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3 18:26:17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1篇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这一年来的工作自己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但是,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以下是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思想方面

我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教学方面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一、三、四年级共12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做好教学工作计划,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期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画图、三年级指法练习及文字录入内容的教学等,所教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利用计算机画图软件独立画出一幅完整的图,能在规定时间内录入一定数量的文字,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在本学年中,我校开展了平阳县小首届教学节暨平阳县小教育共同体“轻负高质”品质课堂团队赛课活动,我担任我们学校22支团队里其中一支信息技术组的组长, 我们组由我校四位信息技术老师及共同体麻步一小周飞仙,南雁镇小董文杰两位组成一个小团队。我带领我们团队教师一起讨论、一起探究我们组研究点应该确定什么,才能让我们信息技术课更轻负担,更高质量。通过为期一个月时间进行四维磨课。我们组提出了这样的研究点:“任务设计”对“轻负高质”品质课堂的教学影响。通过上网搜索资料,确定主题到定课题最后到备课,通过四维磨课我们组推出由周飞仙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让幻灯片变得更美》。通过我们组全体组员团结合作,还有专家的指导,最后我们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得四星级奖项及优秀教学设计奖。

四.成绩方面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年来我重抓常规让教学保质保量,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不断反思,这一年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县二等奖。另外,在参加县第二届骨干教师评比中荣获县骨干教师称号。平阳县第十二届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2篇

【关 键 词】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庆市綦江区以建设“重庆市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借力“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坚持把提升工程纳入全员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提升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小学教师共计7550人,其中学前教育183人,小学教师3327人,初中教师有2534人,高中教师有1506人。农村小学教师有25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有2027人,占初中教师的80%;农村高中教师的人数为386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25.6%。全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人数为497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5.9%。30岁以下教师1302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7.2%;36~50岁的教师48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9%。2014年,在国培计划(2014)――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混合培训中,綦江区按照市教委、国培办要求,统一部署、强化管理,以“技术为我所用,教学因我而变”为主题,把国培计划和区级培训规划结合、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活动实施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研修成果与专业成长相结合,共组织46所学校、2605名教师参加提升工程培训。全区远程培训上线率、学习率、合格率全部100%;线下集中研修共有1350名教师参训,培训机构全部认定为合格。区教委为提高培训实效,对参训学员集中组织统一考试,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和考试成绩,评出线上远程研修优秀学员339人,线下集中研修优秀学员159人。

二、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作法

1. 建立工程推进机制。綦江区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区教委成立了以教委主任为组长、分管教师培训的教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区基教科、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科所、区技装中心的有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区教委把提升工程成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提升工程的实施。

2. 切实搞好培训需求调研。2014年4月12日至20日、7月2日至4日,在面上调研的基础上,分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所学校、2个学区、1个教研单位和1个培训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情况: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考核机制。收集到的主要意见归纳起来有:希望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渴望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培训动漫制作,教会教师运用各种常用软件;采用“菜单式”为主的培训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培训内容;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深入基层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解决一线教师疑难等。

3. 分批整校推进实施。綦江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共106所,区教委经过研究后决定分三批完成全区7550名教师提升工程的学习。2014年11月18日,第一批选择46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学科全部教师参加提升工程80学时的线上远程研修学习,在参加线上研修的2605人中遴选1350人参加线下5天的集中研修学习。

4. 集中培训分段进行。由于线下集中研修时间紧、任务重、工学矛盾特别突出,綦江区采取2天区集中培训、2天校本研修实践、1天作品评比交流表彰的模式,打造优秀作品,即“2+2+1”模式。区集中的2天采取先大班后小班的模式进行培训,大班采取的是由信息技术专家作“技术为我所用 教学因我而变”、“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小班的时候每个班级由班主任、坊主和教研员组成3人团队,进行分班破冰活动、部署线下研修任务、分组讨论、展示作业及教学设计,打磨作品、小组展示、选定作品方向。校本研修的2天,要求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修改、打磨、完善并提交作品。最后1天研讨交流、分享展示、完善成果、评比表彰。

5. 建立分类激励机制。具体做法是与綦江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相结合,通过线下研修、作品打磨,每校推荐线上参训人数10%的优秀作品提交到区里,区里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占30%,每个积30分,二等奖占30%,每个积20分,三等奖占40%,每个积10分。根据学校参训人数获奖的平均积分和工作坊内学员获奖积分的人平分进行排名,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一等奖8所、二等奖12所、三等奖8所和对坊主、教研员考核定等。

6. 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綦江区教委每周一通报上周各个工作坊和学校教师参加线上研修的情况,促进学校和工作坊的坊主督促学员参加学习。通报的量标主要有参训率、学习率、每个学校教师参训成绩的人平分排名、工作坊内学员参训成绩的人平分的排名、全区2600名教师到每期通报统计截止时间成绩排名等。区教委共进行了六次通报,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校长、坊主和教研员督促教师参加线上学习的主动性。

7. 高度重视成果物化。培训过程中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围绕打磨优秀作品,汇总提炼物化成果的思路开展工作。对各种提升工程的文件、通知、方案,线上研修的成绩表、线下集中培训研修手册、考勤册、线下研修小组交流研讨记录表、成果打磨登记表等、考核结果、学校总结、优秀作品等,分类组卷,建立提升工程的专卷,有利于对提升工程实施的总结和提炼。

三、提升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

1. 获得学校领导理解,有效克服了工学矛盾。本批培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期末复习考试,工学矛盾突出,但由于区教委把此项工作列为教委一把手工程,校长是学校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培训前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动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提升工程实施后,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校校长的充分理解,使得很多学校的校长主动地为教师想办法、想措施,鼓励教师圆满完成提升工程的培训。

2. 采用混合培训模式,取得丰硕培训成果。由于本次培训采用的是混合培训模式,课程资源丰富,教师感觉很实用,加之又采用了任务驱动培训,完全颠覆了教师过去对远程培训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的典型案例。通过培训,增强了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征集出来的优秀作品有270件,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97人,三等奖148人。

3. 赢得各校大力支持,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工程的实施,在学校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每周看学情通报,对本校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

4. 打造了一批指导专家队伍,为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綦江区以项目制的形式,按照一定比例结构,整合区内外教师培训、教研、高校和培训机构以及一线名师组成的60名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专家团队。这个团队具有较强的提升工程实施教学研修和培训能力,承担对綦江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策划、指导、管理、交流和监测,将极大地推动綦江区下阶段提升工程的开展。

5. 任务驱动,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注重在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后,让参训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参训者对问题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最后,参训教师还参加了区教委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提升工程培训考试。

6. 顶层设计、行政推动是关键。由于提升工程的实施时间紧,工学矛盾特别突出。因此,顶层设计上,坚持分批整校全学科推进,有利于学校配合开展培训;行政推动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行政主导、分校组织、项目推进;方案设计上,坚持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根本。以行政推动为主的提升工程的培训,体现了较强的“刚性”色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 网络平台设计和选择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选择一家网络平台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手段实现教师自主学习、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国教师研修网课程和功能的设计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参训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学校以及参训教师强烈要求延长网上学习的资源延迟关闭的时间,以便他们进一步学习。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3篇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于2017年6月在我校正式开始启动,这是一个全面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大好机会,为全校教师扩展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加了新的教学手段。为此,我校立即行动,深入细致地做好此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专班。

接到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开始的通知后,我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书记、校长宋国胜同志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窦院红同志为副组长、副校长李有元、信息中心中任佘虎等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佘虎同志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工作,同时制定了《古驿镇中心学校推进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二、明确任务,开展培训。

2017年6月5日上午9:00召开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此次提升工程的目的、意义、各进程时间节点,佘虎同志做了“如何进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注册、学习和考试”的专题讲座。

三、督办周查,扎实推进。

对于教师的注册、学习情况,我校实行一周一查,建立了“春天花会开”QQ群,每周督查的结果在QQ群中公示,对于还未进行注册和学习进度非常缓慢、滞后的老师,采取电话、短信提示,督促老师尽快注册和学习,对于表现优异的老师大力表扬,树立榜样,带动全面。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4篇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实践性较强,大多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实践优先,小组参与”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它以小组合作为基石,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为依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新知识。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实践优先,小组参与”上机课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究。

一、“实践优先,小组参与”上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

“实践优先,小组参与”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谓“实践优先”,是指以实践为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参与”是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上机课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性强,在其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优先,小组参与”上机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上机课的高效发展,全面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二、当前上机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很多计算机理论知识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但是,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信息技术上机课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疏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一般都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教师综合评价的上机课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直接决定上机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导致学生处于被动训练的地位,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上机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2.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上机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常常引导学生把上机课的大多数时间运用到理论知识的训练和完成方面,而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缺乏练习,导致上机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积极有效的考核机制

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打分的方式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比较片面,仅仅对实际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无法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准确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一般比较宽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重视度,影响了上机课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优先,小组参与”在上机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实践优先,小组参与”上机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预习铺垫

预习是课前学生的自学活动,使学生能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居于主体地位。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也是如此,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明确教学中不会操作的步骤,在教师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制定预习提纲,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独立预习,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通过合作交流有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前,可以给学生制定这样的预习提纲:(1)如何在表格中求出每位学生的总分及各科平均分?(2)如何给学生成绩表.xls文件按总分降序或升序排序?(3)如何在表中筛选出总分大于580分的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可以对本节课操作过程中需要的命令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在上机操作时就具有针对性。

2.注重上机操作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本节操作课中需要的命令和工具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教材讲解自主上机学习,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探究预习时不懂的操作方法,也可对预习中已经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对应用程序的亲身实践操作,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但是,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对于一些应用程序的命令和操作方法不理解,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先为学生分析每个工具或命令的具体用途,然后,教师为学生演示某个程序的操作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操作内容。例如:在学习《表格信息加工》时,学生对数据的分类汇总理解不透彻,教师可先通过演示并讲解数据、分类汇总、分类字段、汇总方式、汇总项等各个命令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选定操作对象,明确每个命令在哪个下拉菜单中,最后,向学生演示如何“对某人一餐摄入的食物数量进行分类汇总”。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明白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并能够深入总结,“照着葫芦画瓢”完成操作任务。

3.实施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实践优先,小组参与”上机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是实施者,占有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多看、多想、多做。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合作教学,对于一些内容稍微复杂或实践操作量大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只有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介入指导。例如:在教学《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时,教师在演示完简单图形合成的基本步骤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师生共同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中,发现学生作品中存在合成的图像整体大小结构不合理、作品的明暗和对比度不协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落实实践巩固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5篇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一)】 学期即将结束,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展望未来,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要上好电脑课。首先,老师的计算机水平就要够高。所以我组把提高任课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研组教研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相互学习讨论某种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应用上,在平时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中,我们也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让专业化得到发展。学校配置了机房已有六七年,和同时期配备的其他学校的电脑相比,我校的电脑损坏率最低,这得益于平时的修理、维护与及时的更新。

二、积极组织教学教研活动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年来我们重抓常规让教学保质保量,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做到: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yjbys.com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

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4、课后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期重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所教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自己的作业,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三、完成学校的电教工作

电教工作众所周知,非常繁杂、琐碎,可以说只要与电有关系都会找到信息组,大到机房维护、教师电脑维护、广播室、主控室、会议室、电子备课室,小到刻光盘、做课件、传文件、打字复印排版,我组成员自嘲是万金油,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但我组成员兢兢业业,把每一件事都当大事来做,认真完成毫不马虎。可以说,信息技术组成员的认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精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部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动手操作,影响了今后的学习。

3、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4、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5、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6、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我们将继续秉承我们的良好品质与风格,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上城小学的辉煌增砖添瓦。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二)】

忙忙碌碌,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基本完成了设备的管理与电教设备的管理登记工作。现将这个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呢?虽然多多少少接触了电脑,但大部分都是在网吧接触的,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计算机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学习毫没有兴趣。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让那些对计算机教学没有兴趣的学生转变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进行了分层教学,增强兴趣,多设计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在开学初就严格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3、责任第一,管理好电教设备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能自己检修的一定及时检修,需要保修的也及时向学校反映,尽量做到各类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不影响教学教学工作。

4、抓好电教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切实落实学生机房的使用登记制度,建立使用登记表册,做到节节登记,清晰明了。对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基本上沿用以往的表册,严格按制度落实,做到课前定课,课后登记,不定时检查统计,上报统计结果,切实配合学校年终对教师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做到有理有据,不弄虚作假。

7、、积极配合各部门活动,做好音响、摄像、照相并归类存档工作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PBL;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3-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方向都要求培养能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具备信息管理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为辅助手段,结合系统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对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进行分析。

本文旨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

1 PBL概述

PBL,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m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领域提出了此教学方法,并不断被推广。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引入了PBL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该教学方法被不断推广到其它教育领域中去,如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等。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的过程。

2 PBL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总共64课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经过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 教学案例和项目较缺乏。《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这门课旨在教授学生理解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对成功推进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实际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或项目。但就目前而言,相关案例或项目,特别是针对特定知识模块的案例和项目比较少。

2) 教学方法较单一。目前,大部分院校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是课堂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法。尽管在演示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添加一定的相关案例,但总体上讲,这种教学方法,主角还是教师,学生还是配角,基本上知识还是单向地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3) 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实验的重视不够。目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实验课基本是以案例为主,教师通过一些途径收集案例,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设计若干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尽管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学习理论知识,但缺乏利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并没有提高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遇到的问题。

2.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1) 分组:由于教师提出的部分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依靠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准确答案很困难,因此,PBL教学模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首先根据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将班级划分成6-7人的小组若干,并确定每一组的组长,必要时组长可轮流;其次,为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如资料搜集、资料整理等。

2) 课前问题准备: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基础,所有环节均是围绕问题进行展开。因此,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一般,准备的问题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发给学生,以让学生开始下面的步骤。以课程第五章《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例,该章主要介绍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项目质量控制工具及技术。在课前给出案例:某公司执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发生的质量问题,最后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质量管理、为何进行质量管理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等。

3) 搜集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质量管理问题,在教材、网络等各种媒介上找寻相关质量管理的支撑资料,并自行归纳、整理。

4) 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将搜集、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由组长针对各个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在课上发言。经过讨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可提出质量控制技术之一――因果图的雏形。

5) 教师总结:首先,教师再次强调了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因果图进行完善,借此引出其它几种质量控制技术:帕累托分析、统计抽样和标准误差、七点运行法则等;然后,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表扬学生在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点,如团队合作、大胆交流等;同时也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问题的重点是否找准等。

3 P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

3.1 问题设计方面

PBL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所有学习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就决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复杂,过于复杂的问题会让学生有怯步的感觉;也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问题会失去教学意义;问题难度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此,如何设计问题,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3.2 学生方面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会跟不上教学;此外,由于该课程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的,此学期后半段学生面临着工学结合,因此在后半学期学生的流失将会很严重,这给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冲击。

3.3 教室方面

为了便于小组讨论,教室中的桌椅尽量组成一个环形,但这一点在我校桌椅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很难实现。

4 总结

总之,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应用,增强学生沟通、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章节、所有知识点都适合此种教学方法,还需与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相关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提升该课程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革英.“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多种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9(7).

[2] 凯西施瓦尔贝.IT项目管理[M].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符长青,明仲.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灌输式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适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的屡次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以及现有教学设施进行教学设计。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相同的,同时也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21世纪是是信息的世界,是网络化的世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会学习,掊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应用的能力,是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笔者对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课例《flash 文字特效动画》进行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构成和实施。

(一)、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总体结构

说明:(1)教学课件是基于WEB的网页课件;(2)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性测试练习约占上课时间的70%(约28分钟),课堂练习占上课时间的15%(约6分钟),归纳总结、优秀作品展示、小结用上课时间的15%(约占6分钟),学习提高部分是为基础比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3)设置了学习论坛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遇到的问题,供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也供学习优秀的学生将学习经验发表,供同学们参考。

(二)、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上面是课例《flash 文字特效动画》的基本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任务驱动,引入课题

通过演示三个文字特效动画:文字的探照灯扫描效果动画、彩色文字出现效果动画、文字变形动画,引入新课题: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简介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原理,扫除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

引入课题后,介绍蒙板层的概念和作用、应用蒙板层制作特效动画的原理、变形动画制作的原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扫除障碍。

(3)引导学生浏览教学网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IE游览器,游览《flash 文字特效动画》教学网页,该网页由:知识要点、文字特效动画范例、三种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作业上传、优秀作品展示、学习交流论坛、动画资源、电子教材等部分组成,指导学生通过文字特效动画范例的游览和文字特效动画制作方法的学习,边学边练,掌握三种文字特效动画的制作方法。

(4)归纳总结,指出关键

归纳总结这三种文字特效动画制作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5)课堂练习

在教师总结后,要求学生继续完成课堂练习:(1)制作一个以“第十二届艺术节”为内容,实现彩色文字出现效果的动画;(2)制作文字循环变化的动画,由“乌”变为“尊”变为“中”变为“学”再变为“乌”循环变化。练习完成后上交到服务器。

(6) 优秀作品展示

浏览学生上交的作品,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小结教学内容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应用蒙板制作文字特效动画,和文字变形动画的制作方法。指出要注意的问题:使用蒙板技术可以制作彩色文字动画和文字探照灯效果动画等特效动画,文字变形动画必须先将输入的文字分解组件,变成一般图形来处理。

三、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思考

小学信息教师工作总结第8篇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实证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47-04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和电脑的逐渐普及,带动了各行各业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大数据时代正悄然到来,教育领域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试图全面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资源上的限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显然,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也正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并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教育部办公厅先后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这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估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撑。2015年4月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但同时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进程。为此,我们做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因素,从而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二、数据情况及分析方法

(一)数据情况介绍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和真实地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状况,我们对G市中小学的3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年级和学科,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43份,有效问卷共307份,有效利用率为87.71%。问卷主要包括七大部分21道题目:个人信息、资源获取途径、信息素养观念及态度、信息处理能力、个性化需求、信息应用能力和自我评价效果。问卷在设计题目时参照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指标要求。

(二)研究分析方法

首先,进行总体样本分析。对所有样本进行描述,观察目前G市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称结构等等,为分析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还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坚定支持。

其次,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观察教师对资源的获取途径、信息素养观念和态度、信息处理能力、个性化需求、信息应用能力、自我评价效果这六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为回归分析做铺垫。

再次,进行差异分析。对于两个选项的变量(男和女;是与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个或三个以上选项的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由此结果看出性别、年龄、教龄、学科、职称等变量因素是否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产生影响。

最后,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证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大小,预测资源获取途径、信息素养观念和态度、信息处理能力、个性化需求、信息应用能力、自我评价效果六个变量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程度,也能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三、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整体量表α系数为0.73,说明样本数据内部一致性较高。其中信息素养观念态度量表信度较低。整体量表KMO和Bartlett 的检验系数为0.676,接近1,p

(二)样本总体描述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G市教师的结构层次情况如下:

第一,教师性别结构相对平衡。女教师占总样本的55.05%,男教师占总样本的44.95%。

第二,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各有一定比例,40岁以上的教师占4.56%,30~40岁之间的教师占28.34%,30岁以下的教师占67.10%,这样的教师年龄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动力源泉,也有助于带动区域整体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进步。

第三,教龄结构失调。新入职教师占较大比例,1至2年教龄的占48.53%,3~5年教龄的占22.80%,6至10年教龄的占17.92%,10年以上教龄的占10.75%,这样的教龄结构一方面体现教师年缺额数较大,另一方面说明教育质量相对比较薄弱,但新教师的加入为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契机。

第四,教师民族结构上以汉族教师为主。

第五,教师学历结构呈橄榄球状分布。中专层次教师占8.47%,专科和本科层次教师占90.22%,硕士层次以上教师仅占1.30%,其中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高达63.84%。

第六,职称结构中低失衡。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77.84%,具有低级职称的教师占18.57%,严重缺乏高级教学人才,不利于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学习模式。

第七,学科结构上语数外教师较多,占总样本教师的78.83%,其他学科教师较少,占21.17%,其中艺术学科教师仅占0.98%,信息技术教师也仅占0.98%,这说明该市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让人担忧。

(三)相关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自我评价效果与个性化需求和信息应用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信息应用能力与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能力、个性化需求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

(四)差异分析

由于教师教龄和学历、职称等变量上存在差异,有可能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产生影响。为了检验这种差异性,我们用ANOVA进行方差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所教学科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但教龄、民族、学历、职称、所教年级都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下设几个变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见表4)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人对于信息处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人对于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但是,不同学历的人对于自我评价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学历的人对于资源获取途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学历的人对于信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称的的人对于信息获取途径和信息素养态度方面不存存在显著差异,p>0.05。

但是,不同职称的人对于自我评价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职称的人对于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不同职称的人对于信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授课年级的人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的教师均值显著高于小学的均值,P

授课年级因素对其他各个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性别因素对各变量没有显著影响作用。

(五)回归分析

从方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模型是显著的,p

回归方程可以列为:Y=2.24+0.45X+0.33M+0.2Q +0.18K。其中y为信息应用能力。X、M、Q、K分别为:自我评价效果、资源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能力和个性化需求。

四、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农村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不是很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①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②“没有金刚钻,也揽不了那瓷器活”。要扎实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严把教师质量观。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要着重考察职前或者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对于在岗教师,也要不断敦促他们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为夯实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能打下基础。所有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自觉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更公平的教育。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障碍,一时间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渐渐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农村学校可以配备一个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专门负责日常的设备检查和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共同为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而努力。

丰富资源库,满足教师个性化备课需求。基层教师要做的不是进行相关素材的开发工作,而是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设计从已有的资源中选取相关材料来进行辅助教学。所以,为了使教师们的教学想法能付诸实践,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为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从而为展现自身提供基础。从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个性化需求与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备课需求能有效增强他们的信息应用能力。

改进教师评价系统,激发教师教学热情。③传统的对教师的评价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转嫁到了对学生的评价。所以,教师不是为了自己而教,而是完完全全依附于学生而教。教师的个性价值便在无形中被蒙蔽了。教师也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根本落脚点,任何能提高学生成绩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哪怕是学生们厌倦的或者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也在所不惜。而调查发现,教师自我评价效果与个性化需求和信息应用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这一结果可以说明,适当地把教师摆在重视的焦点位置上,重视他们的自我评价,更多的照顾他们个性化需求,对于改进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帮助,也会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从而潜在地带动课堂气氛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以学历论高低,同一平台展风采。学历历来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学历也被看成是仕途的敲门砖。但学历所代表的实际意蕴有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许多有丰富经验并且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教学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但终究因学历太低而终生默默无闻,也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我们不应该有所歧视,可以把学历作为一个参考的标准,但不能使之绝对化而扼杀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教龄对于信息处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1~2年教龄的教师信息处理能力明显高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当然这与年龄有关,也更多的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不同学历对于自我评价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专学历的教师自我评价的效果明显优于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这是由于中专学历的教师深知自己学历不如人,要想在学校站住脚,就不得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占据绝对的优势获得生存的机会,所以对于这些教师来说,还更具有潜力和干劲。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从而让他们也能尽情展现自身的风采。并通过这些年轻的、有干劲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带动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为着实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办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应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城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而应该鼓足干劲,为做到比昨天更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杨轶,赵慧.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状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80-81.