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期中网课总结

期中网课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3-26 01:09:23

期中网课总结

期中网课总结第1篇

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针。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和落脚点,以课题为载体,大兴校本教研之风,积极推进我校教育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使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围绕课程改革。推进科研创新。

要通过校本研究,1.强势推进校本研究。优化校本管理,开展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营造校本文化,开创制度化、科学化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校本研究要形成校长为主帅,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的格局。

使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的需要;研究的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研究的目的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加强课题项目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中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构筑学校学术论坛。做到定内容、定教师、定时间、定领导负责,3.继续举办好教师教科研讲座。保证质量。

二)围绕科研兴校。形成科研网络。

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学习教育理论,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观摩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力争多出精品。2.抓好重点课题研究。

主要工作有:整理、撰写网络课题的理论文章;选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典型案例;整理、制作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完成课题的实验报告;参加总课题组的成果评比活动,1做好“网络环境下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结题工作。对前阶段的网络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提升,举行网络课题的结题报告会。

主要工作有:开辟校外实践基地,2强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拟定合作实践课题,制定基地实践计划,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做强、做大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研究设计烹饪、木工、园艺等各系列典型教学案例,举办劳动课题苏州市级研讨展示活动。

特别要做好心理教育的个案研究,3进一步推进心理课题的研究。主要工作有: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人轮流值岗,解学生中的心理困惑,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收集教师中间积累的心理辅导个案,形成心理辅导个案集,作为全体教师提高育人水平的参考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这方面的能力,使心理辅导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上好两堂课题实验课,4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方面的主要工作有:认真完成总课题组的任务。积累经验,进一步研究探索,此基础上完成总课题报告中其中一部分内容的编写。

对前阶段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提升,5动手做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收集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

丰富少先队教育活动”本学期在这方面应作为一个重点,6进一步开展“充分利用虞山文化资源。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有关领导对此课题的中期评估。

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3.加强课题全程管理。

要根据实验方案认真实施,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期初部署各课题本学期研究重点,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初步成果展示等活动。严格执行课题台帐制度,记录好“课题组工作手册”

重视发动教师,4.重视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应用推广。组织力量,撰写高质量论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在省、全国获奖、发表,利用好“教海探航”常熟举办的契机,组织好老师撰写“教海探航”征文。

三)开展行动研究。营造科研氛围。

进一步开展教学反思的撰写、交流活动。本学期教师在论坛”发表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故事不少于10篇,上学期进行网上教学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杜绝抄袭现象,提倡互相学习,积极回帖,特别是对一些典型问题、热点问题,要加强在论坛中展开讨论。结合市电教馆“博客教学反思”评比,青年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故事同时贴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用博客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

四)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教师提高。

上好展示课,1.做好我校市级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记录好带头人手册。

2.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培训及研讨活动。

每学期各课题正常开展专题研讨活动,3.以课题组活动为抓手。促进教师研究,提高。

五)编写成果专集。提升科研水平。

编写《小学心理辅导个案集》

编写《网络环境下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题研究专集》

编写《小学教学案例与反思选粹》

期中网课总结第2篇

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简洁凝练,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实例教学以及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任务驱动和实例教学法。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实例和视频,在开始上课时,给出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和学习要点,接着给学生播放已经设计好的实例或网上下载的视频来演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视频或实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页面的结构和特点,并总结出实例要点和制作的关键环节,之后教师提示并给出学生的具体操作步骤。例如在讲到“表格”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用典型的实例,先对学生展示该实例使用表格的效果,然后再详细讲解表格的创建与基本属性的设置,每讲完一个属性都要让学生创建表格并设置一下其相关的属性值,让学生能够浏览到网页的直观效果,然后再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表格设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分析与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机知识接受能力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可能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及时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需要在课后对课堂内容进一步复习巩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实例,可为学生联系一些企业网站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结构清晰、内容合理的网站。教师可以将课件及相应的学习资料放到教学邮箱里,对于重点和难点和知识,教师还可以录制教学过程视频,放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访问下载并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和学生交流,在课后也能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主要采用网站创建测评。该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作业考核、期中测试和期末课程设计测评几个方面。作业要体现出每节课程的中心内容和学生的创意思维,期中测试要对半学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设计相结合,制作出符合内容需要的合理页面。最后在期末课程设计测评中,要求学生结合网页设计的三大部分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开始着手收集资料,自己制作网站需要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规划网站的整体框架,总结网页上体现的所有网页元素,通过详细设计分析,创建自己特色的个人网站。每位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人网站,该网站首先必须是原创;其次,要有自己的特点,除了网站首页设计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几层链接来扩展网站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我们还开设了相关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等。

3结语

期中网课总结第3篇

【关键词】 网络工程生命周期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8-02

1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201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方面,要求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加快TD-LTE研发和产业化并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强化互联互通和资费服务监管。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强调“安全”环节,要求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网站准入和接入服务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IPv6、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柳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覆盖面的增加、新城区的开发、旧城区的改造等等因素,网络工程的工作量会逐年稳步增加,因此对网络工程方面人才的需要量在未来几年也会随之稳步增加。

1.2 意义

1.2.1 打破当前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学科体系,使教学真正适应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2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制定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以网络工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发出以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1.2.3 提升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技能。

2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1 预期目标

通过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教学的递进式项目化网络工程课程改革,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网络工程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为网络工程方向教学服务,培养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学生就业质量。

2.2 主要内容

(1)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并明确作为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会同行业专家研究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从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2010级开始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并总结适应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4)整合教师资源,组建并培训一支能进行该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团队。

2.3 研究重点

(1)制定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 课程改革的实施

3.1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到网络企业调研、分析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基本职业能力;到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调研、分析毕业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不足;撰写调查报告和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报告。

3.2 第二阶段:制定草稿

结合前期调查信息及查阅有关资料,研究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3.3 第三阶段:评审定稿

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对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指导书进行论证和修改,研究制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确定实施性教学方案及其标准、实训指导书。

3.4 第四阶段:实践教学

在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0级开始进行的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师团队,总结适合于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及团队管理模式,制作并收集教学资源包。

3.5 第五阶段:实习推荐

进一步联系单位和推荐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项岗实习,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和优化和完善该教学体系的信息。

3.6 第六阶段:项目总结

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相关文档,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递进式项目化教学体系。

4 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4.1 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的项目总结报告。

4.2 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指导书,学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包。

期中网课总结第4篇

1.网络适用的课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解书本理论知识,这种形式相对枯燥、刻板。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穿插案例教学法,但由于缺乏网络的支持,信息相对闭塞,表现形式单一,与普及的网络社会相脱节。对于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利用网络来学习成为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网络以教学的方式适用于课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也可以在网络上搜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可以借助于身边的存储设备和网络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的大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激发和投入兴趣的平台,进一步的有利于完成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任务。

2.网络资源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学案例的精选

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的选择。要选择出典型的、适合所授知识的案例需要大量的案例储备。掌握大量的教学案例对教师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在具有多样网络资源的今天,这种条件变得不再那么苛刻。法学教师在准备案例的时候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如可以登录专业的法学案例网站查找,可以登录一些搜索网站搜索近期发生的热点案件的视频,还可以下载央视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栏目的一些案件的视频,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筛选、剪辑等。同时,法学教师选择的案例不应仅仅局限于讲述并演绎案件事实的视频,还可以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完整的庭审实录。庭审实录视频同样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分析来重现案件发生过程,观看这样的视频学生更能对案件当事人的感受身临其境,与此同时,他们学到的不只严谨的法学理论知识,还有生活中的待人原则和处事方法。

3.网络手段的丰富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在没有网络环境的前提下,在法学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受制于课堂时间和学生人数,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的人数极其有限,参与度不高又极大的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尽管很多高校法学专业课堂上有过百的学生,但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论坛或QQ或MSN上互动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数十人之间的交流,学生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发手机微信的方式向教师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这种网络带来的教学手段的丰富,延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1.网络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原则

网络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网络上精选课堂上授课所需要的案例时,应注意紧密结合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存在于这个平台上的案例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媒体、大众以及法学专业人员,而每一方都会给出自己对该案例的评价,这些观点可能不包含对理论知识的传达而只是单纯依个人喜好谈感觉,仅代表个人,甚至传达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可能对相同案例的评价并不侧重于法律的认知,而是侧重于对整个社会公众道德及社会人际交往秩序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对案例做综合的把握,应有的放矢,侧重于选择表达对某一法学知识的不同观点的案例,以期开拓学生的理论知识眼界,从而让选取的案例更符合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正确的学习与生活的导向。

2.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原则

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原则是指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放弃平时讲解理论时居高临下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如何,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在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应有互动,为保证互动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互动。这种平等的态度和理念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地位,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摆脱学习者所处的弱势心理定位,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作为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降低对学生对理论把握水准的心理预期,给学生以充分肯定,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才可以自由讨论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最终使得学生的各种观点、理由及论据能得到充分表述,达到对案例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刻,进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为准确、全面的理解,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3.案例典型性与创新性并重原则案例的典型性是指近期发生的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给学生留有较大思维空间并且能够涵盖了所授知识点。这种典型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在课前已经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在教师采纳这种案例的时候,学生会有很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并且由于典型案例的真实性、启发性和疑难性,更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而言,典型案例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传业授道解惑的目的。创新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法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坚持求异思维。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应放弃一贯的在分析案例的最后得出既定的统一的答案的做法。应允许和引导学生去质疑既定的答案,从既定答案中找出争议点,就争议点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用不同观点去分析案例,鼓励学生克服既有的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定式,不局限于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专业人才。

三、网络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应是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们作为高校法学专业教师应该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调整。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学中必不可少且举足轻重的教学方法,应切合时代需要做出相应改进,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阶段

第一,教师的备课。教师的备课主要分三个步骤,一是要熟练的掌握所授内容,这不仅包括对教材理论的把握,还包括对所授内容相关知识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点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的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选取典型案例。选好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教学的主线,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案例要有事物发展的过程描述,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选择网络视频案例为佳。它能够很直观的展现案例的发展过程,也有关键的细节表现,相比较文字更为精准。三是通过一定方式使学生观看案例。在选取网络视频案例的前提下,教师只需要在论坛、QQ群、电子邮箱等任一联系方式上留下该视频的网络地址,通知学生在课前去观看即可。第二,学生的预习。在这个环节,学生应按照老师的提示,通过网络寻找到其的案例和推荐的配套资料以及按照“导引”线索可以找到的自选信息,并充分通览和透彻分析相关的案例材料,尽可能补充自己欠缺的且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案例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

2.课堂讨论阶段

在网络环境下,课堂讨论阶段可以分为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能够链接上网的现实课堂和虚拟的网络化课堂。第一,对于现实课堂而言,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论班级人数多少,都应该分组讨论。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设定讨论时间。其次,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巡回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与学生进行对话。最后,在设定时间结束后,由每组派代表综合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发表意见。第二,对于虚拟课堂来说,由教师选择一个网络平台如校园论坛,确定一段时间,在几天也可以是半个月等短期内,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也可以不分组,鼓励学生就案例所展现的内容畅所欲言。教师主要负责答疑解惑,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点评,与学生及时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交流。

3.课后总结阶段

第一,课堂讨论结束后,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由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以派学生代表其小组做综合性发言,传达小组成员共同的观点。同时对于愿意发表自己个人意见的同学,应给机会允许并鼓励其做单独发言,针对这些发言,教师应做适当点评。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多做肯定,激励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下次案例教学过程。第二,对于因时间所限不能当场做总结的或者在虚拟网络课堂讨论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分析。总结报告应先表述基本案情,再列出该案所引发的思考或问题,最后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出自己的思考结果或是问题答案。第三,对于少数有独到见解且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鼓励其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或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资料帮助自己的观点向纵深方向拓展,理清思路,指导其就自己的观点撰写相对专业的学术论文,最后引导其在相关的法学学术刊物上发表,最终增强学生学习法学的信心和研习法学理论的能力。

4.期末考核阶段

期中网课总结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 受用度 实证分析

精品课程学习网站是通过网络表现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的网络学习系统。自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来,己有数千门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可见网络课程已经形成规模,在学校范围内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初步建立,已经成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高效、充分利用这些庞大的网络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教学和学习效率,把网络打造成真正的第二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亟待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1.研究架构与方法设计

1.1研究模型

援引UTAUT作为主要理论架构,结合Huizingh对网站特性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将两者结合,提出了课程网站学生接受与使用模型(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中影响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包括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使用成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首次在国内将UTAUT模型引入学生学习层面,讨论影响学生接受与使用课程网站学习的因素。

1.2变量定义与量表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根据Venkatesh等人提出的UTAUT模型以及Huizingh等网站特性描述,选择适合本研究的变量作为问卷设计的依据,并消去不相关的控制变量,最后开发出本研究的课程网站学生接受与使用量表。

原始调查问卷在实验室和部分学生中反复进行预试验,以重新评估和有效地修改问卷,从而确保问卷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实际情况。量表变量定义如下:

1.2.1网站内容

网站容是指网站内容的特征(Website's content feature) 以及使用者对内容的感受(Perception Website's Content)。 网站内容特征包括:娱乐性、交易性、信息特征等等;网站容感受是对网站所提供服务的感觉是否很合适。本研究根据网站使用对象,将网站内容定义为课程网站所提供课程学习信息的特点及学生对网站信息内容的评价和整体感受。

1.2.2网站结构

网站结构包括设计特征(Website's Design feature)和设计感受(Perception Website Design)两方面。网站设计特征是指其设计的功能架构,如是否有搜索功能、目录的逻辑分层、信息保护等;而设计感受是指使用者对网站设计的感觉,主要受到设计架构、图片、字体、颜色搭配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根据网站使用对象,将网站结构定义为课程网站所提供课程学习信息的组织特点及学生对获取网站信息的功能特性的评价和整体感受。

1.2.3使用成本

在诸多文献中,成本对人群接受与使用网络等新兴技术都有显著影响。Rupp和Smith把成本定义为使用过程中可能承担的花费。使用成本是指使用者使用某种产品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所需要增加的费用。

本研究将使用成本定义为:使用课程网站学习所需要的设备和费用支出。

1.2.4绩效期望

绩效期望指的是个人相信使用某一特定系统能帮助或提升其工作绩效的程度,本研究对象为学生,与过去TAM 文献探讨企业系统使用者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将绩效期望定义为学生相信使用课程网站能够增进或提升学习质量与成效。Venkates认为绩效期望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意愿有明显影响。

1.2.5努力期望

努力期望是指对系统使用所必须付出努力的多少。本研究将努力期望定义为学生认为使用课程网站所付出努力的程度。Venkatesh指出努力期望会影响使用意愿。

1.2.6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个人察觉其它重要人士相信他或她应该使用新系统的程度,Webster和Trevino指出,社会影响对解释新技术的接受与使用更有力度。本研究将社会影响定义为学生认为受到组织、老师和同学影响而使用课程网站的程度。由于课程网站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使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主导和提倡的,因此社会影响是影响课程网站使用意愿的因素之一。

1.2.7便利条件

在UTAUT 模型中,便利条件是指个人相信现有的技术与组织架构支持系统使用的程度,Venkatesh认为使用者使用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是促成使用者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若期望使用者使用该信息技术,必须先提供支持使用的资源,提供相关的资源是为了解决使用者在使用上的限制。本研究将便利条件定义为学生认为校方支持系统使用所提供之设备、技术与环境的程度。

1.2.8使用意愿

使用意愿(Behavior Intention )指的是个人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意愿。Fishbein和Ajen认为行为意愿反映个人对从事某项行为的意愿,也就是从事某项行为的主观概率,是预测行为的最好指标。本研究采用TAM2的使用意愿的解释,并定义为学生将来愿意持续使用课程网站的主观意愿程度,或者愿意进一步推荐给其他人使用的意愿程度。根据理理论,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表现是由其行为意愿所决定的,技术接受模型也指出行为意愿可预测出个人使用技术的实际行为。

1.2.9使用行为

本研究将实际使用行为定义为特定一段时间内或特定情况下使用者使用课程网站的次数与方法,以及使用课程网站内容的特征。

使用次数表明课程网站的使用频度,使用方法是研究在何种学习情景下使用课程网站,使用课程网站内容特征表明学生对何种方式、何种学习资源有更多的喜爱和使用频度。

1.3研究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统计软件包针对回收量表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叙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3.1叙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

为了解本研究的样本结构,首先透过次数分析表现样本的分布情形,其次统计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期对研究样本有概况性的描述。

1.3.2信效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

信度指的是测验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 )或稳定性(Stability ),最常用的信度考验方法为「Cronbach ?? 系数,根据学者DeVellis (2003 )、Nunnally and Bernstein (1994 )的研究,0.7 以上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如果研究者编制之研究工具的信度过低,如在0.6 以下,应该重新修订或重新编制研究量表;效度指的是量表或其它测验工具所能正确测量的特质程度。经过学者研究并实际测试过的调查题项,往往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1.3.3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

本研究利用Pearson 相关分析来了解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使用成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等变量与使用意图的相关程度。

1.3.4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一至多个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对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同学使用课程网站的重要影响因素。

2.资料分析结果

2.1叙述性统计分析

在对调查表进行反复预试验和修改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发放纸面问卷共500份,回收了5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20份,有效问卷为480份。共设计八个变量,33个题项,在随后的研究中,将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变量叙述性统计数据如下。

2.2信效度分析

效度指的是量表或其它测验工具所能正确测量的特质程度,根据UTAUT模型,选择适合本研究的变量作为问卷设计的依据,针对研究需求进行适当变量调整。因此本问卷应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信度是指真实分数的方差与观察分数的方差之间的比例,是判断测验分数是否可信赖以及量表题项内在一致性的一项常用指标。为了确定问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一般都要进行信度分析。在Likert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 a系数。a系数值介于0―1之间,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各变量信度系数在0.70以上,如果分量表的系数在0.6以下或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 80以下,则应考虑重新修订量表或增删题项。

下表显示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会影响、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使用成本与使用意愿等八个变量信度的Cronbach a值和总量表信度的Cronbach a值。各变量的Cronbach值都大于0.95,总体量表的Cronbach a达到0.99以上,说明该问卷具有非常高的信度。

2.3相关分析

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变量的相关程度,八个定义的变量之间呈现正向高相关性。而且都在p <0.01的水平上相关显著。表明选择的变量对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下表列出了相关参数。

2.4回归分析

首先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会影响、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与使用成本七个变量,对使用意愿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在七个预测变量中,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会影响、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与使用成本对使用意愿皆有显著的预测效果,多重相关系数R=0.975,多重测定系数R2=0.95,表明95%的使用意愿可以用建立的模型解释。这进一步证明模型对使用行为解释的准确性。

3.结论与建议

3.1分析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会影响、网站内容、网站结构与使用成本对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这些都是在设计课程网站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网站使用的便利性、上网的便利性、老师的上网要求、课程内容和网站的结构设计都对网站的使用有着直接的作用。

上述调查表明:

3.1.1学生使用课程网站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有老师要求和具体利用网站的工作任务是使用课程网站的主要动机,而上课时使用网站的情况很少,这与不在计算机房上课有很大关系。

3.1.2学生使用课程网站的目地,主要是提交作业、获取课件和课程资料、以及习题等内容。

3.1.3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网站内容比较满意,但普遍反映内容更新不及时、没有互动功能或没有进行互动交流,以及学习资料不够丰富。

3.2提高课程网站使用率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和实际教学网站建设和使用经验,提出以下提高课程网站使用率的建议。

3.2.1教师通过具体任务和学习要求,促使学生利用课程网站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是在教师要求和提交作业时才会使用课程网站,学生通过网站获取作业答案、获得实时答疑、指导的需求强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网络教学和学习内容的安排。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上多下功夫。一是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是通过课程网站可以对教学与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作业提交与批改、教学测评等。

3.2.2建立课程网站的客观考核标准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希望网站的内容能够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如文本文件、电子课件和视频文件等类型最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希望网站内容能经常更新。目前,课程网站的建设在主观上有较多的功利倾向,指导思想不端正,许多是为冲击省级、部级精品课程而建设,目的是评上“省级或部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评比,在许多方面已经异化,成为学校公关能力的比赛,成为网站设计技术、网页美工水平的竞赛。因此,凡是精品课程评价标准上规定的都应有尽有,丰富多彩,花架子很多,但对学生学习的资源不足,对学习帮助不大,都忽视了直接服务的教育对象,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课程网站建设的考核中,要把学生浏览量、把学生的反映、学生实际使用和互动记录作为主要指标来考核。如课件、参考资料下载的次数;各页面的浏览量和停留时间,学生的留言和教师辅导的内容等,这些客观指标更能够考核网站的实际使用状况。而且,这种考核要从长期、持续使用的角度出发,不能只凭一时的使用,促使教师真正把课程网站使用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为教学需求而设计开发课程网站。

3.2.3注重课程网站的实用性

调查表明:学生对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功能、网上测验功能等有强烈的需求。课程网站的直接使用者是学生和教师,因此课程网站的实用性应直接体现到学生和教师的应用上。在学生的应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能上网的场所都可以从网上学习高水平的名师名课,学会精品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利用课程网站,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与教师和学生互动和交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要求。同时,学生通过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自己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全方位多渠道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课程网站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就应建立成交互式网站,使精品课程网站具备网络教学的互动功能,及时更新和充实网络课程资源,使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在教学中确实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2.4建立课程网站长效维护机制

目前,课程网站的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却难于乐观,根据对本校课程网站的调查,许多网站每天只有二三十人次的访问量,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课程网站的后续维护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支持措施。尽管广东省每年都对部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使用状况调查,但缺乏日常动态监管。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网站维护、更新的制度性安排,全凭教师的自觉行为;二是没有维护资金,使改进的功能和内容无法实现,教师维护的积极性较低。

因此,有必要建立课程网站的长效维护机制,在制度上有明确的要求,比如网站在一到二年内必须进行内容更新,互动交流必须达到一定的指标等等,促使教师更新网站,提高网站的吸引力;在维护资金上,要对教师的劳动给予一定的资助和鼓励,调动教师维护网站的积极性。

课题名称: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C5-GYC67),基于价值链的“动态链式”会计训练平台建设研究 ”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亚强,浅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学术纵横,2008(7),117.

[2]Venkatesh,Morris M G,Davis G B,Davis F D.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s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03,27(3):425-478.

[3]王珠珠等,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2):40-44.

[4] 黄宝玉,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5] 梁好翠,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6] Hiltz, R. S., Virtual classrooms: Lear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s, Ablex,Norwood, N.J., 1994.

[7] Polyson, S., Saltzberg, S., and R. Godwin-Jones. (1996). A 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期中网课总结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学;教学改革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自此,“互联网+”使生活方式、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和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教育领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时期,“互联网+教学”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全国51.88万所学校、2.76亿学生、1672.85万教师投入网络教学,并顺利完成教学计划[1]。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通识课,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搜集、分析、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2]。因此,如何顺应和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由原有的“你听我讲”教学方式向综合利用手机、网络和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探索适合管理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亟待探索与研究。

1管理学课程的特点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方法及规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一般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等特点[3]。管理学的综合性是指管理学课程在内容上不仅涵盖经济学、社会学和运筹学等人文知识,还包括数学、博弈论、控制论等理工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性是指管理学讲授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从一般情况出发对组织管理相关活动及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实践性是指管理学源于实践经验,目标也是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服务。德鲁克指出,学习管理的最佳方法就是从管理中学习管理。历史性和发展性是指管理学课程对前人经验、思想总结和提炼的同时,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迭代和更新。就我国而言,管理学课程必须继承中国传统智慧,准确解读传统历史文化、辨析精华与糟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鲜活成分[4]。管理学课程特点如图1所示。

2管理学课程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材选用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教材。管理学课程共48学时,3学分。原有的授课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学;教师讲解、总结知识点,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内化。围绕单一教材,教师机械地重复课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活跃度低。教学内容枯燥无趣,经常出现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为了解学生对原有教学模式的评价,明确学生对授课模式及内容的诉求,笔者对2020—2021年参加管理学课程学习的146名学生展开匿名调查,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学生认为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原有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教学内容无趣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课件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且无案例更新、单纯教材讲解对课程领悟不透彻,占比分别为25.1%,21.5%和20.4%。调查结果表明,原有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过于枯燥,如教师单纯讲授决策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缺乏实践应用和与现实问题的对接,导致学生以记忆背诵为主、难以完全领悟教学内容、学习效率低。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播放视频和运用学习通等工具(16.2%)。笔者还进一步统计了学生对未来教学模式的诉求和期许(见表2)。学生希望管理学课程能够增加补充最新管理案例(31.6%),借助视频展示先进管理流程和组织设计(34.0%),借助线上签到、课前小测和案例讨论等环节改善教学氛围(16.9%)。调查结果均表明,原有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知识接受情况,未来教学模式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

3“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亟须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管理学课程中。杨道富[1]指出,“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中要普及“互联网+”教学技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影响力,构建“互联网+教育”质量管理体制。孟沙沙[5]指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教学环节中实践性薄弱、应用性不强等问题,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互联网+”教学使信息获取由封闭终端向开放模式转变

“互联网+”教学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信息获取方式由封闭向开放的变革,打破原有权威部门对知识的保密和垄断。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中国及全球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通过互联网能够快速、准确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据统计,全国免费开放教学资源,共有22个网络平台、12个学科、2.4万门课程、1200余门“金课”和精品课程、401门虚拟仿真课程。通过“互联网+”教学,学生能够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2“互联网+”教学解决教材滞后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

“互联网+”时代能够实现网络效应,该网络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能够有效实现信息传播、打破时空束缚,将管理学原理与实际管理相结合。《管理学》教材更新具有时滞性,教师不能单纯地解读教材。学生在未来教学诉求中也明确提出,希望增加补充最新管理案例。“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借助网络热点视频、新闻等辅助教学,更新和补充资料,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3融入过程考核变革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管理学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以互联网为载体,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师与学生可在线上同时参与,快速反馈。以学习通为例,可设置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课堂趣味性。课程结束后直接导出签到和课前小测结果,改革原有的单纯依赖期末成绩的考核机制,融入过程考核,提高教学效率。如期末考核100分,过程性评价占50分(含签到、学习通小测和课前学习等),结果性评价占50分。此外,调查结果也表明,56.1%学生认为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效果要优于原有课堂,超过半数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不会占用更多的时间。

4“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充分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结合管理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课前准备、课中讲授、课后复习三个层面进行改革,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4.1课前建立教学资料库自主预习

借助苏州科技大学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App、微信和QQ),创建管理学课程平台,整合和汇总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课程PPT、教辅视频(案例视频、时事热点、慕课视频)和章节习题库等。学生通过加入课程班级,课前自主学习和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课堂任务的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预期提出要求:根据个人能力和需求,学习管理学课程教辅视频和资料不设上限,但至少完成一个网络教学视频和课件学习;学习过程截图,以便录入平时成绩;在课件上标注重点、难点及不清楚的地方。此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网络课程以收费的课程为主,要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4.2课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解析难点

课堂上重点在于管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内化和吸收,教师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实现由“你听我讲”向“主动参与”转变。第一,在课程开始前5分钟设置手机端签到,教师从后台直接获取学生签到情况,提高教学效率。第二,课中为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学习热情,可设置实时抢答、随堂小测等环节,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测,学生答题后可直接获取正确答案及自己的分数,既实现了过程考核,又增加了学习紧迫感。第三,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更新管理学的时事案例[5],如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仅用了10天、郑州港快速改造“小汤山”医院等,既体现工程管理的高水平和高效率,符合管理学从决策到组织设计实践,又可作为管理学课程的思政案例,一举数得。第四,要善用小组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法以及学习通话题讨论等方式,将管理学课程放到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在互动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

4.3课后回放和考核巩固提升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回放和重温部分课堂内容,同时可反复观看管理学相关的国家精品慕课,拓展专业知识。对新教师来说,通过课程回放和对比网络优质慕课,可以思考并总结自己的不足,提升授课水平和教学技能。此外,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QQ群和学习通等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疑惑。针对重点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上问题和小测,加深学习印象。课程结束后,还可通过学习通发放问卷,便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课程反馈和诉求。

5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各种新兴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接受能力。本文提出“互联网+”时代下管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要根据课程特点,充分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课前建立教学资料库、课中多元化教学方式、课后回放和考核三个层面进行改革。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修正和完善教学方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杨道富,蔡琰,杨鹏.基于疫情期间互联网+《管理学》理论思想与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6):100-105.

[2]李艳,詹浩澜,梁珊珊.“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6):139-140.

[3]江婷.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16):156-157.

[4]陈传明.《管理学》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93-96.

期中网课总结第7篇

(一)市场调研与分析

网页设计行业分工非常细致,各个企业的需求和情况不同,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珠三角地区网页设计相关岗位主要有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视觉设计、前端制作三类。这三类岗位的主要分工情况如下: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岗位主要负责网站架构策划与设计、网站建设协调与监督、需求分析、信息收集与整理、网站市场推广等;视觉设计岗位负责网站整体的美术设计和创意工作;前端开发岗位则负责配合视觉设计师将网页效果图切割并转化为标准的HTML网页文件,并对页面进行SEO优化。计算机系的学生入校时有美术基础的人极少,经过相关课程的训练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比艺术设计系的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差距。网页美术设计显然不是计算机系学生的优势,但他们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编写代码能力强,网页文件的实质也是代码。因此,计算机系学生更适合从事网站策划与网络推广以及前端制作岗位,视觉设计岗位有少数擅长设计的学生也可以胜任。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以及计算机系学生的特点,确定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前端制作人才即学生的网页编程能力,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信息架构人才即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而多媒体技术专业则向网页设计的各个岗位输送人才即全面培养学生网页设计、制作及编程的能力。

(二)模块化任务的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以项目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项目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下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按照项目任务的流程划分成对应的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要求的教学方式。《网页设计》平台课程可依据网站开发的流程及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对应的教学模块。在走访企业调研之后,平台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包括教学内容制定,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任务设计等。经研究确定整个课程划分为网页界面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编程三大模块,以一个真实网站项目的设计、制作、编程过程贯穿所有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每个模块又对应若干个子任务模块,子任务模块的划分可依据网站开发流程确定,是独立的最小任务单元。为了使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教学中均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不同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对该课程的定位和课时数情况选择讲授的模块。具体教学模块的设计可参照下表。

二、《网页设计》平台课程的实施

(一)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学习兴趣不同,原先的“一刀切”教学会令一部分学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改革后的《网页设计》平台课程实施的是系内选课制度,每个任课教师必须在选课之前公布自己的授课计划,让学生了解该课程所侧重的模块和对应的工作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课教师。例如,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可以选修网页制作模块,喜爱编程的学生可以选修网页编程模块。此外,教师团队的每个成员在讲授同一平台课程时既是团队合作关系,又会因为学生选课具有对比性而形成竞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了双向激发,提高了教学质量。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是就某一问题,参与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地发表意见,并且不对正确性或准确性作任何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容易激发灵感,可以解决一些创造性的问题,网页的设计阶段需要运用此方法。在网页界面设计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教师则依次参与并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运用头脑风暴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设计思路。《网页设计》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多自由思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并在一定的时机给予指导和点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提高。

(二)教材改编

平台课程需要材,教材改编也是平台课程建设的必要手段之一。虽然市场上网页设计类的书籍很多,但真正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案例导向的教材非常稀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团队计划编写适合计算机系各个专业学生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以项目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开发应该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以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为载体,把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和相结合,充分体现针对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理念。2.按照子任务模块设计教学情境教材章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排序,每个章节讲述一个子任务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提出任务,接下来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实施任务。教师把课程的知识点系统地穿插在整个网站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网页制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

《网页设计》平台课程是考查课,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平时作业成绩作为评定该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平时的作业也只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孤立的练习。因此,必须建立与模块化教学相匹配的考核方式以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网页设计》课程实操性很强,必须注重过程评价才能够有效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经教师团队研究决定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块化考核”的配套模式。在每个子任务模块学完之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待期末所有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完整网站作品,还要对网站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其余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评比。模块考核和期末考核所不同的是,模块考核可以检验出网站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例如,效果图切片与优化、站点的创建与管理这两个模块的完成质量在期末展示作品时很难量化考核,只能够通过过程考核来完成。而期末考核反映的是网站的整体视觉效果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期末考核是对模块考核的一个有益补充。期末总评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模块化考核成绩70%+期末作品展示成绩20%。

三、结语

期中网课总结第8篇

2、课程开发的实施

2.1第一次实验。08级营销5班全班共60人,有45人于2010年2月—6月在上海参加顶岗实习,其中31人在上海易初莲花超市工作,14人在上海世博园实习。这批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3个学期,在第四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在第五学期回校继续学习,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采用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08级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分别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基础英语等8门。专业基础模块: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基础会计、高等数学。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涉外商务谈判、网络营销、零售学。实践模块:市场营销管理实训、广告与策划系统实训、就业指导与训练、军训理论与技能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选修模块:音乐欣赏、摄影、演讲与口才等7门课程。3年共安排学时:287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422学时,占总学时49.44%,实践/实训教学1454学时,占总学时50.56%。

2.2第二次实验。09营销班5班全班39人,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22人。09级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等8门。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修模块:营销与策划、市场调研、商务与谈判、消费者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质量管理实务、现代推销学、公共关系学、企业定价、网络营销、财政与金融、零售学。实践模块:专业顶岗实习、就业指导与训练、毕业实习及论文等4门。选修模块:心理健康/演讲与口才/网页设计与制作等12门课程。总学时:286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214学时,占总学时42.4%,实践/实训教学1652学时,占总学时57.6%。

3、结果分析

3.108级顶岗实习反馈。在08级参加顶岗实习的45人中,有39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6.6%;42人认为理论知识、技能知识需要加强,占93.3%;2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基础类、实训类,占62.2%;41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91.1%。根据08级的课程设置和实习情况,09级的课程设置把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基本都安排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在第五个学期安排了现代质量管理实务、商务与谈判、企业定价、财政与金融、网络营销、零售学这些基础类、实训类课程。

3.209级顶岗实习反馈。09级5班22人于2011年2月—7月在上海迪亚天天超市顶岗实习。有18人认为: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占81.8%;20人认为技能知识、实践知识需要加强,占90.3%;18人认为实习回来后学校开设课程应侧重总结类、实训类,占81.8%;19人认为顶岗实习很有必要,占86.3%。综合08、09级两批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我们将11级课程设置调整为:

(1)把原来的5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践模块、选修模块调整为素质养成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3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