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词汇教学法论文

词汇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9 00:50:10

词汇教学法论文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比较;文化词汇教学法

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加入到汉语学习的队伍中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自身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也要因人而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和我国的众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促进了了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它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潜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探索的。在诸多的问题当中,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词汇教学时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念的改变

作为语言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构成一种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应该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者都看到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数量的庞大、系统的复杂和用法上的交叉,导致了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又普遍认为它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点。

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记住词语、准确掌握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的学者在过去的许多年间在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研究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使更多的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地学习汉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外界变化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也是一种语言中最能够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个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可以帮助减少这种差异对语言学习的负面影响,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做出相应的转变。

二、从隔离到融合,形成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对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或者简单的增加文化课的比重,表面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彻底解决在词汇教学上的困境,我们需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思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从词汇与文化隔离到词汇与文化相融合

过去,学者多注意到对汉语的实际有用性的探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精读、阅读、听力、写作等课程,词汇教学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单独开课。这样让词语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学会词语的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可以较快记住某个词汇并掌握课本示例中给出的用法。但问题是学生对记住的词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最浅显、最基本的含义,一旦语境有变化或某个语素被替换,这个词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词,在交流时往往存在词语的误用。

经分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数课堂上在讲授新词汇时所进行的词汇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并没有达到词义内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学校开设了针对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课程,力求通过文化的普及来提高汉语的学习效率。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社会的变迁、习俗的传承都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固态的、凝滞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的,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词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无疑是拿死的文化进行教条式的灌输,对词汇学习、语言学习是无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从语言与词汇、文化与词汇的关系来看,过去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不佳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把语言和文化、词汇和文化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词汇发展和使用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动态的词汇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改变词汇与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利用文化导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使词汇与文化相融合,彼此促进、彼此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文化导入,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独特的文化词汇教学方法

在意识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据新的教学思路设计词汇教学新方法。既然把词汇融合如其他课程和单独开设文化课对词汇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不明显,那么我们可以把词汇课与文化课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显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学习者误解误用的文化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结合具体词语,向学习者传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之处,帮助学习者深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内部的文化因素,彻底掌握这些文化词汇的使用方法。

所谓汉语文化词汇,就是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反应汉民族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词汇。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阳节等汉语知识文化类词汇和如汉语称呼、寒暄语等汉语交际文化词汇,以及如颜色词、动植物词汇象征意义等汉语心理文化词汇。

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词汇教学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词汇表层意义的传授,而新的文化词汇教学应该是独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国特色词汇文化意义的掌握。针对这个目标,编写合适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汉语词汇中与文化有关的词语都一一列举,而是有选择地择取具备强烈中国文化特色、与学生母语国家文化具有极大差别的词语为例,比如汉语中的龙文化、红色文化和称谓文化等进行重点讲授。以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比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在文化词汇课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间的共同之处,唤起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较快接受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防止因民族差异引起的文化反感。在两种文化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展示差异之处,借助具体词语进行分析,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学者可以辅以各种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录像片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模拟语言环境,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使用这个词语,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进行汉语文化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内容适度、教材适度、知识量适度和文化含量适度。汉语词汇意义丰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词汇都要讲,必须有所选择,要对其他课程的内容理解有帮助和对语言使用有益处的;所选取的词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词语不应该在讲授的范围之内;所教授的词汇及其文化含义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传授应该是输入积极地正面信息,与时代精神和事物发展大趋势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应该予以摒弃。

三、利用文化词汇教学法,促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2篇

关键词:词汇翻译教学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法;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词汇翻译教学法是教师解释词义的最直接的方式,但词汇翻译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技能的培养。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另外一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方法就是语义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词汇教学策略。但是实践和研究也显示以语义场的手段学习词汇,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某一生词的情况下,将该词与已学单词进行比较,比较容易混淆两个单词的用法。因此,中国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最佳的词汇教学方法应当是将翻译教学法与语义场结合起来,挖掘二者的精华,融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促进和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二、理论基础

1.短时记忆的容量。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米勒(Miller,1956)在著名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中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在5至9间波动,一般为7个单位。

2.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认知加工层次理论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从纵向角度阐释了信息加工过程。它认为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层次和深度不同,对信息记忆和存储的程度就不同,加工层次越深,信息存储就越持久,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的问题。(1)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短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2)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长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

2.实验对象。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60名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这60名学生具有如下共同特点:他们都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他们都具有8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都拥有相似的英语学习环境。

3.实验工具。实验前,这60名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词汇量的测试,测试卷采用nation所设计的词汇测试试卷,根据60名学生词汇量大小,将该60名学生分成2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确保每组学生词汇量水平相近。试验中,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

4.实验设计。本文基于注意理论、信息加工模式及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比翻译法理论、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下的词汇习得效果。60名受试者被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通过对目标词的测试来验证最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

5.实验结果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了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学生的第一次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787>.05),这表明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而在10天后的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

四、结论

1.与翻译法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中对新单词相关语义知识的讲解是在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和基本用法之后,因此在翻译法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与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被感觉登记器记录下来进入短时记忆的有关新单词释义和用法的质和量是一致的,因此这两种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2.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词的长时记忆。在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首先介绍新单词的释义和用法,内容不复杂,重点突出,不会超过可得到的有限注意资源数量,也不会使短时记忆超负荷,有利于目标词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待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及基本用法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新单词的相关语义知识,对新单词进行深加工,使新单词成为词汇的语义网络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对新单词的长时记忆,此外也使学生重温了学过的词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词汇的记忆。而翻译法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只对新单词进行复述,并没有对新单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因此其对新单词长时记忆的效果不如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Miller,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02):81-97.

[2]吴春燕.认知加工层次与外语词汇学习——词汇认识直接学习法[J].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3篇

关键词:范畴理论;词汇教学;写作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包括两类———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前者理论认为,在一个范畴内的所有类似成员中,原型是最能反映同一概念范畴特征的最典型的成员,所有概念的建立都是以原型为核心的;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基本层次范畴上的一个典型个体。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促使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已成为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难题。因此,在认知范畴理论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重视范畴词汇的习得与语句的建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一、认知范畴理论下的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语言能力的基础。词汇的习得在英语语言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指导学生采用音标、词义等反复背诵的方式来学习词汇,因此教学效果不佳。认知范畴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要求学生重视词汇的原型意义和基本范畴词汇,如此才能对词汇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和认知。首先是重视词汇的原型意义。同汉语一样,英语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词义往往是以它在语境里的应用实际来取义。通常来说,一个英语词汇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基本范畴,各意义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根据认知原型范畴理论,高中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即典型意义),进而推导出词汇的其他意义。这种思维扩展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其次是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汇多为简单的、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学生应当遵循基本范畴词汇到典型词汇的认知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词汇的多种意义。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范畴的词汇,更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掘出基本范畴词汇的原型意义。

二、认知范畴理论下的写作教学

词汇、语法、句子是英语写作的三要素,词汇与语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知范畴理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已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完成英语文章的写作。首先,教师应当多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是人们用来对周围的具体事物和有机体进行感知、概念化以及分类的工具,它表达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一些原型范畴内的词汇,突出所描述事物的典型意义,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其次,教师应当重视认知范畴理论在语法、句子层面的应用。学生在英语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结构和思路,对句子的组织和设计遵循一定的范畴层次,从而呈现一个良好的文章布局。因此,在认知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应重视词汇的选择和语法的运用以及句子层次结构的编排,从而使文章具有良好的布局和清晰的内容。

三、认知范畴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启发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客体状态,在知识的学习上也是被动接受,鲜有主动吸收。在当今这样的教育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更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认知范畴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将极大地改善以上两种不利情况。认知范畴理论要求在教师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英语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融入到英语语篇教学中,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语言的细节、结构后,积极有效地完成对英语句子、语篇的建构,提高学生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对教师来说,运用认知范畴理论指导英语教学,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汇、句法的深层了解,另一方面,焕发了英语语言固有的生机与活力,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教与学互助互进,这种理念正是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革新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词汇教学 语境 语用

一、 引言

著名语言学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词汇能力是语言交际的能力的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学习者外语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虽然花大量时间学习单词,词汇学习效率依然很低下,表现为词汇学习速度不快,遗忘现象普遍,易混淆,不能恰当使用等等。

导致以上结果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上,语境的缺乏导致语用操练机会不够;主观上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遵从对照生词表,对每个单词进行从语音―拼写―语义―语用的讲解。这种教学重机械记忆,不重词汇之间联系及词汇深层意义理解,加上语境不够,因此单词难记、易忘、且不会使用。该教学模式缺陷的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词汇习得认知系统了解不够,对词汇习得认知特点把握不牢,没有区分主次词类,忽视了结合文化背景教词汇,在实践中没能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其以最快最省的方式习得词汇。因此,本文试图把图式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二、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如前所述,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词汇的良方要从了解学生词汇习得的认知特点入手。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图式理论为我们构建了将认知特点与词汇学习联系起来的桥梁。

“图式”通俗来讲是指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该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中。之后的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用“图式理论”解释高级心理活动,后来该理论又融合了框架结构理论、故事语法、动态记忆理论结构,到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完善了这一理论。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而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理论自一提出就因为其对人类认知特点的科学阐释而倍受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并很快掀起语言学界特别是语言教学界的一场革命。目前,图式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外语翻译教学、跨文化教学的研究很多,且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就图式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研究却很少。图式理论实质上是系统深入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对于词汇教学的启发在于:我们应当注意学生的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以旧引新”。即,在教授新词汇时启发学生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旧词汇知识与新输入头脑中的词汇联系起来,进而使短时记忆的新词汇经过加工进入长时记忆。词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但囿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领域中如何使用图式理论,促进词汇的保持、扩大和应用问题。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 利用语境图式学习词汇,促进对词汇意义及使用的理解。Halliday 认为,语境可以是话语、情境、文化语境。语境中学习词汇可以将词汇的学与用结合起来,是目前公认的最佳词汇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语境,让学生将新词与旧词和其他知识取得联系。具体操作如下:教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与学生专业知识有关的文章、对话、录像等材料来阅读、来听、来观看,引导学生通过头脑中已有的篇章结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等图式来猜测或推测材料中生词的词义,并在阅读、听或观看的过程中证明之。

利用语境图式学习词汇还包括在具体语境中重现新学词汇,最基本的方法是用新学词汇造句或将新学词汇用于教师课堂用语;其次可将新词置于阅读理解文章中;再者,可以要求学生用新词写作或说话。其中,将新词置于阅读理解文章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方便学生直观地观察词的使用;用新词写作或说话时,“词汇”学习变语义、语用被动重现为学生主动应用。利用语境图式学习词汇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词汇意义及用法的深层理解,达到增强记忆和促进正确使用的目的。

2. 借助词义和事件图式,促进词汇记忆的保持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词汇量。

(1)利用词义图式,引导学生联想与所学词汇相关的同义、近义和反义等词义范畴或词的上、下义词范畴。如学到cease时,应引导学生回忆并记住其他近义词如conclude,desist,end,halt,pause,stall,stop,terminate,及反义词 start,begin,continue等。在学习universe时,可引导回忆并记住space,stars,the sun,the earth,the moon,man-made satellites等下义词。不过,在涉及近义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近义词间的细微区别,以免发生语用错误,即用“+”(是)号或“-”(否)号来分别表示某词是否或具有某一意义的特征。例如:

利用词义图式学习词汇时,因为词汇之间是处在一个以“词义”相互联系着的网络中,一个词汇的提取往往可以诱发人们对其他相应词汇的联想,于是,词汇因网络中的其他词汇被不断提取而不断被记忆和巩固。

(2)利用基本词义图式和隐喻思维,引导学生推测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并借此理解和记忆固定搭配。如:nose(鼻)用来嗅物。一些动物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它们能够让嗅觉发挥作用,如寻找食物或感知危险的来临等。nose(鼻)的隐喻用法与本能有联系,尤其当nose 和发现或找出事物有关时。to have a nose for something,指用本能,而不是用智力或观察力,就能很容易发现或找到某物,例句如下:

① He had a nose for a situation . If there was something amiss,he sensed it.

② He had a nose for trouble and a brilliant tactical mind.

又如shower即阵雨。shower 的名词和动词形式都可用做隐喻,谈论大批大量同时出现的事物。例句:

③ For those who are successful there are showers of praise.

④ He showered me with presents which were delivered to the office.

总之,利用基本语义图式并借助隐喻思维,有利于学生推导词汇的引申含义,这样学习词汇时就不一定要记住该词汇的所有词义。这有助于降低记忆难度,同时有助于学生对词汇上的相互联系和组合搭配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3)利用事件图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拓展与事件或话题有关的词汇量。如:当学到单词newcomer时,可借助新生入学报到的图式,引导其联想与之有关的诸如high school,introduce,communicate,make fiends with,pleasant,excited,describe,facility,stadium,teaching building,library,be proud of,have a good knowledge of等词汇。利用事件图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以事件为中心的词汇库,使词汇不易被忘记,并且因为词汇与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碰到类似事件时会不自觉地调用这些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3. 利用词根、词缀图式,扩大词汇量。

派生是生成词汇最常见的方式。派生构词是指在词根上加词缀构成新词,而新词与词根、词缀的意义联系紧密。英文单词的词根、词缀大多拥有固定的含义,因此,熟悉词根、词缀意义及功能,就可以猜测派生词含义并借此记住很多词。高中学生认识不少单词,其中很多是派生词,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出其中的词根、词缀知识并加以利用。如:学生知道conduct,deduct,introduction,product的拼写及词义,教师可引导找出他们的共同部分并经由每个词的中文含义推导出词根duct=to lead;词缀 con-=together、 de-=down、in-=inward,pro=forward。推而广之,学生若碰到如abduct,conductor,deduction,induce,educe,productive,semiconductor,traduce,等即可借助已掌握的词根、词缀图式猜测出单词的大致词义,如果有上下文还可以找到其确切含义。同理,通过已知词汇得到的fac,front==face,de-= apart,ef-=ex-=out,in-= not,inter-=between、pre-=before,super-=above,con-=together,及-ial、-ery 、-able 等图式以后,学生可以轻松猜测facelift,deface,efface,ineffaceable,interface,preface,superficial,superface,conface,effrontery等的大致词义。

运用词根、词缀图式学习词汇,一方面,学生学会了分析英文单词的结构,遇到不认识的字能举一反三,推敲出正确的词义。另一方面,记忆轻松,不容易忘,并且,因为词根与不同的词缀搭配就形成许多不同的词,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词汇量。

4.利用词义文化背景图式,增加词汇趣味性,促进理解与记忆。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文化来源于人类社会的日常活动和人类享有的共同自然资源。为了生存,不同国家的人们经历相同的活动,由此而来的语义表达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输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应的背景图式,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如在传授有关“鱼”的习语及谚语时可先作以下讲述:由于不列颠岛上稠密的河流和环岛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沿海的鱼产特别丰富,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有关fish一词的习语就不少:

① 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 shy fish(害羞的人)

②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象离水之鱼)鱼儿离开了水,当然浑身不自在,感到难以生存了。这条习语比喻“处在陌生环境中;不自在” 如:She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t the party because she knew no one there.

③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 (要想抓鱼就不要怕弄湿衣)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与汉语谚语“要吃龙肉就得亲自下海”的比喻意义相似。

④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鱼儿游泳)这条谚语的比喻意义是“不要班门弄斧”。

以上几种词汇教学方法因为注重词与词之间、新词与旧词间的联系、词的用法和认知事物的相似性而使词汇学习更轻松、记忆更长久,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及兴趣,构建适合自己记忆、方便自己提取的心理词库,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百科知识型的词汇网络。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图式理论学习英语词汇主要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努力搭建新词与已有词汇知识之间的桥梁,将新学词汇纳入学生已有词汇知识体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比传统的词汇教学能更重视利用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尽最大可能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果,在知识迅速增长的今天,此法的确不失为一个比较理想的词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刘毅.英语字根字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

[3]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Alice Deigan: Metaphor[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5]Matthew Mark Jen,韩雪垠.英语同义词与反义词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6]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5篇

一、边际效益理论介入词汇教学的合理性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而言之,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消费者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所增加的效益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例如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英文版)中有如下的例子:如果你口渴,吃第一只冰激凌时,觉得最解渴,再吃第二只,第三只就没有那么解渴了。“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也可以引入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习得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通力合作,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果最优化。

Singer在其研究中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占阅读能力的39%,单独词汇量对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含义起47%的作用,词汇意义识别占阅读速度28%的比例”(孙兴文,1998),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在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是否恰当以及学生能否持久地对词汇保持记忆,并在语言输出中正确地运用目标词汇。

一般来讲,词汇呈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目标词汇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记;二是在呈现目标词汇以后,教师提供例句(往往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偶尔也让学生自己造句。暂且不讨论这些词汇教学呈现方式的利弊,单从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记忆特点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常规的词汇呈现操作模式予以发展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词汇教学包含词的音、形、义。词汇的语音包括读音和读音规则。读音规则包括重读音节、弱读音节、开音节、闭音节、字母组合等等。形是词的语法。词的语法主要指词的构成法、词性、词类等。义是词的意义及用法。词汇教学主要针对英语单词、词组、惯用法的含义、搭配和用法等的教学。一定的词汇量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基础。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学习者正确的词汇习得习惯培养和词汇的巩固,是学习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词汇教学任务重,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结构主义教学法的指导下,词汇教学存在孤立地教单词、教词义的低效现象。学生词汇习得依赖机械记忆单词的方式,学习者感到单词难记易忘,很难进行词汇的积累,进而阻碍了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常规的词汇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词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词汇教与学的效果,在此提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进而指导英语词汇教学。

二、词汇呈现及巩固

基于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如何达到词汇教学效果最优化,即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教师应分析词汇的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词汇呈现方式。词汇呈现有很多方式,比如:翻译法、举例法、构词法、词源法、直观法、定义法、情境法、肢体语言、推测法、词块法等。

首先,教师应该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请学生自己猜测词义。例如,在一些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够直接给出实物,学生见过实物就能够明白词汇的含义特征以及功能,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使用举例法或者其他的方法,即采用直观法;一些词组可以给出图片或短片,然后基于图片或短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己猜测出词义;还有一些词,如果是词汇构成存在常见的词根词缀,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构词法进行讲解,并且能够进行相关词根或词缀的拓展学习;还有一些词汇,它们的文化含义与中文存在极大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内涵意义,即在中英文化语义场中进行不同诠释,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总之,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词汇教学应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词汇讲解,教师对词汇的深度分析要适度,切忌面面俱到。在词汇呈现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时间,既要考虑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还要在词汇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词汇特点教会学生一些记忆方法,例如发音法记忆、谐音法记忆、联想法记忆、词缀记忆等等。

其次,当词汇讲授结束,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习得词汇的音、形、义,而非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在第二次课中考察学生默写的方式,因为默写仅仅检查了词汇的拼写。

笔者认为,对于新词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词汇意义的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评估。譬如完形填空的形式,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空词,如果学生能正确地填空,就说明学习者很好地掌握了相关词汇,并且这样的检测方式利于学生对分类词汇保持较持久的记忆。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词;通过给定词汇、设计口语任务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词汇,也可以通过听力或体验式写作任务来检验。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例如宾果游戏、猜词游戏等等。不论什么水平的学习者,都喜欢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所以,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游戏会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在词汇巩固阶段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设计合理的词汇巩固任务。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热爱英语教学,更要研究教学。

三、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要将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必须要将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类型,最重要的是确保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1.理解学习者风格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视觉型、听觉型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风格,当词汇呈现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时,教师要考虑学习者风格的差异。

2.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综合使用,对学生词汇习得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反馈,通过访谈的方式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词汇习得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并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经济、有效地精讲词汇,帮助学生对所学词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扩大积极词汇的数量。”本文阐述经济学中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并将之引用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教学必须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采用一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运作更合理很难一概而论,教师应基于学习者的水平和具体词汇,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呈现词汇,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例如讲解到何种难度、词汇的扩充、词汇的具体语用、文化含义的挖掘等都需要认真计划、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3(3).

[2] 李玉升,姜双明,吕鹏飞.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1).

[3]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词块理论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应用

一、词块理论的介绍

语言的三大要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是语言的表达基础,语法是语言的运用规则,而词汇则是掌握语言最重要的因素。语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后果只是表达不出一些特定内容,但如果词汇掌握不好,则造成的后果是表达不出任何东西,可见词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到对词汇全面、必要的掌握和学习,才能顺利进行英语交流。

所谓词块理论,就是研究英语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有非常大的帮助。构成语言的中心因素是词汇,词汇由词块组成,而词库又是由词块组成的。词块有很多种组合方式,每一种组合方式都会构成不一样的语言性质。例如,词块的有机组合就会构成语言中的句子,很多逻辑排列的句子就构成了整片篇章。由词块理论可知,学习英语的中心内容是基于词块的词汇,并不是对语言进行运用的语法。

词块的使用是基于惯用语和自由搭配词语之间的。惯用语的使用规则不可以改变,其使用方法有严格规定。而自由搭配词语却不同,其使用方法没有严格规定,其词汇可以任意搭配,最后只要构成句子就可以。

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构成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工作中,把语法作为掌握英语的整体框架,把语音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把词汇比做学习英语的填充内容,这样的比喻看似没有错误,但是从长久的教育经验看却是极不可取的。一味认为只要掌握较多的英语词汇就可以学习好这一语言,最终的结果是消耗了大量精力,却始终无法精通这种语言。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常见。小学生在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被大量词汇填充,看似掌握了较多英语词汇,实则不然。学生一旦运用起来,就会发现之前学习的词汇无法使用,运用英语交流更是语言生硬、语法漏洞百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英语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掌握词汇的读法,在掌握了该词汇的发音后,给出该词组的意义和例句,然后介绍与该词汇相关的词组。这样的一个学习词汇的过程看似没有错误,然而,这样的学习英语的过程只是停留在学习表面,忽略了学习的内容实质。这样的学习过程忽略了中文和英文词汇涵义对比,也忽视了不同单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导致学生在对英语的具体使用中出现问题。例如在运用口头英语时对于使用哪个单词犹豫不决,出现词汇乱用的现象。二是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严重脱节。随着教育步伐的加快,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学生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不得不加大英语词汇量。加大英语词汇量本身没有错误,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单个词汇,却忽略了词汇的相关运用,则最终仍会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词汇的学习不单单是认识这个词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词汇的相关使用,例如词汇的固定搭配、词汇的习惯用语等。

三、词汇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块在小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词汇是词语语法和词语预警的有机综合。教师在帮助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词汇理论教学方法。

在运用词汇理论教学时,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种教学方法完整地讲给学生,让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大体了解,并有一个心理准备。教师要把词汇以词块方式做成教学方案发放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课前预习掌握、理解。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要扮演一个指导的角色,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帮助,这样学生才会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涨热情。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时,尝试发现学习内容中的词块。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尝试,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是重大的。任何重大的发明或发现都是在不断探索、尝试中出现的,学生在对词块理论有了一定掌握后,就会逐渐由教师的引导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自主学习。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英语材料进行通读。这种通读不是走马观花,需要学生做到认真、反复地读、写,最终实现对英语材料的掌握。

四、结语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的英语教育工作不可懈怠。词汇理论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正确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山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其实[J].外语界,2014(3).

[3]邵华.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02).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词汇教学;原型;隐喻

中图分类号:G642.3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与关键。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定义+拼写”的传统做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有趣地让学生掌握好、运用好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难题。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学科,于上世纪80 年代兴起于欧美,强调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句法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三者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一体。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织和规律,形成更为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重视夯实基本范畴词教学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其构词能力最强,很多下属词汇来源于基本等级范畴词汇[1]。基本词汇一般都是词形简单、音节少,易辨认、用法较多、最先被学习者掌握的单词。对于这类基本词汇(如make,get,do)教师应优先重点教学。根据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教师可以采用归类法归纳、整理单词,形成“语链”,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如,可把基本词汇归纳为:动物、植物、食品、服装、交通、自然现象、职业、文具、家庭、教育等等基本范畴,每一个基本范畴下可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经过归纳整理后的基本词汇,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条“语链”,然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逐渐形成一个以这些基本词汇为核心成发散状的网络。

二、采用基于词语原型意义理解的词汇分层次教学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论,作为语言符号的词汇可以划分为基本范畴词、上位词和下属词[2]。因此,可以采用基于词汇原型意义理解的分层次教学法。

1. 强化对词语原型意义的理解。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所有相关词义中,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的只有一个,是其他词义的原型,具有词义延伸或辐射效应,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围。教师应把词汇的原型意义作为讲解重点,强化学生对各义项间深层关系的理解,培养其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

2. 实施英语词汇分层次教学。在初级层次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优先重点讲授基本范畴词汇,为进一步学习打牢基础。在高级层次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基础上学习读音、拼写和语义比较复杂的词汇。在复合层次,注重复合词教学。复合构词法是最有效的词汇构建过程。组合现有语言成分是英语扩充词汇量最为常见的途径,近75%新词是借助这一方法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摒弃对复合词义“1+1=2”简单猜测的传统做法,指导他们按照语境、实时意义构建的需要,发挥空间复合能力,对输入空间的元素及结构进行选择性整合,达到意义理解的目的。

三、加强词语隐喻义的教学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维方式。隐喻在英语语言中大量存在,加强词汇隐喻义教学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1.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思维习惯。在词汇教学中提高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层形式体会异语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概念模式,将某些看似互不关联的词语与其反映的底层概念结构联系起来,最终掌握语言形式背后的概念理据[3]。以单词board 为例,原始意义为“一块锯薄的木材”。引申为“一块木质的平板”,进一步派生出“板床”、“布告牌”、“黑板”、“棋盘”、“船边甲板”等多个意义。其中“板床”进一步衍生出“住宿”,而“船边甲板”进一步衍生出“上船”、“上车”新意义[4]。讲解时将其本义与层层喻义相关联,引导学生理解由本义派生出一层又一层喻义的过程,把握语言的隐喻思维规律。

2. 重视隐喻性习语、谚语文化背景的教学。隐喻性习语和谚语在英语十分常见,如meet one’s Waterloo(遭到惨败),No rose without a thorn(有乐必有苦)等。词汇教学中介绍这种隐喻性习语和谚语,能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深层内涵,便于学生综合运用习语。在隐喻性习语、谚语的教学中,应注意隐喻文化背景的导入。隐喻具有差异性,同一词的隐喻性含义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已。比如,英语中“dog”含有忠诚、友好之意,一些与“dog”有关的习语(lucky dog,幸运儿)也隐含着褒义。与此相反,汉语中的“狗”一词多少都带贬义。

3. 使用隐喻理论阐明实义词与介词搭配规律。英语中介词数量有限但应用广泛,其中很多是其隐喻用法。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实义词与介词的搭配,很容易混淆犯错。介词的初始意义是表示具体直接的空间位置和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介词从空间域转移到时间域、目的域等,例如,at,on,in 是表示点、面、体的介词:at 的空间意义为“点、相交”、on 为“接触、沿着”、in 为空间内部。这些介词通过隐喻延伸,可喻指时间、状态、领域/ 范围、方式、原因等。在讲授实义词与介词搭配时(如 influence on, come across, be committed to, be absorbed in),可介绍介词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拓展,先用意象图式呈现介词最典型的空间意义,让学生由空间域联想到其它更抽象的意义,提高使用介词的准确性[5]。

4. 利用隐喻思维方式,掌握新兴词汇。隐喻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很多词汇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由于隐喻的作用又有了一些新的含义,如domino 的原始意义是“西方的一种骨牌游戏”,现在常用它来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连锁现象。一些科技新词层出不穷,如blackhole(黑洞)、soft landing(软着陆)、aerotrain(悬浮列车)、download(下载)等,其产生表现了隐喻思维方式。

总之,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原型、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借助它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联想和推理等,把握词汇意义发展和构成的规律,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牢固的词汇知识体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琪龙.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21.

[2]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6.

[3] 孙娟.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枣庄学院学报, 2006(04):17-24.

词汇教学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 文化差异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20-02

语言学可以笼统地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同样,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也可以大致分为理论词汇学和应用词汇学。理论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理论方面,而应用语言学则以较多的语言材料描述英语词汇的历史现状。

一 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近几年统计的结果显示:(1)国内英语词汇研究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在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内容时所选取的研究视角以及所运用的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愿意利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体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料库等多角度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

1.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语言学家发现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对语言的学习和习得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心理学家从学习者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入手,灵活运用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来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此外,国内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和理论出发,广泛而又深入地对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吴世雄根据当时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情境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以及词汇的认知层次和呈现频率等方面论述了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

2.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20世纪60年代,以认知科学为依托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中的词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认知范畴的体现,并且认知范畴过程作为认知概念的一部分储存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是对外部实体、词汇进行分类、命名、

习得的过程和一个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此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

二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探该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我认为民族文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其语言的词汇平面上,因为任何一种语言词汇往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对应源于每种语言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每个民族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下面具体阐述中西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不对等的现象: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如英语中的Cheesecake(奶酪蛋糕),指女性健美照;beefcake(牛肉蛋糕),指男性健美照;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Pink Lady(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等。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它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另外,这种差异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然而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在中西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

三 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存在的问题

1.英语单词记忆方法较单一且深度不够

目前在中国,相当多的学生在课后记忆单词通过记忆单词的字母组合,因此他们往往只注重单词的拼写及词义,而忽视了发音和词性。另外,由于他们缺乏对应而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注重记忆词汇与词的用法、词法和前后缀等的结合,从而导致他们记忆单词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英语词汇的教授中,不应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单词,还应让他们掌握更多生动有趣的词汇记忆方法,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词汇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

2.遗忘时间快

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懂得记忆的规律以及不当的记忆方法使许多学生感到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单词,但常常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这易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挫败感,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四 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及身体语言等方式呈现词汇

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以及身体语言等进行直观情境教学,不仅使单词教学具体、生动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单词的兴趣。例如学习Go for it!中“This is a/an…”句型时,出现了一些新单词:pen、pencil、ruler、eraser…而教师在呈现单词时,如果把实物与单词的发音、拼写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

2.利用日常对话呈现词汇

日常对话的话题可以很多,如天气、兴趣爱好、电视内容、时事新闻等,所以教师在面对有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时,如果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便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如八年级上Unit 1第一课时,有两个新词组go skateboarding、surf the internet 需要呈现,如果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论今天的天气,再自然过渡到去商场购物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从而自然地引出本文的新词汇;还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掌握目标词汇。

五 结束语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曾有人这样比喻:“语言好比一座大厦,语法就好比其建筑的框架,词汇则是建筑该大厦的砖块。”而词汇的学习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学习过程,它是一个创造意义上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时要注意音、形、义、用相结合,并将它们融合到句型情境中,做到直观、感观并用;此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去寻找词汇的内在规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达到词汇教学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路琦.浅述英语词汇教学[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徐密娥、李炯英.国内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回顾和前瞻[J].外语界,2007(3)

[3]刘华.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J].科学时代,2009(2)

[4]冯洁.谈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2)

[5]林彩慧.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