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7 22:20:14

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第1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教学模式

一、英美文学发展概貌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一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四、英美文学研究

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所在。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国家外国文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对英美经典作家的研究有待深入,对现当代文学跟踪研究有待加强。

五、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考试,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我们现今大学英语所追求的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已在高中阶段完成,那么学生到大学里来学什么?未来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自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缩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自然可以转向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上来,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甚至必修课的条件日益成熟。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将英美文学导入英语教学。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可借鉴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扮演角色等,使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语言,也了解英美文学,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

英美文学教学第2篇

一、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自身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且英美文学还可以陶冶情趣,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生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在英语专业设置英美文学课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有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对之提不起兴趣。当前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英美文学课有逐渐从中心走到边缘的趋势。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英美文学课边缘化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经过调查,高校学生用于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间很少,他们之所以对英美文学课不感兴趣,其原因是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与未来的工作无关,相比较而言,他们更重视与以后工作相关的科目。其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的大多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上方法较为陈旧。高校的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节选作品、作家生平和文学流派的介绍,而没有渗透进相关的文艺理论知识。而且往往采用自己讲授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有教师来讲授,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本文由收集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导致英美文学课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其三,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有关英美文学的资料缺乏及时地更新。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英美文学的课时安排很少,因此不能对英美文学课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其四,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商业大潮的冲击,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浮躁心理,提不起对文学课的兴趣,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文学作品。因此,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比较宽裕,但是精神生活却日益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学习文学的重要性,可谓意义重大。根据调查,高校的大多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英美文学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对之提不起兴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地进行反思。

二、 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反思

要改变当前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摆脱现在“被边缘”的命运,重回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对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好好地进行反思。

(1)从“一元”到“多元”的评估方式

所谓一元”的评估方式,是指当前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文学学习情况。这种“一元”的评估方式事实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期末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英美文学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本身就是片面的,而且难以使学生提起真正的兴趣,多数学生对文学课都持有应付式的态度。考试不应该是学习文学的主要目的,毕竟英美文学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英美文学课必须改变“一元”的评估方式,而代之以多元的评估方式。笔者认为评估体系应该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成绩分布比例有本末倒置之嫌,一般是期末考试大于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个比例换过来,更加侧重学生平时的成绩。而平时成绩的认定可以从文学读后感、文学阅读读书笔记、课堂参与讨论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总之,“一元”的评估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而采用“多元”的评估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

(2)对文学的认识,要从“无用”转变为“有用”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对之提不起兴趣。因此要想改变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文学课没有什么用”的认识。为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文学课从“无用”变为“有用”,从而以“有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文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把作品中的人和事与当今社会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生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文学课加入一些“有用”的因素。比如,以讲授文学作品《简·爱》为例,可以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婚姻和当代的爱情婚姻相比较,从而得出对人生有益的指导。总之,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文学课从“无用”变为“有用”。

(3)在教学模式上,要从“一言堂”转变为“对话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所谓“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有教师来讲授,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失去了学习文学的动力。因此必须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对话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文学学习的主角,教师则从旁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如问答、讨论、演示等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要从“一言堂”转变为“对话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英美文学教学第3篇

1.1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学习者水平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主动采用沿用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接纳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英美文学课上最终成了高级泛读课。本应作为文本内涵挖掘,人文素质提升,文化沟通对话的课堂却沦为字词句段篇的解释分析,偏离了文学教学的主旨,不可能满足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洪流(2005)指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1.2教材问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教材内容及难度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目前英美文学课程课时的设置情况,我国现有英美文学教材难以满足各院校的具体要求:不同层次的院校、不同需求的学生、不同教师的专业兴趣及特色,无不对新形势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提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的要求。就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较差的本科甚至专科类学校,一般都采用一两套教材,个别辅以教学指南,教学模式固定,内容狭窄,思路缺乏开拓,所谓博采众长,融汇百家就更是无从谈起。

1.3教学评价根据人才培养个性化指向,各院校一方面积极倡导多元、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却不能摆脱以知识考核为主的闭卷考试形式。在这种应试意味浓烈的教学评估模式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对话性地与同学和教师领会文学魅力,体验文化精神,畅享人文魅力,而是埋头苦记笔记,生怕遗漏“考点”。课堂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被荡然无存,学生也由积极地吸收知识变为消极地接受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文学鉴赏力更是成为一种空谈。

2.英美文学研究新思维

2.1碎片化教学冲击模块化教学由于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同样搭上改革的列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MOOC,微课,公开课,精品课共享,并与实际课堂实现无缝对接。MOOC与微课又是相互联系的,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进入大学真实课堂的可能性,翻转课堂(flippedclass)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例。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Conference)上对未来教育模式及发展做了展望,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2012年肇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预言提前成为现实。基于网络的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借助网络媒介,打破传统的固定课时的模块化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者得以更为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分配学习时间,完成学习目标,而学习场所也不必局限于教室,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便利。

2.2海量资源冲击传统教材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不应当只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了什么。教材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普遍及个性化需求,成为教育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因此,王云,刘宝泉(2003)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网上交流及合作能力…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克拉申著名的“i+1”理论揭示了外语教学内容的难度问题。如果借用克拉申的公式来衡量现行文学教材的难度,那么不少英美文学教材的难度一边倒地趋于偏难。学生在梳理文字方面已经十分吃力,阅读兴趣便相应收到影响,欣赏一说也无从谈起。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普遍沿用传统“时期-作家-作品”的固定模式,使得教学灵活性、选择性、独立性大大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的海量资源,可选择性与可控性均是模式化课堂无法实现也不可企及的。

2.3原语英美文学冲击传统英美文学曹顺庆教授谈到“比较文学”的时候有过一段话,说中国人讲外国文学,本身就自然地在以“他者”的眼光、思想在审视这些舶来品,就是“比较文学”。换言之,尽管我们现在的英美文学教学所用教材是英文版的原著或原著节选,课堂用语可能也是全英文,但是无法避免地,我们的解析、认知、欣赏都难以摆脱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英美文学课和英美国家的英美文学课不可能等同起来。高玉教授(2001)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法国文学或者英国文学等原语言的文学作为“原语外国文学”,其实暗含着两个基本原则或前提“,那就是:一、对于研究的对象来说,我们是‘它者’,原语种的人不会把我们称之为‘外国文学’的文学即指称的对象称为外国文学,对他们来说,它恰恰是本土文学。反过来,对于研究的主体来说,我们是站在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对象则是‘它者’。这里,‘内’‘外’关系其实已经表明了我们的研究视角、立场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方法论。二‘、原语’一词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外表形式以及深层的表述、话语方式、思想和思维的特点,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语境以及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更为深广的文化传统、知识背景和社会基础,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体系性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性。”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亲身接触英美国家专家学者的教学,聆听他们的观点,学习他们的方法,接受他们的理论,而只是全封闭地参与本国教师的教学,那么最终便没法真实感受英美文学作品在原语国家学者专家眼里的地位、影响及其所携带的文化符码。而基于云计算的现代教学手段,直接将世界著名大学里的英美文学专家学者的课程呈现给学习者,使得零距离接触原语英美文学成为现实,同时也冲击着我国传统英美文学教学。

2.4过程性考核冲击终结性考核与传统英美文学教学相应的考核手段,也是影响教学的因素之一。局限于知识性、识记性的考核方法,将学习者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压制在琐碎的记忆上面,无法领略文学的魅力,文化的异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方法是改变其终结性考核的现状,真正实现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新型考核方式,使得教与学的中心转移到文学鉴赏与学习本身上来。根据笔者调查及教学实践,认为基于网络教学的英美文学考核,应当进行如下改变。第一,尽可能减少采用闭卷考试这一形式。或者说,如果不得不采用闭卷形式,应尽量避免“知识型”的题目,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代之以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对文化的理解,采用思辨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题目;第二,尽可能增加过程性考核与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考试模式。如,将期末考试与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文学作品评论、鉴赏,作品内容解读,文学意象比较或文学人物评价等考查结合起来,同时加入课堂表现所得的平时成绩。这样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开展“对话式”课堂教学,培养有见解、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3.结语

英美文学教学第4篇

由于受到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文学课程的设置怀有排斥态度,认为文学课程毫无实用价值,对自己将来找工作并无帮助,因而否定文学课程的意义。的确,文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滋养。正如虞建华教授所言:“文学是一门‘致知’的学科。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反馈经验,提供认识社会和人本身的观察窗口,它的影响力不是直接的,而是深远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的;不是可以明显感知的,而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学校如果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就会导致学生思想贫乏,心灵闭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滑坡。

一、文学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文学教育不同于语言教育,但又跟语言教育互为依托。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英美文学教育是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品味与健全的人格。文学具有抚慰心灵、陶冶情操、塑造伟大人格、开拓人类精神空间的内在价值。文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和有“韵味”的语言输入,使学生耳濡目染于优美的英美文学语篇,从而帮助学生塑造独特个性,培养文化宽容精神,提高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关系到社会的进退,关系到人格的高低,关系到涵养的深浅,关系到思维的智弱,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难以取代的。

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来说,文学教育虽然费时、费力,不容易见成效,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旨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人文工程。

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途径

现在的英美文学课程课时偏少,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系统,教学方法单一,要想通过文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就必须探索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1、调整授课学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上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操练的语言技能课如听力、口语和阅读等课程,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减少课时,采取教师课堂指导、督促、检查和学生自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为文学教学腾出了教学时间。可以将文学类课程提前到大学二年级,并贯穿整个大学后三年,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基本功一定能有较大的提高。

2、增加“文学批评理论”教学

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很少出现“文学批评理论”的身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文学文本所涉及的话题是复杂的、深入的、丰富多彩的,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答案。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权威的或正确的解释,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智慧产生影响,而文学批评理论的学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不断涌现,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读者反映批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这些文学批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文学“经典”教学内容和模式。文学理论可以使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并使我们认识到经典作家要比我们过去对他们的认识复杂得多。

3、改革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课堂教学应将教师的讲授与指导、课前小组准备与课堂专题讨论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布置开放性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对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检索,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这是一个努力探索、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施与影视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号召学生运用想象力,根据名著改编作品并进行舞台表演。

英美文学教学第5篇

笔者于2012年上半年对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度,在此只论述与本文相关的两项调查:一项是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另一项是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

(一)英美文学类文章所占教材的比例情况本研究所选取的湖南三所高校使用的教材是以下三种:《新视野(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希望英语(第二版)》(外研出版社),《大学英语(第三版)》(上外出版社)。在这三种教材中,《新视野》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希望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32篇,副课文32篇。《大学英语》教材共4册,共有主课文40篇,副课文40篇。为了了解教材中英美文学所占的比重情况,本研究根据课文的内容性质、体裁及来源,大致将其分为三类:科普文、应用文和英美文学。从表格中所显示的数据得知,科普文和应用文在数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这三种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较为重视科普信息的传播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视野》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3.75%;《希望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3篇,占教材的4.69%;《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学类共7篇,占教材的8.75%。不难看出,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极少,被严重“边缘化”。

(二)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为了解师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整体评价(包括教材难易度、趣味性、信息量及实效性等方面),本研究对来自这湖南三所高校的45名大学英语教师和310名非英语专业在校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访谈。调查中,教师问卷共收回4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学生问卷共收回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4%。问卷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满意度最高,依次递减;分数越多,表示满意度越高。以下是师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上述表格显示42名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13;42名教师当中,有10名教师(23.8%)对教材给了2分,20名教师(47.61%)给了3分,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教材是不满意或是感觉一般。除此之外,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价也不乐观,上述数据表明学生对教材满意度的平均分为3.01;302名学生当中,有11名(3.64%)学生给了1分,85名学生(28.14%)学生给了2分,116名(38.41%)的学生给了3分。由此可见,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与师生对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为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笔者与参加问卷调查的4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访谈中得知,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范式,但在本质上都彰显出某种一致性。首先,42名教师当中,有13名教师明确表示,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为注重信息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英文术语,使他们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无形中让课堂教学产生“重信息而轻文学”的偏向5。另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都是围绕英语等级考试设置的。比如词汇量后面会通过标注四级词汇或六级词汇来体现其难度系数,除此之外还有每单元的课后练习,在题型设计和难易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出英语等级考试所占居的重要性。其次,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使用的教材。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三所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大都围绕词汇、语法知识和四级考试等方面设计,对篇章的学习和理解大都停留在“语意”或“语义”这一层面,而对文章中所蕴含的“寓意”和“鉴赏性”却不被重视甚至被完全忽略。最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们大都表示“成本太大”,“耗不起”。有29名教师或多或少透露出所在学校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考评和奖励,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该教师任教班级的英语等级通过率。说压力也好,诱惑也罢,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想方设法提高任教班级的通过率。这种大环境下,英美文学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本研究所制定的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自评情况包括学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成绩、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依然采用利克特式5点计分法,其中5表示自评得分最高,1表示得分最低。上述数据显示,302名学生当中有93名(30.79%)学生在自评时给了1分或2分,说明他们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是不满意的;有129名(42.72%)的学生给了3分,说明他们感觉自身的英语学习效果一般。总体来看,302名学生自评的平均分为2.92,还没达到及格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自评情况是不理想的。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对4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在这42名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身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如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

三、结语

英美文学教学第6篇

1.引言

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learning)又称“探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布鲁纳(1982:32)认为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学习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反对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开始进入高等教育之中,并且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华中师范大学沈振煜(2003:78)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陈伟鸿(2004;87)指出“研究性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回归”。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日益得到高校的重视,也成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的一项重大课题。

2.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2.1自主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将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解决新问题。

2.2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实践为主开展教学。学生凭借客体、利用各种感官,通过实践活动,在“做中学”。教学别关注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实践活动,注重直接与间接经验的互通,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3过程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追求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注重学习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现知识的创新过程。”(邹尚志,2002)

2.4开放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是灵活的,不像知识目标那样有具体的要求和水平。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

2.5合作性原则

科学的研究需要团队的合作,个体的力量终究有限。合作原则是指在完成学习和认识任务中,师生在兴趣、情绪、努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它既是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巨瑛梅,2004:210)。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参与和合作的乐趣。

3.研究性英美文学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结合英美文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以“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和合作性”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策略为指导,构建新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3.1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理论基础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2001:6-7)在合作学习环境下,教师可将不同能力、经验与情感的学习者分配于小组内学习。合理的分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对学生的认知、自信和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把30名学生分为6组,1名综合素质全面的同学担当组长,2名综合素质较全面的担任记录员和观察员,其余2名素质发展一般的同学为参与者。既保证各个组别之间公平竞争,又保证组内同学优势互补,有平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3.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小组分工后,就要具体地设计学习方案:

(1)实施开放性、多视角的微观文学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对选定教材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每次课:包括兴趣选段(学生讲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及课后答疑(利用网络课件与学生互动)。

(2)创造全方位、多层面的宏观文学教学环境。将文学教学置于网络环境下,形成“文学与历史并重、阅读理解与语言教学互赢、中西文化异同相互比较、话剧模仿与影片表演再现、文学知识竞赛与辩论同在”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教学规模。使学生置于一个开放性的文学情景之中,寓乐于学。

(3)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反馈。设计文学信息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及时调整课堂活动。调查实验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情况,分析文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实行周、月、期的教学后记,进一步改进微观教学。链接网络出现的英美文学科研成果,做到信息知识立体化。

3.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评价机制包括: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发挥的程度,使小组成员了解本小组的学习效度;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来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图所示: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机制过于简单的模式。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被重视感,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意识。评价内容丰富,舒缓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把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转向学习过程的体验,有利于高效学习。

英美文学教学第7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活动;英美文学元素;价值;策略

一、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引入英美文学元素的价值

英美文学元素引入高职英语教学活动就是英美文学元素和高职英语进行一体化的过程,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是英美文学元素传播的重要途径,英美文学元素也能够促进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整体来看,英美文学元素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和促进高职学生英语交流的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英美文学元素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语料价值

英美文学是高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语言材料资源,英美文学是一种体现在文字上的语言艺术,英语口语又是对英美文学进行塑造的重要工具。英美文学能够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从各个方面来展示整个英美世界的各种文化元素。英美文学是英语口语的精炼、整合,它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的变化等,并且英美文学中使用的英语单词都是非常恰当、华丽和优美的,这些优点能够让高职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的时候吸收应用,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表达上更加贴近英美人们的生活,也能够让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够更强。所以说英美文学元素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语料价值。

(二)英美文学元素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恰当的语境价值

英美文学都是在描述一定的情节或是进行情感表达,所以英语单词在英美文学中应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作为背景的。现在很多的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都是在死记硬背,根本没有结合单词应用的语境进行记忆和掌握,一方面这会导致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非常的低,学生掌握好的单词很容易忘记,另一方面学生掌握好的单词在具体英语交流中不知道怎么应用。但是在英美文学中学习英语单词就会改变这种缺陷,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根据英美文学作品提供的英语使用语境重复的学习英语单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好英语单词,学生在语境中掌握的单词也会在英语交流中进行应用。

(三)英美文学元素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素材价值

高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知识需要大量的重复应用和练习,但是因为我们的母语和国语都是汉语,所以高职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行运用和练习。英美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高职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其中的语言交流语境和场景,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英美文学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语言交流练习。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作品中拥有大量的口语对白,学生可以进行大声的朗读从而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学生还可以进行话剧表演,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语言交流、对白,这样增加了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另外,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心得体会,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还会主动的用英语把自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感触写下来,这样学生就拥有了更多的英语书写练习的机会。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学元素的策略探讨

(一)让学生懂得英美文学元素在学习高职英语中的重要性

英语能够在整个世界中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这就说明它拥有较强的生命力,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对英语生命力顽强的重要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英美文化和英美人们的思维逻辑习惯,这些对学生学好高职英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讲述英美文学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英美文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美思维逻辑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高职英语的认知和应用等等。例如,高职英语老师可以让那些在学习中学习英美文学的学生为学生们讲解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意义,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服和认可。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分阶段制定学习目标

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仅仅体现在英语试卷的高分,这种传统的教学目标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所以,高职英语教师要明确英语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英美文学元素在高职英语中的应用目标也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应用英美文学元素。另外,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元素的引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分阶段的制定学习目标。英美文学作品都有着一定的难度,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学习的时候老师要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向,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深入学习英美文学作品,这样才能让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他们选取适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的英美文学作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一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任务。

(三)积极探索高职英语课堂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在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上,老师要为学生选取那些比较有时代感、趣味性的英美文学作品,这些选取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兴趣去学习,而且让学生学习中更加契合生活实际。另外,选取的英美文学作品也要和高职学生的专业相契合,学生可以学习到英美先进的技术,还能够掌握好工作实际运用比较多的英语知识。例如:在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取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文学作品。其次,在教学形式上老师也要积极的进行丰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看书、读书,这种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觉非常的枯燥,从而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现在科技正在进步,教学形式有科学的力量作为后盾会越来越丰富,老师要积极的进行挖掘、开发。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丰富教学形式,这种拥有声、图、像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会让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在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则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英美影片。最后,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但是也要突出学生的主题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时刻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例如:在阅读《麦琪的礼物》这个作品的时候,老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积极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学习中要重视作品的选取

高职英语学习中并不是什么样的英美文学作品都可以学习,学生在选取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选取那些与学生相适应的作品。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一刀切的学习同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会致使部分学生不适应。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作品的选取,对于那些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取的作品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英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要选取难度系数较低的作品。再者在英美文学作品题材的选择上,尽量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与教材内容相关同时篇幅适中、情节丰富、词汇多样的文学作品。另外,老师也要经常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学习,例如《都市报告》、《警察和赞美诗》等等,这样的文学作品,会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文学的精彩以及文学带来的诸多益处。

英美文学教学第8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初中英语;渗透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其中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词汇、语法、句型,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为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初中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升学的目标而学习英语,更重要的便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培养的英语语言素养,让学生能够具备使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利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开拓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1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1英语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便是以“教”为主,让学生对英语单词及语法死记硬背,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低下,教学方式的单一,在英语教学中以考试为目标,没有让学生的听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这样便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从开始学习英语便让学生接触这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的心理,并且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这也会大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1.2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课本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课本中的内容理论过于重视,而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内容过于脱离现实,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所涉及的知识让学生很难去掌握,进而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中国在教育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无论哪个学科,教师都非常注重题海教学,指望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知识的掌握,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给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将知识点教完后便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任务,然而学生却完全没有对知识理解透彻,同时初中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做题,形成哑巴英语。

2英美文学渗透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中中外文学是有思想与欣赏价值的共通性的,并且学生对于故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也有学习过《威尼斯的商人》。所以想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需要了解其语言的国家文化以及起源,并且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就会感觉学习的非常轻松,那是应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了解所处的文化,所以学习起来得心应手,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在学习英语时,先从英语的文化开始学习,教师给学生讲解英美文学,让学生去了解,同时将英美文学融入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成为英语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活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中挖掘学生的英语潜能,并且能够改善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3初中英语渗透英美文学的策略

艺术作品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样英美文学也是,所以在英美文学中即包含了现实生活,又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当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了英美文学作品后,不仅能够感受到我们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风土人情,还能够被英语的魅力所吸引,让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对于单词储备量的匮乏,让学生直观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一定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

3.1选择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却不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来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而且有些英美文学作品有标注适合哪个年级以及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英美文学作品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3.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自主的搜索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同时大胆的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历程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思考

英美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深层认知,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带着批判性去阅读思考。在初中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这样的阅读方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