分工又分别锻炼了学生不同的语言能力,在轮回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达到《课标》的要求。

四、单元总动员效果反馈和思考

采用单元总动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所学习的语言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展现和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按照“导学自主”对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学得轻松快乐的同时,能够准确掌握、运用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科素养。)来看是非常高效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要成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需要做足了准备工作。因为学生们在准备课堂学习活动和展示内容的过程中,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已经深化,在课堂上会提出更多有深刻寓意的问题。另外,因为学生是课前自主探究,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考虑周全以应对各种课堂“突发事件”。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课堂展示的内容教师必须把关,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讲解不清楚,教师还要回头重复讲解,课堂宝贵的时间就会被浪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会产生抵触心理。

采用单元总动员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探究成果,但是,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还没有足够的空间。为了更好地练习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语用意识,下一步将设计一定的课外教学活动,比如开办“英语角”、主持“英语校园广播”、开设“疯狂英语社团”、举办“校园英语节”、开通“网上英语课堂”等,延伸课堂,使得学生在反复的实际操练中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使学生对英语高涨的学习热情一直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云华.英语课堂中语料输入的真实性与教学过程的真实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4)

2 罗 丹、何广铿.任务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在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体现[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4)

3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 陈则航、王 蔷.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

5 黄自成.英语模块总动员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5)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3篇

一、认真钻研教材,将概括性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知识要素。

小学语文H版教材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编写指导思想,制定了小学、中学各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然后遵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把总目标按年级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目标。再由年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各册教材编写时遵循重视积累、培养习惯、传授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的原则,充分显示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只有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可测性,教师才能有效组织教学。为此,我们认真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梳理教材中各项知识点,将概括性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知识要素。然后,我们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正确把握各册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各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整理全册教材中出现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根据组成语文教材阅读和表达两大部分,各知识点按“拼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项目,逐一对照教材目标和单元目标细化、分类,然后将各项知识点汇总成一张“全册教材知识点细化表”。至此,每个教师的头脑中形成语文教学总纲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各课目标。这时,概括性的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已转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测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公开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少年儿童受到种种来自广播、书刊和社会各种现象影响,积极的消极的交织在一起,良芳并存。所以,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了,而是交织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灵魂,不应该只由教师单方面把握。应将教学目标公开,让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共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家庭的辅导协调统一,“三合一”产生“共振效应”向家长公开教学目标。我们主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精神,介绍新教材特点,介绍一学期教学内容以及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等内容。还把家长请进教室听课,实地了解教学情况,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组织家长座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等等。向家长公开教学目标,消除家长思想上的疙瘩,学校教学能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家长针对性的辅导。向学生公开教学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第一上好目录分析课。开学初,我们不急于上新课,而是通过教师浅显易懂的讲解,生动形象的举例、表演,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会哪几项新本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上好单元分析课和单元小结课。单元小结课主要将学生平时分散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成有规律、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链,便于学生对知识作系统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后期学习新旧知识的内化。第三,精心设计导言和小结.:导言主要概括向学生介绍学习的内容、意义、方法、步骤以及学习结果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初步定向,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我选择、支配、调控、校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抓住各课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不仅单元目标明确,而且各课设计的重点习题紧扣单元目标,每篇课后一般配有5题左右,其申每一题都是围绕本单元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训练题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围绕单元目标、各课训练目标层层展开,突出重点,步步到位。如,第二册第四单元《树下等兔子》,课后第一题围绕单元目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设计了两道训练习题,一是选词填空,二二是照样子组词。教学时,老师抓住“选词填空”组织教学.引进新课后,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看旁边的插图.找出文中四段话中,哪句话分别讲了旁边插图的内容,图文并茂,读思结合。学生很快找到4句话、接着,老师先后出示有“撞、来、拾、吃”等词的句子,要求学生再次图文结合,并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交流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有的用动作表演方法理解,也有的用举例方法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当上述动词在读读、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逐一解决时,文章的内容也随之理解.

四、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的教师不是儿童做什么、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监督员,而是儿童的潜力在难度方面超过其潜力的教材之间的桥梁。教师给儿童讲解、演示和帮助,赋予教材以需要的形式,即按教学法的要求精心设计教法,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儿童,从而引导、激励他们去掌握教材。陶行知先生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让他们“利用这种经验理解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里,陶行知强调了学法指导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法迁移,我们在第一册的生字教学中已经让学生总结出几种识字方法。例:结构法、换部首、加部首、编记字顺口馏、字谜等方法。例:第二册第二课有“抱”字,有的同学用结构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跑去掉“足”换上“丰”),有的用顺口溜,“左手拿着包”,有的则用形声字方法,由于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对生字的记法各抒己见,识字记字能力的本领大大提高。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4篇

娜姑中学2004年秋季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朱  红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教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应使他们掌握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对语言(包括语言文化以及以之有关的种种现象)的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扬弃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第五册的阅读课文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五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单元内容的顺序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小说实世界,古代生活,古代生活。 

全册中,教读课文17课,每课一般用二至三节课时。课文前面有预习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练习的意图分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的东西,通过联想、比较等进行扩展阅读。 

自读课文13课,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也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要求学生回答。课后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选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初中第五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其中有三个单元是议论文,着重培养议论的吸收和表达能力。阅读,要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写作,主要学习写作议论文,安排七次整篇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五次命题作文,也可以撇开参考题目,自拟题目。 

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四次,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也可穿插于课堂让学生作适当练习,力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汉语知识短文,教师作适当讲解再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 

教学进度: 

暑假补课:结束五、六单元; 

第1周,结束1、2课; 

第2周,结束3、4、5课; 

第3周,第一单元作文讲评、单元检测及讲解,结束第6课; 

第4、5周,结束第二单元; 

第6、7周,结束第三单元; 

第8、9周,上至第四单元18课;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2周,结束第四单元; 

第14—16周,结束第六册的第五单元; 

第17—18周,结束第六册的第六单元; 

第19周至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5篇

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107-01

牛津英语教材有着明确的设计思路和有规律的内容组织形式,其中的Project板块以开拓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教材特色。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自己教学牛津英语教材Project板块的一些经验。

一、钻研教材,严谨施教

要上好Project板块,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对该板块的认识水平。初中牛津英语教材每一册都设有两个Project板块。板块首先提供与单元话题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用英语开展某一活动的兴趣,然后,提出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步骤。每个板块都是对三个单元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Project板块以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拓展为目标,它遵从建构主义学说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观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新知识,在应用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协作探究。教师应意识到该板块对学生发展的深远意义,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引导方案,在课内和课外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使其真正学会“用英语”。

比如,《牛津初中英语8A》中主要设计了两个大的模块,其中一个是Teenage life模块,下设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设置了第一个课题“A wel-come booklet”。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My best friend”“Your likes and dislikes”“A big day out”这三个主题单元话题之后的学结和知识应用的延续。利用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前一阶段所学习过的知识,并借助这一平台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在教学顺序上,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编排按部就班地先教学前三个单元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课题集中训练。教师也可以先展示学习这三个单元后需要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单元内容边归纳总结完成任务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设计活动方案,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将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二、以生为本,提高能力

Project板块的内容设计宗旨是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该板块的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帮助学生确定活动成果展示的方式,督促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笔者这样设计8A Unit 4~6 project 2 The world around us的教学方案:

Step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与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相关的,前三个单元的学习成果可以在活动中应用和展示。

Step 2:小组讨论,制订活动计划。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活动的主题,即就身边的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报道或其他形式的文章。其次,明确活动开展的方法。第一,引导学生制订阅读与环境相关的各类英汉文章、查询相关资料的计划,并合理分工。第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针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第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为搜集资源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列出活动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资料,比如活动计划详单、递交给相关部门的申请书、调查问卷等。

Step 3: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计划和分工,自主开展活动。教师要留意学生是否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Step 4:总结阶段。按照计划规定的总结时间,和学生共同总结活动收获,帮助学生梳理资料,完成写作初稿,并修改完善。

Step 5:成果展示和评价。创建展示平台(如手抄报张贴栏、习作展示园地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这样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是站在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位置,为学生指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全部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元评价,鼓励实践

教学Project板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实践水平,不断修正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把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6篇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

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

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

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

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

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

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

写日记

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一)

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

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

读出句子的语气

用总创始句子写一段话(二)

说一段放大 ,叙述自己的见闻

说说一段话(自然段)的意思

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介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56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单元整体性 情境 目标 新课程视角

剖析我们教学现状,其中有这样一种教学现象,第一课时story time用力过猛、处理过细,如张伊娜教授所言,我们总喜欢把包子嚼烂之后喂给学生吃。第二课时反复的句型操练或大量的语法项目训练,简单、机械、重复的练习成了老师的法宝。第三、四课时匆匆走过,草草了事。显然,这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下新教材所赋予的意义。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整体单元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整体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在单元整体设计中,各课时对于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各有侧重,功能不同,它们是有机的结合体。 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围绕单元话题进行有效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整体情境。

以5A 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该单元以“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主题情境,主要学习了“there be”句型和有关方位的介词。我们在创设单元情境时要尽可能扣住主题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例如,在本单元中,我们的情境创设就可以做如下尝试:

第一课时,以故事为主题情境,通过学习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感知目标语法“There be”句型。

第二课时,通过复述或表演复习故事内容,创设帮助迷路的Goldilocks回家情境,以描述Goldilocks家附近的景物和家中的摆设为主要任务,学习目标语法并通过闯关游戏、描述性活动、猜谜语等活动,帮助学生操练目标的语言知识。

第三课时,通过描述Goldilocks家周边的环境和家中的摆设复习目标语言,并通过向Goldilocks介绍自己的学校、社区和家的活动,激发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言。

在这样的设计中,紧扣Goldilocks这一主题人物,将故事学习、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及主题任务的操练等都整合到同一个主题情境中,并在其中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未尽然”。

二、准确定位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沈峰老师在一次讲座中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定位曾经有过如下论述:“第一课时是‘说别人的事’;第二课时是‘借别人的话,玩自己的游戏’;第三课时是‘抛开别人,做回自己’。”正如沈峰老师所讲,在单元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聚焦教学目标时,不难发现单元总目标与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包含与递进的关系。

以译林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Our new home”为例,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定位。

三、逐步突破单元重难点

从译林英语教材的五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个Grammar板块,将本单元的语法重点从原来的遮遮掩掩中彻底解放出来。现以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为例,在该单元中重点关注了副词的运用。 结合江苏牛津英语教研网上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四位老师执教的四个课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对副词的理解与运用的。

从上面的设计思路看,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有单元中渐进达标意识,不能指望在一至两个课时内就能对一个语法项目或一些新词汇教学完全到位,语言的习得必须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此外,要想把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到底,我们还要学会追求这样的五种境界,即“授生以鱼”;“授生以渔”;“授生以欲”;“授生以娱”;“授生以誉”。上文中我们把教材比作一棵树,其实我们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也是在编织“一张网”,这张“网”有众多条线,教材文本、单元话题、单元结构、英语能力、语言特点、年段特点、教学方式等,用这些共同编织成一张学习英语的网,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舞在网中央。

参考文献: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第8篇

一、总结全文,指明要点

有些文章为了使读者最后获得一个清新明确的印象,常常在篇末总结全文,指明要点。有的在结尾处点明全文的中心,有的在结尾处把全文的内容归纳一下,简单地说,不仅帮助读者回想和记忆,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且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中,肖乾的《枣核》就属于这种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课文是按照索枣核、托枣核、说枣核和议枣核的思路展开的,最后,议论性的话语,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海外华人对故乡和祖国的一往情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像这样的结尾教材所选篇目还很多,八年级上册还有:第二单元中陆定义的《老山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第四单元中吴公正的《阿里山纪行》,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五单元中舒乙的《都市精灵》,等等。

二、照应前文,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往往在结尾与开头或题目呼应,使全文结尾完整、严密,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阅读印象。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结尾的。现摘录如下:“唉,不知何时在能与他相见!”只要再看看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和“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结尾和开头遥相呼应,表现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表达了对父亲无限的深情。

像这样的结尾还有许多,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都德的《最后一课》,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三单元中黄飞的《甜甜的泥土》;第四单元中马德信的《蓝蓝的威尼斯》;第五单元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等。

三、深刻含蓄,余味无穷

有些文章的结尾,语言深刻含蓄,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设置了更多的阅读思考与回味的空间,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切实感受。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的背下去。”这是一个善良而正义的老人,他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决心。文章结尾的语言含蓄而深沉,震撼人心,余味无穷。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长鸣。”这样结尾,表明鼎湖山让作者魂牵梦萦,尤其是它的泉音更让作者如痴如醉,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已不辨是梦还是醒,也无须分别,因为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泉常流,清泉恒鸣。作者对鼎湖山的沉醉,对鼎湖山清泉的钟爱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样结尾的文章在教材中还有很多,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鲁迅的《故乡》,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第六单元中姜孟之的《一双手》,等等。

四、抒情结尾,感染读者

有些文章用抒情的笔调(有时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感情更浓烈,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结尾就具备这个特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由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文章结尾,作者把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它生长着,笑着,走着”,还“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就更突出表现了春天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是在以上各段具体叙写的基础上,充分抒发了赞美春天的感情。

像这样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的结尾还有很多。又如九年级上册第第二单元《故乡》一文结尾:“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个结尾写自己朦胧中所见,朦胧中所思,语言生动形象,深刻隽永,有着发人深省的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为文章的美好和深刻又添上了重重的的一笔。仔细玩味,不仅对我们理解文本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写作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