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艺术论文

校园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7 09:25:12

校园艺术论文

校园艺术论文第1篇

(一)大学校园摄影的特征

1.大学校园摄影的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大学校园是个浓缩的小社会,摄影作品不仅反映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日常情景和他们的精神面貌,还记录着学校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党团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育活动、后勤服务保障和重大事件等方面活动。

2.大学校园摄影要求摄影工作者的技能全面,专业性强。摄影是一门涉及光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的现代科学。一名合格的摄影工作者不仅要知道各种相机和镜头性能,懂得成像原理和构图原理,还要熟悉不同景象的拍摄技法。另外,大学校园里的摄影范畴除了校园生活、新闻事件外,还包含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在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摄影活动中,不仅要求摄影工作者掌握显微摄影、高速摄影和特殊环境下摄影等专业技能,甚至还要求摄影工作者能够手工进行后期的暗室冲洗工作。另外,高校摄影从业者不但要掌握深厚的文化知识和美学造型艺术,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性,知道怎么拍、拍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最具大学校园代表意义的图片,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3.大学校园摄影从业人员不足,业务素养亟须提高。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摄影师可细分为拍摄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师、拍摄体育运动的体育摄影师、拍摄地理风光的风光摄影师、拍摄人物的人像摄影师,以及拍摄静物广告的广告摄影师等。由于高校的摄影工作受到编制和资金的限制,分工不可能这么细,从业人员数量也不会很多,甚至许多人员都是兼职的摄影爱好者,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二)大学校园摄影的表现形式

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被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吸引,纷纷参与到摄影创作中来。走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摄影爱好者的身影和优秀的摄影作品。

1.宣传栏常被用来展示当前党和国家的时政要闻,以及与学校紧密相关的人和事,如党的十会议图片、国内外重大新闻、学校的最新动态、优秀学生和知名教授的事迹介绍等。

2.专题摄影作品展。出于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目的,大学校园里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特定主题的摄影作品展。这是大学校园摄影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3.高校自办的刊物,如校报、校刊等。校报和校刊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培养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提高。

4.高校的宣传材料,如宣传画册和招生简章等。这些材料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蕴含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发展愿景。

5.学报等学术期刊也是大学摄影作品的一个重要呈现平台。学报上的照片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大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的高精尖,是大学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摄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新闻宣传作用

摄影作品可以将校园风貌、教学理念和发展动态展示给社会方方面面,有利于大学之间、大学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起到宣传学校,推广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作用。

(二)舆论监督作用

摄影作品通过记录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明行为和先进人物事迹,表彰先进,能够促进校园风气的进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能揭露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倾向,鞭挞后进,促使不良风气和行为得以纠正。

(三)信息沟通作用

在大学校园里,数万人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摄影作品以其直观、真实的方式将校园中最新发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记录下来,并通过宣传栏、校刊、校报和校园网等形式和渠道,迅捷地传播到广大师生面前,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校园的最新动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校方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

(四)文献纪实作用

摄影作品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党团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文体活动、校际交流等,并作为历史文献和重要史料保存起来。

(五)素质教育作用

摄影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结晶,现已成为各大高校素质教育的必选课程之一。通过摄影选修课的教学,学生既可以学习了解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锻炼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丰富业余生活;又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

三、以摄影艺术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彰显摄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拍照和摄影,就像是玻璃和琉璃。两者外观相似,但是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玻璃是普通的日用品。琉璃却是从火里锤炼而来,从水里凝结而去,要数十道复杂的工序才完成的可以流传百世的艺术品。”拍照只是一种简单的用镜头记录客观世界的行为,而摄影则是一门艺术。所以说,不是拥有了相机的人就是摄影师。摄影师需要思考,需要构思,通过镜头合理的运用来对一个事件进行精确的报道,而要避免不加取舍的狂按快门,记录大量的无效影像。要想充分发挥摄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摄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摄影工作。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上对摄影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在组织、制度、政策和资源上进行保障。其次,要使教职员工充分了解摄影艺术的人文价值和内涵,以及摄影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教育功能。再次,要使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摄影不只是大学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反映,更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动力。只有改变那种认为“摄影只是展示和记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工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具有从属地位”的错误的传统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强化摄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摄影从业者要深入大学校园生活实际

摄影艺术是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创作活动。作为一名摄影从业者,必须深入大学校园的实际生活当中,从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求创作灵感,捕捉精彩瞬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摄影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和人物事件的客观记录,更多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过程。大学摄影从业人员只有与时代和文化紧密相连,与大学师生的喜怒哀乐紧密相连,与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反映大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好作品。

(三)创新大学校园摄影管理制度

要增强摄影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效果,创新校园摄影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引导校园摄影行为的规范性和健康发展。首先,重视对摄影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减少或规避外行管理内行的行为,建立内行领导内行,内行管理外行的管理机制,切实有效地让大学摄影工作符合摄影艺术的创作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校园文化摄影艺术的广泛开展。其次,建立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用人机制和人事制度,明确摄影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岗位的任职资格和用人标准,提高摄影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感和荣誉感。再次,创建和优化摄影工作考评机制,对摄影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摄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部门要重视并着手建立对校园摄影工作的考评系统,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表现好、服务好的个人和部门,教育与批评不积极、不上进的人员和部门,用创新管理制度的方式增强摄影艺术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效果。

(四)进一步提高摄影从业者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一种视觉文化。所谓视觉文化是指以视觉信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态,并能激发起观者的想像和思想情感涟漪的艺术形式。一张优秀的摄影照片往往就是视觉文化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线条、形状、质感、立体、明暗等视觉元素,体会到对比、统一、节奏、平衡等构图原理,还能感受摄影者的内在情感和诉求。普通拍摄者往往缺乏对视觉要素和构图原理的深刻理解,仅仅记录下新闻事件当时的现场情景,而很少去留意画面构图的优劣、主体是否突出、光影对比是否恰当等元素,这往往导致了相片质量不高,甚至画面模糊。所以说,视觉文化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摄影者的必要条件。另外,摄影是一种处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在摄影的瞬间凝结着摄影师对时间和空间、艺术和现实的理解。新闻摄影尤其要求对决定性瞬间的准确把握。它将某个瞬间从新闻事件的时间流中分离出来,将这个瞬间凝固成一副精美、简洁,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把这个凝结着事件本质内涵的决定性瞬间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凭着各自的想像、理解去补充完善,从而表现出新闻事件的整体和全局。对“决定性瞬间”的把握,是衡量一名摄影师及其作品优劣的标尺。具有价值的客观现实往往转瞬即逝,一名优秀的摄影从业者要能够快速判断某一个瞬间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捕捉事件中矛盾最尖锐、发展变化最饱和、最能代表其本质的瞬间。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都具有决定性瞬间特点,让人看后终生难忘。二战经典照片《胜利之吻》,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五)增强大学校园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

台湾摄影师李昱宏说过“喜欢拍照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的杰作却越来越罕见”。审美价值是衡量大学校园摄影作品好坏的先决条件。摄影照片只有具备了审美价值,才会不流于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髓和内涵,更具有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

1.摄影作品要具有形式美感。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具有形式美感。在摄影艺术中,构图是决定照片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其直接影响到摄影作品的最终展示效果。摄影构图要根据作品所需要展现的人物形象或事件主体,对相机镜头中的人、景、物进行有效地取舍,并对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合理地组织,以获取一种最佳的表现形式。其次,在具体拍摄时还要考虑到光影的影响,采用九宫格等辅助线和空间几何原理来对光影、云雾、气流等自然界中影响成像效果的因素进行协调处理,完善构图中的欠缺之处,以获得一副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和谐优美的画面。另外,形式美感的获取,还取决于拍摄点的选择、景别和虚实的运用、画幅和镜头焦距的选择等因素。

2.摄影作品要饱含真情,融情入画。摄影师是通过相机镜头去观察客观世界和捕捉精彩瞬间的,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要善于用镜头“说话”。优秀的摄影作品总是在画面中渗透了浓郁而真切的情感,借此以打动受众。

3.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要适度。视觉张力强的摄影作品会激发受众的兴趣,提高摄影作品的传播及宣传效果。随着Photoshop等软件的流行,人们可以通过PS等后期处理技术来完善构图,提高视觉效果,增加摄影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使之更具有艺术气息。但是,摄影毕竟是一种纪实艺术,它要求真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件本身。后期加工一定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避免陷入南辕北辙、舍本求末的误区。过分的后期加工虽然能一时蒙蔽人们的双眼,但终究会真相大白,遭人耻笑。如曾获得2006年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获得2005年首届“华赛”(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及环保新闻金奖的《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就因后期处理而被取消了奖项。

4.注重对标题和文字说明的提炼加工。标题和文字说明是摄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好的标题会增强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字说明能够补充说明摄影照片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和演变趋势等信息,更好地表达出摄影作品的内涵和摄影者的情感。标题和文字说明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富有感染力。摄影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勤动脑,多动手,在提高摄影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字描述水平。借助于巧妙的文字表述,将事件现场的氛围和当事人的感受还原出来,力争达到文字与摄影作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结束语

校园艺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校园艺术论文第3篇

1.人自身的和谐

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使命是在个体和社会统一中来把握身心和心智(知、意、情、行)的和谐发展。个体自身和谐主要指个体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平衡,身心健康、心态良好。

2.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与环境的和谐一方面是指建设优美的校园风光、另一面是指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生活、学习等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陶冶人们的心灵、进行自由的学习与创造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有序、高效、便捷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又会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师生员工的行为及其人格的塑造,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形成能够使师生员工产生美好感受的校园文化,得以在思想品行、思维品质、学术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指人与人的和谐,人际间的和谐,广义上是指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在现代通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间的交往愈加频繁,相互间的合作依存日益紧密。其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已成为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日益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专属文化现象,是历届师生对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传承和创造的结果。艺术类院校由于其自身学科设置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于不同于综合大学的校园文化特点。

1.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校校园文化构建的重点。艺术院校作为研究文化艺术的专属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风格鲜明的校园建筑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突出校园文化美的特色,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美育,培养学生艺术化的心灵、审美化的人生境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准。

2.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欠缺

艺术院校学生都是经过长期的艺术教育学习,或是相关艺术院校附中考取,由于学习环境、个人兴趣、时间精力等原因,导致学生偏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导致文化课学习投入不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人文及自然科学类的活动较少,参与人数较少,人文素养底蕴不足。

3.校园文化构建面临困境

国家在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研究、培养方式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尚不具规模,各类校园文化导向性机构对艺术院校的关注及研究不足的情况。艺术类学生大多个性张扬、思维敏捷活跃、情感丰富、这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此外,当前教育市场化的背景下,艺术院校学生学习成本不断提高,学生经济意识不断加强,价值取向日趋务实与功利化,这都对艺术院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出了挑战。

三、构建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明确育人理念

构建艺术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包括以学生为本,也包括以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发挥起主体作用,提高管理效能。努力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作为教育研究机构,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充分尊重师生的学术自由,努力为广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专业素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学校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指导机制,使学生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个性突出、而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其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其一,制度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道德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其二;条例细。所制定的条例应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等。其三;纪律严。制度透明,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在践行制度过程中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其一,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实现激励和带动作用,竭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其二,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其团结、组织、教育学生的职能;其三,加强社团建设,发挥艺术类院校的优势,组织成立高质量的艺术类社团,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文化,逐步积淀、缔造和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平台

要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特点和人才智力的优势,积极探索艺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创新校园文化展示的新载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转变学生轻视文化修养的错误认识。提高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加大文化课考试难度,开设相关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提高其学术素养;在艺术实践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要充分利用艺术实践活动展示性强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在情感认知、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条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信任与合作。

四、结语

校园艺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校园音乐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J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88-0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也在积极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实现校园音乐文化的科学建设与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

在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声乐艺术包含很多的内容,像,音乐文化、音乐语言等等,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能够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应充分的利用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高质量的开展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对声乐艺术进行充分的欣赏。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观看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通过充分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示,学生会自觉的参与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进而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1]。②声乐艺术的内涵较为丰富,且对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内涵进行细致全面的剖析,将其全部整理出来,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式方法、发展方向,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③利用声乐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例如,举行歌唱比赛、举行声乐才艺比赛、举行音乐联欢晚会等等,通过利用多种声乐艺术形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2]。

二、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

声乐艺术能够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校园音乐文化主要以音乐为核心,其与声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中,可以将声乐艺术作为推动力。例如,发展声乐艺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技能,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为高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另外,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灵感,积极的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另外,高校还应该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例如,购买先进的声乐艺术设备、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开发高水平的教材,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学习声乐艺术,进而学生也才能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良好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试想,教师积极的进行音乐艺术科研、教学,学生努力学习声乐技能,这在无形中会形成内在的力量,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应将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内在的驱动力,实现最佳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效果[4]。

三、声乐艺术的主导作用

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主导的作用。由于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建设者除了高校的教师之外,还有相关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这类学生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利用专业的声乐知识、高水平的声乐技能,推动了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音乐活动中,不能缺乏声乐艺术对青春的感召力,也不能缺乏一批批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其成为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主导者[5]。因而,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最专业的声乐艺术作为主导,以学习声乐艺术的学生作为指导者,高质量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为高校未来的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结论

声乐艺术在校园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其主要具有启示作用、推动作用、主导作用等,高校也应该认识到声乐艺术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应充分的认识到声乐艺术的重要性。高校应通过发展声乐艺术、利用声乐艺术充分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及发展需求,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莉.形为神设、神以形传――谈中国声乐艺术的独特风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2]塔玛夏・托力克巴衣.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J].当代音乐,2015(23).

[3]王茹.声乐与器乐共性及对声乐教学所带来的启示[J].乐器,2015(12).

校园艺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DV艺术、校园文化、校园电视台、发展。

1.DV艺术的概述及校园DV艺术

何为艺术,所谓艺术无非就是独特,很多人一直以来就是怀着这种认识来理解艺术,甚至我也不列外。当然这样并没有错,艺术本来就很独特。但是艺术还是源于生活,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再加工。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弄的疏远,如果你有让生活给别人带去另一种享受,那怕只是一种想法,那么你就有可能接近艺术。然而所谓DV艺术那就更离不开生活了,因为他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DV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就需要对生活时间进行拉伸,重新安排节奏,再加上音效等各种我们所谓的剪辑。这就使生活更加艺术化,使作品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艺术的本质在于展现生命力,恰恰DV艺术就本身具有生命,所以我想说DV艺术是我们生命中的活体艺术。DV艺术解释了这么多,我想对与校园DV艺术就不会太难理解了吧。在DV艺术前面加了个限制词“校园”,无非就是进入校园的DV艺术。当然校园DV艺术还是与其他的DV艺术有区别的,我所说的区别并不是DV上的本质区别,而是一些表面形式上的区别。比如校园DV艺术他就会涉及到各种关于学生以及学校的因数,我个人总结了几点: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一些基本的视野、学校的艺术文化宣传、还有就是学生的专业问题。尽管有那么一点区别,但是艺术的思想是没有界线的。

2.DV艺术、校园DV艺术的现状

就目前具体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DV的普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明显的变化主要与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向往,当然还与时代的变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1996年,DV摄像机在日本问世,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用来拍摄家庭式的影像,也就是可能一些技术和设备方面还不是很成熟。随着DV本身性能的改进和电脑配套设备的开发与研制,大多数的人都可以很好的掌握运用。直到我们现在DV机已经成为当前个人影像制作甚至专业媒体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摄像设备,尤其是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选择DV进行自己的影像表达。DV承受生活之轻的同时,也承担起艺术的重。为什么这样说,虽然人人可以玩DV,人人都可以创作。但是我上面提到了“DV艺术”,最基本的艺术前提是你的创作可以给别人带去美感,带去一种享受。因为影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如果你拍一部电影,必须有专业知识,必须有设备,还必须要有创作精神。说这么多,也并不是好像在要求什么,主要的还是创作与审美在生活中融为一体。值得我们大学生注意的可能就是校园DV艺术了,校园DV艺术与社会民间以及其他的DV艺术不同之处还是比较的多,上面也谈到了这一点,这跟DV所处的环境有关。2005年,北京大学团委等展开“北京大学青年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调研,其中“哪种原创文艺样式的影响更大”专项调查,选项包括文学作品、原创歌曲、校园DV、舞台剧、曲艺作品、原创动漫六类,结果分别是32.3%、53.1%、41.5%、21.6%、10.5%、7.6%,校园DV占41.5%,可见校园DV已成为继文学作品之后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成为了重要的校园文化组成部分。还有国家教育部对校园DV艺术的支持与鼓励,比如各个省份都会相应的开展校园DV艺术节,还有全国性的艺术节。还有一些校内关于DV艺术文化的宣传和建立,以及学生自我培养的本身爱好。加深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校园艺术文化的水平,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艺术的舞台。

3.................DV在校园中的影响及用............

3.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园DV艺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内发展还是外宣传都与DV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校园文化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说学校里的晚会演出、各类比赛、等各种活动。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值得珍藏的东西,又不可能始终的停留在精彩活跃的那一刻。那么DV就可以帮我们把那一刻的所有记录下了,美好的回忆就再是梦想了。重要的并不只是在这里,因为校园DV艺术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DV艺术的发展下,相应的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发展,还有就是校园DV艺术文化可以传递式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3.2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影响

2004年4月,当校园DV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名词时,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本着“大学生办、大学生拍、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原则,创办了首届大学生DV电影节,开创了高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DV的先河,其参赛作品以完美的镜头和精彩的剧情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有机结合,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应该说与校园DV走的比较紧密的还是学生,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学生持有DV。这也就说明了校园DV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能力方面能起到明显的变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文化的高度认识,也在无意识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体会。还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谈到了两个引导引导大学生和谐成长、引导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中央16号文"四项教育。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对艺术的追求时,借助DV反应现实生活的美感,又会对生活有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对学生自我艺术能力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专业的话,还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事业生涯做好准备。可以想象得到在我们拥有的美丽的校园里,因为有DV艺术文化的存在,而使得我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一种新生艺术的气息。

4...............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

谈到校园DV艺术对外界的影响,首先要提出的是DV改变了生活当中的艺术形态,同样也增加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我们知道现实生活的竞争,无非就是市场的竞争,再想一下市场是一个消费的市场。要想收益就要促进市场的消费,而消费者正是我们的那些对艺术有美感的人。这样一个很现实的市场推导就间接的告诉了我们,DV艺术改变了竞争的市场。说了这么多

其实就是回到属于DV的一个世界,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化行业。最近一些年来,国家一直对校园DV文化比较重视。就好比说一些学生的DV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并给予鼓励的方针。就比如说在电视上看到的学生DV作品,还记得一次在CCTV-3上看到了一系列的校园DV作品的播出,有《毕业了我的大学》、《大话三国之校园大战》、,《校园花工》和《仙湖的化石森林》......。还有目前,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已经与新浪网、三杯水、《大众DV》、《DV@时代》等多家媒体达成全面合作,并且DV节组委会正在积极寻求相关电视媒体进行纵深合作。目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报刊媒体对DV节进行了密切关注。比如还有些学生自己的作品直接的推销到影视行业当中去,而且有的能够站住一定的位置。这些其实就在激活影视行业,促进了影视行业的发展。除了经济效应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校园DV艺术对人们的各种素质培养的提高。就好比一些拍摄的教育性片对人们的思想觉悟有着很重要的效果,还有教育意义。

5.................校园DV艺术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改善...............

虽然说校园DV艺术发展的还可以,但是那只是对局部的一些,总体情况还是有些不足。第一方面是DV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这也可以找出诸多因素。比如说学校的规划力度不是很好,还有就是设备的不到位,技术上存在问题.......等,导致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机会。这些就使得作品的艺术化难以实现,水平上不去。当然也会存在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DV。要知道创作是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必需要求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第二方面我觉得还是学校的一些教育体制没有完善,说简单一点就是DV艺术产生和表现的形式还处在普通的化的阶段。就比如说一些校园DV很简单,他的产生过程还有一些技术方面都很粗糙。就是纯粹的用找一个人拿着一个DV去拍摄,艺术的产生过程中没用去策划。还有就是在宣传的形式很单一,处于被动的状态。就比如说把作品拿去参赛吧,还好有一些大学生艺术节,可以进行宣传一下。但艺术节毕竟是一个在有限时间里进行的,这样我们就好像在等待中......。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转变。DV整体水平不高,学校可以请些比较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督促,还得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开发他们的内在艺术潜能。在宣传自己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在学校创建一个体系结构,比如现在比较好的学校就有自己的校内广播电视台。校园电视台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中实施各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点缀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积极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可想而知应该提倡校园电视台的发展。校园电视台要认清外界电视台的形式,要有自己的策划和体制。比如在自己的电视栏目这一块要做到不同于其他电视栏目的特点,努力的寻求自身的创新发展(校园电视台由学生台长负责,下设宣传部、编辑部、记者团三个职能部门。各部各团由部团长负责,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结束语:校园DV艺术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同时,还将近一步推动大学生文化建设,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相信我们的青年人才在以后的校园DV艺术发展建设中做出更好的业绩,把我们的校园DV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我也坚信校园DV艺术未来发展得更成熟,更辉煌。

参考文献

1.《电影观众学》章柏青张卫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6

2.(DV生活DV艺术)陈帆与北电毕业生张良学的对话

3.<论校园DV发展趋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少兰.

4.论文新天地:<浅谈DV影像与教学>

校园艺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艺术;农林类院校;课程意义;授课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89-02

园林艺术是人类发展到具有足够自觉的自我意识之后才出现的并日益完善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是一种旨在揭示人对自然既要征服又必须保持和谐一致的辩证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形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都围绕这一主旨显现出来[1]。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物化的结果便是园林艺术作品,或者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园林艺术就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加自然、更加美丽、更加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实用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2]。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林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家庭和专业的双重特点,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明显弱于综合类院校,而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因此,《园林艺术》在农林类院校的开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林类院校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灿烂的古代文化衍生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而园林艺术就是这众多艺术形式宝库中一个璀璨的明珠。它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其类型之丰富、内容之广泛、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涉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通过对我国园林艺术特别是古典园林艺术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立体造型艺术形式,与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关系密切。我国古典园林艺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诸如殿的庄重、堂的豁达、亭的闲逸、榭的风雅、窗的憧憬、舫的从容、阁的潇洒,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宛如天开”,但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镜子,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饱含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发现了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了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他们把这种对自然山水美的认识带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之中,把对自然山水及其美的感受予以外化[2]。正因为如此,《园林艺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解读对构建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市面上出版的介绍园林艺术的各类书籍虽然不少,但多是面对普通民众的科普教育型书籍,适合用作园林、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教材很少。近几年,各农林本科院校最常采用的《园林艺术》课程教材便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园林艺术》(过元K编著)一书。但该书从1996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0年,而这20年来,世界园林和我国园林发展迅速,涌现了各种新的园林设计思潮和理念,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现代园林作品。虽然该书的作者在园林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但该书编著的年代过于久远,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过于陈旧,且该书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历史、造园手法的介绍,对于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现代园林的类型、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手法等介绍很少。而且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园林行业发展的观点不太一致,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该书出版时间距今过久的客观原因,现代园林行业的许多热点问题也未能涉及[3]。

2.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重复。由于《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和园林专业的其他多门课程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交叉。如果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沟通的话,极有可能出现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讲授,比如《园林艺术》课上会对园林基本造园进行讲解和介绍,后续的《园林规划设计》课上也会对园林基本要素进行讲授;《色彩》、《设计初步》这两门课上会进行点、线、面、形、色彩、质感等园林造型要素的介绍,而《园林艺术》课上往往也会对其进行讲授;在《中外园林史》这门课上会对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在《园林艺术》课上也常常会有1~2个学时对中外园林发展历史进行讲授;在对道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内容的讲授上常常和《园林建筑》课的相关内容重复。类似的情况在《园林艺术》课的其他章节还会出现。不同课程间内容不必要的重叠占用了有限的专业课课时,使其他教学内容被压缩,造成有些内容学生已经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听过,有些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却没有课程提及,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同时也容易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3.教学的侧重点与农林类院校特色结合不足。地形、建筑、植物、水体作为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以往《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完园林基本理论后,便会对这四个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章节讲授,而这时很多农林类院校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多是均匀分配,地形、建筑、植物、水体艺术各按1章内容讲授。而作为农林类院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了解园林艺术共性的内容,同时也应在植物这一现代园林最重要、最丰富多彩,同时也是唯一具有生命力和诸多生态功能的构成要素的配植上了解更多知识,掌握更扎实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林类院校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和突出他们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4.评价方法单一。课程考评是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所以评价方法应该科学、合理、全面。以前许多老师在进行《园林艺术》课程考评时,要么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标准,要么以快题设计作为评价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好坏的主要标准,这两种考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末考试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对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但不能评判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而快题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实际园林设计能力,但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园林艺术基本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

三、农林类院校《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鉴于目前适合《园林艺术》课程本科教学的教材匮乏的现状,我们建议以屈永健主编的《园林艺术》(第4版)为参考教材。但授课内容又不要仅仅局限于该教材,可以在基于该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或相似的内容,增加该教材中涉及较少的现代园林案例。

2.协调相关课程间的授课内容。《园林艺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与本学院或教研室其他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适当调整园林艺术课程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按照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要时也可修改教学大纲),区分不同课程中这些内容的侧重点,做好与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或遗漏。通过与《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任课教师的交流探讨,《园林艺术》课程上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侧重于植物配植中艺术原理的应用,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上侧重于植物配置方法的介绍。

3.优化教学方法。如前所述,《园林艺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学工具和软件带给我们的便利,以图片和视频展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为辅,同时建立课程网站,相关授课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共享于课程网站、师生交流群或教师个人网站等。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园林艺术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园林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例如在讲解园林造景手法时,如果教师空洞地讲解对景、障景、借景、框景、透景等造景手法概念和特点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必然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通过具体图片展示造景手法的话,学生将非常容易理解园林造景手法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程网站的在线交流栏目可非常方便的布置学生作业,进行疑难问题答疑和相关知识点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配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重点章节挑选1~2个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进行分组讨论,其他的专题则以课前布置,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专题讲授和讨论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园林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法优化。针对《园林艺术》课程的特点和农林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改革考评方法,采取期末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设计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室内作业与室外作业(校园植物景观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全方位评价和促进学生对于园林艺术核心理论的了解和园林艺术鉴赏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校园艺术论文第7篇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也在积极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实现校园音乐文化的科学建设与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

在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声乐艺术包含很多的内容,像,音乐文化、音乐语言等等,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能够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应充分的利用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高质量的开展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对声乐艺术进行充分的欣赏。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观看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通过充分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示,学生会自觉的参与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进而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1]。②声乐艺术的内涵较为丰富,且对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内涵进行细致全面的剖析,将其全部整理出来,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式方法、发展方向,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③利用声乐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例如,举行歌唱比赛、举行声乐才艺比赛、举行音乐联欢晚会等等,通过利用多种声乐艺术形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2]。

二、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

声乐艺术能够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校园音乐文化主要以音乐为核心,其与声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中,可以将声乐艺术作为推动力。例如,发展声乐艺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技能,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为高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另外,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灵感,积极的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另外,高校还应该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例如,购买先进的声乐艺术设备、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开发高水平的教材,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学习声乐艺术,进而学生也才能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良好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试想,教师积极的进行音乐艺术科研、教学,学生努力学习声乐技能,这在无形中会形成内在的力量,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应将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内在的驱动力,实现最佳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效果[4]。

三、声乐艺术的主导作用

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主导的作用。由于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建设者除了高校的教师之外,还有相关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这类学生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骨干,他们利用专业的声乐知识、高水平的声乐技能,推动了高校音乐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音乐活动中,不能缺乏声乐艺术对青春的感召力,也不能缺乏一批批充满青春气息的学生,其成为校园音乐文化的主要主导者[5]。因而,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以最专业的声乐艺术作为主导,以学习声乐艺术的学生作为指导者,高质量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为高校未来的发展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校园艺术论文第8篇

艺术团体,来学校为师生普及高雅艺术,使学生们近距离享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感受经典、学会欣赏、懂得艺术,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受到师生热烈的欢迎,在校园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坚持长期开展,提倡普及教育。高雅艺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现代社会脱节,也不是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享受的专利,学生们希望学校能更经常性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高雅艺术引进校园。普及高雅艺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由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在高校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长期深入开展下去,为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学习、欣赏和参与高雅艺术的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倡导红色校园文化,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红色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种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具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化、与时俱进、价值高等优势,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例如本校每年举办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学干部培训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连续三年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红色教育;利用寒假“三访三学”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红色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伟大。通过主题班会、我的团日我做主、广播台、QQ群、微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红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的舆论氛围。

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指出,今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各个高校都应当组建自己的大学生艺术团。这些艺术团招收有一定艺术素养背景的学生作为主要群体,组建舞蹈队、合唱团、管乐队和话剧社等艺术团体,并给艺术团提供相应的场地、教师等资源,使其成为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主力军,在校内外各种文化交流与艺术教育展演活动中承担重要的任务。

本校从2002年开始,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经举办了10届。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给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是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活动的一次盛会。参与人数和获奖人数都是全年学生活动中最多的。此外,目前我院已有包括大学生艺术团在内的学生社团80个,学生中不乏会小提琴、钢琴、古筝的同学,且有几位达到八级、十级水平。学生参与各个协会的兴趣也很大。可以说,全院师生对文艺生活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期盼。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普及高雅艺术,让艺术的气息充满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普通的学生都有机会欣赏高雅艺术、参与高雅艺术,构建真正符合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艺术。这不仅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了校园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与繁荣,更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