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9 01:07:58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第1篇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方案第2篇

为了有效落实《海阳新时代品质教育行动纲要》,有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效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课堂深度变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目标,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教育部提出的掀起“课堂革命”这一时代命题,以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研究”为依托,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新课堂”研究行动,建构新时代品质课堂教学体系,努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持续提升我市学科育人质量。

二、总体目标

1.研制出“新课堂”研究行动的理论框架,探索出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方略,为我市中小学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2.提炼出“新课堂”研究行动的实践模型,打造出一些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培育出一批“新课堂”研究行动的精品成果。

3.概括出“新课堂”研究行动的推进策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培育出一批有专业引领力的领军人物。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习,积极建构“新课堂”的理论框架

1.加强“新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学习儿童心理学、学科学习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学科课程论和基于标准的教学、深度学习等理论,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性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建立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使课堂教学聚焦学科本质。学习差异教学、思维教学、对话教学等理论,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2.树立“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树立“育人本位”的新课堂理念,明确学科育人价值,细化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自我深度对话,提升认知、人际、自我三大领域的关键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引导,确保学生生命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树立“课程立意”的新课堂理念,分解并细化课程标准,倡导“学、评、教”一体化,探索学科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展开深度理解与实践创新,确保学生学会、会学、学好。树立“学习中心”的新课堂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差异和学习效果,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在课堂 上真实发生,确保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3.探索“新课堂”研究行动的总体思路。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忽视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与合理转化的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先行、点面结合、整体运作”的指导原则,采用“课程统整、课堂重构、课题精研”的“三课联动”策略,展开“新课堂”研究行动,以“研标、立标、学标、达标”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构建理念先进、行为规范、富有生命活力的新时代品质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科育人质量。

(二)统整课程,建构适合学情的学科课程群落

1.构建基于结构的学科课程群。依据儿童、学科和社会需求,坚持“系统设计”的原则,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加快学科内整合,构建基于结构的学科课程群。倡导以学科大观念、大概念为导向,精心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实现学科课程“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序列”的相互契合,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切的学习内容,同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构建基于主题的学科课程群。鼓励有研究能力的学校、教有余力的教师,依据学情、教情和校情,坚持“多维关联”的原则,聚焦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尝试学科间整合,建构基于主题的学科课程群。以大任务、大情境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的课程关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营养套餐”,在系列化、综合性的主题探究中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构建基于项目的学科课程群。鼓励基础条件好、研究能力强的学校,依据师资、设备和教学场地等现实情况,坚持“跨界融通”的原则,聚焦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尝试跨学科整合,构建基于项目的学科课程群。采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围绕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运用到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三)变革课堂,探索育人本位的教学实践模型

1.探索“逆向设计”的备课模型。变革备课范式,倡导变“顺向设计”为“逆向设计”,按照“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恰当评估办法规划相关教学过程”的流程,探讨逆向教学设计。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细化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在确保学生“学会、会学”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关照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必备品格的培育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尤其要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控反省能力的培养。

2.探索“立体板块”的教学模型。变革课堂结构,倡导变“线性流程”为“立体板块”,构建“学、评、教”一体化的新型课堂。根据课型设置教学板块,将“目标、学习、评价、导教”融为一体,指引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根据课堂板块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设与真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体验,灵活地选用探究性学习、展示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加快课堂空间结构变革与教学方式转变,探索“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持续驱动”的评价模型。变革课堂评价,倡导变“即时反馈”为“持续驱动”,运用学习评价标准不断驱动学生调整学习行为,改进学习成果。按照“为学定标、案例探究;依标而学、问题探究;以标促学、成果探究”的实施流程,通过评价标准的介入、干预来持续驱动、撬动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值(想学)、方法值(会学)、数量值(学会)和意义值(学好)。

四、实施步骤

1.全面推进(2020.9-2021.8)。全面推进“新课堂”研究,落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烟教科发〔2020〕12号)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部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烟教科发〔2020〕14号)文件要求,按学段分学科出台“新课堂”研究行动指导意见,研制相应的课堂观察框架与教学诊断指标。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学科教研会、专题研讨会,全面启动与推进“新课堂”研究。组织“新课堂”教学重点研究项目、小课题申报与研究,开展课例研讨、专业阅读、教学观摩等活动,探索“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实践路径与推进策略。

2.模型构建(2021.9-2022.8)。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深化“新课堂”研究。组织典型经验、优秀案例、精品课例征集活动,及时总结“新课堂”研究经验,逐步完善支持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优化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建构“学、评、教”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模型,提炼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形成更加完善的课堂教学诊断指标与策略体系。整理“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深度变革”研究资料,召开全市教学成果推介周活动,及时推广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

3.行动规范(2022.9-2023.8)。组织精干力量,总结“新课堂”研究行动的精品成果。将已探索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等成果进行重点转化,分学段拟定“学科教学常规”。召开教学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和成果推介会,积极转化优秀教学经验和精品成果。落实“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1.建立领导组织。成立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领导小组,由教研室主任为组长,各室主任为副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成员,负责整体规划、宏观调控、组织协调和经费保障等各项工作。一要强化计划意识,从实际出发,将“新课堂”研究行动列入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人员分工,强化活动配当,确保过程扎实、成效明显。三要强化科学意识,尊重规律,探索规律,掌握规律,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行动,用科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组建专家团队。组建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指导专家团队,以学科教研员、区域名师为主要成员,负责方案设计、理论研究、教师培训、过程指导、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具体工作。一要超前谋划,加快对相关理论的前瞻性研究,组织新教材、新课堂等相关培训活动,主动将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二要靠前调研,针对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每个阶段的课堂变革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做好专题调研与辅导,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确保课堂深度变革有效推进。三要提前引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有效策略,为学校、教师开展“新课堂”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参考。

3.健全教研组织。教研组织机构是开展“新课堂”研究行动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教研方式,在课程纲要编写、单元教学设计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二要健全跨界教研组织,成立并健全学校发展联盟和片区教研共同体,采用城乡联谊、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等方式,快速突破“新课堂”研究行动中遇到的难题,加快优秀教研成果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应用转化,助力学科教学均衡化发展。三要组建校本研修组织,教师自发地成立学科精英团队、学习发展共同体,定向研究,团队作战,既有效解决现实教学问题,又发现并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长。

(二)创新教研,提升科学含量

1.组织学科研讨。学科研讨要坚持“学情主导”的基本原则,把握学情,以便为精准教学提供对策。一要下移重心,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开展学情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现存问题,确定学科教研思路和主题,通过“备课、观课、诊课、议课”,让学生学习更为需要、更有价值的学科知识。二要突出重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任务,抓实“研标、立标、学标、达标”活动,召开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结合课堂练习、日常作业和学期检测等形式,获取必要的学情信息,调适“新课堂”研究行动的进度和要求。三要跟进指导,经常深入基层,帮助实验学校、薄弱学校以及定点联系学校,系统规划学科教研工作,有序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打造优势学科、特色学科,解决薄弱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改进课堂诊断。课堂诊断要坚持“学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便引领教师真正做到因学定教、以学论教。一要提供理论支撑。以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课堂教学诊断研究”为抓手,从课程高度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育人价值,研制课堂诊断内容框架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开展“研究课、常态课、示范课”等课堂诊断提供理论支撑。二要提供技术支持。要研发有效的课堂诊断策略和科学的诊断工具,引导教师在课堂诊断时分析“学、评、教”三者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联动性,基于观察证据和检测试题,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加快课堂诊断从“就事论事”的表层评议向“剖课析理”的深度推论转变。三要提供现场指导。深入教学现场,引领教师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关键能力、积极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做到有理有据地评课议课。

3.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着眼现实问题,探寻改进实践的有效策略。一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组织“新课堂”研究行动重点项目申报,集中力量,破解事关“新课堂”教学的重大问题。二要开展小课题研究,倡导“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研究课题化”,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立足教学改革实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引导教师研究“新课堂”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形成相应的“小案例、小论文、小故事”。三要组织微型研讨,就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组织微研讨、桌边教研等活动,探讨教改方案,积累典型案例,总结先进经验,形成“题目到课堂中选、研究到课堂中做、答案到课堂中找、成果到课堂中用”的校本教研文化。

(三)改进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1.完善教学管理。“新课堂”研究行动要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强督导评估。市教研室将把“新课堂”研究行动情况列入学校年度岗位目标考核,通过加强督导与检查,促进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改革优势、亮点和特色。二要完善教学常规。要按教研主题有序开展“研标、定标、学标、达标”活动,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学科教研制度和教学管理常规,及时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落实好“三个一”的教研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校本研修培训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主题教研活动;每学年至少搞一次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达标评比活动。三要保障经费投入。合理安排项目研究经费,确保“新课堂”研究行动顺利进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相应的“新课堂”研究行动项目和研究经费。

2.建立激励机制。“新课堂”研究行动要通过激励措施来盘活人力资源,共享教研智慧。一要培植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并主动培育“新课堂”研究行动的先进典型,组织人员对其经验、成果进行提炼,培植出一批课堂深度变革的优秀教师、先进团队、示范学校,并通过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要搭建交流平台。每学期召开全市教学工作会议,选择优秀的“新课堂”研究行动经验进行交流。采取现场观摩、研讨展示、专题论坛等形式,在全市中小学共享“新课堂”研究行动先进经验。三要加大表彰力度。评选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精品课例,激发教师参与“新课堂”研究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要创造机会,对“新课堂”研究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学校、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团队、优秀成果予以表彰。

3.推介研究成果。“新课堂”研究行动要及时转化成果,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要加强现场推介。召开教学观摩现场会,举办教学成果推介周活动,及时推广和转化“新课堂”研究成果。二要加强报刊推介。在《海阳教育》开辟专栏,推介“新课堂”研究行动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向省市级教育报刊推荐学校、教师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我市的教学改革经验。鼓励教师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有关教学改革的专著,增强其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要加强媒体推介。向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推送“新课堂”研究行动的报道稿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专业影响力。

附件: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重点研究项目

附件:

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重点研究项目

序号

重点研究项目

责任科室

1

核心素养驱动的高中语文“学、评、教”一致性研究

高中室

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3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学”的行动研究

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导向教学研究

5

聚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6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

7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8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9

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活动”教学模式研究

10

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初中室

11

初中数学“新课堂”分层优化策略研究

12

初中英语“3+1”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1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14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15

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式”课堂教学研究

16

基于课程整合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研究

17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室

18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悦思”课堂教学研究

19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

小学道德与法治“智德文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问题导向教学研究

22

“学、教、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科研室

研究方案第3篇

【 关键词 】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Win2003;加固方案

The Study of Win2003 Safety Strengthening Scheme

Li Huan-shuang Pan Ping Luo Hu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zhouGuiyang 550025)

【 Abstract 】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strengthening essence is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was found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can be controlled, can avoid, can transfer the security risks,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lated standard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safety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operating system operation. From the security of the most basic Baseline Security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Win2003 server presents a safety strengthening scheme.

【 Keywords 】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risk; win2003; strengthening scheme

0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已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通过评估尽早认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要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用的人越多,找出漏洞的可能性越大;用的越广泛,漏洞曝光的概率就越大。黑客攻击防火墙或内部主机,一般都是先攻击操作系统。我国绝大多数的计算机安装了Win2003操作系统,Win2003操作系统也是安全加固人员最有可能遇到的操作系统。任何信息系统都存在安全风险,在针对Win2003系统安全加固的过程中,加固人员通常根据系统本身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安全加固方法,使系统残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1 Win2003安全加固背景

通过对2011年重大安全事故回顾,信息系统安全加固方案的提出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事情。安全加固人员通过分析对Win2003安全加固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安全加固的依据和具体的安全加固流程来细化整个方案。

此加固方案的设计依据是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服务器操作系统测评要求,结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所发现的潜在安全隐患(如表1所示)而设计。

信息系统安全加固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活动中发现的潜在风险进行安全操作,在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安全措施来控制风险,使残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对Win2003安全加固可以进一步改善其所在网络环境,保证系统信息正常传输及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2 Win2003安全加固方案

为了有效地减轻、转移、分散、规避信息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安全加固方案以对最基本的技术管理的潜在风险进行安全设置为例,使之达到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减轻系统的安全风险。

2.1 Win2003安全加固流程及步骤

图1为Win2003服务器安全加固流程图。用户对于流程的了解总是多于对其他策略和标准的了解,这是因为流程所提供的流程就是实施安全工程各个环节的操作细节。由图可清晰看出整个安全加固过程的操作环节。

根据Win2003服务器安全加固流程得出安全加固步骤,如表2所示;同时我们以贵州省某厅级单位Win2003服务器安全加固为例,来说明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安全加固是一种战略性考虑。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即应急响应、数据备份、杀毒与补丁、进行安全配置、再次杀毒、进行测试。应急响应是整个信息安全加固过程的准备阶段。简单对安全配置中的注册表配置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注册表是Windows系统的核心,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庞大数据库,存储着系统本身以及所有硬件、软件和组件的信息。修改注册表可达到开启远程终端的目的,而且使用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优势,无须上传任何文件,适用于Win2003系统。因此加固人员应关注对注册表的安全配置。

2.2 案例分析

根据2011年某月对贵州省某厅进行的非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所发现的安全隐患,结合《GB/T 25063-2010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测评要求》,如下所示依次进行Win2003服务器安全加固。

1) 加固人员自带针对Win2003系统的应急响应预案。

2) 首先在贵州省某厅机房管理员以及第三监理方共同陪同下,加固人员对贵州省某厅局5台Win2003服务器进行数据备份,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

3) 对5台Win2003服务器启用瑞星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杀毒,结果显示无高风险漏洞存在。

4)具体加固事项。

① 账户安全策略配置。

步骤: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账户策略——密码策略

密码复杂性要求 启用

密码长度要求 8位

(此项配置完由安全管理员进行密码重新设置)

步骤: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账户策略——账户锁定策略

账户锁定阈值 3次

账户锁定时间 30分钟

账户锁定计数器 30分钟

② 本地策略。

步骤: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审核策略

审核策略更改 成功、失败

审核登录事件 成功、失败

审核对象访问 失败

步骤: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关机:清理内存页面文件 启用

③ 注册表安全配置。

a) 抑制Dr. Watson Crash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Dr Watson\Create Crash Dump (REG_DWORD) 0

b) 用星号掩藏任何的口令输入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Network\HideSharePwds (REG_DWORD) 1

c) 源路由欺骗保护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DisableIPSourceRouting (REG_DWORD) 2

d) 防止SYN Flood攻击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SynAttackProtect (REG_DWORD) 2

e) 防止碎片包攻击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EnablePMTUDiscovery (REG_DWORD) 1

f) SYN攻击保护-管理TCP半开sockets的最大数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TcpMaxHalfOpen (REG_DWORD)100或500 1F4

④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步骤: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

Alerter 禁用

Computer Browser 禁用

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禁用

Remote Registry Service 禁用

Telnet 禁用

⑤ 对实施安全加固的服务器进行再次杀毒,无异常发生。

⑥ 通过重启服务器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估,无异常发生。

3 结论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不断更新的动态的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类软件的更新,攻击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对Win2003安全加固的工作也要持续不断的改进。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议定期对网络环境进行人工检测和软件扫描,加强对Win2003安全加固方案的改善,确保网络运营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武春岭,李贺华.信息安全产品配置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18-119.

[2] 范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2..

[3] Yusuf Bhaiji,CCIE#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and Solutions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6-8.

[4] 杨永川,顾益军,张培晶.计算机取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1-195.

[5] 肖遥.网络渗透攻击与安防修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3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JWZ201011)。

作者简介:

李换双(198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研究方案第4篇

关键词:铁路;施工方案;研究

1对铁路轨道施工技术的思考

1.1铁路轨道施工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是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它的本质还是一成不变的,铁路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铁轨。铁轨也是大多数人最铁路最基本的认识。铁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好坏。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火车的轮子直接与轨道相摩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铁轨出现了断裂变形的话,对超高速运行的列车会产生致命的伤害,可不是小小交通事故那么简单的问题。倘若在铁轨的质量不过关,将会在摩擦过程中产生很多小的铁屑,这些铁屑会减小轨道和轮之间的摩擦,给刹车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在铁路施工之中,铁轨的施工显得尤为的重要,容不得一丁点马虎。

1.2铁路正线铺设道床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前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准备工作。校对好路基断面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一致。然后检查高度是否和计划的一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再测量后钉射线路重桩之间的距离,普通曲线20m,缓和曲线10m,直线25m。然后钉设曲线5个控制桩,依照以上测量的数据为依据制定施工的图纸。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的底渣选择的环节了,选择底渣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选择产量和质量都值得信赖的工厂。特别要注意道渣的清洁度,颗粒形状,材质力学性,级别,级配这几项参数,这都直接关乎着道渣的质量。如果直接看这些参数还是不敢确定是否是合适之选的话,可以当场选择实体原料进行实验,以便于更加直观地了解道渣的实际性能。接下来就是铺设道渣了,先由线桩来确定底渣的宽度,再把厚度和控制柱设定好。由于正线线路的标准是双层道床,粗砂是底渣的最好的选择。粗砂在施工前就先运到施工现场。注意不要产生过多的施工垃圾妨碍后期工程的进行。在摊铺的时候,要做到让路面平坦。道床提升高度的标准为大于或等于0.5m。接下来开始铺设轨排,轨排的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铁路建设施工的成败。在铺轨排的过程中务必要把枕木铺齐,枕木之间间隔一定,枕木与轨道两旁程现90度夹角,枕木的高低一致,插入底渣的深度一致。将枕木的位置找定后,接下来就应该牢牢地固定了,要把每颗螺丝拧紧,把所有扣件都扣住后还要仔细检查一遍。紧接着开始上渣整道工作,采用型号为k的卡车运输渣,运到目的地后卸下所有的渣料,人工将所有的渣料均匀水平地铺好,把每一个盒腔都填满,注意绝对不可留下任何的空余空间,以免给日后留下祸患。起道的时候,先把一股轨面起到相对于水平桩的高度记下。需要指出的是,水平桩在最开始的时候设置,直线间隔50m,曲线间隔20m。非直线的道轨先起内股,在此基础之上在调整另一条内股,在调整道轨的时候,以上下左右皆对整齐为原则。把轨道抬起之后,在保障了已经校准完毕之后,迅速向轨枕的下方的剩余空间内串渣,要保证里面的空间全部被填满,切记不能有吊板和悬空的情况发生,这之后为了让后期不再耽误施工时间应该在所有的枕床之间留下宽度合适的凹坑。接下来开始拔道工作。在中心桩已经充分到位的情况下直接目视后把中心桩拔掉。曲线和直线的位置选择不应该相同,这时的误差在所难免,只要把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弦线检测出的数据加以对比便可得出施工是否合适的结论了。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做好之后还应让道渣之间的缝隙减小,应该充分捣实,这才能让铁道的稳固性得到保障。这项工作的标准是,捣实后和捣实前二者的高度差为3cm。铁路路基的施工到这就算是完成了,但这只是施工工作完成,还要用一段时间来检测在施工完成后轨道是否发生了变化。这项工作麻烦而辛苦,充满了复杂性,出不得任何纰漏,因此,要派专门的监护人员保护还未使用的铁道,防止其遭受破坏。此外,还应派专门的检测人员去检测新铁路的性能,防止因施工不当产生的变形等情况不被及时发觉。

2对铁路高站台施工技术的探究

2.1铁路低站台改高站台的必要性

我国铁路正在飞速地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下,快节奏的生活是人民的常态。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方便快捷成为了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最大期待,但是在我国许多的火车站,低站台的数量依然大于高站台的数量。很多的旅客还在乘坐k字开头的列车。这种列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于动车和高铁的速度慢很多。k字开头的普通快客列车停在低站台,而高铁和动车则停在高站台。在我国的很多的火车站,虽然都设有高站台,但是数量不足是一大缺陷,这也是我们经常看见高铁动车的车票被抢售一空而普通快客却还剩许多车票的重要原因。高铁动车是两种新型的高速列车,高铁的速度比动车更加快,这两种列车不仅大大缩小了乘客乘车的时间,还大大的提高了乘车的舒适度。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低站台换成高站台都是大势所趋。在许多的火车站,低站台的许多的服务设施和设备都和新型的交通运输列车和新的理念相冲突,它们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的国情,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也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有效地发展,大量改造低站台,让高铁动车成为运输的主力军迫在眉睫。

2.2铁路低站台改为高站台方案汇总

第一种方案是把原先旧的站台全都拆除,相当于拆房建新屋,成本虽然较高,却难以出现问题。再者保留原低站台,于其上运用z结构把站台加高,这样就会有一部分站台处于悬空状态。这种站台改造方式无疑最简单,但只能针对小部分站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也是从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从原站台中部改造,形成共用站台。最后一种方案原站台可以采取拆或者不拆,采用n型板柱结构重做高站台。这种做法只适合于原来建站台时采用的是高标准的现有低站台,因其建法简单造价低廉也被多次采用。

3结束语

铁路是我国的命脉,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铁路这种一次性大量运输的运输方式正适合于我们。于轨道施工时,要遵循固定的方案,采用优质的原料按部就班地进行。于站台改造时,可采用拆掉或者不拆原站台的多种方式,应综合考虑情况择优而取。本研究主要针对铁路施工的轨道施工根据实践经验和个人见解提出了一些意见并对低站台改造成高站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希望能有益于我国铁路建设,更期待着能够享受一个更加高速快捷的铁路旅行。

作者:李素萍 单位: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蒙华铁路蒙华铁路16标一工区

参考文献:

研究方案第5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组织领导得力、宣传发动充分,学习安排具体,学习效果明显”的工作目标,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为主线,建立组织机构,搞好宣传发动,加强学习教育,务求实际效果,全力营造大讨论活动良好社会氛围,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时间安排

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从7月29日开始,到8月13日结束,共16天时间。

三、工作任务

为确保大讨论活动更加深入,更加扎实,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动员阶段按以下标准和步骤推进实施:

一、党史研究室全体员工在《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进一步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可操作性,并精心组织《方案》的实施。全体同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增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史研究室主任张清玲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列出日程安排,明确目标,量化任务,责任到人,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

二、搞好宣传发动。要紧紧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奋力实现新跨越这个主题,采取各种形式,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结合单位实际出发展,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这次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人人主动参与,各界积极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1、学习内容更广泛。学习动员阶段开始后,全室人员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精神;学习、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好徐光春书记在省八次党代会,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特别要学习好科学发展观,掌握其精神实质。对于规定的学习书目要做到全文通读,重点精读,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取得效果。2、学习要求更深入。这次再学习动员,要在深入二字上做文章。通过学习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从思想上弄懂十七大为什么把解放思想当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弄懂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历程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弄懂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新要求,弄懂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着力点,弄懂自己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中应该怎么去做。3、学习方法要创新。在学习原文的基础上,全室人员要做到“三个一”,即:召开一次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效果;举办一次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辅导报告会。

研究方案第6篇

一、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旨在对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所形成的成果、经验和结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症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概括而言,即“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想出办法”。

二、调研内容

(一)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二)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三)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四)分析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五)分析2004年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六)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七)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开展音体美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以上调研内容可从理论、政策、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下图研究框架: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法。

四、具体分工

(一)总课题组组成

组长: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教授);

副组长: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成员包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二)根据以上研究框架,课题组下设10个研究小组,其工作任务和人员安排如下:

第一组: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

负责人:高宝立(《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编审)

成员:朱小蔓、毕诚、刘惊铎、宗秋荣、武思敏、金东贤

第二组: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历史进展与具体模式。

负责人:陈如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

成员:崔相录、酆力、刘晓楠

第三组: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

负责人: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田慧生、程方平、郝志军、吴安春、秦行音、陈金芳、邓友超

第四组:分析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背景、内容与落实情况。

负责人:吴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博士)

成员:曾天山、明航、杨润勇

第五组:研究和分析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现状。

负责人:詹万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齐欣、李书华、宁武杰、徐安德

第六组:研究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

负责人:张铁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

成员:赵学勤

第七组:研究分析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现状。

负责人:李继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

成员:于慧颖、徐美贞

第八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教育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负责人: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马艳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课题组

第九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负责人:李永亮(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成员:吴键、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第十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负责人:李鑫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李荣芝

(三)根据调研工作需要,设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湖南、甘肃等若干个地区调研组,整理、总结和评价各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负责人:田慧生

(四)根据调研工作需要,总课题组设秘书处,挂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具体负责此次调研的联络、协调以及总研究报告的撰稿工作。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付文瑞、刘晓楠

(五)总报告撰写组成员: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金东贤、秦行音、邓友超、杨润勇、明航

(六)总课题组协调员:续梅(《中国教育报》基础部主任)。

四、研究成果

(一)调研报告的具体成果由总报告、分报告、地区个案、附录四部分。

(二)总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撰写,总字数在1.5~2万字左右。

(三)分报告由10个研究小组负责撰写,独立成章,字数以1万字为限。

(四)地区个案由地区个案研究组负责撰写,字数以1万字为限。

(五)附录主要包括各类文件法规、参考文献、素质教育大事记等。

五、时间安排

8月5日,组成课题组,将课题组成员名单上报教育部。

8月10日前,拟制调研工作方案,供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

8月10日,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在京课题组成员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与修订调研工作方案,并部署具体工作。

8月15日,将调研工作方案上报教育部,待批准;各研究小组按照分工,拟订工作计划,开展资料收集、细化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

8月15日~9月15日,实施调研工作。

8月24日,各研究小组负责人会议。

9月9日,各研究小组工作进展中期汇报。

9月15日前,完成分研究报告,并汇总到总课题组秘书处。

9月17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工作会议,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讨论总研究报告初稿撰写计划安排。

9月25日前,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完成总研究报告初稿。

9月30日前,经总课题组负责人确认后,将总研究报告上交教育部。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调研工作属国家重大调研项目,意义重大,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要高度重视,应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要积极、有效地做好此次调研工作,还要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成功经验和探索有效途径。

(二)此次调研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研究小组要明确责任,按照分工抓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勿影响调研工作的总体步骤。

(三)研究报告无论总报告和分报告,均须按A4纸规格、小四宋体打印、装订成册,同时上交电子稿,总课题组秘书处为此次调研建立专题档案信息库。

研究方案第7篇

【关键词】 TD-LTE 无线网络 网络建设 策略

引言:早在2009年3月份,3GPP组织为完成LTE的商业化部署,正式冻结LTE版本R9,此举为其部署创造了条件。接下来,在13年12月份,我国开始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4G时代,表明4G在中国正式商用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均被官方授权,并发放TD-LTE牌照,表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TD-LTE已经随处可见了,我国无线宽带技术也得到极大的刺激和促进。值得一提的是TD-LTE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也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下主要对TDLTE网络的建设思路及其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TD-LTE无线网络指标

TD-LTE无线网络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比如极高的传输速度、较低的实践延迟以及建设所需成本较少,主要针对一些实时高效的业务。另一方面,由于运营商的不同(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对TD-LTE无线网络的定义也不同。拿中国移动通信来说,在移动公司的官方文件中对TD-LTE无线网络有着如下的定义,TD-LTE无线网络的主要业务范围是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且具备语音业务功能。结合当前的设备终端,我们可以看到单、多模数据卡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对客户端设备的终端主要承载一些高速的

数据传输业务。对TD-LTE自身能力以及对其涉及的业务进行考虑,主要从下述指标进行说明:1、覆盖指标要求:在TD-LTE网络的覆盖区域内,要求该网络的覆盖率至少需满足-110dBm

二、TD-LTE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TD-LTE无线网络建设中,其规划包含许多部分,比如估算网络建设的整体规模、规划网网站地址、规划所建设网络的实时参数等等。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1、TD-LTE链路预算。在R4网络中(即TD-SCDMA),其业务信道为专用信道,对于其网络有效覆盖范围的计算,主要通过链路预算来对其业务所允许的最大路损进行计算。网络发展至TD-LTE后,共享业务信道是其主要模式,只要确定了小区边缘用户最低速率要求,其小区有效覆盖范围便得以确定。考虑到TD-LTE网络采用两维(时域频域)调度,还需要对其在小区边缘区域不同速率业务的RB数目或SINR要求进行确定,最终确定满足既定小区边缘最低保障速率下的小区覆盖半径。

2、宏基站容量规划。对TD-LTE系统进行容量评估时,主要从该区域平均容纳量、边缘容纳量以及同时进行调度的用户数等许多方面进行评估。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对TD-LTE系统容量影响较大的因素。①任意一台接收机均存在一个特定的接收范围,当接收功率超过该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时,必然使得接收机产生饱和阻塞。阻塞干扰是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②系统频段外的杂散辐射落入到另外一个系统的接受频段内造成的干扰。杂散发射主要包含四种,寄生发射、谐波发射、变频产物及互调产物。假设出现干扰基站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外衰减,或者两基站之间缺少合适的隔离,可能直接导致接收机灵敏度减弱、造成一定的性能损失或者增加接收机噪声门限。因此,须严格依照规定中站点间距对网络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③系统容量的大小也受用户业务模型的制约。网络建设并进入实际运营时,运营商需根据业务的实时动态对网络的时隙比例、PDCCH占用符号数等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对系统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通俗来说,3G技术的下一代技术便是TD-LTE无线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对TD

LTE无线网络进行规划和研究是通信界的重大课题,也是加速TD-LTE无线网络投入商用的重要过程。笔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建设思路和策略,希望能对当下我国的TD-LTE无线网络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韩斌,彭木根. TD-LTE链路预算研究[J]. 数据通道,2011(01).

[2]赵旭淞,张新程,徐德平等.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

研究方案第8篇

[关键词] 招标方案 需求分析 需求表述

在招投标活动中,招标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招投标结果的理想与否。所以有必要对招标方案予以重视和研究。在现实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需求形形,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拟定招标方案。

一、需求分析

招标机构进行招标采购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个程序是需求分析。许多招标机构,往往忽略了这点或在这点上做的不足,导致招标结果与用户的实际合理需求产生较大的偏离。具体较多体现在三种情形上。

1.招标机构肯定了用户的不合理要求

例:某地方政府招标中心曾接到当地人事局委托购买50台手提电脑报告,明确指明电脑品牌为IBM,招标中心按其要求拟定招标方案,发标时受到众多商家的指责,认为这明显有违公平原则,排斥潜在投标人和实行品牌歧视。实际上,此为一般性使用的机器,没有指定品牌的合理依据,招标中心是肯定了用户的不合理要求,且有违反《招投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嫌疑。

2.招标机构否定了用户的合理要求

例:另一地方政府招标中心也曾接到过当地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委托报告,购买30台手提电脑,报告上也是明确指明电脑品牌为IBM,招标中心当即以有违公平竞标为由,将品牌要求删去,有色金属总公司提出异议,因机器是野外作业使用,摔碰之事常有,如使用别的品牌机器,难以确保不常出问题。业界都知道,IBM手提电脑一般的碰摔不会影响机器,这明显是招标中心无视用户的合理要求,并做出否定用户合理要求的举措。

3.招标机构忽略了用户的隐性要求

例:某市政府采购招标中心同时接到两个委托项目,当地中国电信公司委托购买200台计算机,市教育局委托购买1500台计算机,其采购的货物名称、技术指标、商务条件一致,遂将两份报告所需合在一起,列为一个标向社会公开招标。评标结果,广东某电脑有限公司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由于其品牌知名度较低,中国电信公司当即提出异议。因中国电信公司采购的200台计算机,是用于下属各县的计费系统,要求机器的可靠性必须非常高,计算机业界都知道该品牌计算机的可靠性并非太高。当招标中心采纳了中国电信公司的意见,准备将第二中标候选人(货物品牌为国内著名)列为中标人时,教育局提出异议,认为广东某品牌计算机已可满足教学使用,换成国内著名品牌的计算机,教育局将付出一大笔不必要的费用。出现此问题,是采购中心忽略了用户的隐性要求:机器的可靠性要求不同。不应将不同要求的机器合并在一起进行招标。

所以,在拟定招标方案中,首先必须认真做好用户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正确,是招标方案正确和整个招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保证。

二、标段划分

在用户需求的项目较大时,将考虑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标段。标段的划分,也将对项目的顺利运作产生影响。

现实操作中,存在将标段划分过细的现象。标段细分化,表面上是分散项目风险的一种途径。实际上是在法制不健全和规则意识淡漠条件下经济利益驱动的产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投资权,它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用特定的资金实现项目目标,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投入资金,接受完整的项目成果,而对项目的收益却极少考虑。而且他们手中的权利与标段大小、多少有关,标段越多,投标人也越多,权利也就越大。其后果是造就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复杂度增加,难度增大,管理成本增多。

在划分标段时,必须考虑标段的规模和数量,并应考虑标段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应选择联系比较简单的点为准分拆点,再根据数量不宜过多并保证标段必须具有相当规模的原则,选择准分拆点为分拆点,这样可保证各个标段具有一定规模,也就保证规模效益;保证标段之间关联度较低,使整个项目各标段整合时简单方便;还保证标段数量较少,业主对各标段管理的方便性。

三、需求表述

需求表述就是将用户的需求明确地用文字、图表等表述出来。其讲究的是表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常被招标机构忽略的事实之一:是采购人与厂商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虽然许多时候采购人认为已对某些货物或服务非常熟悉,但这可能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或概念的混淆,人们习惯使用某种货物,其实是习惯了该货物表现出来的性能,而不是对货物本身的了解。常易犯试图描述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货物的失误。

一种典型的情况是厂商出于自我保护,将货物中优异于同行的专利技术(或根本不申请专利)隐瞒起来,使同行和用户明显感觉其货物某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却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因素导致,用户如果从货物本身试图将这种差异表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常被招标机构忽略的事实之二:采购人对货物的专业知识是不足的。采购人对货物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有局限的,许多货物的制造使用了大量的技术,就连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面了解也要非常费劲,非专业人员就更难了。

采购人之所以产生上述的错误,主要是不善于选择表述货物的角度,要表述货物,既可从货物的本身表述,即直接从货物的构件、构件的技术指标进行表述,也可以从货物的表现性能进行表述,或者两者结合起来表述。要尽量回避自身不擅长或难以操作的表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